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靡衣美景 豈止靠史料

【明報專訊】宋曉濤和栾賀鑫在劇集《延禧攻略》幕後製作過程中合作無間,也曾鬧出令人哭笑不得的「意外」,宋曉濤說:「我為一眾角色度身做了扇子,誰知他(栾賀鑫)也設計了。」最後二人逐一比對各自的設計圖,客觀地選出最好的,宋也笑稱:「我向來不放心男人的審美觀,不過栾賀鑫是例外。」從這一細節,足見製作團隊的用心。

■服裝造型師:戲服隨角色心理身分變化

宋曉濤於澳洲KvB College of Visual Communication修讀時裝設計課程,回港後輾轉進入無綫電視當服裝設計師(custom designer II),「大概不夠一年時間,我就晉升為高級服裝設計師(custom designer I)」。她曾設計《人龍傳說》、《酒是故鄉醇》等經典劇集的服裝造型,在電視台工作約10年,「我知道如果繼續做下去,我可能會升職,但同時要處理行政事項,這不是我想要的,我始終是喜歡落手做設計」。她於是在2002年辭職,與幾名舊同事開設婚紗設計公司,不久製作部舊同事邀請她到內地的劇組工作,再次投身電影及劇集服裝造型「老本行」。

宋曉濤

在內地發展初期,宋曉濤大多與來自香港的導演或製作人合作,加上有電視台工作的經驗,很快便正式擔任內地劇集的服裝造型師,「反而是當我要籌組自己的設計團隊,跟新來的(紡織)師傅磨合,就真的需要時間」。她說,《延》的服裝設計團隊約70人,分工明確,「(設計方面)我和助理共6人、花稿(繪畫繡花圖案)8人、手繡(繡花)11人、師傅24人、跟場服裝20多人」。班底全是她過往合作過的劇組設計人員,「只要繼續參與劇集製作,就會漸漸認識更多人,我也是這樣認識導演于正(《延》製作人、編審)」。

跟足拍攝全程 隨時調整重做

近年宋曉濤主要參與古裝劇的服裝造型工作,長期駐守在浙江的橫店影視城,「一般而言,我們(服裝造型師)完成劇集的前期工作就可收工,但我習慣跟進整個拍攝過程,如果看play back(影片回放)時發現(衣飾)效果未如理想,就要即時調整,有時甚至會整套重做」。談到《延》的服裝造型,她事先閱讀大量史料,再於資料上發揮創意,「我不是清朝人,就算看再多的文獻,也無法百分百複製當時人的衣著,就算可以,出來的效果也未必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大家看《延》時,總覺畫面、人物服飾呈淡灰色調,網民認為設計人員參考了意大利畫家莫蘭迪(Giorgio Morandi)的作品,戲稱劇集的色調屬「莫蘭迪色系」,宋曉濤澄清絕非如此:「我是在清代宮廷畫家冷枚的畫作中找到靈感,想呈現當中柔和雅致的感覺。」

《延》中不少場景非實景,在室內搭建場景後,背後的「綠幕」經電腦後期製作,就會變成在電視畫面看見的天空、遠處宮殿等背景。(《延禧攻略》美術組提供)

參考史料 也兼顧現代審美觀

解讀劇本和蒐集史料只是第一步,宋曉濤還需替不同角色,設計既符合角色個性,又能隨劇情發展呈現角色心理和身分變化的服裝。她會先製作意念圖,跟導演、美術指導等協商,統一服裝與畫面的風格;她也要思考服裝的織造方法,再交由紡織師傅織出成品。觀眾看劇集時,未必仔細看到不同服裝的細節,但宋曉濤仍想做到最好,她笑稱:「有時我提出要用較複雜的織法,可能一天只能完成5厘米的布料,師傅應該做到想『殺咗我』。」

 

服裝造型師職業技能值

 

個人裝備圖

■美指:大至宮殿小至擺設 都要設計

從劇集前期製作到正式拍攝,《延》的美術指導栾賀鑫跟宋曉濤一樣「跟足全程」,方便即場調整設計。「可是現場做的東西通常都不夠『成熟』(指不夠完整),所以盡可能都要前期完成。」他的團隊有近400人,大至宮殿的平面圖設計,小至擺設的位置,基本上畫面會出現的事物,栾賀鑫都要準備好設計圖。

栾賀鑫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畢業後當了一年舞台美術,「後來機緣巧合下,認識了我的師父陳浩忠老師(劇集《甄嬛傳》的美術指導),進入了劇組磨練。從美術助理做起,由畫一個杯子、桌椅等小道具開始」。磨刀3年,他晉升為副美術指導,5年後再晉升為執行美術指導,其間他參與不少電影及劇集如《王的盛宴》、《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等的幕後製作,而他首次在《延》「擔正」做美術指導,統籌整個團隊的工作。

設計重人味少厚重感

雖是「學院派」出身,但栾賀鑫表示,修讀其他課程的學生也可入行,「我的團隊有不少成員不是讀美術、設計出身,只要具備繪畫能力就可以(入行),最重要是你肯堅持,因為這個行業是蠻辛苦的」。栾賀鑫在《延》正式開拍前約3個月才收到劇本,他消化故事情節和史料後,需立即着手製作效果圖,「我希望觀眾看得舒服,在清宮戲中呈現生活的氣息,也就是『人味』。同時場景的設計也要幫助演員拍攝時進入『規定情境』(故事的時空)」。處理古裝劇的美術設計部分,栾賀鑫跟宋曉濤的看法相近,「如果為了反映那個時代,呈現(歷史的)厚重感,那是紀錄片,並不適合這部劇」。

用鋼絲刷磚地 營造歲月痕迹

《延》的場景製作繁複,各宮殿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且不少場景皆非實景,需另外搭建。栾賀鑫設計場景時,特別強調營造「顆粒感」,即場景要顯出角色的生活痕迹,卻又不能太陳舊,這便花費他不少工夫。例如他和團隊先用火燒皇宮的磚路,然後用鋼絲刷花地面,最後再翻新磚路,才能令磚路看上去有「曾被許多人踏過」之感。

[明路—生涯規劃 第42期](文章日期:2018年12月11日)

 

讀舞台服裝設計 煉就幕後高手

【明報專訊】栾賀鑫及宋曉濤主講「一木一檐 一糸一綉——《延禧攻略》美學解構」分享會,職業訓練局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舞台及佈景設計高級文憑、演藝造型設計高級文憑的學生也是座上客,希望向前輩偷師。對舞台或服裝設計感興趣的同學,快來看看課程究竟讀什麼!

學設計舞台 先學解讀劇本

徐碩朋

舞台及佈景設計高級文憑課程講師徐碩朋表示,課程涉及劇場史、藝術理論等,學生需學習不同劇場的基礎知識。二年級生謝詩敏(Sherman)表示,要完成一個舞台設計項目,先要從解讀劇本開始,思考舞台如何呈現故事中心思想,也要兼顧燈光、道具,一切有定案才製作成舞台模型。

舞台及佈景設計的二年級生都須參與籌備學校的年度舞台劇,台前幕後所有崗位皆由學生擔任。2018/19學年年度舞台劇將於2019年1月演出,二年級生何思敏(Sophia)是該劇的舞台監督,負責統籌演出的大小事宜。她和其他參與幕後製作的學生異口同聲表示,實踐機會十分寶貴,「你會(學習到)考慮舞台安全,還有演出場地的條件(限制),如進出的門口只有這麼大,若道具太大型就無法進入(舞台)」。

圖為舞台及佈景設計二年級生Sherman的習作,是一個舞台設計的模型。

徐碩朋說,不少畢業生到香港演藝學院等院校繼續升學,部分人則加入中英劇團、演戲家族等本地劇團,從事舞台設計、舞台監督、道具設計、燈光設計等工作。

2019/20學年收生資料

2019/20學年起,上述課程第一學期會併入「活動、展覽及表演場境設計高級文憑(科目組)」,學生到第二學期才選專修課程,分別可選「舞台及佈景設計高級文憑」或「活動及展覽設計高級文憑」。

課程內容:教導學生以專業的美術指導或舞台設計師角度,了解電影、戲劇等製作流程,並教授場景及舞台設計的基本美學及設計技巧

基本入學要求:文憑試5科(包括中、英文)達2級;或需參加面試,但毋須出示作品集。徐碩朋建議有意報讀者宜先準備一些舞台劇及電影例子,於面試時用例子表達個人看法

修讀年期:2年

首年學費:31,570元(2018/19學年學費,僅供參考)

■落手落腳車衣設計造型

演藝造型設計高級文憑課程設理論科目,包括「舞台及表演服裝繪圖」、「服裝歷史及演變」等,學生亦有較多實踐機會。院校設有時裝資料館、服裝工場等供學生使用,課程主任張志勇說:「設計以外,學生也要『落手落腳』縫製衣服,了解衣服的物料和結構,學習如何改善自己的設計。」

圖為演藝造型設計二年級生Bobo為不同類型的表演所繪畫的服裝設計習作。張志勇認為學生學會親手製作衣飾,能增加日後在職場上的競爭力。

舞台劇、傳統戲曲演出、芭蕾舞劇等皆需服裝設計師設計及製作表演服飾,為了培訓相關人才,課程涵蓋不同類型的服裝設計。二年級生盧逸嫻(Bobo)表示,她對中國傳統戲劇服裝較感興趣,但也透過課程學會設計芭蕾舞表演服裝。業界實習亦是課程的重要部分,今年暑假Bobo參與製作香港舞蹈團舞蹈劇場《紫玉成煙》的服裝,從中學習傳統戲曲服飾的設計和製作。除了劇團,學生另有機會到主題公園實習。

◆2019/20學年收生資料

課程內容:美學與創意並重,教授製作服裝的原理和技術,旨在培養有意從事舞台服裝設計及製作的學生。課程另設通識教育、語文及傳意訓練、全人發展和職場工作體驗等

基本入學要求:文憑試5科(包括中、英文)達2級;或需參加面試,但毋須出示作品集。張志勇建議有意報讀的學生事先了解課程內容,面試時表現出對課程有濃厚興趣,展示對表演藝術的認知和感興趣的原因

修讀年期:2年

首年學費:31,570元(2018/19學年學費,僅供參考)

◆部分相關課程(表)

[明路—生涯規劃 第42期](文章日期:2018年12月11日)

 

刨書讀報搵靈感 設計好書懶不得

【明報專訊】胡卓斌(阿卓)任職書籍設計師12年,所有工作都要「一腳踢」——設計前須蒐集充足資料,還得考慮書籍的封面材料和內頁紙質,為的就是用最貼切主題的設計、紙張物料等表達作者所想。他因為喜歡閱讀而入行,曾在三聯書店任職書籍設計師半年,後因有感設計自由度不足,在2011年自立門戶,創辦設計工作室Edited,兼任書籍設計和編輯,為非主流作家和藝術家設計和出版書籍。

好書籍好設計 一樣是好作品

阿卓自小喜歡本地作家黃碧雲的小說,他極力向朋友推介,但他們都不為所動。阿卓當時覺得,朋友對小說不感興趣,是因為書籍設計不美觀。後來正式擔任書籍設計師,才發現這是他一廂情願的想法。「書籍設計與書本是否吸引無直接關係,沒有設計可以『整好』或『整衰』一部作品。假如金庸的小說不是(現時)這個封面(設計),相信還是很多人會追看。」他表示,書籍設計師的工作,就是利用設計配合作者的想法,以最切合主題的方式向讀者呈現書本內容。因此,書籍設計師不能懶惰,除了要閱讀和參透書籍,更要與作者、編輯等緊密合作與溝通。

阿卓設計過不同大小的書籍,他認為書籍設計是「為書籍服務」,而非為「書架」服務。

◆一本書的誕生

一本書如何誕生?書籍設計師從只有「原材料」的階段開始,要一直參與整個設計流程:

收到書籍作者原稿(包括文字、圖片等)

閱覽原稿

蒐集資料,如作家生平、歷史典故等

構思設計概念

根據作者的意願和出版預算,提出設計方案

製作版面樣式、與編輯商討排版設計

封面設計

校對修正

製作白樣(指dummy,印刷廠根據設計師要求的紙張製作樣辦,方便設計師準確地計算製作成本和書本尺寸、重量等)

監督印刷/製作

一本書的誕生

◆翻舊報讀論文 蒐集資料不馬虎

書籍設計師工作繁瑣得遠超我們的想像,並不止構思封面、字體那麼簡單。工作每步要花盡心思,特別是資料蒐集,是整個設計過程最不可或缺的一環。阿卓設計過文史哲類的書籍和藝術家作品集,需要蒐集的資料十分多樣。以下是阿卓設計的作品:

《易經講堂》(黃漢立著)

作者想藉此書讓讀者由淺入深認識《易經》,書名本為《如何打開易經之門》,但阿卓認為「聽到書名就不想看」,跟作者、編輯商討後,改成現時的書名。設計此書時,阿卓逛書店參考很多與《易經》相關的書籍,發現每本都像「武林秘笈」,「內容已經很深奧了,為什麼還要在封面加上讀不懂的句子嚇跑讀者?」他指封面以外,書脊設計其實更為重要,「因為(新出版的)書平放(書架)被人看見封面的時間只有約兩周,其餘時間都是豎放在書架」。阿卓以黑色橫間配以白色粗字體設計書脊,令《易》更添時尚感,即使與其他傳統《易經》相關書籍同豎放於書架,也能即時吸引讀者目光。

書本內頁選用較輕身的紙張,阿卓指這考慮到讀者心理,「我們常常覺得內容深奧的書必定又厚又重,當讀者拿到這本看似厚重、其實『輕飄飄』的書,就會覺得此書很容易讀(從而提高購買慾)」。

《關良》(圖集)

阿卓接到這個設計項目,首先閱讀了約20萬字的學術論文,了解中國著名藝術家關良的生平。關良幼年時每次跟父親去看京劇,父親都會抽煙,而昔日的煙商為推銷香煙,會附贈畫有京劇人物的「煙畫」;親戚沒錢買煙但又想擁有煙畫,遂着擅長畫畫的關良臨摹,結果愈畫愈多。《關》書封有縷空的「小窗口」,設計意念正是萌生自關良這件童年佚事,「小窗口」框住的是關良模彷「煙畫」而畫的京劇人物。

《荷李活道警察宿舍——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陳靄婷、何家騏、朱耀光著)

1920年代的香港,警察身穿綠色制服,頭戴竹帽,當時人們戲稱警察為「大頭綠衣」,《荷》的封面設計正正運用了這個意念。由於這是口述歷史書,阿卓在圖書館待了多天,不斷翻看舊報章,揣摩書本封面的紙質與用色。最後他想到用「綠衣」顏色的仿布物料製作封面,字體則參考了警察臂章上的刺繡字款;內頁設計模仿紙張氧化效果,在文字底下加上色框,呈現古舊感。又因書中各受訪者所說故事內容長短不一,文字只佔版面一半空間,加上歷史照片像素較低,不宜放大,故阿卓採用「上圖下字」的設計,即使內容篇幅短、圖像小,讀者看起來也不覺礙眼。

阿卓

大公司人脈多自由少  辭工自立門戶

曾在大型出版社工作的阿卓,因重視設計的自由度,只工作了半年就離職,創立設計工作室及出版社,但他建議有意入行的同學,可考慮先到大型出版社工作,累積人脈和經驗。阿卓說:「你可以是一張白紙,毋須學歷和經驗,『識字』就得!」說來輕鬆簡單,但事實上他花了不少時間與心力,才成為其口中「及格」的書籍設計師。他中學畢業後報讀與設計相關的文憑課程,念文憑期間參加由本地著名設計師李永銓舉辦的Vision Quest Workshop,深受啟發,畢業後加入李永銓的設計公司。他當時主要負責廣告、展覽、品牌設計等工作,此前對於設計只有簡單概念,做久了才知道「做好設計不能只盯着電腦苦幹」,最重要是「邊做邊問」。現在每次展開全新的設計項目,阿卓都會攪盡腦汁,既預覽書本、蒐集資料,亦會向專業人士討教,例如設計烹飪書前會先請教廚師,學到烹飪書需用防油且輕薄的書紙,這樣書才不易沾到油污和不易自動合上,方便讀者邊看邊煮。

任師友計劃導師 盼承傳薪火

阿卓念設計文憑時參加李永銓舉辦的設計工作坊,令他有機會與不同學生一同學習,得着良多,他更說因為參加了工作坊「才有今天的我」。因此,早前他應邀擔任「deTour Nxt 2018」師友計劃的導師,希望像李永銓一樣,激發中學生在藝術、設計方面的潛能。他在計劃中鼓勵參與的學生表達閱讀帶來的感受,再構思設計概念。

文:許婉焮

圖:楊柏賢、受訪者提供、相關機構提供

[明路—生涯規劃 第41期](文章日期:2018年12月4日)

港大清華 研合辦電腦課程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10月與清華大學簽署戰略合作伙伴協議後,11月底再聯同清華在港舉行「香港國際人工智能高峰會」,除兩間大學教授分享經驗,亦邀請到美國史丹福

港大副校長高為元(右)認為,港大與清華大學合作有「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有助吸引最好的教師和學生。港大工程學院院長趙汝恒(左)亦認為,合作令學生「有兩個指導者,得到兩方面優勢」。

大學、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等院校的教授,講者亦包括擅長圖像處理技術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就大數據應用、金融科技等範疇交流。港大副校長(環球事務)高為元期望高峰會有助推動香港成為人工智能城市,「推廣這個(人工智能)需要一個生態,高校在這個生態裏扮演了很重要的一環,尤其在培養人才、基礎建設、科研跟最後應用」。港大工程學院院長趙汝恒表示,港大正研究與清華聯合於2020/21學年開辦課程,「例如電腦科學,我們一起辦聯合課程,兩地學生也可互相得益,一半時間在(港大),一半時間在清華,對雙方學生是好,亦可透過學生作橋樑,進行學術交流」。他強調合辦課程仍在初步構思當中。

資料來源:綜合《明報》報道 (文章日期:2018年12月4日)

售藥半途讀中藥 學做配藥把關人

【明報專訊】「我覺得中藥材很有趣,(有些)看上去樣子像樹皮卻具藥效。經過藥方配搭後,可用來醫治病人。」黎佩佩十多年前任職中成藥銷售員,對藥材認識不深,卻對其中的原理感興趣,之後報讀坊間相關的中藥配劑課程,完成課程後,她從中藥配藥助理做起,一步步晉升至藥房主管,管理藥房至今6年。

執藥覆單管倉存 為病人備良藥

「『執藥』是我們最主要的工作,病人交藥單來,配藥員首先要『覆單』,即檢查藥單有沒有不妥之處;若有,要跟病人和醫生再三確認。」黎佩佩任職的中醫診所藥房,前往求診的病人大多是街坊,不少是覆診個案,「我們一般為病人配兩三天的藥量,但有次某名覆診病人的藥單列明開四天藥量,我覺得奇怪,再向醫生覆單,原來上次診症時醫生即將放大假,給病人多開兩天藥。病人再來覆診時,醫生一時沒察覺,按照上次的藥單開藥,其實開兩天的藥量便夠」。

配好一服藥,需經過幾重覆核步驟。中醫配藥員從病人手上接到藥單,先要「覆單」,之後用電腦覆核所用的藥材和分量。配好藥後,再經另一名配藥員檢查,確認無誤後才能包裝,將藥材或藥粉交予病人。

除了執藥和覆單,中醫配藥員也要管理倉存,「例如檢查來貨藥材的品質,這需要一定的中醫藥理知識」。

推藥粉電腦化自動煎藥 配藥與時並進

確定藥單無誤後,中醫配藥員就可執藥。中醫配藥雖予人傳統、老舊之感,但配藥員的工作其實與時並進,如黎佩佩工作的藥房會借助電腦儀器配藥。現時中藥配藥方式與傳統到底有何不同?借用中藥藥單上的關鍵詞,跟大家逐點細看:

◆藥材

黎佩佩說,現時不少中藥房改以藥粉配藥,病人不用花時間煎藥,用熱水冲即可服用。「藥粉由藥材提煉而成,在我的角度,藥效並無不同,而且更方便。」她工作的藥房提供藥材和藥粉配藥服務,「主要視乎醫生是開藥材還是藥粉,病人也會按個人喜好和需要指明(配哪一種藥)」。如果是配藥材,部分藥

◆分量

「往時我們用秤桿來秤量藥材的分量,現在則改用電子磅。」黎佩佩解釋,藥粉不像藥材般容易分辨,每配一種藥粉前,配藥員都要掃描藥瓶上的條碼,若電腦顯示的資料與藥單列明的藥粉、分量相符,他們才能取出藥粉,再用電子磅秤量所需分量,確保病人用藥的分量準確。

◆煎藥

在傳統中藥舖執藥,醫師或配藥員會告訴你用多少碗水煎藥、哪種藥材要先煎、用小火還是大火等。「現在也是如此,不過我們會提供代煎服務。」黎佩佩展示放置在藥房後方的自動煎藥機,「我們只需按分量放進藥材,調好火候、時間等,機器就會(將藥材)煎成湯藥,並按用量包裝好。病人可把湯藥放在冰箱冷藏,服用時連包裝放進熱水加熱,再拿出倒進碗即可」。

體力勞動一身藥味 助人病癒感滿足

「執好一服藥的時間因處方而異。一開始(任職時)會跟同事鬥快執藥,一來是年輕(貪玩),二來也想早些配好藥,可以休息。黎佩佩憶述自己初入行時的執藥情况,不禁笑道:「中醫配藥是勞動工作,每天反覆執藥,久而久之就造成肌肉勞損。唯有快快手執好一服藥,便可以休息一下。」

另外,各種藥材有其獨特氣味,在藥房工作多年的她早已習慣,「醫師很少接觸藥材,反而是我們(配藥員)一整天都會留在藥房……有時下班回家,看見旁人面色有異,才會醒起自己(身上)有藥材的味道」。

談到工作上的樂事,黎佩佩指前來應診的多是街坊,彼此早已熟絡,「不至於成為朋友,但碰面時會打招呼,算是工作中開心的事。能夠幫助病人治好病患,也是件開心事。(會因而有行醫的想法嗎?)倒不會,現在所做的已經很滿足」。

先讀課程才入行 學中醫藥理

近年不少中醫診所利用電子系統,令配藥流程更流暢。黎佩佩指她起初完成了IVE中藥配劑高級文憑(現為兩年制「藥劑科學高級文憑」),再修讀才晉高等教育學院(SHAPE)與中國藥科大學合辦的兼讀制中藥學專業理學學士學位銜接課程(課程註冊號碼:231191)。她建議有意入行的同學應修讀相關課程,掌握一定藥理知識,「最基本應持高級文憑資歷,但大部分現職配藥員都持學士學位。現時香港(法例)沒有規定配藥員要額外通過資格試,反而內地有『執業藥師試』,我們(香港的配藥員)都會試考,但不容易通過」。

[明路—生涯規劃 第40期]

浸大2019-2020年辦農業科學主修

【明報專訊】近年創科行業「發展潛力」不錯,但部分傳統行業如農業的前景亦不容小

浸大生物系主任黃煥忠

覷。2018年《施政報告》提出繼續推動「新農業政策」,包括於2019年開展農業園第一期工程,又建議促進漁業轉型及可持續發展,加上本港、大灣區以至全球對新鮮蔬果的需求持續上升,對從事農業商貿、農業技術、品種開發研究等人才需求殷切。有見及此,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士(JS2510)於2019/20學年新增「生物資源與農業科學」主修,初步預算設15個學額。浸大生物系主任兼上述課程主任黃煥忠表示,課程涵蓋農業科學基礎、自然資源基礎、土壤肥料學、植物病理、害蟲及雜草管理等,並設實驗課,以及國際有機檢查員協會專業有機檢查員證書課程。所有修讀該主修的學生亦有機會實習,如到漁護署實驗農場或海外受訓。

 

資料來源:綜合《明報》報道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 培育機械及能源工程專才

特區政府近年大力推動創新科技以及環保政策,當中最新施政報告提及於香港科學園建立人工智能╱機械人科技的創新平台,並試行自動駕駛車輛。此外,政府又積極推展大型可再生能源項目,並於主要政府建築物定期進行碳審計,以尋找節能機會和提升能源效益。因此,本港在創科及環境工程的工作前景會相當樂觀。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所開辦的「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學士課程,以及「能源與環境工程學」學士課程正好為以上行業培訓優秀人才。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應用廣 行業機會處處

機械工程與日常生活關係密切,機械人應用亦日漸普及,因此投身機械工程的畢業生出路廣闊。

現時,不少畢業於「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課程的學生投身於機械工程行業,於工程顧問、大眾運輸以及政府部門工作。現時於機場從事工程行業的畢業生表示,「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課程提供成為專業工程師的基本技能訓練,協助畢業生應付實際工程工作,包括工程項目規劃、設計工作、工程合約管理等。畢業生更有機會參與具挑戰性的工作,例如申請能源管理系統認證以及優化各種自動化系統。此外,畢業生亦可於本港各大眾運輸公司以及政府部門,包括機電工程署以及渠務署,成為工程師。於巴士公司任職維修工程師的畢業生提到,公司會安排畢業生到不同工程部門實習,全面了解巴士維修服務,為乘客提供安全舒適的旅程。現時於機電工程署就業的畢業生表示,從事機電工程行業很有意義,因為能夠藉著機械工程知識去監控機電設施,服務市民和社會。

理論實踐兼備 穩固學生事業根基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課程涵蓋的知識領域廣闊,包括力學與材料、熱力學、控制和電子等。學生通過選修科目,增強對計算機設計及圖形學、機器人、機電、智能系統、工程優化及微機電系統等學科的認識。課程設有三項專修範圍組別,分別為:設計與製造、機電及機器人與自動化,各組別會因應時代和科技的變遷而改進,以培育創新及與時並進的專才。「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課程為香港工程師學會(HKIE)認證課程。經過實習及考核等過程,畢業生可註冊成為認可工程師。

面對迅速發展的科技,課程課題會因應各方面的變遷而改進,以培育創新科技的專才。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劉達銘教授表示:「機械與自動化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由我們日常家居、公眾設施以至工作地方,它的影子總在你我身邊。創新科技在生活上的應用亦越來越廣泛。透過不同的課題研究和活動,『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課程培育學生成為工程人才。」課程著重均衡的基礎理論及實踐學習,學系鼓勵並資助學生參加地區和國際比賽。藉著參加不同的賽事,例如機械人大賽、大中華設計比賽、高錕教授學生創意獎及挑戰杯賽等,學生可學以致用,啓發創意和潛能。課程亦提供工程師職業操守、商業及企業學、技能溝通及畢業專題研究等科目,達致全人培訓。此外,學生可參與暑期實習、工讀計劃和海外交流,以了解工程行業的發展和路向。

能源與環境工程師需求增加 畢業生前景光明

除了鼓勵學生參加地區和國際比賽,「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課程更不時舉辦職業講座,為學生日後事業打好根基。

面對全球能源危機、氣候變暧等不可忽視的環境問題,社會期望專業人才能運用知識,協助建設綠色城市,提高市民生活質素。因此,社會對能源工程師的需求不斷上升。能源工程業界涵蓋永續能源、綠色建築、智能電網、能源效益與節能、能源與環境評估等方面。有「能源與環境工程學」畢業生表示,為了節省成本和提升企業形象,各大企業皆樂意投放資源來改善建築物設備。建築物內的空調、消防、供水及電力的建立和保養,都屬於能源及環境工程,故行業前景明亮而穩定。現職於樓宇設備公司的畢業生雖然工作了短短兩年,但已經擔任項目管理主任,統籌一個大型商場冷氣系統的更換。除了建築設備相關的行業之外,其他行業亦需要能源工程師。現時於奶製品生產公司從事技術管理的畢業生表示,工場需要機器方可大量生產製成品。藉著機器供電與節能系統上的改善措施,工場便可以提升生產力及降低成本。

跨學科學習 助學生解決能源問題

「能源與環境工程學」課程屬跨學科性質,為學生提供工程培訓和知識,藉以解決各種與可再生能源、環境和建築技術有關的問題。除了能源原理、技術和系統等基本知識之外,學生更可修讀一些與建築學院、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和地球系統科學課程等部門合作設計的必修和選修科目,深入並廣泛地了解社會、能源和環境之間的關係和影響。課程開設三個專修範圍,分別為:可持續能源技術、綠色建築技術及環境工程。專修範圍涵蓋多個課題,包括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屋宇設備工程,以及環境評估,學生可按個人興趣而選修心儀範疇。「能源與環境工程學」課程為香港工程師學會(HKIE)認證課程。經過實習及考核等過程,畢業生可註冊成為認可工程師。

能源工程業發展一日千里,投身於能源工程行業的畢業生前景光明穩定。

「能源與環境工程學」課程主任徐東艷教授指出,透過跨學科學習元素,不但幫助學生裝備廣泛而且深入的知識,更令他們學會多角度思考,從不同層面尋求可行的解決方案。此等行內實務及通用技能有助學生畢業後應用於職場上,協助他們解難和溝通協作。除課堂學習外,課程鼓勵學生參加海外交流、暑期實習以及工讀計劃,並安排他們參觀不同企業,以盡早認識業界實況,累積實務經驗。此外,課程提供機會予學生研發小型太陽能飛機,從設計以至試驗飛行階段,課程教授及導師皆悉心指導學生,令學生從中汲取經驗,為日後事業作好準備。

課程資料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屬於工程大類招生課程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大類招生課程(JS4401)

最低入學要求

.中國語文、英國語文及數學達3級或以上;
.通識科達2級或以上;
.兩科選修科達3級或以上,其中一科必須為生物/化學/物理/組合科學/數學延伸部分M1/M2。

查詢

電話:3943 1109
電郵:info@erg.cuhk.edu.hk
網址:www.erg.cuhk.edu.hk/erg/jupas

能源與環境工程學課程(JS4462)

最低入學要求

.中文科、英文科及數學科達3級或以上;
.通識科達2級或以上;
.兩科選修科達3級或以上,其中一科必須為生物/化學/物理/組合科學/設計與應用科技/資訊及通訊科技/數學延伸部分M1/M2。

查詢

電話:3943 7026
電郵:dept@mae.cuhk.edu.hk
網址:www.eeen.cuhk.edu.hk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

網址: www.mae.cuhk.edu.hk

城大法律學院 與時俱進 培育專業人才

法治是香港重要的核心價值,完善的司法制度保障市民能在這片土地上安居樂業,而優秀的法律人才更是守護香港持續繁榮發展的重要一環。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於1987年成立,一直致力培育品學兼優的法律專才,而法律學學士課程設計更是與時俱進、力臻完善,讓學生在求學時獲得豐碩的學術成就和經驗,畢業後發揮所長,朝目標繼續進發。

城大法律學院是本港三所法律學院之一,雖然規模較小,卻是本地過去30年重要的法律專才搖籃,培育不少司法精英,學士課程的學生畢業後可投身成為事務律師、大律師或是法律相關行業,繼續學以致用、貢獻社會。

城大法律學學士課程主任、法律學院教授劉發健(Kelvin)說:「今年課程加入不少政治和歷史的元素,例如我任教的土地法,在課堂上和學生討論英殖年代遺留的土地法律問題,也會提及一國兩制和九七年前後的轉變。」他表示,法律不能離地,而且無論任何地方的法律也有其歷史背景和意義,而在這方面,香港法制(Hong Kong Legal System)的課程設計更大為改動,期望學生能在課程中多加了解,對掌握法律的用法和意義時,更能得心應手。

Kelvin又指,法律系學生不單只需要懂得法律的知識,對社會上不同行業也應略有了解,可謂讀一門科目能知天下事。「因為律師的委託人有機會來自不同的業界和階層,因此學生擁有廣泛的知識更能理解委託人的立場與需要。」他補充說。

模擬法庭比賽屢獲殊榮
為了讓學生靈活運用法律知識,學院設有模擬法庭課,又鼓勵學生參與國際賽事,一嘗走上模擬法庭、雄辯滔滔的滋味。事實上,參與比賽的節奏非常緊湊,城大法律學學士課程副主任、法律學院特任講師呂凱恩(Anna)透露,學生要用一個學期時間,解決一個法律難題。「他們要理解個案,再思考代表立場的理據,然後訓練庭上的表達技巧。」學生從中了解法庭的運作,例如需要記著大量的資料,懂得臨場應變和發揮,因此學生得著甚多。「無論他們日後是否成為大律師,在過程中已訓練到自信心、解難能力和應變能力,是一個非常寶貴的經驗。」她說。

事實上,城大學生每年在國際性的賽事中都屢獲佳績。早在2013年,城大法律學院的模擬法庭辯論隊成為首支亞洲隊伍,在維也納舉行的維斯國際商事仲裁模擬法庭辯論賽中奪得冠軍殊榮。近日,城大又於2018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普遍定期審議國際模擬比賽(Model United Nations UPR Competition)中奪得多項大獎,成績令人鼓舞。

澳洲莫納什大學是G-LEAP交流計劃另一交流地點

國際交流 擴闊視野
城大法律學院雖是本地大學法律學院之中規模最小,但並不局限學生的國際視野。每年城大法律學院提供環球法律教育及認知課程(G-LEAP),讓學生前往英國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Oxford)或澳洲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修讀為期一個月的暑期課程,兩所大學各提供30個名額,參與的學生比例相當高。Anna認為,學生參與G-LEAP交流計劃可以拓闊國際視野。城大法律學院充分運用學院小規模的優勢,加強教學人員之間的溝通,使學生在所學的不同科目中找到關聯,以鞏固他們所學到的知識,達致全面的法律教育。

此外,不少學生利用暑假到不同的企業或機構實習,他們可以自行尋找實習機遇,也可透過學校的資源獲得機會。Anna又提及法律學院近年開設社交網站專頁,讓學生更容易獲取實用資訊。Kelvin說:「我們的師生關係緊密,而法律學院更聘請了一位前國際律師樓資深合夥人Mr David Tully當專業發展顧問,他會積極為學生修改個人履歷及尋找實習機會等。」學生一般選擇在律師樓及國際銀行等機構實習,也有學生參加由學院安排到內地法院實習,加深了解內地的法律。

學生到內地交流,除了走訪當地大學,還會參觀博物館,擴闊眼界。

涉獵範疇廣利發展
Kelvin表示,城大法律學學士課程的畢業生投身社會後,會成為事務律師或大律師,也有學生在律政司工作。「雖然市場競爭大,但不少學生在升讀法學專業證書(PCLL)課程前已獲聘書。」Anna補充說。

如果應屆DSE考生有意選讀城大法律學院,Kelvin和Anna期望學生具有好奇心。除了具有法律知識外,學生也須對社會時事、各行各業感到好奇。此外,他們認為喜愛閱讀和高水平的英語能力也是重要元素,Kelvin更鼓勵學生每天閱讀多份英文報章,不只能了解時事,也可以啟發多角度的思維模式。Anna則希望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主動求學會令你學得更多。」

課程資料
課程名稱及聯招編號
法律學學士(JS1061)

最低入學要求
.英文科成績達5級或以上;
.中文科達3級或以上;
.通識科和數學科達2級或以上及另外兩科選修科達3級或以上。

查詢
電話:3442 8008
網址﹕www.cityu.edu.hk/slw
電郵﹕lwllb@cityu.edu.hk

中大法律學院法學士課程 理論實踐兼備 助學生邁向專業發展

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律師及大律師在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法律學院法學士課程(Bachelor of Laws,LLB)多方面培訓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讓他們在課堂內外皆可鍛煉推理及解難能力,同時提供多個海外交流的機會。學院更開辦跨國法學士及法律博士(LLB-JD)雙學位課程,藉以提升學生日後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在什麼時候問題比答案更重要?中大法律學院助理院長兼法學士課程主任Stuart Hargreaves教授會告訴你是在修讀法律的時候。他舉例說:「與其去想該如何計算現時的入息稅項,不如思考什麼才是理想、公平的稅額,這不是更重要嗎?」他補充說,學生修讀法律需要建立分析和批判性思考,所以院方並不需要學生背誦一個標準答案,反而更著重教育他們如何去發問。「我們希望學生對身邊的事物存有好奇心,想了解現時的法律,明白法律是由誰決定,繼而思考自己是否認同這些法律,並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識去改善現有機制。」

Stuart Hargreaves教授(右)和李治安教授表示,課程透過全面的培訓,培養學生成為優秀的法律人才。

中大法律學院法學士課程是四年制的全日制課程,首兩年以基礎課程為主,涵蓋基礎法律知識及其他大學必修科目,其後的第三及第四年,學生可按未來事業的發展方向及個人興趣去選修環球法(Global Law)或中國法(Chinese Law)兩大專修科,另有其他選修科如貿易法、家事法、進階訴訟專題等。此外,學院聯同中大商學院開辦五年制工商管理學士及法律博士雙學位課程(BBA-JD Double Degree Programme),讓學生跨領域學習法律與企業管理專業知識 ,增添競爭力。此兩課程的學生如有意投身法律界,可於畢業後報讀法學專業證書課程(PCLL)。Stuart Hargreaves教授指教學團隊由擅長研究法律的學者及資深的執業事務律師與大律師組成,務求讓學生在理論和實務兩個層面上得到最適切的支援。

擴闊國際視野 首推跨國雙學位課程
中大法律學院重視培養學生全人發展,建立國際視野。教師來自二十多個司法管轄區,學院同時亦提供多個機會讓學生到海外見識。

學院每年舉辦海外交流及考察活動,助學生擴闊眼界,培養國際視野。

學院已於去年與英國著名大學King’s College London(KCL)合辦法學士及法律博士雙學位課程(Dual LLB-JD Programme),課程的首批學生於本學年(2018/19)入讀,他們在首兩年會在KCL上課,修讀普通法核心科目,以及歐洲法律基礎課程;其後兩年會在中大修讀有關香港司法制度、普通法闡釋等課程。學生在完成四年課程後,可同時獲頒KCL的法學士學位及中大的法律博士學位,該雙學位是學生於日後取得英國及香港雙重律師執業資格的必要條件。Stuart Hargreaves教授剛在英國與課程的首批學生見面,形容他們出類拔萃,希望這課程能提升他們未來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學院又與多間海外知名學府合辦交流計劃。除了一般為期一個學期或一年的海外交換生計劃外,學院亦與澳洲的The University of Sydney、北京的清華大學及加拿大的York University合作,在每年暑假舉辦為期三周的專業法律課程,讓不同需要的學生亦有機會到海外學習,擴闊眼界。

注重實踐 學生在另類活動中學習
此外,學院亦著重書本以外的實戰經驗培訓,以另類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對社會提倡創新科技發展,學院首次設立新創法律諮詢(New Venture Legal Clinic)課程,與中大的「前期創業育成中心」合作,讓學生有機會了解中心的法律工作。負責這項目的法學士課程副主任李治安教授指,學生能接觸到初創企業會遇上的法律問題,包括知識產權、創投基金等募資渠道的法律架構、稅務及僱傭關係等,項目又會定時邀請有經驗的創業家、法律及投資專家分享,希望學生與時並進,迎接未來職業生涯的各種可能性。

院方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模擬法庭辯論比賽

學院另投放資源大力支持學生參加國際模擬法庭辯論比賽,例如知名的Phillip C. Jessup International Law Moot Court Competition、Willem C. Vis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Moot等,藉以訓練他們的思考及解難能力。學生透過參與海外比賽,與世界各地的法律系學生交流。

發展事業 由業界專才護航
為了準備學生未來的就業發展,學院推出不同的支援計劃,當中包括「傑出業界導師計劃」(Distinguished Professional Mentor Programme),由現職或退休的律師、法官、在司法機構工作等人員擔當導師的角色,跟學生分享從事法律工作的實際情況,以及當中的機遇與挑戰。導師與學生關係亦師亦友,李治安教授指曾有學生表示希望了解律師的日常工作情況,他的導師特別在寒暑假安排學生跟隨他工作,應允學生在他接見客戶時從旁觀察,對於學生而言,這是不可多得的經驗。另外,學院亦會按學生的興趣,為他們與現時在相同範疇工作的畢業生進行網上配對,藉此認識業界人士,擴展人脈,學生亦可向畢業生請教行業最新發展概況和對人才質素的需求,藉以裝備自己,為未來投身職場打好基礎。

除了協助學生建立人際網絡,學院亦成立學生就業辦公室,由曾為國際知名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的知名御用大律師Paul Mitchard QC擔任行政主任(就業策劃及專業發展),專責為學生提供職業指導,並舉辦各式各樣的工作坊,務求學生在履歷、面試以至尋找工作的過程中都比其他求職者更勝一籌。

課程資料
課程名稱及聯招編號
香港中文大學法學士學位課程(JS4903)

最低入學要求
‧中文4級
‧英文5級
‧數學及通識教育科3級
‧兩科選修科目/一科選修科目及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或二3級

查詢
電話:3943 8548
網址:www.law.cuhk.edu.hk

另外,中大法律學院及中大商學院開辦5年制工商管理學士及法律博士雙學位課程(BBA-JD Double Degree Programme)(JS4264)。詳情請瀏覽網頁www.cuhk.edu.hk/prog/bba-jd。

中大工程學學士課程緊貼科技熱潮 培育人工智能及金融科技專才

特區政府大力推動創新科技,最新施政報告提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及金融科技(FinTech)都是重點投放資源的領域,未來需求更多相關專才。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工程學院繼2016年率先開辦「金融科技學」工程學士課程外,將於2019/2020年度開辦全港首個「人工智能:系統與科技」工程學士課程,緊貼環球科技發展的大趨勢。

中大工程學院現時設11個主修課程,其中6個屬大類招生課程,包括「計算機工程」、「計算機科學」、「信息工程」、「數學與信息工程」、「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另有5個獨立招生課程,包括「人工智能:系統與科技」、「金融科技學」、「生物醫學」、「電子工程」及「能源與環境工程」。工程學院副院長(學生事務)蘇文藻教授表示:「創新科技在生活上的應用愈來愈多,譬如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資訊科技及機械與自動化等,故工程學院的課程設計,正好切合全球最新的科技發展。」

人工智能推動各行業發展
據羅兵咸永道會計師行研究報告,預計2030年AI發展將帶動全球GDP增長14%;而政府也預計未來香港將創造5萬個與創新科技相關的職位。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李柏晴副教授表示:「近年AI技術發展迅速,可解決醫療、金融及保安等行業面對的難題,為不同領域帶來新衝擊。」

中大在AI技術的研究處於世界前列,較早前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王平安教授便開發了AI深度學習系統,只需30秒至10分鐘判讀肺癌及乳腺癌的醫學影像,準確率分別達91%及99%。此外,保險業的保險科技(InsurTech)、法律界的監管科技(RegTech),都是利用AI技術將大量文書工作自動化。

課程涵蓋廣 可按興趣發展
工程學院開辦「人工智能:系統與科技」課程,正好迎合這股熱潮,課程著重三個AI領域的訓練,即數學、算法及系統。踏入第四個學期後,課程為學生提供四個專修範圍,包括「生物科技智能應用」、「智能多媒體應用」、「大規模式人工智能理論及系統設計」及「智能機械人設計」。李柏晴教授表示:「學生可因應自己的興趣,利用學到的AI知識,應用到不同的領域上。」同時,中大亦設有許多先進設備,例如處理圖像的高效能電腦、嵌入式系統設計、多媒體、機械人及金融智能實驗室,協助學生研習AI技術。

科技解決金融問題
除了AI技術外,FinTech也是發展迅速的技術,為環球金融業帶來新氣象,從各種移動支付系統、網上借貸平台、智能投資顧問、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匯款,以至最近金管局接受虛擬銀行(Virtual Bank)牌照申請,都令金融服務更加便捷、成本更低廉。

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李凌飛副教授表示:「FinTech是用最新的科技解決金融業面對的問題,故『金融科技學』課程設計覆蓋最新的技術外,也會兼顧金融知識。學系也與商學院及法學院合作,為學生提供更深入的金融、科技相關的法律知識。」課程涵蓋數學、計算機科學、統計學、編程語言、區塊鍵技術、數據挖掘、智能合約、電子交易系統及監管科技等範疇。

他續表示:「這課程也有很大的靈活性,學生除了必修科外,其餘科目可分為科技或金融導向,無論是偏向傳統金融知識,或者醉心科技的學生,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科目。」

(左起)李柏晴教授、蘇文藻教授和李凌飛教授表示,工程學院提供的課程涵蓋工程學不同專業範疇,迎合學生不同的興趣。

兩課程均重視數學基礎
至於收生要求方面,兩課程均重視學生的數學科成績,李柏晴教授表示:「在『人工智能:系統與科技』課程中,我們特別強調數學訓練,包括統計學、或然率及線性代數等,因為AI技術需要處理許多數據,所以學生要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入學最低要求為數學科取得5分或以上。」

至於「金融科技學」也十分重視數學成績,包括數學科、延伸數學M1/M2的成績,蘇文藻教授補充:「報讀『金融科技學』不一定是理科生的專利,DSE考生的兩個選修科中,除了延伸數學M1/M2、物理、化學、生物外,我們也會考慮修讀經濟(ECON)及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BAFS)的學生,因為FinTech是金融與科技兩者結合,我們希望學生有數學基礎之餘,也具備商業及經濟知識。」

蘇文藻教授指出:「AI技術面向全球發展,加上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故修讀這兩個課程的學生機會處處,擁有許多海外交流、實習及就業機會。」過去「金融科技學」學生曾到金管局、保險機構實習;而中大亦鼓勵學生將來畢業後設立自己的初創公司,例如去年科學園首隻誕生的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商湯科技」,便是來自中大研發AI技術的教授及研究生團隊。

課程資料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獨立招生課程
人工智能:系統與科技課程(JS4468)
最低入學要求
.中國語文達3級及英國語文達4級或以上;
.數學達5級或以上;
.通識科達3級或以上;
.任何兩科選修科達3級或以上
註:申請人若數學科只考獲4級,但其他科目成績優異,亦有機會獲取錄。

查詢
電話:3943 8402
電郵:dept@cse.cuhk.edu.hk
網址:www.cse.cuhk.edu.hk/aist

金融科技學(JS4428)
最低入學要求
.中國語文、英國語文及通識科達3級或以上;
.數學達4級或以上;
.任何兩科選修科達3級或以上
查詢
電話:3943 8313
電郵:dept@se.cuhk.edu.hk
網址:fintech.se.cuhk.edu.hk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大類招生課程
(JS4401)

最低入學要求
.中國語文、英國語文及數學達3級或以上;
.通識科達2級或以上;
.兩科選修科達3級或以上(其中一科必須為生物/化學/物理/組合科學/數學延伸部分M1/M2)

查詢
電話:3943 1109
電郵:info@erg.cuhk.edu.hk
網址:www.erg.cuhk.edu.hk/erg/jup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