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報讀增五成 熱門科4爭1 內地逾千申請

【明報專訊】中學文憑試(DSE)下月放榜。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昨日表示,最新資料顯示,新學年申請入學人數比去年同期多約四至五成,當中最多人報讀的5個課程,平均每4人爭一個位,他相信DSE放榜後競爭會更激烈。內地生方面同樣競爭激烈,恒大現時已收到逾1000個入讀申請。

 

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

何順文昨與傳媒茶叙時表示,慶幸恒大收生未有受近年中六生人數下跌影響。今年申請首年入學人數比去年同期多約四至五成,相信與學校正名有關。他預料DSE放榜後競爭會更激烈,希望學生及早提交申請。新學年最多學生報讀的5個課程,包括「金融分析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工商管理」、「管理學工商管理」、「市場學工商管理」和「新聞及傳播」,平均每個課程約200人報讀,每4人爭一個位。

按教育局規定,自資院校收內地生不可多於上一學年總學生人數10%,恒大今學年共收約20名內地生。何順文稱,新學年現時收逾1000個新生申請,但因學額有限,最多只可收百多名內地生,加上需提供宿舍等配套設施,相信內地生申請入讀競爭亦激烈。他又稱,校方過往曾到內地加強推廣,學校亦設課程諮詢日,讓內地家長與子女到校了解課程,招收內地生工作會分階段一步一步來。同時,他希望政府可放寬自資院校收內地生的上限。

環球商業收生料18分

另外,恒大新學年共5個課程納入「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如「精算及保險」、「管理科學與資訊管理」等課程,新入讀學生獲資助後首年學費約4萬。何順文表示,校方過去兩年向教育局申請將另外3個課程,包括「融合媒體及傳播科技」、「文化及創意產業」及「商務翻譯」納入SSSDP,但未能獲批。校方會繼續爭取,期望日後有更多課程獲資助。

恒大今年新增「環球商業管理工商管理」學士課程,學額約30個。何順文相信,課程會受學生歡迎,有一定競爭。他估計新課程收生分數約18、19分,與去年學校平均收生分數相若。有別於過往大類收生形式,新學年恒大3個工商管理課程包括「專業會計學」、「金融及銀行學」和「市場學」將獨立收生。 何順文解釋,改變是因應學生要求,讓學生比以往更早選好主修科,會更安心。他又指課程設彈性,學生可因應自己能力及興趣提出轉科。

文章日期:2019年6月25日 (二)

自資教育聯盟候任主席 盼SSSDP餘額開放他校

【明報專訊】由10多間大專院校組成的自資高等教育聯盟成立25周年,昨日舉行銀禧誌慶會議,邀請不同學者交流討論。自2013年起擔任聯盟主席的阮博文,將於本月底卸任,由浸大持續教育學院院長鍾志杰接任聯盟主席一職。

被問到快將卸任的感受,阮博文形容過去「是艱苦的6年」,因近年學生人數由7萬不斷下跌至4萬多,但8間資助大學學額維持1.5萬人,故自資院校有一定壓力,特別是新院校收生有一定困難。本身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院長的阮博文指出,各間院校「應對好好,這麼久未有一間倒閉」。阮博文又稱,學生人數會一直下跌到2020年,各間院校皆有應對措施,如不止針對文憑試考生,亦開辦成人教育、持續進修等課程。

將卸任阮博文︰各校應對好好無倒閉

今年7月1日接任主席一職的鍾志杰稱,相信未來有新挑戰。他指,因應學生人數下跌,相信要開拓更多新課程,貼近社會需要,如因應人口老化等需增加護理、金融科技等課程。鍾志杰亦希望,政府提高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的透明度,認為現時「不清楚哪間院校可申請SSSDP」。他又表示,現時有部分SSSDP課程學額收生不足,建議政府可將剩餘的學額,開放予其他自資院校。

被問到八大開辦的自資課程有「庫房水浸」情况,阮博文稱,各大院校情况不同,不能單看盈餘。他說,不少院校多年前曾貸款建設校舍等,現時需連同利息一併還錢,院校需有一定準備,「無盈餘怎還?」他又稱,自資院校是非牟利辦學團體,「錢一定要留在學校,放在學生身上」。

文章日期:2019年6月21日 (五)

QS新排名 港5大學入前百

【明報專訊】2020年QS世界大學排名公布,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連續8年居首。香港理工大學從106名升至91,令本港躋身全球前100名的大學比去年多一間,共5間。上榜的本港7間大學中,除香港大學排名維持不變,其餘6間排名上升。

QS最新排名中,港大維持不變排第25,科技大學升5位排32,中文大學升3位排46,城市大學同樣升3位排52。全球三甲與去年相同,依次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及哈佛大學。英國大學方面,牛津大學升1位排第4,劍橋大學跌1位排第7。

就業能力指標 3大學排名跌

QS分析,除中大外,本港每間大學都處於比2014/15年更好的排名,屬仍在積極進步的高等教育體系。但於就業能力指標上,本港其中3間大學排名下降。QS稱,香港優勢之一是非常開放予其他國家的教師和學生,隨着其他國家積極尋求國際化,香港必須確保繼續吸引國外的優勢。

理大表示,很高興知悉於QS最新排名躋身全球前百名,可見其在教學與研究工作上的努力得到認同,理大將繼續努力不懈,精益求精。科大表示,一向視排名為參考,以助了解其表現及掌握要完善的地方,科大將一如既往,不斷求進。

文章日期:2019年6月19日 (三)

SSSDP首年恒常化 4科收生不足25% 最低10%

【明報專訊】教育局的「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專責小組」正展開公眾諮詢,「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是推廣職專教育的措施之一,該計劃資助學生入讀6間自資院校的人力需求殷切學科,如電腦科學、創意工業、醫療保健等。教育局資料顯示,2018/19學年SSSDP計劃提供學額2776個,而各校實際收生人數共1817人,收生率約65%;當中有4科收生率低於25%,包括珠海學院的資訊科學(10%)、公大商業智能及分析學(18%)。


SSSDP計劃2018/19學年起恆常化,每屆資助約3000個學士學額,下學年擴大資助範圍至2000個副學位。據教育局向立法會財委會提交的SSSDP 37個課程收生情况,其中珠海學院的資訊科學有90個獲資助學額,最終取錄9人;公大商業智能及分析學、金融科技及創新,收生率分別是18%及21%。公大表示,兩個課程均有直接取錄非SSSDP資助的學生,故總學生人數較顯示的資料多,又稱每年均因應實際收生情况及社會環境轉變作調整。
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的屋宇設備工程收生率23%。校方稱,收生受多項因素影響,包括適齡學生人數下降、聯招收生安排等。

教局:學生增八成半
教育局回應, 由2015/16至2017/18學年,每屆入讀指定課程第一年的學生總數佔資助學額(1000個)超過九成,2018/19學年計劃恆常化的首個學年,入讀學生由2017/18學年的974名增至1817名,增幅超過八成半(86.6%),反映計劃具一定吸引力。 當局稱,會參考相關行業人力需求指標、業界及持份者的意見等因素,整體考慮及適當調整資助課程和學額數目,個別課程的收生人數並非唯一考慮因素。

文章日期:2019年6月5日 (三)

港大:不知考生Band A排序 籲聯招A1可「進取點」

【明報專訊】中學文憑試(DSE)成績下月10日公布,考生之後可修改課程選擇。香港大學入學及學術交流部高級項目經理李欣怡及李婷芝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過往不少考生以為院校知道他們Band A(首三志願)選科排序,故A1會放「最穩陣的選擇」,但院校事實上不知道3科先後次序。她稱,今年應屆考生人數減少等,建議學生於Band A1選科時可「進取點」,亦期望新推加分制可增加學生報讀港大的信心。

港大今年實行加分制,考獲5、5*及5**將獲加分至5.5、7及8.5,醫科、生物醫學和藥劑學不適用。李婷芝說,加分制能補足一些或有一至兩科一時「失手」成績未如理想,但其他科目考獲5級或以上的學生。她認為,若學生在舊計分機制下,成績接近心儀課程去年最低入學分數,加分制能提高他們的入學機會。

盼加分制增學生信心

聯招首輪改選5月22日完結,按申請報讀Band A人數計算,以護理學、文學士、工學學士較多(見表)。李婷芝稱,留意到過往不少學生在聯招「擺得好保守」,期望加分制可增加他們信心報讀港大課程。李欣怡補充稱,今年應屆考生人數減少,建議學生於Band A1選科時可「進取點」,A2及A3則需「較穩陣」,揀選有把握入讀的課程。
大學聯招收生機制沿用多年,不過考生仍對此存誤解。李欣怡稱,留意到過往不少考生以為院校知道他們Band A的3個選科排序,故A1會放「最穩陣的選擇」,但事實是院校只知道學生將該科放於Band A,但不知道排序。

不鼓勵入學後轉科

中文大學及科技大學的理學院及工程學院或工學院採用彈性收生,被問到港大有否相關措施。李欣怡說,港大對於DSE核心科成績未達「3322」,但在其他科目或範疇表現非常出眾的考生,過往亦有少數此類學生獲取錄入讀商科、理科、工程學等課程,港大各學院會視乎其個別情况 考慮取錄與否。

李欣怡又呼籲學生以自己興趣選科,選科時亦應考慮日後出路等,「不應本末倒置,只是想着要入大學,但忘了自己最有興趣的是什麼」。她說,入讀港大後要轉科較困難,「如果你入到來,不喜歡該科,讀得不好,怎會有好GPA轉科?」即使分數達標,亦要視乎學額,故不鼓勵學生入讀後才轉科。

文章日期:2019年6月4日 (二)

內地升大學逾3000人獲資助

【明報專訊】升讀指定內地院校的香港學生,可申請「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教育局昨稱,2019/20學年「免入息審查資助」資助額為每年5600元;「經入息審查資助」全額資助為16,800元,半額資助為8400元。當局回覆查詢時指出,2018/19學年截至5月,有3144人獲發資助,3類資助的金額共涉約4000萬元。

免審查每年5600元

2019/20學年「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分兩部分,包括「經入息審查資助」及「免入息審查資助」,前者由學生資助處審查入息。「免入息審查資助」申請學生須考獲「3322」,即中文、英文科達到第3級,數學和通識教育達到第2級的成績。教育局回覆查詢時表示,2018/19學年截至5月,有3144人獲發資助,免入息審查佔608人,整體獲資助人數比2017/18學年上升3%(88人)。

須於指定院校修讀學士

兩項資助的申請人須於2019/20學年在指定181間內地院校修讀學士,包括參與「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的112間院校,以及另外69間院校。計劃不設名額上限。在學申請人必須於8月2日或之前交表;新學年首年入學的學生則在9月2日或以前交申請。

文章日期:2019年6月4日 (二)

航空營運文憑 8月首辦 設有薪實習

【明報專訊】根據國際機場協會(ACI)公布的2017年最繁忙機場排名,香港國際機場位列全球第八。為配合政府「職專訓練」並培育年輕人投身航空業,由香港機場管理局成立及管理的香港國際航空學院(HKIAA,下稱學院)開辦的「航空營運文憑」課程,結合理論和實習,畢業生可獲頒相當於資歷架構第三級的文憑證書。

學院2017年與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合辦「機場服務及營運證書」課程,由HKU SPACE提供4星期理論課,學院則提供1年實習。2019年8月學院將首辦「航空營運文憑」,「一條龍」提供1個月理論課堂和12個月全職有薪工作實習,畢業生可升讀學院2020年9月開辦的「航空管理專業文憑」。

文憑課程首月理論課堂涵蓋航空業概覽、航空安全與保安、溝通技巧等,並安排不少於28小時的實地參觀及業界人士分享。學院課程規劃及發展總監馬惟健表示,將參觀和業界分享放在課程首個月,是希望學員對航空業有更真實的了解,「親身看和了解比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

5範疇選實習 每月上堂兩天
學員念畢理論課前,需從飛機工程、客戶/地勤服務、停機坪/飛機運作服務、航空貨運、航空配餐5個專業範疇中,選擇3至5個實習志願。導師會根據學員的能力、專長及興趣,建議適合的崗位,並跟學員作模擬試和傳授撰寫履歷技巧,學院再為學員配對實習工作及安排到工作機構面試。

 

香港國際航空學院課程規劃及發展總監馬惟健博士

馬惟健說︰「學院和機場(的公司)僱主做調查,他們希望學院幫助學員加強『軟技巧』(soft skills),例如職業道德,讓學員明白上班應該準時,或如何提升專業能力。」他指實習計算學分,工作表現將與成績掛鈎,助學員更投入實習。學員亦需每月回校兩天學習旅客處理營運、地勤處理營運、航空服務等與航空業或日常工作相關的學科,以及英語、普通話、資訊科技等實用的soft skills科目。實習期間學員需按月遞交進度報告,匯報工作情况、訂立和實踐學習目標等。學院另安排約5名實習範疇相近的學員為一組,由一名有行內經驗的學術督導跟進學員的實習進度及協助訂立學習目標,學員實習後亦需完成個人感想和分組報告學習體驗。

機場服務及營運證書課程2018年畢業生陳嘉曦

證書課程畢業生 留實習公司任職

陳嘉曦是2018年機場服務及營運證書課程畢業生,他表示,理論課令他對香港航空業有清晰概念,得知行業的運作方式,實習則開拓入行和了解飛機維修員工作的機會,助他建立明確目標。他透過課程參觀活動認識中國飛機服務有限公司,並完成1年實習,跟隨不同導師學習飛機構造和運作等。畢業後,他留任該公司當助理飛機維修員至今,負責基地維修、飛機機艙改裝及翻新工作。

嘉曦憶述剛實習時,最大的挑戰是看記錄了飛機維修工作、操作部件名稱和位置的「工作卡」,「我每日要根據工作卡上的指示,到庫房領取工具維修飛機,但當中有許多英文專業名詞,要花時間學習」。經過年半努力,現時他已掌握卡上的字眼及指示,未來會繼續累積機場工作經驗,盼成為飛機工程師。

面試貼士

航空營運文憑課程設入學試,第一部分是筆試,第二部分是小組討論,內容包括自我介紹,以及測試申請人的航空業知識。馬惟健說學院期望招收對航空業有熱誠、具基礎語文能力的學員,建議申請人多看報章、學院網站上載的《職業字典機場篇》或相關行業資訊,以及準備英語、粵語或普通話的自我介紹。嘉曦亦說,多了解航空業的新聞對面試有幫助。學員修畢課程後,亦可報讀其他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課程。

 

 

文章刊於:[明路—生涯規劃 第60期](2019年6月4日)

中大醫科收生門檻DSE 7科40分

中大醫科入學門檻訂為文憑試(DSE)7科40分,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表示,參考過去資料,留意到在公開試中各科表現優良、整體表現平均的學生,學習及適應能力很高,因此希望從收生安排入手,參考考生7科的整體表現。

【明報專訊】兩大醫學院今年均有新收生安排,香港中文大學昨公布,醫科生入學門檻為中學文憑試(DSE)7科40分,若申請者面試表現被評為滿意,並將中大醫科放在大學聯招(JUPAS)首位,會獲錄取。院長陳家亮稱希望取錄各科表現優良、整體表現平均的學生。香港大學醫學院稱,今年會繼續經大學聯招向DSE生派出超過75%學額。陳家亮則稱,不會設聯招、非聯招具體限額,「有時說出來後做不到很尷尬」。

為增加未來醫生人手,中大及港大2019/20學年醫科生一年級學額,由470個增至530個,兩校各佔一半。中大昨公布醫科生2019/20學年收生成績,如考生在4個核心科目及3個選修科取得40分、面試表現被評為滿意、將中大醫科放在JUPAS首位(A1),可獲錄取。入學面試安排方面,中大稱今年設7輪面試,目前聯招及非聯招已各舉行了一輪面試,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說,獲評為滿意的學生,會在放榜前收到面試結果。

須放聯招首位 面試滿意

在文憑試7科取得40分,等同每科平均要取得5或5*(換算為6分)。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稱,參考學生7科的成績,相信能招收發展更全面的醫科生。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入學)莫仲棠補充,醫學院參考數據訂立7科40分的門檻,他舉例指去年考獲7科40分的學生中,有五成人未能考獲6科36分,「好在因為他們(的成績)平均、科科都不錯」,因此順利入讀中大醫學院。

不設聯招比例 院長︰做不到尷尬

另一方面,港大醫學院在早前宣布,考生在DSE 6科考獲36分,即平均每科有5*,通過面試,並將港大醫科放大學聯招首選,可獲取錄(見表)。港大去年不足一半醫科生經聯招入讀,被指有違75%承諾,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其後稱,經JUPAS派出的醫科學額「遠超八成」。中大昨亦被問到聯招及非聯招取錄醫科生比例,陳家亮表示不會設具體限額,「有時說出來後做不到很尷尬」。他稱,中大醫學院約三成學生來自清貧家庭,中大的獎助學金可贊助學生到海外學習及交流。

港大醫學院發言人昨接受查詢時表示,自2013年起,每年透過JUPAS向DSE考生提供逾75%醫科學額,而每年實際入讀的DSE人數視乎考生選擇。過去多年,只有去年不足75% DSE考生接受醫科學額。

入學派心願卡 學課外知識

此外,中大醫學院稱,2019/20學年將推出「學生自主課程」,為學生提供平台,探索傳統醫學課程以外的知識及學習經歷。陳家亮表示,醫科生入學時會獲派一張「心願卡」,可跟隨自己興趣,填寫希望在不同年級參加的課外課程、海外交流活動等,大學會協助學生聯絡相關機構。

兩醫學院收生

文章日期:2019年5月17日 (五)

港生內地升學資助總額增14% 6.25%DSE考生報內地大學 創新高

今年應屆文憑試考生人數較去年下跌,但報名參加內地免試招生人數卻有上升。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主任鞏萬相信受不同因素影響,包括學生對內地經濟社會發展前景有信心、早前大灣區規劃公布等

【明報專訊】愈來愈多港生取得政府資助返內地讀大學,教育局最新數據顯示,本學年暫有3124名內地升學港生獲發資助,共涉約4000萬元,較2017/18學年多500萬元(增加14%);但過去5個學年有25人退學。負責港生內地升學的機構公布,今年3511人報讀內地大學,佔應屆文憑試(DSE)考生6.25%,創計劃推行8年來新高,其中報讀師範大學人次上升8.1%。

3124人獲資助 涉4000萬

教育局向立法會財委會提交書面答覆顯示,愈來愈多港生取得政府資助返內地讀大學,由2016/17學年2190人升至2017/18學年3056人,今年截至2019年2月有3124人取得資助,共涉約4000萬元,局方稱最終開支需視乎申請和續領數目而定。資助分入息審查及免入息審查,後者本學年有606人取得資助,金額5600元。

教育局稱,沒有統計多少名港生返內地升學,根據國家教育部資料,截至2017年11月,在內地高校修讀學士和深造課程的香港學生有15,009人。而2014/15至2018/19學年5年內,有25名領取資助的學生退學。

至於應屆DSE考生報讀內地大學的情况,負責「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的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昨指出,共有3511人報名,較去年的3216人升9.2%。

報師範者升 升學機構料因新政策

內地教育部的新政策,容許港澳台居民參加內地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及執教。中心主任鞏萬說,過去數年報讀師範大學的人次都下跌,今年不跌反升,報師範大學的學生共1239人次,比去年1146人次升8.1%,相信與新政策有關。他又稱,早前公布的大灣區規劃,推動港生到廣東省大學讀書,首4個志願都是報考廣東省內大學的有5755人次,比去年增7.5%,顯示他們對國家經濟前景有信心。

最多人首選暨南 金融科最熱門

據中心統計,最多人將暨南大學放首志願,其次是中山大學及廈門大學;熱門學科依次為金融類(28.4%)、醫學類(15.6%)及工程類(12.4%)。

文章日期:2019年4月12日 (五)

浸大自資校 辦護理學課程

【明報專訊】護理屬專業資格行業,加上近年護士人手短缺,行業對人手需求甚殷,吸引不少院校開辦相關課程。現時除資助院校,自資院校如明愛專上學院、香港公開大學等也有開辦護理學課程,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亦將開辦5年全日制、加入中醫藥元素的自資護理學課程。浸大持續教育學院院長鍾志杰表示,校方已參照私家醫院規格建立4個實驗室,護士管理局2018年曾派員巡查,課程現待最後審批,獲批後將立即招生,預料首屆畢業生可配合預計2024年建成的中醫院需要。現時公大、明愛專上、東華學院開辦的自資護理學課程每年學費由約10.9萬至12萬元不等,獲「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資助後,每年學費由約3.6萬至4.8萬元不等(見表)。鍾志杰指出,學費水平與市場其他自資護理學課程相若,但具體學額與學費待定。

現時自資校護理學課程

文章刊於:[明路—生涯規劃 第49期](2019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