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應用層面廣 驅動百業發展 商機無限

近年,中國政府致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際創科中心,而香港政府繼去年推出八大方向發展創新及科技項目外,今年再投放280億元大力推動本地創科發展,其中人工智能(AI)是重點發展項目之一。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商湯科技(SenseTime)創辦人之一兼行政總裁徐立認為,人工智能作為生產力工具,猶如推動工業革命迅速發展的蒸汽機,將成為驅動各行各業發展的引擎。

人工智能技術急速發展,年輕人若投身相關行業,發展空間大。徐立認為,人工智能作為基礎工具,影響各行各業發展,例如以自動化代替人手,進而提升生產力。因此,未來很多的傳統行業,包括金融、零售、製造業及地產等,都將被人工智能顛覆運作模式。其中人工智能對教育行業的影響不容忽視,他說:「人工智能技術可改善教材及教具,亦可作為教評局統計及分析大量考生成績數據的工具。另一方面,教育界愈來愈重視人工智能,例如讓學生及早接觸編程課程。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因為人工智能本身是基礎的生產工具,學生及早掌握這方面的技術,對他們創業有極大的幫助。」

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及社會認同度提升,人工智能技術如人臉身分認證,逐漸應用於多個行業領域。(資料圖片)

港法制完善添發展優勢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逐漸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區內各地憑著自身優勢,承載著不同角色。徐立表示:「由於人工智能是比較新興的行業,能把相關技術『落地』應用固然重要,然而要看企業能否在當中擔當領先地位,法律、法規及知識產權也要配合。因此,香港憑著完善的法律制度,對於研發人工智能基礎技術具備一定的優勢。」此外,他認為環顧大灣區,多所國際一流的大學雲集香港,因此具備人工智能基礎知識的學位課程學生,甚至是碩士、博士畢業生,在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具優勢。

人工智能應用層面廣泛,商湯科技運用了人臉識別等原創人工智能技術開發駕駛員監控系統,分析駕駛員是否疲勞駕駛或危險駕駛,並作出智能提醒。

市場需求大
人工智能行業邁向深化應用的年代,商湯科技創立短短4年間,已跟逾700家世界知名的公司及機構合作,包括阿里巴巴、華為、本田及高通等,足見市場對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海量需求。徐立表示:「現時業內需要大量具備人工智能基礎知識的人才加入,也就是完成相關學位課程的學生。事實上,商湯自創立以來,已跟香港各大院校及海外一流的國際知名學府合作,招募技術人員及推出實習計劃。年輕人加入像商湯這類的創業型企業,發揮空間很大,一來可以作為技術人員深化技術方面的研究;二來也能朝管理方面的晉升階梯邁進,從事業務和管理的職位。」

徐立形容,人工智能作為基礎生產力工具,猶如推動工業革命迅速發展的蒸汽機一樣,將成為未來各行各業發展的驅動力。

文章日期:2018年11月02日

把握創科發展機遇 STEM教師求才若渴

隨着政府近年大力推動創新科技,同時亦增撥教育資源,鼓勵學生透過STEM活動提升創意及解難能力。有校長及教師認為,STEM教育已是大勢所趨,現時坊間對相關教師求才若渴,各校均需要大量人才以應付行業最新發展。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校長徐俊祥博士談到行業現況及前景時直言,過去二十年,世界各地不斷發展人工智能和資訊科技,香港卻一直落後於人。惟近年留意到政府開始大力發展創新科技,更投放資源推動科技教育,尤其是講求應用及綜合能力培訓的STEM教育更是大勢所趨。雖然政府現階段在配套及具體實行上仍有不足,但這發展方向長遠而言是正確的。

徐俊祥校長(右)和曾瑞麟主任均表示,STEM教育已是大勢所趨,現時坊間求才若渴,各校均需要大量人才以應付行業最新發展。

他不諱言,如教師擁有編程能力或其他專長,學校會優先考慮聘用,惟市場上卻缺乏相關人才,可謂求才若渴。他解釋,編程能力反映人的邏輯思維,加上現時所有資訊科技產品全是程式設計,若擁有編程能力,將來必有大量發展機遇。「編程不論在實用性、人類科技能力上都是最重要的核心基礎。」

不過他強調,除了編程能力外,教師也需要有穩固的科學基礎,因物理、化學和生物科涉獵範疇極廣,涵蓋生活每一個細節。「社會上講科技教育只集中在編程,但編程背後的科學基礎也十分重要,如果教師在這些特殊範疇中有深入認知,再加上編程能力,我覺得這就最優勝。」

曾瑞麟主任的教學方法著重啟發學生思考和培養創意思維。

涉及範疇廣 須跨學科合作
現時幾乎每一間學校都推行科技教育,那麼前線教師的實際工作情況如何?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常識科主任曾瑞麟主任分享﹕「常識科涉及範疇甚廣,不少跨學科課程均與常識科配搭,因此我除了負責常識科課程設計及行政工作外,也要設計和策劃跨學科課程。」此外,STEM教育也是學校重要一環,他以該校的校本課程為例,每級均設一個主題,例如自然生態、種植、農業系統及天氣等,至於小五及小六學生則主要學習編程,嘗試製作不同機械,解決社會問題。早前,他更與學校常識科團隊帶領學生參加「香港FLL創意機械人大賽」,獲得全場總冠軍,並代表香港到匈牙利作賽,奪得項目研究獎。

他認為常識科教師首要具備「科學教育」、「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三大範疇的專業知識;第二,由於STEM是跨學科教育,故此教師同樣要掌握課程設計能力,以其他學科領域的思維設計課程。至於教學法方面,他建議教師可按個人風格或專長,以合適的教學法指導學生。「要進入小朋友的角度,理解他們對知識的誤解,思考如何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及創意思維。」最後,常識科涉及不同範疇,或要與外界聯繫,例如他曾聯絡香港天文台,協助學校設立天氣站,過程中需要良好的溝通協作能力等。

回應教育趨勢 主動進修新知識
問到工作上的挑戰,他坦言資訊科技日新月異,加上教育趨勢不斷變化,教師必須主動進修,盡快適應和掌握新知識,以致能帶領教學團隊將知識授予學生。此外,STEM教育講求靈活多變,教師的「答案」不再是權威,因此要有廣闊的胸襟去接納學生的意見。

對於有志投身教育事業的學生,他寄語他們要有好奇心和創意,日後才能「活化」課堂內容;同時培養世界視野,多到香港以外的地方交流,因課堂設計上不少創新的意見,均是從日常生活體驗得來的。

文章日期:2018年11月02日

城大翻譯及傳譯文學士課程 「一帶一路」翻譯及傳譯人才顯競爭力

中國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加強與沿線地區的經貿往來。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文學士(翻譯及傳譯)課程主任區劍龍指出:「翻譯及傳譯對經貿活動十分重要,例如透過文字作為宣傳媒介、貿易洽談及進行各種考察活動等,都需要借助相關的專業人才。因此,相信『一帶一路』的機遇會為翻譯及傳譯人才開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不但可從事傳譯、翻譯或公關工作,甚至可擔任管理職務。」城大文學士(翻譯及傳譯)課程為學生提供全面及實用的語文訓練,培育學生成為可作多方面發展的語文專才。

課程主任區劍龍(右)表示,該課程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翻譯及傳譯訓練,讓學生成為適應能力極強的語言專才,學生無論投身哪種行業,均具備競爭實力。

課程設有八個必修科,包括翻譯基礎、文化與翻譯、中英語法比較、翻譯理論、實用翻譯、雙語文本研讀、傳譯初階和傳譯進階。此外,學生可以在三十多個選修科中,選取十科修讀,其中包括雙語編輯技巧、機助翻譯、術語管理及探究、交替傳譯和即時傳譯等。選修科目之中,還設有七類專業翻譯科目,包括商業及財經翻譯、法律翻譯、傳媒翻譯、影視翻譯、科技翻譯、文學翻譯,以及政府公文翻譯。每類專業翻譯更會提供基礎及進階課程,學生可按個人興趣選修。區劍龍強調:「課程切合市場需要,與時並進,讓學生學以致用。」

課程實用 切合工作需要
其中,商業及財經翻譯科以香港常見的商業及財經文件翻譯為主。區劍龍表示:「當中會要求學生收集及整理商業及財經詞彙及句式,讓學生熟習各行業專業術語。例如在中外貿易的合同中,會有『本平等互利的原則』這些具中國內地特色的慣常用語需要處理,學科亦會提供更多配合『一帶一路』發展需要的翻譯知識,極為實用。此外,影視翻譯科傳授學生字幕翻譯及配音知識。雙語編輯技巧科則教授學生編輯雜誌的知識,並且涵蓋雙語轉換,因應讀者的興趣和接受能力進行翻譯和編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編輯技巧。

在機助翻譯科中,學生更可學習使用專業軟件以提升翻譯效率。有關軟件提供常用字句,使用者只需套上關鍵詞,例如買賣雙方名字,即可簡化大量工作;適用於翻譯重複性高的文件,例如股市行情、天氣報告及食譜等。

即時傳譯實驗室 學生體驗實戰環境
學系配有設備完善的「即時傳譯實驗室」,設備與實際的即時傳譯工作環境相似,學生仿如置身真實的傳譯廂,預先熟悉職場環境。課程副主任李波博士表示:「傳譯課程非常實用,設有財經、文化交流及領導人演說等不同主題,透過真實場景設計,讓學生通過不斷練習加強口譯能力,亦學會口譯的準備工作及如何建立團隊合作,有助更快適應真實的工作環境。」

學生到芬蘭University of Turku當交換生,與當地同學一起過農曆新年。

交換生及工作實習計劃
為擴闊學生的國際視野,城大以「Go Global」為主題,鼓勵學生到海外交流。文學士(翻譯及傳譯)課程學生曾前往英國、新加坡、澳洲、美國、日本、韓國、台灣、德國、西班牙、荷蘭、瑞典和芬蘭等地,進行一個學期的交流。區劍龍表示:「交流有助學生認識當地學術及文化、拓闊視野、學習獨立生活和提升外語能力。」此外,課程亦提供豐富的實習機會,學生曾參與財經翻譯、公關、編輯、教學助理等實習工作,他們分別在某些企業的傳訊部撰寫及翻譯中英文新聞稿、在台灣的出版社工作、在山東大學參與中文信息研究、在非牟利機構籌辦青少年活動,亦有到美國的大學醫院實習等。

畢業學生可作多元化發展
根據校方在2017年進行的畢業生就業調查數字,本課程畢業生主要投身商界及地產行業(42.9%)、教育界(16.7%)、貿易業(9.5%)、以及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9.5%)。工作類別包括秘書及文書(21.4%)、翻譯及傳譯(16.7%)、廣告及公關(11.9%)和在大中小學教學(11.9%)等,反映畢業生不只從事文字工作,更可作出多方面的發展。

現時市場上對各類型的翻譯人才需求甚殷,故從業員有相當不錯的發展機會。區劍龍舉例:「財經翻譯工作需要處理上市公司章程及公告,翻譯量多且時間緊迫,翻譯員需要工作效率高、文字功夫好、能應付長時間工作。有在財經翻譯公司任職經理的畢業生指出,員工入職後倘若表現良好,一年內可獲加薪兩三次,並會享有花紅及雙糧待遇,等同每年有十四至十五個月的薪酬,還擁有良好晉升機會,實在是既穩定又收入不錯的工作。」

課程資料
課程名稱及聯招編號
翻譯及語言學系〔選項:文學士(語言學及語言應用)、文學士(翻譯及傳譯)〕(JS1105)

最低入學要求
‧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達3級
‧數學科及通識教育科達2級
‧兩門選修科目(包括M1/M2)達3級

指定科目比重
‧英國語文科×2
‧中國語文科×1.5

查詢
電話:3422 8705
網址:http://lt.cityu.edu.hk/

入學獎學金 嘉許優秀學生
香港城市大學設有「城大香港精英獎學金」計劃,頒發予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考獲優異成績的本地學生。學生在修讀學位課程期間每學年末考試的累積平均績點達至指定要求,每年可繼續獲發獎學金。另外,獎學金得主同時獲資助他們參與一學期的海外交流學習。詳情請參閱:www.cityu.edu.hk/scholarship

文章日期:2018年10月31日

升學專家:兩年制學位料等同中國文憑課程

【明報專訊】英國是不少外國學生留學的首選之一,政府表示兩年制學位課程可減輕學生的財政負擔,然而2017年11月有民調指出,兩年制課程在受訪留學生之間的認受性不高。另有分析指出,不少中國學生考慮升學時,學費不會成為吸引他們就讀的誘因,反而縮短就讀年期會否影響將來學位在中國的認受性,更為重要。

兩年制學位料等同中國文憑課程

早在政府建議提供兩年制學位課程前,部分英國院校已提供這類加速學位,課程內容跟3年制的無異。然而英國的學生調查及研究機構QS Enrolment Solutions在去年9月至10月,訪問逾2700名考慮或正在英國、澳洲和新西蘭讀書的國際學生,有61%歐洲學生和53%亞洲和大洋洲學生認為兩年制課程的認受性較低。

中國不少學生亦會考慮海外留學,安排遊學課程的教育機構EdBridge UK行政總裁李小凡表示,他不相信兩年制學位課程的學費會成為吸引中國學生報讀的因素。他指國際學生的學費一直都昂貴,相信並非學生主要考慮因素。他指出,兩年制學位或不被中國教育部認可為學位證書課程,「中國的基本學位課程是4年制,學院文憑則是3年。英國兩年制學位可能等同於中國的3年制文憑課程,前者在中國的認受性會受質疑」。

曼徹斯特大學的發言人表示目前不會考慮提供加速學位,但會檢視這議題。發言人指作為一間研究型大學,要同時提供兩年及3年制學程將是個挑戰,且難以確定對改善學生的校園體驗和吸引經濟有困難學生去入讀有多大幫助。

(The PIE News)

文章日期:2018年11月20日 (二)

列明撤註冊機制 試辦期收生差可殺校

【明報專訊】自資院校營運受學生人口下降衝擊,明德學院早前宣告下學年停收生。2021年中學文憑試日校考生將由今年的約5萬人,降至約4.4萬,自資院校收生競爭將更激烈。「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2018年12月27日向教育局提交的檢討報告建議,在合理試辦期內「收生人數持續並遠低於院校目標」,可視作取消註冊考慮因素之一,但就試辦期長度並無具體說法,亦要交由政府在制訂法例時再釐定清晰準則,同時視乎《專上院校條例》320章修訂條文的寫法。

未具體說明試辦期長度

小組認為,有需要更清晰列出取消註冊機制的程序和主要準則,並建議通過立法或行政安排,規定那些經過一段合理試辦期後,其發展情况和院校自身能力仍遜於原來計劃及指定標準,包括在教與學、教學能力、課程營辦方面嚴重不足的機構可被取消註冊。

小組主席張炳良強調,收生人數不是考慮取消註冊的唯一因素,但「評審局會一併批核收生數目,若它(院校)說收到100名學生,師資亦有能力教授100名學生,但到頭來收生只收到5個(學生),好明顯是很大落差,於是一定要問,為何收生做不到?為何開頭充滿信心?是否跟課程質素有關連?師資出問題?」明報向2018/19學年取錄39名新生的宏恩基督教學院查詢,校長崔康常表示要研究報告內容,暫不回應;取錄48名新生的香港能仁專上學院校長黃景波電話則無人接聽。

副學士高級文憑續並行 更明確分工

小組亦建議,將副學士跟高級文憑更明確區分定位,副學士主要準備學生繼續升學,高級文憑則讓學生可即時投身相關行業,小組期望透過強化專業連繫,令高級文憑更專業導向,「重振」高級文憑。

文章日期:2018年12月28日 (五)

 

內地大學免試收生 擴至中戲央音央美

【明報專訊】國家教育部公布明年(2019年)「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下稱計劃)的安排,新一年有7間院校包括演藝界搖籃的中央音樂學院及中央戲劇學院等參與,其中中央戲劇學院的畢業生包括姜文、章子怡及湯唯等知名藝人。

計劃中不乏著名大學如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等,院校所在地區分佈北京市、天津市、遼寧省、上海市及江蘇省等20個省市。新增7間院校分別為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美術學院、湖北大學、廣東海洋大學、長安大學及蘭州大學(見表)。參與計劃的內地院校總數增至109間。

而「校長推薦計劃」的名額每校增至8個,參與推薦計劃的院校,其最低錄取要求維持不變。考生在文憑試(DSE)的4個核心科目,即中國語文科、英國語文科、數學科及通識教育科的分數總和需為10分或以上,每科分數不可少於2分。

總數109間 明年3月報名

報名方式與往年一樣,學生可於2019年3月1日至20日在網上預先報名,其後在3月11日至29日到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現場確認,以及繳交報名費。各院校可根據考生報考資料安排面試。

計劃按報考學生的DSE成績錄取,毋須學生額外應考內地聯招試。明年7月下旬為錄取階段,各院校將在7月底公布錄取名單,亦會根據招生情况補錄。負責計劃的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回覆指出,2018年有3216人報名參與計劃,最後有1556人獲取錄,收生最多的首3間大學為暨南大學、中山大學及廈門大學。

經審查每年最多獲16,800元資助

在資助方面,於指定內地院校修讀學士學位課程的本地學生,可申請「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下的經入息審查資助,或是免入息審查資助;前者分為每年16,800元的全額資助及8400元的半額資助,後者則有5600元。2014年推出資助計劃以來,經入息審查獲全額資助的學生人數由2014/15學年的152,增至2017/18學年的1797;另獲半額資助的人數則由111增至744。

文章日期:2018年10月9日 (二)

料最快2022停辦 明德下年停收生 教局:138學生可轉SPACE

【明報專訊】2011年成立的明德學院,決定下學年不再取錄新生,料最快2022/23學年停辦。目前在學的138名學生可留原校,或轉讀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升學。教育局指出,學院可按學生意願安排轉讀港大專業進修學院,沒收到相關求助個案。校方指出,學院教學及上課如常,正積極物色策略伙伴以推動學院長遠發展。明德財務報告顯示,2016至17年度淨虧損約2687萬元。

明德2018/19學年共開辦3學士課程,包括文學士、專業會計及社會科學,截至10月,全校有138名學生。明德指出,與保良局早前研究共同發展的計劃,未能如期落實;加上本港人口變化及未來數年學生人數下降,決定於2019/20學年暫停收生。校方稱現時學院教學如常運作、學生如常上課,一切不受影響,正積極物色策略伙伴以推動學院長遠發展。

開校6年累蝕1.9億 校方:如常上課

明德學院2011年由港大成立,2016年因陷財困,由港大專業進修學院(SPACE)管理,由SPACE支付每年虧蝕,至本年與保良局洽談合作,有意辦幼兒教育,惟最終告吹。翻查明德財務報告,其2016至17年度淨虧損約2687萬元,2015至16年度淨虧損約2305萬元,開校6年以來累計虧損達1.9億元。

教局:未有求助 收續用校舍申請

校方8月3日向全校學生發電郵,告知明年9月停止收生,學生可選擇繼續升學、退學或轉校。記者昨到明德薄扶林校舍,有學生指不清楚校方已決定下學年不再收生;亦有學生批評學校連年陷入財困,是因為用錢不得其所,花太多錢刊登廣告。教育局表示,沒有收到就相關事件提出求助的個案;又指已收到港大申請讓明德學院繼續使用部分薄扶林校舍,直至全部學生畢業為止,正按既定機制處理。

中六畢業生續跌 自資院校嘆「難做」

據檢討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諮詢文件數字,2016年中六畢業生人數為57,000人,2017年及2018年跌至52,100及51,600人;按推算,2019年人數會跌穿5萬至48,100,2022年更下降至43,000人。

能仁專上學院校長黃景波表示,因考生人數下跌,嘆自資院校「這幾年來很難做」,又指部分院校創辦年期短,若學校本身沒有大型辦學團體或捐款支援,實在難以營運。他以能仁為例,部分自資院校面對用地不足,如學校下學年開辦護士副學位課程,需設立多個實驗室及預留空間給學生,但現時校舍卻未能滿足要求。

 

文章日期:2018年11月23日 (五)

赴台港生畢業後可留1年

赴台港生畢業後可留1年

【明報專訊】呢幾年多咗學生選擇去台灣讀書,原本港澳畢業生只可以留半年,若搵唔到嘢做就要返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2018年12月18日就公布,台灣內政部同移民署近排修訂條例,由12月5號起,去台灣讀書嘅港澳生,延期居留由以前6個月,可再申請延長1次,即最多可以居留1年。

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話赴台升學嘅港澳生畢業後,要用書面方式,解釋清楚點解要喺台灣延期居留,辦事處講到明話總延長居留時間最長可達1年,方便畢業生搵工。

辦事處話現時台灣有超過8000個香港學生,畢業生其中可以循「畢業僑外生工作評點配額制」申請喺台灣做嘢,只要喺學歷同工作經驗等8項評點指標點數滿70點,喺台灣做嘢兼住滿5年,就可申請定居台灣。按台灣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統計,2017年有3300人次獲准留台工作;其中有270人次港生申請,當中超過九成就係用評點配額制。

 

日期:2018年12月19日 (三)

報自資,你要知!

【明報專訊】大家剛剛忙完聯招選科,可別忘了本地升學途徑不止一途,同學還可透過「專上課程電子預先報名平台」(E-APP),一次過預先報讀各自資院校開辦的學士學位及副學位(包括副學士及高級文憑)課程。現在就跟大家談談報E-APP一定要知道的事。

E-APP是什麼?

E-APP是供同學報讀全日制經本地評審自資學士學位及副學位課程的網上報名系統。截至2018年11月,共約30間自資院校參與E-APP,包括東華學院、香港樹仁大學、香港恒生大學、職業訓練局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和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等。

E-APP

誰人可報E-APP?

只要你是應屆文憑試考生,就可以報E-APP。若同學屬「邊緣分子」,預計文憑試只能考獲十多廿分,更應考慮先經E-APP報讀自資課程。

何時可報E-APP?

E-APP設兩輪申請階段,首輪報名程序於2018年12月6日開始,次輪將於2019年5月21日起接受報名。

有什麼報名手續?

同學可按E-APP網站主頁左下方的「申請人登入」鍵,按指示建立帳戶。成功建立帳戶後可填寫個人資料(如中四及中五期末考成績、中六首學期成績、比賽/活動的經驗及成就等),再按學習範疇、院校名稱、課程名稱等關鍵詞搜尋及選報課程,並可更改課程的排序優次。系統會直接向各院校遞交申請人的入學申請,再由院校決定是否需要安排面試;文憑試放榜當日,系統亦會將申請人的成績直接轉交已報讀的院校,省卻「四圍撲」的時間。

系統登記費用全免,亦沒有限定申請人報讀院校的數目,惟個別院校設報名上限,或要求申請人繳付報名費,所以同學選報課程時需謹慎考慮。

報E-APP會影響聯招派位嗎?

E-APP和聯招是兩個獨立的系統及報名機制,互不影響。有透過兩個系統報讀課程的同學,可於文憑試放榜後按成績及個人需要,衡量接納哪個課程的取錄。

資料來源:E-APP網頁
*以上資料以E-APP、考評局及聯招網頁公布為準

E-APP申請重要日期

 

■專家教路:報E-APP策略

‧早報讀優勢大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會長馮偉華表示,儘管同學有信心於文憑試取得足夠入讀資助學士學位的成績,也不妨「買個保險」,經E-APP預先報讀自資課程,「現在距離應考文憑試尚有些時日,如果不慎失手,待(放榜一刻才)知道成績不理想,屆時想再報讀(課程)就太遲」。

院校會先處理E-APP首輪申請,且部分課程以「額滿即止」方式招生,如同學於首輪報名,或可在文憑試放榜前獲院校安排面試,部分表現優秀者更有機會獲「有條件取錄」(conditional offer)資格,放榜後如成績符合要求,即獲派學位。

‧政府資歷認可≠獲專業認證

E-APP上的自資課程雖然已通過政府的資歷架構認可,但馮偉華提醒:「若是一些屬於專業類別的課程如社工、護士等,修畢課程未必等於獲得該職業的專業認證或符合報讀相關認證試的資格。」選報課程前,他建議同學先瀏覽「經評審專上課程資料網」(iPASS),網頁詳列各院校的課程資訊,包括聯招以外的全日制經本地評審本地學士學位及副學位課程的資料、畢業生數據等。

‧留意課程認受性

「部分自資院校開辦的課程認受性其實不高,就算在資歷架構中(與資助院校課程)屬同一等級,職場上(待遇)也有高低之分。」馮偉華指出,同學報讀自資課程前,應考慮心儀院校的「往績」。舉過往收生人數為例,若院校長期收生不足,較難向學生提供理想的學習氛圍;一旦院校因收生不足被「殺校」或倒閉(如明德學院因收生不足陷入財困,早前宣布將於2019年9月停止收生),對在學學生或畢業生都會造成影響。馮偉華說:「如恒生管理學院正名為香港恒生大學,校譽有所提升,這些因素都是報讀時可以考慮的。」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明路—生涯規劃 第41期](文章日期:2018年12月4日)

 

THE工程學排名 港5校全跌

【明報專訊】《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為全球903間設有工程科的院校評分,並於早前公布2019年全球大學獨立學科(工程學)排名,首5名由英美大學包辦,新加坡國立大學排第8,是亞洲大學之首(見表)。本港維持有5間大學排首70位,位列最前為香港科技大學,排第23,比去年跌5位;香港大學排第40,下跌10位。排名編輯Ellie Bothwell表示,排名規模擴大加劇院校競爭,認為本港的大學在國際化及論文被引用次數上仍具優勢,不過教學及研究則有改善空間。

THE同時公布全球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排行榜,科大(28名)、中大(37名)及港大(46名)躋身50名內。THE提到,港大在教學環境、研究量及聲望、知識轉移項目得分上升,令其排名上升9位;城大排名由74位跌至93位,因其研究、教學、行業收入的表現遜去年,但國際化表現則有提升;整體而言,新加坡國立大學在工程及計算機科學均處於亞洲領導地位。

資料來源:綜合《明報》報道

[明路—生涯規劃 第42期]

刊登日期:2018年12月11日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