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仁獲准開博士課程

study_2017_11_09_a1【明報專訊】行政會議昨日通過恒生管理學院及香港樹仁大學的申請,批准兩校頒授13個碩士及博士課程學位,其中樹仁為首間有提供哲學博士課程的私立大學。兩院校計劃在2018/19學年開辦相關課程。

明年開12個碩士及博士課程

恒管獲批准開辦「創意管理理學碩士課程」;樹仁則獲准分別開辦6個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課程,涵蓋中文、英文、心理學、歷史學、社會學及經濟學6個範疇(見表)。兩間院校擬開辦的課程分別在今年7月及9月通過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的評審。

樹仁將開辦課程的學費,全日制為6.9萬元一年,兼讀制則4.6萬元一年;碩士課程修讀時間最少24個月,博士課程則最少36個月。樹仁大學表示,預計開辦5年內合共取錄不多於20個學生,又指長遠希望在校內其他學系增設哲學碩士及博士課程,暫未有時間表。修讀該校哲學碩士及博士課程的合資格學生,可獲安排任職研究員或教學助理,協助教研工作,每學年可獲約18萬元獎學金津貼;另會替有需要的研究院學生安排宿舍。

行會指有關做法可擴闊學生的課程選擇,及有機會培養更多人才, 對可持續發展有正面影響, 惟涉及的新增學額不多,影響並不顯著。

入資優學苑 增「誠意考驗」 防甩底 須先讀網上課程再甄選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定期舉行奧林匹克選拔,選出100名學生重點訓練,中途不斷淘汰,最後階段通過測試的便能代表香港出賽,當中包括早前參賽並獲獎的黃子峯(左二)和郭敏怡(右二)。兩人身旁為擔任導師的科大化學系講師陳鈞傑(左一),以及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香港委員會副主席梁達榮(右一)。(劉俊陶攝)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定期舉行奧林匹克選拔,選出100名學生重點訓練,中途不斷淘汰,最後階段通過測試的便能代表香港出賽,當中包括早前參賽並獲獎的黃子峯(左二)和郭敏怡(右二)。兩人身旁為擔任導師的科大化學系講師陳鈞傑(左一),以及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香港委員會副主席梁達榮(右一)。(劉俊陶攝)

【明報專訊】培訓資優學童的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每年均會取錄約2000人,最終只有五成至六成人報讀課程,一半資源變相浪費,學苑決定由下學年起要「看申請者的誠意」。學校可如以往一樣推薦學生報讀資優學苑,將不再設人數上限,被推薦的學生須先完成20多個小時網上課程和評估,通過後才可再報讀面授課程。

一年取錄2000人 四成沒報讀課程

資優學苑院長吳大琪盼可取錄更有誠意的學生,免卻學校推薦完又不上課程所造成的資源浪費。另外,學苑亦計劃將某些科目列為收費科目,吳說,因向政府申請收費的手續繁複,現時未知學費金額,趕及明學年能收費的科目或許只有一兩科,大部分科目還是免費。

學校推薦不再設限 部分課程轉收費

學苑有為數學和化學等的資優學生報名參加奧林匹克賽事,本港代表今年首次出征「國際大都會奧林匹克」化學組比賽,由黃子峯奪銀牌;數學組方面,郭敏怡在62名「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女參賽者中成績排第二,兩名同學及其導師都認為,本港文憑試課程設計不利STEM發展。

導師「火博士」﹕高中課程廣而不深

黃子峯的導師、有「火博士」之稱的科大化學系講師陳鈞傑認為,即使是化學科,文憑試往往要靠背誦才得高分。他說英國高考近年出題偏重理解,這樣才可令學生有更深層次思考,但現時港生應付文憑試「背完就得,不太懂思考」,入了大學就不適應。他又說,本港高中課程涉獵太廣,但欠缺深度,令學生不重視概念和理解,教師又教不及,他認為寧願教少點課題,但教得深入,反而更能打好學生基礎。

郭敏怡現時為中大數學系(數學精研課程)一年級學生,她以數學科為例,指文憑試只強調答案,「不知道條方程式怎來,總之有就背,這不求甚解的想法令學生難以深化思考」;她亦指不把數學延伸課程當作一學科,令學生即使有興趣也未敢投入,「有同學真心鍾意M2,但大學不當一科,因要兼顧其他計分的學科,便沒動力讀而棄修」。

另外,學苑就「行動價值觀」向全港3355名學生做問卷調查,再比較外地同類調查,發現各地學生在誠實、關愛、領導才能和靈性發展方面都較成人低分;而本港小學生所有方面的表現都較中學生好,特別是誠實、熱忱和靈性。

韓國升學:港生赴韓升學做Oppa 生活細節不容忽視

study04_kr07_pto10韓國流行文化盛行,人人都留着空氣瀏海、吃着泡菜、看着韓劇,甚至令部分學生學習韓語、選擇到韓國升學。

香港學生張旭潤(Jason)也對韓語充滿興趣,他憑自學獲取韓國語能力考試(TOPIK)三級成績。為了使韓語能力更上層樓,他決定赴韓修讀語學堂,及後更入讀成均館大學經營學系,成為港產「Oppa」感受當地文化。

Jason在香港完成高考後,因未獲本地大學取錄,便選擇先投身職場。他邊工作邊自學韓語,雖然考獲TOPIK三級成績,但自覺韓語水平有所不足,希望在語法能力上有所提升。正好他因工作儲下一筆積蓄,可讓他作學費之用,便開展了韓國留學生活。

學習韓語屬首要 考至TOPIK六級方為上

Jason為了增進韓語知識,入讀韓國成均館大學語學堂,及後更成功升讀大學,現為成均館大學經營學系四年級生。
Jason為了增進韓語知識,入讀韓國成均館大學語學堂,及後更成功升讀大學,現為成均館大學經營學系四年級生。

要在韓國學習韓語,大學「語學堂」屬首選課程。Jason赴韓後入讀成均館大學語學堂課程,完成後考獲TOPIK最高級別第六級,並獲成均館大學取錄,現時於該校就讀經營學系四年級。

現時,韓國大學對留學生的韓語要求為TOPIK四級。不過,因為大學課程用字較深,Jason認為四級韓語未必夠用,應學至最高第六級。Jason曾有朋友因為韓語水平跟不上,升讀大學後要停學一年,重回語學堂進修韓語。因此,Jason建議有意到韓國升讀大學的同學,應先學好韓語再作考慮。

住宿類型種類多 宜按預算及習慣作選擇

在韓國生活的數年間,Jason並沒有入讀大學校內的住宿。就讀語學堂時,他曾經與同學在外合租房間,基本上愈多人合租,價錢愈便宜。他分享,一人租住的每月房租約為韓圜₩50萬(約為港幣$3500)、二人合租平均每人約韓圜₩33萬、三人合租平均每人只需韓圜₩27萬,但需留意房租是否包括額外雜費。

升讀大學後,Jason選擇自行租住「One Room」,費用為每月韓圜₩50萬,當中包括水費、上網費、管理費,但要額外繳付電費和煤氣費。One Room主要租住對象是留學生,按字面解釋,是讓一人居住的房間,當中包括洗手間及廚房。部分One Room包括了基本生活用品和家具,例如床、洗衣機、冷氣機、衣櫃、網絡等,同學亦可自行更換家具。但亦有些One Room不設家具,同學需自行添置,也須自行安裝上網線及路由器。

除One Room外,留學生也可選擇6 – 10人合租的「Share House」。Jason指,其身邊的男同學多是自住One Room,以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女同學則多跟朋友合租Share House,方便互相照顧。有意赴韓的同學可按自己的預算及生活習慣作出選擇。

從事兼職工作 幫補生活費

生活費方面,韓國跟香港物價相近,Jason平均每月開支約為港幣 $4000 – $6000。為了賺取生活費,Jason選擇在學同時擔任兼職,例如進行翻譯工作、到明洞擺檔攤等。但同學切記平衡學業與兼職工作,不能過度偏重於兼職,以免耽誤學業。

除了兼職,在韓國的留學生可選擇申請獎學金。以當地提供給國際學生的獎學金為例,每位國際生在首學期時可按成績獲學費減免。若同學的GPA(成績平均績點)超過3.5,更有高達一半學費的獎學金。

上課認真假期放鬆 見識更多更廣博

Jason指當地學習風氣盛,同學全都認真專注學業,絕非以享樂及翹課為主的大學生活。但在假期時,Jason會好好輕鬆一番,例如會跟朋友「地鐵遊」旅行。韓國的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同學可趁留學期間到境內各地旅遊。Jason曾經到過坡州、春川、水源等地旅遊,增廣見聞。地鐵遊以外,由於當地租車費用不高,每天約為港幣$200,持駕駛執照的Jason選擇「自駕遊」,自行到各地遊歷。

乍聽之下,前往韓國升學看似能進入韓劇中的世界,十分夢幻。但前往當地生活並非容易之事,同學可參考Jason生活的經歷,並考慮當地文化和學習風氣是否適合自己,才作出升學決定。

Jason在假期時會跟友人在韓四處遊歷,增廣見聞。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Jason在假期時會跟友人在韓四處遊歷,增廣見聞。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知多點】

韓國語能力考試(TOPIK)由韓國國立國際教育院舉辦,主要為母語非韓語的外國人進行韓語考核。要在韓國修讀韓語及考取TOPIK資格,語學堂是一個熱門的選擇。以Jason修讀的成均館大學語學堂為例,課程為期一年,共有六個學期,因此內容較密集,同學必須勤力溫習才能跟上進度。語學堂更設有留班制度,同學若出席率不足,或考試成績不達標,便須留班重讀,要求嚴格。

文:黃詩雅

書本樣式

study04_kr07_1

study04_kr07_2

 

 

韓國升學:入讀頂尖韓國SKY大學 留韓港生:當地學習風氣盛

study04_kr06_pto10首爾大學(Seoul University)、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這三間著名的韓國大學合稱為「SKY」,被譽為「韓國大學一片天」。SKY在當地屬頂尖大學,韓國人甚至認為考進了SKY是光宗耀祖的事。

香港學生李穎心(Irena)憑着努力,成功躋身延世大學學生之列,邁向屬於她的一片天。她分享留韓時的生活,形容當地充滿學習風氣。有意赴韓的同學除了要喜歡當地文化,也要有心理準備要面對繁重的學業。

先考TOPIK 確保擁韓語知識

Irena完成中學文憑試後,本於香港就讀自資學士學位課程。可是入學後不久,她發現課程並非自己興趣所在。剛好當時Irena正學習韓語,便萌生到韓國升學的念頭,毅然退學實踐所想。

Irena於韓國完成語學堂課程後考獲T O P I K五級的成績,並成功入讀延世大學傳理學系。(圖片由受訪者 提供)
Irena於韓國完成語學堂課程後考獲T O P I K五級的成績,並成功入讀延世大學傳理學系。(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韓國大學對海外學生的入學要求中,其中一項是要考獲韓國語能力考試(TOPIK)四級或以上,確保他們擁有足夠於當地生活及學習的韓語知識。有意赴韓的港生可於本港學習韓語及報考TOPIK,或是直接到韓國修讀由大學開辦的「語學堂」一年韓語課程後報考TOPIK。曾於香港學習韓語的Irena,選擇前往當地入讀成均館大學語學堂。Irena擁有基礎韓語知識,於語學堂學習進度良好,八個月後便考取了TOPIK五級成績,比預期還高了一級。

修畢語學堂 自行遞表申請大學

韓國的大學為獨立招生,學生自行向心儀大學遞交所需文件(高中成績表、推薦信、中學文憑試成績、語學堂成績等)便可完成申請。Irena完成語學堂課程後向延世大學報名,憑着學業成績獲取錄,入讀傳理學系學士課程。

Irena提醒有意申請的同學,若於修畢語學堂後報讀當地大學,需回港向律師行取得公證,方可作為認可文件交到韓國的大學作報名之用。

韓國人重視學業 夢寐以求考進SKY

韓國的大學為獨立招生,學生要自行了解心儀大學的入學要求及 申請方法。
韓國的大學為獨立招生,學生要自行了解心儀大學的入學要求及申請方法。

韓國人重視學業成績,學習風氣盛,跟香港同樣「一試定生死」。以當地「大學修學能力試驗」(高中公開考試)為例,若考生於考試日遲到,可托警察動用警車接載,讓其盡快趕到考場。韓國人的良好學習態度甚至不限於自身,他們更會推而廣之。Irena舉例,當她上課時遇到不明白之處,韓國同學會細心地向她解說、並分享課堂筆記,其室友更會為她檢查功課。在延世大學,校方規定學生不可缺席超過三次,因此沒有翹課的風氣。

重視學業的韓國人更會以大學定型學生。Irena分享,一次她在外吃飯,店員得知她於延世大學就讀後,狀甚羨慕地稱讚:「你讀書一定好強。」由於當中每100名高中生,只有一名能考進SKY大學,因此韓國學生都會以升讀SKY大學為目標,成績優異方可入讀,令當地社會對SKY大學生有絕佳的評價。除了成績優異,Irena指延世大學的韓生語言能力甚佳,不少同學從歐美國家、中國等地回流韓國讀大學,懂英語和普通話,有利與留學生溝通。

韓國文化重輩分 熱愛集體聯誼活動

韓國人擁有良好團體精神,不時組織集體活動,Irena也曾參與其 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韓國人擁有良好團體精神,不時組織集體活動,Irena也曾參與其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韓國生活,同學也要留意文化上的差異。韓國人重視輩份階級,韓語中有向長輩表示尊敬的「敬語」。Irena就此分享一次有趣的經歷:一次她跟韓國友人外出,友人感內急,便一起去洗手間。但因她比Irena小一歲,即使她較感內急也堅持要讓Irena先去,以表尊重。

此外,韓國人擁有良好團體精神,喜歡一大群人聯誼的集體活動。當地大學生喜歡外出喝酒聯誼至深夜,往往至凌晨時份才回宿舍,Irena就曾因被韓國室友吵醒而有所爭吵,有意入住當地宿舍的同學要對此有心理準備。

寄語同學認清目標 勿為追星赴韓

韓國流行文化風靡全球,不少香港學生均有喜歡的韓國明星,對當地文化趨之若鶩。對此,Irena提醒同學不要為了「追星」而到韓國升學。以她自身為例,延世大學要學生提交的報告有很多,令她不時埋首功課中,難以常常「追星」,只能間中參與相關活動。同學要真心喜歡韓國和其文化,再考慮升學目標才下決定。此外,Irena再三鼓勵同學到韓國升學時,不要害怕說韓語,要多說、多練習,方能有效提升語言能力。

文:黃詩雅 訪問場地提供:Korea Plaza

書本樣式

study04_kr06_1

study04_kr06_2

 

 

內地升學:港生北上讀經濟貿易 擴闊視野與國際接軌

余靄汶(阿Man)中學畢業後入讀了香島專科學校的先修班,為投考內地大學做好準備。
余靄汶(阿Man)中學畢業後入讀了香島專科學校的先修班,為投考內地大學做好準備。

中港兩地交流頻繁,商務貿易來往日益增多,近年北上升學的港生數字也有上升的趨勢。現從事建築測量工作的余靄汶(阿Man)早著先機,她中學畢業後便經先修班及內地聯招試升讀內地大學,於2012年在華僑大學完成國際經濟與貿易(國經貿)課程。她分享,在內地的大學生活令她擴闊視野,而修讀國經貿則使她在工作上更易與國際接軌。

阿Man完成會考後,在家人建議下入讀香島專科學校的先修班,為內地大學聯招試作準備。完成一年課程後,她同時報考「港澳臺聯招考試」及「兩校聯招」(暨南大學、華僑大學聯合舉辦的入學試)。最後,阿Man透過兩校聯招考進華僑大學,前往福建開展大學生活。

內地學習風氣盛 課程中英並重

阿Man經過暨南大學、華僑大學兩校聯合舉 辦的招生考試,順利入讀華僑大學。
阿Man經過暨南大學、華僑大學兩校聯合舉
辦的招生考試,順利入讀華僑大學。

港生到內地升學,大多選讀華僑大學(華大)和暨南大學,而阿Man修讀的國經貿更是熱門科目之一。國經貿的課程內容包括經濟學、統計學、國際商務等,教授基本經濟及商業理論外,也會讓學生了解國際市場的現況,為未來事業打好基礎。

內地的學習風氣盛,為學生帶來不少壓力。而阿Man也不敢鬆懈,上課時會預早到達課室,以免錯過課堂內容。坊間總認為在內地讀書,接觸英語機會會減少,阿Man卻指她在學時,校方非常注重學生英語能力,尤其是她修讀的國經貿更為看重英語。而學習英語的過程絕不沉悶,她舉例,在修讀「劍橋商務英語」一科時,同學需拍攝大概40分鐘的影片作功課,以有趣的形式學習。此外,華大設有全英語授課的國際學院,可供同學自由選讀。

語言習慣與港不同 多說多聽耐心適應

華大屬專門招收僑生的大學,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如港澳台、馬來西亞、越南、緬甸、新疆等,因此溝通十分重要。對阿Man而言,溝通正是最大困難。因她起初完全不懂普通話,不會說也聽不懂,只能以中英夾雜的方式,讓同學猜她的意思,或是經其他港生為她翻譯。後來,內地的語言環境令阿Man不得不多說及多聽,使她的普通話大有進步。現時她能用普通話作日常溝通,在生活及工作上均大有幫助。

除語言外,學生要適應內地較慢的生活節奏。阿Man指,內地人習慣有2 – 3 小時的午飯時間,還有午睡時間。就連到銀行辦手續,也要等一段長時間,她笑言也因此而訓練出耐性。

消費物價低 自行煮食反更貴

阿Man(右一)在大學中認識到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圖為她跟緬甸及老撾同學於畢業晚宴中合照。(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阿Man(右一)在大學中認識到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圖為她跟緬甸及老撾同學於畢業晚宴中合照。(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華大的宿舍分為境外生和境內生兩類,阿Man留學時入住境外生二人宿舍,每人每年的租金約為人民幣¥4,000元。華大校園內設4間飯堂、1間超級市場,飯堂的膳食非常便宜,每碗白飯為人民幣¥0.3元,連同餸菜計算,平均每餐只需人民幣¥5元。不少留學生為求節省開支,會選擇自行煮食,阿Man卻指在華大生活的情況相反:「在當地較難找到港式飯菜的食材,因此自行烹煮比於飯堂用膳所費更高。」不過,當地的食物偏為油膩,跟港人的飲食習慣略有不同,阿Man指她曾因此感到腸胃不適。

華大位於福建,物價較一線城市便宜,阿Man每月支出約為港幣$1,000多元。而華大到市區需時約30分鐘路程,交通方便,學生可時常進出市區購物或進行休閒娛樂活動。而在假期時,阿Man會跟同學到境內各地旅遊,如哈爾濱、東北三省、內蒙古等,大大擴闊她的眼界。

得學長熱心幫助 莫憂人生路不熟

對於有意升讀內地大學的同學,阿Man表示要選自己心儀的學科。同學們或會擔心中港文化差異,但阿Man認為只要努力讀書便可,亦不用害怕到陌生環境學習。她指,華大的同學十分友善,例如她剛到華大時,學長們熱心地助她安排住宿。即使宿舍沒有電梯,學長還是會協助搬運行李上樓。因此,同學不用過於擔心到外地人生路不熟。

【知多點】

香港與內地的高等學士學位很多都是互認,兩地亦於2004年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備忘錄》。內地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都在名單內,而華僑大學就是其中之一,同學不必擔心學歷認受性的問題。

而修讀專科的同學,留意回港後要按照相關的執業規定進行註冊或考試。例如中醫需投考由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所辦的中醫執業資格試、獸醫則要到獸醫管理局申請執業證書。

文:黃詩雅 訪問場地提供:香島專科學校

書本樣式

study03_cn07_1

study03_cn07_2

 

 

內地升學:專家教路:北上升學報讀熱門學科 要先了解行業實況、課程內容

香島專科學校羅永祥校長提醒,同學選擇往內地升學前,應對大學及課程作多方面的了解。
香島專科學校羅永祥校長提醒,同學選擇往內地升學前,應對大學及課程作多方面的了解。

隨着中港兩地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兩地商務往來愈來愈多,亦有不少中資機構在港設立辦事處。若同學擁有內地學習及生活背景,相信會更有利未來投身職場。而且,自2004年起中港兩地的高等教育學歷互認,內地大學學歷有一定認受性,吸引港生到內地升學。

不過,內地的大學眾多、可供選讀的學科也多。香島專科學校校長羅永祥(羅校長)提醒,選科前按個人興趣作選擇,同時留意市場實況,評估畢業後的行業環境、也要留意課程教學內容,經多方面了解後才報讀最適合自己的學科。

中醫最為熱門 市場出現飽和

根據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資料顯示,免試錄取計劃中,最多同學報讀的是醫學(11.7%),當中8成人選修中醫。羅校長表示,由於中醫有專業化和普及化的走勢,加上內地中醫的經驗豐富,即使本港的中醫課程也會聘任內地醫師授課,因此吸引同學選讀。

不過,羅校長指,目前香港的中醫師出現飽和情況、就診率低,同學畢業後或會面對求職困難。截至2016年底,全港中醫師人數有近10,000人,而根據香港中醫管理委員會中醫組通訊第44期資料顯示,2016年的中醫執業資格臨床試共有573名考生,通過考試的有237人。自2010年起,每年平均有大約200人通過考試,即是每年的中醫師不斷增加,但是到中醫求診的病人沒有大幅度的上升,中醫師人數可謂處於飽和情況。

此外,同學於內地修畢中醫學士課程後,回港執業前要先投考中醫執業資格試,以2016年的情況為例,只有約4成報考的考生能通過考核。因此,雖然中醫為專業學科,看似前景優越,但同學需充足了解畢業後的就業情況,不要盲目報讀熱門學科。

商科經濟重視數學 有讀M1 、M2 較佔優

內地大學眾多,更有專科大學、綜合大學之分。
內地大學眾多,更有專科大學、綜合大學之分。

除了醫學類,經濟、管理、金融、貿易亦是熱門的學科。內地的經濟發展日益蓬勃,加上中港兩地的有頻繁的商務來往,對專才的人手需手也隨之上升,無論於內地或香港的就業前景也不俗。以商科類課程而言,學生的數學程度非常重要。

羅校長指,內地大學的商科或經濟學院要求學生修讀高等數學,當中有統計、線性代數等較深入的內容。若同學於中學時沒有修讀數學延伸部分,修讀高等數學時便會較為吃力。因此,若同學較擅長數學,在內地就讀商科類學科也會較容易跟上課程。

於內地升學,或會予人忽視英文的感覺,但其實內地大學是中英並重。若是同學主修商科,外語課更會佔多,大學更會聘請外國教授及參考西方的教材。部分大學更設有國際學院,以全英語授課,提供更多的選擇給同學。例如中山大學的嶺南學院便屬國際學院,同學可自由選擇使用中文或英語上課。不過,國際學院費用一般較貴,普通學院的學費約為每年¥5,000 –¥ 6,000人民幣,國際學院則是約每年¥20,000人民幣。

體藝類學科要求不高 不難入讀

羅教長任教的香島專科學校設有內地升學資源中心,提供各種內地大學的資訊予有意升讀的同學參考。
羅教長任教的香島專科學校設有內地升學資源中心,提供各種內地大學的資訊予有意升讀的同學參考。

對於不擅長學術科目且對體藝類有興趣的同學而言,內地亦屬不錯的升學選擇。內地大學體藝類學科的入學要求相對較低,如透過面試招生,同學在中學文憑試獲得2211的成績便可報讀。在港澳台聯招考試中,獲200分以上也可報讀。以著名的北京電影學院為例,其基本錄取分數為200分,相信同學只要努力讀書便不難入讀。

目標明確 報專科大學增取錄機會

內地大學有綜合性大學和專科大學之分,同學在選校時或會有所疑惑。一般而言,羅校長建議同學報讀綜合性大學,若日後發現就讀科目不適合自己,或是發現自己另有興趣,便可於校內轉科。而且,綜合性大學可讓同學接受更全面的教育,文理學科皆可選修,選修課可讀音樂、藝術、管理等,學習更為多
元化。

不過,羅校長表示,若同學對所讀學科已有明確的目標,便可選擇專科大學。專科大學的錄取分數較綜合性大學較低,但教育水平、資源等跟綜合大學不相伯仲。他舉例,例如華東政法大學的法律系不比北京大學的法律系遜色,兩校同樣在該學科排名名列前茅。而專科大學多以職業技能為重,若同學喜歡較強實用性的學科,可以選擇專科大學就讀。在聯招報名時,若同學已有心儀學科,可以透過較低的門檻報讀專科大學,獲取錄的機會亦大大增加。

文:黃詩雅 訪問場地提供:香島專科學校

書本樣式

study03_cn06_1

study03_cn06_2

 

 

台灣升學:港生報讀台灣僑先部 拾級而上考入大學傳播系

study02_tw09_pto11台灣偶像劇曾經風靡一時,黃書甯(Bonnie)亦因此而著迷,繼而與同學約好一起到台灣升學,最後卻只有她隻身赴台。Bonnie完成會考後,先到台灣修讀一年僑生先修部課程,再考入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系。她畢業後在台灣工作,計劃吸收工作經驗後再回港發展。

僑先部濃縮高中課程 學習需加倍用功

僑生先修部(僑先部)是一個高中銜接大學的先修課程,專為有意前往台灣升讀大學的高中僑生而設。文憑試考生可以用中學最後兩年的成績報讀,完成一年課程後透過考試申請入讀當地大學。Bonnie當年完成會考後,便決定先前往台灣入讀僑先部課程再銜接大學。

僑先部設三個選修類組(即選修科目),同學可按心儀的大學學系類別作出選擇。以文科生Bonnie為例,她選讀了「歷史、地理及公民與憲政」,屬第一類組課程。僑先部將當地高中課程濃縮成一年,對學生造成頗大的學習壓力。由於要靠一年的成績考進大學,Bonnie形容當時甚至比讀大學更辛苦。經過一年辛勤的先修課程,Bonnie最後成功入讀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系。

學系課程多元化 及早了解行業現況

台灣的大學學系甚多,例如海洋環境資訊系、餐旅管理系、傳播系等。其中傳播系新鮮有趣的課程內容,吸引了怕悶的Bonnie。選校時,Bonnie認識到以傳播起家的世新大學,加上該校歷史悠久,令她決定報讀。

儘管Bonnie對傳播學系甚有興趣,她坦言入讀前對學系認識不深,以為只與電視台工作有關。入讀後,她發現課程涉獵不同範疇,包括媒體營銷、傳播概論、亦有電影、音樂、電視製作、影視市場等學科,十分廣泛。當中最令Bonnie難忘的是「行銷通路」及「音樂製作」,這兩科均由是業界人士教授,教學要求嚴格,也令學生及早了解市場現況,令Bonnie感到非常有趣。

實習兼職換學分 累積經驗助發展

世新大學屬傳播起家的私立大學,擁有悠久歷史,吸引 Bonnie報讀。
世新大學屬傳播起家的私立大學,擁有悠久歷史,吸引
Bonnie報讀。

世新大學的學生於大三暑假時可選修「媒體實習」一科,學生可到電視台、廣告公司和公關公司等媒體機構從事實習工作,透過工作證明文件換取學分。Bonnie亦因此到中天電視台新聞中心從事兼職,負責接收畫面、轉換錄影帶和排列次序。「電視台的工作節奏很快,一開始不太適應,但工作好玩、有挑戰性。」Bonnie指,工作令她更了解行業狀況,對未來發展十分實用。

畢業後留台 裝備自己

自世新大學畢業後,Bonnie選擇先留台工作,從事協助舉辦宣傳活動及策劃廣告等工作,獲得經驗後再回港發展。近年台灣放寬了僑生留台工作的制度,只要在當地獲聘,港生便可申請工作居留簽證。

一般而言,由於在港工作的薪金比台灣高,大部分港生都選擇回港發展。不過,台灣的媒體文化及環境與香港有所不同,加上Bonnie認為香港的媒體環境對剛畢業的「新鮮人」求職有一定困難,因此她決定先留台工作:「留在一個熟悉的地方裝備自己,賺取多點工作經驗後回港發展,相信會更易適應。」

僑生本地生入住同一宿舍 感情要好

學業以外,Bonnie十分享受在台灣的課餘生活。她憶述,大一時跟台灣同學及香港同學同住四人房宿舍,四人會一起吃火鍋,感情十分要好。留台僑生普遍會跟本地生入住同一所宿舍,令Bonnie認識到不少很「會玩」之餘,同時投入學習的台灣同學。不過,本地生有自己的朋友圈,加上於放假時會回家,跟同學少了聯繫,因此僑生之間會較稔熟。

Bonnie指,港生在假期時大多會在台到處遊歷,例如她曾跟朋友到花蓮、台東等地感受鄉村生活。「在香港,如果有一星期的休假,我可能會選擇在家睡覺不出門,在台灣則體驗到與香港截然不同的生活。」

初時難免不適應 融入當地最為重

最後,Bonnie總括她在台灣留學的經驗:「最重要是融入當地生活。」留學生應接納及享受當地生活,抱良好的心態會有較多得著。而學生決定到台灣留學前,要有獨立生活的心理準備,Bonnie分享:「身在台灣時,我很想念父母,但不可能每次放假均回港,只能每天都跟他們通電話。」

此外,台灣生活節奏較香港慢,Bonnie認為入讀僑先部有助學生適應,也屬高中生升讀大學的好選擇。台灣學系科目十分多,她提醒同學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及興趣,從而選取適合的學系。以她修讀的傳播學系為例,學生應具備大膽、勤力等特質。選擇與性格及興趣相配的科目,自然能投入享受四年的大學生活。

文:馮嘉雯 訪問場地提供:海華服務基金

書本樣式

study02_tw09_1

study02_tw09_2

 

 

澳門升學: 澳門院校實力漸進 學費相宜 港生升學新出路

澳門與香港相鄰,兩者在語言、文化、生活習慣上相當接近。澳門政府近年銳意發展高等教育,不少澳門院校在國際舞台上漸得認可。在海外升學蔚然成風的情況下,學制與香港相同的澳門成為了香港學生升學的新出路,其中以旅遊、商業、語言等科目最受學子歡迎。

澳門的高等院校分公立與私立兩種,兩者均受當局規範,辦學和教學均達到一定水平。以下六所就是較受香港學生歡迎的學府:

澳門大學(University of Macau)/氹仔

成立於1981年,是澳門高等院校中歷史最久的大學,也是澳門第一所綜合性大學。澳門大學一共有七個學院和三個研究院,涵蓋人文、工商管理、教育、健康科學、法律、社會科學、科技、中醫藥、應用物理多個範疇。另外,澳門大學設有十所住宿式書院,是亞洲第一所擁有最具規模和最完整住宿式書院系統的大學,也是澳門佔地面積最大、設施最齊全的高等學府。在2017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澳門大學於亞洲區排名43。

學士學位學費(香港學生): 澳門幣$43,200/年(學費以學分計算,每學分為澳門幣$1,200,新生於第一學年一般選修36個學分。)
住宿費(香港學生): 澳門幣$23,200/學年(費用包括雙人房住宿、膳食、活動等)
2016-2017學年香港學生註冊人數: 149人

澳門理工學院(Macao Polytechnic Institute)/澳門半島

澳門理工學院(圖)的中葡/葡中翻譯課程 獲國際認可。(圖片由澳門理工學院提供)
澳門理工學院(圖)的中葡/葡中翻譯課程
獲國際認可。(圖片由澳門理工學院提供)

成立於1991年的公立高等院校,提供多學科、應用型為主導的學位課程,涵蓋語言翻譯、資訊科技、藝術、工商管理、生物醫學等學科範疇。澳門理工學院是澳門首間通過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局(QAA)院校評鑑的高等院校,大部分課程已通過國際學術或專業評審,而其中葡/葡中翻譯學士學位課程更是全中國首個成功通過葡萄牙高等教育評估和認可局(A3ES)學術評審的翻譯課程。

學士學位學費(香港學生):澳門幣$24,800/年
住宿費(香港學生): 澳門幣$11,350/年
2016-2017學年香港學生註冊人數: 15人

旅遊學院(Institute for Tourism Studies)/澳門半島

於1995年成立的公立高等院校,是一所致力培育旅遊範疇人才的專門學校。學院提供的學士學位課程包括:廚藝管理、文化遺產管理、酒店管理、旅遊企業管理、旅遊會展及節目管理、旅遊零售及巿場推廣管理,在部分課程中,學生可選擇以中文或英文課程就讀。

在QS 2017年世界大學排名榜中,旅遊學院在「款待及休閒管理學科」一項中在亞洲區排名第2位,僅次於香港理工大學,全球排名則為第18位。

學士學位學費(香港學生):澳門幣$24,000/年(2017-2018學年)
住宿費(香港學生): 澳門幣$11,400/年(雙人房)
2016-2017學年香港學生註冊人數: 33人

澳門科技大學(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氹仔

成立於2000年的非牟利私立綜合性大學,設有資訊科技學院、商學院、法學院、中醫藥學院、酒店與旅遊管理學院、人文藝術學院、健康科學學院、藥學院、國際學院等九個學院。澳門科技大學在2016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位列第32,也是海峽兩岸暨港澳最年輕的五十強大學。大學擁有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提供數十個學位課程供選擇修讀,授課語言以英語為主,部分課程以中、葡或西班牙語授課。

學士學位學費(香港學生):澳門幣$75,300 – 93,000/年
住宿費(香港學生): 澳門幣$1,548/月(雙人房)
2016-2017學年香港學生註冊人數: 49人

澳門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Macau)/氹仔、澳門半島

成立於1981年的東亞大學為澳門城市大學前身,1992年東亞大學改制,歷經澳門東亞公開學院、亞洲(澳門)國際公開大學,於2011年更名為澳門城市大學,是澳門地區歷史最悠久的非牟利私立綜合性大學。設有國際旅遊與管理學院、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城市管理學院、教育學院、法學院、公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及葡語國家研究院,共提供七個學士學位、九個碩士學位、六個博士學位的31種學位課程。其中,國際款待與旅遊業管理學士學位課程、服務業管理學士學位課程、設計藝術學士學位課程、社會工作學士學位課程、工商管理學士學位課程等,逐漸形成自身特色,因應用性、實務性強,深受學子青睞。

學士學位學費(香港學生):港幣$60,000–70,000/年
住宿費(香港學生): 港幣$24,000/年
2016-2017學年香港學生註冊人數: 38人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Kiang Wu Nursing College of Macau)/澳門半島

鏡湖慈善會屬下機構,創立於1923年,前身是「鏡湖護士助產學校」,於1999年提升為「澳門鏡湖護理學院」,並於2002年開辦四年制「護理學學士學位課程」。學院於2015年獲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局(QAA)的院校素質核證信心評級,並定期邀請國際護理教育專家進行課程審視,讓課程得以持續優化,與
國際接軌。

學士學位學費(香港學生):澳門幣$25,000/年
住宿費(香港學生): 澳門幣$19,200-20,400/年
2016-2017學年香港學生註冊人數: 5人

文:吳倩盈 資料來源:院校提供、網上資料

書本樣式

study02_mo03_1

study02_mo03_2

 

 

澳門升學: 赴澳升學人數增 澳門院校申請有辦法

澳門政府近年致力發展高等教育,課程與教學素質持續提升,吸引不少香港學生赴澳升學。根據澳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的資料顯示,澳門院校中的港生人數,由2012 – 2013學年136人增加至2016 – 2017學年334人,可見澳門成為內地、台灣之外的另一條大中華區升學出路。

study02_mo02_pto11

特色科目嶄露頭角 院校課程種類繁多

澳門部分大學設有先修課程,以澳門科技大學(圖)為例,未能直接考取大學的學生可報讀一年的先修課程,再銜接至學士學位。(圖片由澳門科技大學提供)
澳門部分大學設有先修課程,以澳門科技大學(圖)為例,未能直接考取大學的學生可報讀一年的先修課程,再銜接至學士學位。(圖片由澳門科技大學提供)

雖然澳門的高等院校只有三十多年歷史,但在特區政府投入大量資源下,澳門高等教育近年發展迅速。其中因應澳門的文化、旅遊等產業發展興盛,在相輔相承的作用下,令旅遊及博彩管理、文化遺產管理、中葡翻譯等大專課程漸見規模。例如旅遊學院的課程獲得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頒發「TedQual」優質旅遊教育認證,並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於旅遊學科名列前茅;澳門理工的中葡/葡中翻譯學士學位課程成功通過葡萄牙高等教育評估和認可局(A3ES)的學術評審,可見當地院校廣受學界認同。

澳門的高等院校分公立與私立兩種,兩者差異主要在學費方面——私立院校會比公立院校貴。例如公立的旅遊學院每年學費為$27,000澳門幣,而私立的澳門科技大學則為每年 $73,000 – $81,000澳門幣。除了升讀學士課程,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以及聖若瑟大學也設有一年制先修班/預科課程,供需要提升中、英文等基礎科目的中五或中六學生報讀,成績達學士課程入學要求者可再銜接上大學。

申請方法一條隊 「四校聯考」與獨立招生

澳門政府對高等教育日益重視,公立院校的質素也有明顯提升, 圖中的旅遊學院於2017QS世界大學排名中,在款待及休閒管理學 科分類排行亞洲區第2位,僅次於香港理工大學。(圖片由旅遊 學院提供)
澳門政府對高等教育日益重視,公立院校的質素也有明顯提升,圖中的旅遊學院於2017QS世界大學排名中,在款待及休閒管理學科分類排行亞洲區第2位,僅次於香港理工大學。(圖片由旅遊學院提供)

澳門的學制沒有公開試和統一派位,要入讀大學,基本上只有獨立招生一途。院校會各自公佈申請的時間及方法,有意報讀的學生需按院校要求在網上或親身遞交報名表,並應考大學所設的入學考試。雖然沒有公開考試,但澳門設有「四校聯考」制度,即四所高等院校: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旅遊學院以及澳門科技大學的聯合入學考試。考試共有中文、葡文、英文及數學四科,學生按申請的學系要求而應考相關科目。若不同院校或學系要求學生考同一科目,學生也無需重複應考,只需考一次就可以把成績提交到四所大學的不同學系。而上述中英數葡四科以外,學生也有機會要應考其他科目,相關考試由院校自行安排。

隨著赴澳港生增多,目前不少院校都接受香港學生以文憑試成績報讀,如聖若瑟大學要求申請的港生在文憑試最佳四科中至少獲得「3322」的成績,才能參加入學考試和報讀該校課程;也有部分學校如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列明若學生的文憑試成績符合該校的要求,報讀時即可豁免入學試(豁免部分不包括面試)。而旅遊學院、澳門科技大學等學校接受視像面試,港生無需親自赴澳。

澳門學歷可認受 中英雙語為主流

有不少學生會擔心澳門學歷的認受性不足,繼而無法銜接其他學位。雖然目前澳門與香港兩地的確沒有學歷互認協議,不過,澳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表示,目前沒有發生過澳門畢業的大學生赴外地升學時出現學位不銜接的案例,同學不必過分擔心。

而在語言方面,雖然葡文是澳門其中一個法定的官方語言,但不少高等教育課程都以英語或中文作為授課語言,同學未必需要使用葡文上課,使用與否均視乎課程需要。

澳門高等院校的學科定位與香港不一樣,對於有意修讀旅遊、文化學科的同學而言,可考慮到澳門升學,謀求新天地。澳門的升學手續並不繁複,而且近年承認香港中學文憑試成績的學校也愈來愈多。不過,各院校的入學制度都不一樣,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先了解入學資訊,以防萬一。

文:吳倩盈 資料來源:澳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

書本樣式

study02_mo02_1

study02_mo02_2

 

 

澳門升學: 澳門知多少?

地理

澳門位於中國東南面,是中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毗鄰香港,兩地相距約60公里,北面連接珠海市。澳門總面積共30.5平方公里,約香港荃灣區的一半。澳門可分為四個部分,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及路環兩個離島,以及以填海方式連接兩個離島的路氹城。香港和澳門之間主要依靠水路交通,船程約一小時,而直升機也是另一個選擇。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市民也可以經陸路來往港澳兩地。

賭博業與旅遊業兩者相輔相承,是澳門引以為傲的產業。
賭博業與旅遊業兩者相輔相承,是澳門引以為傲的產業。

人口與語言

根據澳門2017年第1季人口統計,澳門人口約為650,000人,華人佔絕大部分的人口。在語言方面,由於澳門曾經為葡萄牙殖民地,雖然在1999年已經回歸,但仍然保留著使用葡文的傳統,葡語及中文並列為法定語言。

特色產業

澳門以歷史建築聞名,保留了大量殖民時期的西式建築。圖為有400多年歷史、收藏達300多件天主教文物的玫瑰堂。
澳門以歷史建築聞名,保留了大量殖民時期的西式建築。圖為有400多年歷史、收藏達300多件天主教文物的玫瑰堂。

澳門主要以旅遊業和博彩業支撐經濟。澳門旅遊業發達,光是五星級酒店就擁有三十多間,可以說是酒店林立,不少商場、娛樂休閒設施也是以外地旅客為目標群體。而澳門濃厚的文化氣息也是吸引旅客的重要原因。

澳門又有「東方蒙地卡羅 」 、「東方拉斯維加斯」之稱,博彩業佔澳門政府財政總收入的八成,不少旅客慕名而來,也令澳門的賭場越來越多,澳門賭業遠近馳名。

文化

澳門的文化特色主要顯示在中西合璧之上。澳門擁有不少歷史文化遺產建築,主要坐落在澳門歷史城區,其中包括大三巴、玫瑰堂、聖若瑟修院等西式建築,以及媽閣廟、 哪吒廟、關帝廟等中式廟宇,體現出殖民時期中西文化交融的景象。

澳門的街道也遺留了不少殖民地痕跡,例如澳門的街道牌以葡萄牙瓷磚畫為參考,採用白磚藍字、中葡文對照的設計;而在議事亭前地等地的黑白碎石行人地,也是葡萄牙常見的葡式碎石路。

此外,澳門主辦了不少國際性盛事,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可數擁有六十年歷史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以澳門市內車道為比賽場地,不少車迷都會特地到澳門觀看賽事,這個時候的澳門總會水洩不通。此外,世界女排大獎賽、澳門國際煙花匯演也是澳門知名度高的國際盛會。

書本樣式

study02_mo01_1

study02_mo01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