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增設海洋科學系 研究海溝可燃冰 最快明年招生

香港科技大學署任校長史維(前排中)、副校長(研發及研究生教育)葉玉如(前排右二)、副校長(大學拓展)林文怡(前排左二)、副校長(行政)賀致信(後排右二)等大學管理層昨與傳媒茶敘,介紹科大發展方向,其間史維主動提及預算案,強調重點不是金額,而是如何能運用得最有效率和成果。(鍾林枝攝)
香港科技大學署任校長史維(前排中)、副校長(研發及研究生教育)葉玉如(前排右二)、副校長(大學拓展)林文怡(前排左二)、副校長(行政)賀致信(後排右二)等大學管理層昨與傳媒茶敘,介紹科大發展方向,其間史維主動提及預算案,強調重點不是金額,而是如何能運用得最有效率和成果。(鍾林枝攝)

【明報專訊】科技大學昨日舉行傳媒茶敘,署任校長史維表示,過去3年科大教授人數增加約5%,為繼續擴大學院規模,擬未來3至5年再增加10%至約500人。科大亦公布,現時國際本科生人數已近千名,較來自內地的本科生多,亦將於年內推出海洋科學系,教授深海海溝和「可燃冰」等有關海洋能源的知識。

教授擬增一成

台灣出生、留美30載的史維精通英語和普通話,昨出席傳媒茶敘時,繼續一貫作風以英語發言,重申英語是大學官方語言。其間他提及近年不少鄰近大學快速發展,而科大歡迎來自全球的挑戰,將持續強化創新項目,又說過去3年科大教授人數上升5%,銳意在未年3至5年再增加10%至約500人。

本科國際生多於內地生

近年多間大學被指國際生數目偏少,非本地生主要是內地學生。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林文怡表示,10年前科大只有不足100名國際本科生,今年升至近1000名,來自近50個國家,國際本科生人數亦已多於內地本科生人數。林又說,科大近年聘請更多比例的女教授,去年新聘的教授中有約30%為女性,女教授總人數較10年前上升約80%。

史維:學生創業政府投放增幅不小

史維亦主動提及政府新一份預算案建議,預算案建議增加教育經常性開支20億,並撥款25億元作第8輪配對補助金,協助10間大專院校籌款。史維喜見政府於教育和科技投入資源,但盼了解更多細節,又指政府投放於學生創業的錢「永遠是不夠」,但增幅已不小。

被問到預算案提及在落馬洲河套區投資科研,是否正確發展方向,史維回應說,河套區對香港重要,「香港有不少人才,但缺乏硬件等支援,河套區可協助香港連繫大灣區」。史維指預算案建議大力發展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和機械人,剛好與科大五大研究重點一致,即數據科學、智能機電系統、設計思維及創業、可持續發展和公共政策。

擬設40名額

為研究與海洋有關的科學,科大亦將新增海洋科學系,教授學生深海海溝和海洋能源等知識。科大理學院院長汪揚表示,以往不少研究討論了月球和火星等事物,較少探索深海的奧秘,新增學科將探索「海洋深度」。他舉例,課程會提及海洋中被壓縮的能源「可燃冰」,料該學科為4年制,最快明年可招收本科學生,初步擬設40個名額。

免試招生院校增13間 港生報內地理工科 比例倍增

study_2018_02_28_a1【明報專訊】香港學生可參加免試招收計劃報讀內地高等院校。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指出,今年新增13所院校,其中5間為工程類院校,令參加計劃的院校總數增至102間。該中心調查發現,去年報讀理工科的港生比例,較2015年多近倍,認為與內地部分工程學科逐漸獲香港相關資格認可有關。有關計劃明日(3月1日)起接受網上報名。

去年2568文憑試生報 一半取錄

「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讓港生免卻港澳台僑聯招試,以文憑試成績直接報考內地院校,惟不包括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6間獨立招生的院校,去年共2568名本地應屆高中畢業生確認報名,最終1295人被錄取,佔確認報名人數的50.4%。

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主任鞏萬稱,因應港府要求,今年新增13所院校,當中5間屬工程類院校,其餘主要為沿海城市或東北地區等院校,亦包括第一所教育部批准設立而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美合作大學「上海紐約大學」,提供金融和科學等專業。

該中心曾兩次做調查,每次訪問約200名學生,發現報讀理工科的學生由2015年佔8.4%,增至去年佔21%,升幅逾倍。鞏指2016年起部分內地的工程學系逐漸在港獲認可,高鐵等基建技術亦漸獲肯定,令更多同學有意報讀;同期報讀中醫的比例則由31%跌至18.6%,仍是最多人報讀的科系。

辦理機構:內地工科漸獲港認可

該計劃最低門檻為文憑試中、英、數和通識達3322,但若學生獲校長推薦,則只需於核心科目獲10分而達2222成績。特首林鄭月娥去年建議向文憑試獲3322成績的學生提供每年3萬元資助就讀專上學院的自資學士學位,鞏萬說措施無影響往內地讀書的港生人數,維持約1.3萬名。

有興趣報讀者須於明日起至3月20日,登入聯招辦的網頁www.eeagd.edu.cn預先報名,並須於3月10日至29日現場確認,報名費420元。

THEi明年開飛機維修學士 爭取民航處認證 冀畢業兩年可考工程師

位於薄扶林道的職訓局國際廚藝學院大樓,外觀設計以鹽晶為概念,外牆雪白,大樓將於今年10月落成啟用。左起﹕職訓局副執行幹事梁任城、主席鍾志平、執行幹事尤曾家麗及國際廚藝學院院長顏淑賢。(黃振豪攝)
位於薄扶林道的職訓局國際廚藝學院大樓,外觀設計以鹽晶為概念,外牆雪白,大樓將於今年10月落成啟用。左起﹕職訓局副執行幹事梁任城、主席鍾志平、執行幹事尤曾家麗及國際廚藝學院院長顏淑賢。(黃振豪攝)

【明報專訊】飛機工程課程近年受歡迎,職業訓練局轄下的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計劃在2019/20學年,開辦四年全日制自資飛機維修工程學位課程,正與民航處商討認證,畢業生取得學位再加兩年在職工作,便能參加民航處考核,獲取飛機維修工程師資格。另外,職訓局亦會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青衣分校興建航空及航海工程中心,為高級文憑課程等學生提供模擬飛行系統等實習培訓場地。

學費料10萬一年 正爭取資助

現時職訓局已有開辦飛機維修高級文憑課程。THEi行政副校長陳雲青稱,近年工程類高級文憑課程中,飛機維修最為「搶手」,平均5人爭一學額。他說,THEi計劃於2019/20學年開辦飛機維修工程學位四年制課程,學生可在完成DSE後報讀,高級文憑課程畢業生也可銜接3年級,預計學費約10萬元一年,正爭取政府認證資助部分學費,一年級及三年級學額各約30個,視乎屆時報讀情况而定。

陳雲青說,現時一般要有5年在職經驗才符合考取飛機維修工程師資格,而THEi正與民航處商討,讓畢業生可以縮短至工作兩年後便能考牌。

IVE青衣校建航空航海工程中心

職訓局主席鍾志平昨日亦介紹該局新項目。為培訓航海工程、飛機維修及相關航空業人才,政府早前表示支持IVE青衣分校興建航空及航海工程中心。中心將為學生提供實習培訓場地,設備包括模擬飛行系統、飛機及船舶組件及系統、定翼飛機、模擬客機倉、模擬船舶動力艙、飛機及航海工程教育中心及工作室等。

另外,位於薄扶林中華廚藝學院旁的「國際廚藝學院」大樓預計今年10月底啟用。鍾志平說,大樓設施將包括訓練廚房、多用途廚房、研習酒窖、感官科學實驗室等。學院計劃提供多國菜式的廚藝培訓,包括歐洲、地中海、南美洲、中東及亞洲等。他指學院會於2018/19學年新增3個高級文憑課程,包括葡萄酒及飲品商業管理高級文憑、西式包餅及糖藝高級文憑、廚藝科學高級文憑。

公大生酒店實習 月薪7000起 同酒店輪轉崗位 畢業可獲聘管理級

香港酒店業主聯會執行總幹事李漢城(左)說,目前酒店業缺乏人才,故與大學合作推動培訓,現仍在與其他酒店接洽,希望對方參加計劃。公開大學商業管理學院院長區啟明(右)說,學生若表現良好,有機會在畢業後獲聘為酒店管理級人員。(曾憲宗攝)
香港酒店業主聯會執行總幹事李漢城(左)說,目前酒店業缺乏人才,故與大學合作推動培訓,現仍在與其他酒店接洽,希望對方參加計劃。公開大學商業管理學院院長區啟明(右)說,學生若表現良好,有機會在畢業後獲聘為酒店管理級人員。(曾憲宗攝)

【明報專訊】不少新酒店陸續在未來一兩年落成,整體酒店房將增加8000至1萬間。人力需求增加,為應付人手不足問題,香港公開大學與酒店業主聯會合作,為學生提供4年有薪實習機會,月薪最少7000元,若學生表現良好,有機會在畢業後獲聘成為酒店管理級人員。

26酒店提供見習職位

公開大學在2017/18學年增設「國際款待及景區管理課程」,並推出「酒店業管理見習生計劃」,計劃獲26間酒店支持,其全日制學生可於4年大學課程中,獲安排在其中一間參與計劃的酒店,分階段實習共9個月,其間將被調至不同職位。

公開大學商業管理學院院長區啟明說,最新酒店業人力資源調查顯示,目前業界缺少約300名管理人員,上述見習生計劃有助培訓學生,讓他們熟習酒店運作,未來投身酒店業。他又說,計劃與別不同之處,是讓學生4年都在同一間酒店實習,令他們能完整了解一間酒店,畢業後更有機會獲該間酒店聘請;參與計劃的酒店亦承諾畢業生獲聘時會擔任管理職級。

月薪較其他大學多近3000元

學生將於大學一、二及三年級暑假全職工作兩個月,另在四年級下學期工作3個月。區啟明說,學生每周工作5天半,月薪最少7000元,合乎最低工資水平,較其他大學同類課程實習月薪高2000至3000元。他又說,酒店及大學會安排各一名導師跟進每個學生的實習,以便了解學習情况。

公大「國際款待」今年招80生

在2017/18學年,國際款待及景區管理課程有34名學生,他們將全部在今年暑假參加計劃,在2018/19學年,課程將招生80名,每年學費原定約8.48萬元,但學生將可獲「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資助,資助金額最高4萬元,意味學生每年或只需付4.48萬元學費。

香港酒店業主聯會執行總幹事李漢城說,目前酒店業缺乏人才,不少大學畢業生選擇到五星級酒店工作,忽略三四星酒店,亦有不少人怕辛苦,故流失率高,現時在五星級酒店做侍應,月薪達1.5萬至1.6萬元,而在三四星酒店,則達1.3萬至1.4萬元,晉升較以往快,以往需5至6年才可晉升,現時2至3年即可。

科大增「決策分析」本科

科技大學的「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IELM)將重新命名為「工業工程及決策分析學系」(IEDA)。IEDA教務諮詢委員會成員David Simchi-Levi(前排左起)、工學院院長鄭光廷、學系主任Guillermo Gallego、美國史丹福大學李國鼎工程講座教授葉蔭宇及學系前主任宗福季出席有關儀式。(科大提供)
科技大學的「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IELM)將重新命名為「工業工程及決策分析學系」(IEDA)。IEDA教務諮詢委員會成員David Simchi-Levi(前排左起)、工學院院長鄭光廷、學系主任Guillermo Gallego、美國史丹福大學李國鼎工程講座教授葉蔭宇及學系前主任宗福季出席有關儀式。(科大提供)

【明報專訊】香港科技大學將於新學年增設「決策分析」本科生主修科目,該課目內容包括基於統計模型的廣泛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算法、模擬、創意模型及規範分析等技術及工具,教授學生運用數據及科技解決傳統工業面對的難題;相關學系同時將改善研究生課程內容,重點教授預測及規範分析學方面的知識。

此外,科大將為工學院轄下的「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IELM)改名為「工業工程及決策分析學系」(IEDA)。科大學生入學時先選學院,二年級生則進一步選修學系,即新學年開始,相關學系學生需修讀「決策分析」科。

工業工程物流系改名

科大工學院院長鄭光廷指出,學系改名及調整教學內容後,學生能更迎合社會需求,除物流及工程管理外,畢業生可於銀行、保險、管理顧問、電子商貿、旅遊及休閒行業、健康護理機構等不同行業工作。

科大首席副校長史維認為,本港一直期望成為一個以知識及創新為本的經濟體系,「相信新學系及課程的成立,將有助培育具備相關能力的人才,以新技術及思維模式解決本港現時面對的問題」。

港大與13東南亞護理學院結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護理學院與13名東南亞國家與地區護理學院代表簽署「東南亞護理教育及研究聯盟」協議備忘錄,左起為上海復旦大學護理學院院長胡雁、港大護理學院院長林佳靜及該聯盟總監兼泰國清邁大學護理學院院長Wipada Kunaviktikul。(李詠珊攝)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護理學院與13名東南亞國家與地區護理學院代表簽署「東南亞護理教育及研究聯盟」協議備忘錄,左起為上海復旦大學護理學院院長胡雁、港大護理學院院長林佳靜及該聯盟總監兼泰國清邁大學護理學院院長Wipada Kunaviktikul。(李詠珊攝)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護理學院昨日與來自13個東南亞國家與地區包括文萊、柬埔寨、中國和泰國等地的護理學院代表,簽署「東南亞護理教育及研究聯盟」協議備忘錄,讓各地學生可進行交流及實地研習等工作。剛上任的香港大學護理學院院長林佳靜指出,盼藉聯盟網絡,參與世衛護理項目而提升學生的國際流動性。她又指可見將來對護理人手的需求增加,盼來年可增加超過10個學額。

落後地方實習推健康平等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護理學院、韓國梨花女子大學護理學院、泰國清邁大學護理學院及文萊達魯薩蘭大學等14間來自個東南亞國家與地區的院校代表簽署「東南亞護理教育及研究聯盟」協議,藉此推動合作以提升護理教育及研究等。

港大護理學院院長林佳靜指出,學院正與聯盟院校商討參與世衛一個名為「倡導健康平等」的項目,每間學院可資助一至兩名學生到其他地區交流及實地研習,林補充,現時學院的交流活動較局限於醫療水平發達的地區,學生較少機會接觸醫護水平較落後的地區,透過此項目,學生可到東南亞不同院校進行服務研習,如到醫護資源較匱乏的柬埔寨或人口老化問題較嚴重的日本,鼓勵學生將來推動全球健康平等的工作。

近年有指香港前線醫護人手短缺,剛上任港大護理學院院長的林佳靜表示,相比部分東南亞國家及地區,香港的情况雖已較理想,但因為正面對人口老化,社會對醫護人員的需求亦正增加,往年港大護理學院取錄約190名學生,盼望來年可增加超過10個學額,又計劃廣納人才到港大護理學院任教,希望可增加約5名教員。

人體解剖學最受歡迎 理大擴MOOC課程

理大最受歡迎的MOOC課程是人體解剖學,學生可透過此課程學習基本概念。有興趣人士可到edX網站建立帳戶,之後便可任意報讀課程。(edX理大人體解剖學課程截圖)
理大最受歡迎的MOOC課程是人體解剖學,學生可透過此課程學習基本概念。有興趣人士可到edX網站建立帳戶,之後便可任意報讀課程。(edX理大人體解剖學課程截圖)

【明報專訊】大學開辦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是大勢所趨,香港理工大學於2014年擲百萬元製作MOOC課程,當中包括該校甚受歡迎的酒店管理課程、見工面試實用英語等,連人體解剖學課程也有提供,所有人士均可免費報讀。

明年推系統工程地理資訊科

現時理大已推出7個課程,包括實用英語、商業知識管理和大數據等,明年1月再推出有關工業及系統工程,以及地理資訊課程;部分課程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步伐來決定修讀時間,可快可慢,其他課程則需按課程本身的開始和教授時間,彈性較小。理大協理副校長(學與教)陳智軒指出,MOOC是未來高等教育和中學教育趨勢,除現時和短期內會開的課程,亦有意開辦銜接學士的課程,讓中學生修讀,對其升大學時選科或修讀相關學科均更有利。除理大外,科技大學和香港大學都有在edX提供免費課程。

edX的MOCC課程開放予全部人士報讀,不設入學要求,有學生為25歲以下,亦有40至60歲人士。

學生來自175地區 5%修畢

理大推出的課程中以護理學院的人體解剖學最受歡迎,報讀人數接近7.5萬人,當中一成來自香港;學生亦來自世界各地,有學科的學生源自175個國家和地區,如中國大陸、英國、美國、巴西、印度、俄羅斯等。雖然報讀人數眾多,但不是所有人都修畢整個課程。陳智軒說,只有3%至5%人會修畢課程,「有些人覺得學到某一程度便夠,有些人覺得讀完這課程,還想繼續讀,完全自己選擇」。

可獲發微型碩士證書 學分互通

為了讓修讀MOOC的人士可得最大效果,理大其中一個MOOC課程「國際酒店管理微型碩士課程」,學生修畢4個學科及通過考試,便可獲發微型碩士證書,也可申請報讀該校的國際旅遊管理碩士課程,部分學分可互通,目標盼收取5名曾修畢該MOOC課程的學生。

科大耶魯法國HEC合辦雙碩士

科技大學商學院與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和法國巴黎HEC商學院合作,推出雙碩士學位課程,學生可在兩年修業期內於兩間不同院校就讀。左起為科大商學院碩士課程主任盧惠蘭、院長譚嘉因,以及學院發展及理學碩士課程執行總監曾志安。(鄧力行攝)
科技大學商學院與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和法國巴黎HEC商學院合作,推出雙碩士學位課程,學生可在兩年修業期內於兩間不同院校就讀。左起為科大商學院碩士課程主任盧惠蘭、院長譚嘉因,以及學院發展及理學碩士課程執行總監曾志安。(鄧力行攝)

【明報專訊】科技大學商學院與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和法國巴黎HEC商學院合作,推出3款組合的雙碩士學位課程,學生可在兩年修業期內於兩間不同院校就讀,並取得由兩間院校頒授的國際管理或環球運營管理雙碩士學位,兩年學費要54.3萬至85.1萬元不等。

兩年學費54.3萬至85.1萬

課程將於2018/19學年開學,學生可於首年在科大商學院就讀國際管理理學碩士課程或環球運營管理理學碩士課程,次年到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就讀管理學碩士課程,畢業生將具備科大和耶魯的雙重資格認可;學生也可在首年到法國巴黎HEC商學院就到管理學碩士課程,次年到科大商學院就讀國際管理理學碩士課程,畢業生將具備HEC和科大的雙重資格認可。

料首年收生20人內

科大商學院學院發展及理學碩士課程執行總監曾志安表示,首年3個課程預計合共會收生不多於20人,學生要符合兩間院校的要求,主要針對剛畢業或工作經驗少於3年者。他說課程已開始收生,反應比預期正面,也有本地生申請,但為數不多,他又透露學院碩士學位課程的本地申請人佔不多於一成。

科大商學院院長譚嘉因說,為配合全球化經濟所帶來的人才需求,科大致力與全球頂尖學府攜手合作,冀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國際學習體驗、擴闊視野,亦為他們未來晉身環球商界作好準備。學生可於兩個學年在兩間不同地區的商學院學習,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切磋交流,感受兩地和不同院校的獨特文化及學習體驗,培養更廣闊的國際視野。

職訓局增10高級文憑 首推跨學科課程 科技金融結合

study_2017_11_21_a1【明報專訊】應屆DSE考生現在考慮報讀明年升學課程,職業訓練局(VTC)將於2018至2019學年新增10個高級文憑課程,其中4個為首次推出的跨學科課程,包括金融科技高級文憑、公關及數碼傳訊高級文憑、音樂及數碼娛樂產業管理高級文憑、藝術及文化活動管理高級文憑。職訓局高級助理執行幹事(教務)余國柱表示,因應市場要求僱員掌不同知識及技能,故推出跨學科課程,預計每個課程收生約30人。

余國柱舉例指金融科技高級文憑課程是看到現時金融市場及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如使用虛擬貨幣及大數據等,新課程結合資訊科技及工商管理元素,並有業界人士就教學內容提供意見,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他又介紹藝術及文化活動管理高級文憑課程,指其中一個辦課原因是有見西九文化區將落成,對「既要懂得文化,又懂得推廣」的人才有一定需求,坊間現時較少類似課程。另外6個新增高級文憑課程包括葡萄酒及飲品商業管理高級文憑 、西式包餅及糖藝高級文憑等(見表) 。

預見西九需人才 辦活動管理課程

按職訓局2017至2018學年全日制自資高級文憑學費金額約54,400元至55,600元。職訓局副執行幹事鍾志杰指新學年學費尚未訂立,預計明年首季公布。特首林鄭月娥今年推出3萬元自資學士學位資助,被問有否影響副學位課程收生,鍾志杰表示收生情况與去年相差不大,銜接學位收生則有增加,但暫未有確實數字。

明年9月先導計劃 文憑可銜接學士課程

另一方面,職訓局執行幹事尤曾家麗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透露職訓局將在明年9月舉辦先導計劃,提供100個文憑課程學額予中三學生,學生畢業後可選擇直接銜接高等教育科技學院的自資學士學位課程。職訓局確認相關內容,指文憑學生畢業後若成績達標,可以選擇學士學位課程,不需像以往般必須修畢高級文憑始可升讀,但學院仍未定好細節。

職訓局在2018至2019學年開辦逾140項全日制學士學位、高級文憑、基礎課程文憑、職專文憑和文憑課程,約提供1.7萬個學額,中六生可於11月24日至明年2月28日報名。

持續進修基金擬放寬至70歲

study_2017_11_16_a1【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提出會向持續進修基金額外注資15億元,政府向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建議放寬基金申請人年齡至70歲,以及取消4年申領基金的有效期限等(見表);資助上限則維持1萬元。

資助上限維持1萬 被指不足

自資高等教育聯盟主席阮博文歡迎有關建議,他指持續進修基金運作了很久也沒檢討,已不合時宜,贊同政府放寬年齡上限和課程範疇;但他不滿政府沒有增加資助上限,「1萬元很快用光,如政府真的認真對待終身學習的話,就知道1萬元其實不足」,希望政府考慮「加碼」。

根據政府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顧問研究報告指持份者一般認為現時65歲的年齡上限太低, 建議放寬至70歲;事實上,港人預期壽命愈來愈長, 65歲或以上佔整體人口的比例, 將由2016年的16% ( 117萬人) , 增加至2066年的34%(263萬人),政府指應鼓勵長者發揮所長。課程範疇方面,原本只有8個指定範疇等課程可獲資助,政府建議擴大至所有在資歷名冊登記的課程,另建議增加的範疇包括健康護理、資訊及通訊科技、STEM、幼兒教育等。

現時基金帳戶有效期4年,可申領發還款項亦最多4次,政府建議撤銷這兩項限制。

有效期及次數不再設限

不過,政府無意增加資助上限。現時港人修畢課程後可申請發還八成學費或上限1萬元,政府指經審慎考慮後決定維持現狀。政府指出,鼓勵更多合資格的人終身學習是優先工作,再者,總數66.6萬個已結束帳戶的基金受惠人中,超過一半實際上沒用盡1萬元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