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免試招生增至112校

【明報專訊】港生可參加「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以中學文憑試(DSE)成績報考內地院校,教育局昨公布參加的內地高等院校增至112所,周五(1日)起接受網上報名。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出爐後,相信港生會更踴躍報讀廣東院校,但因適齡人口下跌,料報名人數不會增多。

53%港生在粵 料《綱要》後更多

中心主任鞏萬稱,在內地讀書港生逾53%都在廣東,絕大部分集中廣州。他稱,《綱要》出爐後有更多便利港生返內地讀書措施,相信可令港生更踴躍報讀廣東院校讀書,不過能否令他們留下工作、創業,要進一步更多政策配合。

他稱,過去每年有約4%應屆DSE港生參加免試招收港生計劃,2018年上升至約5.5%,有3216名港生報名,以金融學科最受歡迎,佔整體報名人數27%,其次是中醫、醫學類(16%),而工程科報名人數由前年開始大幅上升,是第三受歡迎的學科類別。

《綱要》指研究開放港澳中小學、幼兒教師到廣東考取教師資格並任教,鞏萬認為香港教師較難通過內地教師資格考試,「因考的內容非常複雜」,且師訓課程有異,認為港生要返內地教書,最好都是讀當地師範大學。

此外,中文大學上月底公布2019學年收生採用「文憑試擇優分數轉換表」,文憑試科目成績達5或以上的考生獲加分(5級換成5.5分、5*為7分及5**為8.5分)。中大協理副校長王淑英昨出席傳媒新春茶敘時指出,推出新措施後已去信各中學校長,大多表示歡迎,她期望學生在中三、中四時已有方向,在某些科目花更多時間,更好地鋪排讀書計劃。

文章日期:2019年2月26日(二)

設備齊支援足 小校園不輸蝕

【明報專訊】「起初對香港公開大學的印象就只有:一間在何文田的大學。」Vincent以「旺中帶靜」形容公大位處的社區。Queena則在這幾年的大學生涯中,漸漸喜歡公大的氛圍,「可能校園面積等硬件及不上其他大學,但在軟件上,例如學習環境、課程上的支援等卻很充足」。

兩校園一街之隔 學生常碰頭

與其他大學校舍相比,位於何文田的公大地方雖稱不上大,但一樣「五臟俱全」。公大設有人文社會科學院、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教育及語文學院、護理及健康學院、科技學院共5個教學學院,分別設於兩個校園。位處牧愛街的正校園(MC)有多用途禮堂、演講廳、圖書館、電腦中心等,主要聚集了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的學生;坐落忠孝街的賽馬會校園(JCC)設備包括綜藝廳、導修課室、檢測和認證實驗室等,人文社會科學院、護理及健康學院等學生多在此上課。

臨牀護理教學中心設有虛擬實境教學設施(上圖)及臨牀模擬教學設施(下圖),Queena指透過虛擬實境教學,能得到課本以外的學習體驗。

Vincent及Queena同樣多於賽馬會校園的D座及E座大樓上課,以Vincent為例,他因修讀電影設計及攝影數碼藝術,需要使用專業攝影器材,常到大樓4樓的各個多媒體製作室拍攝影片。大樓也是一眾護理學學生的上課地點,Queena與其他護理學學生需到設有模擬病房和醫療儀器的臨牀護理教學中心上課,學習護理程序及技巧。

兩個校園只有一街之隔,學生關係不會因「地域」而變得生疏。二人說:「一來兩座校園相距不遠,加上面積較小,學生之間常常會碰面。二來兩邊(校園)都設有自修室,卻時常『爆滿』,所以(我們)通常兩邊走,不會只留在一處」。

另外,由於校方的行政部門設在正校園,Vincent和Queena曾分別擔任學生會幹事和校內廉政大使(ICAC Ambassador),「莊期」內常要與校方商討事宜,故他們對正校園也十分熟悉。Vincent稱:「如果要通宵開會,就會到正校園那邊的『負一』(24小時開放的自修室)。開完會可能已經是夜深,我會乘小巴到旺角,再轉車回家。」

設校巴接送學生往返校園

Queena(後排左四)曾參與公大義工隊,與其他學生一起到「惜食堂」製作飯盒。

公大交通尚算方便,2016年港鐵何文田站也啟用了,(從港鐵站)走過來大概要十幾分鐘。」校方亦設校巴服務,在九龍塘接送學生往返校園。

義工隊服務社區 活用學科知識

為了進一步認識公大文化,Vincent在2017年擔任學生會副會長,參與校方決策時為學生出一分力。完成一年職務後,他頗大的感觸是公大沒有學生宿舍,少了一個凝聚學生的地方,「始終都想試試住宿舍的感覺,因為不曾體驗,但沒有(住宿舍)又不會算是遺憾」。公大鄰近住宅區,Queena一年級起參加義工隊,曾到何文田邨探訪長者,從中感受到學生與社區的連繫。「另外我們曾到(觀塘)安達邨的社區中心,為住在附近的小孩籌辦遊戲活動,也會到『惜食堂』幫忙製作飯盒。」她表示,其他院校的service learning(服務研習)或須計算學分,但公大的義工隊則完全屬自願參加性質;成員亦非只是「參加者」,也會參與活動籌備工作,她舉例:「我們甚至會應用自己的學科知識,例如讀廣告(創意廣告及媒體設計)的學生會幫忙做宣傳活動。」

在賽馬會校園底層的空地,常有學生作音樂表演,不少人駐足欣賞。

據公大過去的收生數據,入讀學生文憑試大多考獲16至20分,Queena不諱言當初選讀公大也是「睇分數做人」,「起初會介意所謂的大學排名,但慢慢會知道,特別是護理這類需要考取專業資格的課程,靠的是自己努力,而公大的師資或設備都足夠支援學生」。她自言現在「讀得好開心」。Vincent也指與公大媒體創作相關的課程擁有良好師資,「如電影《逆向誘拐》的導演黃浩然(人文社會科學院高級講師),就是公大的老師……甚至也有公大學生的作品(《暗房夜空》)獲得金馬獎(2017年最佳動畫短片)」。

 傳聞:公大「易入難出」

過去網上流傳公大「易入難出」,即課程收生門檻不高,「入」學容易,但畢業要求嚴苛,要成功步「出」校門困難。Vincent和Queena皆表示無聽聞此說法,但Queena對於「難出」則有共鳴,「始終讀護理,將來(從事相關行業)需要考取專業資格,課程內容較多背誦(部分),難度也會較高。有些學生因為不及格而要重讀某些科目,甚至要重讀一年」。

公大開辦自資學士學位課程,部分課程如Vincent和Queena就讀的電影設計及攝影數碼藝術、護理學(普通科)納入「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文憑試考生可循聯招辦法報讀此兩類課程。

文章刊於:[明路—生涯規劃 第43期](2019年1月8日)

 

OUHK LiPACE 高級文憑課程 2019/2020

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OUHK LiPACE),每年開辦多個全日制高級文憑課程,以配合 DSE 考生的興趣及升學需要。每個課程都有一定的實習時數,學員將獲安排到相關的行業體驗工作實況,在行內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學習專門的知識和技術,與業界接軌,並增強自己的軟技能,如溝通、領導、團體合作及解難等能力,提升將來在職場的優勢和競爭力。

「日本研究高級文憑」學員參與「風尚秋祭:日本和服文化體驗」活動。

全新課程
「數碼時裝設計高級文憑」
課程與製衣業訓練局合辦,旨在教授學員有關數碼時裝設計的專業知識和技巧,裝備他們創作各類時裝產品;學員並可透過實習機會盡早與業界接軌。學員完成課程後,應能透過數碼科技展現設計技巧、分析國際時裝業的發展、製作具質素的時裝樣版和專業的個人作品集等。畢業生可投身初級時裝設計師、時裝產品開發師、數碼時裝產品技術員、時裝平面設計師等職位。

「創意文化及媒體實務高級文憑」
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對創意文化及媒體的認知、專業知識,並提供新技術的訓練。課程兼重語文及傳意訓練、職場工作體驗及與業界的互動交流。學員完成課程後,應能分析各種創意產業發展的原因和成效,以及背後的文化、經營理念及對社會的影響等。畢業生有望投身創意產業、市場營銷、新聞、文化研究、媒體和藝術行政、公共關係及出版行業。

「計算機工程學高級文憑」
課程旨在裝備學生有關構成電腦系統或組件的設計和運作,訓練他們將電腦知識應用於專業化的領域、闡釋相關的抽象概念及解決電腦應用上的問題。畢業生有望成為系統程式員、程式設計師、遊戲開發人員、系統測試人員、程式檢查員或工程項目協調員等。

「數碼時裝設計高級文憑」課程教授學員利用電腦輔助設計軟件去創造及設計服裝成品。

知名機構合辦課程
學院與業內幾個知名機構合作,開辦以下課程,為學生提供實地實戰機會:
– 「旅遊及款待業高級文憑」(教學伙伴:洲際酒店集團)
– 「度假區及主題樂園管理高級文憑」(合辦機構: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
– 「旅遊及航空業高級文憑」(合辦機構:怡中航空服務有限公司)
– 「流行音樂及音樂製作高級文憑」(合辦機構:伯樂音樂學院)
– 「數碼時裝設計高級文憑」(合辦機構:製衣業訓練局)

以上機構各在課程設計、教學及實習方面提供全面支援,讓學生在專人指導下,盡早接受相關培訓,掌握行內實況,培養應付行業所需的正確態度,將來投身社會自然比人更勝一籌。實習表現突出的同學,有機會在畢業後獲機構聘用為全職員工。

推介課程
「日本研究高級文憑」
課程加深學員對日本文化、社會、政治、經濟的理解,讓他們從中學習探討現今日本所面對的挑戰和機遇;亦會教授他們就有關日本研究的議題作出分析、收集相關資訊和展開基礎研究。導師更會安排學員參加有關日本傳統/流行文化的活動,如傳統茶道和柔道體驗等。學員完成課程後,應能達到國際公認水平的日語能力程度(日本語能力測試(JLPT):N2),可在工作及各種不同層面中活用日語。學員在學期間有機會獲得資助親身到日本遊學或實習。畢業生除可選擇升讀本地大學外,更有機會銜接到日本當地大學繼續進修。

模擬酒店教室。

「室內設計高級文憑」
課程透過教授三維空間與人類活動的關係、起草和製造模型的技巧等等,引導學員將美學視野、知識和技術結合起來,訓練他們利用空間設計、物料應用、油漆、質感、燈光等,處理不同種類的住宅及非住宅專案;並將通用設計、顏色心理學、無障礙設施等概念融入設計項目。課程不時安排學員參加設計比賽,讓他們與其他愛好設計的年輕人切磋較量,在競爭中求進步。部分學員在畢業後即受聘於室內設計公司,並獲僱主好評。

模擬病房教室。

「心理學高級文憑」
課程教授學生心理學各個重要領域知識,包括人類發展、心理歷程、個人性格差異、異常心理及心理研究方法,從研究個人行為的生理基礎,以至行為受社會環境的影響等等。應用方面包括個人成長、人際溝通及基本輔導技巧等。課程加強學生的自我認識及基本輔助技巧,使他們能透過分析人類行為以作出相關評估,裝備他們投身人本服務專業如醫療保健、社會服務、教育及商業營銷等。

「犯罪學及紀律部隊高級文憑」
課程教授學生有關犯罪學的知識和技能,為他們將來繼續升學或投身紀律部隊/相關執法機構建立良好的基礎。課程訓練學生從心理學、社會學及犯罪學的角度分析犯罪的成因、行為、風險及預防等,引導他們認識法證心理學和犯罪偵查的原理和技巧,並透過應用運動科學幫助他們建立投考紀律部隊所需的體能鍛鍊策略。

其他熱門課程
「工商管理高級文憑」
「工程學高級文憑(土木工程)」
「幼兒教育高級文憑」
「醫療護理高級文憑」
「護理服務文憑」
有關各課程的詳情,請瀏覽高級文憑課程網頁 www.ouhk.edu.hk/LiPACE/ftp/hd。

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簡介
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 (OUHK LiPACE) 自 1992 年 6 月成立以來,一直致力為社會提供靈活、高質素、多種學科、不同程度的終身學習機會,以滿足大眾的需要。學院銳意成為本港和大中華區一所卓越的持續及專業教育機構,以推動終身學習,為社會大眾提供靈活而高質素的進修機會為使命,幫助學員提昇自我、發展事業和邁向豐盛人生。學院的口號「你的終身學習伙伴」,正好反映學院的工作和角色。

文章日期:2019年01月08日

非本地生報聯招 2020年起落閘

【明報專訊】近年愈來愈多中介機構為內地生開辦中學文憑試(DSE)應試班,「策略性」助內地生避過內地高考,經香港大學聯招(JUPAS)報讀八大,聲稱競爭較小。不過,非本地生聯招入學將於2020/21學年「落閘」,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稱,估計將來會有更多非本地生經此渠道報大學,為統一安排,要求他們一律直接向個別大學申請。有升學專家認為此舉可避免考DSE的內地生有「錯誤期望」。

 今年127非本地生報聯招 年升3倍

目前內地生有兩個途徑入香港大學,其一是持DSE成績經聯招入學,其二為以內地高考成績經非聯招入學。有升學中介機構近年主攻開辦內地生DSE課程,助他們循聯招報香港的大學,聲稱更易獲取錄。在今年,有127名非本地生報聯招,較去年多3倍(見表)。大學聯合招生處回覆本報查詢時稱,2018/19學年有25名非本地生獲八所資助大學取錄。本報向八大查詢,除中大及科大,其餘大學均有經聯招取錄非本地生。

今年聯招放榜後,部分內地生不滿未獲取錄,到個別大學「踩場」抗議,大學聯招處近日更新網頁,定明在2020/21學年禁止非本地生經聯招考八大;且提醒2019/20學年非本地申請人「學額數目有限,入學競爭亦相當激烈」,非本地申請人的聯招入學申請,會與其他非本地生的非聯招入學申請一併考慮。

 內地生誤會排同隊 引致錯誤期望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認為,考DSE的內地生經聯招報讀八大,往往有錯誤期望引起不滿,「以為與本地生排同一條隊,以為與獲取錄的本地生同分,便可獲取錄」。他稱,考DSE的內地生其實是與其他非本地生競爭,一向都是「兩條隊」,今次修訂安排可令本地生安心,釋除「非本地生搶學位」的疑慮,且可杜絕內地生蜂擁來港考DSE,「始終5**及5*都是拉curve」,太多內地生應考或減少本地生取高分的機會。

教資會回覆本報查詢時稱,估計將來或會有更多非本地生報考DSE,並透過聯招申請入學,為更有效及統一處理非本地生的入學申請,所有非本地生應直接向個別大學遞交入學申請。

文章日期:2018年10月4日 (四)

IELTS推電腦試 7天知成績

【明報專訊】正所謂「入鄉隨俗」,有意負笈海外的同學,必先在報讀大學前應考當地認可的英語水平考試。2018年8月起本地推出國際英語水平測試(IELTS)「電腦模式」考試,考生可更彈性選擇應考,於考試中心以電腦考聆聽、閱讀及寫作卷,會話部分則會保留真人考官考核。

IELTS你要知

◆ 2種測試:

學術模式測試(Academic)

適用於升學(學士及研究生課程)及工作(加入英語國家專業組織或於當地註冊)

通用模式測試(General Training)

適用於移民、前往英語國家工作或入讀學士以下課程

◆ 4份試卷:

 ‧聆聽(30分鐘)

 ‧閱讀(60分鐘)

 ‧寫作(60分鐘)

 ‧會話(11至14分鐘)

 

◆逾140個國家、10,000多所機構認可

包括澳洲、加拿大、新西蘭、英國及美國的大學;專業團體;移民及政府機關等。學術模式整體分數達6.5分或以上,並在同一次考試中各卷考獲不低於6分,可等同香港公務員綜合招聘考試英文運用試卷達二級

◆香港學生平均6.53分* 亞洲地區第3位#

*據IDP 2017年統計,此為香港學生整體考核的平均成績

# 以14個亞洲國家及地區的考生(學術模式)整體測試取得之平均成績計算,首名為馬來西亞(6.89分)、第二名為菲律賓(6.84分)

◆公布成績所需時間

紙筆模式:13天發放成績結果

電腦模式:7天內發放成績結果(IELTS英國簽證及移民測試、IELTS for UKVI除外)

■赴海外升學 宜提早考IELTS

IELTS過去以傳統紙筆模式考核,不同考場每月舉行數場考試,考生需依照指定考試日期應試,部分分卷更需分兩日應考。為方便考生,IELTS主辦機構及官方考試中心IDP教育於8月設立電腦模式IELTS官方考試中心,考試日期將較以往多,如9月共設11場考試,考生可選擇於同日考核所有分卷及自選會話考試時段。考生可按需要選擇紙筆模式或電腦模式考核,兩者考核內容、時限等完全相同,惟IDP教育IELTS區域經理(大中華)溫家輝(Patrick)(圓圖)提醒,兩種考試模式最大分別是體驗不同,「有人習慣手寫作答、亦有人較喜歡使用鍵盤,宜選較熟習方式應考,以取得最佳表現」。

若同學考慮到海外升學,Patrick建議提早在中五六時應考IELTS,以免至報讀課程前一刻才倉促應考。

◆應考貼士

據2017年IDP的統計,香港考生普遍在聆聽、閱讀表現較好,會話及寫作則較遜色。Patrick觀察過往考生表現,提醒同學可留意:

整體準備:

‧宜選購坊間最新版本的模擬試題操練

‧熟習IELTS評分模式

‧忌臨急抱佛腳,8月申請入學7月才考,難於短時間內提升表現。

聆聽、閱讀:此兩卷較易操練,有標準答案,可買坊間模擬試題練習;了解題型,IELTS多短答類題目。

寫作:多看網上範文及考官評語;嘗試用多樣的句子結構;忌錯用點列式作答、沒分段列出各論點;如題目只要求列出數據或資料不同處(difference),沒要求詳細解釋(interpretation),就不應寫多。

會話:練習時先錄音再聽,留意文法錯誤;多聽外國人讀英語,留意他們的語調高低、輕重;宜多用不同字詞,如「重要」可以important、significant等表達;忌表達不自然,如複述考官問題後再作答;忌讀漏部分音節,如probably讀錯「pro-bly」。

 

選擇電腦模式的考生會在指定考試中心應試,各間隔設耳機供應考聆聽部分。

文:鄭律銘

圖:鄭律銘、受訪者提供

文章日期:2018年9月18日 (二)

[明路—生涯規劃 第31期]

海外課程受熱捧原因

專家:為留學準備  憂DSE中文失手

【明報專訊】經非聯招升學的本地生,主要是修讀IB(國際預科文憑)、GCE A level(英國普通教育文憑高級程度考試)等海外課程。除了國際及私立學校開辦相關課程,在2017/18學年,全港有12所直資中學採用「雙軌制」,同時辦本地文憑試(DSE)、IB或GCE,當中包括出產了多名IB狀元的聖保羅男女中學、拔萃男書院等傳統名校。這些學校均收學費,每年由數萬元至20多萬元不等(見表)。有升學專家分析本地生傾向讀海外課程,主要是有計劃留學及憂慮在DSE中文科失手。

 學費數萬起  12直資校「雙軌制」

教育局回覆查詢時表示,在2017/18學年,有15所國際學校及6所私立學校提供IB課程;另有8所直資學校有辦IB。至於設有GCE A-Level課程的直資中學共有4所。教育局規定直資學校必須開辦本地課程,選讀DSE課程的學費,一般較海外課程低。

IB及GCE課程近年受家長熱捧,海外升學中心資深升學顧問繆敏鶯分析,有本地生沒有信心在DSE中文科取得好成績,擔心失手會拖累升學,故寧可避考中文科,選擇以IB成績報讀大學;她又指部分學生一早已有計劃赴海外升學,故有策略地用IB成績報外地大學。她不認同有意見指「考IB比考DSE更易取得本地大學入場券」,認為本地大學非聯招學額的競爭同樣激烈。

 直資議會:DSE側重語文

直資學校議會副主席鄭建德稱,本地家長對海外課程需求大,原因之一是考慮到DSE未必適合每個學生,「DSE 4個核心科目中,中、英、通識均是側重考核學生語文能力,未必切合數理較強的學生,而且DSE課程自2012年有首屆考生以來,外界對前線教學、課程內容仍有很多討論,存在不穩定因素」。

身兼滙基書院(東九龍)校長的鄭建德稱,計劃2019年9月開辦GCE A-Level課程,讓考生在DSE以外有多一個選擇,「DSE以同一把尺量度所有人,未必可檢視到學生其他範疇的能力」。

文章日期:2018年8月14日 (二)

港澳清華生 強制要軍訓

【明報專訊】8月係大學迎新期,內地大學普遍設有新生軍訓,不過一般容許獲取錄嘅香港學生自由參與。《北京青年報》報道,清華大學今年強制香港及澳門學生須接受約3星期軍訓,包括野外定向、實彈射擊及防空反恐演練等,2018年約有60名港澳台學生參與。有升學專家話,過往聽聞港生對內地大學軍訓有憂慮,擔心被洗腦。

《北京青年報》報道,清華過往新生軍訓容許港澳台學生自願參與,2018年更改安排,港澳學生須一齊參加軍訓,台灣學生可自行決定。過往學生軍訓內容分軍事技能訓練同軍事理論教學兩部分,前者包括軍體拳、野外定向、實彈射擊、戰傷自救與互救、防火防空反恐演練等;另須上堂及完成報告。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話,內地嘅大學普遍設有新生軍訓,但大多容許港生自己決定係咪參與。佢話曾有中學生同佢講,擔心兩地文化差異,唔適應軍訓;亦有唔傾向參加軍訓嘅學生話憂慮被洗腦及限制言論自由。

2017年有逾3000名港生升讀內地不同大學,每年有20多名港生入讀清華;被問到軍訓會否令有意升讀內地大學港生卻步,吳寶城就話現階段暫未觀察到好多內地大學強制學生軍訓,而且要視乎課程本身吸引力,認為幾星期嘅軍訓只佔大學生活短時間,影響不大。

 

文章日期:2018年8月21日 (二)

 

理大酒店管理36.5人爭一位

【明報專訊】2019年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在2018年12月5日截止申請,若以首三志願(Band A)報讀人數計算,競爭最激烈的課程為理工大學的酒店業管理理學士課程,平均約36.5人爭一位;其次是一向受歡迎的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士課程,因2019/20學年學額增加,競爭情况有所放緩,平均33.7人爭一學位。至於最多人報讀的是科技大學的工程學學士課程,有2357人將其列為首三志願。

 科大工程最多人報讀

今年聯招最多人競爭的理大酒店業管理理學士課程,有1826人將其於Band A位置,學額有40至50個,若以50個學額計算,則36.5人爭一位。而教大幼兒教育,去年只有14個學額,競爭人數逾百,今年則增加至45至54個,以1818名報讀Band A人數計算,則下降至約33.7人爭一學位。

至於其餘6間大學競爭最激烈的課程,以Band A報讀人數及較多學額計算,浸會大學的體育及康樂管理學士課程有982人爭30個學位,即平均有32.7人爭一位。科技大學的工程學有2357人爭662個學位,即平均3.6人爭一位。香港大學的護理學學士課程有2118人爭215個學位,平均9.9人爭一位;中文大學的社會科學學士課程有1125人爭85個學位,平均13.2人爭一位;城市大學的文學士(中文及歷史)有703人爭50個學位,平均14.1人爭一位。而嶺南大學的文學士學士課程,則262人爭35個學位學位,平均7.5人爭一位。

 

文章日期:2018年12月7日 (五)

東華學院設不同實驗室 模擬醫療實戰

【明報專訊】東華學院設護理學院、醫療及健康科學學院、管理學院和人文學院,修讀前兩者的學生大部分在京士柏校舍上課。在院校提供的11個學士學位課程中,近半與醫療行業相關,校園也設有相關的實驗室,且跟住Wilson、Winky和Wing的腳步,從上而下認識這幢校園吧!

上課角色扮演學溝通 醫院實習儲經驗

圖書館位於京士柏校舍5樓,Wing指天地堂會到此打發時間。

Wilson中學時修讀理料,入讀放射治療學後才知道課程需接觸解剖學、病理學等知識,起初學習有點吃力。Winky也認同課程教授較多需要背誦的理論,可是學生並非單向吸收知識,「我們會在課堂討論一些癌症病例,因為科技日新月異,同學又在不同醫院實習,看過不同(療程)做法,我們會互相評論,有時也會反過來質疑自己的想法」。Wing補充:「部分科目如Patient Care in Radiotherapy Practice(放射治療病人護理),學生會分組作角色扮演,分別扮演病人及放射治療師,藉以訓練我們(的說話技巧),將來能清晰流暢地與病人對答。」

京士柏校舍設放射治療實驗室,只供放射治療學學生使用。Winky指電腦裝有特別的軟件,學生可用以學習設計放射治療療程,如設定輻射發出的角度等。

3人念中學時從未接觸過醫療學科,認為課程內容、上課模式十分新鮮,但學習生涯中最教他們印象深刻的,卻是到不同醫院實習的經歷。每名放射治療學學生須經歷36周實習期,分6次實習。Wing曾在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東區醫院)、伊利沙伯醫院等公立醫院實習,「學到最寶貴的(知識)是如何跟病人相處,照料他們的心情」。她說,由於放射治療的療程時間較長,一個階段可能要做20次療程,與同一名病人見面的次數多,更易與對方建立關係。聽到Wing談及實習經驗,一旁的Wilson和Winky忍不住「爆料」:「Wing曾收過病人的感謝卡!」

從事放射治療工作,治療師需要與病人溝通,讓他們安心接受治療,故課程考試並不局限於紙筆的書寫作答。「部分科目會加入口試,可能4至5名教授對一名學生,要你回答一些理論問題,也有關於跟病人相處的情景題。」Winky說。

畢業生吃香 不止做東華

坊間不少人認為,東華學院開辦的皆是與醫療相關的課程,以為畢業生的出路便是投身東華三院轄下的機構,但Winky指不止如此,「以放射治療學為例,因為每年的收生人數大約有十多個,市場上對相關行業的需求頗大,前一兩年的畢業生會到公私營醫院工作,並非只會到東華三院轄下醫院」。

學院另有開辦工商管理、創業與管理學等課程,部分課程如放射治療學、職業治療學學生須修讀統計學(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s),相關課堂會在旺角校舍上課。統計學與放射治療學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Winky認為,統計學的知識有助訓練邏輯思維,對設計放射治療療程很有用,因放射治療學學生畢業前須完成畢業論文,需比對現有療程,甚至以病人個案為例,設計合適療程。

校園也是BBQ聯誼的地方!3樓燒烤園地提供桌椅等設施,學生可以向校方預約場地,訪問當天恰巧遇上院校導師在園地聚餐。圖右為醫療及健康科學學院教授(放射治療)羅婉儀。

如何報讀東華課程

東華學院提供自資學士學位課程,部分課程納入「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Wilson、Winky和Wing當年報讀放射治療學時,課程尚未納入SSSDP,現時則已涵蓋其中。

文章刊於:[明路—生涯規劃 第44期](2019年1月15日)

 

公大護理推VR教學 引入數碼「無言老師」

【明報專訊】香港公開大學護理學一年級生過去借助導師準備的圖片、短片、模型等學習「解剖生理學」,隨着科技發展,公大護理及健康學院早前引入「數碼虛擬解剖系統」,系統有5個人體影像,包括不同人種及性別,亦提供過千種病理影像如骨折、心臟病等,學生可「解剖」虛擬人體影像,了解身體構造。學院另購入可同時容納20多人進入同一個虛擬場景的「VR Cave教學系統」,護理及健康學院副教授黃家輝表示,以往導師透過角色扮演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場面並不真實,VR Cave則令學生有置身其中的感覺,進一步學習如何應付突發情况。他指為配合教學所需,VR Cave場景由公大自行設計,如其中一個場景為精神病房,以配合精神科護士學生的學習需要。兩個新系統將於2019年初正式在課堂應用,待公大賽馬會健康護理學院大樓於2020年落成後,設施將會遷移至新大樓。

公大護理及健康學院引入「數碼虛擬無言老師——數碼虛擬解剖系統」及「VR Cave教學系統」,將科技融入護理及生理解剖課程等。圖為護理及健康學院講師邱泳龍(左)及鄒嘉敏(右)。

資料來源:綜合《明報》報道

文章刊於:[明路—生涯規劃 第44期](2019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