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怕被削資 沒讀物理高數生照收 徐立之批工程收生削足就履

study_2017_09_11_a2
香港大學前校長、港科院院長徐立之(圖)接受本報專訪時建議改革文憑試,包括取消「3322」入大學最低要求等,又認為大學理學院和工程學院應在收生問題上「企硬」,要求報考學生選修高階數學或有關科學學科。(蘇智鑫攝)

【明報專訊】政府近年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香港大學前校長、港科院院長徐立之接受本報專訪時,批評2012年推行文憑試,令選修理科和高階數學學生人數銳減,學生科學知識薄弱;他又批評有大學的工程學院「削足就履」,因擔心收生差削資源不敢「企硬」,照取錄無修讀物理及高數的學生。徐提出改革文憑試及大學收生制度「亡羊補牢」。

明報記者 鄧力行

「香港年輕人太過注重現實,太注重找不找到工作。」徐立之認為,教育最重要是知識的培育,和讓學生追隨自己興趣。他說,「今日有的工作將來未必存在,將來的工作今日可能看不到」,認為學生為「追隨時代」從求職角度出發選科並不明智。他分析,學生選科時多以「考高分」為首要考慮,結果較為艱深的理科和高階數學成為犧牲品。

倡文理商學生

修讀不同程度數學

首屆文憑試以來,報考數學科兩個延伸部分(M1、M2)的人數和比例皆跌,至2017年文憑試分別只有2739人(5.26%)和4331人(8.31%)報考。徐立之認為應整合數學科的必修和延伸部分,讓文科、商科和理科學生修讀不同程度的數學,他批評現時必修部分「高不成低不就」,「文科生讀得辛苦,數學叻嘅又覺得浪費時間」,有需要改革。

促撤「3322」門檻

理科設不同難度考卷

至於在文憑試選修生物、化學和物理的學生,也只介乎日校校生兩成至兩成半之間,徐立之認為情况不理想,以往有近半學生讀理科,科學會讀到中五水平,現在大部分學生只讀到中三,建議這3科設不同難度考卷,吸引多些學生選修。他認為問題是出於文憑試過於側重4個必修科,主張取消「3322」入大學最低要求,使學生有更多空間讀選修科。他說有數理教師告訴他,當年討論改制時已提出可能出現問題,但當局不聽意見,現在唯有「亡羊補牢」。

籲工程學院企硬教資會檢討

徐立之透露,大學工程學院收無選修進階數學和物理的學生,有學院更「削足就履」減少工程學生要讀的數學,結果出現「新工程師唔識數」情况,他說這根本不符合市場要求,長遠來說不可能繼續這做法。大學三改四,原意是讓新生在大學一年級追回基礎知識,但徐立之說「一年追三年」是不可能,「科學知識需要時間浸淫,讀數是一層一層加上去,不可能一年學懂全部微積分等高深數學」。

他認為工程學院要「企硬」,沒讀過高階數學和物理的學生,便不應取錄。他分析現時學院要面對教資會的評核,收生成績低便會被認為學科「不吸引」,甚至是學院「辦不好」,會被扣分甚至削減資源,才會出現目前的局面,認為教資會有需要檢視評核方法是否合適。

 

 

 

浸大中小學發掘中醫接班人 設藥園種中藥 辦課程教四氣五味

study_2017_09_11_a1
培基小學在每年的試後活動推行1.5小時中醫課程,例如小一級課程包括做香囊,內含藿香、桂枝、蒼朮、白芷、川芎等中藥,每種2至3克,可以驅蚊提神。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動手將中藥放進小袋中製成香囊。(曾憲宗攝)

【明報專訊】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在中小學推廣簡單中醫教育,該院副教授余堅文說,希望加強學生對中醫學科的認識,於升大學選科時作出知情抉擇,亦藉此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如中醫用藥時要考慮二十四節氣,「冬至」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中醫重養生,他期望學生有此意識,「如知道自己屬於寒底,就不要吃那麼多寒涼食物、平日會帶披肩傍身」。

該院在逾10間中小學設立藥園,讓學生種植解表(通過發汗祛除外邪)、袪濕和抗癌等中草藥,各草藥旁附註解,列明該植物屬什麼科、其藥用果效及歸經(表達該中藥主要對人體哪些經絡、臟腑發生明顯的作用),希望引發學生對中藥的興趣。

看神農卡通 學生親嘗中藥

另外,學院在小學辦課程,余指1個半小時的教學內容包括讓學生看神農氏嘗百草的卡通片、講解中藥有四氣(寒、熱、溫、涼)五味(辛、甘、酸、苦、鹹),並讓學生親嘗中藥味道,了解味道與其藥性的關係,如清熱藥大都帶苦味,補藥則大多帶甘甜味。課程亦帶出中醫「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概念,例如同為感冒,風熱及風寒感冒便要用不同的藥。

該院會把中醫教育推廣至中學,中一至中三學生每學年花3小時學中醫知識,內容會較小學深入,學院會為教師提供半天講座培訓。

余堅文原本於英國教導醫學生病理學,其後回港,於2000年報讀浸會大學兼讀制中醫課程,花6年時間完成。他指西醫專注於「醫治人的病」,中醫則會顧及整個人體系統,「醫治有病的人」;中醫亦講求整體觀,因時、地、人制宜,如因應不同季節、北方或南方、沿海或內陸環境,用藥都有所不同,西醫則少有這些考慮;另中醫講養生、治未病,重視扶正(增強人體正氣,使正氣充足以恢復健康,或減少發病風險)、驅邪(袪除人體邪氣,驅走致病原因),西醫則扶正觀念不強。

大學課程一學期學400種藥

余坦言在大學讀中醫不容易,既要讀《內經》與《傷寒論》等中醫古籍,亦要背誦大量資料,如一個學期內要學400種中藥,另一個學期就要學多種方劑(每種方劑由不同中藥組合而成),「中醫師責任很大,要有專業知識,所以要很勤力、學術能力亦要高」,浸大間中亦有中醫學生因為學術能力不逮而退學,他提醒學生入讀前要有心理準備。

泰晤士世界排名 港校僅浸大退步

study_2017-09-07_a1【明報專訊】《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公布2018年世界大學排名,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包攬首兩位,美國的加州理工學院和史丹福大學則並列第3。本港6所大學排名幾乎全部較去年上升,排名最高的香港大學升3位,排第40。亞洲排名最高的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22,中國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則分別位列27和30。

有關排名的計算方法乃根據大學的學與教環境(30%)、研究量、收入和聲譽(30%)、研究影響(30%)、國際教員和學生組成(7.5%)和知識轉移收入(2.5%)。

港大升3排40 中大跳18級排58

2018年排名首8位的大學與去年組成一樣,只是換了位置。全球排名第一的大學繼續由牛津蟬聯,第5至8位分別是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倫敦帝國學院。本港方面,除上述港大外,科大和中大皆在百名內,城大和理大則排百名外,浸大則排400名外;除浸大外,香港的大學排名皆上升或不變(見表)。THE指出,港大和科大在教學和研究聲譽,以及研究影響方面都有改善;中大則在研究和教學方面的聲譽大幅提升,研究影響和知識轉移收入方面有改善,因此跳升18級,位列第58。

內地兩校首次同入前30

此外,排名榜13年來首次出現中國有兩所大學晉身前30名,這令亞洲其他地區的大學如東京大學跌至歷史低位,排第46;國立台灣大學連跌3名,只能緊挨前200名;韓國3所主要大學的排名也下降。

全球排名的編輯Phil Baty表示,亞洲大學崛起已是不爭事實,中國今年表現非常卓越,中國以外的東亞國家必須加倍努力才能保持穩定排名;而香港共有5間大學躋身全球前200位,超越北美、澳洲和歐洲的著名大學,是亞洲的「耀目之星」。

2017年9月6日

升學就業活動一覽

2016-study各大升學或招聘機構均會不定期舉辦展覽會,提供課程諮詢、行業講座、展覽、攤位等。展覽會大多為免費開放予公眾入場,但亦有部分會收取入場費,有意前往展覽者應事先了解當中詳情。以下為未來的升學就業活動:

2017年

9月21 – 22日:瑞士升學諮詢日

9月16日:香港演藝學院資訊日 

9月20日:日本駐港總領事館 日本留學諮詢處

9月23日:香港科技大學資訊日 

9月30日:香港理工大學資訊日

10月4日:日本駐港總領事館 日本留學諮詢處

10月7日:香港浸會大學資訊日 

10月14日:香港城市大學資訊日 

10月18日:日本駐港總領事館 日本留學諮詢處

10月27 – 28日:2017香港臺灣高等教育展

11月4日:香港大學資訊日 

12月2 – 3日:2017內地高等教育展

2018年

2月1 – 4日:香港貿發局教育及職業博覽

城大自資獸醫學士課程獲認證

26名高中生參加城大動物及生命科學院舉辦,為期12日的暑期體驗課程,於課程尾聲參觀沙頭角水產養殖中心。圖為學生於水產養殖中心室內量度龍蝦殼大小和重量,了解龍蝦的習性。(譚琦玉攝)
26名高中生參加城大動物及生命科學院舉辦,為期12日的暑期體驗課程,於課程尾聲參觀沙頭角水產養殖中心。圖為學生於水產養殖中心室內量度龍蝦殼大小和重量,了解龍蝦的習性。(譚琦玉攝)

【明報專訊】城大首個自資獸醫學學士課程下月開學,課程獲澳新獸醫管理局理事會(AVBC)認證資格,首屆畢業生將獲獸醫資格,可於本港執業。校方表示大多數學生可獲獎學金,預料首屆將收10至15名學生,9月公布收生結果;校方表示現階段有DSE「榜眼」報讀。

AVBC已向城大動物醫學院授予「合理保證書」(proficient assurance),同時於開學時發臨時認證書,意味首屆畢業生將獲獸醫執業資格,可於本港、內地、東南亞、南非及澳紐執業 。

每年學費12萬 收約15人

人均教學成本逾30萬元的獸醫學士課程,每年學費12萬,學生可申請獎學金。院方強調成績優異生能獲12萬元獎學金,變相免卻一年學費;另一類獎學金約7萬元。城大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院長Michael Reichel表示,6年制學士課程首屆將收10至15名學生,除考慮學生成績,也重視申請人是否有熱誠。

study_2017-08-15_A2

城大舉辦中學生暑期課程供高中生體驗,包括到位於沙頭角、佔地10萬呎的水產養殖中心考察。養殖中心去年底開始運作,城大動物醫學院客席研究員鄭和榮博士表示,養殖中心每年租金逾百萬元,會逐步增添教學設施,如放置瀕臨絕種生物的設施圈。

學院表示所有硬件預料今年底齊備,現仍物色農場,日後農場將連同沙頭角水產養殖中心,及與本地雞、豬農合作,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學習機會。

學生有意做獸醫 計劃赴外地修讀

就讀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的鄧凝睿,與聖保祿學校(中學部)的賴敏晴上周五(11日)參與城大動物學及生命學院舉辦的暑假課程,二人異口同聲表示將來想當獸醫,但計劃赴外地修讀。

將升中六的鄧同學稱,小時候愛犬因患乳癌去世,「好無助但幫唔到佢既感覺」銘記於心,她又曾經歷「喪貓之痛」,作為愛動物之人不想「坐以待斃」,因此立下決心「幫自己喜歡的動物」,打算到外國升讀獸醫學士。

「英國設備較齊全」

同樣升讀中六的賴同學,對野生動物較有興趣,偏偏香港缺乏相關課程,因此預料將到外國升學。「普遍人會覺得獸醫只是於診所照顧貓狗,但其實仍有很多選擇」。她於去年暑假曾到英國兩星期,觀察當地學校了解獸醫課程,認為香港缺少農場動物供學生研究,「英國設備較齊全」。

2017年8月14日

英羅素集團大學收生荒 「搶手」學科降門檻 港生受惠

【明報專訊】作為港人海外求學熱門選擇的英國,由24所一流大學組成的羅素大學集團出現「收生荒」,其中15間大學有共4000個課程仍有空缺。部分學校部署利用社交媒體接觸學生,降低入學要求招生,有港生亦受惠(見另稿)。分析認為,這情况可歸咎英國年輕人口減少、歐洲學生憂慮英國脫歐等因素,令申請入讀英國大學的人數出現自2012年以來首次大減。

英國高考將於周四(17日)放榜,但據英國大學及院校招生事務處(UCAS)數據顯示,今年申請入讀大學的英國學生自2012年起首次大幅減少,出現學位「供過於求」。出現「收生荒」的院校包括杜倫大學、約克大學和格拉斯哥大學;里茲大學有530學位沒人申請,倫敦瑪麗王后大學亦有459個學位空缺。

英國大學的申請入學者減少,院校用不同方法爭取收生。圖為謝菲爾德大學安排學生參觀校園各種設施。(網上圖片)
英國大學的申請入學者減少,院校用不同方法爭取收生。圖為謝菲爾德大學安排學生參觀校園各種設施。(網上圖片)

這情况令頂尖大學降低入學要求搶收學生。搶手課程例如法律、英國文學,一般要求學生在A-Level取得A*或A的成績,但今年這些學系亦要降低要求,盡可能取錄足夠學生。布里斯托大學的物理系及曼徹斯特大學的法律系過往亦是入學要求高的搶手課程,但兩者仍有申請空缺。

學校降低收生要求並非今年首見,22歲女生利瓦德斯(Chloe Livadeas)憶述她之前致電卡迪夫大學了解英國文學系收生詳情,她說:「我致電給卡迪夫,一般情况下入讀英國文學需2A1B。當日對話很快,他們問我『你取得什麼成績?』我說『1A2C』。他們再問奪A科目是否英文,我說是。他們最後說『沒問題,我們會取錄你』。」

fb Twitter搶學生

謝菲爾德大學收生部門主管埃德加(Christina Edgar)表示,,過去羅素大學集團院校在補招階段鮮有剩下學位,因這些熱門院校早就收足學生,如今卻出現大學之間互相競爭搶收學生的情况。有院校為爭取足夠收生,已準備好在「補招」階段利用Snapchat、facebook和Twitter接觸學生。

有匿名大學收生部門主管形容如今收生「情况就像爭櫈仔」,這不僅由於英國年輕人數目減少,21歲以上的成年學生與及兼讀生的申請人數亦減少,而且英國正開展脫歐程序,歐盟學生考慮到脫歐的不明朗因素,申請赴英讀大學的人數亦減少(見表)。

脫歐後歐盟學生申請減

英國政府在2015年放寬大學收生數目限制,令大學使出渾身解數盡攬學生,亦惹來外界批評大學為賺取學費而犧牲教學質素。《每日電訊報》指出,最少9間羅素大學集團院校在2015年後發出的「無條件錄取」通知書數量都增加,這種通知書一般在放榜前已發出,表示院校認為申請者已符合入學要求,只要確認接受和交學費便可作實。近期部分中六學生亦已收到大學的通知,稱只要聯招時將該院校列為第一志願,即使高考成績不理想,亦獲保證取錄。這兩種現象都反映大學搶收生的情况。

(每日電訊報/衛報/每日郵報)

study_2017-08-14_A2

港生報英大學 不達理科門檻照取錄

一名今年應考香港中學文憑試(DSE)的家長向本報稱,女兒去年循英國聯招(UCAS)報考多家大學的理科課程,當中主要是羅素集團旗下的大學,例如華威大學、紐卡素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等。

各院校根據其預計的DSE成績提出「有條件取錄」,當中大多數除了英文要達到IELTS公開試6.5分之外,還要求幾個主要學科(多數不計中文)取得5或以上成績,以及最少兩科理科取得5或以上,這成績要求高於不少香港的大學理科課程。該家長稱,女兒在DSE取得最佳5科接近30分成績,但理科差1分未能達到UCAS首志願大學的收生要求,於是發電郵通知該大學,未料對方隨即回覆稱可以格外降低收生要求取錄她。該家長表示,報考英國大學主要是因為怕萬一中文或通識科失手時,女兒還可有其他途徑繼續升學,但因其成績符合香港升學資格,所以最後決定放棄入讀英國大學。他相信不少香港報考UCAS的學生也有類似考量,不排除英國院校也對其他海外學生降低收生要求,以爭取學生入讀。

2017年8月15日

中大環球醫學收生成績新高

應屆文憑試「超級狀元」林莉雯(圖)將入讀中文大學醫學(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課程,她表示喜歡中大的人情味和書院制,可以讓她好好培養人文關懷的情操,裝備自己成為更好的醫生。(中大提供)
應屆文憑試「超級狀元」林莉雯(圖)將入讀中文大學醫學(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課程,她表示喜歡中大的人情味和書院制,可以讓她好好培養人文關懷的情操,裝備自己成為更好的醫生。(中大提供)

【明報專訊】大學聯招(JUPAS)昨日放榜,中文大學醫學院內外全科醫學士(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課程連續第4年成為全港收生成績中位數最高分的學科,文憑試7科成績中位數為47.5分。

「超級狀元」心儀中大人情味書院制

應屆文憑試「超級狀元」、考獲7科5**及於數學延伸部分考獲5**的林莉雯,將入讀中大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醫科課程,她說希望將來能成為好醫生,多抽時間關懷患者。她又說,中大充滿人情味,可讓她培養人文關懷的情操。中大醫學院也取錄了4名考獲6優佳績的考生。

港大醫學取錄41名5優或以上考生

study_2017-08-08_a2另外,5名七優狀元則選擇香港大學,其中4人將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該課程取錄了41名5優或以上考生,當中16人更是考獲6優或以上,是本港與醫學相關的所有課程中,收錄最多6優或以上學生的學科。七優狀元蔡維澤和鄧惠慈都表示,港大醫學院容許學生在3年級時有一年空檔年(gap year)到外國交流,有助擴闊視野。另一七優狀元則將讀港大牙醫學士。

至於考獲「3322」成績而未獲派聯招學位的考生,仍可報讀自資學士課程。恒生管理學院昨表示已收到近2000人交留位費,報讀情况與去年相若。東華學院表示今年報名踴躍,至昨日總申請人數約4000,較去年同期多約三成。

2017年8月8日

合資格自資學士 只付扣3萬後學費

【明報專訊】立法會財委會上月通過撥款,免入息審查資助文憑試考獲「3322」學生3萬元,修讀15間自資院校合資格全日制經本地評審學士學位課程,有副學位資歷修讀合資格銜接學位課程的學生亦可獲同樣資助。政府昨天公布,合資格學生只須支付扣除了資助金額的學費,有需要的學生仍可就實際應繳的學費申請學生資助。

政府發言人表示,符合資格的新生和舊生均可獲得資助。資助金在相關課程的正常修業期內發放,參與院校將基於實際入讀相關課程的合資格學生人數獲發資助。

恒管:已繳費學生將獲退資助額

早前有報道稱恒生管理學院向學生發電郵,要求學生在政府公布具體安排前,根據校方發放的學費通知單,在8月中繳交新學年上學期學費,學生會表示學費單未扣減資助金額。恒管發言人昨表示,為配合政府安排,校方於政府正式公布詳情後開始向學生發放安排細節:合資格學生須遞交計劃申請表,校方將核實申請者資格,已繳交第一期學費的合資格新生,將獲安排以支票退回1.5萬元資助額;未繳交學費的合資格新生和各級在讀生,只須按已更新的繳費通知書支付已扣除1.5萬元資助額的學費。

指定內地校讀學士 可申每年5000資助

另外,教育局昨宣布,在指定內地院校修讀學士學位課程的合資格香港學生,即日起至10月3日可申請2017/18學年「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下,新增每年5000元的免入息審查資助。

■政府昨公布資助計劃將涵蓋的課程,包括146個首年學士學位課程和158個銜接學位課程,課程名單已上載:gia.info.gov.hk/general/201708/04/P2017080400387_264586_1_1501818559264.pdf

教資會首檢視自資副學士質素 涵蓋7院校 教界籲盡快檢討認受性

副學士一直被視為入大學的踏腳石,八大轄下開設副學士的學院不時在當眼處張貼大型橫額,標榜副學士畢業生升讀大學比率,如圖中所示的浸大。(鍾林枝攝)
副學士一直被視為入大學的踏腳石,八大轄下開設副學士的學院不時在當眼處張貼大型橫額,標榜副學士畢業生升讀大學比率,如圖中所示的浸大。(鍾林枝攝)

【明報專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轄下質素保證局(質保局)正進行7間資助大學(科技大學無開辦)的副學位課程質素核證,是自資副學士推出以來首次接受教資會檢視,料2019年年中完成所有核證報告,中文大學和浸會大學已向質保局提交報告。檢核工作會查核課程標準及學生質素,更會會見大學校長及學生評價。另外,教育局長楊潤雄曾明言會檢討副學士定位,惟未有時間表。

嶺南大學副校長、教資會成員莫家豪認為,政府推出3萬元免入息審查額資助修讀自資學士課程學生,將衝擊副學士的認受性,但部分副學士課程有存在需要,建議就未來人口變化和工種需求作檢視。

教資會應教育局要求,於2016年起擔當資助大學副學位(即副學士和高級文憑)部門校外質素核證工作中監察機構的角色,而質保局則負責執行質素核證工作。

將會見多方持份者 料2019完成

質保局評審小組會評估大學在實踐與所定的使命、目標方面所達至的程度,核證大學能否確保學生學習質素、學術標準和制度質素,以及審視是否符合持份者的期望。評審小組在核證訪問會會見大學校長、高層人員及教職員、學生、校友、僱主、專業團體代表、副學位畢業生所升讀大學的代表等。教資會又指出,核證結果對教資會向大學的撥款無直接影響。每所大學的質素核證報告完成後,會上載至質保局網站。

院校撥款無直接影響

政府推出3萬元自資學士學費資助,料吸引更多於文憑試考獲3322而未能入讀八大的考生轉讀,直接影響副學士收生,令大專學界再度關注副學士前路。教育局長楊潤雄也明言「副學士推行了17年,是時間研究和檢討定位」。有副學士學生和畢業生表示,副學士是入大學的踏腳石;但另一方面,副學位的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都較學士畢業生高(見表)。

study_2017-08-01_A3

學者籲審視人口變化工種需求

莫家豪認為副學士本身並非沒有作用,尤其是在滿足中學畢業生修讀大專課程方面,但政府現時的政策施行沒考慮人口變化,建議從這方向檢視。

莫家豪指部分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課程內容非常專業,畢業後可直接從事高需求的工種,政府須按課程本身的專業,釐定大學的市場角色。他指職場上並非所有工種都需要大學學位畢業資格,例如社工助理、律師樓的部分員工等,「不用社工或律師資格,但十分缺人才」,認為相關的副學士課程有一定需求。

不過,他亦指非政府資助的副學士或Top-up學士學位學生畢業後「一身債」,薪金不高卻要還學債,也是另一值得討論的問題,籲政府嚴謹檢討。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副學士予人一定要銜接學士才有出路的感覺,本身的獨立資格尷尬,認為政府要盡快解決認受性和前景問題,讓學生掌握更清晰的資料。

不再「一試定生死」 學生:副學士有存在價值

副學士一直被中學畢業生視為銜接學士課程的踏腳石,提供最多自資副學士課程的資助大學轄下副學士部門的畢業生,逾八成也會繼續升學。剛在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完成文學副學士(法律學)的阿希就如願以償「搏入」八大,新學年將入讀城大犯罪學,直升三年級。

指科目範疇廣 探索真正興趣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副學士畢業生阿希(左一)經兩年努力,成功升讀城大資助課程,他指修讀副學士期間「辛苦過文憑試」;新學年升讀副學士二年級的阿宜(右一)則盼下學年成績達標入讀心儀學科,但她坦言競爭頗激烈。二人都指副學士是入大學的踏腳石。(楊柏賢攝)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副學士畢業生阿希(左一)經兩年努力,成功升讀城大資助課程,他指修讀副學士期間「辛苦過文憑試」;新學年升讀副學士二年級的阿宜(右一)則盼下學年成績達標入讀心儀學科,但她坦言競爭頗激烈。二人都指副學士是入大學的踏腳石。(楊柏賢攝)

阿希認為副學士對文憑試「失手」考生有存在價值,「不再一試定生死,有多一個途徑升大學」;他又指副學士科目範疇廣,學生可從中探索自己的真正興趣,如他讀副學士期間便曾接觸設計、科學和市場學等,相信較中六畢業生有優勢。

修讀副學士而又盼繼續在本地升學者,除了成績平均積點「夠分」加上面試表現良好可升讀資助學士外,較多人選讀的便是銜接(Top-up)學士課程。不過,阿希指Top-up課程參差,認受性不足,令他卻步。他說,若未能升讀資助學士,寧願直接考紀律部隊。

學費比資助學士貴 學生負擔重

他又指出,副學士課程較資助學士課程貴。翻查資料,一般約為每年4.7萬至5.4萬元,如接駁大學三年級,4年學費合共17.8萬至19.2萬元,對學生來說是負擔。

同在HKU SPACE修讀副學士的一年級生阿宜,本因文憑試未能考獲2222而不能入讀副學士,只能修讀基礎文憑,其後成績容許升讀副學士,未來計劃入讀浸大傳理學學士學位課程(電影主修)。她對自己能入讀資助學士課程有信心,認為副學士「有用」,是升讀大學的跳板。

明報記者 黃津琪

JUPAS改選 中大工程多人報 教大幼教83人爭1位最激烈

study_2017-07-18_a1

【明報專訊】文憑試上周三(12日)放榜,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改選課程於上周六(15日)截止,僅有18個學額的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士課程共有1492人選為首三志願(Band A),人數比改選前減少608,但仍是競爭最激烈的課程,平均83人爭一個學額。

其次是浸會大學體育及康樂管理,有1062人選為首三志願,競逐該課程26個學位,平均41人爭1學額;有14個學位的浸大傳理學電影主修(動畫及媒體藝術專修)有554人爭逐,平均40人爭1學位(見表)。競爭較激烈的課程與放榜前相若,但選為首三志願的人數普遍下降。

至於較多學生選為首三志願的主要是大類收生課程,包括中大工程學(1905人爭501學額)、中大理學(1870人爭397學額)、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廣泛學科(1717人爭82學額)、城大應用社會科學(1717人爭113學額),以及嶺大社會科學(1708人爭124學額)等。

理大酒店高級文憑 百人爭一位

聯招除資助學士課程外,還有部分資助副學士和高級文憑課程、公開大學自資學士課程,以及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課程。當中較多人選為首三志願的,包括理大酒店業管理高級文憑(3948人爭40學額),以及SSSDP的公大護理學學士(普通科)(1784人爭150學額)。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分析,學生在放榜前的選擇會較「理想」,但放榜後得知確實成績,選擇會比較貼近現實,原預計可取得「3322」學士學位課程的基本入學要求的學生,如果中文或英文未能取得3級,自然要改選副學位;分數約在16至18分的,也會改選公大自資學位或SSSDP課程。

2017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