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功臣:跟單文員 客戶及廠方的橋樑

一本書的誕生經歷設計、排版以至印刷的工序,當中需要一位不可或缺的監察者、客戶的代理人——印刷跟單文員。Kammy從事印刷跟單工作十多年,從入行前對印刷沒有任何認識,慢慢學習印刷原理及工序,蛻變成受客戶信賴的專業印刷人員。

Kammy 任職印刷跟單文員十多年,擔任客戶及印刷廠之間的橋樑角色。
Kammy 任職印刷跟單文員十多年,擔任客戶及印刷廠之間的橋樑角色。

不一樣的文員 全程跟進印刷過程

「簡單來說,我的工作是把客戶的檔案轉化成實物。」從一個電腦檔案變成一本書,需要經過不同的工序。客人需要先確認印刷詳情(如尺寸、頁數)、把文本及配圖交給印刷公司,由設計師為其設計版面,經客人檢視及確認版面後,由排版員準備付印排版,然後交托生產部以印版印刷書籍,再經過裝訂、加工(例如過膠),才能成為讀者手上的書刊。

在整個過程中,印刷跟單文員是客戶與生產部門間的橋樑,一方面分配工作給負責不同工序的同事,另一方面代替客戶跟進每一個印刷步驟,從檔案、生產上的問題,到印刷品的設計樣式,一直與客戶及印刷部作溝通及協調。

印刷跟單工序多 良好溝通助工作

一般人對文員的印象不外乎是坐在辦公室打字、聽電話,然而作為印刷跟單文員的Kammy還需了解每一個印刷步驟,有時亦要親自到工廠跟進訂單的工作進度。印刷跟單文員的工序較其他行業多,如買賣貿易跟單文員只負責開單、跟進送貨的工作;船務的要跟保險單及約船期單據,無須像印刷跟單文員般跟進生產過程。因此,印刷知識是Kammy工作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客戶交來的檔案是否符合印刷的要求、格式正確與否,以便跟進生產工序。

除了專業知識,Kammy認為溝通技巧非常重要:「同事間的溝通需要帶着體諒,工作上大家總會忙中有錯,不要過於執著。」另外,有時訂單來得趕急,客戶又抱有高要求,Kammy便要告訴他們「慢工出細貨」的道理。她更遇過比較挑剔的客戶,因為1毫米的微小差異而不高興,因着小問題而投訴,此時便要以溝通技巧解決問題。客戶服務為Kammy帶來挑戰,同時亦帶來滿足感,「工作上最滿足的是得到客戶的感謝。」她笑着回答。

生產程序分秒必爭 或要超時工作

印製一本書的過程,包括了印刷、釘裝、加工等不同工序,跟單文員在此擔當著協調角色,確保每一個程序順利進行。
印製一本書的過程,包括了印刷、釘裝、加工等不同工序,跟單文員在此擔當著協調角色,確保每一個程序順利進行。

Kammy在入行前沒有學習過任何印刷相關的知識,故入行後感到相當吃力。「剛入行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分配人手、選擇印刷的尺寸、紙張。」她說,印刷跟單文員為公司內第一個處理客户訂單的人,要知道如何有效地分配資源才能夠最節省時間、人手、工序、成本,在資源分配上,她至今仍然感到充滿挑戰。

一年中不同月份對印刷品的需求不一,在印刷需求較大的月份,Kammy需要處理的訂單較多,導致她常需要加班工作。「如四月有公司的年報,六月有畢業書,七月會有書展,那些時候經常要超時工作。」她補充,有時候工作量大,甚至需要同事協助應付。除了訂單數量,客戶趕急的要求亦不時令她超時工作,「當接到期刊或周刊的訂單時,必需準時完成印刷,因此工作時分秒必爭。」她回憶,曾有一次要趕及在書展前交貨,但包裝人手不足,於是她幫忙工作至凌晨一點。

無職級之分 業界並非式微

印刷跟單文員沒有職級高低之分,十多年前透過招聘廣告入行的Kammy至今雖職級不變,但薪金隨經驗及年資而有所增長。有人認為印刷業正逐漸式微,Kammy並不認同:「雖然印刷業沒有以往興盛,但仍有市場,未來幾十年仍然會生存。」

「擔任印刷跟單文員能學到的知識不少,屬一項專業。」Kammy的工作需兼顧印刷知識與客戶服務技巧,她認為兩者中印刷知識更為重要,因此建議有興趣入行的同學先報讀職業訓練局(VTC)的印刷課程,「學習印刷的基本知識,會對入行比較有幫助。」性格方面,她建議只要不怕辛苦、可以應付長時間工作便可以。

【課程速遞】

VTC 有開辦印刷相關的課程「職專文憑(印刷媒體)」,提供平面設計、廣告、印刷、出版、包裝及圖像處理的行業知識及技術,畢業生可投身廣告製作、印刷出版及包裝等行業,除了可任職印刷跟單文員,亦可受聘為見習技術員或技術助理。

文:高妙妙

書本樣式

job25_a05_1
job25_a05_2

 

 

行業概況、晉升階梯及升學資訊

銷售

行業概況

Job21_B01_pto01香港有購物天堂之稱,銷售是本港經濟中重要的一環。截至2014年12月,零售業從業員約有272,000人,佔私營機構總就業人數的9.7%。教育局更於2014年12月設立零售業「過往資歷認可」機制,委任職業訓練局(VTC)為評估機構,確認業界人員的資歷並鼓勵他們持續進修,有效推動業界發展。

職能範疇

20120205 ®É¸Ë©±®ÉÁ~50Ãø½Ð¤H ©±¥D«ü³Ì§C¤u¸ê±À°ªÁ~¹S ³Ì§C¤u¸ê¤U,¹µ¥DÃø©Û¸u°â³f­û. (¤¨ÀA®¦Äá)

銷售行業可分為商業機構營業部及零售業。商業機構的營業員會於辦公室及外勤工作,需自行與客戶聯絡並向客戶推銷。而零售業的銷售員則於店舖門市工作,於前線直接服務商店內的客人。零售業的學歷要求較低,普遍要求中學程度,良好溝通即可。某些大型連鎖店由於資源較充足,會提供培訓計劃給員工。

銷售人員需要向客人介紹產品或服務,配合行業知識及技巧,滿足客人的需要。因此銷售人員要具備同理心,將心比己地了解顧客的訴求,提供優質的顧客服務。過程中必須以良好的態度服務客人,學習尊重別人。此外,喜歡與人溝通和接觸、外向、做事靈活性也是銷售人員需具備的條件。

商戶優惠情況. 楊康琪 攝. 2013年7月1日¤Ùªù®É¥N¼s³õ°Ó©±¦ÊºA¹Ï ¾¤ªéªY Äá®È¹Cªk¦¬ºò«e¤g¥ÊÆWÁʪ«ÂI±¡ªp¡]¿cÖö»ÊÄá¡^

 

【提提你】

零售業銷售員經常要面對不同國籍的服務對象,需注意他們的不同社交禮儀和文化。例如:泰國人不喜歡被人摸頭,只需跟他們做歡迎的手勢便可以。

銷售員的語言能力也是重要一環,因為這是溝通的基本。兩文三語外,如懂得一兩種方言,如上海話、四川話等會較理想,能給予客人更大的親切感。

晉升階梯及薪酬

job21_b01_path2


升學培訓課程

由於銷售工作忙碌,加上從業員的流動性較高,新人的學習期有限,因此要自行摸索和學習。市面上有不少與銷售相關的培訓課程,主要教授銷售技巧及客戶服務,部分課程涉及管理及市場學知識,有助學員日後晉升。(詳情請按以下連結)

書本樣式

job21_B1_1
job21_B1_2

job21_B1_3

生態導賞員肩負教育、保育使命 開闊知識層面

生態旅遊是近年迅速發展的旅遊模式,其涵蓋層面廣泛,從地質公園、濕地公園、海岸公園、郊野公園、農業生態,到海洋、夜間生態等,涉獵多元化的知識。作為生態導賞員,若能在「一專」以外,再增值其他層面的知識和見識,不僅能開拓更廣闊的工作機會,更可以從容解答來自不同專業團友的提問,工作滿足感更大。

job_2017-01-13_a1

現職生態顧問、從事與環評相關工作的張國良,早於大學時期已開始提供生態導賞服務,為綠色團體、社福機構、屋邨辦事處、私營機構等帶團。有別於一般導賞員,他指,生態導賞員肩負教育、宣揚愛護大自然意識的使命。

他續指,由於團友來自不同背景、年齡層,他們既可能對生態毫不認識,也有可能是學識水平高的人士,故導賞員在導賞解說過程中,要懂得因應團友的程度,避免艱澀或者過於學術性的詞彙;另可配合相片、小遊戲等,引發團友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易於吸收。

以兼職為主 日薪數百元以上

身兼港專職業訓練學院旅遊課程導師、主要任教生態旅遊導賞的張國良說,生態導賞員大多以兼職形式工作,日薪約 800 至 1,000 元或以上 (視乎經驗、以哪種語言作解說、行程難度而定),不過由於多數在周末、假日出團,又要考慮天氣因素,故收入不穩定。他補充,部分生態旅遊景點如濕地公園,也會聘請全職的生態導賞員,薪酬估計約 15,000 元;另綠色團體如世界自然基金會會聘請教育主任,除了負責環保教育工作如講座、帶團等之外,也需協助處理行政、設計活動等事務。目前以地質、夜間生態發展潛力較大。

地質公園導賞員制度 分 3 級別

job_2017-01-13_a2生態導賞員中,香港目前只有地質公園導賞員設有規管制度。有關制度由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聯同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旅遊業議會,根據國際生態旅遊學會和澳洲生態旅遊協會的評審標準,訂立評核原則、標準和指引,分為 3 個級別:初級地質公園導賞員 (B2G)、獲推薦地質公園導賞員 (R2G) 及認可地質公園導賞員 (A2G)。根據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2015 年度工作報告,香港地質公園共有 39 名 R2G 和 4 名 A2G。

導賞員擴闊知識技能 助吸引高質素遊客

要培養高質素的本地及外地遊客,加強他們的保育意識,提升生態導賞員的專業水平是關鍵的一環。為協助旅遊從業員或有意投身業界的人士,強化旅遊導賞技巧,港專職業訓練學院開辦了多個與生態旅遊導賞、文化旅遊導賞相關的ERB證書課程,包括:自然導賞理論、地質公園 (沉積岩地貌、火山岩地貌)、濕地公園、海岸公園、郊野公園、歷史文化、宗教傳統及文物古蹟。其中自然導賞理論、地質公園 (沉積岩地貌、火山岩地貌) 證書課程被列入 R2G 認可地質/生態 (含地質) 旅遊課程。

張國良建議,有志認識生態旅遊導賞課題者,可先由進修自然導賞理論知識着手,認識香港的地理環境和生態資源及掌握生態導賞員的工作技巧;繼而進修地質公園、濕地公園、海岸公園、郊野公園等專門課題。「部分課程設有戶外考察,讓學員實地探索,對有關專門課題有較佳了解。」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辣媽CEO:孩子的選擇

【明報專訊】雖然我堅持做父母前應該要考牌,最低限度決定生孩子前,必須要知道父母的天職除了愛,更有責任教育和管教,否則傳宗接代成了禍延下一代。究竟孩子應該怎樣教?不少讀者問我教子女之道,朋友誇讚我本事,教大小T教得很出色。誇讚我本事我不敢當,一對子女待人接物的確有規有矩有禮貌,長幼尊卑有序。我要是說,這不是我刻意調教出來的,大家可會相信?

勿認定年紀小不懂事

我想我和現今大部分父母最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從沒有把子女當作小朋友看待。小朋友的意思是,總是認定他們年紀小不懂事,或者認定我們身為父母,食鹽多過他們食米,能為他們作主,做最好的決定。更甚是認為父母高高在上,子女理應俯首低頭聽命,所以不必事事樣樣和子女討論交代。我的為母之道很簡單,就是以我自己成長所經歷過的作為參考借鑑,我所不欲勿施子女,制止自己以阿媽的身分地位,堅持子女跟我的意願做選擇。我自小讓他們獨立思考做取捨,就是為了培養他倆為自己作決定,以及為所有後果負責任。萬大事有商量,選個麵包一樣有商量,但經過我溫馨提示之後,還是決定要買的話,無論喜不喜歡,都必須要吃完。

讓子女思考做取捨

最近看了一段短片,令我想起和3、4歲左右的小T曾經在地鐵站內的小故事。先講短片,是美國一個社會實驗,夏日炎炎,父母帶着小朋友上街,路旁有架雪糕車,父母給子女$1美金買一杯雪糕,但行人路上有一衣衫襤褸的華裔流浪漢,希望有路人捐助。孩子們要在雪糕車和流浪漢中做選擇,是完全自由的選擇,父母不得干涉。影片中的孩子不是沒有猶豫,但最終還是選擇把錢交給流浪漢,雖然空手而回,但帶着滿心喜悅跑向父母,得到一個大擁抱回禮。只有最後一個女孩,左思右想之後還是跑向雪糕車,那父親很不高興。但雪糕到手,小女孩開心地轉送流浪漢,然後快步跑回欣喜不已的爸爸的懷抱裏。

至於我和小T那個小故事,是我看見一對老人家在地鐵站內徬徨找出口,我雖然趕時間,但還是拖着小T主動走去幫忙,陪他們一起走到出口,確保沒有閃失。和老人家道別之後,小T拉着我的手笑着說﹕「媽媽,我哋今次又幫到人真係好開心!」雖然我們不是富有人家,我一直身體力行隨緣樂助慷慨捐輸,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盡綿力扶老扶幼扶弱扶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及榜樣,怎麼樣的父母,就教出怎麼樣的子女,毋須刻意打造。最怕講一套做一套的父母,只能成為最佳的反面教材。

父母最忌講一套做一套

做父母之難,難在每個子女都是獨一無二,獨立的生命個體,沒有通書可以參考。我以這為座右銘,時刻提醒我自己﹕”Live so that when your children think of fairness, caring, and integrity, they think of you.”——H. Jackson Brown, Jr.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許智峯身教「三不政策」 不用奶粉 不聘家傭 送上學不求人

【明報專訊】立法會議員許智峯常把家人掛在嘴邊。在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口頭質詢吳克儉談TSA,他以自己一對子女即將入讀小學作開場白;在《香港家書》中談保育,他又以「Dear daughter」作上款。

拒絕移民——許智峯(後左)說,即使對香港前景不感樂觀,也不會跟子女移民,寧願他們在亂世中做個清醒的人,「屋企嚟㗎嘛,屋企幾差都好,有強盜入咗嚟都好,無理由走咗去,咪戰鬥到最後一刻囉」。(圖﹕劉峻陶)
拒絕移民——許智峯(後左)說,即使對香港前景不感樂觀,也不會跟子女移民,寧願他們在亂世中做個清醒的人,「屋企嚟㗎嘛,屋企幾差都好,有強盜入咗嚟都好,無理由走咗去,咪戰鬥到最後一刻囉」。(圖﹕劉峻陶)

許智峯自言重視家庭,對教養孩子也有不少堅持,堅持不聘請家傭,堅持每日親自送子女上學,都是希望盡量爭取時間,讓孩子多接觸多親近爸媽,性格品行更像父母。

在今天的世代,許智峯算是早婚,27歲結婚,29歲當爸爸,大女兒一諾出生前四個月的2011年當選區議員,爸爸跟議員的角色差不多同一時間開始,自此並行。當上區議員一年後迎來兒子一鳴,去年踏入立法會時是一家四口的支柱。他的議會生活也不乏兩個孩子的身影,他帶過女兒到區議會開會,又試過留守民政事務處數天抗爭,太太帶着手抱的兒子到場探班,跟他隔着玻璃相見。許智峯對民主信念堅持,在教養小孩上亦然﹕他堅持讓孩子吃母乳、堅持不僱外傭、堅持每天親自送兩個孩子上學。

堅持餵母乳 長輩壓力爸爸頂

親子合照——許智峯的立法會辦公室,房間仍是空空,沒多少文件雜物,枱上放着兩張跟孩子的合照。(圖﹕受訪者提供)
親子合照——許智峯的立法會辦公室,房間仍是空空,沒多少文件雜物,枱上放着兩張跟孩子的合照。(圖﹕受訪者提供)

「我們常驕傲地說,我們一家是餵哺母乳的典範,因為我們帶大了兩個孩子,一罐奶粉都未買過。」許智峯相信母乳對寶寶的好處,更喜歡媽媽餵奶時跟孩子的親密,有了信念便勇往直前,慢慢拆解當中的困難,「小朋友不是一開始就會吃,要跟媽媽配合,那時太太精神壓力很大,我的角色就是頂住外力」。上一輩說需要餵水餵粥仔餵麵包,他就解釋說不可以;太太餵不了,就跟她一起見專科護士,上課,一起到健康院。現在兒子剛滿三歲,仍然繼續吃人奶,「她現在回想,常說不是我鼓勵,陪着她,她已經放棄了」。爸爸精神上支持、親身陪伴媽媽,缺一不可,許智峯說﹕「在餵人奶的家庭中,爸爸的角色是很重要、很重要的。政府常在說母乳時,說漏了爸爸的角色。」

不做樓奴——許智峯新婚時曾在元朗自置物業,後來出售套現,搬到中西區租住單位。看着樓價節節上升,也不太着急。他說大不了一世租樓住,想用金錢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想被一層樓束縛。(圖﹕受訪者提供)
不做樓奴——許智峯新婚時曾在元朗自置物業,後來出售套現,搬到中西區租住單位。看着樓價節節上升,也不太着急。他說大不了一世租樓住,想用金錢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想被一層樓束縛。(圖﹕受訪者提供)

許智峯堅持的,還包括不聘請外傭來照顧小孩。事實上,在他當選立法會議員後,太太才辭去區議員助理的工作。有好一段時間,兩夫妻都要上班,家住中西區的他們,又跟雙方父母的住處有一段距離,那時許太每天先將寶寶帶到屯門給祖父母照顧,再到元朗上班,下班後再接寶寶一起回家,非常勞累,但兩口子仍然不想把孩子交給外傭,「我們認為外傭不太注重教育……她們會陪你玩,照顧你,但是教導小朋友就不會有熱情」。他們還相信身教的重要,希望兩個寶貝的一言一行都是依照爸媽的樣式,「身教會令到小朋友更加像我們,我覺得是很大的美德和好處」。

會議夾縫騰空檔 接女兒放學

為了方便工作,也為了增加相處時間,許家從元朗搬到了中西區,許智峯開始每天親自送一對子女上學,「一起上學的時間很重要,跟他們一起換校服,準備書包,一邊說說昨天發生了什麽事,學校發生了什麽,玩了什麽?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時光」。至於放學,兩個孩子讀長全日制幼稚園,許智峯未當選立法會議員前,就在會議跟會議之間找時間接女兒回家,再回辦公室開會工作。

許智峯珍惜跟孩子們相處的每分每刻,包括每晚臨睡前的親子時間,「我完全不覺得要他們獨立,要分房瞓,或要抱少些」。女兒快五歲,兒子則剛滿三歲,現時一家四口晚上同一房中一起睡,「我們每晚都四個人一起睡在牀上聊天,說到睏才睡。這些臨睡前的親子時刻也不會錯過」。

夫妻扮睡 聽兩姊弟對話

不做樓奴——許智峯新婚時曾在元朗自置物業,後來出售套現,搬到中西區租住單位。看着樓價節節上升,也不太着急。他說大不了一世租樓住,想用金錢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想被一層樓束縛。(圖﹕受訪者提供)
不做樓奴——許智峯新婚時曾在元朗自置物業,後來出售套現,搬到中西區租住單位。看着樓價節節上升,也不太着急。他說大不了一世租樓住,想用金錢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想被一層樓束縛。(圖﹕受訪者提供)

「有時我和太太扮睡着了,聽聽他們兩姊弟說什麽,一個四歲多跟兩歲多的小孩之間的對話很有趣的……(他們)會虛構一些無厘頭故事,或是說說在學校做了什麽。譬如姊姊會問弟弟在學校有沒有打人,打了誰,弟弟就答有,又說給老師罰了。我們扮睡着了,聽聽他們在說什麽,聽到了就覺得很好笑。」許智峯滔滔不絕地分享,「(同房睡)又可以聽到他們發開口夢,如果分房睡,就聽不到了」。

「這些點滴都很重要,你更加看到小朋友的可愛。」許智峯笑着總結。

文﹕譚凱韻
圖﹕劉峻陶、受訪者提供

子女有SEN 我該怎辦? 專家指點各階段應對策略

【明報專訊】得知孩子是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一刻,家長難免不知所措,這時身邊人的情感支持及社會提供的服務,都相當重要,有助SEN學童克服成長中的難關。社聯兒童及青年服務總主任姚潔玲就跟大家分享,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中,家長可如何尋求適當支援。

◆收到評估報告後

  1. 我應該跟誰說孩子有SEN?
    你覺得誰最能陪你走這條教養的路,就先跟那人分享,可能是伴侶,或朋友、親戚、社工等。當孩子有行為、情緒或學習問題時,就有人可以分擔壓力。
  2. 應否向家中長輩講孩子有SEN?
    視乎情况而定,有些長輩要貼身照顧孩子,或者十分關心孩子需要,當然不妨分享。但如長輩不明白何謂SEN,甚至覺得只是為孩子找藉口,就要小心處理。

◆兒童階段

  1. 在哪裏尋找專業人士協助?
    社會上提供了不少相關服務和訓練,家長可按孩子的SEN類別和經濟情况選擇。不過,專業訓練通常每周只有幾小時,日常工夫更為重要,如帶孩子到公園繞圈走,對刺激前庭,提升平衡感和空間感有幫助。所以家長一定要問專業人士﹕日常生活應怎樣配合,方能加強訓練成效?
  2. 除了專業人士外,還可向誰求助?
    現時有很多SEN互助小組,家長可訴苦,並交流實際的教養貼士。有些家長小組會安排親子旅行,孩子玩得開心,家長也可乘機放鬆。

◆青少年階段

  1. 孩子中學要選科,應如何選擇合適的前路?
    現時有不少專為SEN青少年而設的生涯規劃服務,讓他們熟悉自己的特性,找對發展方向。以讀寫障礙患者為例,有些工種只要不涉及文字,他們就能勝任,如剪髮、下廚、推銷。至於專注力不足者,就不適合一些常常要坐定定的工種。
  2. 青少年難免想交友、戀愛,有SEN的年輕人會有較大困難嗎?
    坊間有非牟利機構舉辦課程,教導SEN青少年拍拖技巧,對自閉症年輕人特別有幫助。他們待人真誠、做事認真,只要學到適當的表達技巧及相處方法,一樣能發展感情,將來組織家庭。

網站支援﹕一站式資訊方便求助 同路人分享經歷

面對SEN,學童和家長都不孤單。社聯與扶貧委員會上月建構了新網站「來跑一場親子障礙賽」,既有專家意見,也提供了社區資源「尋寶圖」,不論政府、非牟利機構、家長組織的資訊,都可在網站裏找到,家長隨時能參考和求助。

專家:家長情緒亦需關顧

社聯兒童及青年服務總主任姚潔玲指,收到評估報告的一刻,對家長有最大衝擊,要關顧好他們的情緒,才能慢慢找到應對方法。
社聯兒童及青年服務總主任姚潔玲指,收到評估報告的一刻,對家長有最大衝擊,要關顧好他們的情緒,才能慢慢找到應對方法。

不過,單有社會資源尚未足夠,也要關顧家長的情緒需要。社聯兒童及青年服務總主任姚潔玲(Karen)表示,在籌備網站的初期,本來只計劃提供一站式的SEN資訊,卻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SEN學童的家長普遍面對很大壓力,「他們想訓練好小朋友,助孩子跨過障礙,但家長也是人,一定會不知所措。在消化資訊前,必須先關顧他們的感受」。

因此,網站裏有SEN相關的繪本介紹及漫畫故事,教導家長以積極態度面對挑戰;而一連四期的專題報道,更由SEN學童的家長分享心路歷程,「當聽到同路人分享經驗,家長就會安心得多,因為他們知道,現正經歷的掙扎和困難是很正常的」。現已上載的第一期,正是圍繞着診斷結果來臨一刻,家長可以如何應對。

盼增公眾了解 促進共融

緊接的兩期分別講述家長如何向互助組織及專家求助,第四期則以「社區共融」為主題。Karen指出,網站的目標對象不限於SEN學童及家長,也包括公眾,藉以促進共融,「社會上每個人都可以幫手,拿走SEN學童前方障礙,例如知道自閉症小朋友對光線或聲音敏感,當他們在巴士大叫時,你報以一個微笑,便等於為家長打氣」。

家長熱線傾聽心聲

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家長熱線
SEN學童的家長經過專業訓練,接聽查詢,向同路人提供資訊及情緒支援。
熱線號碼﹕8200 5882
服務對象﹕育有SEN子女或懷疑子女有SEN的家長
服務時間﹕周一、三、六(上午10:00至下午1:00)

學校支援科研費 實現學生發明夢

【明報專訊】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設「創新科技學會」,每天開放,學生放學後可做科研、發明產品,材料費用由學校支付,又安排教師當值提供支援。

初中每年須設計3物件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的學生不時會有「鬼馬」的創科意念,想到後便會立即動手做,如缺乏材料,便會提議教師購買,多數也會如願。圖中的氫氣球裝置是由學生製作,他們編寫手機應用程式,用手機遙控氣球下的摩打、螺旋槳等,便可控制氣球移動。(黃津琪攝)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的學生不時會有「鬼馬」的創科意念,想到後便會立即動手做,如缺乏材料,便會提議教師購買,多數也會如願。圖中的氫氣球裝置是由學生製作,他們編寫手機應用程式,用手機遙控氣球下的摩打、螺旋槳等,便可控制氣球移動。(黃津琪攝)

該校學生屢獲科技比賽、機械人比賽大獎,校內亦有不少科技科教師。校方於中一班級便開始以SCAMPER思考方法(奔馳法)教導學生,鼓勵他們想出新點子,如把一件物件的特性抽出,「移植」到另一物件上,變成新的物件,其中一個例子是為鉛筆加上擦膠。校方還要求中一至中三生每年設計3個物件,如時鐘、機械工具、輔助長者生活的用具、垃圾桶等,作品可以外形取勝,也可以功能作賣點。以製作垃圾桶為例,有學生曾利用紅外線分辨垃圾物料,辨認出屬鋁鐵類才會打開桶口。此外,大部分製成品的外殼或部件都由學生用電腦繪圖後,以3D打印機或雷射切割器製造,故學生製作過程往往涉及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的4個元素。

設創科學會 每年資助3萬元

對科研興趣濃厚的學生還可參加創新科技學會,打正旗號發夢。校內設科研室,放滿各種機械零件,如木材、螺絲、鐵板等,學生平日愛待在那兒開發產品,校方每年也會在學校經費中撥出3萬元資助學生,只要意念有學術價值,學生也可向教師提出想購置哪些材料,大多數也能獲校方添置。該校副校長鄧智光表示,現時約有30名學生參加創科學會,他們不時提出新意念,如近期流行設計手機應用程式(Apps)遙控玩具車,有學生便想出控制氣球飛行,在巨型氣球下加上螺旋槳及摩打,遙控其前後左右移動,校方出資購買巨型氣球、摩打、螺旋槳等,只需約100元,就算較貴、每支要250元的氫氣,校方也一口氣買了4支,以鼓勵學生繼續研發,不用擔心氫氣會耗盡。

「自潔門柄」奪外國發明大獎

以往亦有學生妙想天開,想研究一些教師也未必掌握的科技,如去年憑「自潔門柄」奪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的學生團隊,早於得獎前數年已展開研發工作,但因門柄的二氧化鈦塗層較難製造,校方為他們尋找有此經驗的大學。鄧說大學人員教導學生如何調製出納米塗層、塗抹技術,學生學成後在學校製造,校方還特意購置大焗爐讓學生製作塗層。該自潔門柄是以門頂的發電機透過人拉開門所產生的動能發電,研發時師生不斷改良發電裝置,其間鄧忽發奇想,嘗試以其私家車的電窗齒輪及齒條助發電,想不到效果甚佳,其後又演變成現時超級電容器,成本更相宜且電力更持久。

該校也鼓勵學生參與科研比賽,曾有學生參加港燈的綠色能源比賽,獲得一筆費用購買材料,遂花6000元購買氫電池,再把電池放入一般模型車,令模型車只需注入水便可為電池充電,鄧說校內教師對上述題目不太熟悉,但不會因此勸學生放棄,「教師與學生一起研究,又一起了解當中原理,互相學習」,該學生自行找論文閱讀,最終研製出「氫氣車」,奪得比賽冠軍。

中六生睇片自學 砌「四槳無人機」

譚李麗芬紀念中學中六學生盧國忠靠上網自學,砌出了四槳無人機,學校則為他支付零件費用,令他可無後顧之憂地創作。
譚李麗芬紀念中學中六學生盧國忠靠上網自學,砌出了四槳無人機,學校則為他支付零件費用,令他可無後顧之憂地創作。

看Youtube片及網誌都可自學製造航拍機。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中六生盧國忠(Brian)自小對機械有濃厚興趣,升中後加入該校的「創新科技學會」,與電線、摩打、電子零件作伴,遇難題時向教師查詢,回家後想不通便請教Google大師,中三便自行砌出機槳可「摺埋」的航拍機。

出身基層的他,盼望將來可繼續修讀與飛機工程有關的學科,同時兼職以航拍機拍片,幫補家計。

購零件自行編程

Brian入讀譚李麗芬後不斷參賽,並屢次奪獎,平日以砌機及放模型機自娛。近月他利用二手航拍機的外殼、自行以雷射切割機製作的零件外殼、在淘寶買回來的高速摩打、電線、舊攝錄機等,再自行編寫控制摩打的程式,花了兩日便砌成「四槳無人機」。

該「四槳無人機」以飛行速度快為賣點,Brian稱坊間同一功能的航拍機可能要五六千元才買到,他只用了一半價錢,「(機殼上)那白色的油都是我自己噴上的,網上有很多影片教人如何砌航拍機,但多數是外國人砌,有時聽不明白也要靠Google翻譯,砌着砌着就完成」,說得眉飛色舞。

盼將來攻讀航天科技

不過,Brian患有讀寫障礙,文科成績稍遜,料入讀本地大學工程系的可能較微,但他仍積極準備月後的文憑試,盼爭取最好成績,到台灣修讀航天科技,或修讀本港的飛機工程文憑。

明報記者 黃津琪
2017年1月6日

從事經濟分析 兼備經濟學、金融學知識 多元發展

剛過去的美國總統大選,不少經濟分析師迅速回應各種市場大勢,如對中美之間的經濟和貿易關係作初步分析。香港公開大學(下稱「公大」) 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鄺志良博士表示,作為銀行經濟分析師,還要負責中期和長遠分析,例如銀行的經濟季報作經濟分析,講解環球經濟發展、走勢等;更要為各部門提供不同的數據分析,以助銀行作發展方向的決定,如業務的擴張、以至總部的選址等。足見具備經濟學和金融學知識者是躋身金融服務工作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

香港作為亞洲區的商業中心,去年本港新股市場集資規模是全球第一。鄺志良表示,「企業選擇來港上市,背後要做很多經濟分析,如 IPO 成本、資金流向、上市後的交投量等,以上工作除需要經濟分析師外,支援人員如研究分析員的協助也十分重要。」

4 年的大學生涯裏,同學有機會到海外交流,擴闊眼界、豐富學習體驗。圖為 Wendy (後排右二) 在澳洲交流時與同學合照。
4 年的大學生涯裏,同學有機會到海外交流,擴闊眼界、豐富學習體驗。圖為 Wendy (後排右二) 在澳洲交流時與同學合照。

經濟分析師講求經驗累積 考取 CFA 資格

經濟學跟金融學是兩門相關的學科,其中經濟學是研究人類行為的社會科學,金融學則是當中的分支。他建議,年輕人如有志向經濟分析師工作發展,需要累積多年相關工作經驗。他們可由大學修讀經濟學本科開始,然後投身金融機構如任職銀行的研究助理,其後再進修經濟學碩士;專業資格方面,則可由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 資格起步,繼而再考取 CFA(特許金融分析師)資格。

社會科學涉及的範圍廣泛,其中公大的社會科學相關學位課程分為:心理學、社會研究、經濟學、政治及公共政策。鄺志良表示,無論同學選修哪個社會科學課程,均要修讀兩成其他社會科學的相關學科,有助日後融會貫通所學。其中該學院的「應用經濟學榮譽社會科學學士」課程,學額約 40 至 45 個,DSE 的收生成績介乎 17 至 21 分。

修讀數學、統計學 驗證經濟學理論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鄺志良博士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鄺志良博士

他說,以上課程着重經濟學的應用,學院的教學人員會不時進行各項目的研究調查,過去曾就全民退保調查,邀請同學一起參與,「社會科學學科着重研究人類的行為,我們十分鼓勵同學走出課室,汲取多元化的學習體驗,拓闊眼界。」

有意修讀以上課程,首先要對這個範疇有學習興趣,不抗拒經濟和金融的分析工作。他說,由二年級開始,同學要修讀數學相關課程,由基礎統計學開始。其中在計量經濟學一科中,主要是利用數學和統計的方法,以驗證經濟學之理論。

「導師會教導同學運用數據預測通脹,並在下季與真實的通脹數據進行分析,使他們深化鞏固課堂所學。」他提醒,部分同學雖然甚為留意中港時事,但這並不足夠,同學要對國際議題也要有概念和認識,如中美關係、英國脫歐等事件,才可學習剖析全球經濟布局的情况。

出路方面,以今年畢業生為例,就業同學中約 7 成投身商業機構,當中主要是金融機構,如銀行和保險公司,他們除對前線人手有需求外,後勤很多部門也需要人手,如人力資源部、核保部、行政部等;入職非政府機構、社福機構者佔約 2 成,一般從事行政或組織的工作;其他包括從事教育及公營機構,如做研究助理、教學助理等;另外亦有部分選擇繼續升學。

核保員 Wendy:進修學以致用 做好把關角色

核保員Wendy
核保員Wendy

高中時已開始修讀經濟學的 Wendy 認為,經濟學是一門有趣和涉獵廣泛的學科,當中有些概念是大家經常會接觸到的,例如在有限資源下,人類如何作出選擇?「以經濟學角度來說,這便是涉及機會成本的問題。舉例:在求職擇業的過程中,除了薪金外,我們也需考慮其他隱藏成本。」

為了延續興趣,大學時她選讀了公大的「應用經濟學榮譽社會科學學士」課程,課程中她學習了不少與保險、金融的理論和知識,明白做事時要考慮的風險因素,及如何作審慎決定;另外亦學會做研究調查的技巧,如在學時曾參與全民退保研究調查,以及曾作兩次海外交流,豐富了她的學習經歷,而且能在現時工作中學以致用。

大學畢業後,Wendy 於保險公司任職核保員,至今入職約 3 個月,主要負責有關批核保單的工作,如根據投保人的不同條件、健康情况決定能否承保。她不諱言,作為把關角色者之一,每天工作都有機會接觸新個案,加上客人的背景不盡相同,工作充滿挑戰性。

「曾有較偏遠國家的客人欲在港投保,但由於保險公司在核保過程中,發現未能預期評估客人將來的情况及風險,因此沒作承保。」作為新人,她現時工作以處理與一般個案為主,待累積更多經驗後可跟進與醫療相關的個案。她的短期目標是2年內考取美國壽險管理師資格,裝備更多知識以應付工作,以及達到公司的培訓計劃要求。

文:王安娜
圖:受訪者提供

龍鳳胎爸爸譚文豪:不因名氣選校 不夾硬改變自己

【明報專訊】訪問當天正值民航處新空管系統問題頻生的日子,立法會議員譚文豪天天見報爆料跟評論,飛機師形象比選舉時更深入民心。在風和日麗的早上,幾個周末都沒有放假的他,帶着一臉倦容來到立法會餐廳,談起一對兩歲半的龍鳳胎成長點滴。他說加入議會後,照顧家庭的時間大幅減少;反而,全職當機師時假期多,寶寶們出生的頭一年由他在夜間主力照料,更笑說湊B難過揸飛機。

我想我小朋友有膽發聲,見到『唔對路』的事情願意出聲,不是一種為考試而讀書的人,因為老師叫我做什麼就做什麼,完全沒有獨立思考,我不想我的孩子這樣。(圖:曾憲宗)
我想我小朋友有膽發聲,見到『唔對路』的事情願意出聲,不是一種為考試而讀書的人,因為老師叫我做什麼就做什麼,完全沒有獨立思考,我不想我的孩子這樣。(圖:曾憲宗)

「湊兩個真係好辛苦㗎!」譚文豪的一對龍鳳胎於2014年7月出生,當時仍是全職飛機師的他雖然常常出差,但每月有十多天休假,假期晚上都由他來值夜班,讓太太休息。想起那一年多的夜班生涯,雖是疲累,但卻愈說愈興奮,「冲奶粉、餵奶、掃風,還有換片,再?瞓覺」,兩個寶貝不會同時起牀吃夜奶,即使同時醒來,一個成人也處理不了,「四小時一次循環,一個BB是四小時,但兩個BB的話,中間就要餵另一個。兩小時一次,簡單來說,就是整晚也不用睡」。

二人家庭變成了四人家庭,雖然譚家也有家傭幫忙,但帶小孩的工作仍由兩夫婦分擔,「開始時自己處理會小心一點,如果有什麼事情,如小朋友受傷了,都是自己的錯。如果是因為交給其他人而出了問題,我自己會『過唔去』」。

兩個寶 奶樽另有學問

兩個寶寶同時出現,嬰兒用品也要有特別要求,「譬如烚奶樽機,一定要買有烘乾功能的……你想想,一個BB起碼要六個奶樽,兩個的話,就是十二個;有些人會將奶樽放入雪櫃,但你想像十二個奶樽放入雪櫃,還哪有位置放別的東西?」又例如兩個小朋友需要兩款不同的奶樽和奶嘴,以免生病後交叉傳染,「這些東西很細微,但其他人不用想,我們卻要想清楚」。

譚文豪說,帶BB的困難在於他們的「不能預測」,「成人做事,特別是當機師,是很logical(合邏輯)的」,但BB哭鬧沒有邏輯,也未必找到原因,讓人手足無措。「小朋友哭了,為什麼哭呢?是否尿片濕呢?不是濕了,是否肚餓呢?不是肚餓,是否熱呢?」譚文豪說着,語氣有點無奈,「那你為什麼哭呢?從這三大途徑,應該可以找到原因吧……可惜BB不是這樣,他們不能預測,沒有邏輯」。揸飛機還是帶小孩比較困難,他毫不猶豫回應﹕「不用想,一定是帶BB難!」

爭取時間相見 與囝一起洗澡

譚文豪愛電單車,會開電單車到立法會開會,已過身的爸爸在他小時候也會駕駛電單車。兒子Ethan亦愛電單車,除了會騎玩具電單車拍照外,譚文豪看電單車雜誌時,他也會一起看,拿着邊掀邊「車車、車車」的叫過不停。(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譚文豪愛電單車,會開電單車到立法會開會,已過身的爸爸在他小時候也會駕駛電單車。兒子Ethan亦愛電單車,除了會騎玩具電單車拍照外,譚文豪看電單車雜誌時,他也會一起看,拿着邊掀邊「車車、車車」的叫過不停。(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小朋友日漸成長,現在正讀學前班。以往放假的日子,譚文豪會帶子女去跑啟德郵輪碼頭草地,或到住所附近公園玩滑板車兼溜狗;現在立法會開會時間長,周末亦有不同活動要出席,家庭時間因而大幅減少,唯有把握每一次親子機會。訪問前一天囝囝Ethan不肯洗澡,譚文豪就邀請他跟爸爸一起洗澡。不能天天相見,能坐下來一起聊聊,發現小朋友好像一下子長大了。「(兩個孩子對)動物都好像突然識多了很多,以前只會分豬牛羊,現在已經識樹熊、蜥蜴,我覺得很厲害呢,兩歲半來說,我覺得『算係咁喎』!」

親子時光 不是放棄公義藉口

孩子三歲前樣子天天在變,學習也快。在一對子女成長的黃金階段,轉換工作環境,減少相處時間,值得嗎?譚文豪說:「有些人很消極,讀書期間不想搞太多事,覺得爭取公義,留畀大人搞啦;到讀大學,又說屋企等人養,要快些讀完書出來工作……」如是者,開始工作、儲錢結婚、小朋友出生、直至子女大了,都有不同原因不參與爭取,「我想說的是,你在每一個時機總會找到藉口,不去為自己的信念衝出去」。今天做的,除了為自己的信念,也是為了孩子,「其實我覺得前景灰暗……但我們應否作出一些付出和努力,去保護香港和制度呢﹖我覺得有責任……若到最後,所有方法試過仍然不行的話,我起碼可以跟下一代說,爸爸試過了,不是我不想做,而是真的做不到。希望你原諒我,希望你比爸爸做得更好」。

教育理念﹕不迫子女上興趣班

譚文豪1990年到澳洲升讀中三,中文只有中二程度。早前在立法會誤將「馬首是瞻」讀成了「馬首是『膽』」,引來取笑。訪問期間,他亦屢次用上較少人用的「隨波逐『浪』」,不過其實他挺重視中文的。

一對龍鳳胎現時兩歲半,譚未有接納中產朋友們的勸告選擇國際學校,而是讓孩子入讀一家教會營辦的happy school學前班,為的就是不想他們「不喜歡中文,不喜歡學習中文」。至於小學,他說未做資料蒐集,只希望一對子女於小學階段一起學習,所以會選擇男女校,但到底是官校、直資學校還是國際學校,則未有定案;只是一再強調,不會因為名氣而選校,亦不會為入學而要孩子報讀沒興趣的興趣班,「我見到有些家長,為了入某一些學校,就學齊『聽都未聽過嘅嘢』,看看怎樣增加入學機會,我覺得有點本末倒置」,他堅決地說,「我不會因為一家學校很有名,就用盡方法去tailor made自己……好像拍拖一樣,明明不是那種人,但想對方喜歡你,就夾硬改變自己,結果通常也無幸福」。

想小朋友有膽發聲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想造就一個怎樣的人,他寄望一對子女願意幫助身邊人,有正義感,能獨立思考,「我每年都做一次機師入職講座,不少人也認為這行業很難入職,但其實某程度上,就要怪香港的教育制度,因為這裏有一種文化要尊敬父母和老師,尊敬到一個點,是老師要求你做就要做」。譚文豪說,「我想我小朋友有膽發聲,見到『唔對路』的事情願意出聲,不是一種為考試而讀書的人,因為老師叫我做什麼就做什麼,完全沒有獨立思考,我不想我的孩子這樣」。

文:譚凱韻
圖:曾憲宗、受訪者提供

辣媽CEO:輸了比賽贏了什麼

【明報專訊】2017年第一次和大家見面,先祝各位親愛的讀者闔府上下平安喜樂!有好幾個題材都想寫,但新年好日子,決定息干戈怒火,為大家送上心靈雞湯。這則台灣新聞,在怪獸當道,滿腦子只有贏不能輸,樣樣要第一的今日,絕對是濁流中的清泉。

讓殘障同學跑最後一棒

話說上月中,台中市黎明國中舉辦運動會。其中3年1班是接力賽跑的常勝軍,不過這次全班決定「置輸贏於度外」,把最後一棒交給天生有腦麻、弱視、患X型腿要坐輪椅的楊同學。比賽當天,前19名同學奮力跑,希望多拉開和對手的距離,為楊同學爭取更多時間。腳上穿著2公斤鐵架支撐的他,接到最後一棒,「從來沒有挑戰過,和大家並肩作戰」。在同學的陪伴和加油聲中,順利跑完全程。最後校長在頒獎台上頒發「生命鬥士獎」給他,楊同學說他「真的太開心了」!大家為了讓他一圓心願,全班陪着他跑到終點,那場面除了勵志,更是感人,我自己讀到時都激動得哭了。

明明可以繼續贏,繼續稱霸,威風威水,竟然為了一個連站起來都有困難的同學而放棄,值得嗎?如果一班同學歧視看不起殘障的楊同學的話,如果學校老師家長不是同心協力及支持的話,這場比賽,這個必輸的賽果,有可能發生嗎?

師生家長協力 締造「必輸」賽果

把孩子送到學校接受教育,為的是什麼?是為了學識應付測驗考試成為尖子高材生?然後順理成章地成為傑出成功專業人士?不管如何包裝,講得多動聽也好,說穿了不就是一台台考試機器?又或者,只是父母們拿出來互相比較炫耀的寵物?

教育的真諦 「愛的教育」

這場必輸的比賽,就是教育的真諦,是孩子們最需要「愛的教育」之最佳示範。經過這次比賽的洗禮,這班學生的成長中的一段經歷,懂得了什麼是同理心,如何關懷體諒別人的難處短處弱處,長大後視關懷幼小弱小為必然之任。這種胸襟胸懷,比讀書成績如何卓越,更加優秀,更為重要!傷健共融不是空叫的口號,需要的是理解及支持,不要偏見歧視,以及所謂「自我感覺良好」的廉價氾濫同情。推己及人已經很不容易,捨己為人,是做人最高的境界。

雖然我當年年少輕狂又鹵莽,我很慶幸有贈醫施藥仁心仁術的爸爸、厲言疾色要我謹慎言行,制止我出口傷人的虎媽,我終身受教受用。我亦以同樣方法身教言教大小T,要以和藹親善的態度對待所有人。每當看見那些看起來健全的父母帶着子女,對傷殘人士的歧視鄙視目光及閃避態度,我都怒火中燒!一個社會究竟有幾文明,只看這個社會的人,如何對待弱小的態度,就一清二楚。我這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只能說聲實在慚愧!

輸了比賽,贏了友誼,贏了比賽,彰顯了人性的善良及光輝,超越了隔膜障礙,打破了成見偏見,輸得太有價值了!人間有愛,無價!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