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胡卓斌(阿卓)任職書籍設計師12年,所有工作都要「一腳踢」——設計前須蒐集充足資料,還得考慮書籍的封面材料和內頁紙質,為的就是用最貼切主題的設計、紙張物料等表達作者所想。他因為喜歡閱讀而入行,曾在三聯書店任職書籍設計師半年,後因有感設計自由度不足,在2011年自立門戶,創辦設計工作室Edited,兼任書籍設計和編輯,為非主流作家和藝術家設計和出版書籍。
好書籍好設計 一樣是好作品
阿卓自小喜歡本地作家黃碧雲的小說,他極力向朋友推介,但他們都不為所動。阿卓當時覺得,朋友對小說不感興趣,是因為書籍設計不美觀。後來正式擔任書籍設計師,才發現這是他一廂情願的想法。「書籍設計與書本是否吸引無直接關係,沒有設計可以『整好』或『整衰』一部作品。假如金庸的小說不是(現時)這個封面(設計),相信還是很多人會追看。」他表示,書籍設計師的工作,就是利用設計配合作者的想法,以最切合主題的方式向讀者呈現書本內容。因此,書籍設計師不能懶惰,除了要閱讀和參透書籍,更要與作者、編輯等緊密合作與溝通。
◆一本書的誕生
一本書如何誕生?書籍設計師從只有「原材料」的階段開始,要一直參與整個設計流程:
收到書籍作者原稿(包括文字、圖片等)
↓
閱覽原稿
↓
蒐集資料,如作家生平、歷史典故等
↓
構思設計概念
↓
根據作者的意願和出版預算,提出設計方案
↓
製作版面樣式、與編輯商討排版設計
↓
封面設計
↓
校對修正
↓
製作白樣(指dummy,印刷廠根據設計師要求的紙張製作樣辦,方便設計師準確地計算製作成本和書本尺寸、重量等)
↓
監督印刷/製作
◆翻舊報讀論文 蒐集資料不馬虎
書籍設計師工作繁瑣得遠超我們的想像,並不止構思封面、字體那麼簡單。工作每步要花盡心思,特別是資料蒐集,是整個設計過程最不可或缺的一環。阿卓設計過文史哲類的書籍和藝術家作品集,需要蒐集的資料十分多樣。以下是阿卓設計的作品:
《易經講堂》(黃漢立著)
作者想藉此書讓讀者由淺入深認識《易經》,書名本為《如何打開易經之門》,但阿卓認為「聽到書名就不想看」,跟作者、編輯商討後,改成現時的書名。設計此書時,阿卓逛書店參考很多與《易經》相關的書籍,發現每本都像「武林秘笈」,「內容已經很深奧了,為什麼還要在封面加上讀不懂的句子嚇跑讀者?」他指封面以外,書脊設計其實更為重要,「因為(新出版的)書平放(書架)被人看見封面的時間只有約兩周,其餘時間都是豎放在書架」。阿卓以黑色橫間配以白色粗字體設計書脊,令《易》更添時尚感,即使與其他傳統《易經》相關書籍同豎放於書架,也能即時吸引讀者目光。
書本內頁選用較輕身的紙張,阿卓指這考慮到讀者心理,「我們常常覺得內容深奧的書必定又厚又重,當讀者拿到這本看似厚重、其實『輕飄飄』的書,就會覺得此書很容易讀(從而提高購買慾)」。
《關良》(圖集)
阿卓接到這個設計項目,首先閱讀了約20萬字的學術論文,了解中國著名藝術家關良的生平。關良幼年時每次跟父親去看京劇,父親都會抽煙,而昔日的煙商為推銷香煙,會附贈畫有京劇人物的「煙畫」;親戚沒錢買煙但又想擁有煙畫,遂着擅長畫畫的關良臨摹,結果愈畫愈多。《關》書封有縷空的「小窗口」,設計意念正是萌生自關良這件童年佚事,「小窗口」框住的是關良模彷「煙畫」而畫的京劇人物。
《荷李活道警察宿舍——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陳靄婷、何家騏、朱耀光著)
1920年代的香港,警察身穿綠色制服,頭戴竹帽,當時人們戲稱警察為「大頭綠衣」,《荷》的封面設計正正運用了這個意念。由於這是口述歷史書,阿卓在圖書館待了多天,不斷翻看舊報章,揣摩書本封面的紙質與用色。最後他想到用「綠衣」顏色的仿布物料製作封面,字體則參考了警察臂章上的刺繡字款;內頁設計模仿紙張氧化效果,在文字底下加上色框,呈現古舊感。又因書中各受訪者所說故事內容長短不一,文字只佔版面一半空間,加上歷史照片像素較低,不宜放大,故阿卓採用「上圖下字」的設計,即使內容篇幅短、圖像小,讀者看起來也不覺礙眼。
大公司人脈多自由少 辭工自立門戶
曾在大型出版社工作的阿卓,因重視設計的自由度,只工作了半年就離職,創立設計工作室及出版社,但他建議有意入行的同學,可考慮先到大型出版社工作,累積人脈和經驗。阿卓說:「你可以是一張白紙,毋須學歷和經驗,『識字』就得!」說來輕鬆簡單,但事實上他花了不少時間與心力,才成為其口中「及格」的書籍設計師。他中學畢業後報讀與設計相關的文憑課程,念文憑期間參加由本地著名設計師李永銓舉辦的Vision Quest Workshop,深受啟發,畢業後加入李永銓的設計公司。他當時主要負責廣告、展覽、品牌設計等工作,此前對於設計只有簡單概念,做久了才知道「做好設計不能只盯着電腦苦幹」,最重要是「邊做邊問」。現在每次展開全新的設計項目,阿卓都會攪盡腦汁,既預覽書本、蒐集資料,亦會向專業人士討教,例如設計烹飪書前會先請教廚師,學到烹飪書需用防油且輕薄的書紙,這樣書才不易沾到油污和不易自動合上,方便讀者邊看邊煮。
任師友計劃導師 盼承傳薪火
阿卓念設計文憑時參加李永銓舉辦的設計工作坊,令他有機會與不同學生一同學習,得着良多,他更說因為參加了工作坊「才有今天的我」。因此,早前他應邀擔任「deTour Nxt 2018」師友計劃的導師,希望像李永銓一樣,激發中學生在藝術、設計方面的潛能。他在計劃中鼓勵參與的學生表達閱讀帶來的感受,再構思設計概念。
文:許婉焮
圖:楊柏賢、受訪者提供、相關機構提供
[明路—生涯規劃 第41期](文章日期:2018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