「硬頸女」四考救護圓夢 克服艱苦訓練 成第三女將

29歲的李芷茵(Jan)經過3年失敗後仍不放棄,終在第4年投考救護員成功,受訓後即投入前線工作,她表明會學以致用,希望在前線救急扶危,亦呼籲巿民勿濫用救護服務。(林俊源攝)
29歲的李芷茵(Jan)經過3年失敗後仍不放棄,終在第4年投考救護員成功,受訓後即投入前線工作,她表明會學以致用,希望在前線救急扶危,亦呼籲巿民勿濫用救護服務。(林俊源攝)

香港雖說男女平等,但有些職業總是男多女少,當中包括體力要求極高的救護員工作。新一屆救護員畢業禮剛舉行,逾百畢業生當中只有一名女性,令全港在前線工作的女救護員增至兩名。身高體能不及男性,就以毅力搭夠,29歲的李芷茵(Jan)為追尋夢想日夜操練,曾連續3年投考失敗,身邊友人都潑冷水,但她屢敗屢戰,終在第4年獲取錄。捱過獨居宿舍的寂寞及殮房解剖的屍臭,穿上制服的她不禁興奮地說:「我終於得咗啦!」

曾做民安隊 睹塌樓救人立志

滿身運動細胞的Jan自小參加不同類型的運動,更是跆拳道黑帶,曾加入民安隊和輔警,立志加入紀律部隊。2010年馬頭圍發生塌樓事故時,她剛巧途經現場,看到不同政府部門合力救人,深受感動,「我都好想過去幫手救人」,遂決心加入救護行列。

根據消防處要求,救護員體能測試標準男女一樣,Jan除了參加講座多認識救護工作外,更積極鍛煉體能,每周到健身室操練3至4次,另跑步4天,風雨不改,但因在考核的不同環節中失誤,連續投考3年都失敗而回。

每周3次健身 跑步4天鍛煉

身邊朋友都認為她成功無望,但是自認「硬頸」的Jan說:「每次失敗係唔開心,但係想到要達成做救護員的目標,就會檢討失敗原因,預備好啲,下次再嚟過。」Jan在第4年終於投考成功,她憶述接獲電話確認的一刻,「開心到唔識形容,即刻通知媽咪話『我得咗啦!』」

進入學堂後,Jan是應屆受訓學生中唯一女性,別人羨慕她有單人宿舍,她卻說:「其他師兄弟同房,除可分擔工作,亦可分享心事,互訴難處。特別是頭一個月,既未習慣學堂生活,又無得返屋企,覺得好孤單同寂寞。」幸她逐漸習慣學堂生活,與師兄弟建立深厚感情,更學會獨立,「以前喺屋企雖然唔係事事有人服侍,但好多生活細節都由父母幫我做,例如打掃咁,喺學堂學識咗後,可以照顧返佢哋」。

學堂訓練不分男女 無優待

學堂內的訓練不分男女,但Jan沒覺得不公,「正式做嘢時,我同其他師兄一樣要抬人救人,唔應該有特別待遇」。她認為女性在救護工作上亦有優勢,例如在實習時,曾有一名女學生因服食過量藥物,送院時情緒激動,Jan握着女生的手安慰鼓勵,令對方漸趨平靜,「傷患對女性較易有安全感,而女性較細心,容易留意到佢哋嘅情緒需要」。

受訓期間要到殮房看剖屍,在充滿屍臭及放滿屍體的環境中,Jan站在最前看着解剖人員一刀一刀剖屍,身旁部分師兄弟「頂唔順」離開殮房,她卻輕鬆地說:「我OK呀!」她指實習時曾見到腹部嚴重受傷、腸臟外露的傷者,自己亦能保時鎮定,「唔太驚,反而諗點做先救到佢」。

旁觀剖屍 膽大勝男兒

受訓近半年,Jan愈來愈喜歡救護工作,她表示就算將來結婚生子,仍想從事救護工作,「消防處對懷孕同事的工作有好多另外安排,如做支援或文職,但若體能許可,就算生產完,都較想返回前線工作」。她笑說目前會盡力做好本分,服務市民。消防處原有3名前線女救護員,其中一名近月轉往訓練學校工作,Jan駐守新界區,另一名女救護員則在港島區工作。

成為救護員近一個月,Jan最想呼籲市民勿濫用救護服務,「救護車不是玩具車,是救人的緊急車輛,每分每秒都好重要,駕駛者聽到救護車聲響,希望可以讓路」。

取錄率1/30 逾半未過體能

根據消防處數字,2013年共有4412人投考救護員,最終取錄128人;而2014年共有4058人投考救護員,取錄143人,平均約30人投考只有1人入選。高級救護主任(社區關係)區兆銘說,近年是公務員退休潮,消防處需要招聘較多救護員應付,而近年投考救護員的大專生亦有上升趨勢。

區兆銘說,超過一半投考者在體能測試中被淘汰,當中包括姿態錯誤及體能未達標,建議投考者可以事前了解投考程序以及要求,提早作出重點鍛煉。

能力傾向筆試淘汰多人

他以Jan為例,她提早半年開始操練,重點訓練自己的弱項。區兆銘呼籲投考者切勿心存僥倖,「無操過好難Pass(及格)」。

除了體能測試之外,區兆銘表示能力傾向筆試亦淘汰很多人,建議申請者事前可以做一些練習,正如投考了4次才成功的Jan,因為她是文科生,不擅長一些理科類的推理題,因此購買一些理科書籍「補底」。

投考者亦可以參加消防處所舉辦的招聘講座或工作坊,了解救護員的工作內容及入職要求。

體育新聞王子伍家謙:一生離不開體育

伍家謙

「家謙,交畀你講體育!」過去在晚間新聞報道中,觀眾不時聽到這句說話,不過自無綫電視新聞部前體育組首席記者伍家謙在2014年尾離職後,觀眾已難再透過熒光幕看到西裝筆挺、有「體育新聞王子」之稱的他報道體育新聞。他坦言未來「一生也離不開體育」,辭任記者,全因想在體育場外多看一點。

伍家謙站在鏡頭前報道體壇新聞逾11年,連同大學時兼職、實習的時間,擔任體育記者足有14年。他採訪過兩屆奧運,多次大型比賽如世界盃、全運會、亞運會,以及無數次NBA、英超、溫布頓等賽事,他笑言「欄王」劉翔也在他面前倒下兩次(北京和倫敦奧運)。體育記者的工作,成為他成長的重要部分,但他認為是時候接受其他挑戰,所以在採訪巴西世界盃後決定辭職。

「輕率」入行 一做逾10年

回想當初入讀新聞系和入行,伍家謙自言「頗為輕率」。伍家謙小時候頑皮又多嘴,曾被教師問:「伍家謙,你只會說話,將來『用把口搵食』嗎?」面對大學選科一度迷惘,他未如其他同學早有明確目標,放榜後接過成績單,用「剔除法」篩走不喜歡的課程,最後剩下的是新聞系,便順理成章報讀。大學時他在《新報》當兼職體育記者,又試過在亞洲電視實習,他笑言自己是「死腦筋」,畢業後認定要繼續擔任體育記者,隨即加入無綫電視新聞部。

港足東亞奪金「吐氣揚眉」 印象最深刻

「我常跟人說,最深刻的(採訪)是2009年東亞運香港足球隊贏日本隊,奪得金牌。」伍家謙多年來認識不少本地球員,球員和他算是共同成長,甚至有看着他們出身的感覺。港隊表現常被外界看淡,伍家謙見他們逐步晉級,在政府資源不足下成功奪魁,令他同有「吐氣揚眉」的感覺。他認為,體育吸引之處在於這種凝聚力和感染力,甚至能讓人增強對國家或地區的身分認同感;體育新聞更因為時刻見證歷史「發生」的一刻,別具意義。

獨家訪劉翔 「辛酸也值得」

而印象深刻但又讓伍家謙頭痛不已的受訪者,就是劉翔。他指劉翔成名後,幾乎每次都要在運動場內外與近百中外傳媒「肉搏」,才獲得採訪機會。他尤其記得2012年倫敦奧運,劉翔再次腳傷,多個中外媒體在倫敦威靈頓醫院門外等候回應,但他遲遲未出現。不少傳媒放棄採訪,只剩伍家謙和另一家本地傳媒堅持守候,最終他們獲得獨家訪問的機會,「連外國傳媒也不能做到(採訪),但我們可以,一切辛酸都是值得」。

對不少人來說,體育新聞與世界大賽畫上等號,但伍家謙認為,運動員背後所受的辛酸及訓練過程,同樣值得社會關注。不過隨着無綫六點半新聞報道取消體育新聞環節,他明白到電視新聞時間始終有限制,開始思考如何讓大眾隨時關注體壇新聞。

「你們上次用心觀看電視新聞報道是多久之前的事?而上次打開手機,瀏覽社交網絡、觀看片段又是多久之前?」伍家謙留意到網絡發展的趨勢,他認為社交網絡興起,令體育新聞和資訊變得更全面、更具體。現在他有參與網上平台的體壇報道,如以主播身分報道東方足球隊賽事、追訪拳壇「神奇小子」曹星如練習情况、台灣籃球學界比賽等。

跳出公仔箱行前一步 發掘更多可能

伍家謙離開電視台後似乎仍離不開運動,不時與朋友組隊參加籃球比賽,他更說「自己一生都離不開體育」。當體育記者成為他一生難忘的經歷,其恩師、已故無綫電視新聞部前資深體育新聞主播伍晃榮更深深影響其工作態度、做人處世之道,甚至「打呔」方法。伍晃榮曾對伍家謙說:「除非在無可奈何下,否則應該比其他人行前多一步。只要一小步便足夠,因這一小步足以令你比其他人成功。」因此,他決定「行前少少」,離開記者崗位,看看自己除了報道體育新聞,還有什麼可能。

■伍家謙小檔案
無綫電視新聞部前體育組首席記者,2014年尾離職,現為自由工作者。加入傳媒工作十多年,自言深受已故無綫電視新聞部前資深體育新聞主播伍晃榮影響。離職後他嘗試不同界別的工作,如拍攝微電影、廣告等,更希望將當體育記者時的所見所聞結集成書。

理科副學士起步 確立進修及就業方向

讀理科出路較廣? Leo 也因此選擇了理科副學士作為升學階梯,及後更完成環境及職業安全與健康的銜接學位課程,並順利投身電梯公司任職助理安全主任,期望累積若干工作經驗後,能成為註冊安全主任 (RSO)。

當年未能升讀本地大學資助學位的 Leo,入讀香港理工大學 (下稱「理大」) 轄下香港專上學院 (HKCC) 的「理科副學士」課程,希望為日後銜接大學打好基礎。「我中學唸理科,喜愛做實驗,有見有關課程設有多元化的科目,包括我很感興趣的『環境科學』一科,估計能為畢業生帶來較廣的升學選擇,遂入讀此課程。」

透過課程,他掌握了多方面的知識,如基礎化學及生物學、基本的實驗室技術及安全、微生物學、環境科學、會計原則等相關知識。「以微生物學為例,屬較難掌握的知識,因涉獵拉丁文的細菌名稱,以及細胞的不同層數等。」課堂以外,他亦曾到米埔考察,了解候鳥的棲息地及濕地生態系統。

完成銜接學位課程 以註冊安全主任為目標

Leo 有見數年前職安健從業員的人手需求有上升之勢,遂決定向環境及職安健方面發展,完成副學士課程後,修畢了理大的「環境及職業安全與健康 (榮譽) 理學士學位」課程,一年多前投身電梯公司。

現職助理安全主任的他,主要是協助安全主任促進機構內僱員的職業安全及健康,職務包括:巡查工地、風險評估、籌劃安全訓練,以及向員工和督導人員推廣安全意識等。

電梯行業屬高風險行業之一,他不諱言,在評估風險後,應按評估的優先次序,定立有關措施。舉例:工友於高空工作,佩戴安全帶及加上適當懸掛繩,並繫於適當和穩固的繫穩物,屬於防止人體墮下的措施之一。

入行年資尚短的 Leo,以成為 RSO 為目標。每當他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都會請教富經驗的同事或上司。「職安健工作涉及人命安全,故投身者需為人細心及具備良好的分析能力,方能做好安全把關工作。」

理科涉獵面廣 副學士打穩基礎

對於欠缺清晰升學及事業目標的年輕人,HKCC 科技學部講師、「理科副學士」課程統籌陳鳳鳴博士指出,該課程尤其適合此類人士修讀。「此課程旨在提供理科的基礎知識,並提供多個專業教育科目,如工科、電腦、食品科學、環境科學等;另設業界講座,參觀化驗所及參與環境考察團。這些都有助學員發掘個人的興趣及了解個人的能力,及對相關行業有多一份了解,相信對他們及早定立升學及就業發展目標均不無幫助。」

她不諱言,過往大部分畢業生都視副學士課程為升讀大學的踏腳石,如銜接或入讀政府資助的學士學位課程,包括護理學、生物科技、職安健、食品科學、環保等相關課程,升學出路廣。

若畢業生選擇投身職場,可考慮從事技術員助理、實驗室助理,以及實驗室儀器、藥物或化學物品營業代表等崗位,起薪點估計約 9,000 元,視乎任職行業而定。陳博士指,如 Leo 般修畢勞工處認可的職安健課程,入職助理安全主任,前景不俗,當累積一定工作經驗,成為 RSO,月薪可達 30,000 元或以上。

物流業走向電子化 優化流程迎難而上

修畢物流、供應鏈管理等課程,可以投身什麼行業?有講師表示,以修畢相關的副學士課程為例,畢業生可考慮加入航空、航務、陸運等運輸行業,還有倉庫業、港口等,平均起薪約 10,000 元。關鍵是由低做起,不要怕辛苦!

物流業是香港經濟增長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動力,面對鄰近地區的競爭對手在港口、機場方面發展強勁,無疑為本地業界帶來重重的挑戰。香港理工大學轄下香港專上學院 (HKCC) 工商管理學部高級講師麥淦琼博士表示,本港物流業已發展多年,涉及範圍廣泛,海、陸、空運以外,還包括庫存和倉儲管理、採購、貨物安全及保安等不同範疇。

鄰近地區成競爭對手 加強軟硬件配套

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港口和機場,從香港起飛,5 個小時內可到達亞洲大部分城市,難怪多年來一直躋身世界最繁忙貨櫃港之前列,也是全球最繁忙國際航空貨運中心之一。不過,HKCC 工商管理學部講師劉銳業稱,面對鄰近地區如內地港口、機場發展強勁,加上兩岸三通、全球經濟仍然充滿挑戰等因素,香港轉口貿易港的優勢都在逐漸減弱、採購業訂單減少等,令本地業界受到一定影響。

他建議,本地業界若要挽回和強化競爭力,可開拓更多元化的新增及增值服務,如清真物流、紅酒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其中清真物流服務屬新興且極富潛力的服務,它有別於傳統物流服務,在傳統物流的管理和營運過程 (從原材料採購、加工,以至運輸過程) 中,注入了伊斯蘭教的宗教信仰元素,若本地業界能掌握有關宗教信仰的禁忌及規範,將能帶來大量的商機。」

政府推動物流業發展 帶動人手需求

本地物流業就業人數有逾 190,000 人,根據最新公布的施政報告,政府正制定多項措施,發展香港成為航空融資中心,以及繼續爭取與沿線其他民航伙伴商討民航運輸協定,這些有利因素將帶動市場對相關人手需求持續。

物流業着重實務,為培育更多業界新血,HKCC 開辦的「工商業副學士 (物流及供應鏈管理)」課程,着重教授物流及供應鏈管理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之餘,亦設有業界講座及參觀物流公司的活動,並讓學員有機會參加師友計劃及在物流公司實習,向物流業資深從業員取經,為日後入行做好充分準備。

行業重實務 良好語言能力佔優

分別擔任上述課程統籌及助理課程統籌的麥博士及劉銳業指,大部分畢業生都視副學士為升讀大學的另一途徑,過往不乏畢業生升讀與國際航運及物流管理、全球供應鏈管理、企業工程兼管理、物流工程兼管理、商科等相關的學士學位課程。

就業方面,畢業生可考慮加入運輸行業 (如航空公司、航務公司、陸運公司等)、倉庫業、港口、製造業及採購業,以及分銷、配送業,起薪平均約 10,000 元。劉銳業以任職機場空運文員為例,需 24 小時輪班,故投身者必須不怕辛苦。此外,投身者具備良好的兩文三語能力之餘,若能掌握多一門語言 (如日語、韓語) 就更為有利,因為客戶來自不同國家。

畢業生更可申請成為香港物流協會附屬會員及香港航運物流協會副會員,並獲香港運輸物流學會豁免部分專業資格考試考卷,麥博士稱,這些不僅有助加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透過參加業界協會活動,也有助建立人脈網絡,或可創造更多的機會。

設計宣傳一腳踢 知專生男裝品牌 進駐連卡佛

知專設計學院時裝設計及產品開發高級文憑畢業生陳景熙,兩年前與友人創立男裝自家品牌,獲知名Select Shop青睞,他認為,若當年求學時已引入男裝設計課程教授技巧,現在會更得心應手。(馮凱鍵攝)
知專設計學院時裝設計及產品開發高級文憑畢業生陳景熙,兩年前與友人創立男裝自家品牌,獲知名Select Shop青睞,他認為,若當年求學時已引入男裝設計課程教授技巧,現在會更得心應手。(馮凱鍵攝)

成立自家服裝品牌是不少時裝設計師的夢想,2011畢業於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時裝設計及產品開發高級文憑的陳景熙(Kelvin),兩年前跟友人成立了自家男裝品牌The World Is Your Oyster,由設計、宣傳至聯絡賣家都一手包辦,雖現時仍未得到設計師應有的薪金,但已得到國際大型「Select Shop」(指會嚴選出某些品牌貨物,放在旗下商舖出售的企業)如連卡佛等欣賞,希望未來在更多Select Shops出售。

PMQ快閃店試反應

Kelvin在HKDI畢業後,曾從事梭織及針織設計兩年,後來參加由某大型Select Shop在元創坊(PMQ)舉行的免租快閃店(Pop Up Store),小試牛刀,設計了一季男裝服飾,約20款,每款再訂造5至10件,約花了兩萬元,測試顧客反應。他指出,「想不到銷情不錯,也讓我們知道什麼類型的顧客會喜歡我們的設計」,令他們對日後的品牌定位有更清晰的方向。他建議,若有意成立自家品牌,可先設計一個系列(collection),再推銷給不同店舖,聆聽顧客的意見,再作小修改。

除埋首設計每一系列服裝外,礙於控制成本,Kelvin未能聘請額外人手處理宣傳、品質檢定等事宜,如在季尾或季首時,他每天只能睡5小時。「設計、生產、品質檢定、成本計算、宣傳工作都向自己湧過來」,所做的遠比設計師多。此外,尋找Select Shop以售賣自己的設計品,初時亦是挑戰。「當我知連卡佛公開召募自家品牌時,便一早去排隊」,最後他成功被挑選。

講究布料細節 鎖定客源定價

Kelvin認為,該店選擇他原因是價錢合理,「我們多用意大利及日本布料,加上較重細節,造工不便宜,但價格也不是很貴」。他說,如一件類似質地及造工的冬天大褸,連卡佛內其他品牌可能售2萬至3萬元,但他們只售約5000元。他認為要先界定目標顧客種類,才可制定合適價錢。

知專下學年推男裝設計課程

另外,HKDI有見近來的男裝市場比女裝蓬勃,男性的消費額也愈來愈高,傾向選擇中高價位服裝以展示生活品味,決定在下學年開設「男裝時裝設計高級文憑」課程。該課程主要教授男裝設計原理,也會滲入上海「紅幫」師傅的縫紉剪裁手藝,教授學生嚴謹的縫紉技巧,從中學習基本男裝設計需注意的地方。

霆鋒朝廷的靈魂 楊文傑不做老大 成就老大

job_2016-01-29_B1香港人很躁,工作受上司氣是一個原因。四十出頭的楊文傑,一直是員工眼中的「好老闆」。踏進PO朝霆的香港辦公室,寬敞的空間感和簡約的設計,將工作的繃緊感一掃而空,這都是Dennis的構思,他指意念只有兩個,就是同事做得開心和舒服。訪問當天,Dennis穿着T-shirt牛仔褲,雖然是周日晚上,卻仍然活力充沛。

很多人知道謝霆鋒有自己的後期製作公司,未必知道他的拍檔楊文傑(Dennis),其實是管理公司運作的靈魂人物。Dennis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混音師。十六歲時,他已計劃赴美進修混音課程,但當時正值美國的偷渡潮,簽證弄了四次也失敗告終,唯有放棄。留在香港,他開始了一段迂迴的遠路。

夢想做混音師 由電影公司助理起步

首先,他到了一家電影後期公司當助理,每天做着最基層的工作,把聲音和畫面同步,半年後才開始學習聲效設計。「模仿行雷落雨的聲音、開槍的聲音,左輪和曲尺的分別,將聲音變得有感情和獨特性。」

他指,那是「永盛電影」的年代,也是香港電影業的黃金年代。忙的日子,七天不回家也是家常便飯。忙碌的同時,也奠定了他日後發展的基礎。「不是師父告訴你哪些不行,而是客人直接告訴你,所以很快知道市場需要什麼。」被客人粗口問候,甚至要求中途換人負責也是常有之事,唯有硬着頭皮嚥下去。「有時以為自己算是不錯了,但當遇到一個有要求的導演時,才知道自己斤両不足。」

苦幹年半後,他有感被投閒置散,發揮空間愈來愈少,便「膽粗粗」寫信向無綫電視自薦。「TVB是紅褲子訓練出來,請外來人會對你有期望,一開始便做較高級的工作,所以壓力很大。」他原以為電視劇「收貨水平」比拍電影低,自忖可以輕鬆應付,直至實際工作時,才發現自己基本功不足。

「因為我以前做電影沒有做過配音,所以有些技巧我不懂得,要用經驗和反應搭夠,這些我就做得很差。」他還笑指,當時經驗尚淺的他,曾使電視台開台以來,第一次在節目「出街」後,整整三分鐘沒有了聲音只有畫面。

當年電視台 補句對白也嚴謹

由於Dennis工作勤奮,且經常主動加班,導演並沒有因一次犯錯而解僱他,但他為了彌補經驗上的不足,並提升自己的實力,便更賣力地學習,他不只是想保住「飯碗」,而是希望建立自己的重要性,「譬如你們現在也聽過『補對白』,就是演員說錯對白,需要後期配音,取代原本的對白」。他指現在的觀眾,很容易聽得出前一句和後一句的分別,但在當年,『補對白』的工序,是電視台嚴肅處理的問題,高層亦會撥很多資源,追求更好的效果。「假如做得不好,觀眾會投訴,所以在我們的年代,電視台補對白是聽不出來的。」Dennis雖然欠缺電視台工作經驗,卻做過電影的後期製作。「我發現可以將做電影和做電視台的技術糅合起來,提升『補對白』的質素。」

在電視台工作四年,他發現年資高的同事太多,留下來也難有更多發展機會,故再次寫信自薦到一家廣告公司工作。他心想,廣告最多不過120秒,比電影和電視劇簡單多了,有了之前的經驗,該手到拿來吧!及至開始工作,才發現根本與他所想的是兩回事。

「廣告最不同的地方,是要在很短時間內完成,而且客人就坐在旁邊。」當時他二十五、六歲,最記得一次在客人面前,被師父大罵「你行開,別阻我收工」,羞恥感和失敗感令他當場哭起來。

那挫敗感持續了好幾個月,Dennis一度想過放棄,但最後還是決定留下來。在工作間裏,師父負責管理,Dennis和其他下屬則進行設計的工作,「我給了自己一個目標,半年後,讓師父舒舒服服上班,看完booking後,沒問題,便可以下班。」於是,他日以繼夜地研究別人的成品,尋找進步的方法。「例如師父做完的project我開出來看,理解為什麼別人會這樣做,學習他的製作方式,然後再嘗試加自己的東西進去。」半年間他不斷改善,師父漸漸放心,半年前訂下的目標也能做到。自此他的工作慢慢上手,不少特定的廣告都是由他負責。「當時還可以賣香煙廣告,這些廣告客人都指定我去做。」在廣告公司工作的三年半,他慢慢儲起了很多客人,「這些客人,後來完完整整地搬到了PO(PO朝霆)」。

員工愛戴——Dennis自感最得意的成就,是給了員工舒適和自由的工作空間,因此深受員工愛戴。(圖:受訪者提供)
員工愛戴——Dennis自感最得意的成就,是給了員工舒適和自由的工作空間,因此深受員工愛戴。(圖:受訪者提供)

喜歡兄弟幫 喜歡關羽

在廣告公司工作了三年半,他決定跟舊同事合伙開公司,首嘗當老闆的滋味,但熬不到兩年就拆伙了,那時,他因緣際會認識了藝人謝霆鋒,他問Dennis,有沒有興趣加入剛成立不久的PO朝霆。「他身邊的人大都跟我合作了很多年,了解我的工作背景,知道我做過電影後期製作公司、電視台和廣告公司,也有過自己的studio,大概知道我的工作能力。」他當時心想:「你畀機會我,我畀機會你,不如試下吧!」就這樣,他在PO扎了根,負責管理及實際執行工作。

Dennis說,他最近喜歡讀《三國演義》,因為夠兄弟幫,像他做事的作風。至於哪個角色最好看?他毫不猶豫說是關公。「關公既不是老大,做事卻往往成就了老大。」他坦言自己不喜歡當第一,所以即使公司愈做愈大,從香港擴充到上海、北京,他也毫不介意光環都落在謝霆鋒身上。「我喜歡去成就別人,多於被別人成就,別人成功了,光彩了就好,別煩我,我不喜歡上台。」

給員工自由工作間

PO朝霆,自然是指謝霆鋒的朝廷,而眼前的楊文傑,則是他位高權重的重臣,然而,和他聊天,卻沒有感到絲毫老闆架子。

他指,在以前的年代,媒體這行都是遵從「師徒制」,不叫「上司」叫「師父」。Dennis從電影圈跳到電視圈,又從電視圈闖進了廣告圈,在職場上被不同「師父」磨練了十多年,深知員工真正需要什麼,所以一直奉行少批評、多討論的工作原則,而員工的自由度亦很高。

「星期日晚上九點,正常寫字樓員工都在放假,但我們還有一批員工在工作,說不定會通宵,因為客戶改不到期。」為了紓緩員工的工作壓力,他除了設計一個舒適寬敞的辦公室,還讓員工自行決定上班時間,或在通宵之後放假一天。「我想,在亞洲來說,應該沒有一間後期公司可以給員工那麼自由的工作空間。」

平常心面對公司變動

家庭時光——Dennis雖然是公司靈魂人物,每逢周末,他必定謝絕公事,留在家中陪伴妻子和五歲的女兒。(圖:受訪者提供)
家庭時光——Dennis雖然是公司靈魂人物,每逢周末,他必定謝絕公事,留在家中陪伴妻子和五歲的女兒。(圖:受訪者提供)

做老闆當然忙,尤其是做媒體這行。Dennis平日朝八晚九,晚上回家還要開視像會議到凌晨,一個月三星期都身在內地。但即使再忙,他還是堅持周末不工作,留給妻子和五歲多的女兒。「平時周末如果有會議,一定會推掉,如果身在外地,周末也一定飛回香港。」但他苦笑說,女兒還是愛跟媽媽。「七天只能撥出兩天空檔,其實會有遺憾。」但他說,希望趁現在還能掙錢,多儲點錢,待女兒升上中三、中四時多陪陪她。

當上了老闆,他的夢想依舊未變──當混音師,只是當下交給了同事替他圓夢,雖然不是親自混音,但他說,當公司拿到了獎項,全公司都能分享那喜悅和成功感,所以某程度也算是圓夢了。「有時成就夢想,要付出很大代價,為什麼不選擇一個方法,既能完成夢想,『死傷率』又不高,每個人都能開開心心一起做?」

Dennis自感雖然只有中五學歷,但多年工作經驗的沉澱,造就了今天的他,「在工作上面對困難,非像在學校做功課,會學到更多東西」。作為商業機構高級管理層,要學習的自然包括處變不驚。PO朝霆近年在香港的業務出現虧蝕,最近更被上市公司數字王國收購,雖然面對種種變動,Dennis卻能以平常心處之。「基本上,我的職責和公司的實際運作不變,老闆一直支持和信任,未來會投放更多資源去發展特效和虛擬實境。因此我並不擔心,會盡力帶領公司衝出香港,邁向荷李活。」

■Profile

楊文傑(Dennis)

中五畢業,先後任職Showreel電影後期製作公司、無綫電視及Centro廣告公司。2003年獲藝人謝霆鋒邀請,轉職至PO朝霆後期製作公司,現時為PO朝霆常務董事。已婚,育有一名五歲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