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升學: 澳門院校實力漸進 學費相宜 港生升學新出路

澳門與香港相鄰,兩者在語言、文化、生活習慣上相當接近。澳門政府近年銳意發展高等教育,不少澳門院校在國際舞台上漸得認可。在海外升學蔚然成風的情況下,學制與香港相同的澳門成為了香港學生升學的新出路,其中以旅遊、商業、語言等科目最受學子歡迎。

澳門的高等院校分公立與私立兩種,兩者均受當局規範,辦學和教學均達到一定水平。以下六所就是較受香港學生歡迎的學府:

澳門大學(University of Macau)/氹仔

成立於1981年,是澳門高等院校中歷史最久的大學,也是澳門第一所綜合性大學。澳門大學一共有七個學院和三個研究院,涵蓋人文、工商管理、教育、健康科學、法律、社會科學、科技、中醫藥、應用物理多個範疇。另外,澳門大學設有十所住宿式書院,是亞洲第一所擁有最具規模和最完整住宿式書院系統的大學,也是澳門佔地面積最大、設施最齊全的高等學府。在2017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澳門大學於亞洲區排名43。

學士學位學費(香港學生): 澳門幣$43,200/年(學費以學分計算,每學分為澳門幣$1,200,新生於第一學年一般選修36個學分。)
住宿費(香港學生): 澳門幣$23,200/學年(費用包括雙人房住宿、膳食、活動等)
2016-2017學年香港學生註冊人數: 149人

澳門理工學院(Macao Polytechnic Institute)/澳門半島

澳門理工學院(圖)的中葡/葡中翻譯課程 獲國際認可。(圖片由澳門理工學院提供)
澳門理工學院(圖)的中葡/葡中翻譯課程
獲國際認可。(圖片由澳門理工學院提供)

成立於1991年的公立高等院校,提供多學科、應用型為主導的學位課程,涵蓋語言翻譯、資訊科技、藝術、工商管理、生物醫學等學科範疇。澳門理工學院是澳門首間通過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局(QAA)院校評鑑的高等院校,大部分課程已通過國際學術或專業評審,而其中葡/葡中翻譯學士學位課程更是全中國首個成功通過葡萄牙高等教育評估和認可局(A3ES)學術評審的翻譯課程。

學士學位學費(香港學生):澳門幣$24,800/年
住宿費(香港學生): 澳門幣$11,350/年
2016-2017學年香港學生註冊人數: 15人

旅遊學院(Institute for Tourism Studies)/澳門半島

於1995年成立的公立高等院校,是一所致力培育旅遊範疇人才的專門學校。學院提供的學士學位課程包括:廚藝管理、文化遺產管理、酒店管理、旅遊企業管理、旅遊會展及節目管理、旅遊零售及巿場推廣管理,在部分課程中,學生可選擇以中文或英文課程就讀。

在QS 2017年世界大學排名榜中,旅遊學院在「款待及休閒管理學科」一項中在亞洲區排名第2位,僅次於香港理工大學,全球排名則為第18位。

學士學位學費(香港學生):澳門幣$24,000/年(2017-2018學年)
住宿費(香港學生): 澳門幣$11,400/年(雙人房)
2016-2017學年香港學生註冊人數: 33人

澳門科技大學(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氹仔

成立於2000年的非牟利私立綜合性大學,設有資訊科技學院、商學院、法學院、中醫藥學院、酒店與旅遊管理學院、人文藝術學院、健康科學學院、藥學院、國際學院等九個學院。澳門科技大學在2016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位列第32,也是海峽兩岸暨港澳最年輕的五十強大學。大學擁有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提供數十個學位課程供選擇修讀,授課語言以英語為主,部分課程以中、葡或西班牙語授課。

學士學位學費(香港學生):澳門幣$75,300 – 93,000/年
住宿費(香港學生): 澳門幣$1,548/月(雙人房)
2016-2017學年香港學生註冊人數: 49人

澳門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Macau)/氹仔、澳門半島

成立於1981年的東亞大學為澳門城市大學前身,1992年東亞大學改制,歷經澳門東亞公開學院、亞洲(澳門)國際公開大學,於2011年更名為澳門城市大學,是澳門地區歷史最悠久的非牟利私立綜合性大學。設有國際旅遊與管理學院、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城市管理學院、教育學院、法學院、公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及葡語國家研究院,共提供七個學士學位、九個碩士學位、六個博士學位的31種學位課程。其中,國際款待與旅遊業管理學士學位課程、服務業管理學士學位課程、設計藝術學士學位課程、社會工作學士學位課程、工商管理學士學位課程等,逐漸形成自身特色,因應用性、實務性強,深受學子青睞。

學士學位學費(香港學生):港幣$60,000–70,000/年
住宿費(香港學生): 港幣$24,000/年
2016-2017學年香港學生註冊人數: 38人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Kiang Wu Nursing College of Macau)/澳門半島

鏡湖慈善會屬下機構,創立於1923年,前身是「鏡湖護士助產學校」,於1999年提升為「澳門鏡湖護理學院」,並於2002年開辦四年制「護理學學士學位課程」。學院於2015年獲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局(QAA)的院校素質核證信心評級,並定期邀請國際護理教育專家進行課程審視,讓課程得以持續優化,與
國際接軌。

學士學位學費(香港學生):澳門幣$25,000/年
住宿費(香港學生): 澳門幣$19,200-20,400/年
2016-2017學年香港學生註冊人數: 5人

文:吳倩盈 資料來源:院校提供、網上資料

書本樣式

study02_mo03_1

study02_mo03_2

 

 

澳門升學: 赴澳升學人數增 澳門院校申請有辦法

澳門政府近年致力發展高等教育,課程與教學素質持續提升,吸引不少香港學生赴澳升學。根據澳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的資料顯示,澳門院校中的港生人數,由2012 – 2013學年136人增加至2016 – 2017學年334人,可見澳門成為內地、台灣之外的另一條大中華區升學出路。

study02_mo02_pto11

特色科目嶄露頭角 院校課程種類繁多

澳門部分大學設有先修課程,以澳門科技大學(圖)為例,未能直接考取大學的學生可報讀一年的先修課程,再銜接至學士學位。(圖片由澳門科技大學提供)
澳門部分大學設有先修課程,以澳門科技大學(圖)為例,未能直接考取大學的學生可報讀一年的先修課程,再銜接至學士學位。(圖片由澳門科技大學提供)

雖然澳門的高等院校只有三十多年歷史,但在特區政府投入大量資源下,澳門高等教育近年發展迅速。其中因應澳門的文化、旅遊等產業發展興盛,在相輔相承的作用下,令旅遊及博彩管理、文化遺產管理、中葡翻譯等大專課程漸見規模。例如旅遊學院的課程獲得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頒發「TedQual」優質旅遊教育認證,並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於旅遊學科名列前茅;澳門理工的中葡/葡中翻譯學士學位課程成功通過葡萄牙高等教育評估和認可局(A3ES)的學術評審,可見當地院校廣受學界認同。

澳門的高等院校分公立與私立兩種,兩者差異主要在學費方面——私立院校會比公立院校貴。例如公立的旅遊學院每年學費為$27,000澳門幣,而私立的澳門科技大學則為每年 $73,000 – $81,000澳門幣。除了升讀學士課程,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以及聖若瑟大學也設有一年制先修班/預科課程,供需要提升中、英文等基礎科目的中五或中六學生報讀,成績達學士課程入學要求者可再銜接上大學。

申請方法一條隊 「四校聯考」與獨立招生

澳門政府對高等教育日益重視,公立院校的質素也有明顯提升, 圖中的旅遊學院於2017QS世界大學排名中,在款待及休閒管理學 科分類排行亞洲區第2位,僅次於香港理工大學。(圖片由旅遊 學院提供)
澳門政府對高等教育日益重視,公立院校的質素也有明顯提升,圖中的旅遊學院於2017QS世界大學排名中,在款待及休閒管理學科分類排行亞洲區第2位,僅次於香港理工大學。(圖片由旅遊學院提供)

澳門的學制沒有公開試和統一派位,要入讀大學,基本上只有獨立招生一途。院校會各自公佈申請的時間及方法,有意報讀的學生需按院校要求在網上或親身遞交報名表,並應考大學所設的入學考試。雖然沒有公開考試,但澳門設有「四校聯考」制度,即四所高等院校: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旅遊學院以及澳門科技大學的聯合入學考試。考試共有中文、葡文、英文及數學四科,學生按申請的學系要求而應考相關科目。若不同院校或學系要求學生考同一科目,學生也無需重複應考,只需考一次就可以把成績提交到四所大學的不同學系。而上述中英數葡四科以外,學生也有機會要應考其他科目,相關考試由院校自行安排。

隨著赴澳港生增多,目前不少院校都接受香港學生以文憑試成績報讀,如聖若瑟大學要求申請的港生在文憑試最佳四科中至少獲得「3322」的成績,才能參加入學考試和報讀該校課程;也有部分學校如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列明若學生的文憑試成績符合該校的要求,報讀時即可豁免入學試(豁免部分不包括面試)。而旅遊學院、澳門科技大學等學校接受視像面試,港生無需親自赴澳。

澳門學歷可認受 中英雙語為主流

有不少學生會擔心澳門學歷的認受性不足,繼而無法銜接其他學位。雖然目前澳門與香港兩地的確沒有學歷互認協議,不過,澳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表示,目前沒有發生過澳門畢業的大學生赴外地升學時出現學位不銜接的案例,同學不必過分擔心。

而在語言方面,雖然葡文是澳門其中一個法定的官方語言,但不少高等教育課程都以英語或中文作為授課語言,同學未必需要使用葡文上課,使用與否均視乎課程需要。

澳門高等院校的學科定位與香港不一樣,對於有意修讀旅遊、文化學科的同學而言,可考慮到澳門升學,謀求新天地。澳門的升學手續並不繁複,而且近年承認香港中學文憑試成績的學校也愈來愈多。不過,各院校的入學制度都不一樣,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先了解入學資訊,以防萬一。

文:吳倩盈 資料來源:澳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

書本樣式

study02_mo02_1

study02_mo02_2

 

 

澳門升學: 澳門知多少?

地理

澳門位於中國東南面,是中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毗鄰香港,兩地相距約60公里,北面連接珠海市。澳門總面積共30.5平方公里,約香港荃灣區的一半。澳門可分為四個部分,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及路環兩個離島,以及以填海方式連接兩個離島的路氹城。香港和澳門之間主要依靠水路交通,船程約一小時,而直升機也是另一個選擇。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市民也可以經陸路來往港澳兩地。

賭博業與旅遊業兩者相輔相承,是澳門引以為傲的產業。
賭博業與旅遊業兩者相輔相承,是澳門引以為傲的產業。

人口與語言

根據澳門2017年第1季人口統計,澳門人口約為650,000人,華人佔絕大部分的人口。在語言方面,由於澳門曾經為葡萄牙殖民地,雖然在1999年已經回歸,但仍然保留著使用葡文的傳統,葡語及中文並列為法定語言。

特色產業

澳門以歷史建築聞名,保留了大量殖民時期的西式建築。圖為有400多年歷史、收藏達300多件天主教文物的玫瑰堂。
澳門以歷史建築聞名,保留了大量殖民時期的西式建築。圖為有400多年歷史、收藏達300多件天主教文物的玫瑰堂。

澳門主要以旅遊業和博彩業支撐經濟。澳門旅遊業發達,光是五星級酒店就擁有三十多間,可以說是酒店林立,不少商場、娛樂休閒設施也是以外地旅客為目標群體。而澳門濃厚的文化氣息也是吸引旅客的重要原因。

澳門又有「東方蒙地卡羅 」 、「東方拉斯維加斯」之稱,博彩業佔澳門政府財政總收入的八成,不少旅客慕名而來,也令澳門的賭場越來越多,澳門賭業遠近馳名。

文化

澳門的文化特色主要顯示在中西合璧之上。澳門擁有不少歷史文化遺產建築,主要坐落在澳門歷史城區,其中包括大三巴、玫瑰堂、聖若瑟修院等西式建築,以及媽閣廟、 哪吒廟、關帝廟等中式廟宇,體現出殖民時期中西文化交融的景象。

澳門的街道也遺留了不少殖民地痕跡,例如澳門的街道牌以葡萄牙瓷磚畫為參考,採用白磚藍字、中葡文對照的設計;而在議事亭前地等地的黑白碎石行人地,也是葡萄牙常見的葡式碎石路。

此外,澳門主辦了不少國際性盛事,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可數擁有六十年歷史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以澳門市內車道為比賽場地,不少車迷都會特地到澳門觀看賽事,這個時候的澳門總會水洩不通。此外,世界女排大獎賽、澳門國際煙花匯演也是澳門知名度高的國際盛會。

書本樣式

study02_mo01_1

study02_mo01_2

 

 

航運業人手短缺 發展空間大 報讀航運業毅進文憑 了解業界環境

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航運業的人才濟濟、工種多元化,但業界卻予人神秘的形象,市民大眾都不了解他們的工作。明愛社區書院(下稱明愛)的毅進文憑看準機會,開辦「香港航運業實務」選修群組,讓有意入行的年輕人藉此接觸航運業。課程入讀門檻不高。只要持中六學歷便可報讀該課程,課程內容講解基礎行業知識,對從事航運業各項工種均甚有裨益,十分適合有意入行的中學畢業生。

job18_A11_pto11

國際航運中心 業界人力資源短缺

香港是全球主要的航運樞紐,有國際航運中心的美譽,每日提供的航運服務種類多。香港的港口服務網絡十分完善,各機構亦經驗豐富,發展方向清晰。但因市民大眾對航運工作不甚了解,令投身業界的人不多。現時,航運業正面對人力資源短缺,當中可提供的職位及晉升機會頗多,對年輕人來說是發展良機。明愛在香港航運業實務毅進文憑課程中,針對香港航運業制訂課程內容,希望讓更多年輕人認識航運工作,為業界注入新血,以助持續發展。

航運基礎課程內容 助學生掌握未來發展方向

明愛毅進文憑數學科主任張熙麟老師(左)、香港航運業實務選修群組課程顧問張國偉先生及通識教育學部課程經理王文偉 博士(右)均認為香港航運業實務選修群組課程實用,推薦有意入行的學生報讀。
明愛毅進文憑數學科主任張熙麟老師(左)、香港航運業實務選修群組課程顧問張國偉先生及通識教育學部課程經理王文偉博士(右)均認為香港航運業實務選修群組課程實用,推薦有意入行的學生報讀。

上述課程內容針對香港航運業的需求而設,內容以基礎行業知識及概況為主,不會有機械操作的範疇。課程有別於學生在中、小學時接觸的知識,注重行業理論、互動思考等,相對適合擅長數學思維的學生就讀。香港航運業實務選修群組主要有三個科目,包括「香港航運業概述」、「海事運作與輪機」及「延伸數學」。學生可以接觸到海事法律、輪機原理、海圖等知識,有助日後在業內發展。此外,課程導師多為業界人士,上課時會使用行業術語,讓學生在入行前學習航運業文化。

課堂不只局限於理論及課室內,該課程的課程顧問張國偉(Demen)指,學生可在生活上活用所學知識,亦會透過參觀了解實務工作。參觀活動主要是接觸業界不同機構及工種,了解航運業工作環境,令學生從中尋找自己的興趣。至如課程中的「延伸數學」,則與中學數學必修部分相同,並加插統計學知識,但較中學課程的M1及M2淺。另外,明愛亦有提供有助航運工作的相關課程,如:急救、拯溺課程等,有助學生達到航運業普遍的入職技能要求。

就業出路多元 有機會晉升管理層

航運業的工種繁多,同學除了可加入船務、運輸或渡輪公司外,也可於海事處任職。
航運業的工種繁多,同學除了可加入船務、運輸或渡輪公司外,也可於海事處任職。

完成該課程後,就業出路非常廣闊。學生可以選擇擔任水手、海事主任、航海工作等,甚至可於水底工作,從事海底工程。畢業後,學生普遍要由基層做起,業界雖不太注重從業員的學歷,但導師、顧問均鼓勵畢業生按需要進修,增值自己。

以船長為例,畢業生欲成為船長,可從水手做起,以此作起步點逐步邁向船長之列。水手會在船上工作,每工作一天後可休息一天,上班時間更有彈性。而在擔任水手期間,可親身了解船隻的結構、船上員工編制、學習基本駛船技巧等,有助晉升。當考取9個相關牌照後,水平一般經約四年時間便可晉升至船長,薪金由水手的$10,000多跳升至船長$30,000多。

同樣身為一船之長,較內向者者可選擇成為輪機長。輪機長必須具備豐富工程知識,需要長時間面對機械,不常與別人溝通,跟擁有領導能力及溝通能力的船長有所不同。

導師、顧問均推薦 課程實用易上手

明愛的香港航運業實務選修群組屬毅進文憑課程,學生修畢後可獲得中學文憑試 5科2級的學歷,相當實用。而有意入行的學生,可及早掌握行業基礎知識,對就業略有優勢。雖然大部分機構會在員工入職時提供專業培訓,但修讀該課程的畢業生比一般新入行者具有基礎知識,入職後會更易上手。再者,航運業前景樂觀,待遇優、收入穩定,相對其他職業,年輕人有更多晉升的機會。明愛的導師及課程顧問均建議年輕一代入行,擁良好前景之餘,能促進香港航運業持續發展。

文:馮嘉雯

書本樣式

job18_A11_1

job18_A11_2

 

 

報考日本語能力試 JLPT 檢定日語水平

study05_07_pto11日語一直都是較多香港人學習的熱門外語,大部分人因為喜歡日本文化而學日語,如果想將這個興趣變成一項技能,可以報考日本語能力試驗(Japanese 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下稱JLPT)。得到官方機構認可的日語程度,能在當地生活時大派用場,喜歡日本文化的同學不容錯過。

1984年至今,JLPT已在日本當地的47個府縣和海外超過127座城市舉行,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日語考試。香港區的JLPT由日本國際交流基金與香港日本語教育研究會合辦,為日語非母語的人檢定日語水平。JLPT有兩場考試,每年七月及十二月各舉行一次,並分別在同年九月及翌年三月公佈成績。學日語不分年紀,因此JLPT也沒有年齡限制,只要日語為非母語的考生即可報名。

赴日留學工作 需JLPT成績

近年雖日本人的英語能力進步不少,有助外國人溝通,但要融入當地生活,始終要說得一口流利的日語。如想在當地升學和就業,日語能力更要達一定程度,應考JLPT就是其中一個渠道測定日語水平,其成績被日本多間企業和學校採用為入職或入學條件。JLPT的成績分為五級,程度從難至易分別是N1至N5,一般在日升學及就業都會以N2程度或以上為要求。在升學上,有些研究院和職業技能的專門學校會參考JLPT的成績錄取學生,以N2或以上的程度為入學條件之一。

study05_07_pto12在就業上,日本當地的企業為了確保公司溝通良好,不少企業直接要求外語求職者的日語達JLPT的最高級,以應付日常工作。如若希望在日本從事與語言有關的行業,如翻譯、傳譯等,需至少具備N2程度的日語能力。

JLPT的認證不僅限於留日工作,在香港從事與日本或語言有關的職業(如導遊、翻譯、於日資公司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日語程度。在當地申請工作、留學或獎學金時,要求申請人「具備在日常生活中以日語溝通的能力」,其實約等同JLPT N3程度,希望申請人至少能以日語填寫表格及進行面試。從以上種種,可見應考JLPT是外國人在日本生活要走的第一步。

尤為重視閱讀及聆聽

JLPT主要考核考生的日語閱讀能力和聆聽能力,考試內容視乎程度分為兩至三部分,主要圍繞言語知識、讀解與聽解。根據主辦機構的建議,考生學習150小時或以上,可應考N5程度的考試,而要考取N1程度,則需要900小時或以上的日語學習。考試題型為選擇題,每道題有三至四個選項。每個程度的考試時間不同,時間最長的N1考170分鐘,最短的N5需105分鐘。為了幫助考生準備考試,JLPT的官方網站上有樣本試題供考生練習,在考試前別忘記參考。

JLPT各程度的描述

study05_07_pto13

成績無期限 無需續考

每個程度的考試皆以180分為滿分,但合格分數不一定是90分,它們各有自己的合格線(可參考上表)。別以為總分合格就代表通過考試,還要每個分部達至基準分數,才能得到合格證書,因此要好好準備每一個部份。JLPT考試費不及雅思、托福等語言考試昂貴,2017年的費用為港幣480元,而且所得的成績沒有限期,不會失效,無需續證。有興趣的考生可到香港日本語教育研究會的辦事處報名及繳費,亦可透過研究會的網頁報名,並以支票、繳費靈或便利店的形式付費。無論是想到日本留學或工作,還是想一試身手,都可考慮報考JLPT。

文:張淑媚 資料來源:網上資料

書本樣式

study05_07_1

study05_07_2

 

 

學習韓語 考取TOPIK資格證實力

study05_10_pto11韓國流行文化盛行,不少港人都愛觀看韓國電視節目、聽韓國歌曲,甚至學會兩句韓語,更投入節目或歌曲。

但是,怎樣才能稱得上懂得韓語?跟英文、日文等語言一樣,韓語學生可參加「韓國語能力考試」(Test of Proficiency in Korean,簡稱TOPIK),考核自己的韓語能力。考試由韓國教育部國立國際教育院所舉辦,對非韓語為母語者來說,屬前往韓國升學、就業或移民的第一步。連跟韓國人結婚,也要通過TOPIK一級,方能獲得結婚簽證。

TOPIK的測試對象是非韓語為母語的人士,每年在不同國家舉辦兩次,在韓國當地為每年舉辦四次。無論身在本港或是赴韓就讀均可投考。TOPIK的用處很多,例如韓國的大學對海外生的入學要求為TOPIK第四級,而部分韓國企業聘用外國員工時,也會要求應徵者考核TOPIK,以確保能有效溝通。

考試可分為兩個等級:TOPIK I(考核第一至二級)及TOPIK II(考核第三至六級)。TOPIK I只有一個考試節數,有聆聽和閱讀兩部分。共有30題聽力題目、40題閱讀題目,各佔100分,總分為200分。題目為四選一的選擇題,不懂答還是可以碰一碰運氣。而TOPIK II則有兩個考試節數。聆聽和閱讀兩部分各增至50題,另有寫作部分。同樣每部分各佔100分,總分為300分。寫作部分的內容共有四題,包括兩題造句及兩題作文。而題目大多會跟韓國傳統和現代社會文化相關,出題時亦會參考韓語教育機構的韓語課程,題目不會過於刁鑽,只要考生做好充足準備便可應付。

評分方面,TOPIK共有六個級別,第一級為最初級、第六級為最高級。而不同的等級代表韓語能力到達不同程度。各等級之間的分別以及要求的不同:

study05_10_pto12

TOPIK的報考方法非常簡單,只要到TOPIK的官方網站便可以進行網上報名。填妥資料、上載個人證件相、並且於網上繳付$380考試費,便可以完成手續。而TOPIK的成績有效日期為兩年,若果成績單過期,便要再參加一次考試。想到韓國留學、或是測試自己會多少韓語的同學便要可以考慮一下這個考試。

study05_10_pto13

文:黃詩雅 資料來源:網上資料

書本樣式

study05_10_1

study05_10_2

 

 

辣媽CEO:給18歲兒子的信

pama_2017_09_12_a1【明報專訊】小T你一直期待的18歲終於到了,媽媽只希望你一生天天都快樂。為你們兩姊弟寫生日信,已經成為慣例,為免自己囉嗦寫來寫去三幅被,落筆之前先參考了往年寫給你的那幾篇。更加確定媽媽真的老了,寫來寫去同樣的叮囑叮嚀,了無新意枯燥乏味。媽媽想問你可知究竟18歲的意義,所標誌著的是什麼?我的心情無比複雜,千頭萬緒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講起。

獨立個體 有承擔有底線

18歲標誌著你的人生正式進入一個新階段,從今之後你不再是依附著我,而是獨立於我的一個新個體。不論是銀行戶口,所有法律文件的簽署,財產擁有權,公民權投票權,你都絕對完全擁有,毋須再有監護人的存在。有權利,必有義務,同時亦標誌著你需要為你自己的一切決定所作所為,負上全責,包括刑責。男子漢大丈夫,無非頂天立地,敢作敢為絕不胡作非為,有承擔有擔當,是非黑白不能顛倒,原則底線絕不含糊,不畏懼不退縮,意志立場要堅定,寸步不移。慈悲為懷,仁愛仁義仁厚,為蒼生惠社群,媽媽於願足矣。

恃才傲物 驕兵必敗

你的聰明才智,的確出類拔萃,虎母無犬子。只是睿智,EQ和AQ,和我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你必須痛下苦功好好修煉磨練。對入世經驗都太少的你,可會覺得媽媽強你於難?不迎難而上,如何進步?如何令自己日益精進功夫日見精準?克服得了自己的心魔,才做得了自己的真主人。年少氣盛,恃才傲物,驕兵必敗,媽媽是個過來人,除了是人辦,更是最好的參考及反面教材。我錯過的,苦不堪言,無論如何不想你重蹈我覆轍。

雖說一諾千金,說到遠不如做到,你要以行動建立誠信,用事實證明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打造你獨一無二的品牌。你就是你,只需要以成為一個最好的你為目標就夠好了,不要浪費生命埋沒自己成為一個別人眼中最好的你。識讀書不如識做事,識做事不如識做人,學做人,是你一輩子都學不完的學問,是你的最弱項。無論我如何痛惜愛惜提醒你,始終無法避免你撞板撞牆,受到很多不同方面種類的打擊,遇強你要愈強,遇難你要奮進。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只要爬起身的次數比跌倒的多一次,你就是人生的贏家。

遇強愈強 遇難奮進

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真的滿希望又很奇妙,絕處也可以逢生。DSE考試成績未如理想,無心插柳柳成蔭,反而為你的前路去路開拓了更多的可能。秉承你婆婆的宗旨,能給你們兩姊弟的最好,就是接受最優良的教育的機會,腹有詩書氣自華,氣度風度都不凡。你的快樂只能靠你自己追尋,為了你兩姊弟能有忠於自己的自由,我不惜任何犧牲代價,為你們掙來不委屈不妥協不卑躬屈膝的條件及本錢。

明年今日,就看你的今年今日。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文﹕張慧敏

減用膠樽 智能水機殺入各區 遙距監控飲用數據 具恆溫功能

城泉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葉蓁蓁(左)、體驗總監鄭虹表示,「智能添水站」Well井推出後反應理想,估計到明年中累積安裝量可增至200部。圖為設於希慎廣場1樓的「智能添水站」。(黃志東攝)
城泉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葉蓁蓁(左)、體驗總監鄭虹表示,「智能添水站」Well井推出後反應理想,估計到明年中累積安裝量可增至200部。圖為設於希慎廣場1樓的「智能添水站」。(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環保團體經常呼籲自攜水樽,減少買樽裝水,避免製造廢物。不過,即使有心帶樽,喝完之後若無處添水,結果還是被迫買樽裝水。有創業者便想到研發新式添水站,出租給商場和學校等人流密集地點,既收取租金,亦為市民提供環保的飲用水方案,他們更憧憬明年第三季全港會有多達200部智能添水站遍佈各區。

城泉有限公司(Urban Spring)行政總裁葉蓁蓁、體驗總監鄭虹表示,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9月,創辦人分別具有機電工程、資訊科技、醫藥及教育等行業的背景,他們一起成立該公司,主要是看到香港膠樽氾濫而回收率又極低、堆填區負荷愈來愈重的問題。

城泉:飲水比上網充電重要

公司創辦人當年拿著數據,與不同環保團體研究如何減少使用膠樽。他們發現,即使有些有心人攜帶水樽出街,但當喝完樽內的水時,也很難找到地方可免費添水,最終還是要買樽裝水,令自備水樽的效果大打折扣。「現時不少商場也會向遊人提供免費WiFi上網,甚至免費充電服務。但對人類來說,飲水不是比上網和充電重要得多嗎?」葉蓁蓁說。因此,在該公司成立時,創辦人就制定了研發一款「智能添水站」Well井,放到商場和學校等高人流地點,讓一般人免費添水,而向場地擁有者收取年費的計劃。

向商場收租 經深思熟慮

但香港寸金尺土,業主一向處於優勢地位,該公司不但不支付租金,還反過來向對方收租,當初曾否擔心,這個商業模式很難實行?葉蓁蓁表示,該公司當時也徵詢過一些商界人士的意見,並非閉門造車。她們相信這個商業模式可行,是有好幾個原因的。

首先,商場之間的競爭也相當大,需要構思如何創新。有些商場近年亦強調自己是綠色建築。在商場內放置添水站,減少遊人耗用膠樽,正好和綠色建築的理念不謀而合。其次,遊人逛商場時,若覺得口渴,往往會走到外間購買飲品。當出了商場之後,就未必再回去。若商場內可以免費添水,反而有助留住消費者。

第三,很多人忽略了商場內商店的員工也需要喝水。這些店員以往要喝水,就要步行相當遠的距離去購買。有時因為要招呼顧客,不便離開商店,就只能捱口渴。沒理由這麼先進的社會,卻要眾多店員忍受口渴之苦。

再者,該公司的「智能添水站」Well井在外觀和功能上,都加入了好些賣點。例如,每部「智能添水站」會自動統計以及在屏幕上顯示,累積有多少人次使用過,為地球節省了多少個膠樽,以鼓勵香港人持續參與。它又會顯示上次驗水的日期,以及根據濾水量,自動預測下次需要更換濾芯的時間。

最貼心的是,添水站同時兼顧到水溫問題。天氣炎熱、自來水水溫偏高時,它會自動將來水溫度降低3至5度,調校至飲用時有微涼的感覺。晚上少人使用時,它會自動進入休眠狀態,將耗電量降至最低。此外,它還設有自動清洗程式,每日自動清洗3次,減低細菌滋生機會。

「智能添水站」的管理高度智能化和高效率,可大大節省人力和時間。它內置了多個傳感器,以監察各種數據,不論是需要更換濾芯,還是出現機件故障或漏水等異常狀況,全部都會透過雲端,自動發出訊息到該公司的後台系統。因此,該公司平時只需遙距監察,當發覺有需要時,才派人到場檢查和處理。至於商場,原則上更無須花人力去打理。所以,她們有信心,商場會願意支付租金給該公司,來放置「智能添水站」。

一年前,她們參加一個環保研討會時,認識了希慎廣場的員工。當時「智能添水站」的研發工作還未完成,但希慎廣場的員工已表達了興趣。半年前,「智能添水站」終於研發成功。該公司和希慎廣場再作商討,結果在7月份就安裝了一部「智能添水站」在希慎廣場1樓。之後,多個商場都主動聯絡該公司商討合作,甚至還有同時管理多個商場的物業管理公司,以及一些尚未落成的新商場!

料明年第三季可增至200部

截至本文刊出之前,該公司已有7部「智能添水站」放置在香港各地,包括:希慎廣場、香港科技大學、聖道迦南書院、浸信會天虹小學,以及非牟利機構「好單位」(Good Lab)、童協基金會、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元洲仔自然環境保護研究中心。

葉蓁蓁估計,到了明年中或第三季,全港「智能添水站」可增至約200部,主要安裝在商場和學校。她強調,200部這個需求一定有,只是需要一些時間及增聘人手支援。鄭虹解釋,該公司不是單單運送一部「智能添水站」給客戶那麼簡單。公司每次接觸一個新客戶,都會和對方研究那些位置較適合放置「智能添水站」,並會先檢驗水質和水壓,確保沒有問題,才進行安裝。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新經濟新天地]

YouTuber工作認真不輕易 笑波子用心娛樂觀眾

全職YouTuber李煒樂(笑波子)每天的工作是拍攝影片及進行後期 製作,並上載網絡與觀眾分享。
全職YouTuber李煒樂(笑波子)每天的工作是拍攝影片及進行後期製作,並上載網絡與觀眾分享。

YouTuber看似工作時間彈性、內容輕鬆,甚至擁有大量支持者,風光無限。事實上,YouTuber每天要絞盡腦汁構思題材內容、拍片及後期製作。上載片段後,更要忍受人們的惡意批評,跟半個藝人無異,他們所承受的壓力比一般人多。

全職YouTuber兼網絡紅人李煒樂(笑波子)也是其中一員,自製作「十四巴港女」的惡搞影片起,他的YouTube頻道訂閱人數從10萬增至20萬,愈來愈受更多人關注和支持;後更與VS MEDIA簽約,至今他的影片訂閱人數已接近60萬,是香港最多紛絲的YouTuber。不過,同時他亦被不少網民抨擊。面對批評,笑波子還是堅持拍攝影片繼續娛樂大眾,努力發展他的YouTuber事業。

上載生活影片 將興趣變成職業

笑波子的影片內容輕鬆有趣,例如他會拍攝自己在遊戲中闖關的經過(上)。而拍攝後,需經過後期製作工序(下)方可把影片上載至網絡。
笑波子的影片內容輕鬆有趣,例如他會拍攝自己在遊戲中闖關的經過。而拍攝後,需經過後期製作工序方可把影片上載至網絡。

作為YouTuber,笑波子希望為觀眾帶來歡笑,這也是他以「笑波子」為藝名的原因之一。起初他以拍攝生活分享片段為主,而上載影片並非為了名成利就,只是純粹希望娛樂別人。他稱呼支持自己的觀眾為「波友」,代表與之為朋友關係。每當他看到觀眾表示支持的留言,便會心生暖意,為他帶來滿足感。

久而久之,笑波子的影片頻道累積愈來愈多的觀眾,更為他帶來名氣,甚至開始有廣告收入,令這項興趣逐步變成職業。儘管其家人思想較開明,但當得知笑波子成為YouTuber時,認為這只是興趣。後來,笑波子憑上載影片獲得的收入給予家用,才令家人改觀、明白YouTuber是一種職業。現在,笑波子已成為全職YouTuber,每天均為拍攝影片埋頭苦幹。

公眾假期愈見忙碌 通宵達旦製影片

一般的上班族,大多都在周末和公眾假期休假歇息。笑波子則是與之相反,在這些日子更為忙碌。只因他為了觀眾在假期空閒時有所娛樂,會上載更多影片。現時,笑波子平均每天上載1 – 3段影片,從構思、拍攝、剪接和後期加工都是由他一手包辦,絕不假手於人,因此工作量頗大。他指出,拍攝一段影片平均需1 – 2 小時,然後花2 – 3小時進行後期製作。若希望有更佳效果,甚至要花近6小時進行後期製作,因此令他通宵達旦地工作,可謂年中無休。

笑波子拍攝的影片內容包括「淘寶開箱」、寵物、遊戲、旅遊、飲食等,多元化的主題配合搞笑風格,總能捕捉觀眾的「笑點」,使之開懷大笑。雖然工作忙碌,但他日常亦會抽空欣賞其他YouTube影片,以觀眾角度了解影片有趣之處,使他製作自己的影片時更得心應手。此外,他亦會跟其他包括海外的YouTuber合作,例如台灣「老皮」、「阿神」、內地「辦公室小野」等等,在香港亦曾與G.E.M.、鍾舒漫等歌手合作。除了多元化的題材,影片中加插的特效和音效也能增添趣味,而其實這些後製技術都是笑波子從網上自學得來。起初他只懂得基本的剪片技巧,但為了提升影片質素,便不斷學習相關技巧。

與媒體公司合作 把握每個工作機會

VS MEDIA 為笑波子處理行政及商業合作事宜,令他更能 把握每個工作機會。
VS MEDIA 為笑波子處理行政及商業合作事宜,令他更能把握每個工作機會。

YouTuber的收入來源是多方面的,如YouTube影片的點擊率分紅、承接推銷產品的商業廣告、出席活動或演出的收入等,所以有名的YouTuber收入相當豐厚。而隨著笑波子愈來愈多人認識,商業廣告或出席活動的機會也日益增多。網絡媒體VS MEDIA便找他簽約合作,擔當其經理人,代為處理行政工作及商議細節,使他能專注製作影片,把握每個機會。此外,公司更提供專業的拍攝器材、背景、洽談地點、甚至後期製作的協助等,提升其工作質素及效率。笑波子能善用公司的器材和場地,從第三者視覺進行拍攝,不再局限於前鏡頭,令影片更為多元化。

面對抨擊宜釋懷 支持者成為動力

YouTuber需面對網民的不同意見,有批評、也有支持。
YouTuber需面對網民的不同意見,有批評、也有支持。

除卻影片製作工序,作為專業及著名YouTuber的笑波子更要面對不少壓力。他憶述,在剛開始當YouTuber時,部分網民對他作猛烈抨擊、甚至作人身攻擊。他坦言起初會耿耿於懷,現在則學會樂觀面對。若網民的抨擊是關於拍攝影片的建議,他便會按其意見反思,提升影片質素;若是單純的人身攻擊,便不會多加理會。成名後的笑波子現時仍會面對網民批評,但批評以外,還有其他觀眾一直支持,這些支持便成為他拍攝的動力,使他繼續堅持YouTuber工作。

善用長處作賣點 讀書受益一輩子

笑波子認為,YouTuber應在拍攝影片時善用自己的長處,按自己的特質找到特色賣點和主題。他以自己為例,曾修讀土木工程的他,曾以解剖工程鞋作影片主題,當中運用了他的專業知識,加上題材特別,令影片變得更為有趣。而對有興趣加入YouTuber行列的同學,笑波子建議要先視之為興趣,累積一定的經驗與觀眾後,才考慮發展為事業。他又鼓勵同學先繼續升學,因為讀書所得的知識能終生受用,所以應該不斷自我增值。

文:黃詩雅 訪問場地提供:VS MEDIA

書本樣式

job05_A09_1

job05_A09_2

 

 

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環環相扣 兼備兩範疇知識人才需求增

job_2017_10_27_a1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重要挑戰之一,從颶風哈維,以至颱風天鴿的猛力吹襲,所帶來的巨大人命、經濟損失已可見一斑。各國政府都加強力度採取不同應對措施,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包括提倡節能減碳、減少廢物,以及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環境及公共衛生所涉獵的範疇相當廣泛,亦環環相扣,若市場上有更多兼備兩範疇知識的人才,配合前瞻性和創新思維,相信有助不同行業提高環保意識和決策。

環境及公共衛生環環相扣,並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如徵收膠袋稅、污水處理及排污收費、垃圾徵費、推行回收廚餘等,已普及至大眾切身階段。香港浸會大學 (下稱「浸大」) 生物系助理教授鍾姍姍博士稱,近年與環保相關的議題愈來愈受到社會關注,各行各業或多或少都會受相關概念影響。

環保成企業決策考慮因素之一 各行各業提高關注

「在企業決策的過程中,環保是考慮因素之一,以實踐企業可持續發展及企業社會責任。此外,建立能源管理系統,能改善環保表現之餘,或能減低營運成本開支。」

環境及公共衛生涉獵層面廣泛,市場對相關管理人才需求甚殷,為培育及提升業界人才的質與量,浸大開辦了「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結合管理技術與科學中的環境資源管理和維護公共健康理念,擔任課程主任的鍾博士指,課程非純理科訓練,且採用跨學科的教學模式,文、理或商科背景者也有能力修讀。

課程重可持續發展 文理商生皆宜

上述課程已開辦了 10 多年,每年提供不多於 80 個學額 (全日制約 60 個及兼讀制約 20 個),內容着重於可持續發展和環境健康管理技術和風險管理,因應社會發展及市場需要,科目及內容也會不時作更新。

學員要完成兩科必修科:「環境管理原理」及「公共衛生管理」,以及選讀五門選修科,可從以下選擇:「可持續發展管理系統」、「水土資源管理」、「綜合廢棄物管理」、「研究與環境監測方法」、「食物質量、法例及安全管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及「碳及能源管理」。其中「碳及能源管理」為近四、五年新增的科目,教授管理碳及能源的常用方式和方法,包括碳審計、溫室氣體的識別和溫室氣體排放和吸收的量化、能源審計和管理、節能項目的測量和驗證,以及碳和能源相關的標準等。而「食物質量、法例及安全管理」一科最受學員歡迎。

她補充,課程會舉辦不同的實地考察及參觀活動,把課堂上的知識與實際情况融合,有助學員日後工作。學員也有機會參與機構實習,以擴闊視野,「曾有學員到了世界衛生組織日內瓦總部 (WHO) 實習,獲得寶貴難忘的學習及工作體驗。」

畢業學員:進修涉獵公共衛生課題 開闢就業出路

進修之路:中山大學環境工程本科課程→浸大「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

工作經歷:浸大研究助理→工程公司畢業實習生 (環境)→

商界環保協會主任 [政策研究及 ESG (環境、社會及管治) 諮詢→

綠色建築及室內空氣質素]

來自內地的繆嘉璐 (Carol),修畢環境工程本科課程後,決定趁年輕往外闖見識世界,後獲浸大取錄修讀「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

「本科所學較着重技術性,此碩士課程既讓我接觸到新鮮的課題如公共衛生,也讓我宏觀地了解管理手法,以及學懂有系統地解決問題,實令我眼界大開。」對她而言,最大的學習挑戰在於適應英語授課的學習環境,艱辛的背後,卻讓她磨練出意志,亦大大提升了英語能力。

體驗不同環保範疇工作 開闊眼界

覷準環境管理行業前景的 Carol,畢業後選擇留在香港發展事業,先於大學任職了一年多的研究助理,負責協助導師進行廢物方面的研究,如採訪回收商了解有關塑膠回收的情况;以及進行廚餘測試,以探討有關衛生問題等。

她繼而轉職工程公司,擔任了一年多的畢業實習生 (環境),主要參與本地廚餘機項目,另需兼顧內地城市垃圾分類及處理項目。「前者涉及機器的技術性能測試與改善方案、維修保養等方面的工作,並要與客戶 (包括屋苑的物業管理公司等) 緊密溝通;後者則不時要出差,並需與內地政府部門人員合作。」

她及後決定向環境管理方面發展,遂轉投商界環保協會,從事主任崗位。入職約兩年,由起初負責政策研究及 ESG (環境、社會及管治) 諮詢工作;數個月前轉而負責綠色建築方面的工作,包括協助客戶實施相關環境項目;進行現場調查、數據分析,以及準備環境報告、協助編制技術方案等。

累積經驗考取專業認證 鎖定顧問工作目標

Carol 已計劃累積若干工作經驗後,考取如香港工程師學會、英國特許水務及環境管理學會 (CIWEM) 的專業資格/認證,以朝着顧問工作的目標作長遠發展。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