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成聯招學額被放棄 專家籲學生三思

【明報專訊】大學學位一直僧多粥少,不少考生考到「33222」,達到大學入學成績門檻仍無法獲派學位。不過,去年聯招數字顯示,23,318名獲聯招取錄的學生中,約三成考生放棄接受課程,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副主席何玉芬說,對學生「有offer都唔要」感到可惜,希望學生三思。

《明報》和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合作,在明報新聞網、facebook專頁「明報即時新聞」及「明報教育」昨晚推出「DSE放榜日改選分析Live Chat」,回應考生的聯招改選策略問題。

聯招數字顯示,學生獲聯招取錄後放棄接受課程的人數持續上升,由2014年的3938人,增至去年7038人。

建議非最佳選擇仍可一試

何玉芬說,這個現象不健康,若學生在選科時沒深思熟慮便選科,獲派學位卻「唔知係乜」而放棄,她希望學生選科時要三思。

她又說,學生即使獲派的課程不是心目中最佳選擇,仍可考慮一試,說不定有驚喜,慢慢可適應課程。她又指出,每年約有1000至2000學生成績優異獲得海外學位,卻又想「一試身手」參加聯招,結果可能獲派學位最終放棄,她希望這些優異生退出聯招,免影響他人升學。

2017年7月13日

7000達門檻學生需報自資課程 自資學位獲資助 副學位成次選

文憑試放榜後,不少學生到自資院校報讀自資學位課程。圖中樹仁大學收生處昨午人山人海,繳交報名文件及費用後需等候安排面試,整個報名程序長達三四個小時。(李紹昌攝)
文憑試放榜後,不少學生到自資院校報讀自資學位課程。圖中樹仁大學收生處昨午人山人海,繳交報名文件及費用後需等候安排面試,整個報名程序長達三四個小時。(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文憑試昨天放榜,近2.1萬名人考獲「3322」入大學最低門檻成績,扣除資助大學學額,約6000至7000希望繼續升學的學生要報讀其他自資課程。特首林鄭月娥提出讓於文憑試考獲3322而又入讀自資院校的學生發放3萬元學費資助,本報記者見多間院校都人頭湧湧,有個別院校指出,3萬元資助吸引了更多學生前來報讀,亦有學生明言,因為新資助而優先考慮自資學位課程,削弱副學士的吸引力。

樹仁人頭湧湧 完成報名需數小時

本報記者昨午前往樹仁大學和東華學院,在場所見不少學生在校查詢和作即場面試。樹仁大學今年採取即場報名和面試,驟眼所見,不計在課室面試的學生,等候交報名表和面試的人逾百,並有學生不斷前來,職員說,平均交表要等個多小時,若連同面試,學生要用上數小時。

學生:副學士沒資助 吸引力遜

報讀樹仁工商管理系的吳同學表示,自資學位課程學費較貴,因政府提出給予自資學位學生3萬元資助才考慮報讀,若沒有資助會考慮重考DSE,認為新政策能夠幫助一些家境貧窮的學生升學。有意修讀新聞系的吳同學雖考獲3322成績符合入讀大學最低要求,但對入讀八大學士學位信心不大,認為政府向自資學位學生發放資助吸引,會考慮入讀自資學位課程多於副學士課程。

最佳5科成績取得20分的謝同學計劃報讀該校新聞與傳播系,他表示,本預計只符合3322的要求,最終成績較預期高,故不考慮副學士,希望能入讀自資學位課程,他認為政府提供3萬元資助的政策有利學生,「林鄭上台後有德政」。報讀中文系的劉同學表示,與其提供資助吸引人修讀自資學士課程,倒不如增加資助學額,因大部分學生都較希望入讀八大資助課程。

樹仁大學發言人指出,今年預期收生約1000人,至於在3萬元資助下會否影響報讀人數,發言人表示沒太大直接關係。

study_2017-07-13_A2華申請者增四五成

東華學院今年預計首年學生收生人數605人,昨午現場所見,約有數十人等候報名。校長呂汝漢表示,今年整體申請人數較往年多四成至五成,他認為今年的最終收生人數會較去年多,主要受惠於3萬元資助和學校的形象工程。他說,部分具職業導向和較專業的副學士課程較以往吸引更多學生報讀,但一些相對職業導向較弱的科目如商業、心理學等,其申請人數和確認人數都較往年下跌。

另外,VTC各統一收生中心首日運作至下午6時,連同透過有條件取錄確認的學額,共派出超過1.1萬個學士學位、高級文憑、基礎課程文憑、職專文憑及文憑課程學額。學生即日至下周一(17日)可前往統一收生中心報讀課程。

明報記者
2017年7月13日

自資學額逾3.5萬 供過於求

【明報專訊】中學文憑試明天(12日)放榜,今年文憑試學校考生降至5.2萬人,新學年各院校的非聯招自資學士和副學位課程,計劃收生人數合共逾3.5萬,連同聯招平均每年約2萬人取得學士或副學士學位課程取錄資格,推算今年本港將有逾5.5萬個學額,比考生總數還要多。

政府規定報讀資助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要在中文科和英文科達第3級,以及數學科和通識科達第2級,2012年首屆文憑試以來,平均每年有四成考生考獲「3322」,按此推算,今年將有約2萬名考生達入大學最低門檻。2017/18學年各院校自資學士學位課程計劃收生人數合共逾7000,連同每年聯招平均約1.6萬人獲學士課程取錄資格,今年有超過2.3萬個學士學額,料超過考獲「3322」的學生人數。

study_2017-07-11_a1

聯招非聯招逾5.5萬學額 多於考生

副學位方面,入學最低要求是5科達第2級或以上成績﹙包括中文科和英文科),每年平均有約73.6%考生考獲5科第2級或以上,推算今年將有約3.8萬名考生考獲副學位最低門檻。換言之,今年全港合共逾5.5萬個學士和副學位學額,預計將只有約3.8萬名學校考生合資格「競逐」。

本學年能仁副學位零收生

教育局數字顯示,2016/17學年多間自資院校計劃收生人數與實際相距甚遠,其中計劃收生440人的明德學院最終只有25人入讀;珠海學院預計收生1040人,實際只收生166人;至於預計收生60人的香港能仁專上學院副學位課程更零收生,其計劃收生180人的學士課程也只有12人入讀。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適齡學生人數減少是學位供過於求的主因,政府應盡快檢視自資院校定位。政府提出向考獲「3322」的自資學士課程學生提供每年3萬元資助,葉預料可能導致部分原計劃到海外升學的學生選擇留港,自資學士課程收生比例上或有改善,但無資助的副學位課程則可能受影響。

狀元入港大可獲最多45萬獎學金

另外,多間資助大學新學年都推出新的獎學金計劃,其中香港大學將向文憑試考獲7科5**佳績的學生提供36.8萬至45.3萬元獎學金。浸會大學新設立第一代大學生基金和少數族裔學生入學獎學金。嶺南大學將提供獎學金予本地精英運動員,以及文憑試考獲23分或以上,且入讀風險及保險管理課程的學生。

八成考生憂3萬資助不足讀自資

青協一項「文憑試考生升學意見調查」,對於政府提出資助學生每年3萬元修讀自資學位課程,86.7%受訪考生認為即使有資助,仍難負擔自資學士課程學費;另82.4%受訪者擔心自資學位在就業市場上的認受較低。

倘聯招不理想 五成選副學位

青協在6月5日至7月3日以問卷及電話,共訪問637名應屆DSE考生有關升學的意願。

調查結果顯示,逾九成受訪考生表示希望升學;若聯招結果未如理想,53.4%考生選擇報讀副學位課程,近三成則選擇自資學士學位課程。

特首林鄭月娥宣布推出3萬元自資學士資助,逾八成受訪者認為可減輕學費負擔。然而86.7%考生認為即使有資助,仍難負擔自資學士課程學費。

青協督導主任徐小曼認為3萬元資助有一定吸引力,相信有考生會轉報自資學士課程,但徐說不同院校自資學士課程內容及認受有差異,提醒考生先了解清楚,勿盲目追求學位或資助而報讀。

明報記者 鄧力行
2017年7月11日

3萬資助在望 自資校銀彈吸生 學友社:學費非全部考慮因素

【明報專訊】文憑試本周三(12日)放榜,今年文憑試學校考生僅約5.2萬人,較去年少約一成;另一邊廂,特首林鄭月娥推出3萬元免入息審查資助,直接資助文憑試4科考獲「3322」成績而又修讀自資院校學士課程的學生,新措施倘獲通過,料能吸引更多學生入讀自資院校。面對適齡學生人數減少和新措施有望落實,自資院校今年都出動「銀彈」政策,推出新獎學金計劃吸引學生報讀,又指有政府資助加上院校獎學金,成績優異者實際付幾千元學費便可修讀。有院校表示政府新措施下會吸引更多學生報讀,但認為院校競爭沒太大改變。

study_2017-07-10_b1

文憑試採用水平參照模式匯報學生成績,以5**級為最高等級,等於7分;5*則等於6分、5級等於5分,餘此類推;低於1者不予評級(U)。

15分入東華工管心理學可獲3萬

東華學院推出新獎學金,文憑試考獲15分或以上的工商管理學士和應用心理學社會科學學士課程新生,將獲3萬元獎學金。校長呂汝漢表示,學生對東華有開辦上述兩科認知不多,盼起宣傳作用。他又認為政府3萬元資助對收生有幫助,亦帶出政府支持自資院校的信息,在中六畢業生人數減少之餘亦能維持一定學生報讀自資院校,故院校之間的競爭並沒改變。

樹仁吸副學士高級文憑生

樹仁大學今年沒特別推出首年獎學金,但為直入二年級、由副學士或高級文憑升讀,而成績又達一定要求的學生,提供共2000萬元獎學金。樹仁大學副校長孫天倫表示,即使學校今年沒提供額外獎學金,但學校一直推出達400萬元獎學金予表現優異的學生,並會為學生申請校外獎學金,每年學生所得的獎學金約1000萬元。孫續指出,料3萬元資助下會吸引本來修讀副學士或高級文憑的學生報讀自資學士課程。至於院校之間競爭是否強烈,她指「大學學位非產品,不是比併哪個便宜便會有人買」,強調學生會選讀有質素的課程。

恒管推全額學費宿費資助

恒生管理學院推出新的獎學金,學生若考獲5科23分或以上以及符合「33222」要求,並有意於畢業後從事銀行及金融行業,每年的積分點(GPA)達3.3或以上,可獲4年全額學費和宿費資助。此外,該校也會繼續推出全額、定額及Dean’s Award獎學金,減免學費由1萬元至全年學費不等。恒管亦於放榜當天開放位於香港仔和屯門的收生中心,處理報名、即場面試及筆試事宜。

14分入明愛 首年學費變相減半

港台節目《城市論壇》昨討論每年增加50億港元經常教育開支的首階段方案。節目主持昨提及,曾邀請教育局長楊潤雄及教聯會副主席蔡若蓮出席,但二人拒絕。圖為昨日嘉賓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客席教授陳美齡(左起)、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珠海學院學生會主席韋佩婷及自資高等教育聯盟主席阮博文。(馮凱鍵攝)
港台節目《城市論壇》昨討論每年增加50億港元經常教育開支的首階段方案。節目主持昨提及,曾邀請教育局長楊潤雄及教聯會副主席蔡若蓮出席,但二人拒絕。圖為昨日嘉賓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客席教授陳美齡(左起)、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珠海學院學生會主席韋佩婷及自資高等教育聯盟主席阮博文。(馮凱鍵攝)

明愛專上學院今年推出「DSE新生獎學金計劃」,在文憑試取得最佳5科14分或以上者並入讀指定學士課程,可得獎學金相等於首年學費之一半,加上政府提供的3萬元免入息審查資助,學生首年只需實際付數千元學費,料大部分學生能受惠。如學生於文憑試中考獲20分或以上而報讀指定課程,即可減免首年學費,但每課程只得最多5個名額,合資格學生須接受面試。

珠海學院今年則沒推出新獎學金,該校校監李焯芬表示,學校一向有多達250個獎學金供學生申請,不認為今年有需要增設獎學金。

珠海250獎學金供申請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指3萬元資助是德政,能減輕學生學費負擔,相信可吸引一部分學生轉讀自資學位的課程。不過,他提醒考生要從興趣、就業出路等因素考慮,「學費只是其中一個考慮因素,並非全部」。

自資高教界倡「錢跟學生走」

新一屆政府甫上任即公布每年增加50億港元經常教育開支首階段方案,當中包括下學年起,向修讀本港合資格全日制自資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提供每年3萬港元免入息審查資助。昨日出席港台節目《城市論壇》的自資高等教育聯盟主席阮博文表示,雖支持有關建議,但憂慮執行上會有爭議,會引致不公,建議當局以「錢跟學生走」形式資助。

指學生會報有質素院校

阮博文認為,有關資助措施有如學券制,故應由合資格學生獲得資助後,自行決定選讀優質課程,而非官方規限某些合資格院校名單下報讀獲資助課程,否則有違學券精神。被問及學券會否淪為差質素課程的「續命靈丹」,阮博文指出,如學券是「跟學生走」,合資格學生便會報讀有質素的自資院校。

珠海生盼提升自資校地位

同場的珠海學院學生會主席韋佩婷認為,資助只是第一步,自資院校學生仍面對學校認受性等問題,望先盡快提升自資院校地位,方有助於青年前景。

除以上建議外,政府亦建議於下學年向修讀內地合資格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提供每年5000港元免入息審查資助,升讀銜接學位的副學位畢業生亦同獲資助,預計所有措施可讓3.9萬名學生即時受惠。

明報記者 鄧力行 黃津琪 王丹麟
2017年7月10日

明愛計劃升格大學 年底申自我評審資格

明愛專上學院及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校長麥建華今年2月上任,他本為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現時除處理校務外,還不斷向外募捐支持學校發展。(黃津琪攝)
明愛專上學院及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校長麥建華今年2月上任,他本為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現時除處理校務外,還不斷向外募捐支持學校發展。(黃津琪攝)

【明報專訊】明愛專上學院校長麥建華今年2月上任,對於甫上任的第一年即遇到政府向修讀自資學士課程學生大派3萬元政策,他表示歡迎,指此舉可減輕學生的財政壓力,也對考獲「3322」的學生更公平。此外,該校又正為學校升格為大學作準備,麥稱如一切順利,明愛有望成為本港首間天主教大學。

指副學士有存在價值

下學年是麥建華在明愛首個開學年,該校現時提供15個學士學位課程,當中14個為全日制課程,都是3萬元資助涵蓋的課程,料可吸引本身有意就讀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者轉讀。

該校連同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則還有6個副學士課程,近期高教界正醞釀探討副學士未來發展,麥建華說︰「副學士將來是否沒需要?我看未必。」他認為「2+2(2年副學士,2年銜接大學學位)似乎是可行的」。他續說,有未能考獲「3322」的學生想繼續升學,則唯有報讀副學士,故副學士還有一定存在價值。

校名「聖方濟各大學」

不少自資院校目標都是升格為大學,麥建華表示,明愛將會於今年底申請自我評審資格,此乃成為大學的步驟之一,計劃未來一至兩年取得3個學科範圍評審資格,如進展順利,有望成為本港首間天主教大學。麥建華又表示,校方連校名都已想好,打算叫「聖方濟各大學」(St. Francis University),以紀念聖方濟(Francis of Assisi)和徐誠斌主教。

推兼讀制健康科學學士

另外,該校下學年推出3年制健康科學榮譽學士(兼讀制銜接學位課程),供相關課程的副學位畢業生邊工作邊報讀。該校健康科學學院院長陳磊石指出,人口老化是本港不久將來需面對的挑戰,該課程將包括與衛生相關政策、醫療保健專業、感染控制與流行病學等。

2017年7月10日

自資院校學生 每年資助3萬

【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建議為文憑試獲「3322」成績學生提供每年3萬元資助,又建議每年資助5000元給到內地升讀學士的學生,預計共約3.9萬名學生受惠。被問到資助會否導致院校乘機加學費,學生不能受惠時,教育局長楊潤雄稱會監察自資院校學費增幅,如申請加學費幅度高於通脹,院校須提出充分理據。

study_2017-07-06_A1

被問乘機加費 稱監察增幅

將受惠的包括在公開大學、根據《專上學院條例》註冊的認可專上學院、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及才晉高等教育學院、香港藝術學院和海外專上學院的香港分校讀自資學士學位的學生。

目前自資院校調整學費須向政府申請,2017/18學年加幅最高的是樹仁大學,由每年6萬升13.3%至6.8萬;公開大學的學士課程普遍加8%至9%。

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昨回應稱,學費是自資院校經費的最主要來源,但政府一般希望院校按通脹調整學費,而不會大幅加學費。多間自資院校對建議表示歡迎(見上表)。

稱較增資助學位幫更多學生

楊潤雄指資助只適用於只提供自資專上學位的院校,不包括八大院校開辦的自資學位。他又稱,不選擇增加資助學士學位,是因自資界別可相對更快更有彈性,迎合市場人力需求作課程調動,又稱同樣資源放在自資界別比放在資助界別能幫到更多學生。被問到自資學士課程質素參差,會否變相資助質素不高院校,楊指出,受資助課程都經本地評審,達一定水平,學生按興趣和需要選擇院校,不會直接引致原本沒人讀的課程變為有人讀。

將受惠的東華學院應用心理學學士課程三年級生曾旭華表示,每年學費約7.5萬元,家庭經濟負擔甚大,今年他更需向政府借半年學費,認為3萬元新資助「幫到好多」, 使他不用再借政府錢,將來不用負擔更多學債,可放心繼續升學。

2017年7月6日

泰晤士亞太百大排名 港大第六 港大學「知識轉移」排50外

study_2017-07-05_a1【明報專訊】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特刊公布亞太區首100間大學排名,沿用自2017年世界大學排名,新加坡國立大學繼續成為亞太區排名最高的學府,本港院校方面,則續由位列亞太第6的香港大學排名最高,其餘5所本港大學亦榜上有名(見表)。THE指出,以知識轉移來說,鄰近地區和國家的表現都較香港優勝,本港大學仍需改善。

是次排名的計分方法包括教學(25%)、研究(30%)、研究影響(30%)、國際化(7.5%)及知識轉移(7.5%)。

知識轉移反映商業支持科研

負責排名的編輯總監認為,本港大學最需改善的地方是知識轉移方法。該總監指出,中國、韓國和台灣的大學在工業收入指標(即商業機構願意支付的大學科研費用,大學亦能從中增加從商業所獲得的資金)中,都獲得高分;反觀這範疇的排名中,並沒有本港大學的排名高於50,故知識轉移是本港目前最需建立的範疇。

總監亦表示,港大的國際化分數是眾多亞太地區大學之冠,而科大的研究影響亦僅次於澳洲Charles Darwin University。

澳中韓最多大學上榜

香港大學表示,校方確信透過實踐港大最新藍圖、致力成為亞洲的世界級大學,將進一步提升港大在國際間的聲譽。

此外,澳洲在是次排名中有最多大學榜上有名,中國內地和韓國則緊隨其後;而中國內地和本港的大學在教學、研究和國際化上則表現最好。

2017年7月5日

東華學院職業治療獲專業認證

東華學院職業治療課程獲專業認證,該校昨日舉行祝捷會,出席者包括教育局長楊潤雄(左四)、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左三)、輔助醫療業管理局主席左偉國(左五),以及東華學院校長呂汝漢(右一)等。(鄧力行攝)
東華學院職業治療課程獲專業認證,該校昨日舉行祝捷會,出席者包括教育局長楊潤雄(左四)、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左三)、輔助醫療業管理局主席左偉國(左五),以及東華學院校長呂汝漢(右一)等。(鄧力行攝)

【明報專訊】面對人口老化現象,醫療專業人手供不應求,院校開辦相關課程需要獲得專業認證,畢業生才可執業。東華學院開辦的職業治療學理學士(榮譽)學位課程,日前獲輔助醫療業管理局的專業認證,本學年首屆畢業生已符合申請註冊成為職業治療師的資格。

今年首屆畢業生可註冊

東華學院校長呂汝漢表示,該課程正申請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的資助,目前正等候結果,預計教育局將於暑假完結前公布,有信心會獲納入資助。他說該校的醫療化驗和放射治療課程,都是在獲得專業認證後再獲納入SSSDP計劃,相信這次極有可能會有類似情况。他指出,該課程去年約20人爭一個學額,預計獲專業認證後,報讀人數會有明顯升幅。

校方昨就是次獲得認證舉行「祝捷會」,擔任嘉賓的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說,取得認證可證明課程達到一定標準,職業治療師是現時香港非常缺乏的人才,對於今年東華學院的畢業生可望投身行業,她感到非常高興,認為能有助紓緩人口老化所造成的醫療壓力。

2017年7月5日

格魯吉亞大學 首來港招生

【明報專訊】中學文憑試下周三(12日)放榜,第23屆香港國際教育展將於本周末(8至9日)在灣仔會展舉行,逾150間來自14個國家及地區的院校參展,包括今年首度來港參展的格魯吉亞大學。主辦機構分析,該國對香港家長來說較為冷門,來港參展或與「一帶一路」商機有關。

周末會展有教育展

主辦展覽的立新國際展覽總經理王秉耀說,香港國際教育展是文憑試放榜前最大型的教育展,匯聚不同國家的升學選擇,讓學生和家長考慮。

今年首來港招生的還有「牛津皇家學院」,為13至18歲學生提供2至3星期暑期課程,讓學生在牛津大學的校園生活和上課,收費約5萬元。該學院網頁指,學院所屬英國公司與牛津大學等機構合作使用其設施,並與這些機構的導師簽訂合同,但並非在牛津大學之下開展工作。

2017年7月5日

嶺大設電影主修 不教拍電影

【明報專訊】嶺南大學文學院將於2017至18學年起,增設「電影與媒體研究」主修課程,教授行業所需的理論,但不涵蓋拍攝電影的實踐課程。經大學收生途徑入讀嶺大文學院,完成一年課程後且成績優異者,可申請修讀該課程。

學生須完成4個必修課,包括文化研究的觀點、媒體、文化和社會、電影研究概論及視覺藝術的哲學,並修讀「電影研究」和「媒體研究」兩類選修科。不過,這個「電影」為名課程以研究為主,並不會涵蓋拍攝電影技巧等。學生讀完相關學科共48個學分後,可獲頒發電影與媒體研究(榮譽)文學士學位。嶺大課程簡介指出,該主修課程將教授學生回應行業所需的理論、批判思維和實務技巧等。學生完成文學院一年級課程後,如累計平均績點達2.9或以上,即可向學院申請修讀。

2017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