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甜品店創業學問多 管人、管財、營運要通通識

boss_2017-07-10_A1正所謂「力不到不為財」,以創業為例,不是有意念、資金便足夠,還要全副心思投入,事事親力親為,懂得管理帳目之餘,亦要管理人,才有望成功守業及成為員工心目中的好老闆!有志創業者,務必要充分做好事前裝備,增進相關知識及多參考不同經營者的個案,相信在創業路上能夠事半功倍。

做老闆好過打工,相信是不少打工仔的心聲,然而不一定是事實。智庫業務顧問創辦人,曾先後經營超過 40 門不同生意的甘子揚 (Joseph) 不諱言,並非人人都適合做老闆,要具備很強的抗逆、決策、創新能力等特質。

「特別是創業初期,最少要守一年半載;加上不論生意是好是壞,都會遇到很多問題。舉例:生意好時,或會面臨人手不足、場地不足、顧客投訴增加、員工抱怨工作量太大等,故經營者要堅守信念,保持正面的心理質素。」

餐飲業:門檻低競爭大 建立不同世代團隊

甘子揚 (Joseph)
甘子揚 (Joseph)

近年大大小小的咖啡店、甜品店林立,Joseph 指,相對於其他行業,餐飲業門檻較低,營運方式簡單,故成為不少創業者的心水選擇,然而競爭大。他提醒,餐飲屬人手流動性大的行業,經營者在建立員工團隊方面,可考慮由不同世代的員工組成,因每一代人的性格特質有別,一來能做到互補長短;二來亦不易受到同輩影響,有助保持員工團隊的穩定性。

教授創業竅門 掌握市場、營運知識

創業是一門大學問,有見創業風潮愈吹愈烈,香港青年協會持續進修中心遂開辦了一系列的創業相關課程,每年培訓了逾 100 名學員。該中心課程主任關海寧指,大部分學員都工作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對創業感興趣,卻欠缺相關知識及渠道去了解創業,故中心邀請了不同行業專家,分享其創業經驗及心得。

其中「咖啡店創業及市場推廣」及「甜品店創業全攻略」課程,前者內容涉獵開設咖啡店所需的牌照申請程序及方法、營運管理、市場策略及最新推廣方法;並會安排學員到咖啡店參觀,親身了解店舖陳設及營運。後者則會分析市場趨勢,教授甜品店創業竅門、開業注意事項,以及成功經營個案分享。另兩個課程同樣設有多款咖啡/甜品及糖水製作示範。

擔任課程導師的Joseph指,過往曾有「準老闆」學員,透過上述創業課程,認識了志同道合的同學,成為生意上的合作伙伴。

咖啡店、甜品店創業 Tips

Joseph 有以下建議及提醒:

  • 最少要預算多半年的守業資金。
  • 以開設甜品店為例,選址方面,可考慮周邊多食肆 (一個商圈 800 米範圍內有 15 間食肆),附近有教會、戲院、大型連鎖教育中心等的位置。
  • 店舖可不時舉辦咖啡調配及拉花、曲奇、皮革等手作工作坊,有助帶來額外收入及引入新客源。
  • 善用照片導向的社交網絡平台如 Instagram、Facebook 來宣傳店舖、產品,以及與顧客進行互動。
  • 要在喜新厭舊的餐飲市場穩佔一席位,留住顧客心,具備創新精神不可少,包括不時推出新產品、為顧客帶來新體驗等。舉例:產品引入 DIY 元素,讓顧客一起參與,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

IT人才渴市 本地企業「黑客松」揀蟀

【明報專訊】近幾年,全球颳起創新科技熱潮,這也形成科技人才供不應求,不同規模的企業都在想辦法爭奪人才。近年,有些外國科網巨擘和大銀行,就藉着贊助或主辦「黑客松」(Hackathon)比賽從中「揀蟀」,這股風氣更已由外國傳至香港。早前,本港出現了第一個由私營企業主辦的「黑客松」,相信可助企業物色科網生力軍。

記者這個星期日早上來到「FreshLinker創科馬拉松大賽」(FreshLinker IT Hackathon)的現場,這裏早已聚集了40名大學生和畢業生,分成10隊,正在把握最後數小時,測試和微調他們設計的程式,準備稍後向評判團簡報。

星展曾藉「黑客松」聘人

不要以偏概全地以為90後做事「Hea」,圖中這些參加「FreshLinker創科馬拉松」的大學生和畢業生專注起來令人吃驚。
不要以偏概全地以為90後做事「Hea」,圖中這些參加「FreshLinker創科馬拉松」的大學生和畢業生專注起來令人吃驚。

「這相信是全香港第一個由商業機構主辦的Hackathon比賽。」主辦這次比賽的職業介紹所FreshLinker Limited共同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梁澤信說。他表示,香港之前出現的「黑客松」比賽,都是由本地大學,或本地大學聯同半官方機構(如數碼港)或外國非商業機構主辦的。

在外國,商業機構舉辦「黑客松」比賽已不是稀奇事,Google、微軟、雅虎這些大型科技公司都曾經舉辦過「黑客松」。星展銀行也曾在新加坡舉辦大型「黑客松」,其目的開宗明義就是透過比賽招聘合適人才。

梁澤信坦言,該公司這次在香港主辦這類比賽,既希望協助大學生提早了解IT行業,更希望協助企業物色到人才,並計劃每年都在香港主辦2至3次「黑客松」。這次比賽同時得到動畫製作工具公司GoAnimate、職業介紹所Peoplebank及IT公司怡和科技(香港)有限公司3家公司贊助。前者還借出部分辦公室為比賽場地。

FreshLinker表示,若場地許可,將來希望每次接受超過100人參賽。由於場地面積所限,該公司主辦的「黑客松」很難讓一般人入場觀看,故考慮未來在網上直播其簡報環節,讓一般人不用入場也能夠觀看。

IT人才難憑一兩次面試覓得

雖然已接近提交產品的時間,但「FreshLinker創科馬拉松」參加者仍在認真討論作品,態度一絲不苟。
雖然已接近提交產品的時間,但「FreshLinker創科馬拉松」參加者仍在認真討論作品,態度一絲不苟。

梁澤信解釋,IT行業比較獨特,僱主很難單憑一張履歷表,以及有限的面試時間,就能準確找到他所需要的人才。尤其是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履歷近乎零,就更難判斷。

「我們也想了很長時間,如何可以請到叻人,不讓Google等大公司請晒。」GoAnimate人才經理李英偉笑說。GoAnimate乃一家提供動畫製作工具的公司,曾經在「2012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及「2017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中兩度獲得大獎及金獎,也是少數能夠打入國際市場的香港IT公司(其用戶大多是外國公司和學校)。但李英偉也承認,一般香港大學生未必認識GoAnimate,令該公司在招聘員工時較吃虧。

其實,這並不是GoAnimate第一次贊助本地的「黑客松」比賽。今年較早時,該公司已贊助過由香港科技大學主辦的「黑客松」,以及由理工大學和數碼港合作舉辦Global Game Jam Hong Kong。

GoAnimate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洪耀基透露,未計今次由FreshLinker主辦的「黑客松」,該公司亦有從之前贊助的「黑客松」中物色到幾個他們認為適合的畢業生,現正開始安排面談。

比賽助摸清參賽者底細

怡和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人力資源主管王秀麗亦認同,從比賽中物色IT人才,是一個有效的途徑,效果甚至勝過在大學內刊出招聘啟示,或者透過職業介紹所轉介。

事實上,怡和科技去年初和今年初已兩度主辦JOS Innovation Awards,邀請大學生和畢業生參賽。王秀麗表示,JOS Innovation Awards與「黑客松」不同,整個過程長達數個月,分成首輪面試、初賽和決賽。在初賽和決賽之間,會安排導師和參賽者會面,建議他們如何改良作品。

王秀麗表示,在幾個月時間內,該公司可以和參賽者多次見面,較深入地了解他們的能力和性格特點。此外,這種比賽亦可以讓該公司提早物色到人才,毋須等到學生畢業。她認為,JOS Innovation Awards的效果相當理想,值得花這些時間和資源。

據悉,怡和科技在去年和今年的JOS Innovation Awards之後,合共請了12名未畢業的大學生在暑假時到該公司實習。有些學生在實習完畢之後,還獲該公司聘用為兼職員工。

職業介紹所藉比賽建立關係

至於另一贊助商Peoplebank,則是一家專注中高層職位的職業介紹所。該公司贊助此類「黑格松」比賽,令人意外。Peoplebank總經理張碧儀解釋,該公司希望預早和IT人才建立關係,因為今年的畢業生有可能在幾年後就已經成為中層。

梁澤信和張碧儀表示,FreshLinker乃專注為大專或以上學歷的青年人提供由實習、兼職到畢業後5年內的職位空缺;而Peoplebank則是專注中高層職位,故兩者其實並非競爭者,反而可以很好地銜接。由此可見,企業為了物色人才,已經想得非常長遠!

明報記者 薛偉傑

DSE生擇業 愛教育不愛會計 酒店旅遊最受歡迎科目

【明報專訊】今年中學文憑試(DSE)將於下周三(12日)放榜,其後考生便可修改大學聯招的選科次序,有機構調查發現近七成三應屆考生有意升讀大學,而酒店及旅遊管理學科更連續4年成為最受歡迎主修學科。至於未來職業,應屆文憑試考生最希望將來投身教育行業。

欲當公僕者減

優才資源中心有限公司於去年11月至今年1月,以不記名問卷方式,訪問了3092名來自35間不同地區學校的應屆中學文憑試考生,了解其選科和就業意向。

調查發現,考生選科時會考慮文憑試成績及對學科的興趣,而最受歡迎的學科為酒店及旅遊管理,其次為心理學和護理學,與去年排名相同;統計及精算學系則成為最不受歡迎的科目,其次是機械/電機工程及歷史。

cn_2017-07-07_A1

近兩成稱沒能力處理學業問題

調查亦顯示,考生選擇未來工作首要考慮個人興趣及性格,其次是個人能力。

最受歡迎行業首3位分別是教育、醫療服務/製藥及酒店/旅遊,而有興趣任政府公務員的考生亦減少,從2014年受歡迎的第二位(25.5%),一直下降至今年的第六位(18.0%);最不受歡迎的行業是會計/審計,其次是保險及法律,其中不想從事法律行業的人數亦增加,由2014年的15.1%上升至今年的18.1%。

優才資源中心總監陳偉權表示,商界應多給鼓勵,例如舉辦工作影子計劃,讓學生了解各行各業的工作,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

問卷亦調查應屆文憑試考生處理逆境的能力,結果顯示,逾六成考生認為自己有責任處理與學業相關的問題,惟近兩成考生認為自己沒足夠能力處理問題,而學校組別(Banding)愈高的考生,則有愈大信心和責任感去處理自己的問題。

2017年7月7日

港鐵加薪3.8% 工會感失望

約20名香港鐵路工會聯合會成員昨日到港鐵位於九龍灣的總部請願,要求資方加薪最少5%,獲知加薪平均3.8%時,稱對結果表示失望。(李紹昌攝)
約20名香港鐵路工會聯合會成員昨日到港鐵位於九龍灣的總部請願,要求資方加薪最少5%,獲知加薪平均3.8%時,稱對結果表示失望。(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港鐵高層昨與多個港鐵工會代表商討員工加薪幅度,及後公布加1.7%至5.1%,平均加3.8%;員工加薪與表現掛鈎,取得最高「評分」5分的員工,今年可加5.1%,佔整體員工總數約10%。會前要求整體員工最少加5%的工會,對結果表示失望。

與表現掛鈎 一成員工加5.1%

港鐵昨午公布員工加薪與表現掛鈎,取得最高「評分」5分的員工,可加薪5.1%,約佔10%,被評4分可加4.1%,評分為3分加3.4%,整體約55%員工被評為3分,被評2分的員工加1.7%,僅獲1分的員工不獲加薪。薪金平均加幅3.8%,低於工會要求的5%。獎金方面,員工表現評分達3分者,可獲額外1.15個月薪金、4分可獲1.48個月薪金,5分則可獲1.82個月的薪金,金額與去年相同。

港鐵指公司薪酬調整機制是參考市場上30間良好僱主的薪酬檢討結果,以確保公司的薪酬檢討緊貼市場趨勢,並會因應市場環境、公司業績、員工貢獻等多方面考慮。

香港鐵路工會聯合會指於5月初,就加薪幅度向1200名員工進行問卷調查,結果有94%受訪者盼可加薪5%至8%,逾半員工希望加薪不少於5%,工會要求全體員工加薪不少於5%,故對結果感失望,認為以30間企業薪酬作標準,忽略新線及客量增加使員工工作量大增,現會收集意見再決定有何行動。

2017年7月6日

紀律部隊新丁流失 督察主任級警隊最多

cn_2017-07-06_A1【明報專訊】近年紀律部隊人員流失情况令人關注。保安局提交立法會文件顯示,2016/17年度入職少於1年的紀律部隊人員中,警務處的督察級/主任級人員流失最多,有19人離職,在該職級人員流失率有0.67%;員佐級人員中懲教署有21人離職,流失率最高(0.44%)。

員佐級懲教流失最多

保安局昨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質詢時表示,過去5年,退休是紀律部隊人員流失主因,其他如辭職或轉職原因「相對不多」,根據各部門會為離職人員所作離職調查回應顯示,原因包括家庭、個人職業取向、接受私營機構聘任或其他私人理由等,不能一概而論。

保安局數據顯示,入職少於1年而離職的人員,督察/主任級中以警務處最多,且有微升,由前一年度的15人增至去年度19人;入境處則由4人增至9人。員佐級人員中以懲教署流失最多,由18人增至21人。

若以整體人員計算,上一年度各紀律部隊中,懲教署及政府飛行服務隊的督察級/主任級人員流失率最高,均為6.67%,其次為警務處,為5.96%;員佐級人員流失率亦是懲教署最高,達6.48%,其次為海關關員,流失率6.27%。

另外,單在今年4月至5月間,懲教署已有4名主任級及40名員佐級人員流失,當中有12名員佐級人員非因退休流失。

2017年7月6日

補醫生不足 學者倡增駐病房藥劑師

港大藥理及藥劑學系代系主任梁栢行(右)認為,若增聘臨牀藥劑師,以及延長藥劑師駐社區藥房時間等,可即時吸納政府報告推算的剩餘人手。圖左為臨牀藥劑師葉燕華。(袁樂婷攝)
港大藥理及藥劑學系代系主任梁栢行(右)認為,若增聘臨牀藥劑師,以及延長藥劑師駐社區藥房時間等,可即時吸納政府報告推算的剩餘人手。圖左為臨牀藥劑師葉燕華。(袁樂婷攝)

【明報專訊】政府早前公布醫療人力規劃報告,推算藥劑師至2030年會有剩餘人手,惟業界反駁該研究按現時服務水平作估算,藥劑師發揮空間未用盡。港大藥理及藥劑學系代系主任梁栢行舉例,若公立醫院增聘駐病房的臨牀藥劑師,及延長社區藥房藥劑師駐場時間,均需大批人手。梁稱醫生所受訓練助其準確斷症,並處方合適劑量藥物,但未必清楚每種藥細節,藥劑師可把關。

醫生未必清楚每種藥細節

該學系畢業生、瑪麗醫院兒科病房臨牀藥劑師葉燕華說,平日與醫生、護士及物理治療師一同巡房,她會參與治療,例如向病人家長講解如何用藥。她遇過一名患先天疾病、需用胃喉的病人,入院前已獲非該院醫生處方藥丸,她與病人母親傾談時,發現病人母親每次餵藥均壓碎藥丸,以便透過胃喉餵食。不過,其中一款藥的外層有保護膜,原意是令藥丸不被胃酸溶掉,待其進入腸道才發揮藥效,若破壞保護膜,藥效便會過早發揮。她於是安排改用另一款適合胃喉病人、藥效相同的水溶性藥物。

梁栢行說,本港醫院病房的臨牀藥劑師未普及,建議醫管局考慮擴展。另外,持牌社區藥房現規定三分之二營業時間須有藥劑師,他建議延長至任何時候均有藥劑師駐場,他估計此舉需增200名藥劑師,即吸納了政府報告推算的剩餘人手。

倡社區藥房須長駐藥劑師 吸納人手

據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年報,2015年有2504名在港註冊藥劑師,梁估計現時註冊人數增至約2700。去年底有報道稱,因畢業人數及海外回流學生大增,同時私營藥房及醫管局減聘,致藥劑師供過於求。梁說部分職位空缺非即時入職,畢業生可能要等待逾月,但最終都能夠獲聘。港大藥劑學系過去4年共100名畢業生中,91人在醫院、社區藥房、藥廠及衛生署等工作,反映業界對新血有需求;其餘畢業生繼續升學或任職非牟利機構等。

醫管局回覆,至3月底,醫管局及公立醫院聘用587名藥劑師,2017至18年度計劃新增36個藥劑師職位,包括腫瘤科和兒科的臨牀藥劑師,並推行補充配藥服務先導計劃,以減病人輪候時間。醫管局會視乎服務發展,檢討藥劑師人手。

港大及中大醫學院設藥劑學學士課程,分別提供30個及61個學額。梁栢行稱目前有200多名文憑試考生將港大藥劑學系放在大學聯招的首三志願(Band A),少於去年,至於醫療人力規劃報告會否打擊收生,要待放榜後改選才可判斷。他稱除了學習藥理、製藥、配藥技巧及相關法例,港大藥劑學系要求學生分別於醫院、社區藥房及藥廠體驗兩周,另須完成一項研究,畢業前最少有一次海外交流機會。

2017年7月3日

行業變遷:廿年旅業 何止百變!

(圖:資料圖片)
(圖: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過去20年,不單香港面臨很多挑戰,整個世界也翻了好幾個轉,坐在家中看電視固然能知悉當中的變化,但還是遠遠不及出門旅遊的感受來得切身,由計劃行程到平安回家,豈止是增廣見聞與吃喝玩樂,也是全球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的轉化結果。

回歸20年,旅遊這回事,何從何去?

全賴旅社 vs. 一Click自選

廿年前,出門旅行,非要靠旅行社不可,除了跟團,就算是自遊人或背囊客,機票、酒店、車票、船票等也必須由旅行社代辦,定價如何,消費者只能默默接受。廿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自主地在網上搜尋、比較及訂購各種機票、住宿等等。讀者不妨想想:上次幫襯旅行社是幾時?

曾擔任Thomas Cook、信德旅遊多間旅行社總經理的Alcuin Li指,廿年前航空公司與旅行社是伙伴關係,旅行社機票佣金達到9% ;今天,航空公司在網上直接出售機票,不單成為旅行社競爭對手,個別公司更不用給予旅行社售票佣金,關係的轉變,旅行社的生存空間日漸縮小。

不過Alcuin說:「有些工種還是旅行社的強項,例如旅行團或half tour,以及商務式旅遊,涉及多項旅遊產品如交通、景點、行程、支援的安排,是需要旅行社的專業知識才能辦到。預訂酒店亦然,旅行社可根據顧客的特別需要,而找到地點、價錢、模式皆合意的房間,網絡是很方便卻沒有這門知識。」

預訂酒店 vs. 共享住宿

廿年前,要在外國找個地方落腳,酒店仍是普羅大眾的主要選擇,但自從2008年出現了Airbnb,旅遊業從此變天,酒店界隨即發噩夢。根據STR的報告顯示,至2017年初全球約有300萬間Airbnb住宿,當中逾100萬間可與傳統酒店客房的配套匹敵,若與Marriott International的120萬間客房、Hilton Worldwide的77.4萬間客房相比,你便看到Airbnb有多強大。摩根士丹利估計,使用Airbnb的全球休閒旅客數目,將由2015年的15%升到今年的23%。

隆「重」出發 vs. 輕身上路

廿年前,執拾行李,你要帶備旅遊書、地圖、機票、記事簿、電話簿、Walkman(或Discman)、卡式盒帶(或CD)、幾部相機和多卷菲林,每一件東西都有重量。廿年之後的今天,所有的文件與音樂皆可放入手機或上載雲端,消閒式拍照也可以高像素手機代替,旅行從來沒這麼輕巧過。

帶足盤川 vs. 當地提款

(圖:資料圖片)
(圖:資料圖片)

廿年前,還記得出遊前到銀行買旅行支票的日子嗎?拿着旅行支票到外地,得先找到相關銀行,核對護照及簽署後才換得現金,雖然安全度高,但實在不太方便。今天,旅客不單可以使用信用卡,還可從櫃員機從個人戶口直接提取當地貨幣,簡單快捷又便利,促使在1772年發明的旅行支票今天幾近完成歷史任務。

成熟旅客 vs. 廢青流浪

廿年前,剛剛畢業的年輕人還會拿起背囊浪蕩四海,叫做見過世面之後,就回到香港找份工作過着穩定生活。廿年後的今天,隨着旅遊博客風潮,以及Working Holiday和WWOOF等計劃,非常多年輕人——無論就學期間或已經畢業——都以儲錢去旅遊為生活目標,一年去一次長途歐洲加幾次快閃韓日台,成為一種正常不過的lifestyle。某富二代因勸喻香港年輕人「少啲去旅行儲首期」而被網民狂插,便可反映出現今的價值觀。

與其盲目指摘這是「香港廢青」貪食貪玩的情况,不如面對現實確認這是全球千禧世代(Millennial,即是出生於1980年至2000年人士)的大風氣,這組別人口達7900萬,根據Topdeck Travel在134個國家的31,000名千禧世代的調查報告指出,88%每年有1至3次的海外旅遊,86%希望體驗新文化、69%想品嘗道地美食,只有24%認為購物很重要,還有37%覺得不應進食junk food,可見他們不是只顧玩和買,「廢」往往只是成年人的偏見。

出門為玩 vs. 出門為食

廿年前,旅客先決定目的地,然後訂購機票和酒店,再安排景點和活動,才想到當地餐點。廿年後的今天,隨着米芝蓮星、Best 50等美食評級,以至互聯網促成的各個美食交流平台,出現了一些gourmet traveler,以「Little Mag」小瑪姬活躍於網絡的Margaret Lam,在Instagram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追隨者,還受到不少星級廚師關注,她說自從為了在米芝蓮三星壽司店Sushi Saito訂得一席,而刻意遷就放假時間和機票安排,便開始走上這條「為吃而飛」的不歸路:「現在95%的旅程都是因為訂了枱吃飯,曾試過在西班牙4天跑6城市,只為了吃,若不是NOMA位於丹麥,我未必去丹麥,如果NOMA不是今年在墨西哥有pop-up restaurant,我未必願意花80小時來回墨西哥圖盧姆(Tulum)。 」布斯福早有文章指出,千禧世代花在美食的消費比上一代以至再上一代都更高,gourmet traveler之勢必定隨時代加深。

羨慕闖蕩 vs. 女漢子獨遊

廿年前,一個女生單人匹馬出外闖蕩,只是屬於三毛和李樂詩的事。廿年後的今天,不少年輕女生都愛獨自出遊,旅遊業界也愈來愈看重solo female traveler的市場。D100《旅遊玩家》主持卓文慧說,廿年前單挑去巴黎同倫敦,當時都有點擔心,最終也被人打荷包,但似乎沒有嚇倒她:「後來膽子大了,十多年前試過一個人在幾年內先後去了尼泊爾5次,雖有點怯,但原來頗為安全。」近年單挑巴爾幹半島3次,也很順利。對於女性獨自遊,卓文慧的意見是:「穿州過省盡可能選擇白晝到埗的交通,入黑才抵達目的地會讓自己墮入不安全境地,而且不要隨便相信陌生人,雖然世上大部分人都是好人,但太容易跟陌生人到處去或會付上極大代價。」

走馬看花 vs. 深度旅遊

康保球(圖:資料圖片)
康保球(圖:資料圖片)

廿年前,旅行是去一個地方,然後進行所需要的食買玩睇。廿年後的今天,旅行與互聯網世界一樣,愈來愈講求和迎合小眾口味。逾四十年領隊帶團經驗的歡欣旅行社東主康保球表示,20年前和20年後顧客口味的轉變,最大分別是不愛趕鴨仔的旅行團,他們要求深度遊,每次出發最多2至3個國家,甚至是單一國家之深度遊。至於新興旅遊國家,他指就是冷門國家,例如非洲馬達加斯加、坦桑尼亞,意大利的薩丁尼西島、法國之科西嘉、地中海之馬爾他、塞浦路斯及東歐國家巴爾幹地區,南美洲是玻利維亞、智利、復活島,還有南北兩極。

「大台」航空 vs. 1蚊機票

廿年前,旅客訂購機票必定選擇某兩三間航空公司,因為有customer loyalty,搭飛機喎,是很重要的事啊,只能信賴相熟的產品與服務,亦因為各種飛行里數計劃和會員專享優惠,形成航空界的「慣性收視」。

廿年後的今天,customer loyalty不是完全消失,只是在經濟大環境下,傳統航空公司自身品質都難保,以價格取勝的廉價航空在此時乘虛而入,佔領了多條短線航程的市場,大眾乘客由死忠變成睇錢份上。逼得喘不過氣的傳統航空不得不推出大減價fanfare,甚至自行開設廉航服務。廉航在發達國家的市場佔有率達20%,在英國和愛爾蘭更達40%,香港現時約8%,可見發展空間還非常大,傳統航空只能捱打。

必搭飛機 vs. 郵輪冒起

廿年前,出門旅遊必然是乘搭飛機,很少人想到郵輪,難道你們忘記了史上第二最賣座電影《鐵達尼號》正是在1997年上映,看後你還敢坐?廿年後的今天,郵輪反而成為不少旅客的心水選擇。

在旅遊業界工作廿多年,現職皇家加勒比華南及香港區銷售及市場總監的Balwin楊博雄表示,廿年前香港人認為郵輪只屬於非富則貴的階級,但郵輪今天已成為主流旅遊其中一個選擇,他說:「每逢暑假或大時大節,一家小大都會考慮郵輪,加上香港多添了啟德郵輪碼頭作為郵輪母港,與廿年前相比,搭郵輪的港客數目已多出10倍以上。在可見的未來5年,郵輪將會正式成為主流旅遊模式。」

一片平和 vs. 多國紛亂

廿年前,中東雖不是太平盛世,某些國家如伊拉克從來都紛亂無比,但至少當時的敍利亞是一片平和,廿前曾到敍利亞的旅遊達人Angus李兆祥說:「去到很舒服,大馬士革有很多古羅馬和古希臘遺蹟,當地人民很友善,看到我們黃皮膚表現得好奇而熱情,還以Jackie Chan(成龍)為話題搭訕。」可惜近年的內戰炮火摧毀了大馬士革市區不少建築,有些更是三四千年的世界級古蹟,更遑論懷疑發生過生化武器攻擊。

特別令港人卻步的,是菲律賓,曾經是香港人的度假勝地,隨着亞洲各國的旅遊業冒起,菲律賓相形失色,2010年8月發生的馬尼拉人質事件,經過大氣電波的直播,基本上已嚇怕了全港市民,再加上接連的綁架遊客、血腥的掃毒行動、南部的反恐戰爭,旅客要菲律賓或要比去日本福島更需要膽量。

美帝最強 vs. 強國超前

廿年前,以至過去多年,全球最重要的國際遊客來源,無疑使美國人去到哪裏都份外有地位。廿年後的今天,真是「主權易交」,根據UNWTO(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的資料,在去年,出門外遊的中國旅客達到1.35億人,花費達2,610億美元,使中國連續數年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國際遊客來源,美國排名第二,去年花費約1,220億美元,未及中國的一半。中國人被說是財大氣粗,不是沒有根據。

文:陳俊偉(facebook.com/chanchunwaiwai)
圖:資料圖片
編輯:林信君

深度團欠有質素同業 會英文導遊料僅一成

「活現香港」為本港深度遊旅行社,專門開辦各式各樣的導賞團供遊客參加,每人收費約350至650元不等。「活現香港」企業發展及策略總監鄧彥心(左)每周都會帶團,她曾帶過遊客到本地點心蒸籠製作工場參觀,講解如何用竹紮成一個個蒸籠。(受訪者提供)
「活現香港」為本港深度遊旅行社,專門開辦各式各樣的導賞團供遊客參加,每人收費約350至650元不等。「活現香港」企業發展及策略總監鄧彥心(左)每周都會帶團,她曾帶過遊客到本地點心蒸籠製作工場參觀,講解如何用竹紮成一個個蒸籠。(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旅發局近月大力推動本地深度遊、綠色旅遊等項目,發展深度遊或成未來旅業發展趨勢。不過,「Walk in Hong Kong 活現香港」創辦人陳智遠說,本港缺乏「有質素」的導遊,相信全港有能力帶深度團的只有約20人。香港入境旅遊接待協會主席梁耀霖更說,「本港連會英文的導遊也不多」。

陳智遠說,帶遊客在港深度遊,「有質素」的導遊不可或缺,因現時旅客口味已變,非單為觀光、「打卡」,而是盼與本地人傾談,導遊要有一定的國際視野,才有足夠能力與遊客達到真正交流,惟現時本港具此能力的導遊不多,「相信兩手兩腳可數完」。

每周都會帶團的「活現香港」企業發展及策略總監鄧彥心解釋,參加深度遊的旅客雖然來自世界各地,但共通點是對港殖民地歷史深感興趣,最多人問及有關香港回歸後,在法治、言論自由等方面的發展,以及港人對未來是否樂觀等,她在回應時都會舉出近期在港發生的事作例子,認為一個稱職的導遊要緊貼時代,了解香港發展。

「不要說俄文意文」

旅發局近年積極發展新興市場,包括印度、俄羅斯、中東等地,本年首4個月共有逾22萬人次從新興市場來港旅遊。不過梁耀霖說,本港一直缺乏外語導遊,「不要說俄文、意大利文,連會英文的導遊也不多」。

據旅遊業議會數字,截至今年6月,本港有逾6200名持證導遊。梁耀霖估計在該些導遊中,只有一成人通曉英語,其中約500人正在執業,故按現時情况,未能滿足需求。梁說,現時不少專上學院開辦有關旅遊的課程,其中包括考取導遊牌照,提議大專課程用英語教授相關知識,加強訓練,以增加懂英語的人手。

2017年6月29日

港初創開發 無障礙手機App助盲人

iSEE Mobile Apps業務拓展經理潘展宏(左)和香港失明人互聯會復康教育專員吳家麟(右)都希望,借助資訊科技,可以減低視障人士的不便和弱勢。
iSEE Mobile Apps業務拓展經理潘展宏(左)和香港失明人互聯會復康教育專員吳家麟(右)都希望,借助資訊科技,可以減低視障人士的不便和弱勢。

【明報專訊】智能手機的出現,對視障人士來說具有重大意義。本地初創企業iSEE Mobile Apps聲言,要透過資訊科技來打破隔膜。該公司已開發了幾個手機App,希望協助視障人士解決分辨鈔票、閱讀新聞、光顧食肆等日常生活問題。

iSEE Mobile Apps業務拓展經理潘展宏表示,該公司最初是由兩名畢業於公開大學、已有兩三年工作經驗的軟件工程師馮廣照和雷健青在去年6月發起成立的。因為其中一人有親戚是視障人士,明白視障人士在香港日常生活如何不便。有數據顯示,全港約17萬名視障人士當中,原來大約一半已擁有智能手機。

親屬為視障人士 發起人深知其苦

於是兩人想到,不如成立一家社會企業,為視障人士研發一系列的手機應用程式,協助他們解決日常生活的各種問題。當時,正在嶺南大學修讀社會科學的譚皓元和潘展宏得悉計劃後,覺得頗有意義,就加入成為核心成員,分別負責客戶關係和業務拓展工作。

四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協助視障人士解決分辨鈔票、閱讀新聞,以及光顧食肆等三大日常生活問題。

以分辨鈔票為例,視障人士以往倚靠用手觸摸鈔票,以及自設一套摺疊鈔票角位的方式來分開不同面額的鈔票。除了不方便,還有諸多缺點。例如一些用舊了的鈔票會較難用手觸摸去分辨。先天失明的人可能自小已習慣,但對於後天失明的人來說,這不容易在短時間內掌握和適應。

港元鈔票識別App 全球首創

boss_2017-07-26_a2馮廣照和雷健青只用了兩三個星期,就開發出可以辨認本地鈔票以及讀出其面額的手機應用程式iMoney。然後,邀請了香港失明人互聯會的科技小組以及數十名會員試用,確認其效果不錯。據香港失明人互聯會總幹事盛李廉表示,以他們所知,市場上早已經出現了能夠分辨美元、歐元甚至人民幣鈔票的面額的手機App,但卻一直未有能夠分辨港元鈔票面額的手機App,iMoney有可能是第一個。

閱讀網上新聞方面,其實在個人電腦上,十多年前已經有屏幕發聲軟件讀出電郵、網頁或文書檔案等。但在智能手機方面,這類手機App的發展卻較遲,表現也不是很好。潘展宏表示,現時以智能手機登入不少新聞媒體的網頁時,後者都會彈出一幅幾乎遮蓋整個畫面的圖像廣告。但一般屏幕發聲手機App不懂得讀出圖像廣告,亦不懂得避開它或者關閉它。若要視障人士用手指關閉這類廣告亦非常困難(這類廣告的關閉位置非常細小)。

該公司自行開發了一個手機應用程式iNews,透過政府的公開資料庫「資料一線通」(https://data.gov.hk)免費取得香港電台的純文字新聞。視障人士只需利用智能手機本身具備的「朗讀」(VoiceOver)功能,就可以聽到新聞。潘展宏透露,其實該公司還曾經詢問多份本地報章可否合作,但絕大部分報章都未有什麼回音。他們希望將來能夠引入多一些的傳媒的新聞。

朗讀香港電台新聞及食肆餐牌

至於視障人士光顧食肆,最大問題就是看不到餐牌,該公司設計iMenu程式,希望收錄市面不同食肆的餐牌菜式和分店位置資料,「朗讀」給視障人士聽。但找食肆提供餐牌卻非常困難,兩個多月也只有20餘家食肆願意提供餐牌。絕大部分食肆都屬於小店,只有瑞士㗎啡室等屬連鎖經營者。原初他們希望向每家食肆收取400元的年費,作為將餐牌菜式和分店地址等資料輸入iMenu的服務費。但考慮到食肆初期的反應,後來決定暫時不收費。近日再有20家食肆提供餐牌,將於7月上線。

獲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冠軍

暫時該公司為視障人士開發iMoney、iNews及iMenu這三個程式,都是免費下載,亦未有在程式內引入廣告收入。該公司去年成功申請「數碼港創意微型基金」(CCMF)的10萬元資助。此外,在「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2016」(HKSEC 2016)中更勇奪冠軍,獲得30萬元獎金。另外,該公司參加「心苗亞洲」(SOW Asia)的加速器計劃。

明年才大學畢業的潘展宏強調,為視障人士及其他傷殘人士開發手機應用程式,是公司成立的宗旨,這點不會輕易改變或動搖。不過,若可承接商業客戶委託的程式開發工作,來取得收入,並視乎需要來調整兩方面分配的時間比重。另外,該公司亦考慮,將來向安裝iMoney的用戶收取一次過費用;iNews則可能每隔十幾段新聞加插廣告。至於iMenu,則可能向每家連鎖式食肆收取400元年費。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馮凱鍵

《蘋果》《飲食男女》美術先外判 影響逾40人 工會批變相減薪

【明報專訊】台灣《蘋果日報》傳出以外判形式聘用編採人員,香港壹傳媒亦計劃外判。壹工會昨就事件與資方開會,確認集團決定推外判政策,其中《蘋果日報》大部分美術部組人員及《飲食男女》整個美術部門將試行承包制外判,共約40多人受影響,部門主管會決定過渡至外判公司的人選及待遇,可能有人無法過渡,暫未有推出時間。壹工會對此表示遺憾,並稱方案變相減薪,對基層員工極不公平。

稱為令內容多元減成本

本報昨晚致電壹傳媒印刷媒體行政總裁張劍虹,至截稿未獲回覆。

壹工會昨發聲明表示,昨與張劍虹會面後,確認集團決定推外判,目標是「令內容更多元化」及「減省成本」。聲明引述張劍虹稱,外判主要有「承包制」及「自由工作(freelance)」,其中《蘋果日報》大部分美術部組人員及《飲食男女》整個美術部門,將是承包制外判試點,受影響員工約有40多人。

或有人未能過渡外判公司

聲明又稱,公司表示會按法例補償被遣散員工,再由部門主管設立的公司,承接原有美術工作;過渡至外判的人選、過渡後待遇等,由部門主管決定,或有員工未能過渡;公司只會與部門主管討論外判,前線員工不能參與。外判後員工工作時有意外,公司不會提供保障,只會提供第三保及因出版內容引起的法律問題保障;勞保由承包商負責。

壹工會對外判計劃表示遺憾,批評公司只與數名部門主管商討外判方案,做法不透明,將繼續收集意見,向公司爭取更合理的安排。記協昨發表聲明表示遺憾,並關注上述方案有損員工利益;呼籲壹傳媒向全體受影響員工商討細節,以釋疑慮。

勞處關注 設員工熱線

勞工處回應,十分關注事件,有需要時定會協助受影響員工,並已為他們特設僱員權益熱線2927 7008查詢。

2017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