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升學:美國教育制度 學習模式多樣化

中學選修科多

美國實行12年義務教育,分小學(Elementary Education)及中學(Secondary Education)。學童一般由六歲起便要入讀Grade 1,至中學由Grade 6或7讀至Grade 12畢業。除一些交流計劃外,國際留學生一般只能入讀多隸屬於私人機構或宗教團體的美國私立中學,部分為寄宿學校。

美國高中生可選擇修讀的科目十分多,除一些核心課程如英、數和外語外,還有很多元化的選修科可供選擇。很多中學亦開設大學學分課程(Advance Placement),尤其吸引成績優異的學生修讀,修畢後進入大學可獲學分豁免。

高等教育體系

再讀下去的話,便要進入美國的高等教育系統(Higher Education)。美國高等教育發展蓬勃,要取得學位不只一途,可謂「條條大路通羅馬」。

公立或私立大學

最直接是擠身四年制的公立或私立大學。顧名思義,美國的公立大學(Public University)會接受聯邦或州政府經費,也會從其他渠道獲資助,一般來說它們規模較大(二萬學生以上),學費也較私立大學便宜。私立大學(Private University)一般較倚賴機構、私人及校友捐款,會收取較高學費。私立大學規模不一,大至有數萬學生,小至不足二千人的院校也有。

usa02

社區學院

如果嫌大學學費貴, 可考慮先到社區學院(Community College), 或稱兩年制學院(Two-year Junior College),修讀兩年制的副學士課程(Associate Degree)或「大學轉讀課程」(University Transfer Program)。不少社區學院尤其是銜接大學課程的學分,都為四年制大學所認可,學生在社區學院畢業後可轉至大學修讀最後兩年的學位課程。

美國學年一般在八月底、九月初開學,至翌年五、六月完結。一些院校會採用學期制(Semester)即一年兩學期,每學期為期16至18周,亦有院校會行學季制(Quarter),每個學季約為期10至12周,相對較短;很多院校亦在暑期設有課程,讓「趕時間」或想慳錢的學生可快人一步,學位拿到。

課程特色

不得不提,美國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十分注重通識或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強調學生必須涉獵不同學術範疇,才能發展文法、修辭與邏輯技巧。故此除主修科目外,校方往往規定學生必須修畢若干其他科目如人文學科、語言、藝術、社會科學或基本科學才能畢業。此外另一大特色,就是它的課程結構十分彈性。香港學生往往在本地大學聯招時便要揀好自己的心儀學科,可是美國的做法卻完全不同。

在四年制的大學學位課程裡,第一年稱作Freshmen Year、第二年叫Sophomore、第三年為Junior、第四年則是Senior。甫進校,本科生一般不用急於決定主修科,而是可以依照個人興趣,在頭兩年選修不同基礎課程及選修課程,了解自己能力和興趣所在後,再在第三、四年專攻主修範疇的必修科,公告主修科(Declare Major)。

儘管如此具彈性,但這並不代表學生可以漫無目的地「任讀」,因為最終他們必須清楚了解自己的研究興趣,決定題目撰寫畢業論文。

不過學生亦要注意,部分熱門的主修學科如商科(Business)、經濟(Economics)、工程(Engineering)等,每年的學士學額都會有上限,而個別學院亦會嚴格規定所屬主修科的學生,於不同階段要完成若干必修科目;倘學生一開始已經確定研究興趣和目標,則務必要先問清楚個別主修科的修課要求和學士學額。

明白美國大學學位課程結構後,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就是要了解當地學習模式,否則隨時會跟不上進度。在計算學生成績時,考試只佔很少部分,院校的講師和教授十分注重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和功課,這可謂大大減少考試壓力,但亦代表學生在平日亦不可疏懶。總的來說,在美國讀大學一切都要自發學習,主動爭取機會,緊貼進度,才能取得佳績。

書本樣式

usa02_1

usa02_2

 

 

澳洲升學:澳洲學制引力 沒考試壓力

有云澳洲學制與香港很相似,即接受高等教育前,兩地學生同樣經歷6年小學和6年中學教育,分別只在於大學的修讀年期──香港要4年,澳洲只要3年。1年之差異,足以令許多港生希望放眼澳洲的大學生活,但澳洲還有別的吸引力,令她得以「超英趕美」成為近年港生留學的不二之選。

透析澳洲教育模式

澳洲目前有42所大學,當中以公立大學為主。除了升讀當地大學外,不少港生選擇在中學階段進入澳洲教育體系,更有家長陪伴尚在小學階段的子女一起前赴澳洲,即所謂「陪讀」,讓孩子早點適應當地的教育和生活。

家長對澳洲教育制度的信賴和嚮往,不言而喻。正如曾留學澳洲的心臟科專科醫生紀寬樂在訪問中提到,澳洲不如香港般「一試定生死」,反而注重學生平日的課堂表現與學習成果,壓力沒那麼大!沒考試壓力,確實是許多港生夢寐以求。現在就透析一下當地的教育模式是怎麼回事。

澳洲共分6個州及2個領地,包括新南威爾斯、昆士蘭、維多利亞、北領地等,每州和每個領地各有教育部門掌管教育事宜,故各自的教育制度會略有不同,例如每年度的大學公開試,各州試題都不盡相同。但澳洲聯邦政府會嚴格監控全國的教育質素和發展。

Flinders University

中小學以公立為主

澳洲也是個推行強制教育的國家。當地人由6歲到15歲均須接受免費的中小學教育。中學課程由第7班至第12班,即相當於香港中學的中一至中六,但部分州份則由第8班至第12班,包括昆士蘭、西澳、北領地及南澳。

這階段以後,學生可視乎意願而選擇繼續升學或學習一技之長,後者可選讀技職學校,現時全澳洲共有三百多所公私立的技職學校,至於選擇前者的學生,則可在完成第12班後升讀大學。

澳洲的中、小學校,以公立為主,只約四分一是私立學校,凡就讀公立學校的澳洲公民,只須付低廉學費,若選讀私立學校的話,則須付全額學費。至於海外留學生,不論公立或私立學校,也得繳付全額學費。一般來說,修畢中學第12班的學生,在所屬州份內接受每年舉辦一次的公開考試,成績達標者經過州政府統派位(學生要填寫志願,包括選擇大學和選修科目)後升讀大學。

這裏值得一提,因每個州的大學數目多寡不一,例如新南威爾斯有12所大學、昆士蘭有9所大學,而塔斯曼尼亞則只有1所等。這個分布說明,每個州份的學生競逐大學學位的機會率也不同。州內只有1所大學的話,自然較大機會「爭崩頭」。

注重學生校內成績

不是說澳洲的教育制度並非「一試定生死」嗎?除公開試外,當地大學更注重學生在過去兩年在學校的成績。正在昆士蘭就讀第10班的Jasmine,需要接受用作評估學校的公開試(Core Skilled Test),此外最終會否獲大學錄取,更重要是看她在第11和12班的綜合成績,達標的話便可入讀心儀大學。Jasmine媽媽在訪問中說,女兒就讀的中學位處昆士蘭,而昆士蘭仍奉行OP系統(Overall Positions),各校學生的成績表上,一律以OP1為最高,OP25為最低來評核成績。據介紹OP的網站資料指出,學生取得OP成績的高低,將是能否入讀心儀大學和心儀科目的關鍵。

升讀大學後,一般學士學位需時3年完成,例如會計、商科、人文科學等。但部分專業科目,修業時間較長,例如法學系要4年;建築系、牙醫、獸醫等要用上5年,醫學系要6年等。

雖然澳洲有「八大」(The Group Of Eight)院校,但澳洲當地人並不怎麼看重大學的排名,反而,平等在教育發展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政府請人,不會看你是來自哪間名牌大學畢業……A大學與B大學,彼此是平等關係,例如原本在A大學讀完年級的學生,想考入B大學讀二年級,只要那學生成績達標,那管A大學沒有B大學那麼『名牌』,一樣都照收」留學澳洲諮詢中心經理何家揚說。

書本樣式

aus02_1

aus02_2

 

 

 

澳洲升學:申請備忘: 學歷考試需達標

中六生的多元選擇

選定了學校和學科後,同學申請學校時便要先看自己的成績夠不夠分。「以前A-Level年代,港生要直入澳洲大學一年級,難度較高,但現時中學文憑試有23、24分已可獲大學醫科錄取,即中學文憑試五科或六科的成績各有4、5分便可。但中學文憑試的4分,其實相當於A-Level的C,過往C grade很難入大學!」資深升學顧問陳詩韻說。制度上的變化,提升了港生獲澳洲大學取錄的機會。中學文憑試至少18分,是入澳洲大學的最低門檻,排名不太前的大學,甚至15分也願意收。但若心儀學校換上澳洲的頂級大學「八大」,又或希望入讀的科目是多人競爭的醫科、視光學、職業治療、音樂治療等,那中學文憑試的分數要求自然較高。

「八大」錄取分數的要求至少要22分。但無論是哪間大學,也是揀選學生最好的五科成績計分,即best five,例如四科主科加一科選修,又或三科主科加兩科選修的分數。」另一資深升學顧問何家揚指出,若分數不及入學門檻的同學,例如低於15分者,可考慮其他途徑到澳洲升學,包括先讀一年制的Degree Transfer Diploma。「這類課程年有三次開學期──2月、7月和10月,若同學能趕及在10月入讀Degree Transfer Diploma的課程,修畢兩個學期後便剛好在翌年7月轉入大學。但要注意的是,部分受港生歡迎的科目,例如Health Science,一般只在2月有intake。」

aus04_chart1

雖說各校自有收生的準則,但遇上只欠些微分數才達標的情況,也不是絕對沒機會獲大學取錄。「曾試過有學生只欠1、2分,但他曾有不少做義工的經驗,加上有學校老師的推薦信,最終也獲大學錄取。」陳詩韻說。

陳詩韻指出,對於中六畢業生來說, 可參考以下申請要求:

  • 直升大學:中學文憑試成績平均達18分或以上者,一般也獲當地大學取錄,惟部分科目如藥劑、職業治療、物理治療等,則要求報讀學生的中學文憑試best five成績達22、23分或以上。
  • 大學基礎班(Foundation):若報讀同學的中學文憑試成績未達大學錄取的分數(如18分),便可考慮先報心儀大學所辦的基礎班,完成課程後成績達標的話,則有機會繼續升讀心儀大學的課程。

中五生須呈兩年成績

aus04_chart不論選報澳洲的大學基礎班,還是當地的高中,中五港生也得預備過去兩年的校內成績。若是大學基礎班,學校更為注重申請學生的相關科目成績是否達標。「例如同學想報大學機械工程,在基礎班時便須修讀部分相關課程,所以當地大學便要看看申請學生在中四及中五的數學成績,但其實門檻相當低,只須50分及格即可。」陳詩韻說。

由於澳洲的學校也熟悉本港中學分成不同成績組別(Banding),而不同Banding的學校,評分準則和內容也會各異,例如在Band 3學校的學生,數學成績100分,與Band 1學校學生所獲取的100分數學成績,顯然有差別,故當地學校會參考學生就讀中學的成績組別。另要注意的是,澳洲大多數大學也要求申請修讀某學科的學生,必須在高中時讀過某些科目,並在中學文憑試等公開考試中獲取指定分數,才會有望獲錄取。「例如同學想報機械工程,但在中學文憑試時卻揀了商科,那錄取機會自然很微。」何家揚以他在澳洲讀書的經驗為例,要重新讀一科過往從沒修讀過的科目,並在課本和教育語言全用英語的情況下,需要花70%學習
力氣才能勉強及格,故不值一試。

考IELTS

澳洲學校以英語為教學語言,故對留學生的英語能力有一定要求。「澳洲認受香港中學的英語課程,若學生中學文憑的英文成績達3級或以上,便可直入大學基礎班,毋須另外再考IELTS;低於上述成績者,便要考IELTS,大學基礎班般要求IELTS成績高於5至5.5。要直入大學的話,IELTS成績要6至6.5。至於中五學生,當地大學會參考學生在校內的英文成績,以及學生所屬學校的Banding。」陳詩韻說,凡到澳洲留學的學生,選擇考IELTS者多於TOEFL。

預早半年申請

從報名到獲得大學錄取通知,最快個多月便成,但資深升學顧問陳詩韻仍建議家長或同學最好提早半年申請,以作好充足準備。

「若交齊所需文件,從遞交申請日起計算,大學基礎班一般在一星期左右回覆,大學則需時的三星期。若申請學生的英文成績未達標,當地大學會先出一封『有條件取錄信』,列明IELTS要多少分數等要求,待申請者呈交IELTS等分數後,便會發出「無條件取錄信」,即正式取錄申請者。」陳詩韻說,申請學生收過取錄信後,要向大學繳付首學年的一半學費(即一個學期),再持大學取錄信向澳洲駐港總領事館申請學生簽證,領事館約兩至三個星期才發出簽證。

各類院校每年開學月份

大學:2月、7月
基礎班: 1月、2月、7月、9月和10月
Degree Transfer Diploma:2月、7月和10月

書本樣式

aus04_1

aus04_2

 

 

 

英國升學:英國知多少?

study05_uk01_pto01

地理及國家體制

英國(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由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及北愛爾蘭組成,前三者合稱大不列顛。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北起蘇格蘭北岸的設德蘭群島,南至英格蘭西南方的錫利群島,再加上一海之隔的北愛爾蘭。

倫敦是英國首都,也是英格蘭首府。威爾斯的首府是卡迪夫;蘇格蘭首府為愛丁堡;北愛爾蘭首府則是貝爾法斯特。英國是個君主立憲國家,現任君主是女王伊利沙伯二世,但她無統治國家的實權,皇室主要責任為代表國家出席各項官方禮儀。

英國也是個民主議會制國家,政府由人民選出。大選每五年一次,首相在內閣和部長支持下領導政府。此外,英國亦為歐盟成員。

人口

英國人口估計約有6,300萬,超過八成住在英格蘭,蘇格蘭人口則有約530萬,威爾士人口為300萬,北愛爾蘭人口有180萬。

語言

英語是全國通用語言, 其他官方語言包括威爾士語(Welsh)、蘇格蘭語(Scots)及蓋爾語(Gaelic)。

宗教

在英國,有超過七成人信奉基督教,又因為英國自16世紀後是基督教新教的發源地,故現時信徒以新教派(如聖公會)為主。然而英國社會奉行多元信仰,民眾都尊重和接納不同宗教。

英國第一大群約克群擁有不少古蹟,圖中的修道院遺址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英國第一大群約克群擁有不少古蹟,圖中的修道院遺址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文化

曼徹斯特(圖)擁有兩個著名的足球球會:曼聯 (Manchester United)和曼城(Manchester City),因此廣為港人認識。
曼徹斯特(圖)擁有兩個著名的足球球會:曼聯(Manchester United)和曼城(Manchester City),因此廣為港人認識。

英國歷史源遠流長, 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6,500年。除了有悠久的古蹟外,英國的藝術和文化氣息亦濃,尤其是英國文學,不少作家及作品均享負盛名,如莎士比亞的劇作、柯南道爾的偵探小說《福爾摩斯》系列,甚至是近代J.K 羅琳所著的小說《哈利波特》系列,於全球都有無遠弗屆的影響。

由於香港屬英國前殖民地,不少香港人對英國的體育文化都有一種親切感,例如香港大部分足球迷熱中英格蘭超級聯賽,對英國著名球會如數家珍,亦有不少人追看溫布頓網球賽。

氣候

英國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英國各地氣候差異不大,夏季平均氣溫為攝氏9 – 18度,遇上熱浪時氣溫可達攝氏30度,間中有雷雨。冬季平均氣溫為攝氏2 – 7度,但不時會跌至接近攝氏0度,較寒冷的是緯度較高的蘇格蘭北部,冬季和早春的高地常有大雪。

書本樣式

uk01_2

uk01_1

 

 

 

美國升學:申請入學 手續話你知

與香港和英國不同,美國大學並沒有聯招制度。正因為不同大學及院校的截止申請時間各異,家長和學生宜盡早了解心儀院校的申請手續及詳情,以免費時失事。

盡早遞交申請

不少美國院校都把截止申請日期訂於每年的11月至1月間(個別院校會更早),若時間許可,學生宜盡早遞交申請,尤其報讀熱門大學。至於校方的回覆時間則不一,有些會早於1月前便告知答案,部分或會遲於4月才有回音,通常最遲於5月1日前便會通知學生取錄與否。

頂尖的美國大學競爭非常激烈,因此選校策略直接影響成功率。由於準備申請文件過程繁複,美國學生一般會申請4至7間大學,而且普遍會分散風險,一邊申請較著名的大學,亦同時會向競爭性較低但心儀的大學或院校叩門,確保最終能取得學位。

儘管沒有聯招,但EducationUSA顧問陳韻卻指,美國大學及院校有一個叫Common Application Membership Association的組織,共有500名四年制大學院校成員。學生只需提交申請表和所需文件一次,便可循Common Application轉遞至自己所心儀的會員大學,毋須逐間申請。部分院校需要逐間付申請費,網頁www.commonapp.org。

study05_usa04_pto02

個人陳述 全方位突出自己

美國大學收生有一特點,就是除學術成績以外,它們還十分著重學生的全人發展,在學習以外有否服務社區、有否傑出的領袖才能或在特別範疇如體育或藝術有出色表現。因此,在個人陳述中如何全方位突出自己便十分重要。

「Personal statement 通常限於600字內,如果只懂『數白欖』一定無機會!」資深升學顧問魯思說:「陳述一定要有力地展示個人視野和目標,為何要入讀心儀大學和學科,帶出自己的強項,以及強調大學畢業後有何抱負,日後如何可以貢獻母校和社會。」

由於美國大學還看重學術以外的成就,因此不少專家都會建議學生加入自己在運動、藝術或其他課外活動的「威水史」,例如全港學界比賽冠軍等等,國際獎項如為香港代表隊等尤佳。近年,香港學生明白到美國院校注重社會服務,所以不少人都將自己做義工的往績,統統放進陳述去。可是,魯思卻對此不以為然。

「盲目去做義工,如果本質與內容欠奉,只為考大學,其實對方一看便知。如果只是做義工,卻不能說出當中意義,或某一項社會服務與你的人生經歷或目標有何關係,那只會淪為膚淺的陳述。美國大學最珍視人文質素和價值觀,任何陳述都必須從心出發,反映自己的人文質素。」

當遞交申請後,考生可做的就只有等待校方回覆,時間可長可短。個別院校或要求透過電話或互聯網如Skype等面試,甚至直接由在香港的院校舊生面見,不過亦有相當多大學毋須面試。

study05_usa04_pto01

準備個人資料

視乎個別美國大學和社區學院的要求,一般申請者需呈交以下文件:

  • 已填妥的申請表
  • 過去三年校內成績
  • 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
  • 學校推薦信
  • 大學入讀試成績:學能傾向測驗SAT、學科測驗SAT Subject Test或ACT、英語能力測試如TOEFL或IELTS(視乎不同院校要求)
  • 經濟證明(家長須簽名以示支持學生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

書本樣式

usa04_1

usa04_2

 

 

英國升學:英港學制有別 教學方法大不同

修讀多元化科目

香港人對英國教育制度一般不會陌生,因為在未改行「334」新學制前,香港舊制一直沿用英國的教育制度──即6年小學、5年中學及2年預科課程。唯一不同的是,英國的義務教育規定兒童由5歲起便入讀一年級(Year 1),比香港小孩早一年讀小一。英國孩子一直讀至16歲,義務教育才停止(英格蘭地區2015年最新修訂將將義務教育訂至18歲)。

資深英國升學顧問容顯欣說,英國中學生需要修讀多元化科目,除了一般學科如數學、英語、科學、歷史等外,英國中學還多規定學生要修讀一至兩種外語如德文、法文或西班牙文;此外,當地中學亦會提供一些創意學科如Design & Technology(DT),學生至會考時已經要懂得製造摩打或喇叭等。一般而言,愈低年級需要修讀的科目愈多,到了中四、中五(即Year 10、11)便開始收窄至修讀8 – 10科,及至預科程度再縮窄到選修4 – 5科。此外,部分學校亦會開辦國際文憑(IB課程)。

升學途徑

uk02英國學生一般要在中四預備,並在中五(Year 11)應考英國普通程度證書(GCSE),即類似以往的香港中五會考。之後,學生可以循以下途徑升學:

  • 選擇升讀預科並報考英國高級程度證書(GCE A-Level),然後透過英國學院及大學聯招辦事處(UCAS)申請報讀大學學位課程;或
  • 報讀為期一至兩年的職業專科或延續教育課程, 考取「BTEC, City Guilds, OCR Nationals國家證書或文憑」、或高級國家證書或文憑(Higher National CertificateHNC / Diploma HND)、或基礎課程(Foundation Degree),然後繼續進修或銜接學士學位課程。

以上兩類途徑都是英國本土學生的普通做法。然而因應國際學生需求,近幾年不少英國大專院校校針對一些學歷未能符合入讀學士學位課程的海外生,特別開辦兩類大學銜接課程:

  • 國際基礎課程(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Programme)為大學或延續教育學院開辦的一年制課程,在香港完成中五或中六便可報讀。除核心科目如英語和學習技巧外,學生可選修如法律或工程等不同學科;修畢課程且成績符合要求的話,可入讀指定大學相關學士課程的一年級。
  • 國際文憑課程(International Diploma)性質和國際基礎課程相若,但收生要求較高,課程相等於學士學位的第一年;完成課程而成績符合要求的話,可直升大學學位課程的第二年。學生可享大學生身分,並可使用大學及聯繫學院內的校園設施。

要注意的是,以上兩種國際基礎或文憑課程都只招收國際學生,謝絕本土生,所以要有心理準備只有海外生同學。院校同時亦有針對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和適應英國學習模式的課堂內容,而且銜接大學的入學率平均有八成,因此近年十分受香港學生歡迎,尤其是在中學文憑試未能考獲入讀本地大學資格的學生,甚至是放棄考中學文憑試的中五港生,很多都選擇此途徑。但英國文化協會建議學生,最好完成中學課程並取得畢業證書,才到英國升讀大學或大學銜接課程。

學習模式

至於英國大學學位課程,亦與香港舊制相似。在英格蘭、北愛爾蘭及威爾斯,這些課程一般為期3年,蘇格蘭則需時4年,部分學科如醫科等會更長(視乎個別大學而定)。課程側重學術訓練,上課形式包括演講課、研討會、實習課,及由一名導師帶領數位同學討論的導修課。

還有點香港學生不得不知的,就是英國教育的學習模式。大學二年級的文澤鈞於中五會考後便到了倫敦南部的寄宿學校升讀中六預科。「香港一班有30 – 40人,但英國預科班通常只有5 – 8人,最多10人。上課時,數學老師會拋出一條數,然後叫同學討論怎樣計算,很互動。老師則會在一旁引導同學討論,合力解答問題,而不是背誦答案。」他指出,英國老師不會給予指定的考試範圍,也沒有天書或雞精答案,同學一定要充分理解課堂,踴躍發間和參與討論,才能拿取好成績。

study05_uk02_pto02

書本樣式

uk02_1

uk02_2

 

 

 

本地升學:本地知多少?

2016-2017年度JUPAS「大學聯合招生辦法」參與院校

香港中學文憑試考生可透過JUPAS申請入讀以下院校開辦的課程:

(一)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 教資會) 資助課程

study01_04_chart1

(二) 自資課程

study01_04_chart2

(三) 指定專業/ 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資助計劃」)課程

study01_04_chart3

資料來源:「大學聯合招生辦法」網站、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網站
*資料以「大學聯合招生辦法」、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公布為準

同學可瀏覽以下網站,了解更多資訊:

E-APP參與院校及基本收生要求

E-APP網站 http://www.eapp.gov.hk

專上課程電子預先報名平台(E-APP)是網上電子報名系統,文憑試考生可經此預先報讀JUPAS以外、經評審本地學士學位及副學位課程。經E-APP申請課程,考生有機會在文憑試放榜前獲得以下院校的有條件取錄/暫取錄資格:


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 香港教育學院
明愛社區書院 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
明愛專上學院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 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
明德學院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 香港大學附屬學院
珠海學院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 東華學院
香港城巿大學專上學院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恒生管理學院 嶺南大學社區學院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港專學院 嶺南大學持續進修學院 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學院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保良局何鴻燊社區書院 薩凡納藝術設計(香港)大學 耀中社區書院
香港藝術學院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青年會專業書院

(以上為截至2014年11月之參與院校名單)

資料來源:專上課程電子預先報名平台網站

*資料以專上課程電子預先報名平台公布為準

部分E – A P P 院校基本收生要求

study01_04_chart4

 

書本樣式

study01_04_1

study01_04_2

 

 

 

本地升學:解讀九大院校計分方法

九大院校對於文憑試成績的計分方法及收生成績的表達方式各異,考生參考各課程的收生成績時,宜先了解院校的計分方法及留意成績表達方式。注意收生成績每年不同,且並非唯一的取錄準則,院校會考慮面試表現、其他學習經歷等因素。

study01_05_chart1

 

study01_05_hku

註:

  1. 應用學習科目達標並表現優異,可作額外輔助資料或取錄考慮因素
  2. 其他語言科目達E 可作非指定選修科目
  3. 個別課程有額外要求及其他考慮入學因素

計分方法
部分課程計算4科核心及2科最佳選修科目的分數,部分則計算最佳5科成績。如考生修讀3科選修科目,當入學分數相同,部分課程會考慮第三科選修科目成績,或第三科選修科目成績優異可獲少許「附加分數」(bonus points)。

院校稍後將公布最新收生成績計算方法、學科計分比重等資料,詳情可參考:www.hku.hk/dse

 

study01_05_cuhk

註:

  1. 部分課程應用學習科目達標並表現優異,可作額外選修科目並獲「附加分數」(bonus points )
  2. 其他語言科目達E 可作非指定選修科目
  3. 個別課程有額外要求及其他考慮入學因素

計分方法
主要計算4 科核心及2 科最佳選修科目(或1 科選修科目及M1/M2)的平均成績。另會考慮額外選修科目成績,其中1 科可獲酌量加分。各課程對個別科目或有不同要求或比重。

 

study01_05_ust

註:

  1. 應用學習科目達標並表現優異可作輔助資料
  2. 其他語言科目達E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JS5004)視為非指定選修科目,其他學院則視為輔助資料
  3. 個別課程有額外要求及其他考慮入學因素

計分方法
理學(JS5001)、工程學(JS5002)及國際科研(JS5011)計算5科成績,包括英文、數學、指定選修科目及其餘最佳2科。工商管理(JS5003)及環球商業管理(JS5013)計算6科成績,包括英文、數學及其餘最佳4科。環球中國研究:人文及社會科學(JS5004)計算6 科成績,包括英文及其餘最佳5 科。各課程學科計分比重不同。

study01_05_cityu

 

註:

  1. 應用學習科目不可作選修科目,只視作輔助材料
  2. 其他語言科目達E 或可作非指定選修科目
  3. 入學分數相同時,額外選修科目成績或會被考慮
  4. 個別課程有額外要求及其他考慮入學因素

計分方法
法律學院(JS1061)計算4 科核心及2 科選修科目的成績,其他學士學位課程則計算4科核心及1科選修科目。各課程學科計分比重不同。

study01_05_bu

註:個別課程有額外要求及其他考慮入學因素

計分方法
各課程有不同計分方程式,大部分計算4 科核心及1科最佳選修科目。部分課程計算1 科額外科目,2014/15 學年, 中醫學及生物醫學(JS2410) 、中藥學(JS2420)的額外科目計分比重為40%,文學士/社會科學(JS2610)及中國研究(經濟/地理/歷史/社會學)(JS2650) 的比重則為10% 。歐洲研究—— 法文(JS2630)及歐洲研究——德文(JS2640)計算2 科選修科目。部分課程的個別科目計分比重較高。

院校稍後將公布最新收生成績計算方法、學科計分比重等資料,詳情可參考:www.hkbu.edu.hk/ar/admissions/jupas

study01_05_polyu

 

註:

  1. 個別學士學位課程應用學習科目達標並表現優異,可作選修科目達3,最多計算1 科;個別高級文憑課程應用學習科目達標並表現優異,等於文憑試科目達3,達標等於達2,最多計算2科
  2. 其他語言科目達E 可作選修科目
  3. 學士學位課程如選修科目未達收生要求,M1/M2 達2可作特別考慮(護理學院課程除外);高級文憑課程如成績未達收生要求,M1/M2 達2可作考慮
  4. 個別課程有額外要求及其他考慮入學因素

計分方法

學士學位課程採用以下其中一種方法計算入學分數:

  1. 4科核心及1科最佳選修科目
  2. 任何5科最佳科目
  3. 中文、英文及3科最佳科目

各課程學科計分比重不同,核心科目比重為7 倍或10 倍,優先科目( preferred subject )為10 倍,其他科目則5倍或7倍。

study01_05_ied

註:

  1. 應用學習科目達標並表現優異可作選修科目,高級文憑課程最多計算2科
  2. 其他語言科目達E 可作非指定選修科目
  3. 個別課程有額外要求及其他考慮入學因素

計分方法
主要計算4科核心及1科選修科目的最佳成績。

study01_05_lu

註:

  1. 應用學習科目可作額外輔助資料
  2. 其他語言科目達E 可作非指定選修科目
  3. 個別課程有額外要求及其他考慮入學因素

計分方法
主要計算4科核心及1科最佳選修科目,個別學院或會考慮額外選修科目,酌量加分。

study01_05_ouhk
註:個別課程有額外要求及其他考慮入學因素

計分方法
計算4科核心及1科最佳選修科目。

*以上資料以院校公布為準  資料來源:上述院校、院校及聯招網頁

書本樣式

study01_05_1

study01_05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