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立志做設計 室內設計師 心中幻想變成真

Gloria在家人的影響下,從小已決定以室內設計為終生職業,把心中幻想的空間變成真。
Gloria在家人的影響下,從小已決定以室內設計為終生職業,把心中幻想的空間變成真。

投身設計行業8年,現職呂元祥室內設計有限公司的室內設計師張雅萍(Gloria),受從事設計的家人影響,小時候已立志成為設計師,並決定以此為終生職業。入行以來,她曾負責不同類型的設計項目,其中廣州天盈廣場的設計項目更令她獲得設計界國際獎項。她希望把室內設計的工作融入生活,並提醒有意入行者多留意身邊事物。

室內設計並非只是埋首圖紙,往往需要經過多番與合作夥伴討論和溝通才可開展設計工作。
室內設計並非只是埋首圖紙,往往需要經過多番與合作夥伴討論和溝通才可開展設計工作。

投身職場後 報讀大學補不足

從小已心繫設計的Gloria,於中學畢業後便報讀兩年制的設計高級文憑課程。她指出,高級文憑課程教授技術性知識為主,讓同學了解整個設計行業的運作流程。畢業後,Gloria順理成章地踏足設計行業,然而工作數年
後,她發現自己在創作和設計上仍有不足,加上擁有學士學位會獲得更佳的晉升機會,最後她決定報考大學裝備自己。學士課程以設計概念訓練為主,同時訓練邏輯思考,有助未來工作發展。修畢學士課程,她加入呂元祥室內設計有限公司任職室內設計師,一直工作至今。

入行以來,設計工作為Gloria帶來不少成就感。「經過漫長的工序和克服重重挑戰後,所幻想和構思的設計最終可以成真的時候,那一份的成功感非筆墨可形容!」同時,她有份參與的廣州天盈廣場設計項目獲獎,得到
業界認同,對她和她所屬的團隊亦是一種推動力。

做好事前準備 搜集資料啟發靈感

作為室內設計師,應該多留意身邊事物,才可啟發自己獲得更多靈感從事設計工作。
作為室內設計師,應該多留意身邊事物,才可啟發
自己獲得更多靈感從事設計工作。

作為一名室內設計師,在設計工作開始前需要預先做好準備。Gloria指,每開始一個項目時,設計師都應該先為其計劃定下方向和進行市場定位,然後進行資料搜集,尋找一些有參考價值的設計啟發靈感。完成以上步驟後,才會為空間內每一部分進行設計工作,最後亦要準備文件及施工圖予相關人員參考。

室內設計師不一定要等待建築物落成後才開始工作,Gloria提到,有些建築物會在落成前,先請室內設計師與建築師合作,於建築物設計及構思過程中互相交換意見和協調。除此之外,室內設計師亦不是單單於辦公室內工作,室內設計師亦要親自到現場視察環境及量度尺寸等,確保設計沒有出錯。

備有敏銳觸覺 多留意身邊事物

室內設計師平日要多留意身邊事物,要有敏銳的觸覺,有助增加設計靈感。Gloria指,若連自己生活細節都不多加留意,很難於此行業中獲得更高成就。她以外出用膳、看電影等為例,每當到達一個新環境時,她都會留意當中所採用的設計。一方面要懂得欣賞別人的設計優點,另一方面,一旦發現設計有缺點,亦可提醒自己盡量避免。她亦補充,設計行業的工作不限於上班時間,每一分、每一秒都應該進行觀察。

理性感性兼顧 不可側重任何一面

對工作充滿熱誠的Gloria,希望將來可接觸不同類型的設計項目, 挑戰自己發揮所長。
對工作充滿熱誠的Gloria,希望將來可接觸不同類型的設計
項目,挑戰自己發揮所長。

除此之外,進行室內設計工作時應同時兼備感性和理性思考。感性方面,設計師應該要有想象力和好奇心,大膽地提出一些創新突破的想法。Gloria認為,在此行工作不能每次都從理性方面出發,有時需要撇開理性的框架,才可激發靈感。但她強調,大膽構思後,便要重新以理性角度出發,分析想法是否符合整體項目要求。

設計師是解難者 遇上問題需取平衡

Gloria亦表示,室內設計師需懂得解難。在整個工程和設計過程中,室內設計師每天都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亦需要面對不同的持份者的意見,包括藝術、機電和消防等不同範疇的顧問,一同討論整體設計及建築工作。遇上施工現場條件與設計有衝突時,室內設計師便需要在解決難題與整體設計風格上取得平衡。

【提提你】

在不少室內設計課程中都設有實習,實習生可以在過程中熟識整個設計流程及步驟。實習時多負責較簡單的工作,例如為其他設計師進行資料搜集,搜集一些值得參考的設計作品,也會繪畫簡單的圖紙和施工圖等。

【想一想】

Gloria受從事設計的家人影響,從小已立志成為室內設計師。
你的家人從事甚麼職業?你希望將來從事同樣的職業嗎?為甚麼?

錄像分享

書本樣式

job12_a08_1

job12_a08_2

 

 

 

插畫師靛 實現兒時夢想 繪出個人事業

Job12_A07_pto01靛,原名郭彩嵐,集插畫師、小說作家、設計師於一身。她由插畫師一職開始發展自己的事業,放棄上大學的機會,投奔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實現兒時夢想。為了興趣,靛可以去到幾盡?

放棄預科 隨興趣學習

靛閒時亦愛畫畫令自己心境平靜。圖為她筆下的武則 天畫作。
靛閒時亦愛畫畫令自己心境平靜。圖為她筆下的
武則天畫作。

靛從小就喜歡畫畫,所以一直有個夢想,希望長大後從事與畫畫相關的工作。小時候她喜愛畫小忌廉等卡通人物,但怕被人取笑幼嫩的畫功,不敢把自己的作品張貼出來。雖然中五會考後順利升讀預科,但她心繫設計,中六時毅然入讀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的設計文憑課程(現已停辦),放棄升讀中七。在成為自由插畫師之前,她曾做過五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由同學介紹在《明報》的刊物《明Teens’》中畫插畫,就這樣,她進入了插畫師的行業。

客人多元化 最重要了解需要

靛的工作包括為小說畫封面和插畫,她一般會跟編輯接洽,很少與作家直接溝通。編輯會先跟她說好所需的畫作數量,例如一張封面加十張插畫,然後提供內容大綱,讓她先了解整個故事。如要跟新的夥伴合作,靛會要求提供角色設定,助她繪畫人物神髓。遇上報紙的連載故事插圖工作時,她會先了解故事期數,就故事內容訂立畫風,再用人物做骨幹,把故事場景畫出來。

除了為自己的小說畫畫,靛亦曾與旅遊網站合作,為 它們製作宣傳插畫。
除了為自己的小說畫畫,靛亦曾與旅遊網站合作,為
它們製作宣傳插畫。

說到工作上的溝通,她和合作夥伴都是以電郵聯絡的,因為彼此工作繁忙,難以面談,在電郵中大家會把想法說清楚,確定工作要求後她才會下筆。靛說,現在要找一位插畫師並不難,而且市場上亦有很大需要,插畫不再局限於出版界的報章雜誌,現時不少商業機構或網站都會用插畫進行推廣,例如靛曾經與旅遊網站合作,為它們製作宣傳插畫。

初入行力不從心 後來掌握應有態度

回憶入行初期,靛坦言最困難的是未能做到客人要求。客人很喜歡控制畫中出現的元素,但畫畫偏是「要畫能畫到,但未必能畫好」的工作。而且有時把自己想表達的畫面畫出來時,並不和想像的一樣,這都是她工作時會遇到的困難。所以她會盡量問清楚工作背景,了解更多客人的要求。她舉例,商業機構要求較虛無縹緲,和他們傾談後,她會按商業機構客戶的想法,先讓他們看看參考圖才下筆,減少改圖次數,以免浪費時間。

靛從小就喜歡畫畫,長大後可以做與畫畫有關的工作一 直是她的夢想。
靛從小就喜歡畫畫,長大後可以做與畫畫有關的工作一
直是她的夢想。

累積不少經驗後,靛已經知道要如何保障自己。例如遇上首次合作的客人,會事先說明改圖次數。她說,客人總會希望自己有更多選擇,所以自己要懂得去控制過程,以免做太多不必要的步驟都未滿足到客人。她不會為客人試畫,只會在確認工作後才下筆,這種做法可確保合作過程順暢。

練習畫風為未來鋪路

插畫因不同畫風、顏色、空間營造出不同的感覺,身為插畫師,靛做到客人要求的同時要滿足自己的感覺,要自己都喜歡才行。她曾任職教材出版、青少年雜誌和網站等媒體,在不同機構練習了不同的畫風,例如女性網站需要時裝畫風、在教材要展現較趣味性的畫風等。「練好不同的畫風,可以為自己打好基礎,用以應對不同客人的需要。」但在不同公司工作過後,她發現自己再不能從工作中得到新啟發,所以決定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畫風,而這個畫風就是今時今日為人所熟悉「靛」的風格。

主動嘗試 爭取機會

靛即席揮毫,花了十多分鐘就把活靈活現的少女繪出。
靛即席揮毫,花了十多分鐘就把活靈活現的少女繪出。

設計課程注重思維訓練,加上知識實用,到社會工作時亦能用到。靛回想當時課程面試時,攜帶從小畫下來的畫作,而且為面試特意接觸自己不熟悉的藝術──寫生,帶了她的寫生作品予考官參考,令考官感受到她願意嘗試,最終獲得取錄。她認為對藝術要有自己的風格,也要主動嘗試。初入行時,她是主動寄作品到出版社的,自薦後來得到回覆,就轉成自由插畫師。靛說:「最重要是令客人們知道你懂得畫畫,即使畫風不對,也不會與客人想要的相差太遠,所以他們仍然有可能會聘用你」。

【課程速遞】

香港理工大學除了開辦設計學士學位外,附屬的香港專上學院(HKCC)亦有提供各類設計副學士課程,入學門檻相對較低。

以視覺傳意副學士為例,畢業生可從事插畫、出版刊物設計、美術導師、助理美術指導等,亦可升讀各院校的學士課程,是修讀美術設計的另一選擇。

錄像分享

書本樣式

job12_a07_1

job12_a07_2

 

 

 

平面設計師抓緊機遇 服務社福界 盼設計帶來正面價值

創立J Production 6年,Joke立定決心為不同社福機構設計書刊、海報和宣傳單張,成為公司業務特色。
創立J Production 6年,Joke立定決心為不同社福機構設計書刊、海報和宣傳單張,成為公司業務特色。

新聞與傳播學系出身的劉志銘(Joke),於樹仁大學讀書期間無意中發現自己對設計的興趣。2008年不幸碰上金融海嘯,經濟衰退下被當時所任職的報社辭退,後來機緣巧合遇上任職社福界的朋友邀請他擔任書刊設計。他決定抓緊機遇,毅然轉職平面設計師,及後更開設製作及設計公司J Production,現時為全港不同社福機構的書刊擔任平面設計工作。Joke以一句格言勉勵自己:「就算你今天只是一個平凡人,但只需努力及堅持,終有一日,你會成為其他人眼中最想認識的一個人。」

傳媒界工作 成設計踏腳石

現職設計師的Joke小時候並未對設計產生興趣,直至大學時,為一份功課設計封面,無意中發現自己喜歡平面設計工作。及後,他再於大學選修跟設計和排版相關的課程。同時,他亦有參加學生組織事務,獲得更多機會展現自己的設計才能。

Joke畢業後並沒有向設計行業發展的打算,初時希望為傳媒行業貢獻。雖然於傳媒行業工作只有短短兩年,但傳媒工作令他獲益良多,更為將來的事業發展打下基礎。

他憶述,入行第一份工作是雜誌社撰稿員,負責為客人的產品寫稿宣傳。工作期間,他會私下向設計師請教,學習不同的設計概念及軟件應用知識。在往後的工作中,一旦遇上設計方面的困難,Joke都會找雜誌社的舊同事幫忙。加上他在雜誌社學懂與客人溝通、學會拍攝硬照,有助他未來的發展。

任職撰稿員一年後,Joke便轉投報社工作,擔任生活版記者,負責時裝及設計等範疇,更有機會訪問不同的設計師。報社的工作令他認識到更多設計界資訊,亦擴闊了人脈網絡。

遇金融海嘯被裁 成人生轉捩點

2008年金融海嘯,香港經濟衰退,Joke亦不能倖免,被當時所任職的報社辭退。求職期間,Joke遇上一名於社福機構任職的朋友,邀請他以自由工作者(Freelance)身分為社福機構的季刊擔任平面設計工作。Joke承認,當時承接設計工作只為糊口,心中仍以重返傳媒行業工作為目標。

擔任季刊設計初期,Joke嘗試把雜誌設計的方式和特色,套用在社福機構的刊物上。漸漸地,他的設計得到不少社福界人士注意及欣賞。Joke憶述最為打動他的一件事:他曾為一個改善家庭關係的活動設計宣傳單張,單張設計吸引了一些原本無意參加該活動的市民改變初衷。這對Joke來說,啟發了他服務社福界的念頭,同時就似打了一支強心針,令他找到自己事業的發展方向,決定全心向設計界發展,成為一名平面設計師。

為達成平面設計師的理想,Joke不單創立平面設計及製作公司J Production,更決定購入價格高昂的電腦輔助工作。
為達成平面設計師的理想,Joke不單創立平面設計及製作公司J Production,更決定購入價格高昂的電腦輔助工作。

家人憂「三分鐘熱度」 毅然創業示決心

離開正職後,Joke一直以自由工作者身份擔任平面設計師,收入不太穩定,但他仍決定購入價格高昂的電腦協助工作。Joke坦言,家人和伴侶初時都頗感不滿,更擔心他只是「三分鐘熱度」。為了令家人放心,Joke毅然創業以示自己的決心,更於開辦公司初期經常工作至深夜,這份堅持最終令家人改觀,肯定和支持他的理想。

只為社福界設計 盼為社會帶來正面價值

Joke把雜誌的設計元素放進社福界書刊中,成功打破這些書刊過 往單調的傳統風格。
Joke把雜誌的設計元素放進社福界書刊中,成功打破
這些書刊過往單調的傳統風格。

Joke的公司有一個宗旨,就是只為社福界服務。他希望透過自己的設計,為他人帶來一種正面的價值和正能量,對社會有所貢獻。

當時社福界的刊物大多只由簡單圖表和文字組成,Joke認為設計相當平庸,難以吸引人參加他們所舉辦的活動。「社福機構的書刊設計其實有它的市場,只是一直都沒有人嘗試開拓」,因此他認為值得發展。而專注為一個界別服務,是要有一個清晰的定位,所以Joke拒絕為任何社福界以外的團體擔任設計工作,即使是要好的朋友,都會因為所服務的機構或所設計的產品不屬於社福界範疇而被他一一婉拒。

設計師要有抱負 需接受批評

Joke表示,作為一名設計師,不應只把自己看待成一件工具。「每位設計師心中都應該有一個基本目標,例如是獲得一些成就或獎項。」而終極抱負更不應止於物質上的獎勵。

他以自己為例,其基本目標是為社福界設計不同刊物,終極抱負就是為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免費進行設計,透過設計去改善社會、改善生活,如為內地貧困地區的小商戶擔任設計。

他補充,這個終極抱負是推動他不斷奮鬥的原動力。要成為一名成功的設計師,毅力是不可或缺的一環。Joke指出,新入職的設計師作品通常會受不少猛烈的批評,但不可以輕易被打沉意志,要有毅力堅持下去,才能夠找出成功之路。

終身學習 未來尋找新路線

此外,終生學習對一名設計師非常重要。多閱讀與設計有關的書籍,除了可以解決工作上的困難,更可以從中培養創意,逐步建立個人對設計的觸覺,因此Joke亦經常提醒同事要多閱讀。他引述昔日上司的話:「創意是需要日積月累地吸收,才可以從自己的作品中展現出來。」

Joke的公司多年來致力改革社福機構的季刊設計,在將來他更希望能在製作特刊時(因應特別節目完成後所出版的書刊)尋求突破。「特刊的展示模式多年來始終如一,因此希望可以作出改變。」他期望能與同事在特刊的內容編排上給予客人多點有趣的提案,打破千篇一律的編排,務求令特刊的吸引力從內而外也能獲得提升。

【知多點】
平面設計師同樣要懂得文字排版,適切的文字排版有助讀者理解內容。
平面設計師同樣要懂得文字排版,適切的文字排版有助讀者理解內容。

很多人以為文字排版只是排版員的工作,但其實設計師一樣要負責文字排版。Joke強調:「平面設計是文字、相片、色彩、影像拼湊而成的。」文字與設計有莫大的關係,平面設計師要懂得理解文字內容。客人通常只會提供一堆文字,設計師需要把這些文字分配,並放置於版面內合適的位置。設計師在確保文字排位不改變設計概念的同時,也不能因排位而令讀者對該段文字有誤解。

錄像分享

書本樣式

job12_a06_1

job12_a06_2

 

 

 

視覺傳達  不平凡的平面設計訓練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視覺傳達高級文憑課程畢業生鄭易齊(Cecilia)沒有走中學升大學這傳統的出路,她於2008年入讀該課程,在2010年的全港青年技能比賽的平面設計科技項目奪冠,更在2011年10月代表香港往英國參加第41屆「世界技能大賽2011」,把作品帶上國際舞台。

Cecilia從小喜歡畫畫,中五畢業後沒有在原校升讀預科,選擇申請入讀HKDI的視覺傳達高級文憑課程。「家人當然希望我讀預科,但我是理科生,很難再有機會接觸美術,因此把心一橫放棄預科,申請HKDI的課程。」Cecilia中五會考時修讀美術科,而且成績一向名列前茅,老師也認為她有天分。她對美術十分嚮往,也決心未來從事相關的工作,因此知道HKDI有提供美術相關的高級文憑課程,便打算報讀。

Cecilia指當時「心大心細」,有想過申請時裝設計和其他專門的科目,但最後選擇了視覺傳達。她說:「視覺傳達的意思是把意念用不同方式傳遞予觀眾和讀者,因此設計範疇廣,包括廣告、網頁、動畫,甚至室內設計等。我喜歡畫畫,視覺傳達是比較接近graphic design(平面設計)的科目,因此選了這個學科。」

當時會考還未放榜,Cecilia已透過電郵申請面試。談到面試經驗,Cecilia指沒有刻意準備,但有帶同自己作品,如會考的美術科portfolio(作品集)和功課,並準備自我介紹的部分。「面試的目的是看看學生的創意和想法,答題不需太天馬行空,要make sense(合乎常理),但要有創意,令老師覺得你有獨特見解。」Cecilia憶述當時的面試題目是「紅色可傳達的感覺」,她巧妙地指出紅色的兩面可能—熱情或警示,獲得老師的垂青,而獲取錄。

參賽作品當功課

從中學生變成不用穿校服上學的設計系學生,Cecilia坦言起初有點不習慣﹕「HKDI與傳統的學校不同,上課時間較彈性,與大學的時間表差不多,需花點時間適應。」習慣後,Cecilia漸感「好玩」,而且對設計的興趣有增無減。該課程以小組討論和做project(專題報告)為主,學習把設計科技應用在市場推廣、品牌包裝之上。同學更會得到由學校提供的非強制實習機會,老師也鼓勵學生多參加比賽,參賽作品可當作功課提交。

2010年8月,Cecilia在全港青年技能比賽的平面設計科技項目中奪冠,她認為參加比賽是一個新鮮的經驗:「學校平時沒有考試,比賽的形式跟考試差不多,感覺新鮮。」2011年10月,Cecilia更和另外11名青少年赴英國參加有「技能奧林匹克」之稱的世界技能大賽,挑戰自己之餘,也擴闊眼界。

再讀銜接學位課程

2011年9月中,修畢視覺傳達課程的Cecilia,升讀為期一年、由香港職業訓練局(VTC)的機構成員才晉高等教育學院(SHAPE)與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合辦的銜接學位(Top-up degree),畢業後將取得學士學位資格。Cecilia笑言:「希望可繼續進修,從事設計相關工作,最終成為藝術家。」

【提提你】

HKDI視覺傳達高級文憑入學要求為文憑試5科(包括中英文)達到2級或以上,或持有毅進文憑、VTC基礎文憑、中專教育文憑或同等學歷。

畢業生可從事平面設計、廣告、多媒體及動畫、數碼市場推廣、活動及展覽、插畫、環境及空間圖像設計、博物館展示設計、推廣活動設計、新聞攝影及影像指導等工作。

【知多點】

Job12_A05_pto03世界技能大賽每兩年舉辦一屆,被喻為「技能界奧林匹克」。比賽項目包括平面設計科技、櫥窗設計及布置、動畫製作、網頁設計、CAD機械繪圖、美容美髮、餐飲烹調及飛機維修等,是一個提供予年輕人實現夢想的國際性平台。

書本樣式

 

 

 

在家縫製時裝夢 出色設計師有兩個腦

提到時裝,便令人聯想到法國、意大利等地的歐洲品牌。事實上,不少扎根本地的時裝設計師默默耕耘,推出自家時裝品牌。兩位修讀設計課程的畢業生黎秀豐(Sharen)及任銘輝(Mountain),分別於2013及2011年創立品牌,在時裝界闖出一片天。

因為《鏗鏘集》一集關於Johanna Ho的內容,勾起黎秀豐(Sharen)對時裝設計的興趣。中五會考後,Sharen為了興趣不顧家人反對報讀了IVE的設計課程。3年後,夢想終於實現,正式成為時裝設計師。「畢業後到了一間本地時裝店做設計師,甚麼都要做!連故事創作都要負責,發掘我們的無限潛能,過程很有趣。不過工作時間很長,試過早上9點開工,做到凌晨4點才走,之後早上9點又要再上班,家人朋友都勸我轉工。」

job12_a04_sharen
黎秀豐(Sharen)2013年成立自家品牌 – t:he dirty little things.,以一個小女孩在愛沙尼亞的
冒險故事設計了一系列秋冬服飾。

期望打入外國時裝展

job12_A04_pto02工作兩年多後終於決定轉換工作模式,成立獨立品牌,把家居當成工場,縫製自己喜愛的民族服飾。「Fashion是人生的一部分,揀衫是靠自己的觸覺,不是跟隨潮流。一件衣服層次愈多成本愈高,但如果為了降低成本而刪減設計細節,有很多創作意念就會胎死腹中。」

事業剛起步的Sharen說,香港有很多設計師,大型時裝展覽未算太多,期望打入外國的時裝展,吸納國際買家。「香港人換衫換得好快,始終偏好快餐式時裝文化,要花一千幾百買一件衫,不如到大型連鎖店用同樣價錢買多幾件。不過慢慢地,愈來愈多人意識到香港也有本地設計師,想發掘多些不同的服飾。」

所以Sharen不會為自己設立限期,反正將來的事沒人知,只會見步行步。

任銘暉(Mountain)2011年成立自家品牌 -112 mountainyam,主攻28至45歲的事業型女性。

開設品牌一腳踢

2008年畢業於理工大學時裝設計系的任銘暉(Mountain),在大公司做了好幾年設計工作,總覺得每天悶悶地工作,創作空間窒息,每天都是腦閉塞,所以在兩年前成立自家服飾品牌,希望做自己想做的。

「開設自家品牌好像精神分裂一樣,又要做設計,又要跟貨跟辦,又要見客,試過一個人在內地廠房由早上8點check貨到凌晨兩三點,又要一個人拿着sample到內地四圍走,真的是極之辛苦。」雖然苦水一籮籮,一星期做足7天,但Mountain明白如只花精力滿足別個品牌的需要,不趁年輕時拼搏,他一定會後悔。幸運地,自家品牌一出世,便有買家引入內地市場,主打如成都、太原和武漢等二三線城市。「香港市場太細了,新晉品牌一定要時髦、多款和價錢便宜,但內地時裝市場還有很多發展空間,很多歐洲品牌還未進駐一些二三線城市,所以香港品牌還是有競爭優勢的。」

內地市場發展空間大

job12_A04_pto04看清市場和顧客群,設計少不免為了遷就市場而變得商業化。「我開了兩條線,一條是以市場為主的,八成設計都是商業化,兩成才是自己『玩嘢』的設計。還有另一條是為顧客度身訂做服飾,他們很信任我,自由度很大,創作空間亦廣。」對於Mountain來說,要成為出色的設計師,必須用兩個腦來思考:一個是想生意,一個是想藝術,視乎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提提你】

香港貿發局每年1月都會舉辦香港青年時裝設計家創作表演賽,採用時裝表演形式,分為時尚日服組、派對服及晚禮服組,比賽後更有接觸買家的機會,增加獨立品牌的認知性,是本地年輕設計師小試牛刀的機會。

書本樣式

job12_A04_book1
job12_A04_book2

 

商品展示設計師入得櫥窗

店舖櫥窗總是以有趣、華麗的主題陳列着當季的衣飾,究竟這些櫥窗佈置的幕後功臣是誰?商品展示設計師(Visual Merchandiser, VM)是由英國引入的新興行業,英國不少大型百貨公司為吸引顧客,會把櫥窗裝飾得美輪美奐,因此櫥窗設計師的需求漸大,也發展成一門專門的行業。

受英國影響 近年盛行

商品展示設計師鮑國偉
商品展示設計師鮑國偉

2003年,設計師鮑國偉(Ronnie)自組公司,開拓商品示設計的業務。在學時,Ronnie主修平面設計,他表示修讀設計是因為對新事物有興趣,也喜歡觀察周邊的環境。畢業後,Ronnie投身設計公司,充分感受到學校和職場的不同:「讀書時的設計可天馬行空,沒有邊界,但真正工作時則需較實際,比較商業化。」

30年前,商品示設計還未盛行,針對商品的宣傳仍是一般設計師的工作。受到英國的影響,商品示設計近年進軍香港,當時已當了設計師約17年的Ronnie決定創業,加入VM的行列。轉型成為VM,Ronnie指原因是求變的精神:「以前為品牌工作,須顧及該品牌的形象和特色,限制較多;自己創業的話,設計可較多元化,也更具挑戰性。」

job12_A03_pto02

修讀建築 了解空間感

Ronnie表示VM的工作包括根據客戶公司的概念和形象,設計一系列宣傳品,如廣告、櫥窗、店舖陳列等,是設計與市場的配合。為配合工作,Ronnie一直進修,2010年更修讀建築和室內設計的課程,幫助了解空間感。

開業8年,Ronnie的公司業務也從以前的本地客戶擴展至亞洲、甚至世界級的品牌。跨出香港第一步,Ronnie受一家日本珠寶公司的邀請,為一個冬季系列的首飾提交設計方案。「當時只有一星期準備,設計一個以Blue Rhythm為題材的宣傳概念,我花了3天構思,其餘時間則着手準備簡報的資料,deadline前還要通宵工作。」心血沒有白費,Ronnie的設計當天就獲選中:「當時感到高興和滿足,因為第一次有機會把自己的作品帶到亞洲、甚至海外。」

不解文化 作品曾被拒

有成功必有失敗,Ronnie也曾經有設計被拒絕:「在製作Blue Rhythm的同時,該公司也有另一個以Cherry Blossom為題的方案請我們設計。因為時間倉卒,對日本文化的了解不夠多,設計未能貼近日本文化,因此被拒絕。」事實上,Ronnie指R&D(Research & Development,調查及發展)非常重要,設計工作也並非無中生有。

VM的工作是為商品設計宣傳概念,那Ronnie怎樣把自己的公司推廣,吸納客戶?「我們把公司的資料放在貿易發展局的網頁,也會把公司的portfolio(作品簡介)透過電郵傳給客戶。其實在設計行建立關係網路很重要,但要視乎公司的特性,例如有些公司喜歡較低調的模式,則不會大事宣傳。」

【知多點】

VM完成一個設計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設計流程包含創作、與客戶溝通及考量成本等,步驟缺一不可。

job12_A02_path01

 

書本樣式

job12_A02_book1
job12_A02_book2

 

理大畢業生獨特西裝創品牌 抓緊機會建人脈

何昆承(左)憑努力達成理想,向時裝表演天橋邁進,更獲理大選為2013-2014年度傑出畢業生。
香港理工大學舉辦畢業生時裝展,展示多套學生作品。
香港理工大學舉辦畢業生時裝展,展示
多套學生作品。

擁有自家品牌是不少時裝設計師的理想,但要達成目標一點都不容易。剛於理工大學畢業的何昆承(Kurt)已創立以自己為名的品牌「Kurt Ho」,以為平凡西裝加入獨特細節作賣點,現時每月生意額約$10,000-$20,000。曾入圍時裝設計賽的他稱,「自己只是叻少少,死都要捉實機會」,由商場的短期舖位、各類時裝表演,到貿發局大型展覽等,他都不放過,務求結識行內重量級人馬賺口碑、開拓客源。他即將赴時裝之都法國實習兩個月,學習如何營運品牌。

Kurt自小喜愛平面設計,希望透過作品傳達信息,中五決意成為時裝設計師,受眾「不但可觀賞,更可透過穿衣來參與其中」,其後如願考入理大服裝及紡織學士課程。在學期間,Kurt爭取每個展出自己作品的機會,包括2014年香港時裝節春夏系列、深港設計雙年展等。

籌備5個月 年輕不怕失敗

於2014年1月入圍香港青年時裝設計家創作表演賽,令Kurt決心創立品牌,由籌劃到「Kurt Ho」品牌於7月面世,花了約5個月,「想做便去做,之後再想如何謹慎地去做」。何爸爸亦送上支持,「想做便全心去做,你這麼年輕,就算失敗了,過兩年都沒人會記得」。

傳統男裝(上圖)設計通常較簡單,Kurt卻為傳統設計加入細節。
傳統男裝(上圖)設計通常較簡單,Kurt卻為傳統設計加入細節。

西褲加裙襬 網店接訂單省成本

香港人愛時裝,連唱片店都有本地設計的時裝出售,希望
可培育本地創意。

Kurt表示,其品牌主售高質素男性西裝,設計特色是「傳統中見細節」,即在傳統設計中的細節位置加入特別設計,如在西裝褲加入裙襬設計,「平凡中見不平凡」。現時品牌並無實體舖位,主要靠在網上宣傳,Kurt亦藉着參與各類時裝騷及展銷會擴闊人際網絡,由時裝界具分量的人物替他介紹客人,他只接受度身訂做,每套西裝約售$9,000。他解釋,現時模式可免繳舖租,亦可避免積壓存貨,大大減低創業成本。現時他每月有一、兩宗生意,由於客源仍未穩定,他亦在中學兼教視藝科及為企業設計制服,幫補收入。

憑努力、毅力達成理想,Kurt與管理及市場學系畢業、仁川亞運壁球女單銅牌得主歐詠芝,一同獲選為理大2013-2014學年傑出畢業生。

 

書本樣式

job12_A03_book1
job12_A03_book2

吳家耀為空間創造生命 企業家設計師集一身

單用設計師來形容吳家耀並不恰當,他本身是房地產公司的董事總經理,不過因為太喜歡建築,於是同時投身設計,但他的設計非純粹的室內設計,而是一種有如度身訂做的策略和概念實行。尊重空間如活人,是空間的造型師。

用家角度 感覺空間

吳家耀不只是設計師,更是房地產公司的董事總經理。
吳家耀不只是設計師,更是房地產公司的董事總經理。

相約吳家耀(Carl)在一座商場,他一來到便對這個空間產生了一份觸感。走過一段路,靜靜環視一遍,得出分析:「清晰感和流動感都好,但這些模仿古歐洲的天花和水池設計,始終有點不倫不類的感覺。設計師沒有研究這個商場坐落的區域,更沒有研究來這裏的訪客和用家的心態……」提到空間和建築,Carl總是侃侃而談,而你只能一直聆聽。

他自小便有對空間的敏感度,10歲抬頭看着,覺得城市裏一幢幢建築物很有趣,「8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匯豐中心、中銀大廈等都是當時最標誌性的設計,反而90年代走得太快,地產商發展很多私營樓宇或豪宅,卻不再有特色」。他又很喜歡觀察酒店大堂,人與人來往互動,是外國與本地文化的交流,彷彿是最有文化生命力的建築空間。

但Carl後來沒有正式讀過建築,是怕了建築師的科學計算,反而一直自我進修,研究建築與歷史,感受空間與文化,在建築與設計、設計與文化間不斷游走,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角色定位。直到18歲,他為家族的物業集團當設計師,打造幾間公寓,繼而再進一步,由頭翻新自己居住的大宅。第一次,連最細微如某個角落應放多少張椅子,都由他來決定。或許這樣說,只能由他來做決定,因為他才是最熟悉這個空間的居住者,有感情,有歷史,有故事。他亦因此明白到一點:「建築師和設計師必須有一個『用家』角度,而不能抽離又抽象地純粹講設計概念。」

發揮文化 促進人與社會關係

Carl於是將自己兒時要當建築師和酒店經理的志願合二為一,成立了一家結合設計及酒店、物業發展的ActsStudio。像一個creative lab(創意實驗室),ActsStudio從開發建築、投資,至室內設計都一手包辦。這樣有一個好處,夠彈性,「我們以合作形式跟不同伙伴及客人設計其物業,但同時我們亦有自家的酒店,從最早如何規劃,至後期的設計環節,都有一份專業」。一個設計師要是純粹幫客人設計,很容易因為缺乏一份與空間的感情,而跌入一個唯美層面。空間是設計師的作品,卻不是居住者的家。但Carl作為投資者和管理人,同時又是設計師,身分獨特,既會宏觀地看建築與社會空間的未來藍圖,又會微觀地將這種背景融合設計中。「建築師要促進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不是純粹的佈局或藝術。」建築從來不只關於建築物,而建築的變化往往源於城市和社會文化的變化。

灣仔視集(The Archive)曾經是Acts Studio其中一個創作成果。三年前,作為業主的Carl得知大廈被某財團收購,經營時間只餘數年期限,屬一個短暫項目,所以投資費相對少。但與其將之浪費空置,Carl在城市重建與文化保育的拉鋸中,將空間變成一個藝術創意平台。他為大廈設計了一道仿舊香港的鐵閘,營造前舖後居的舊建築感覺,繼而在樓上打造一個藝術空間,頭一年辦過很多與社區相關的展覽和工作坊,像找來灣仔街坊拍攝針孔照全家福,又找來聾啞人士以光影紀錄對灣仔的感覺。「一個空間要有生命,來自它可以發揮到自己的文化。」常說保育和活化,詞彙生硬,Carl的說話更入耳。可惜灣仔視集已成過去,大財團和政府卻似乎往往缺乏這種思維。

行12_A01_pto02
像灣仔這樣的舊區不斷重建,Carl則曾以一幢舊樓活化成「灣仔視集」,變成藝術平台。

企業家應是發明家而非工程師

Carl的設計視點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他沒有受任何建築或設計思維綑綁,更順理成章當了一個難以界定的中間人,在建築項目的不同範疇中周旋、調和。說得白一點,他本來就是企業家,集開發與設計的思維於一身,願意冒險。「企業家其實就是可以有突破,他們通常因為一個商機而發展事業,所以毋須跟隨任何既定的制度或模式。」美國的快餐、Apple產品,甚至香港的莎莎化妝經營,都是突破,有的與社會進化同步,有的甚至帶領社會,慢慢在摸索中成為一種新文化。Carl就曾指明:「企業家應該是個革命家而非親建制者,是發明家而非工程師。」現在Carl的革命設計,多集中在他一直最愛的空間──公寓式酒店。

「近年香港的設計進步得多,這大概要提到一種 “shock to the system”,當中國的資金和人不斷流入,對香港本身的文化造成一種衝擊,相對地會令香港敢於進步,敢於變。尤其當我們一部手機已經可以將全世界最好的建築收入眼簾,香港很難再做井底之蛙,設計的價值只會愈來愈重要。」Carl的目光,跟他要構思一個空間一樣,都是對準未來的藍圖。

書本樣式

job12_A01_book1
job12_A01_boo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