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仁2000萬獎學金吸副學位畢業生

【明報專訊】中學畢業生人數持續下降,部分自資院校面對收生困難,樹仁大學將於下學年斥資2000萬元,成立供副學位畢業生銜接學士學位課程的獎學金,副學位畢業生最多等同免一年學費。

樹仁大學副校長孫天倫表示,剛與理工大學轄下的香港專上學院、嶺南大學持續進修學院,以及嶺南大學社區學院簽訂合作協議,3間院校有多於一半、逾90個課程可銜接樹仁大學的絕大部分學士課程,包括新聞與傳播、輔導及心理學、歷史學系等,只有社會工作學系除外,共有逾300個學額。孫表示,其他院校的高級文憑或副學士畢業生都可申請獎學金,5月31日截止。

與3自資校簽協議 銜接樹仁學士

副學位課程畢業生可申請入讀學位課程二年級,如GPA(成績平均績點,最高為4)達3或以上,首年可獲6.8萬元獎學金,GPA達2.7至2.99則獲5.1萬元,GPA為2.5至2.69可獲3.4萬元。至於樹仁大學其他學生,該校每年也設達400萬元獎學金予表現優異的學生,並會替學生申請校外獎學金,學生每年所得的獎學金約1000萬元。

GPA3或以上獲6.8萬

孫天倫指出,近年已有不少自資院校出現收生危機,認為政府應就學生人數作長遠規劃,令私立大學和自資院校配合政策,才能讓學生得益。

2017年4月12日

年輕大學排名:科大第2城大第7

【明報專訊】《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2017年全球年輕大學(創辦不足50年)排名,本港3間大學躋身首20位,當中科技大學由去年第3位升至第2位,城市大學由20位升至第7位,理工大學則由27位升至第20位。

理工升至20 教學研究國際化優良

排名機構指出,上述3間大學在教學、研究、研究被引用情况,以及國際化的表現,均得到好成績。

在該排名中,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排名第1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排第3位。其餘首10位的大學來自韓國、荷蘭、德國、意大利,當中德國的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於2009年才成立,已能躋身第9位。

排名機構表示,統計首200位年輕大學的成立年份,以1967至1985創辦的大學最成功。英國最多大學躋身首200位,有27間;其次是澳洲,有23間。

2017年4月6日

清華:會游泳才能畢業 稱「必備生存技能」 恢復百年舊規

【明報專訊】考上北京的清華大學,如果不會游泳,可能隨時畢不了業。清華近日舉行全校教職員工年度大會,會中決定重拾老校規,將游泳與畢業綑綁,從2017年級本科新生開始,入學後將有游泳測試,不會游泳的學生必須修讀游泳課,通過才能獲得畢業證,結果引來熱議。

清華大學新聞網消息,校長邱勇在近日舉行的清華大學2017年教職工大會上透露,針對如何弘揚清華體育傳統的問題,提出學校將增加大一新生課外鍛煉時間,並對每一位新生提出會游泳的要求,量化畢業體質要求。

從2017年級開始,清華大學學生必須通過入學後的游泳測試或參加游泳課的學習並達到要求,否則不能獲得畢業證書(特殊情况除外)。

新生傍晚不排課 鍛煉體能

《北京日報》引述清華體育部主任劉波稱,學校首先會在新生入校後進行游泳測試,初步計劃在軍訓期間。測試時只要用蛙泳、蝶泳、自由泳、背泳這4種標準泳姿中的一種,游完50米就算達標,可以不上游泳課;不會游泳的學生則必須上。特殊情况除外,例如皮膚病、恐水症等。他解釋說,游泳是必備的生存技能,從長遠來看對學生有利。而且游泳的鍛煉效果比較好,有助提升耐力,且在水中運動,引起關節肌肉的損傷比較小。

清華早在1919年,就提出不會游泳不能畢業、不能留洋的規定。此後,由於收生規模擴大、場館有限等因素而中止。

目前清華主要有陳明游泳館和室外的西湖游泳池,在大二、大三和大四階段均有開辦游泳項目,供學生選擇。清華還計劃從課程編排入手,加強體育鍛煉,大一新生從下午3時55分到7時20分不排課,以督促學生養成鍛煉習慣。劉波透露,有數據統計,大二學生經過一個學期學習,90%能學會游泳。小部分未能通過的學生,老師也會提供免費課外輔導。

廈門北京大學游泳列必修

清華新規一出,也引起很多議論。北京交大附中高二學生小雨認為,男生或家在海邊的學生較有優勢,如果上大學再學游泳,恐怕有點吃力。其實必修游泳不止清華一家,廈門大學、北京大學都已將游泳列為必修課。

2017年3月28日

理大工商學院9月開兩新課程

理大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鄭大昭(左三)與一眾學院管理層昨與傳媒見面。今年為理大80周年校慶,眾人手上都持有「理大80」的字樣。(黃津琪攝)
理大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鄭大昭(左三)與一眾學院管理層昨與傳媒見面。今年為理大80周年校慶,眾人手上都持有「理大80」的字樣。(黃津琪攝)

【明報專訊】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將於新學年推出兩個新課程,分別是供副學位銜接的「航空管理及物流(榮譽)工商管理學士課程(top-up degree)」,以及「金融學碩士學位(能源及環境金融經濟)」。

一航空物流 一金融碩士

新開的航空管理及物流課程由政府資助,所有副學位畢業生均可報讀,須通過面試。理大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鄭大昭表示,於副學位時修讀商業、財務或物流的學生較有優勢。他又說,若反應良好,會向政府申請開設4年制本科課程。物流及航運學系助理教授萬余徠稱,該課程的畢業生可從事地勤、航班營運和業務發展策劃等工種。

因應綠色或環境市場增長迅速,公司更着重環境能源管治,理大推出能源及環境金融經濟碩士課程,學生畢業後可任職企業有關環境、社會及管治的部門,以及開發綠色金融工具等。理大一向開設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亦新設3個專業選修範疇,包括國際商業、時裝和商業研究。

另外,2017年秋季入學台灣學士班的個人申請已於本月10日放榜,有近2000名港生獲錄取。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提醒,有意赴台升讀大學但錯過個人申請的學生,可把握現正受理的「聯合分發」報名,於周六(18日)前透過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網上填報系統報名,然後到本港海華服務基金辦事處提交報名文件及報名費500元。

2017年3月15日

少人讀 港大擬停天文主修 另撤「數學物理」 舊生林超英:理學院失靈魂

前天文台長林超英(圖)當年在港大主修數學及物理,他批評取消此主修配搭將令理學院「失去靈魂」;至於港大取消天文學主修,他說自己對此「沒那麼緊張」,但認為天文學可推動物理學發展。(資料圖片)
前天文台長林超英(圖)當年在港大主修數學及物理,他批評取消此主修配搭將令理學院「失去靈魂」;至於港大取消天文學主修,他說自己對此「沒那麼緊張」,但認為天文學可推動物理學發展。(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是現時唯一提供天文學主修的本地院校,港大理學院擬於2018/19學年起取消「天文學」和「數學/物理(同時主修數學及物理)」兩個主修課程,指過去5年這兩科每年只有一名至數名畢業生,學院有責任更妥善分配教學資源於其他學科。1971年畢業於港大、在學時主修數學/物理的前天文台長林超英認為,物理配搭數學的主修是理科的王牌,取消將令理學院「失去靈魂」。

過去5年 畢業生每年一至數名

港大發言人稱,理學院建議明年入學的學生不能選該兩個科目為主修科,主因是報讀人數一直徧低,此反映了學生需求。港大強調理學院現有16個主修科,考慮取消的是其中兩科而非兩個學系,不涉任何裁員,理學院致力推動創新科研的方向和決心不變。

發言人又稱,天文學即使不再列為主修,學生仍可副修或選修部分科目;取消數學/物理主修後,有興趣學生仍可選擇數學及物理雙主修或副修此兩科,對學生修讀這兩科影響不大。物理系日內將會和學生召開相關會議。

天文主修港大獨有 校方﹕仍可副修

港大學生會理學會對理學院決定感失望,認為修讀人數少並非合理理由,過程也缺乏諮詢,希望院方收回決定。主修天文學的港大畢業生胡文浩說,2008年他留意到港大是唯一提供天文學主修的院校,故此報讀港大理學院,他說天文學與物理學息息相關,課程涉及天文望遠鏡的設計等,他認為現時香港經常提及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天文學這些「聽起來較偏門」的學科值得推廣,如取消天文學主修,會令更少人留意到這學科的重要性。

林﹕大學非取悅學生的補習社

1971年港大畢業、在學時主修數學/物理的前天文台長林超英說,港大取消此配搭是可惜及不幸。他說,物理是King of Science(科學之王),因修讀生物和化學都需要物理知識;數學則是Queen of Science(科學之后),因要學好物理就要懂得數學。他形容物理配搭數學的主修是「理科的王牌」,「就算學生少都要維持,有興趣去讀的,可能是最叻的學生」,他指大學是探求學問之地,而非取悅學生的補習社,港大作為世界排名甚高的大學,應有氣魄堅持開辦重要的課程。

2017年3月15日

職訓試堂踴躍 港專盼增資助 發掘學生讀書以外興趣

正參加港專「甜品及咖啡店營運」課程的中五生吳綺雯(前)說,能用學到的技巧冲出屬於自己的咖啡,成功感很大;另一參與課程的中五生吳倩儀(後)則夢想開設咖啡店。(黃志東攝)
正參加港專「甜品及咖啡店營運」課程的中五生吳綺雯(前)說,能用學到的技巧冲出屬於自己的咖啡,成功感很大;另一參與課程的中五生吳倩儀(後)則夢想開設咖啡店。(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財政預算案提出加強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其中教育局考慮邀請職業訓練機構向中學生提供短期導引課程。目前每年免費為約1000名高中生提供導引課程的香港專業進修學校,課程不收學費也無資助,受資源所限,約三分之一報名學生無機會參與。港專期望政府可資助學費,助更多中學生及早了解自身興趣。

1500人報名 名額僅一千

港專目前為中學生提供「甜品及咖啡店營運」、「運動及體適能教練」、「公關及傳訊」,以及「款待實用中文」4個應用學習課程,讓高中生逢周六和暑假在港專校舍上課,每年都會提供免費導引課程讓學生「試堂」。港專課程主任(應用學習)簡威南表示,導引課程約1至2小時,會向學生講解課程結構和升學就業前景,大部分時間讓學生參與實務課堂,例如入廚房試做簡單甜品,以及在健身室學習使用器材等。

簡威南表示,導引課程需求大,去年約1500人報名,港專卻只能提供約1000個試堂機會。導引課程不收學費,聘請導師、購買材料等卻需要成本,希望政府能「按人頭」向院校資助學費,鼓勵院校提供更多試堂機會,助學生及早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興趣。

現於城市大學專上學院修讀康樂及旅遊管理的王建邦,不喜歡背誦資料,只對做運動有興趣。他從學校得知港專開辦運動及體適能教練應用學習課程,可取代文憑試選修科,於是棄修歷史,逢周六到港專上課。阿邦坦言在中學被視為「壞分子」,成績和操行欠佳,經常遲到甚至曠課,老師也將他定形。一次他遲到,訓導主任責罵他說:「你做運動無前途,不如把握時間讀書,你放棄吧!」令他更抗拒上學。

轉讀應用科目 好動小子拾目標

曾修讀港專運動及體適能教練應用學習課程的王建邦(圖),在足球會實習期間有機會擔任兒童足球班助教,更獲前港腳指導,找到成功感和未來的方向。(黃志東攝)
曾修讀港專運動及體適能教練應用學習課程的王建邦(圖),在足球會實習期間有機會擔任兒童足球班助教,更獲前港腳指導,找到成功感和未來的方向。(黃志東攝)

課程使阿邦有機會到足球隊實習,滿懷希望的阿邦初時卻要為青年軍(18歲以下球員)預備器材和「執波」,由於不少隊員本身是他的「波友」,令他感到很尷尬,一度想放棄。後來他有機會擔任兒童足球班助教,更獲前港腳蘇來強、趙俊傑等指導,感到能學以致用,找到成功感和未來的方向。他說未來希望升讀浸會大學或教育大學的體育學系,並會考香港足總的教練牌照,成為真正的足球教練。

甜品及咖啡課最受歡迎

應用學習課程中最受歡迎的是「甜品及咖啡店營運」課程,正參加的中五學生吳綺雯曾參與另一院校的酒店管理導引課程,卻感到無興趣,最終選擇參加此課程,她認為「咖啡拉花好型」,成功感很大。另一參與課程的中五生吳倩儀則夢想開設咖啡店,為興趣修讀,認為不一定成績差才會讀應用學習。

2017年3月14日

英大學中環設分校 學士每年5.6萬元

【明報專訊】英國新特蘭大學(University of Sunderland)在香港設立該校首間亞洲分校,成為首間在香港開設分校的英國大學。該校位於中環雲咸街南華大廈,佔該商廈兩層,將開辦5個英國三年制學士課程,包括工商管理、旅遊及酒店管理等學科,亦設大學基礎及碩士課程,提供共1000個全職和兼讀學額,現正招生,今年10月開課。

新特蘭大學教員任教 證書相同

新特蘭大學校長Shirley Atkinson表示,本港課程將由新特蘭大學教員任教,可確保其學術水平和教學方法都與新特蘭大學相同,兩者的畢業證書亦完全相同。

入學要求方面,文憑試英文科要達3級,另外最少兩科達3級,若學生未達要求,大學會按個別情况考慮。該校又開設四年制課程,讓未合資格直升學士一年級的港生先修讀1年大學基礎課程,然後再升讀3年的學士課程,基礎課程每年學費3.5萬元,學士課程則每年5.6萬元。

該校過去與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香港專業進修學校等合辦課程,現時有約900名學生就讀,在港有超過5700名舊生。Shirley Atkinson表示,學校在香港有足夠的人際網絡,香港是亞洲金融中心,在教育方面口碑不俗,是新特蘭大學決定在香港設分校的原因。

可赴英修讀一至兩學期

另外,香港分校學生可以到新特蘭大學本校或倫敦分校修讀一至兩個學期,有關計劃沒有成績要求,學生期間需改為繳付英國的學費,交通和食宿要自費,大學會設獎學金讓有需要學生申請。英國新特蘭大學國際學生學費為每年1.075萬英鎊,折合約10.2萬港元。

2017年3月3日

港專冀籌1200萬辦職訓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撥5億元配對補助金協助自資專上院校籌款。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港專)校長陳卓禧表示將推出職業專才教育項目,冀能籌款1200萬元,再獲政府1比1資助,惟他認為自資院校處於弱勢,政府應增加配對補助金比例至1比2甚至1比3,即院校每籌1元,政府給2至3元。

校長:盼政府配對增至1:3

另外,財政預算案提出預留7億元予教育局推廣職業專才教育、支援教師進修,以及增加支援專上學生。消息指教育局將邀請職業訓練機構向中學生提供短期課程。陳卓禧昨與傳媒聚會時說暫沒收到政府邀請,期望自資院校都可參與計劃,相信港專能作貢獻。

陳舉例,港專的「甜品及咖啡店營運」課程大受歡迎,開放給中四學生的免費短期導引課程(即試堂)有約千人參與,180小時的應用學習課程也有600名高中生報名,惟資源所限只能取錄160人。他希望政府資助自資院校,讓更多學生參與課程。

2017年3月2日

開可持續能源課程 科大擬明年招生30

【明報專訊】科技大學將於2018/19學年開設可持續能源工學士或理學士課程。科大工學院院長鄭光廷透露,首屆預計招收30名學生,課程內容包括能源科技、電池科技、能源政策等。

推實踐主導 學生自選研究

另外,科大正籌劃開設實踐主導(practicum-led)課程,由學生自己提出研究項目,再因應項目的需要選修科目,並在教授帶領下做有關研究。鄭光廷又說,希望取錄在某方面有優秀能力、卻未能在公開試成績反映的學生,例如可能籌辦冬季營讓中學生參與,從中評核學生能力作為加分因素。

為培養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人才,科大去年成立「青年工程師學苑」,由大學生到中小學教授有關課程,包括飛船製作等。鄭光廷說,計劃能使中小學生有真實的工程體驗,希望將來會有更多優秀學生願意投身工程行業。

報內地大學明起網上報名

另外,有意報讀內地大學的應屆文憑試生,須於明日(3月1日)至3月20日於www.ecogd.edu.cn網上預先報名,報名費為420港元。今年有90間內地大學參加「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收生成績門檻為文憑試成績達3322(依次為在中、英、數、通識科考獲的級別),參加「校長推薦計劃」者則為3232;而報考專開辦藝術、體育類科目的院校,收生門檻為2211。

院校可安排面試或術科考試,7月下旬在網上公布錄取名單。入讀內地大學並通過入息審查者,可獲每年1.5萬港元全額資助或7500元半額資助。

2017年2月28日

內地最好大學﹕清華北大浙大

【明報專訊】「2017中國最好大學排名」昨日出爐,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位列前3名,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依次排4至10位。該排名由上海軟科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從2015年起每年發布,其中並未包括港澳台的大學。

(中新社)

2017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