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師長伴克服學障 準教師以愛還愛

有讀寫障礙的陳潁釗(圖)現為教育大學教育榮譽學士(英國語文)課程五年級生,雖然現已差不多克服讀寫障礙,但去年於一間小學實習時,每遞交一份文件,仍會反覆核對四五次,確保準確無誤。潁釗盼成為小學教師,以自身經驗輔助孩子成長。(劉家豪攝)
有讀寫障礙的陳潁釗(圖)現為教育大學教育榮譽學士(英國語文)課程五年級生,雖然現已差不多克服讀寫障礙,但去年於一間小學實習時,每遞交一份文件,仍會反覆核對四五次,確保準確無誤。潁釗盼成為小學教師,以自身經驗輔助孩子成長。(劉家豪攝)

【明報專訊】潁釗聚精會神,看着一個個英文字母,腦海中卻彷彿有一面鏡,讓他下筆時總將b和d左右倒轉。高小時刻苦學習,英文科成績卻未如人意,100分的測驗只考獲30分,猶幸母親和老師循循善誘,通過遊戲等方法訓練認知能力,終讓有讀寫障礙的潁釗於文憑試英文科考獲5*,考進教育大學,一圓成為小學教師的夢想。他今年畢業後將踏進校園,以自己的生命,協助與他一樣有特殊需要的學生衝破障礙。

23歲、就讀教大教育榮譽學士(英國語文)五年級的陳潁釗,初小發現書寫中英文特別困難,「睇又好,寫又好,例如d,睇和寫就變了b,c又會反轉,又或者看東西、書寫時會跳行」,及後於小三確診患有讀寫障礙。

只有中學學歷的媽媽得悉後並沒氣餒,四處蒐集資料,又報讀英文班,期望增值自己,輔助潁釗學習,最終發現以遊戲方式讓潁釗識別字母效果顯著,「譬如d、b、p,她就會用手指方向,問我『哪個字是什麼字呀?』向這邊(左邊方向)指,是什麼字呀? 我會說d。(過程)好互動,我很喜歡玩,又有獎勵」,其後潁釗認英文字母能力漸漸改善。

王先生白小姐坐石上 學識碧字

除倒轉字母,潁釗寫中文字時亦會混淆部首,例如將「碧」字中的「王、白、石」三個組成部分轉換,其母親便會以故事形式,加深潁釗的印象,「王先生跟白小姐,他們坐在一塊石頭上賞月,這一個字我到現在也記得,全靠我媽媽這樣有耐性,給了一個故事」。若潁釗功課書寫整齊,母親亦會給予10元以示鼓勵,讓他買零食;小學期間潁釗亦有接受言語治療和小肌肉等訓練,改善手腦協調。

老師犧牲午膳時間補課 推動繼續奮鬥

費煞思量突破學習障礙,惟臨場表現難免會失準,高小一次英文考試,100分為滿分,潁釗只考獲約30分,「(老師)那時候知道我花了心機,並沒責怪我,下課後走過來跟我說﹕『不要緊,每個人都會試過考得好、考得不好,但我見到你的付出』」。潁釗頓覺被認同,而老師又犧牲午膳時間替他補課,讓他繼續奮鬥。

DSE英文獲5* 媽媽哭出來

潁釗升中後逐漸克服讀寫障礙,更愛上閱讀英文書和電影,遇到生字都會抄寫在簿上,隨後英文成績有進步,至中四選科,立志要以生命影響生命,中六時亦有到教會義教幼稚園和小學生,「小時候有很多人在我身邊,幫助過我好多,我想嘗試充當一個角色,去幫助其他人」。潁釗最終於文憑試核心科目加一科選修科考獲20分,英文科更考獲5*,「那一刻我記得媽媽哭出來」,及後他考進教大,轉眼間今年畢業,即將以老師身分,陪伴學生成長。

明報記者 劉家豪

賣樓緩婚事創業 港男化身「洗車俠」

boss_2018_05_08_a1【明報專訊】談創科,大家總掛在口中的是「衝出去」︰有的要「征服世界」成為全球商品,有的就「北望神州」,期望在龐大的內地市場分一杯羹。早於2005年已在科技界的杜振康(Leo)卻反其道而行,2015年毅然賣樓 ,創立服務本地車主的軟件「洗車俠」︰「香港才是自己居住的地方,衝出去前,要先切實解決我們港人面對的問題。」

世界太大、問題太多,80後作家郝景芳於《生於1984》中寫道︰「我們這個世代,其實不是想解決世界的問題,而是想解決我自己的問題。」生於1982年的Leo亦然,結婚、置業、尋生活,統統都是問題︰「但原來,在香港,洗車也是一個問題。」Leo說,2015年一個周末,在沙田第一城看見長長車龍,查究下,原來各車主輪候使用「自動洗車機」︰「少說也有20架車,每次洗車要15分鐘,亦即排最後那一台要等4至5小時,但車主也願意等。」Leo便找到了「痛點」,創辦專人洗車或做汽車美容的「洗車俠」。

「衝出香港前 先解決港人問題」

Leo於2005年畢業後已從事電腦行業,2007年創辦科技公司Nuthon,替多家大公司及報紙編寫網站及應用程式,至2011年已賺了過百萬。為了「洗車俠」,他於兩年前出售物業︰「賣的時候350萬,現在500萬,(如果)我兩年什麼也不做,現時已可賺150萬。」Leo創立「洗車俠」第一階段,透過耆康會的「退休長者就業計劃」,每季聘請20至30個退休長者,以極少用水的方式替車主上門洗車,每次收費115至135元。

親自洗車接觸顧客

至第二階段,Leo以100萬入股一家車行,吸收其技術並訓練服務提供者,推出汽車美容服務,但由於服務提供者需要有車以運送裝備,Leo找來電召貨車平台與貨車租賃平台合作介紹司機,以兼職形式工作,每次收費2600元(見圖)。其後,「洗車俠」開拓名車生意,「名車車主擔心師傅『洗花』愛車」,Leo以1.6萬一台的價錢購入高溫洗車器,每次收費600至700元。洗車俠現時提供網站及手機應用程式預約服務。

Airbnb創辦人Brian Chesky常說,創業需要「接觸顧客」(meet your customers)才了解實際操作的問題。愛穿皮褸的Leo,會開着近百萬的Audi TT型跑車替客人洗車,「有客人嚇了一跳」。營營役役,家人也替他擔心︰「本來是搞IT的老闆仔,現在變了藍領在街上洗車。」樓也賣,婚事要暫緩,女朋友可有怨言?「唔輪到佢怨。」「洗車俠」現時有兩萬名用戶,恒常使用服務的用戶約佔一半,已達收支平衡,Leo指若要回本,可能還要尚待數年,「扔了150萬進去,暫時沒想過拿回,只想壯大營運模式,我就這樣︰要麼不拿回,要麼我要拿回的,一定多於150萬」。

明報記者 李以莊

理大物理治療增20學額 新校舍落成後有望增至200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系主任曾永康(圖)解釋,學額增長受制於設施、教學人手等因素,2017/18學年已增加3間共5000呎的教室,並增聘助理教授,以應付新增學生人數。(劉焌陶攝)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系主任曾永康(圖)解釋,學額增長受制於設施、教學人手等因素,2017/18學年已增加3間共5000呎的教室,並增聘助理教授,以應付新增學生人數。(劉焌陶攝)

【明報專訊】去年食物及衛生局檢討醫療人力規劃,推算2030年將欠900多名物理治療師。為應付人力需求,香港理工大學將於2019/20學年增加20個物理治療學士學額至150個。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系主任曾永康指學額已增至現時頂點,期望2024年何文田新校舍落成後,學額有望進一步增至200個。

現時理大物理治療學系為全港唯一受教資會資助的物理治療課程,每年收生130人。理大將於2019/20學年增加20個學額至每年150人。曾永康表示,增加的學額數量考慮了師生比例、設施和臨牀實習名額,他笑言︰「就算要我們加,我們都加不到。」

增3教室聘教員應付

曾永康指去年整個康復治療科學系約有10個助理教授空缺,至今已招聘約七成,剩餘兩至三個空缺,主要較難聘請既有博士學位,又有科研能力的教學人員;上個學年亦已增加3個教室,「迫迫地仍然能夠應付到」,認為新增20個學額是恰當。至於職業治療學士學額,維持每年100人。

維持100職業治療學額

被問到每年增加20個學額後,仍未能追上2030年物理治療師約933人的需求,曾永康表示理大將於何文田新建校舍,料2024年落成,盼屆時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學士學額可分別增至200個和160個。

自2012年起,理大開辦兩年制自資職業治療學及物理治療師碩士課程,以紓緩社福界人手短缺問題,社署會向獲取錄的學生提供學費資助,惟學生畢業後須於非政府機構工作兩年以上。理大正與政府商討開辦第4屆課程,屆時可分別提供48個物理治療和24個職業治療碩士課程學額,預期6至7月確實會否開課。

理大亦斥資逾1000萬,於校園增設逾370平方米共3間實驗室,分別以動物進行肌肉癒合、精神分裂、骨折等治療技術的研究、探討太極拳和指壓按摩等中式活動對康復的影響,以及利用虛擬實境和機械人等科技研究協助康復訓練的產品,各實驗室料於年底啟用。

9月設職業治療獨立診所

另外,理大職業治療課程現與物理治療在同一康復治療診所作臨牀教學,為加強教學質素,理大將在9月開設獨立職業治療診所,面積達81平方米,新增言語訓練等服務,並同時加服務人數,兒科每周由45人增至60人;骨科由8人增至16人;腦神經科由3人增至6至8人;精神科由2人增至5人。

辣媽CEO:怪獸家長栽培下一代怪獸

pama_2017_09_12_a1被韓國網民稱為「怪獸家族」的大韓航空主席兼CEO趙亮鎬一家,絕對不是徒具虛名。近日韓國媒體不斷有他們一家的報道,醜聞愈揭愈多,風波愈鬧愈大,原來趙家的寶貝兒子趙源泰一樣暴力,為了一宗道路上的糾紛,竟然對一位77歲婆婆施以暴力。兩位野蠻千金驕橫跋扈,我堅信絕對和父母的管教無方有關。如今再加上一位公子,很肯定,我的判斷沒有錯。

母惡名昭彰 子女有樣學樣?

她的3個子女全部照辦煮碗學到十足十,分分鐘更青出於藍。

究竟是因為過分溺愛不懂教,還是父母其身不正,親身示範做「榜樣」?謎團終於解開,原來幼承庭訓是也!主席太太,即三名子女的母親李名熙,品德品格修養禮貌全無,簡直可以用惡名昭彰來形容。據報道,她到訪大韓航空旗下酒店,因一名員工不認得她,她先大發雷霆辱罵,繼而將其炒魷。豪宅裝修,不合其意,先動口喝令裝修工人下跪,後動手掌摑,再動腳踢工人腿。這些行為怎麼如此熟口熟面?她的3個子女全部照辦煮碗學到十足十,分分鐘更青出於藍。

主席爸爸站出來就兩個女兒「不成熟的行為」向公眾道歉,宣布會解除她們的所有職務,更加突顯這位做父親的不知所謂。事到如今,群情洶湧,愈揭愈臭,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田地,他不知是把所有人都當作白癡,還是他自己根本就是白癡,竟然用「不成熟」,作為開脫姊妹二人胡作非為的理由?兩位千金幾多歲了,企圖蒙混過關,真難為他有勇氣,有面目,講得出口。若要人不知,唔好咁低B,他們一家人的惡行劣績,罄竹難書,就放長雙眼睇睇他們一家人的下場結局如何。

寫文斥怪獸縱容孩子 遭批評

說實話,怪獸們的反應的激烈和負面,似是而非的程度,真是超乎常理和想像。

早兩星期,我在另一個媒體平台,發表了一篇抨擊怪獸四大惡行的文章,只能以大開眼界來形容。我急不及待在面書上分享,更講明我的文章可以不看,但留言絕對不能錯過。有朋友開玩笑說我深入虎穴真大膽,說實話,怪獸們的反應的激烈和負面,似是而非的程度,真是超乎常理和想像。

我的文章是寫父母帶子女外出逛街,父母應該拖實他們,避免他們走出馬路生意外;不論去任何商店觀光購物;不應讓孩子亂摸亂跑追逐嬉戲;不要把BB車放在任何交通工具的出入口;不要讓孩子在座位上站立走動;不能把公眾場所當作私家地方;外出用膳時,嬰孩哭鬧難以制止,應盡快把他抱離現場,盡量減低對其他食客造成的滋擾;在飛機上亦一樣,要顧及其他乘客的權益和感受。

被溺愛無視規矩 憂下一代未來

結果?我被指摘,被痛罵之餘,還要禍及大小T,指他們在我壓迫操控之下壓抑地成長,睇死他倆必定是白癡低能的鵪鶉。最經典的是,有父母認為孩子喜歡四周圍摸是因為有好奇心,他做不出扼殺孩子好奇心的事,更有父母認為喜歡摸就摸,打爛破壞絕對會賠償。

愈睇愈心寒,我們的下一代,在完全無視規矩禮貌,不知公德、尊重為何物,被溺愛被縱容,在唯我獨大,完全自我放任的「悉心」栽培下成長,長大之後會成為怎樣的人?如何和社會接軌?如何和他人共融?究竟誰是受害者?

學習放下都市人的傲慢浮躁 花道男兒梁偉怡

梁偉怡(Verdy)
梁偉怡(Verdy)

【明報專訊】花中自有謙遜,花中自有和諧……

這是日本花道蘊含的元素,偏偏跟港人總是匆匆忙忙常因小事氣炸的態度成對比。

你可能會想,不是吧,插幾支花有這麼深奧?

噢,這就是普遍城市人的浮躁和儌慢,急於求懂;或許,先讓這位香港花道男兒梁偉怡細說花道「稽古」,讓他帶領我們去看安靜而又富活力的花道世界。

梁偉怡(Verdy)風華正茂,他在12年前放下多媒體藝術家的身段,從零開始學習花道,以前他相信自己很有天份,現在他相信沒有天才,只有努力。如今他是香港華道家元池坊香港支部支部長。

不同於踢波和打籃球,打波是練習,但劍道和花道在日語中則是「稽古」。而花道簡單來說,就是和花溝通和表達自己對花的感受,是自己的精神世界呈現,也是大自然世界的呈現,再說下去,可以很深奧,朝代興替、四季轉變、夕陽殘照與夏蟲的生命力,都透過插花無言而喻。

重複練習 稽古而習新

這天記者來到位於太子靠近花墟的華道家元池坊香港支部,找支部長Verdy教授做訪問,他一出現,就叫人眼前一亮,一身磨花牛仔褲 一件碎花淡藍襯衣,很是好看(拍照和訪問當天不同衣服)。他帶點酷又笑容可親的給我們解釋日本的花道「稽古」:「稽古,是重複練習你曾經做過的技藝,透過舊的東西,學習新的東西;好像我插過的燕子花已過千盤,每次在稽古的過程,仍然發現新的東西。」

在日本,有些人窮一生追隨花道,世代相傳,Verdy說,華道家元池坊,是最初花道的起源,「花」的古字為「華」,故「花道」又名「華道」:「我們或可以功夫來比喻,花道好像功夫,有很多派,我們叫流派,但池坊不叫流派,它是最原初的花道起源,就是花道的掌門,無論什麼流派,最根源都是華道家元池坊。所以不會叫池坊流,不會叫池坊派。」池坊現已傳至第四十五代,創立於五百多年前。不說別的,Verdy卻想先破解大家對插花很女兒家的既有印象。Verdy從書架上拿出一本書,翻開對頁,展示一盆松樹花道,古木蒼蒼,如老松樹置身眼前;他淡然微笑說:「你看這古典花道,怎會覺得女性化?如同大自然的景觀,這些景觀的呈現,與歷史有關,花道已有千年歷史。我最小的學生只有八歲,其他學生什麼人什麼年齡也有,專業人士較多。」

到台灣看陶瓷 被瓶上的花吸引

12年前,Verdy踏上了尋覓花道之路。這位從前不愛種花插花的大男孩,那時是多媒體藝術家及講師,剛好到台灣陶瓷重鎮鶯歌旅行,自此一頭裁進花道的世界。

「我原本是看陶瓷,視線卻移了看瓶上的花,在人家的店已看到不好意思,好似攪攪震。於是我扮離開,再折返去看……怎麼花可以插得這樣美?」回港後,他開始尋覓之路,初時先去學其他花道流派,但卻感到不是在鶯歌觸動他神經末梢的那杯茶。尋覓復尋覓,「結果我找到有一種花道叫池坊,跟我看到的感覺接近,我於是開始在香港學。」他初時學得頗瘋狂,一星期跑去上六堂課,他當時任教多媒體和電影課程,總能安排空檔去插花。

往後的日子,就是香港日本兩邊走,每到一定程度就到日本進修。「現在有空我就陪貓,因為時常飛,已盡量早回來,但貓畢竟不同人,只有十幾年壽命,很短。」Verdy的兩個喵星人Michael和Billy,分別11歲和8歲,陪伴他走上尋找和稽古花道的歲月。

雖然他現時已是池坊香港支部長,卻希望未來能更進一步,「我很希望在香港推廣池坊花道,讓人知道花道的千年歷史,老師們累積的東西,有一套系統,有根有據,我看着老師如何教我,我又如何教我的學生,過程是一步一步,每一步後又再推動行遠少少。美是無止境,道也是無止境,你問我會不會夠了不再行下去,那是不會的啊。」

「正如花道一樣,若你不認為要走下去,花道的生命就已經死了。」今天Verdy所講的進一步,已然與12年前他的所思所想截然不同。

Verdy中學時被音樂老師啟蒙,逐步愛上電影和藝術,大學修讀電影,他的獨立電影作品,曾獲香港短片及錄像比賽獎項及入圍台北金馬影展。他開始學習花道時,心裏也一如過往所想——那種普遍香港人心態,三年要獲獎,五年就登天,「我想,我美感這麼好,又有天分,這個花道很快搞通吧!」也是很快,他就搞通了,卻不是花道,而是搞通了自己,放下那種快手快腳set好dealine的學習方法:「花帶我去看插花深層的感覺,花像和你談話,剪了下來的生命本是垂死的,為何我看到的是生命和活力?」

沒有火速但不代表怠惰,反之,他很努力:「自古出了這麼多很叻的人,你夠不夠他們本事呀?如果不夠,你就要努力體會,才可以得到。任何人只要努力,都可插到有自己感覺的東西,不用跟別人比較。家元(始祖)有這樣講:沒有天才,只有努力。」他曾獲日本池坊中央研修學院頒發「橘獎」(花道最佳表現獎),目前是唯一獲此獎項的香港人。

謙虛的花道,也改變了他的劣根性,你若見一些港人見人稍為慢一點就覺得人家蠢,他熱情的笑說:「我以前就是十足十這種!」

他自小熱愛看書,卻不大愛讀書,兩個姊姊哥哥及家族的表兄弟姊妹都是名校尖子,父母天天苦口婆心這個小兒子上大學做醫生律師,怎料他卻與眾不同,喜歡開闢一條不一樣的路,父母看着憂心,後來這小子竟能上到大學,父母就已「柯彌揭諦」,哪敢管他念電影還是藝術。「很多年以後,我偶然仍會發着同一個夢,就是:『死啦,明天考A Level了,未溫到一半試卷……』可以想像這種家庭氛圍影響我多深?」他自小和這種氛圍對抗,感到世界不一定是這樣的,在花道世界,他更體會這一點:「傳統的插花,有一定的規距,例如什麼瓶和花盆,顏色美感,所以入門者不用擔心無從入手,任何人都可學到;但也可以完全沒有固定一套,透過慢慢練習和經驗稽古,升上去再插立花。 」

「立花」是最傳統的日式插花花型,其他還有生花和自由花。立花的結構由七至九個基本部分「役枝」(即主枝,傳統的正風統體有九役枝,分別為真、正真、副、請、見越等 )組成,用以表達大自然景色的華麗或雄偉。「立花」為忠實再現大自然,並蘊藏創新、豐富變化和適應新時代環境奧秘的一種獨特的插花方式,起源於十六世紀。

花道令Verdy從無耐性變得虛心,也看到世事的優點:「在花中,你看到美,才會插下去,而不是像我們平時只看到人家的醜。」你擔心花道太深奧?Verdy有趣的說,不是人人要去學插花啊,沒有人迫你去學,你在家中插兩枝花已可以美化空間了。「如果說花道太深了,是的!花道很深奧,但如果你看到插好的花型感動你,你覺得美,就已是和花有一種溝通,就是這麼簡單!」

一位青年對花道的追求,帶來超越香港急忙的生活態度,也帶來放下傲慢浮躁的學習體驗。時值春末,香港山裏雨粉霧氣圍繞,漫山遍野小花大花,在霧裹,隱約看到Verdy教授和學生正一起插花……是真是假?他好像不曾在霧裏插花啊?其實是我們在霧裏看花吧,漫長反覆的插花,對比着我們城市生活的急速和喧鬧?這裏面充滿答案,也可以沒答案,但人類生存的其中一個重要意義,就是把美麗的東西,薪火相傳。

■Profile

梁偉怡

大學修讀電影,後成為獨立電影導演及多媒體藝術家。12年前一次往台灣鶯歌旅行,原想欣賞陶瓷卻被瓶上的插花吸引,回港後開始學習池坊花道。現為華道家元池坊香港支部長,獲日本池坊頒授花道教授資格,並成為首位於有數百年歷史的日本「舊七夕會全國華道展」比賽中獲獎的外國人。熱愛花道,熱愛運動,閒時最愛陪伴家中兩隻喵星人(一聰穎一超嗲)。

文:朱一心

圖:劉峻陶、受訪者提供

編輯:陳玥玲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食品科技及安全行業起革命 帶動研發檢測品質監控人才需求

簡永輝(Ken)
簡永輝(Ken)

近年與食品科技及安全的議題備受社會關注,從食品衛生及品質、實施營養資料標籤制度、世衛修訂鈉及糖攝取量指引,以至未來食物、3D 食品打印、超級食品等的興起,都令行業發展更趨蓬勃和多元,帶動市場對食品研發、檢測、品質監控及保證、衛生經理等人才質與量的需求也與日俱增。

近數年未來食物「Food 2.0」產品愈漸盛行、彈性素食主義的提倡等,造就更豐富多元的飲食文化,這些都推動食品研發不斷發展,亦帶動相關從業員的發展機會更大。

科技推動食品研發發展 迎市場需求

IVE (柴灣) 應用科學系高級講師方麗影博士指,一般素肉多以蒟蒻或大豆纖維加上色素製成,而現時的食品科技已可從植物 (如豌豆、大豆、綠豆等) 中抽取成分,製作出植物肉、植物蛋等未來食物,含豐富蛋白質、零膽固醇,口味、質感和營養比較像真。

又如昆蟲具備蛋白質含量高、種類和數量繁多、繁殖快等優點,被視為肉類替代品的最佳選擇及未來最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

方博士卻認為,判斷它能成為未來的主食還為時過早,何况,要人們接受食用昆蟲是一大難題,還要考慮監管、品質安全等問題。

食品科技日新月異,3D 食品打印技術亦愈趨盛行。以長者為例,不少都有咀嚼或吞咽困難的問題。「吃糊狀食物賣相並不佳,若使用 3D 打印技術來製作食物,賣相精緻可讓長者重拾進食的樂趣,還能保留食物的味道甚至加入特定的營養成分。」方博士指,足見市場對食品研發、衛生安全人手需求持續。

入職食品研發 宜先累積生產、品質監控經驗

她強調,食品研發人員以外,目前以品質監控及保證、檢測、衛生經理等人手最為渴求。「食品物流未來市場也不乏發展潛力,唯現時較少人從事有關工作。」要投身相關行業,專業知識技術、態度認真和高度的責任感同然重要,若入職食品研發工作,還要具備創意及靈敏的市場觸覺。「新人較難即時入職食品研發工作,一般需先累積兩、三年食品生產、品質監控的工作經驗。」

為培育食品科技及安全人才,IVE 開辦的「食品科技及安全高級文憑」課程,涵蓋食品科技、法例、檢測及風險評估、食品包裝、食品品質評審和品質系統執行等管理知識。課程內容更不時更新,如分子料理、3D 食品打印技術等是近數年新增內容。

新人起薪 12,000 元以上

畢業生出路多元化,可受聘於食品生產、保健、健康食品、餐飲、食品品質檢測機構,酒店、體適能中心、環球食品物流和貿易商、食物環境衛生署等食品及營養相關之行業和公共衛生機構,任職食品化驗技術員、技術監控員、品質監控和管理人員、衛生經理、食品安全審核員、二級衛生督察等;新人起薪方面,由 12,000 至 15,000 元不等。

食品研發、衛生經理 工作挑戰大不同

同樣是「食品科技及安全高級文憑」課程畢業生的簡永輝 (Ken) 及黃家穎 (Oriana),及後更修畢相關銜接學士學位課程,深造所學兼一圓大學夢。兩人已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中各司其職。

Ken:研發色香新口味 創意融入生活

入行原因:本任職西餐廳廚師,因製作梳乎厘時遇困難,激發他探索食品科學知識的好奇心。修讀高級文憑讓他認識到食品科技及安全行業牽涉面很廣,鎖定從事食品研發相關工作為目標。

工作經驗:曾任職 3 間食品廠,由品質保證助理起步,及後晉升至品質保證主任職位;繼而轉職食品研發相關工作。

現職:中式餐飲集團產品研發專員

Ken 完成高級文憑課程後,先入職空缺較多的品質保證工作,曾在飲品、豉油及學生飯盒的食品廠工作,對產品生產流程加深了認識,工作了 3 年後,成功轉投烘焙原材料供應商,有感研發工作更有趣。

「曾協助客戶設計質地較乾身、鹹味、無麩質的鬆餅配方,想出以公司新推出的咖喱粉產品,配合較有口感的椰絲、椰子粉、黃豆粉、非漂白無麩質麵粉及糖,想不到試驗了一次,客戶已對味道『收貨』,更於成都推出此咖喱味鬆餅,顧客反應佳,故客戶每日需用上40箱咖喱粉呢!」

半年前,他轉職中式餐飲集團產品研發專員,主要負責包點、小菜、特色小食等產品。面對不擅長的中式食品,他不諱言,工作挑戰甚大,「產品研發屬創意工作,需花時間與不同部門同事如廚師商討和緊密合作,並需不斷試驗、改良,經常不能準時下班,然而發揮機會、工作滿足感很大。」

港人以「嘴刁」見稱,Ken 認為,要做好食品研發的工作,已把逛街市、超市,到不同食肆試食等融入日常生活中,並隨時成為靈感之源。「曾試過吃拉麵時,忽發奇想以紅味噌、海鹽等製作鹹味朱古力,效果不俗。」他深信,掌握營養學知識、增強市場敏銳度、了解競爭對手的產品,都是尋求產品研發突破的重要一環。

Oriana:角色如「衛生警察」 嚴格把關

入行原因:曾到西餅廠擔任化驗助理暑期工,讓她對食品安全行業產生興趣,繼而修讀相關課程。

工作經驗:曾任職西餅廠助理控制主任 (生產)、連鎖式快餐店中央廚房品質保證主任、連鎖式保健產品機構品質保證主任,繼而轉職兩間酒店當衛生經理。

現職: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衛生經理

修讀高級文憑課程期間,Oriana 已踏足食品安全行業,在西餅廠任兼職化驗助理,畢業後獲聘同一機構,負責月餅、糭等節慶食品的生產控制工作。及後她赴英完成銜接學士學位課程,並轉投了產品品質保證工作。

已晉升至管理人員崗位,為何轉職酒店當衛生經理?全因一份情意結。她指,生產食品過程中,無論是選購、收貨、貯存、烹煮、包裝、運送,又或是展示食品等,若有關人員稍一出錯,都有機會影響食品的質素及食用安全,而其角色猶如「衛生警察」,主要負責監管餐飲部員工做好每一項相關工序、嚴格遵守有關標準;並為員工提供內部訓練,以及找出經營上構成健康風險的主要環節,並採取補救措施。

她指,工作與人命健康攸關,故高度的危機意識、快速的應變力尤其重要。「我們要緊貼時事,以食材貨源為例,若得悉或懷疑酒店所使用的貨源出了問題,應即時停止使用,並或改用其他產地的貨源。」

Oriana 坦言,要確保食品安全衛生零意外,不能單靠一己之力,有賴其他員工的共同合作,故建立良好的溝通文化、軟硬兼施很重要。她更計劃進修酒店管理碩士、有機農業認證相關課程,擴闊專業知識層面。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

辣媽CEO:野獸是這樣煉成的

pama_2017_09_12_a1大韓航空、韓進集團會長趙亮鎬的兩位千金,真正系出名門,還要一門雙傑。大女趙顯娥曾任大韓航空副會長,2014年乘坐大韓班機頭等艙,因機艙服務員沒用碟奉上果仁,大怒之下勒令飛機折返,結果韓國最高法院判決她違反航空法等罪成,監禁十個月、緩刑兩年;今次出事的是位處高層的次女趙顯旼,被指上月在總公司與廣告商開會時,大聲喝罵對方一名男經理,向對方的臉潑水並將他趕走。

事發後傳媒廣泛報道,還有一段她用粗言穢語辱罵員工的錄音帶流出。即使她之後向廣告公司發短訊致歉,又在個人社交網站認錯,但譴責之聲不絕,大韓航空三個工會一致要求趙顯旼辭職。消息人士還透露她經常辱罵員工,無視長幼尊卑有序的傳統,對年紀比父親還要大的老員工非但不用敬語,更不留情面破口大罵。

一個「果仁門」再加「潑水門」,兩位大韓富千金,理應知書識禮,謹慎言行,竟然驕橫跋扈目中無人,不知禮貌修養為何物,如此肆無忌憚辱罵員工,天大地大我最大,此兩位千金可算極品。

問題是,究竟兩位千金是天生如此野蠻禽獸,還是被後天栽培縱容而成?始作俑者,是誰?

上一次「果仁門」已經搞到滿城風雨,差一點就要鋃鐺入獄,但他們一家並沒有汲取教訓稍為收斂。被韓國警方立案調查並限制出境的二千金,未知最終會否被起訴,但一而再的兩道門,對公司聲譽肯定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

千金難買少年窮

之前我寫過,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千金難買少年窮,這種教養方針是否不合時宜?那種是非不分,對人連基本尊重都沒有的教育,根本不配為人父母。如果不是自小橫行做慣惡霸,那些野獸橫蠻行為,正常人想學亦學不來。

台灣兩位藝人狄鶯和孫鵬的獨生子孫安佐,自小備受皇帝般的侍奉,做母親的自認是丫鬟。同學吃稀飯的,媽媽嫌寒酸不能做朋友。孫安佐在台灣讀中學時慫恿同學去跳樓,又暴打女同學,都被丫鬟媽媽出盡法寶一一化解。結果去美國當高中交換生不到半年,因為揚言要屠殺全校,遭美國警方逮捕。兩夫婦一直以兒子年紀小開玩笑為由希望淡化事件,卻連保釋申請都被拒絕。事實勝於雄辯,警方在其寄宿的家中搜出大量軍事用品,包括:自動步槍及超過1600發子彈。如果不是及時發現,恐怕分分鐘又再來一次血洗校園。一個高中生竟然如此冷血殘暴,想起都覺心寒,究竟是,誰之過?

其實每次見到頑劣的小孩,或者行為舉止不知所謂的年輕人,眼火爆是肯定的,但其實他們都是被怪獸洗腦殘害的受害人。然而,這種盲目放縱是非黑白不分的教養方式,其實並非有錢人的玩意及專利。在這種環境之下成長的未來社會棟樑,日後可以變成點?除了恐怖,只有悲哀。

大自然的原始聲音 音樂人許少榮推廣陶笛文化

許少榮(圖:鄧宗弘)
許少榮(圖:鄧宗弘)

【明報專訊】將興趣化為事業,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事音樂工作的許少榮,多年來以身兼多職的「slash族」模式,默默實踐他的理想。他曾在電視台當配樂,以填詞人身分參與不同類型的音樂製作;他同時亦是一位樂器老師,教授學生吹奏中式管樂。近年他和拍檔成立「香港陶笛文化協會」,致力向公眾推廣這種原始質樸的傳統樂器。

吹笛的男孩 受武俠劇啟蒙

1970、80年代,武俠風潮大行其道,許少榮跟很多少年一樣,喜歡追看小說和電視劇,嘗試自己寫故事、畫漫畫自娛。「劇裏總有懂吹笛的男角,不少主題曲還以笛聲配樂。」他說。他首次接觸樂器,是小六時跟鄰居比賽,鬥快把笛子吹響。升上中學,許少榮參加中樂團,學習吹奏笛子,才知道笛跟簫的分別,而電視劇總是搞錯這兩種樂器。

中七預科成績欠佳,許少榮選擇投身社會,成為一名辦公室信差,卻發現自己不擅處理行政事務。「那時沒有Google Maps,送件總是迷路,影印又經常搞亂頁碼,不斷被上司誤會,做什麼都事倍功半。其實到今時今日,我還是看不懂電器的說明書呢!」他自嘲道。

事業沒有方向,前途一片迷茫,許少榮嘗試藉填詞抒發和排遣情緒。他曾改編張國榮的《有誰共鳴》,送給離港遠行的好友留念,後來更憑這首作品在音樂創作比賽獲獎,在香港浸會大學大學會堂公開演唱。漸漸地,喜歡唱歌的許少榮確定自己在音樂的志向。工作兩年後,他獲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錄取,主修笛子。

到了1980、90年代,香港樂壇深受日本潮流文化影響,不少流行曲以日本原曲改編廣東歌詞,《青年周報》、《商報》等更設有音樂專欄版,於是許少榮利用課餘時間,起勁創作投稿,還順道學成一口流利日語。「當時流行大街大巷當眾播歌,一首流行曲很快街知巷聞。改編歌詞是新手入門的基本練習,這類二次創作很是平常。」他心想,既然自己喜歡音樂和文字,而填詞同時滿足這兩樣愛好,以此為職業,應該是件不錯的事吧?

一字一音 言情達意

演藝畢業後,許少榮加入亞洲電視台,負責配樂。「我的工作是將原本只有對白聲的劇集,配上適合的歌曲或旋律;比如兩人在談情,便套上浪漫抒情的背景音樂。」後來得到上司黃邦賢賞識,許少榮有機會為電視劇主題曲填詞。他試過臨危受命,在一天之內完成作品。「那是電視劇《肥貓正傳》的主題曲《原來你是最親近》,描寫母子親情。原本事後還想修改一下,豈料對方回覆說已錄好音,幸好坊間反應不錯。」他說。「有時是要寫得快,在限期內完成工作,無得完美。」許少榮曾參與不少電視劇和電影的填詞工作,電視劇《西廂奇緣》、《御用閒人》和電影《鴻門宴》和《被偷走的那五年》的插曲,均出自他的手筆。

一般填詞的工作流程,是填詞人收到demo帶,內裏記錄歌曲的大綱,包括旋律分段和簡單編曲。如果沒有提供樂譜,許少榮會先行寫譜,然後才填寫對自己感受最深、最不可或缺的部分。「從編曲大概了解歌曲風格,然後我會塑造主題和角色,代入其中創作。」他認為填詞最好玩的地方,是在歌曲的結構和規範下,一字一音、言情達意,以歌詞感動自己和聽眾。

和商業設計師相似,許少榮試過成功「比稿」,以填好曲詞的樣本作品,直接得到唱片公司的青睞。「那首歌原本是描寫病態賭徒,後來成為張栢芝的《賭愛》。」當然他也需要配合製作團隊的要求,很多時候作品要「過三關」,經過潤飾修改,導演或音樂監製才收貨。「最理想當然是有機會事前和製作團隊溝通,了解他們和歌手的想法。」

許少榮寫過兒歌,替教育電視節目配樂,亦曾加入著名音樂監製方樹樑的製作室,在「好人有限」製作室,為Boy’z、吳浩康和葉宇澄等流行歌手填詞。近年,他較多參與舞台劇的音樂製作,例如「浪人劇場」的《體育時期2.0》和「樹寧.現在式單位」的《進擊的天使》。「兒歌要具啟發性,歌詞不能太殘忍,前輩韋然教路,如要寫『愛吃的魚』的話,改成『愛吃的粟米』會更好。」許少榮笑道。「流行曲的受眾多是十多廿歲的少年人,歌詞傾向直接淺白,反而舞台劇文學性較強,可以用多些象徵語句。」

至於收入,填詞人通常以項目形式和製作團隊合作,情况一般是「先付訂金,完成後結算餘款」,如項目屬商業性質,涉及廣告收益,或會有版稅收入。行業生態不易改變,收入和工作不穩定幾乎無可避免。為了生活,他當過保險從業員,在中學做過8年的音樂科老師,現時則開班授徒,教授笛子、洞簫和陶笛等樂器。

吹奏陶笛 猶如在山谷裏飄蕩

2010年,許少榮被邀公開演出,他請來笛子班一位學生幫忙間奏,卻意外造就自己與陶笛結下不解之緣。「那位學生識吹陶笛,練習期間好奇問我懂不懂,結果一試之下便愛上了。」他覺得,陶笛音色樸實清脆,是一種屬於大自然的原始聲音。「陶笛吹奏起來,猶如在山谷裏飄蕩,有些人喜歡用來靈修打坐;笛子的發展則相對成熟,更像是在庭園間聽到的奏樂。」當時他正值人生低潮,吹奏陶笛還對自己起着安撫情緒、平靜心靈的作用。

記者一直以為,陶笛圓圓的像龜殼,大概是某種台灣民族樂器吧?「這是大眾對陶笛的誤解!」許少榮解說,現代陶笛(ocarina)的設計源自19世紀的意大利,通常以陶泥窰燒造成。「有些以紫砂或青花瓷燒製的,價格貴一些。」其形狀不一,並無硬性規範。「如龜殼般的屬於六孔陶笛,另一種常用的是十二孔陶笛,外形像一隻在水中游泳的鵝。」他補充,中國亦有一種和陶笛相似的古老樂器,名「塤」,形狀像鵝蛋,同樣屬於閉管式樂器。

在演奏方面,由於製作過程中能做出不同音調,所以陶笛既可作獨奏,亦可以樂隊形式表演七重奏。許少榮曾參加在湖南張家界舉辦的鄉謠音樂節,在山林瀑布之下,用陶笛吹奏自己的原創樂曲。「一時興起還跟外國參加者現場jam歌!我擅長演奏中國風的歌曲,但陶笛本身是一種世界性的樂器。」

為進一步推廣,許少榮和拍檔蔡美華在2011年創辦「香港陶笛文化協會」,組織樂團連結一群喜歡玩樂器的朋友。「陶笛造型小巧可愛,加上不難吹響發聲,所以頗受小朋友歡迎。」他的學生既有小學生,亦有長者。「老人家比較專注,連續練習個多小時仍然興致勃勃。」協會幾年間打出名堂,獲外間機構邀請演出。「我們曾在紀念哥哥張國榮逝世十周年的活動裏,以beatbox配搭陶笛,吹奏經典快歌Monica。」 2016年,協會跟親子讀書會「綠腳丫」合作,改編繪本《再見小樹林》,與布偶戲操偶師及小學生以音樂劇形式,演繹保育大自然的故事。

「陶笛在大眾的印象像玩具多過樂器,有時也覺得不易推廣。」許少榮坦言。「但見證它不斷發展改良,又感到很高興。」他曾赴韓參觀陶笛工場,了解其製造過程;為了順利與商家溝通,避免錯買顏色型號,甚至走去修讀韓文。在剛過去的三月底,他還和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一群租戶,結伴舉辦「我在JCCAC十年」展覽。三十多年來,許少榮一直在音樂路上且行且進。「我覺得自己對音樂多情,但不貪心,雖不怕窮,卻也沒有發達啦。」他直率的說。

■Profile

許少榮

跨媒體音樂製作人。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文學碩士。「香港陶笛文化協會」創辦人之一,同時亦是一位樂器老師。

文:陳芷寧

圖:鄧宗弘、受訪者提供

編輯:陳淑安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幼稚園社工 及早識別介入 處理學生及家庭危機

job_2018_04_20a1政府早前提出推行為期 3 年的幼稚園社工先導計劃,為全港幼稚園提供社工服務。作為幼稚園駐校社工所面對的個案會有什麼不同?宜具備哪些條件才可令服務更到位?有業界指,老師和社工屬不同的專業,社工熟悉社區資源,遇上愈見複雜的學生或家庭問題時,兩者可彼此協作,相信可成為及早識別和介入的首個防線,更能適當地處理危機。

「當察覺小朋友悶悶不樂、家長垂頭喪氣、表現畏縮等,便要多加留意,盡量跟他們溝通,觀察反應。我們要從學生和家長的各項『表徵』中,做好『把脈』的工作。」

家庭結構轉變 需要支援增

香港非牟利幼稚園聯會主席、愛群道浸信會呂郭碧鳳幼稚園校長盧愛蘭表示,幼兒的成長過程極受家庭影響,隨着本港家庭結構的轉變,問題趨複雜,幼兒及家長需要的支援亦漸增。

有婚姻及家庭治療碩士學歷的她不諱言,過往的進修和工作經驗使她對家長和小朋友的需要十分敏感,其幼稚園早在 17 年前已開始聘請駐校社工。「學校未有社工前,我會自己跟進個案,然而有些事情往往發生在一剎那,只靠我和老師的力量,未必能夠提供最快和最適切的幫助。」現時該校除社工外,盧校長及宗教主任亦會參與輔導工作。

一般要跟進的個案包括:子女教養及學習期望、特殊教育需要、夫婦溝通、婆媳關係、家庭經濟、親人去世、升學等問題,「不少家長為雙職父母,如工作要求、壓力提升時,易影響家庭運作和親子時間。」

個案趨複雜 社工經驗判斷

該校駐校社工陳美英表示,幼稚園社工要具備敏銳的觸覺,面對高危個案時,要懂得從不同角度了解和接觸個案,並憑經驗判斷。隸屬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社工的她,已入行18年,從事綜合服務,如青少年、家庭個案,亦曾在小學工作過,現為 3 間幼稚園駐校社工的陳姑娘表示,曾處理一宗家長自殺個案,由於涉及數名就讀幼稚園和小學的子女,情况複雜,其服務機構遂安排臨牀心理學家等協助跟進,並成立危機小組,支援個案家庭。

「雖然現時有不少機構提供兒童輔導的相關服務,但很多學校和老師均不大熟悉社區資源,可由社工協助轉介。」

老師與社工各有專長 協作處理危機

盧校長表示,老師的工作以培育小朋友整體發展為主,社工則着重輔導方面,兩者各有專長,屬不同專業。「社工熟悉社區資源,有較廣的人脈網絡,一旦遇到問題時,兩者可彼此協作,給予意見和支援,以助處理危機。」

社工受過專業訓練外,每人亦各有所長,「其中陳姑娘具備遊戲治療知識,在跟小朋友溝通和處理情緒方面均有經驗,加上她對小學課程有認知,能提供不同的升學資訊給家長。」

陳姑娘說,一般幼稚園聘請社工的要求較小學高,如最好有處理個案的經驗。「小學生與幼兒所面對的問題相似,惟小學生較懂得表達;另不少幼稚園家長屬新手父母,經驗較缺乏。」

多觀察幼兒行為情緒 遊戲中找問題癥結

她日常會於課堂和學生進校時,觀察幼兒的行為和情緒,或透過老師的轉介,協助有需要個案,其他工作包括電話跟進、教成長課、家長小組、教育講座、親子活動等。

轉眼投身幼稚園社工 6 年的陳姑娘,為打開幼兒的心窗,她會運用不同方法跟他們溝通,「曾有幼兒因怕弟妹出世搶走父母對自己的愛,又不懂表達感受,惟有用某些行為表達……我會代入他們的年紀和思維,用其高度、眼光去看事情,從『玩』之中觀察和找出問題癥結。」遊戲治療外,她亦曾進修家庭治療、哀傷輔導、調解技巧等,期望能加強工作成效。

近年幼兒情緒病、SEN 學童個案增加,社工可協助家長和老師辨識個案,盡早找出原因及接受訓練。「我們也可提供情緒支援、實際援助等,如申請資助、協助進行評估等,使有需要家庭生活穩定,當家長知道有出路,會安心很多。」陳姑娘坦言,工作滿足感源於獲得小朋友和家長的信任外,還有能夠為老師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箇中意義甚大。

社工與學童比例 1:600 社工角色發揮難

早前政府提出為期3年的幼稚園社工先導計劃,為全港幼稚園提供社工服務,初步預計社工與學童比例為 1:600。盧校長以其幼稚園為例,有約 350 名學生,社工每星期駐校兩天,加上學校有兩名輔導人員協助,彼此配合下,暫可應付工作量。她坦言,政策建議的社工與學童比例並不足以應付服務需要,社工難以發揮角色。「若政府認為是必須的,應盡量提供足夠的資源,做好未雨綢繆的工作,以助減少日後的社會問題。」

至於暫未設駐校社工的幼稚園,對新計劃又有何看法?聖雅各福群會教育服務 (幼稚園 / 幼兒中心) 鄭嘉儀校長表示,如學校設駐校社工,老師可專注教學,社工可協助跟進支援的家庭,彼此合作發揮專業能力。「不只幼兒和家長,社工服務對老師也有很大的裨益,如可協助提供培訓、服務,建立團隊精神、危機小組等。」

與幼兒建立溝通需時 每周最少駐校兩天

鄭校長說,雖然該校暫未有駐校社工,但有老師兼具註冊社工資格,「如有需要,總會可作支援,學校可將個案轉介。」她指,機構旗下的幼稚園曾商討一起聘請社工,因此他們很支持政府的先導計劃。「除輔導、個案經驗外,由於校內兼收 SEN 學童,而社工對這方面有了解,更能在治療黃金期提供協助。」

盧校長、鄭校長均指,與幼兒溝通,需要較多的時間觀察和建立關係。鄭校長說:「因此大校最好一校一社工,小校也希望兩校一社工;另每星期最少兩天有駐校服務,及設有督導支援,最重要是考慮效果是否到位。」盧校長補充:「有效的支援最少駐校三天,而一校一社工為理想方案,其中駐校兩天為最低限度的過渡方案。」

幼稚園社工服務常規化 人手需求漸增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系主任林靜雯教授表示,上述計劃開展後,若以每間幼稚園百多名學生,及社工與學童比例為 1:600 計算的話,每名社工或要輪流走訪 3 至 4 所學校,「社工人手需求雖未必在短期內大增,但估計在服務常規化後,人手需求便會漸增。」

林教授說,現時本地中小學大多設有社工服務,各院校在社工課程上亦有提供相關的培訓。「無論從事哪個範疇的社工,首要樂於為服務對象提供服務,如幼稚園社工,必須對幼兒感興趣外,投身者也要性格成熟、具相關工作經驗及學位資格。」

以中大的社工本科課程為例,內容涉及不同範疇的社會服務,其中與兒童服務相關的有:家長工作、危機介入、社區資源、跨專業合作、家庭輔導等。對兒童工作有興趣的同學,可選擇到相關服務機構實習。「基本培訓外,我們亦會舉辦各類工作坊,協助學生入職或實習。」學生從中可學習不同的輔導技巧、介入方法和治療法,以至接觸家庭治療和遊戲治療。

入行 Tips:

綜合受訪者的意見,投身幼稚園社工者需具備以下條件:

‧首選社工學位資格

‧有社工督導支援和機構背景更佳

‧具備兒童工作和個案經驗

‧曾接受相關訓練,如特殊教育、遊戲治療、婚姻及家庭治療等

‧熟悉社區資源,能作適切轉介

‧具親和力、敏銳觀察力、能與小朋友互動、跟家長作良好溝通

‧對兒童發展、小學課程有認知

文:王安娜 圖:受訪者提供

辣媽CEO:養兒100歲 長憂101

pama_2017_09_12_a1老老實實今時不同往日,生兒育女和傳宗接代沒有必然關係。究竟為什麼要生?怪獸如何養成?我實在百思不得其解;肯定的不再是天生天養,因為在種種環境,內外在因素影響下,不育不孕的情况愈來愈嚴重。當然亦有心急父母急不及待,或者希望一次過生兩個快靚正搞掂,人工受孕是很平常的事。不過即使自然受孕,懷胎10月,忐忑擔心腹中塊肉是否健康成長,養兒100歲怎可能只憂99?

大T的攝影展,可說是超成功地完成。除了多謝遠道到場的好友,當然還要多謝大家的關心和支持。回想起大T的成長路,經歷過的掙扎徬徨,真正百感交集。再看她今日,說實話,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當然是歡喜恭喜,從構思到設計執行,我只負責出資支持,其他全部由大T自己一力承擔。整個過程沒有諮詢過我,我亦沒有插嘴干預。現場所見,的確有很多不足,試圖提點,得到的是她立場堅定企硬的拒絕和一輪嘴的反駁。展覽在即,一切已成定局,要改談何容易,為免影響她心情,更不想令她在朋友面前失面子,我馬上收聲。

我對她的要求,可會是過分及太高?把焦點放在她做得不好的地方,對她是否太嚴苛?始終她不過是個23歲的年輕大學生,靠自己摸索。

女兒搞攝影展 為何專挑不足?

從女兒處事的不成熟,她的不足,令我反思,再反省我自己的不是,以及作為母親的不足。我對她的要求,可會是過分及太高?把焦點放在她做得不好的地方,對她是否太嚴苛?始終她不過是個23歲的年輕大學生,靠自己摸索。我指的不止是今次攝影展。她對攝影的興趣及熱誠,展覽的50幾幅作品,我是攝影門外漢,但實在每張都是非一般的偶像相,很有特色。加上,她自小被照顧服侍周到,四年前隻身赴韓,能夠獨力照顧自己,未有過半句怨言,這還不夠好嗎?難道不值得得到讚賞嗎?

不斷問自己究竟做錯些什麼,究竟還要怎樣做,才可得到母親的青睞?突然之間,猛然醒覺,我會不會不知不覺間步了我母親的後塵?

想當年我小時候,無論如何努力,成績幾好,表現幾出色,都無法得到母親的認同及讚賞,除了沮喪和憤怒,不斷問自己究竟做錯些什麼,究竟還要怎樣做,才可得到母親的青睞?突然之間,猛然醒覺,我會不會不知不覺間步了我母親的後塵?如果她不是我女兒,而是我的mentee的話,我還會不會如此挑剔?着眼點會不會不一樣?

到今日50幾歲了,還在努力打拼創新事業,其實一切都只為兒女做榜樣,為了毋負我母親的角色和責任。

感謝一對兒女的到來,成就我的驕傲,不但豐富了,還重新定義了我的人生,為我帶來更多反思的機會,令我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人。不斷有人問我何來動力精力,到今日50幾歲了,還在努力打拼創新事業,其實一切都只為兒女做榜樣,為了毋負我母親的角色和責任。我會矢志不渝繼續努力,和各位父母們一起拍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