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經非聯招升學的本地生,主要是修讀IB(國際預科文憑)、GCE A level(英國普通教育文憑高級程度考試)等海外課程。除了國際及私立學校開辦相關課程,在2017/18學年,全港有12所直資中學採用「雙軌制」,同時辦本地文憑試(DSE)、IB或GCE,當中包括出產了多名IB狀元的聖保羅男女中學、拔萃男書院等傳統名校。這些學校均收學費,每年由數萬元至20多萬元不等(見表)。有升學專家分析本地生傾向讀海外課程,主要是有計劃留學及憂慮在DSE中文科失手。
Wilson中學時修讀理料,入讀放射治療學後才知道課程需接觸解剖學、病理學等知識,起初學習有點吃力。Winky也認同課程教授較多需要背誦的理論,可是學生並非單向吸收知識,「我們會在課堂討論一些癌症病例,因為科技日新月異,同學又在不同醫院實習,看過不同(療程)做法,我們會互相評論,有時也會反過來質疑自己的想法」。Wing補充:「部分科目如Patient Care in Radiotherapy Practice(放射治療病人護理),學生會分組作角色扮演,分別扮演病人及放射治療師,藉以訓練我們(的說話技巧),將來能清晰流暢地與病人對答。」
學院另有開辦工商管理、創業與管理學等課程,部分課程如放射治療學、職業治療學學生須修讀統計學(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s),相關課堂會在旺角校舍上課。統計學與放射治療學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Winky認為,統計學的知識有助訓練邏輯思維,對設計放射治療療程很有用,因放射治療學學生畢業前須完成畢業論文,需比對現有療程,甚至以病人個案為例,設計合適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