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升學:新加坡高等學府 排名冠絕亞洲

新加坡作為「亞州四小龍」之一,不但在經濟上高度發展,在教育方面亦絕不馬虎,新加坡教育制度規劃非常嚴謹,故此在海外亦廣受認同。現時新加坡擁有6所公立大學,另外亦有私立大學、理工學院及藝術學院。在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南洋理工大學位居全球第11名、新加坡國立大學則為全球第15名,兩者分別於全亞洲排名第1及第2名,可見當地教育質素之高。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tudy04_sg03_11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於1905年創校,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亦是亞洲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NUS於2016 – 2 017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全球第24名,屬全亞洲最高排名的大學。NUS共有17所學院,開設多達62種課程,分佈在3個校區內。另有3所卓越研究中心及27所大學級研究機構中心。NU S現時共有38,000名學生,著名校友包括前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新加坡總統陳慶炎及該國多位歷任總理及總統。

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南洋理工大學(NTU)於1991年創校,以科研成果見稱,屬亞洲知名大學。NTU於2018 QS世界大學排名中高踞亞洲榜首,亦於2016 – 2017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全亞洲第4名。NTU在新加坡設有兩個校區,分為文、理、工及商四大學院。NTU與麻省理工學院、康奈爾大學及劍橋大學等多間世界知名大學設合作項目,學生可經由學校到海外高級學府進行交流。NTU現有約33,000名學生,歌手孫燕姿及泳兒皆是該校校友。

新加坡管理大學(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新加坡管理大學(SMU)於2000年創立,為當地第三所政府資助的公立大學。SMU由商學院、會計學院、法學院、信息系統學院、經濟學院和社會科學院6個學院組成。2011年,SMU的商學院及會計學院同時獲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認證,為新加坡三所獲認證的大學之一。SMU現有超過8,000名學生,其中1,200名為海外學生。SMU超過86%的學生會獲不同的海外實習機會,屬該校的一大優勢。

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

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SUTD)於2012年正式開學,是當地第4所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及浙江大學為合作夥伴。SUTD設有4個學士學位課程,包括建築與可持續設計、工程系統設計、工程產品開發和信息科技與設計專業。該校最大特色是可以同時學習設計及科技,並互相應用。學校亦鼓勵全面教育,故要求學生每年除需要完成4個學科外,亦必須額外參與一項課外活動。

新加坡理工學院(Singapore Polytechnic)

新加坡理工學院(SP)於1954年創校,是當地第一所理工學院,SP由10個學院組成,學院以培訓技術型專才為目標。學院開設有47個文憑課程,包括建築環境,海洋工程及海運等課程。SP現有14,910名學生及接近900名教職員,自1961年以來,已有接近190,000名學生於該校畢業。

義安理工學院(Ngee Ann Polytechnic)

義安理工學院(NP)於1963年創校,是新加坡第二所理工學院,學院由9個學院組成,共提供接近49個全日制課程。 NP以影視媒體學科見稱,自1989年創立該系以來,每年都獲得不同獎項,其中在2014年更獲多達14項獎項。義安理工學院創立初期只有百多名學生,但經過多年發展,現時已有16,000名學生。香港歌手譚詠麟為該校校友。

新躍社科大學(Singapore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s)

新躍社科大學(SUSS)前身為隸屬新加坡管理學院的新躍大學(Uni SIM),學校於2017年更名為新躍社科大學,並脫離新加坡管理學院,歸於新加坡教育部管轄。SUSS開設的學士學位課程包括會計、財務、市場學、商業分析、供應鍊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幼兒教育及社會工作,另有多個不同學科範疇的兼讀制課程。同學選校時要注意,至2017年為止,SUSS只限新加坡居民入讀,並無招收國際生。

文:蔡金峻

書本樣式

study04_sg03_1

study04_sg03_2

 

 

新加坡升學:新加坡承襲英式學制 強調精英主義

新加坡的學制設多項公開試,旨在進行分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才能和志向就讀合適的課程。
新加坡的學制設多項公開試,旨在進行分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才能和志向就讀合適的課程。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規劃嚴謹,訓練學生批判性思維、鼓勵創作及團體合作,並以雙語教學為原則,教育質素深受國際社會認可,素有「優質教育城市」的美譽。新加坡屬英聯邦國家,其教育體制承襲英國的模式改革而成,特色為強調精英分流教育,為不同學習能力、不同學習態度和不同學習興趣的學生設置合適的課程,因材施教。

新加坡的小學教育與本港同為六年制,小學一至四年級為基礎階段,務求打好學生的英語、母語和數學基礎。小四學期末,全體學生需參加分流考試,學校會按考試成績將學生分流到適合其學習能力的課程,令學生在五至六年級定向發展,發揮學生最大潛力。

修畢小學六年課程後,學生須參加小學離校考試(又稱小學畢業會考、PSLE),再按照其成績分進特別班、快捷班或普通班。特別班及快捷班的學生完成四年的中學課程後,便可直接參加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O級證書考試(GCE ‘O’ Level)。普通班學生可選讀學術或工藝課程,完成中四後要先參加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N級證書考試(GCE ‘N’ Level),三科合格才能升中五,完成中五後才可參加GCE ‘O’ Level考試。

完成 GCE ‘O’ Level考試後,學生可依據自己的志向和條件,報讀理工學院提供三年全日制專業文憑課程、工藝教育學院的專業文憑或證書課程,或初級學院的兩年制課程、高級中學的三年制大學先修課程,以應考新加坡劍橋普通教育高級程度證書(GCE ‘A’ Level),甄試結果可決定學生是否有資格升讀大學。

新加坡學制

study04_sg02_12

新學年1 月開始

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同樣延續精英制,成績優秀的GCE ‘A’ Level畢業生,或頂尖的理工學院畢業生才可申請大學學士課程。新加坡大學的學士課程一般為三年制(醫科則為四年),成績優異的學生可額外修讀一年課程以獲得榮譽學位。新學年通常於1月2日開始,至11月中結束,每學年分四個學期,每學期上課10星期。除了每年11天公眾假期外,還有12星期學校假期,均設於學期完結後。

新加坡政府會提供約75%學費津貼予國際學生入讀當地大學,獲得大學教育津貼的學生,畢業後必須履行學費津貼合約,在新加坡註冊公司工作三年。

學校課程水平高 重視國際化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旨在培育學生,使其發揮潛質和才能。新加坡學生一般較靈活貫通,懂得適當應用背誦和分析能力。學校課程設計全面,包含英文、母語、數學、理科、人文科學和道德教育等科目,其中教授母語為保存文化,使學生了解自己的文化遺產。透過廣泛的課程,可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道德規範。

新加坡的學制重視多元文化學習環境,在學校裡不難看到不同種族和信仰的學生一起學習交流。在課堂上,課程採用高水準雙語教學,並鼓勵學生使用英語交談,提高語文及溝通能力。

認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

海外學生必須完成12年的中小學/高中教育,並取得與GCE ‘A’ Le vel相同等級的及格成績,方可報讀新加坡的大學。新加坡的大學認可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成績,部分院校會要求學生提供國際英語考試成績,如SAT、IELTS、TOFEL,以確定英文水平。若學生的成績不足以入讀新加坡的大學,可考慮私立的高等教育學府課程如新加坡管理發展學院。

新加坡大學的招生程序主要在每年的十月至翌年三月進行,中六同學申請時需就文憑試成績作出預測,並於放榜後三日內向院校提交實際成績。

文:張可琪

書本樣式

study04_sg02_1

study04_sg02_2

 

 

 

內地升學:內地升學趨普遍 費用廉宜吸學生

隨着內地多方面發展迅速,前往內地升學漸成香港學生其中一條熱門出路。無可置疑,內地學費及生活費較其他地方便宜,在有限資金下,內地升學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考試費及學費

報讀內地大學的途徑主要可分為免試招生及投考入學試,而入學試亦有分為港澳台聯招及大學自行舉辦的考試,它們的考試費不一,報考前除努力備試外,也別忘了留意考試費用。

學費方面,一般科目學費約為每年¥4,000 – ¥6,000(人民幣以¥標示,下同)。若同學選修藝術類學科,學費則較高,每年學費約為¥8,000 – ¥10,000。以北京大學為例,普遍學費為每年¥5,000 – ¥5,300,醫科生則約¥6,000。中山大學每年學費一般為¥4,560 – ¥5,760,視乎選修學科。

study03_cn05_11

住宿及生活費

住宿方面,宿舍固然是學生主要的選擇,內地院校宿舍種類較多元化,但價錢亦因應房間類型而不同,以四人房為例,一年費用約為¥1,000。以中山大學為例,四人房宿費為每年¥1,500。然而,若選擇設施較完善的單人房,每日費用最少需¥50。除宿舍以外,學生也可自行租屋,預算較充裕者更可選擇有專人打掃的服務式住宅。但在外租屋時,港澳台學生一般要先向院校作申請,學生要留意所屬院校的規定。

至於其他日常生活,內地大學多設有飯堂,價格一般都相對便宜,費用大概為每款菜式¥5 – ¥10。小食價格更便宜,以北京大學為例,中式包點及粥品每項為¥0.5 – ¥1.5不等。一般而言,學生在飯堂中要以校園智能卡付款,學生需定期為智能卡充值才可享用飯堂服務,智能卡價格視乎類型及院校而定。

內地地方大,交通費屬難以避免的支出,價格亦因應城市規模而有所不同,但整體來說,內地交通費均比香港便宜。以內地一線城市為例,上海市區公共汽車票價為¥1 – ¥2,上海的士起標價為人民幣¥14,北京城市公共電汽車票價以¥2起,逾十公里的路線以每公里人民幣¥1遞增,計程車起跳價則為¥10。

廣州(圖)屬一線城市,其交通網絡較為完善,但交通費較其他地區略高。
廣州(圖)屬一線城市,其交通網絡較為完善,但交通費較其他地區略高。

獎學金

雖然在內地升學的費用較廉宜,但留學生活始終有一定的開支。學生可選擇申請以下的獎學金:

  1. 國家教育部港澳及華僑學生獎學金:
    國家教育部及財政部合辦「港澳及華僑學生獎學金」,資助金額分為三個等級,金額為每年¥3,000 -¥5,000。學生可直接向所屬院校查詢及申請,每年9月開始接受申請。
  2. 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
    由香港特區政府發放,對象為透過「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到內地修讀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並通過入息審查確認有經濟需要。每年獎學金為港幣$15,000(全額)或 $7,500(半額),詳情可瀏覽教育局或學生資助處網站。

另外,內地部分大學亦有提供新生獎學金,詳情可向所屬院校查詢。以北京大學為例,其獎學金分為全額(¥50,000)、半額(¥25,000)及優秀(¥10,000)。申請條件為:家庭經濟有困難、在中學成績優異或在國家/國際比賽中獲優異成績,符合其中一項條件之全日制新生均可申請。

文:蔡金峻

書本樣式

study03_cn05_1

study03_cn05_2

 

 

新加坡升學:新加坡知多少?

新加坡簡史

魚尾獅是新加坡的國家標誌,矗立在市中心的魚尾獅像亦成為了當地地標。
魚尾獅是新加坡的國家標誌,矗立在市中心的魚尾獅像亦成為了當地地標。

新加坡(Republic of Singapore),又稱星加坡,別名星洲、獅城,原屬馬來西亞一部分,歷史可追溯至800年前。新加坡與香港命運相似,同樣在19世紀成為英國殖民地。二戰時,在日本侵略下曾淪陷3年半,戰後重新成為英國殖民地。1965年,新加坡在開國總理李光耀帶領下宣佈獨立,多年來在各方面高速發展,早年曾與香港、台灣和韓國齊名為「亞洲四小龍」。

地理及氣候

新加坡位於亞洲東南部,由新加坡島、裕廊島、聖淘沙等63個島嶼組成,北面與馬來西亞接壤。新加坡建國後曾進行多次填海工程,故全國以平地為主,面積約719平方公里,比香港略小。

新加坡位處熱帶,氣候多雨,亦常有雷暴,每年平均降雨量2,400毫米左右。當地雨季一般為每年11月 – 1月,與香港不同。另外,新加坡沒有嚴冬,全年平均最低氣溫為攝氏23 – 24度,平均最高氣溫則維持在攝氏30度 – 32度,每年最熱的時期為4月和5月。另外,新加坡與香港並無時差。

study04_sg01_12

人口及語言

直至2015年為止,新加坡人口約有553萬人,每平方公里有7,697人,人口密度比香港更高。新加坡的人口以華人為主,佔全國人口約4分之3,其他民族則有歐亞及印度族等。

語言方面,由於新加坡以華人為主,不少更來自中國南方,因此部分當地人也會以粵語作日常溝通。另外,大多數新加坡人精通英語,故此港人在新加坡溝通上不會遇到太大困難。

宗教

新加坡是一個宗教多元化國家,各式廟宇教堂都可見於新加坡。佛教為新加坡第一大宗教,約有33%人口信奉,亦是當地華人主要信仰。除此之外,基督教和道教亦分別有18%及11%人口信奉。其他宗教包括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等。

節慶

新加坡是一個文化多元的城市,不同民族或宗教都有其獨特節日和傳統。例如農曆新年、清明節和中秋節等港人相當重視的節日,在新加坡同樣受到重視,例如當地政府在農曆新年時會舉辦慶祝活動,規模絕不比香港細。其他主要節日則包括新加坡國慶,以及印度教重視的大寶森節及屠妖節。

新加坡亦有很多充滿歡樂的節日,例如新加坡熱賣會,全國不同商店都會提供額外折扣。此外,新加坡每年均會舉辦美食節,在全國各地舉行美食活動。

文:蔡金峻

書本樣式

study04_sg01_1

study04_sg01_2

 

 

新加坡升學:留學新加坡 可租住政府組屋

新加坡的公共房屋規劃完善,當地大部分均居於公營的組屋,留學生亦可憑 學生准許證租住。圖為達士嶺組屋(The Pinnacle @ Duxton),屬全球最高的公營房屋。
新加坡的公共房屋規劃完善,當地大部分均居於公營的組屋,留學生亦可憑學生准許證租住。圖為達士嶺組屋(The Pinnacle @ Duxton),屬全球最高的公營房屋。

新加坡有完善的城市規劃,留學當地的學生也能感受到良好社會氣氛。雖然如此,同學不要忘記準備住宿、簽證、保險等事宜,了解留學生活的安排,包袱款款的展開人生新季節。

住宿選擇多

一般而言,留學新生會優先獲配學校宿舍,宿舍內設施齊備,設有餐廳、電視室、洗衣房、電腦室和小型廚房等。但同學要注意,並非每所新加坡院校均有提供宿舍服務,而不同院校提供的住宿類型亦有所不同。以南洋理工大學為例,校內住宿均為單人
房及雙人房。而新加坡國立大學則提供以單人房為主的住宿,另有部分為雙人房及六人房。各院校網站載有詳細資料供同學參閱,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網站內更設有虛擬導覽頁面,同學可於網上預覽房間佈置及環境,以便選擇申請合適的房間。

新加坡不少本地家庭都願意為留學生打開家門,吸引不少學生入住寄宿家庭。通過與當地家庭的相處與互動,學生可了解及融入新加坡文化、磨練語言能力。居於寄宿家庭者,應提早與家庭成員討論彼此的相處模式及可使用的設施。學生可能要適應寄宿家庭的生活節奏,若想按照自身習慣自由生活,應當慎重選擇。

除了學校宿舍及寄宿,學生可自行租住公寓或當地公營房屋,生活自由度較大。持學生准許證(Student Pass)者可租住由當地政府興建的組屋,租金合理之餘亦能融入當地人生活。組屋的規劃完善,不但交通便利,更有雜貨店、商店、郵局、銀行、提款機及美食廣場等,非常方便日常生活。

簽證容易辦

新加坡交通網絡發達,地鐵站內的路線圖更有中文標示各站名稱,同學可於留學期間乘坐地鐵遊覽不同地區。
新加坡交通網絡發達,地鐵站內的路線圖更有中文標示各站名稱,同學可於留學期間乘坐地鐵遊覽不同地區。

當地政府規定,前往新加坡就讀大學或大專院校的國際學生,必須申請學生准許證。學生須在入學日前至少一個月,但不早於兩個月的時間內,透過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網站的SOLAR系統申請學生准許證,申請的要求與程序會因應教育機構的類型而有所不同。

同學遞交申請前,所屬的新加坡院校會預先把學生資料提交至SOLAR系統,資料包括姓名、出生日期、性別、國籍、課程資料、開課及結束日期等,並提供SOLAR參考號碼。學校成功提交資料後,學生便可以登入SOLAR網站提交電子表格eForm 16。登入前須預備以下資料:院校登記確認通知、旅行證件/護照資料、新加坡地址和詳細聯繫方式、電子郵件地址及一張近期彩色照片,申請費用為$30新幣。

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會透過院校向成功申請者發出原則上批准信(in-principle approval IPA letter)。香港學生不需要申請簽證,憑移民與關卡局的信件便可進入新加坡。

當學生抵達新加坡後,須帶同以下文件,到移民與關卡局完成學生准許證簽發手續:有效護照、出境/入境卡、一張近期彩色照片、SOLAR提交的電子表格副本、原則上批准信副本,並繳交$60新幣發行費用便可。值得留意的是,完成簽發手續的時間必須預約,同學須經過網絡選擇日期與時間,並如期登記簽發學生准許證。

保險學校買

新加坡的留學生須強制性購買學校的保險計劃,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發出的原則上批准信有列明學生所要繳交的各項費用,當中包括保險費,而不同學校的保險計劃都各有不同。

小心選銀行

在新加坡如何開設銀行開戶?開設銀行戶口過程相當簡單,只需提供護照、學生准許證或學校錄取通知書,就能申請提款卡。若未滿21歲,戶口的最低存款額為$100新元。選擇銀行時,一定要選擇有新加坡存款保險公司(Singapore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標誌的銀行,若銀行運營出現問題,新加坡存款保險公司會代替銀行賠償債務,只要存款在十萬元以內就會受到保障。

交通優惠價

新加坡的交通規劃非常有系統且完善,無論是乘坐巴士、的士還是地鐵,便利的公共交通系統都能快速到達任何目的地。學生在乘搭公共巴士、地鐵或輕軌列車均享有優惠價,只要以指定價錢購買優惠通行卡,可一個月無限次乘搭相關的交通工具。

文:張可琪

書本樣式

study04_sg04_1

study04_sg04_2

 

 

台灣升學:台灣留學 學費物價經濟實惠

同學要按自己入讀的學校類別及位置而計算所需費用,例如入讀國立金門大學所需的支出,會比台北的私立大學低。
同學要按自己入讀的學校類別及位置而計算所需費用,例如入讀國立金門大學所需的支出,會比台北的私立大學低。

若想出外留學,但預算有限,到台升學絕對是個好選擇。台灣與香港距離近,物價相對較低,不論機票、生活費或學費都較便宜。雖然如此,留學數年間累積亦是一筆不少的開支,有意赴台者應盡早預備。

學費、住宿費

台灣的大學分為公立(包括國立、市立)及私立兩類,除了師資不同,其住宿費及學費亦有所區別。就住宿費而言,公立大學為每學期新台幣$4,950 – $9,900,而私立大學則為每學期新台幣$6,930 – $12,045。大學宿舍多分為二人房、三人房、四人房等不同類型,住宿費亦因而有別,同學可按預算及需要揀選入住合適的宿舍。

而每學期的學費則按同學修讀的科系而有所不同,當中大致分為文科院、理工學院及醫學院三類,學費大致如下:

study02_tw05_11

生活費、保險

台灣消費水平較香港低,無論交通費、膳食費及雜費都較便宜。校園內多備有價格相宜的便利店、中西餐廳、小食店及咖啡店,以台中地區為例,學生如三餐均在校用膳,膳食費約為每日新台幣$300。一般大學生在台每月生活費約為港幣$4,000 – 8,000,實際金額按各地區的消費水平與個人消費習慣而有所不同。

除了生活雜費,同學別忘了在台的保險費用。台灣政府規定,在台留學未滿半年的新生須參加「僑生傷病醫療保險」,保費由承保機構訂立,費用由僑務委員會及參加保險之學生各支付一半。當留學生已連續留台半年(或留台半年間曾出境1次未逾30日),便必須購買及轉用「台灣全民健康保險」(健保),每月保費約為新台幣$374,基本上可獲涵蓋80% – 90%醫療費。

獎助學金

由入學至畢業,台灣各院校積極提供不同的獎助學金予留學生,以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並獎勵表現優異的學生。獎學金根據各校所訂條款規範,同學可向所屬院校查詢。此外,台灣教育部、校系所及僑委會均有設立獎學金,以下為港生可申請的獎助學金,同學可自行在網上搜尋詳細資訊。

台灣教育部獎學金

教育部設有三個獎學金,供學術成績優異或家庭經濟困難之僑生(包括港澳學生)申請。學術成績優異、並達教育部要求者,可申請「菁英僑生獎學金」(每月新台幣$25,000)或「優秀僑生獎學金」(第一學年每月新台幣$12,500;第二學年後續領者每月新台幣$10,000。),而有經濟困難者則可申請「清寒僑生助學金」(每年約新台幣$36,000)。上述獎學金均設有申請條件,詳情可參閱台灣教育部網站。

  • 僑務委員會獎學金
    大專校院以上在學僑生,如各學期的成績及操行達甲級或80分以上,則可申請僑務委員會的「獎勵學行優良僑生獎學金」,每名可獲新台幣$5,000。
  • 華僑協會總會助獎學金
    華僑協會總會為學業成績達80分以上、操行達75分以上的僑生提供每名新台幣$10,000的獎學金。此外,亦有提供助學金予經濟困難者,每名可獲新台幣$5,000。
  • 華僑救國聯合總會獎學金
    在學僑生學業成績達75分以上、操行獲甲等者,可申請由華僑救國聯合總會設立的獎學金。該獎學金以清寒學生為優先(須提供證明),每名可獲新台幣$5,000。

除以上項目,還有超過100種專為僑生設立的獎助學金或獎勵計劃,每種每次可發放新台幣$5,000 至$150,000不等,各校亦設有多種獎助學金方案,包括各校系校友、各界團體設立之獎學金。

校內外工讀

留學生可在校內外工讀(兼職),惟須先向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申請,取得工作許可證方可工讀。另外,除寒暑假外,工讀時間每星期不得超過20小時。除學校內提供的工讀機會外,學生可從事餐飲、補習老師、零售店員等多個範疇的工作,現行基本時薪約為新台幣$120。

文:張可琪

書本樣式

study02_tw05_1

study02_tw05_1

 

 

煤氣公司技術員 鍋爐房中燃起無窮鬥志

job_2017-09-11_a1邱敬霖(阿霖)是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下稱煤氣公司)的維修技術員,2015年畢業於中華煤氣工程學院學徒訓練計劃。技術員不但要具備專業知識,還要有責任感和擅於溝通,才能順利完成每項工作,殊不簡單。

阿霖現為工商業維修服務組的維修技術員,主要工作是檢查及保養酒店內的煤氣爐具,工作地點多在廚房、機組房間、蒸氣鍋爐房間等一般人較少機會接觸的地方。雖然工作時需要搬動大型爐具,相當消耗體力,但他更享受工作帶來的滿足感。除了酒店,阿霖也會到商業機構、工廠、主題樂園、機場、展覽中心,甚至曾經到監獄工作,每個地點帶來的新鮮感和體驗,也是在辦公室工作無法感受到的。

爐具變化萬千 每次也是挑戰

檢查、保養、維修等工作看似千篇一律,事實卻是變化多端,極富挑戰性。阿霖解釋:「各種爐具的特性都不同,每次檢查與維修時,遇到的問題都不一樣,所以每當成功完成一個項目後,都有很大的滿足感。」經過多年的學習與實習,經驗豐富的阿霖坦言,工作的挑戰並不限於技術層面,在多變的工作環境與不同人合作,令他獲益良多。他續說:「我們工作時需要與不同崗位的人合作,例如廚師、經理、技術員等。他們的要求及期望也有分別,我們要和他們好好溝通及合作,才能將工作做好呢!」

回想當初,阿霖中學畢業後報讀了職業訓練局(VTC)的氣體燃料設備裝置基本技術課程,一年後再參加煤氣公司開辦的「學徒培訓計劃」,正式成為技術員學徒。他解釋入行原因:「畢業後想學一技之長,將來能夠有好發展,後來有學長分享在煤氣公司工作的愉快經驗,於是決心一試。」在培訓計劃的兩年間,阿霖被派往不同的崗位實習,同時在VTC繼續學業,雖然忙碌,卻感到十分充實。「煤氣公司客戶維修服務部轄下包括安檢維修服務組、住宅維修服務組、工商業維修服務組。我們在實習期間要在每個組別學習多個範疇,例如住宅維修、酒店爐具組件保養及機件安裝等,這些實戰經驗在日後的工作都大派用場。」阿霖笑著說。

阿霖現負責工商業維修服務,要到各類型的工商機構的廚房、機組房間、蒸氣鍋爐房間工作,也要搬動大型爐具,消 耗不少體力。
阿霖現負責工商業維修服務,要到各類型的工商機構的廚房、機組房間、蒸氣鍋爐房間工作,也要搬動大型爐具,消耗不少體力。

學習專業知識 培養責任感

由一個對這行業毫無認識的小伙子,變成今天對各種爐具瞭如指掌的技術員,阿霖寄語有意入行的同學無須擔心應付不來,只管放膽嘗試。他說:「修讀VTC課程及學徒培訓計劃期間,導師會由零開始教導我們,只要用心學習,自會掌握到各種保養及維修爐具的知識和技能。」阿霖認為要在這行業獲得成功,個人修養是更重要的元素。「除了努力學習、勤力工作之外,亦要具備責任心及團隊合作精神。另外,還要有健康體魄,不抗拒骯髒的工作環境,因為爐具有一定重量,而且沾有污漬呢!」阿霖笑著說。

展望將來,阿霖早已定下清晰的事業藍圖,他躊躇滿志地說:「我會努力工作,期望做出好成績,獲得晉升機會,並以工程師為目標。」表現出色的技術員,有機會晉升為工程監督、助理工程師、工程師等更高職位,前景亮麗。「但工程師需要顧及大環境,熟悉法例與安裝標準,與我目前的工作分別很大,因此我要吸收更多經驗,並且不斷進修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定下的目標!」阿霖滿懷信心地說。

【課程速遞】

中華煤氣工程學院的學徒訓練計劃包括多個不同的課程,例如氣體、機械、電機、營造,就不同範疇的工作進行培訓。課程入讀要求不高,以技工學徒(氣體網絡)為例,持中三或以上程度學歷即可參加。而其他技工學徒課程,除了中三或以上程度的學歷要求外,學員要先完成第一年的職業訓練局全日制職專文憑課程。至於完成文憑試的中六畢業生,成績達五科2級(包括中、英、數)者,便可申請技術員學徒訓練課程,若成績未達要求,也可到職業訓練局完成相關的職專文憑課程,同樣合符申請資格。

完成培訓課程後,學員可晉升為技術員或工程監督,再透過累積工作經驗及進修,可拾級而上成為工程師,甚至有機會躋身管理階層。有興趣參加的同學可自行到中華煤氣工程學院的網站了解更多資訊。

書本樣式

job09_a07_1

job09_A07_2

 

 

指怕被削資 沒讀物理高數生照收 徐立之批工程收生削足就履

study_2017_09_11_a2
香港大學前校長、港科院院長徐立之(圖)接受本報專訪時建議改革文憑試,包括取消「3322」入大學最低要求等,又認為大學理學院和工程學院應在收生問題上「企硬」,要求報考學生選修高階數學或有關科學學科。(蘇智鑫攝)

【明報專訊】政府近年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香港大學前校長、港科院院長徐立之接受本報專訪時,批評2012年推行文憑試,令選修理科和高階數學學生人數銳減,學生科學知識薄弱;他又批評有大學的工程學院「削足就履」,因擔心收生差削資源不敢「企硬」,照取錄無修讀物理及高數的學生。徐提出改革文憑試及大學收生制度「亡羊補牢」。

明報記者 鄧力行

「香港年輕人太過注重現實,太注重找不找到工作。」徐立之認為,教育最重要是知識的培育,和讓學生追隨自己興趣。他說,「今日有的工作將來未必存在,將來的工作今日可能看不到」,認為學生為「追隨時代」從求職角度出發選科並不明智。他分析,學生選科時多以「考高分」為首要考慮,結果較為艱深的理科和高階數學成為犧牲品。

倡文理商學生

修讀不同程度數學

首屆文憑試以來,報考數學科兩個延伸部分(M1、M2)的人數和比例皆跌,至2017年文憑試分別只有2739人(5.26%)和4331人(8.31%)報考。徐立之認為應整合數學科的必修和延伸部分,讓文科、商科和理科學生修讀不同程度的數學,他批評現時必修部分「高不成低不就」,「文科生讀得辛苦,數學叻嘅又覺得浪費時間」,有需要改革。

促撤「3322」門檻

理科設不同難度考卷

至於在文憑試選修生物、化學和物理的學生,也只介乎日校校生兩成至兩成半之間,徐立之認為情况不理想,以往有近半學生讀理科,科學會讀到中五水平,現在大部分學生只讀到中三,建議這3科設不同難度考卷,吸引多些學生選修。他認為問題是出於文憑試過於側重4個必修科,主張取消「3322」入大學最低要求,使學生有更多空間讀選修科。他說有數理教師告訴他,當年討論改制時已提出可能出現問題,但當局不聽意見,現在唯有「亡羊補牢」。

籲工程學院企硬教資會檢討

徐立之透露,大學工程學院收無選修進階數學和物理的學生,有學院更「削足就履」減少工程學生要讀的數學,結果出現「新工程師唔識數」情况,他說這根本不符合市場要求,長遠來說不可能繼續這做法。大學三改四,原意是讓新生在大學一年級追回基礎知識,但徐立之說「一年追三年」是不可能,「科學知識需要時間浸淫,讀數是一層一層加上去,不可能一年學懂全部微積分等高深數學」。

他認為工程學院要「企硬」,沒讀過高階數學和物理的學生,便不應取錄。他分析現時學院要面對教資會的評核,收生成績低便會被認為學科「不吸引」,甚至是學院「辦不好」,會被扣分甚至削減資源,才會出現目前的局面,認為教資會有需要檢視評核方法是否合適。

 

 

 

浸大中小學發掘中醫接班人 設藥園種中藥 辦課程教四氣五味

study_2017_09_11_a1
培基小學在每年的試後活動推行1.5小時中醫課程,例如小一級課程包括做香囊,內含藿香、桂枝、蒼朮、白芷、川芎等中藥,每種2至3克,可以驅蚊提神。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動手將中藥放進小袋中製成香囊。(曾憲宗攝)

【明報專訊】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在中小學推廣簡單中醫教育,該院副教授余堅文說,希望加強學生對中醫學科的認識,於升大學選科時作出知情抉擇,亦藉此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如中醫用藥時要考慮二十四節氣,「冬至」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中醫重養生,他期望學生有此意識,「如知道自己屬於寒底,就不要吃那麼多寒涼食物、平日會帶披肩傍身」。

該院在逾10間中小學設立藥園,讓學生種植解表(通過發汗祛除外邪)、袪濕和抗癌等中草藥,各草藥旁附註解,列明該植物屬什麼科、其藥用果效及歸經(表達該中藥主要對人體哪些經絡、臟腑發生明顯的作用),希望引發學生對中藥的興趣。

看神農卡通 學生親嘗中藥

另外,學院在小學辦課程,余指1個半小時的教學內容包括讓學生看神農氏嘗百草的卡通片、講解中藥有四氣(寒、熱、溫、涼)五味(辛、甘、酸、苦、鹹),並讓學生親嘗中藥味道,了解味道與其藥性的關係,如清熱藥大都帶苦味,補藥則大多帶甘甜味。課程亦帶出中醫「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概念,例如同為感冒,風熱及風寒感冒便要用不同的藥。

該院會把中醫教育推廣至中學,中一至中三學生每學年花3小時學中醫知識,內容會較小學深入,學院會為教師提供半天講座培訓。

余堅文原本於英國教導醫學生病理學,其後回港,於2000年報讀浸會大學兼讀制中醫課程,花6年時間完成。他指西醫專注於「醫治人的病」,中醫則會顧及整個人體系統,「醫治有病的人」;中醫亦講求整體觀,因時、地、人制宜,如因應不同季節、北方或南方、沿海或內陸環境,用藥都有所不同,西醫則少有這些考慮;另中醫講養生、治未病,重視扶正(增強人體正氣,使正氣充足以恢復健康,或減少發病風險)、驅邪(袪除人體邪氣,驅走致病原因),西醫則扶正觀念不強。

大學課程一學期學400種藥

余坦言在大學讀中醫不容易,既要讀《內經》與《傷寒論》等中醫古籍,亦要背誦大量資料,如一個學期內要學400種中藥,另一個學期就要學多種方劑(每種方劑由不同中藥組合而成),「中醫師責任很大,要有專業知識,所以要很勤力、學術能力亦要高」,浸大間中亦有中醫學生因為學術能力不逮而退學,他提醒學生入讀前要有心理準備。

行業概況、晉升階梯及升學資訊

建築

行業概況

截至2012年,香港的建築及土木工程從業員達184,563人,機構單位共有22,309家。近年,香港建築地盤數目有增加的趨勢,建造業前景理想。

職能範疇

建築師 Job24_B01_pto01的工作大致可分為前期及後期兩部分,包括前期的建築計劃、對工地的分析、設計施工圖,以及後期的工地監管等。建築師
的職責是規劃建築物,包括建築物的外觀及功能(如面積、間隔佈局安排、樓層數目等),工作過程中需考慮到周邊環境的配合、建築物的設備、選用的物料及效果,同時亦要兼顧工程進度,與客戶、工程師及各政府部門溝通協作。
土木工程師 負責規劃大型基建,例如道路、橋樑、渠道、公共運輸系統等設施。除了策劃及設計外,土木工程師需要管理整個基建項目工程,例如計算工程上的設計是否可行、監督物料應用及親身到地盤了解工程狀況等。土木工程師可任職於工程顧問公司、公共服務機構(如港鐵、渡輪、電力公司)或政府部門(如水務署、屋宇署、路政署、運輸署、渠務署、土木工程署等)。
土地測量師 顧名思義,土地測量師的工作是為土地進行探測及量度,並將從中獲得的數據及資料應用在各項土木工程及發展項目上。土地測量師的工作與土木工程息息相關,測量師會繪製地圖,並附帶與建設項目相關的數據,例如斜坡斜度、水文深度等地形資料,讓土木工程團隊能準確地進行規劃。要成為認可土地測量師,必先向地政總署測繪處的土地測量師註冊委員會申請註冊。
【提提你】

建築師之路相當漫長,即使是現職建築師亦需定期進修。同學選擇從事建築前,先要考慮自己的學業成績及經濟能力,做好心理準備,確保自己能應付建築業界的專業要求。

晉升階梯

job24_b02_chart1

踏上建築師之路…

在香港,建築師必須經過進修及實習,深入鑽研專業知識才能執業。
完成大學建築學士課程後,同學可選擇:
① 先到建築師事務所實習一年,然後修讀碩士課程及累積足夠工作經驗,再報考專業試成為註冊建築師;或
② 完成碩士學位後才到建築師事務所工作,一次過累積足夠的工作經驗後,再報考專業試成為註冊建築師。

job24_b01_path2

【知多點】

要成為註冊建築師,必須先通過香港建築師學會舉辦的考試,方可向建築師註冊管理局申請註冊。不過,參加考試並不代表要成為會員。成為會員是了解本地建築行業的途徑之一,亦可透過學會的活動增值自己,與時並進。

香港建築師學會要求會員每年參與不少於25 小時的持續專業進修活動(CPD),包括由學會定期舉辦的講座、課程、講座、會議及工作坊等。會員也可透過在職培訓、個人進修等達到時數要求。

升學培訓課程

(詳情請按以下連結)

書本樣式

job24_b02_1

job24_b02_2

job24_b02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