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媽CEO:放手 放下 放過

【明報專訊】都說人生充滿驚喜,但我發夢都沒有想過,自小討厭中文,當日DSE考試又是肥了中文而無緣入讀本地大學的大T,現今除了是梨花女子大學二年級生之外,竟然有機會獲邀寫中文專欄,分享她成長的經過經歷及在韓國讀書生活的點滴。

別理起跑線 只管走獨木橋

大T能有今日,我這個辣媽即使有三頭六臂,出盡法寶都不能創造或打造出來。但無可否認我的確花盡心思絞盡腦汁助她發掘興趣,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路。我相信女兒的幸福及前途不可能被任何畢業證書、或讀不讀什麼書所局限,她的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我相信我跟時下大部分家長想法最不一樣的,是讀書並非大過天,更加不是唯一出路。一個人有沒有前途和她讀不讀書沒有關係,只和上進不上進、努力不努力,興趣志向有關。既然知道大T對讀書沒有興趣,我就不斷向她灌輸人生有很多出路的觀念,以身作則做榜樣證明給她看,只要肯腳踏實地努力做,不管怎麼走,怎麼做,一樣可以建立屬於自己的天地。我確切地告訴大小T,什麼起跑線根本不存在,蓋棺定論,重要的是終點。要贏人先要贏自己,輸得起的人才有資格贏得起,不必自亂陣腳心神和別人比較,陽關道獨木橋,頂天立地光明磊落做最好的自己就得。

子女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是什麼時候開始淪為父母耀武揚威往面上貼金的工具?不惜大灑金錢為子女安排密集式興趣班課程,就是不願意花時間心機觀察了解子女的興趣。子女精神身心狀况都出現問題時,才尋求社工心理精神科醫生的協助治療,於事有補嗎?為什麼總是不能不肯不願意靜下來傾聽子女們的心事?忙,只是藉口,不是理由,即使小動物寵物都需要被愛,都不能夠餵飽就算,何况是孩子?

教女獨立要「狠心」

農曆年假和大T在韓國一起過,去機場返港前先送她回家,下雪路面濕滑,我和她擁抱道別之後飛快跑回車上,是不要她看見我已經奪眶而出的眼淚。流淚不是因為別離傷心,是要狠下心讓她一個人大包小包走入窄巷爬樓梯回家。我是多麼的想衝上去,為她把一切全部扛起揹上身,但我清楚知道我不可能永遠在她身邊保護她,照顧她,我只能教她堅強獨立,有謀生求生能力,能在任何地方環境好好生存活下去。

子女精英不精英,傑出不傑出,對我這個辣媽來說,根本無意義,我只在乎他們能否活出他們生命的意義。其實,只要子女能好好活着,就已極好,奢求什麼成龍成鳳幹什麼?樂天知命,自強不息,於願足矣。每一個生命都是天賜,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都有一雙隱形的翅膀,真為子女好的話,就放手讓他們展翅高飛吧!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文﹕張慧敏

自創品牌:走出單親痛 爸爸身教助人自助 父女檔賣褲行善傳愛

行善身教——阿禧去年決定跟心藍一起,創立服裝品牌兼做善事,藉着身教,為女兒建立正確價值觀,體會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圖﹕黃志東)
行善身教——阿禧去年決定跟心藍一起,創立服裝品牌兼做善事,藉着身教,為女兒建立正確價值觀,體會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圖﹕黃志東)

【明報專訊】誰都想一家人樂也融融,當家庭不再完整,傷心難過在所難免,但不代表從此愁雲慘霧。像單親爸爸何國禧(阿禧),他不單擺脫了負面情緒,更發揮同理心,幫助同樣有需要的家庭。

阿禧與10歲女兒心藍,去年創立了服裝品牌,每售出一條褲,就捐贈一個袋給台灣的弱勢兒童。拍住上做慈善,既是最好的身教,父女情也愈來愈深厚,名副其實助人自助。

回想起昔日的家庭生活,阿禧笑言跟一般家庭沒大分別﹕大人工作繁忙,孩子的起居飲食交由外傭負責,親子時間不算多。直至前年,家裏出現了極大的變化,阿禧與太太離婚,十多年的關係告一段落。他大受打擊,試過傷心到無法上班,最終令他振作起來的,是寶貝女兒心藍,「有一天她走來跟我說﹕『不要不開心,我們一起再來過。』這句話突然鼓勵到我。人生中總有好和不好的事情,不如正面地面對」。

寄送樂器——除了送袋外,上月阿禧還寄了20支ukulele到台灣,他希望想學音樂的孩子,可以不受經濟情况所限,得到學習機會。(圖﹕受訪者提供)
寄送樂器——除了送袋外,上月阿禧還寄了20支ukulele到台灣,他希望想學音樂的孩子,可以不受經濟情况所限,得到學習機會。(圖﹕受訪者提供)

要做到心藍口中的「再來過」,應該從何開始呢?單親爸爸的身分,使阿禧萌生做慈善的念頭,「雖然成年人世界很複雜,但每個小朋友都應該有公平的機會,去健康地成長」。曾在服裝品牌工作多年,去年他決定創辦Loveattitude,於網上售賣自家設計的褲子,並與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家扶基金會)合作,每賣一條褲,就寄一個印有品牌標誌的帆布袋,送給台南單親或貧困的孩子,「我在網上看到,那些小朋友沒有書包,只用膠袋裝着文具去上學,便想送袋給他們」。

不論創業和做善事,都不止是大人的事,阿禧堅持讓心藍參與,希望她從中建立正確價值觀,例如學會分享、不要凡事向錢看,「我可以一個人做整件事,賣了褲、做了善事,再告訴她很有意義,但一定及不上她落手落腳做,印象那麼深刻」。

囡囡印製布袋 設計包裝

增進感情——自從全職搞品牌後,阿禧像做了女兒的同事、補習哥哥,又照顧她的生活,父女相處的時間大增,感情也變得愈來愈好。(圖﹕黃志東)
增進感情——自從全職搞品牌後,阿禧像做了女兒的同事、補習哥哥,又照顧她的生活,父女相處的時間大增,感情也變得愈來愈好。(圖﹕黃志東)

聽到要父女檔創業,心藍當然驚訝,問爸爸是否真的做得到,「我便跟她說出想法﹕只要有好的出發點,就算最後失敗,褲子賣不出去,都不要緊」。在爸爸的鼓勵下,向來喜歡畫畫的心藍擔當起「包裝設計師」,在貨品的包裝紙上畫上相機、卡通人物等;當要設計褲子款式,以及研究新產品時,她亦有份給予意見。

在心藍眾多任務中,最具挑戰性的一項,要數在帆布袋上印上品牌標誌。由於品牌剛起步,產品數量不多,阿禧找不到廠商合作,印製褲子和袋子,他便去買一台絲印機,「我們在家自行研究如何絲印,其實很有難度,嘗試了無數次才成功」,自此阿禧負責印褲,心藍則印袋,一件件產品就此誕生。

共同經營 身教培養價值觀

當初邀請心藍一同創業,為的是培養她的價值觀,沒想到過程中,阿禧也領略到教養之道。他曾經以為,只要讓女兒補習,催谷學業成績,就能給她一個好的將來,「這套觀念慢慢改變了,我發現以身作則更加重要。你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小朋友會跟着你做。可想而知,你做不好的東西時,小朋友一樣會學,所以為人父母一定要注意言行」。

對阿禧來說,身教是最直接的教育方法,說的不單是一起搞好品牌,還包括無數日常生活的片段,「我玩滑板,她就玩滑板。我喜歡彈結他,她就學結他」。現在心藍踏上滑板,輕輕鬆鬆就走到直線,又會跟爸爸用樂器夾歌。

親人、導師、同事 分飾多角更了解

事實上,自從去年4月辭去本身正職,全心搞好品牌後,阿禧與女兒相處的時間大大增加,「以前要知道她的生活狀况,我會去問外傭;要知道她的學業表現,便問補習老師。全職搞這品牌後,常常在女兒身邊,既是工作上的同事,又會教她功課、照顧生活,彼此的了解深了很多,尤其是生活細節,連她喜歡幾點去洗澡都知道」。

更難得的是,兩人多了情感上的交流,阿禧分享了一件感人的小事﹕在品牌成立初期,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令他的情緒變得負面,「我不會在女兒面前說不開心,但說話少了,她就感覺到」;見到爸爸一直皺着眉頭,心藍給他看一篇文章,內容講述一名殘疾人士克服身體缺陷,成為了運動員,「我想女兒樂觀,卻不自覺地散發了負能量,反而是她提醒我,要積極面對困難」。

Loveattitude至今運作一年多,漸上軌道,又得到幾名好友加入襄助。阿禧有滿腹大計,近日推出衛衣等產品,參加創意市集,又打算發掘更多慈善項目,相信未來只會愈來愈忙。說到這裏,他特別要感謝心藍,「她對我真的有很大包容。有一次,我很晚才回家,本來想在沙發小睡後送她上學,怎料睡過頭,她沒有吵醒我,自行出門了。她又會寫信給我,叫我多點休息」。

大忙人又何止阿禧一人,他笑說﹕「女兒放學後做功課,晚上要畫包裝紙,這名同事都好忙。」不過,去年售出第一百條褲後,兩父女親身去了台灣,探望家扶基金會的孩子,令他們深信辛苦都是值得,「女兒十分開心,因為見到自己一直幫助的人。我們送上小禮物和字條,跟小朋友互相打氣,做的事簡單,卻很滿足」。

文﹕李樂嘉
圖﹕黃志東、受訪者提供

打破700年傳統 牛津擬辦法國分校

【明報專訊】英國《每日電訊報》引述法國教育界消息人士報道,英國牛津大學擬打破700年傳統,首次開設海外分校,以應對英國脫歐失歐盟資助的問題。消息稱,新校將選址法國巴黎,未來可獲歐盟資助,反映英國頂尖大學對脫歐後能否維持經費來源與學術競爭力感憂慮。

選址巴黎 2018年動工

報道稱,法國官員與牛津大學高層上周會面,商討在法國開設分校的建議。有關建議將包括「遷移」學位課程及研究計劃,並開設聯校學位課程及研究實驗室。新校區將在法國獲法律地位,成為當地高等教育系統一部分,未來可繼續獲歐盟提供研究資助等補助。如計劃落實,新校區將於2018年正式動工興建。報道又稱,除了牛津大學,著名學府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等院校亦與法國洽商,可能會在法國開設新校園。

法國教育部前副部長、法國高等商學院(ESSEC)院長布蘭凱(Jean-Michel Blanquer)證實,法國正招攬多間英國著名大學赴法建校,他已與牛津及華威大學高層會面磋商,並正聯同其他法國知名學者與法國政府商討有關計劃,亦與監督高等教育資助的歐洲委員會作初步諮詢。他透露,其中一所新建國際校區正在籌建當中,未來將成巴黎—塞納大學聯盟(L’universite Paris Seine)一員。

布蘭凱稱,有關計劃旨在維持英國頂尖學府與歐洲之間的關係,在脫歐後尤具象徵意義,「我們希望建立交流橋樑,亦盼表明學術並不完全受制於政治」。牛津大學發言人表示,有關計劃尚未決定,但牛津歷來都是一所國際大學,「不論未來政治面貌如何,牛津將決心保持對世界開放」。

脫歐陰霾 法國力爭英人才

英國脫歐公投通過後,法國加緊招攬當地金融人才。本月初法國推出新計劃吸引英國銀行家移居當地,學術人才再成吸納目標。英國高等學府迄今每年都能從歐盟獲補助,例如歐盟2013年推出的「展望2020」研究計劃,就為英國學術界挹注20億鎊(約194億港元)研究經費。英國學術界早警告脫歐或令高等學府失去歐盟金援,亦恐中斷人才流動與學術交流。英國政府重申,當局已每年額外增加20億鎊預算,以填補脫歐後高等教育與研究系統的資金流失,但難消疑慮。

(每日電訊報)

史丹福教授﹕學數勿只求正確答案 不要死記解題法 應問方法何來

史丹福大學暑期學院行政總監Rick Sommer(圖)早前來港到聖道迦南書院上課,其中一條要求學生解答的問題,是國際象棋中騎士如何每格只踏一次而走遍棋盤每格;他又與該校數學教師交流。(蘇智鑫攝)
史丹福大學暑期學院行政總監Rick Sommer(圖)早前來港到聖道迦南書院上課,其中一條要求學生解答的問題,是國際象棋中騎士如何每格只踏一次而走遍棋盤每格;他又與該校數學教師交流。(蘇智鑫攝)

【明報專訊】美國史丹福大學於暑假舉辦為期兩星期的國際青年夏令營,供高中生參加,負責課程的史丹福大學暑期學院行政總監Rick Sommer指出,教師不應問學生「正確答案」,而應鼓勵他們分享解難過程,並學習問問題,思考解題方法從何而來,「問題本身有時比答案更重要」。

史丹福夏令營 中港40名額

今年暑假史丹福大學將舉辦為期兩星期的夏令營,當中有20至40個名額供香港及中國內地學生參加,課程涉獵腦神經科學、人類發展學、美國法律等,費用約為5萬港元,另要自付機票等費用(見表)。

負責課程的行政總監Sommer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獲得數學哲學博士後,加入史丹福大學數學系擔任助理教授,其後參與籌辦多個讓中學生參加的學前課程。他早前來港向家長推介課程,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教師應鼓勵和引導學生自己找出解題方法,從而訓練其邏輯思維和解難能力,而非要求他們機械化地死記規定的解題方法。

圖為史丹福暑期夏令營過往上課情况,講師(左)以立方體為切入點,示範運用創意將立方體改造成其他物件的可能。(主辦單位提供)
圖為史丹福暑期夏令營過往上課情况,講師(左)以立方體為切入點,示範運用創意將立方體改造成其他物件的可能。(主辦單位提供)

他坦言,現時學校教師受課程限制,每天的課堂都要想如何將教材上的資料教完,又要訓練學生應付測驗,教師被綁手綁腳,難以發揮。他憂慮數學教育「機械化」,只要求學生死記解題方法,遇到同類問題時便「輸入數值」,然後算出答案。「當你問學生問題時,不要只問他們正確答案是什麼,不要只叫他們重複你說過的東西,應該要問他們自己的想法。」

Sommer舉例,教師可以問學生什麼是「幾何」,若學生能從中思考點、線的關係,就已能較宏觀地認識數學。

讓學生懂問正確問題

他認為數學教師要使學生不要害怕能否說出「正確答案」,而鼓勵他們分享想法,即使其想法未必正確,但討論的過程卻很有價值。他指學生應更深入思考,這些解題方法是從何而來,雖然年紀較小的學生可能力有不逮,但讓他們懂得問正確的問題,這已是成功的關鍵,「問題本身有時比答案更重要」。

study_2017-02-20_A3

聯繫其他學科 增學數動機

部分學生學數學遇到困難,Sommer認為主要是由於他們對數學缺乏興趣,如能助他們找出數學與科學、科技、工程等其他學科的聯繫,能增強其學習數學的動機。

至於水平較高學生,他認為可以在課堂以外多給予機會,透過數學比賽和大學課程等激發其潛能。

2017年2月20日

行業概況、晉升階梯及升學資訊(專職醫療)

醫護治療(專職醫療)

在醫護治療行業中,除了為人熟悉的臨床醫護工作,還有專職醫療人員。專職醫療是指專門在某範疇提供醫療或相關服務,當中包括:視光師、營養師、配藥員、聽力學家、放射技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醫務化驗師、足病診療師、義肢矯形師及臨床心理學家。

本港的專職醫療一直欠缺人手,為提升服務水平及確保服務使用者得到持續的服務,近年行業紛紛開設更多相關的助理職位,以增強人手支援。

職能範疇

在傷病者康復的過程中,往往牽涉不同範疇的專職醫療人員通力合作。專職醫療人員的工作範疇很廣,他們會與不同人士互相合作,包括與團隊內部及社福機構的協作、與患者家人溝通等。

職業治療師 主要協助患者恢復一般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治療師會利用一些特別設計的活動、器材及環境,幫助患者回復至受傷或患病前的生活方式和水平。
物理治療師 負責檢查及評估痛症的情況,並透過各種器材及動作緩解患者的痛楚,協助痛症患者恢復身體機能。此外,治療師亦會擔任相關的培訓及諮詢工作,如腰背護理講座、社區健康推廣活動等。
言語治療師 主要服務對象為不同年齡患有溝通及吞嚥障礙的人士,包括口吃、兔唇、自閉症、失語症、聽力障礙、智力障礙及發展遲緩等。治療師會仔細觀察和聆聽患者的言行,評估情況並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法,例如提供語音能力訓練。
配藥員 在藥劑師的督導下,按照醫生的處方為病人配藥、量度藥劑的分量、進行正確藥物標籤、處理、儲存及分發藥物。除門診外,有時亦要負責病房的配藥工作。
保健員 工作性質與護士不同。保健員需於安老院內照顧長者的日常生活,包括起居飲食、大小二便及精神健康等。

職業治療 vs 物理治療

職業治療的復康概念和物理治療不同,物理治療看的是身體機能的恢復,職業治療看的是生活方式的恢復(「職業」定義廣泛,包括一般日常生活,如自理、娛樂、運動),病人就算體能未回復,如果在起居飲食、工作消閒等方面,通過各種器材輔助,可以回復至原來相若的程度,就算是達成復康目標了。

入職條件

香港的職業治療和物理治療行業設有註冊制度,有意入行者必先要通過考試及註冊,以保障行業的專業資格。

job10_b07_chart1

另外,香港並未有設立言語治療師及配藥員的註冊制度,惟業界均希望於未來逐步確認從業員的專業資格,安排註冊。雖然言語治療師及配藥員並無註冊專業試,但入職前必先要修讀相關課程,具備專業知識方可獲聘。

job10_b07_pto11

晉升階梯及薪酬

job10_b07_chart2

升學培訓課程

(詳情請按以下連結)

書本樣式

吳燕玲 社工以皮革藝術助人尋出路

job_2017-02-17_A1【明報專訊】學時裝設計的女生,畢業後,找到一份中環訂做高級時裝公司銷售及助理設計師的工作。客戶不是遊客就是大富人家,當為客人挑選的布料和設計的服裝款式被看中,那份滿足感是很大的。那是80年代末,一單生意成交涉兩三萬元,但女生的感覺卻是﹕「不想人生只為別人錦上添花。」之後,她反方向而行,以雪中送炭為職志。她是資深社工吳燕玲。

一名身穿白背心,雙臂佈滿紋身的青年,走進戒毒服務中心豪氣地說﹕「我要搵吳姑娘!」吳姑娘出來迎接他,他就開始投訴﹕「我不需要戒毒,告訴P.O(感化官)我沒有吸毒。」說的時候身體不自主向左右兩邊搖擺。那是吳燕玲由青少年服務轉職至戒毒服務後的第一個case。

為戒毒者哭拭淚後繼續工作

「我們要替有戒毒需要的個案設計戒毒計劃,但由於不少受助人不願意接受服務,有些更會在驗尿時提供別人的小便樣本,工作並不容易。」她記得上述的男受助人,曾經也願意乖乖地聽從社工,之後還是放棄了。我們有時會被個案牽動情緒,剛因為案主的情况而哭到眼腫,抹乾眼淚便要到學校主持講座。」

轉職戒毒服務前,吳燕玲已經有11年社工資歷,當時她任職的中心是服務青少年和家庭。皮膚白皙的吳燕玲擁有女童軍領袖、基督少年軍及山藝領袖的證書,那些年的她曬得黑黑實實。「我們要負責帶領什麼團隊,就要考取該團隊的領袖證書。記得當年負責帶領女童軍,起初連如何紮旗架練步操都不會。幸好有一名資深女團員,她很好,馬上來幫我。後來我懷孕,她知道我當夜班,下班時要負責把中心重甸甸的大閘拉下上鎖,就專程回來中心幫忙。」工作雖然繁忙和沉重,但也有不少片段令當社工的她感到暖心。

「區內的青少年服務中心,會為該區舉辦家庭活動,活動多數在周末、周日及假期舉行,有一個星期日下午,活動結束後回家,推開大門,看見丈夫和兩個孩子躺在地上睡覺,我方才知道,原來沒有太太/媽媽的周日,他們是這樣度過的。我去幫別人建立家庭生活,卻放棄建立自己的。」為了平衡家庭和工作,吳燕玲便轉往工作時間穩定的戒毒服務中心,當時,她並沒有想到這個新崗位會帶來另一些無奈。

不甘只錦上添花放棄時裝設計夢

很多境遇她都沒想過,走到社福界之前是迂迂迴迴地兜了一個圈。她從小沒有什麼企圖心,只知道自己喜歡繪畫。但媽媽告訴她,繪畫不能掙取足夠的生活費,她就去讀商科,做過出入口貿易,然後攻讀時裝設計。文憑課程畢業後,她在中環找到一份訂做高級時裝公司銷售及助理設計師的工作,每天透過舖頭的落地玻璃看着遮打道上的繁忙和繁華。

客戶不是遊客就是富裕名門的太太小姐,他們會為一場派對一個場合來揀布料度身做衫,有時專程來到,只為家裏一件晚裝配一塊布料做雙高跟鞋。「我推介的布料,設計出來的圖樣,若被客人選中,是很有滿足感的。他們來消費動不動花兩三萬,那是80年代末啊!普通打工仔要做幾多個月才儲到兩三萬!我不想只替別人錦上添花。」

後來她在一家服裝公司得到老闆的賞識和提拔,但鋒芒初露就感到工作的氣氛改變了,她感覺自己不適合充滿鬥爭的商業世界。當時在安老院工作的媽媽見女兒想轉工,就介紹她到安老院做社會福利員。在這個地方,吳燕玲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

院舍老友記離世不能承受的痛

「安老院舍工作要輪班,我每星期總有幾個晚上在院舍留宿,早上開咪叫醒院友起牀,在院舍外的小花園齊齊做運動,像小學生在學校上體育課,很有趣。我從來不會搞爛gag,但對着一群老人家,我會自自然然講笑話去逗他們,本來不算機靈,當要為他們解決問題時,會變出創意和小智慧來。我們彼此建立起像祖孫的關係。」這樣快樂的時光度過了兩年,老友記真的老了,要離開。

「我們晚上當值,睡牀邊有一個call bell,最怕聽到它響。有些院友被送往醫院,就沒有再回來。 」想起電影《桃姐》的情節。「有一個早上,我正要下班,一名年紀很大,但很活潑可愛的婆婆在吃早餐時把脖子一扭,倒在地上氣就斷了。這是我第一次目睹院友離世。」當下要裝作鎮定,表面上若無其事,其實心裏甚是悲傷,「工作期間,已經有六至七名長者先後過身,我知道自己已經不能再承受那份永別的傷痛」。

她辭職了,卻經常回去做義工。在不同的範疇服務過之後,吳燕玲發現自己無論是面對長者還是青年人、戒毒人士,都特別能明白受助人的感受。「有一個19歲的女案主懷孕,她有性病及毒癮,孩子生出來就雙腿無力,恐要切腿以安裝義肢。徬徨的母親來找我幫忙,我想起外國一個類似的個案,那個孩子並不需要截肢。諮詢職業治療師意見,最後保住了孩子的雙腿。當孩子一兩歲,我去家訪,看見孩子竟然可以在家裏跑來跑去!」

多年工作積累了無數的感動,也令她身心俱疲。工作壓力巨大,她常常失眠,會無故哭不成聲,還患上椎間盤突出,試過在洗手間動彈不得,病發時要花三四倍時間撐着拐杖工作。

辦皮革工作室一針一線縫補心靈

「我的女兒有學習障礙,很記得小學時女兒的班主任說過一句話﹕『你的女兒學習困難不小,難道我要你辭職不幹?』當年為了供樓,我沒有退路,但到了自己患病,經濟負擔又稍為減輕,我就決定將時間花在家庭和自己的健康之上。」說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心靈上。近年放下全職工作,一邊修讀輔導課程,一邊自學皮革工藝及繪畫的她,終於有時間和舊朋友、同學聚會。「閒談間發覺大家都在不同的處境中suffer,有患癌病的、婚姻破裂的、工作上有各種壓力的。我希望可以繪畫一些輕鬆的圖畫日記,給身邊的人帶來點點正能量。後來,前機構的社工同事找我創作一些禁毒信息的插畫,繪畫變成一個項目。工作逐漸增多,而且擴展至不同的範疇,我剛好找到一個地方開設小小的工作室。」

吳燕玲的工作室名叫Healing Arts「喜樂創作」,中文譯名是丈夫想出來的,就是希望大家在這個小空間,透過藝術,心靈被滋養。「我覺得皮革手作可以和我從前做社工學過的輔導結合,因為每塊皮革都獨一無二,都有它的獨特性,雖有不完美的地方,在製作的過程中,要創作、裁切、縫合,也學習面對皮革和自己的不完美。」在這個小空間裏,學員看着自己的成品,心結就鬆解開了,發覺自己要面對的景况,原來都不是那麼糟。「有些學員還會將技術教給自己的親朋,一直傳開去。」師祖吳燕玲滿臉欣慰。

■Profile

吳燕玲,曾修讀商科、時裝設計,之後在理工學院(理工大學前身)取得社工文憑,是青少年及家庭、戒毒服務資深社工。後來創辦藝術工作坊「Healing Arts喜樂創作」,開設皮革Diy工作坊、在小學舉辦繪畫班及上門個別教畫,藉着不同形式以藝術作情緒紓緩及心理輔導。

文:劉倩瑜
圖:受訪者提供
編輯:林信君

助150特教生 暫限通識科 DSE首引「讀轉寫」答題系統

今年文憑試將首度引入語音轉換軟件,讓150名有特殊需要的考生可用口語答題,透過軟件將答案轉成文字。這些考生會在原校應考,涉及約100個試場,每名考生的座位將設隔音板及隔音耳罩等設備。(考評局提供)
今年文憑試將首度引入語音轉換軟件,讓150名有特殊需要的考生可用口語答題,透過軟件將答案轉成文字。這些考生會在原校應考,涉及約100個試場,每名考生的座位將設隔音板及隔音耳罩等設備。(考評局提供)

【明報專訊】中學文憑試(DSE)下月中開考,考試及評核局公布今年共有6.2萬人應考,通識科將首度引入語音轉換軟件,讓150名有特殊學習需要的考生可用口語答題,透過軟件將答案轉成文字,以克服他們書寫困難的問題。

220人試用 70不適應

考評局學校考試及評核部總經理許婉清稱,該局批准了220名考生使用語音轉換軟件的申請,經試用後約70人因不適應或效果未如理想,決定不再使用,預計會有約150人使用軟件應考通識科,這些考生會在原校應考,涉及約100個試場,有關座位將設隔音板及隔音耳罩等設備。

從考評局的示範片段可見,考生對着電腦的收音裝置說完一個字詞後,要待軟件識別並顯示該詞語,然後才說下一個字詞。片段中考生多次重複說「患上」嘗試輸入,惟軟件卻顯示讀音相近的「幻想」等詞,最後考生先輸入「病患」,然後刪除「病」字,再輸入「上」字,才能拼湊成「患上」一詞。

讀「患上」 認錯「幻想」

考評局公開考試總監李王鍏解釋,軟件用得多、習慣了學生的說話後會較順暢,應屆有需要的考生一年前已開始使用該軟件;若學生需要使用軟件,學校可向教育局申請費用,讓學生「一人一機」,希望軟件是幫助學生考試而非造成障礙。

許婉清又稱,今年有特殊學習需要的考生較去年增加約15%,考評局收到約2500名考生申請特別考試安排,並批准約2300宗申請。

另外,今屆考生人數較去年少約一成,考評局秘書長唐創時說考生持續減少,局方連年錄得虧蝕,明年文憑試有加考費的壓力。唐創時將於今年8月離任,被問到之後去向,他只稱現時會專注做好今年的文憑試,又稱並無特首參選人邀請他加入團隊或班子。

2017年2月16日

辣媽CEO:利市的意義

【明報專訊】雖然我自小包拗頸,母親說東我偏去西,最愛和她對着幹,但事實上無可否認,她的一套教育方法,對我的影響實在根深蒂固。雖然我不認同她的唯我獨尊、所做的選擇決定永遠是對的、跟着她走的路總沒錯的強悍橫蠻無理作風。但無可否認,她熱心公益做善事匡扶弱小不遺餘力,尊重傳統長幼尊卑的美德,不是口講無憑,是以身作則給我灌輸的價值觀,的確為我打好如何學做一個好人的根基及基礎。

利市的保存及用途

其中一樣我跟到足的,是大小T收利市的規矩,包括利市的保存及用途。最基本的是,一定要雙手接,並要鞠躬說多謝。利市是習俗、是心意,不管內裏是硬幣還是紙幣,即使是朱古力,都要一樣心存敬意,絕對不可當場拆開、偷看或打量,這是非常沒禮貌的行為。接過利市之後一定要全部交給我,我是否在場都一樣,這已經成為習慣,直至今時今日,他們已經22歲及17歲,依然自發守規矩。

灌輸「身在福中要知福」

小時候,他們未明白事理,我只簡單說利市錢要存起來交學費,不是用來買一些從不需要的用品或玩具。講開又講,我從來沒有讓大小T養成買玩具的習慣。到他們懂事之後,我就和他們一起看新聞、看圖片,讓他們知道我們擁有的平安幸福喜樂不是必然,而是難得的,從而灌輸身在福中要知福,施比受更為有福的觀念。經過由我引導的討論之後,讓他們決定利市的用途。這些年來,總算盡了綿力心意,捐助過不少慈善項目。自我創立M&M之後,他們兩個的利市錢,就是派米派飯的經費。

孩子金錢觀 來自父母教育

其實小孩子對金錢的觀念,完全是來自家庭父母及家人的教育。不是說錢不重要,而是為什麼要荼毒小朋友純潔的心靈,讓他們沾上完全不必要的銅臭味?小朋友能有父母照顧、關懷愛惜,吃得飽穿得暖有書讀就已經很幸福。奢侈的物質、奢華的生活對小孩子來說,根本毫無意義。可惜很多父母,由於工作實在太忙,沒時間陪伴子女,就拼命以金錢物質去補償。亦有為催谷子女學業成績,考得好就以金錢作回報。子女幫忙做家務明明是家庭中每個成員要分擔的責任,原來全部要標價成買賣,有冇搞錯?

把縱容視為愛 失職父母多

所以每當看到那些新聞片段,訪問小朋友的利市錢用途時,答案大多離不開吃喝玩樂買玩具,就知道把縱容視為愛,胡亂花費揮霍視作平常的失職父母實在太多!養育子女實在是一門大學問,父母的職責是教育子女如何成為一個有能力獨立照顧自己的人,而不是任何人的附屬品,所以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包括理財觀念極為重要,如何善用,就更加是大學問了。

種善因得善果,真正為子女好,就為他們種福吧!今年的利市錢,我們還未決定捐往哪個機構,大家可有好提議?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考入哈羅走進牛津 不愛讀書愛高分 「好勝」林作 愛贏才會拼

大學本科念數學的林作,回流香港成為大律師,現在更擔任升學中心首席升學顧問。這樣的經歷正好印證他經常說的「讀那科不一定要做那一行」。
大學本科念數學的林作,回流香港成為大律師,現在更擔任升學中心首席升學顧問。這樣的經歷正好印證他經常說的「讀那科不一定要做那一行」。

【明報專訊】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的林作,不少人認為他的花邊新聞比工作履歷更受人注意,但放下娛樂圈的糖衣,說回簡樸的讀書時代,他絕對是那種讓爸媽放心的叻仔。問他讀書心得,林作坦言不喜歡讀書,想考高分純粹因為好勝。聽罷他的自述,絕對可以「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作結。

林作小時候跟大多數孩子一樣,念的是一般津貼小學。母親因為工作忙碌,並沒刻意督促其學業,「她跟虎媽相反,根本沒時間捉我去補習」。林作說,他小學時每年都是名列前茅,他強調自己是有能力考第一的人,卻故意「考差少少」,「無敵是最寂寞,因為我知道中國人有句話叫中庸之道,所以每科都保持一定水準便不再爭第一」。

人仔細細已經有這樣奇怪想法,長大後變得更好勝,「我不喜歡讀書,但愛拿取高分數。我特別喜歡數學科,大學時也選修這一科,然而這並不是我成績最突出的科目,愛它是因為它容易與同學分出高下」。林作指自己「唔靚仔」,所以要靠「口花花」和好成績來引人注意,原來這便是他努力讀書的原因。

負笈海外要趁早 助建人格

林作於牛津畢業前,在其學院Christ Church的活動上與師弟妹在學院後面的小河上撐船遊玩。
林作於牛津畢業前,在其學院Christ Church的活動上與師弟妹在學院後面的小河上撐船遊玩。

林作自揭十二、三歲時,曾經懷疑自己有情緒病,當時他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一方面很努力拿高分數,另一方面又覺得填鴨式教育對他來說沒有意義,「即使拿到最高分,又怎樣?」他感到有點喘不過氣,開通的林媽媽問他有沒有興趣到外國「歇」幾個月。為逃避香港的壓力,林作唯有答應這趟「無奈的出走」,然而卻因此改變他的一生。

「我覺得中學出去留學比大學才到外國獲益更多,因為18歲時人格、世界觀基本上已經確立,如果那時候才出國,便改變不了什麼。」

選擇英國作為留學地點,是媽媽的決定。「媽媽思想很簡單,聽過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就覺得去劍橋讀大學是不二之選,加上她有朋友在當地,於是為我安排劍橋周邊的中學,最後選了歐洲其中一間歷史最悠久的中學King’s Ely School ,我到那兒念完中四、五後,便到哈羅念中六和中七。」

林作說,到英國頭一年已發現自己的成績水平比其他同學高,於是一直想「跳槽」,去更叻的學校與更叻的同學爭一日長短,而哈羅公學(Harrow School)就是他的目標。「這些名校一定要預早報名,幸好媽媽又有朋友幫忙,讓我第一年去到英國時,已經有機會參觀這間學校,暑假時,更有機會參加入學面試。我好膚淺,當然是被其名氣吸引住,又發覺校服之一是佩戴草帽,真的很威!」

哈羅面試 熟讀校史取勝

在牛津一間最著名的酒店The Randolph Hotel參與朋友的畢業慶功宴,林作(左二)笑言自己是朋友中最瀟灑的一個。
在牛津一間最著名的酒店The Randolph Hotel參與朋友的畢業慶功宴,林作(左二)笑言自己是朋友中最瀟灑的一個。

回想整個過程,筆試方面,林作是蠻有信心的。他表示一般準備入讀哈羅的學生,念中三時便會進行面試,而他中四時才面試已算遲。「它們的中六學位很少,要獲得取錄的確很難。而且它們亦有一些不成文規定,例如會收一定數目來自海外面試及英國本地面試的學生,我在英國面試,所以競爭對手也多是英國人。」

怕醜仔變開籠雀 吹水鬥叻

面見老師當天,他與另一名外籍男生一同面試,林作認為自己的成績雖好,但既不懂任何樂器,又沒有運動方面的專長,更加沒有藝術天分,那麼,要如何突圍而出呢?幸好他早有準備,面試前已買了一本有關哈羅的書,熟讀其歷史點滴,面試時把所認識的哈羅歷史都一一道出,更大談自己對哈羅的熱愛,連面試老師都被他對學校瞭如指掌的知識嚇了一跳。「要知道這間學校,成績好的人一定有很多,如何令人對你刮目相看,必要用特別的方法。」最後他獲哈羅取錄,讓孤僻的性格漸漸變得開朗。

「我以前很怕醜,因為在香港只是求分數,只要保持好成績便可以;但到了英國,鬼仔們只會鬥『吹水』,所有風頭躉都是說話很多的人,要融入他們、要勝過他們,唯有不斷練習『吹水』。」短短幾年,他已經練成一身「吹水」功夫,「但我覺得我不是要變成外向去迎合他們,而是在一個感覺自在的環境下,與他們鬥叻」。最後,他不但「吹水」叻,念書成績亦相當出眾。又因為好勝,令林作現在成為了一個口才了得的大律師。

選科不一定揀神科

記者請林作拍照前整理一下襯衫,雖然他「聽話」地整理好,但卻笑說﹕「如果這麼整整齊齊,那就不是真正的我了。」
記者請林作拍照前整理一下襯衫,雖然他「聽話」地整理好,但卻笑說﹕「如果這麼整整齊齊,那就不是真正的我了。」

不過,在哈羅畢業後,林作於牛津大學選擇主修數學,只因有自己一套想法。「香港教育就是這樣,讓我們大部分人都認為讀那一科便要做那一行,讀會計的會很熟悉會計的種種,讀經濟又很熟悉經濟,但全部都是靠死記硬背,讀會計的不明白經濟,讀經濟的不明白會計。只要不是自己的專科,便完全不曉,就是因為我們的教育不夠全面;就像我,即使讀完法學,但手上沒有一個讀過三、四年的學位,大家仍然覺得這個人是不能做到律師的。」這也許是林作覺得英國跟香港學習模式的最大分別,「現代英國哲學始祖Bertrand Russell都是大學畢業後才讀了一年哲學,我甚至聽過有英國最高法官是連法律學位都沒有,為何別的國家可以這樣,香港就不可以呢?」

憑藉自己的經驗,林作提醒新一代家長和學生,大學選科時不一定要選修「神科」,「讀心理學、歷史學也好,就是毋須把眼光只放於幾個狹窄的科目,例如法律!尤其是到了外國,就不要再用香港的角度考慮選科,大家還有很多選擇」。他認為在出國留學前就應該做好資料蒐集和準備,出國時才想便太遲。「無論是選擇中學、大學,或者選修科,建議家長要和子女一同參與,當然,十三、四歲的孩子,父母還不要期望他們能夠找到很多資料,所以父母可以先做諮詢,了解不同學校;但男女校、位置、學校風氣等,這些都一定要和子女商量,因為若不適合他們都幾容易讀到抑鬱。」

◆林作小檔案
‧King’s Ely School(中四及中五)
‧Harrow School(中六及中七)
‧牛津大學(主修數學,副修哲學)
‧倫敦法律學院College of Law England and Wales(法律文憑)
‧香港大學(法學碩士)

文﹕顏燕雯
圖﹕蘇智鑫、受訪者提供

職業治療助理多元增值 掌握不同知識 成治療師左右手

job_2017-02-10_A1醫療科技日新月異,早前有醫院的職業治療師使用虛擬現實 (VR) 訓練軟件,作為復康治療的一部分,讓處於不同復康階段的患者,能仿如置身不同情景下進行訓練。可見如今,擔任職業治療助理,除車工、木工等技巧外,如具備資訊科技知識對工作的多元發展更有幫助。

職業治療着重恢復病者的「職業」能力,治療師利用特別設計的復康運動、輔助用具及環境改裝,幫助在身體、精神或情緒方面有殘疾的患者,提升他們的獨立、自理能力。

新興復康儀器計劃:VR 訓練軟件

註冊職業治療師林 Sir 以訓練中風病人為例,現時職業治療師可利用軟件,透過影像投射和感應系統,讓患者模擬使用扶手電梯和過馬路,從而加強他們的認知能力、平衡力和專注力。

他指,VR 訓練軟件對病人具一定吸引力,特別是較年輕的個案,除富有新鮮感外,治療師亦可設定訓練級別,有助提升病人接受訓練或治療的興趣和成功感。部分安老院舍亦設有體感遊戲機,讓長者於活動時增強手眼協調及鍛煉腦力。

除了 VR 技術外,現時職業治療師亦會用 3D 打印技術製作不同的輔助工具。林Sir稱,隨着醫療科技的發展,現時業界對職業治療助理的要求亦有所提升。「就各種不同的最新復康治療方法和技術,除了治療師要掌握外,作為新一代的治療助理,如具備一定的資訊科技知識更好。」

另由於治療助理有不少機會接觸病人,最好有一定的溝通技巧,例如有時要協助中風病人工學習穿衣,使用輔助器洗澡等。其他技能方面,如懂金工、木工,或車工的話,可協助縫製壓力衣,製作支架、維修器材等。

懂維修或檢查輪椅 提升工作效率

就不同的復康輔助工具來說,輪椅是十分常用的輔助工具之一。林Sir說,院舍或醫院行動不便的病人或長者都有機會使用輪椅,因此護理人員、治療助理都應懂得使用輪椅的正確方法,如能作簡單維修或檢查,更有助提升工作效率。「檢查時要留意輪胎或螺絲有否鬆脫、坐墊的舒適度等,確保用家的安全。」

其中香港職業發展服務處 (HKEDS) 開辦的「輪椅認識與維修技巧」工作坊,學員可掌握何時需要輪椅、選擇輪椅、輪椅的正確使用方法、維修及保養等知識。課程適合安老服務業、復康服務之護理員、保健員、社工、社會福利助理人士及照顧者報讀。就近年使用電動輪椅的人數增加,課程亦會加強講解電動輪椅部分。

就業出路:醫院、院舍、上門

同為 HKEDS 課程導師的林Sir指,選擇輪椅時要因應用家的身型、活動能力、使用場地 (如院舍或戶外)、使用的頻密程度和舒適度,而決定輪椅的款式和大小。坊間的輪椅分為手動或電動,一般來說,電動輪椅適合經常外出者使用,選購或使用時要注意電池驅動的安全,另要留意部分款式不能摺合。至於使用手動輪椅的話,則需要一定的手力配合。

另該機構亦有開辦「職業治療助理證書」課程,內容包括職業治療服務的介紹及工作、各類長者常見疾病及治療簡介、職業治療常用的評估工具、器材及病人用品、職業治療的日常生活訓練及自我照顧課程訓練等,適合有興趣投身者報讀。

他補充,以公營醫院為例,約 2 至 3 名治療師便有 1 名助理協助,他們的職位屬二級病人服務助理 (月薪:14,626 至 18,281 元),而院舍每 1 至 2 名治療師則有 1 名治療助理或復康助理協助。除了院舍和醫院外,也有上門協助復康治療的家居照顧員,他們的月薪約 10,000 元。

文:王安娜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