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升學:英國最佳大學排行榜

英國有好幾個非官方的大學排行榜,沒有一個專美。對於茫無頭緒的同學來說,也不失為值得參考的材料。除了整體排名外,調查機構也依據不同項目的評分,列出不同科目的大學排名。篇幅所限,以下是綜合三個整體排行榜(包括英國《泰晤士報》、《衛報》以及The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 ) ,部分排於榜首的大學名單。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英格蘭劍橋郡劍橋市

在三個排行榜上都獨佔鰲頭,劍橋大學是全英入學門檻最高的大學,GCE A-level一般都要有三科A*AA。劍橋是一所取書院聯邦制的高等教育機構,由31所住宿成員書院(Colleges)組成,書院享有很大自治權。大學在數學和物理研究方面歷史悠久,盛產諾貝爾獎得獎學者。

著名校友
牛頓、達爾文、霍金、英國王儲查理斯、李國能、李國寶、梁家傑、吳靄儀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英格蘭牛津市

與劍橋叮噹馬頭,牛津在三個排行榜上都排行第二,入學門檻和劍橋一樣高。99%的學生在GCE A-level都取得三科A成績。牛津是英國最古老的大學,由38所成員書院及4所學術學院組成。各書院為獨立的行政機構,有自己的管理架構、收生以及學生活動安排。牛津校友當中有26位英國首相及多國領袖,是政治領袖的搖籃地。

著名校友
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貝理雅、現任首相卡梅倫、緬甸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姬、影星曉特格蘭、前港督麥理浩、衛奕信和彭定康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英格蘭倫敦

在《泰晤士報》和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皆列第三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簡稱LSE。顧名思義,倫敦政經學院的教學與研究以社會科學為主,質素和成就在全球享負盛名,在法律、經濟、國際關係、政治學、哲學、人類學、社會學、社會政策等學術研究均是全球先驅。

著名校友
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前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台灣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民主黨主席劉慧卿

聖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蘇格蘭法夫聖安德魯斯

聖安德魯斯大學為蘇格蘭最古老學府,亦是頂級大學,以人文學科著名,醫科和科學也十分有名。作為蘇格蘭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學校自然也保留了不少傳統,其中最有名便是學生長袍;在大學的各個角落,都能見到身穿著紅袍的本科學生以及一身黑
袍的神學院學生。

著名校友
美國獨立宣言的簽署人及開國元勛約翰威瑟斯彭和占士威爾遜、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和夫人凱特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英格蘭倫敦

曾是倫敦大學的一個加盟學院,於2007年7月正式脫離倫敦大學成為一所獨立大學,其科學、工程和醫科均享負盛名,尤其是它的醫學院無論教職員、學生人數以及研究經費,俱為全歐洲規模最大。倫敦帝國學院的入學要求也高,學生平均在GCEA-level成績均高於A*AA。學院人才輩出,培養過不少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得主。

著名校友
盤尼西林發明者弗萊明爵士、林超英、李治廷

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英格蘭巴斯

1960年代創辦,本為一所理工大學,但經數十年發展,巴斯大學今天已是集多個學院的校園式大學,它的社工及社會政策科、商管、物理、藥劑及數學等科目表現尤其出色。巴斯大學在《衛報》的大學排行榜位列第四,在《泰晤士報》排行榜為第八位,調查機構稱許巴斯大學在學生滿意度尤其給予極高評分。

著名校友
前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前荷蘭國腳柏金

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英格蘭杜倫郡

杜倫大學是英格蘭第三古老大學,歷史僅次於牛津和劍橋。《泰晤士報》亦稱杜倫大學長年均是學生在「牛劍」以外的選擇,吸引了大批中產及菁英學生入讀。跟牛津劍橋一樣,杜倫也行學院制。杜倫的地理學院被認為是英國最好的地理系之一,其他在應用數學、物理、化學、英語、歷史、法律學科的研究和教學表現也很出色。

著名校友
普爾頓獎獲得者約翰巴羅教授、研究月球岩石樣本的地質學家喬治布朗爵士

書本樣式

uk03_1

uk03_2

 

 

 

做好生涯規劃 清晰選科 、事業目標 增前進動力

「選科?將來做甚麼職業?真的不知道!」這會否是同學們的心聲?近年不少人倡導年輕人應為自己做生涯規劃,預早訂下讀書及事業發展方向,對將來選科或抉擇未來職業路向都會更加清晰。其實任何人都可以為自己的生涯度身規劃,關鍵是甚麼時候開始規劃?如何規劃?且看「人生教練」和輔導人員的建議。

pre07_03_pto01

外國早流行「生涯規劃」

聖雅各福群會延續教育中心經理、《人生教練》作者劉遠章 (John) 指出,外國早已流行生涯規劃。他早年在外國求學期間,曾有教師要求他們為 20 – 60 歲的自己撰寫生涯規劃。「當時仍年輕,覺得此做法無聊和沒有意義,感覺太長遠,但現在踏足社會工作多年後,回望當刻覺得生涯規劃很有用。」

訂立目標 助抓緊事業方向

對剛投身社會工作的年輕人來說,難免會問做職業生涯規劃究竟有何好處?John不諱言,無論任何人或從事任何行業,都應為自己訂下職業生涯規劃,有助抓緊事業方向,逐步達成理想。

「職業生涯規劃對年輕人發展事業有多方面的好處,包括整全規劃自己的事業發展方向、檢討自我能力 (專業知識及人際關係技巧) 及檢視事業發展遠景。」

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年輕人可以整理個人的事業發展方向,訂下目標,每到不同階段,再因應興趣、職業需要,檢視自己的能力是否足夠應付,更重要的是充實或改善個人的不足之處,如提升職業技能、專業知識,甚至是開闊人際關係網絡等。「職業生涯規劃是需要經常檢視自己對事業的遠景、強弱項等,在實踐目標的過程中,避免毫無工作方向、漫無目的地走。」

實踐職業生涯計劃 Step by Step

Step 1:鎖定方向 向目標進發
年輕人首要是為自己鎖定方向,想一想自己想投身哪一個行業,或是否想在現有的行業發展,同時多了解自身行業職位的晉升情況,為自己訂下一個五年的職業發展目標。

Step 2:檢視進度 彌補不足
每個行業、職位都會有特定的晉升層級,要求也不盡相同,可檢視自己現階段的能力能否達到晉升的條件,若缺乏某一方面的職業技能或專業知識,便要開展進修或循不同途徑彌補不足。

Step 3 :每年檢討 爭取達標
訂下五年計劃後,每年需進行檢討、修正,反問自己「未來五年會怎樣?」,檢討剛過去一年的成效如何,然後繼續為目標努力。

頻跳槽 礙事業發展

John 指出:「對剛出道的職場新鮮人而言,公司會先看其學歷,所以首五年對他們來說,重點是務實工作,累積經驗,同時可努力進修以強化個人的軟硬技能。當累積數年經驗後,機構一般會看重求職者的工作經驗,學歷反而是其次,同時亦會視乎求職者在該行業內所具備的人際脈絡,以及『行頭』,即有多大影響力!」

他強調,大部分機構都不喜歡聘用經常「跳槽」的人,所以建議年輕人要對事業有「忠誠」度 (loyalty),最好專注自己所選擇的工作方向持續發展。

高中生開展生涯規劃

在訂立生涯規劃時,必須要平衡個人興趣、能力及現實三大重要因素,對於正在摸索階段的高中生來說,的確有一定難度。香港職業發展服務處高級輔導主任梁穎思 (Sylvia) 稱:「中學生愈早有生涯規劃的概念,便會愈早增加對自己的了解,對他們在選科時會有更清晰的方向。」在預備生涯規劃前,Sylvia 建議要注意以下幾點:

自我認識 掌握個人興趣

訂立生涯規劃時,首要增加對自己、興趣的了解。Sylvia 表示,網上不乏相關的自我了解測試,例如職業性向測試,有助年輕人作自我評估,但只能作參考。

「較為實戰的方法是爭取機會多與長輩、師長或社工溝通,增加對自己的認識,同時做任何抉擇時,勿忽略自己的個人感受。此外,還可以透過參與不同的學習或職業講座、大專學校開放日,以及多觀察身邊的事物,掌握自己的興趣傾向,更能拿捏未來方向。」

理解及接納自己的限制

Sylvia 指出:「年輕人應要理解及接納自己的限制,盡量避免訂下不可能的任務。」在思考及訂下自己的生涯規劃前,可先問自己以下問題:「為何有這目標?」、「為何要挑戰自己?」、「這目標是否只是家長的期望?」、「目標是否已超越自己能力?」

開放自己、擴闊視野

年輕人要開放自己,爭取與人接觸交流的機會,如參與不同的群體活動、義工服務,會有助他們擴闊視野、開拓不同領域的興趣,對個人閱歷、日後發展不無幫助。

生涯規劃=目標捷徑?

Sylvia 指出,很多人以為生涯規劃就是規劃一條既舒服又能多賺錢的捷徑,其實這是誤解。生涯規劃是為自己每個階段訂下想做的事情或目標,愈早計劃可以避免浪費時間及減低對前途的焦慮,但不代表在爭取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毋須付出努力或可避免經歷辛苦。因此建議年輕人多作嘗試,獲得不同的體驗,有助突破個人的能力和限制。

書本樣式

pre07_03-1

pre07_03-2

 

 

 

台灣升學:台灣知多少?

地理及行政體制

著名的101 大樓座落於台北市,是當地的地標。
著名的101 大樓座落於台北市,是當地的地標。

台灣(Taiwan)由台灣半島及其6個附屬島嶼,包括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東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等組成。地理位置上,東臨太平洋,南至菲律賓群島(巴士海峽),西面與福建省對望,北臨日本、琉球群島(東海)。

台灣面積為36,000平方公里,行政中心位於台北市。政制方面,現時台灣的政府由全體人民直接選出,選舉由中央選舉委員會負責辦理。總統及副總統任期為4年,可連任1次。

人口

台灣人口約有2,343萬人,大部分集中在新北市、高雄市及台中市等直轄市。台灣民族以漢人為最大族群,其他民族主要可分為台灣原住民族和客家人等。

語言

中文(國語及正體中文)是台灣最通行的語言,其他方言包括台語(閩南語)、客家話及各原住民族語等。由於當地同樣使用正體中文,即使不諳國語的港人在台生活也不會遇上太大困難。

宗教

台灣的宗教信仰相當多元化,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等。其中佛教及道教為主要宗教,兩教派各有超過三成人信奉。台灣各宗教受《中華民國憲法》保障,人民擁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各個宗教信仰皆受平等對待。

文化

台灣的藝術文化氣氛比香港濃厚,因此有不少香港作家選擇於台灣出版書籍。由於當地設有官方文化部,負責推行不同政策,鼓勵及推動文化發展,提升創意產業的競爭力。而當地的16個原住民族擁有不同文化、風族及節慶,為台灣帶來豐富多樣的民俗色彩。

台灣的藝術文化氣氛濃厚。圖中的華山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其中一個著名的藝術展覽及音樂表演活動場地。
台灣的藝術文化氣氛濃厚。圖中的華山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其中一個著名的藝術展覽及音樂表演活動場地。

氣候

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氣候與香港較為接近。但當地受大陸及海洋氣候型態影響,加上山脈及地形影響,導致南北地區四季氣候各有不同。最冷的月份為1 – 2月,而大部分雨水來自5 – 6月的雨季及7 – 9月的颱風季節。

另外,台灣北部地區的年溫差較大,南部地區因較接近熱帶,四季氣溫變化較小。以台北及高雄為例,兩地在夏季的平均溫度皆為28℃ – 29℃,但冬天時,台北平均溫度為16℃左右,高雄卻是19℃ – 20℃。

資料來源:台灣行政院網站、台灣觀光局網站及台灣中央氣象局網站

書本樣式

TW01_1

tw01_2

台灣升學: 負笈台灣 了解學制

study02_tw02_pto01

近年,前往台灣升學的人數有上升趨勢,2014年有約5,000名學生選擇台灣升學,但2015年已突破6,000人。台灣與香港文化相近,學生更易適應當地生活,令更多學生選擇到台灣升學。

學制與香港相近

台灣實行9年免費教育,分為國民小學(國小)及國民中學(國中)。台灣學制與香港334學制相似,同樣實行6年小學、3年初中、3年高中及4年大學制。學童一般由6歲便要入讀國小,畢業後再入讀國中3年。

完成國中後,學生會參加國中教育會考,然後可選擇入讀3年制的高級中等學校(高中),或5年制專科學校(五專)。若學生打算於高中後繼續學業,可自行參加大學、技術學院等院校的入學試。台灣過往曾有大學聯招或大學聯考,現時則改以「多元入學方案」取代,即以在學成績及國中教育會考成績為基準。

台灣升學 學系選擇眾多

至2015年為止,台灣有34間公立大學、37間私立大學,各大院校一般在9月份開學。學士課程一般為4年制、法律、建築等學系為5年制、牙醫系為6年制、醫學系則為7年制。

台灣大學的學科非常多元化,不少於香港未有開辦的科目,都可以於台灣找到,例如獸醫及農藝等。台灣的學科大致分為3個類組,同學於選科時應先閱讀招生簡章的介紹,了解自己報讀科目的類別。3個類組分別包括以下課程:

  • 第一類組:外語、文史哲、教育、傳播、社會科學、法政、管理、財經、藝術等。
  • 第二類組:資訊、工程、地球環境、數理化學、建築與設計等。
  • 第三類組:醫藥衞生、生命科學、農林漁牧、體育休閒等。

study02_tw02_pto02

學士班申請方法及途徑

如同學有興趣到台灣升讀大學,目前可透過免試制度申請。主要申請制度包括「個人申請制」及「聯合分發制」。有意申請的同學可填妥表格,交到海華服務基金辦公室,及前往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海外聯招會)網站填妥相關資料。

香港學生辦理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時,會先填寫課程志願。同樣地,學生以「個人申請制」方法報名到台灣留學時,亦需填寫3個校系志願,並以中學文憑試成績申請。資料會由海外聯招會整理,再轉送各校審查,按申請人成績高低、課程名額及志願排列等分發。

若申請者於「個人申請制」中未獲錄取,則自動進入「聯合分發制」,此制度依照申請學生選填志願次序及各校名額分發。未達大學最低錄取標準或未填選校系志願者,一律分發至台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台師大僑先部),修讀1年的先修課程,再依該課程的成績及其所填志願、校系名額分發至各大學。

此外,台灣各大學亦於2013年起招收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畢業生。申請人可直接申請銜接二年制學士班,即入讀台灣大學三年級。

相關機構

海華服務基金
尖沙咀彌敦道101號海防大廈701-3室

台灣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
www.overseas.ncnu.edu.tw

書本樣式

study02_tw02_1

study02_tw02_2

美國升學:入學前準備事項

收到取錄通知一剎那,自是驚喜萬分。但可不要忘了,直至出發之前,要安排的入學瑣事還多呢!

住宿

校園宿舍是首選,若是四年制大學,留學生於首年多數可獲配宿舍。社區學院中,只有約250間提供宿舍設施,若入讀的院校沒有宿舍,校方通常會為留學生安排入住寄宿家庭,或提供校園外住宿資訊。

不過資深升學顧問盧國昌卻提醒,美國的寄宿家庭環境會有良莠不齊的情況。他曾聽聞有個案的寄宿家庭夫婦不時爭執,甚至要警察上門調停,幸而該學生後來獲另一對教會夫婦收留,問題才得以解決。因此,家長和學生必須慎選寄宿家庭。

不少留學生的另一種住宿選擇,就是找同學在校園外合租單位,可以節省不少租金。特別要留意一點,合租的同學如果背景相同,會更能避免文化衝突。

學生簽證

一般建議在出發前至少兩個月申請,但毋須過早。當大學或學院確認學生入讀後,會將有關學生的基本資料、就讀課程及時間等呈交美國相關部門,同時要求學生填寫登記表格。當完成相關手續後,學生才可預約美國領事館辦理簽證。

領事館職員在審核簽證申請時,一般會關注以下事項:

  1. 學生是否真正到美國留學直至畢業?申請者可以帶同學業成績、推薦信,以及各項能力測驗的成績,以證明自己的學術表現。
  2. 學生是否有財政支持,足夠應付學費及生活開支?學生在申請簽證時,必須證明自己至少具備相當一年學費及生活費的金額。
  3. 學生與居住地(香港)是否有很深的聯繫,不打算在美國長期居留?申請者必須證明自己到美國只是留學性質,畢業後會返港。

倘準備好相關文件,過程順利的話,領事館在數日內便可批出簽證。此外, Education USA每年都會為即將留學美國的香港學生提供離港前簡介,亦會提醒辦理簽證須知,家長和學生宜不時留意有關網頁。

購買保險

所有留美的國際學生都必須購買醫療保險,一般由院校代辦,然後在學費中扣取。請向院校查詢詳情。

出發準備

最好在迎生及註冊日前一星期或提早數天到場,讓自己有時間適應新環境。在上機前,學生應已計劃好抵埗後的交通安排,以及通知校方你的到埗細節。

除機票外,請務必檢會以下文件,並最好跟身:

  • 有效學生簽證的護照、學生資格證明文件及旅程所需金錢。
  • 如可行的話,最好帶備健康狀況和牙科記錄到美國,有需要看醫生時可協助診症,甚至省回一些測試金錢。
  • 所屬院校國際學生辦事處職員的聯絡方法,有緊是急需要時可立即致電。
  • 長途跋涉又人生路不熟,不少家長都寧願於開學前陪伴子女往美國報到,亦不失為一種支持及打氣辦法。

申請時間表

usa06_chart1

注:以上時間只供參考,實際情況及截止時間因應個別院校要求或有不同

書本樣式

usa06_1

usa06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