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生計分改最佳6科 港大醫科多站式面試

港大醫學院副院長劉澤星稱,海外經驗反映MMI模式比傳統的小組討論更有效,他亦相信單獨見面可更深入了解面試學生是否適合讀醫。(袁樂婷攝)
港大醫學院副院長劉澤星稱,海外經驗反映MMI模式比傳統的小組討論更有效,他亦相信單獨見面可更深入了解面試學生是否適合讀醫。(袁樂婷攝)

【明報專訊】每年大學聯招均有「尖子」爭入醫科。香港大學醫學院今年調整收生要求,不再以中學文憑試4科主修科及兩科選修科計分,改用最佳6科成績。該學院另改革面試形式,試行「迷你多站式面試(Multiple Mini Interview,MMI)」,學生輪流與4名教師單對單傾談。港大醫學院副院長(教學)劉澤星說,面試內容包括時事常識及道德倫理等,盼更深入了解考生是否適合讀醫。

中大醫學院則回覆,期望新生不僅學習成績優異,亦要有使命感、熱誠及「捱得苦」,畢業後能做到「妙手仁心」,因此收生時會考慮其整體表現,包括面試及課外活動等。該學院採個別面試,由兩名教授與考生逐一面談。今年有接近1600人經大學聯招報讀中大醫科,當中800人屬首三志願。

劉澤星說,港大內科全科醫學士、藥劑學及生物醫學學士課程均改為計算最佳6科成績,因聯招面試涉獵多個範疇,足夠分析學生的通識能力,不擔心影響收生質素。他稱,約兩周前已安排約400名將港大醫科列為聯招首三志願(band A)的文憑試考生到校面試,學院棄用10人一組的小組討論,改為讓考生到4個面試站,與教員討論不同題目,每站見8分鐘。

問器官先給親戚抑或高官

study_2017-06-21_A2劉說,單獨傾談更容易發現學生優缺點,分別由4名教員評核,亦可更客觀反映學生表現。劉沒參與評核,但他引述其他教員意見,稱參與面試者表現不俗,例如問及器官捐贈的標準,應先移植予高官、自己親戚抑或陌生病人時,考生知道器官移植有既定指引,並應按病情判斷優次。

另考時事 問最低工資

除了道德倫理,面試另外會考驗學生溝通技巧、時事常識及批判思考等。劉澤星舉例,今次面試有問考生最低工資應定在什麼水平,「不希望他們只在面試前幾天閱報,而是長期關心時事」。

此外,港大醫學院推行「增潤年」計劃,2016/17年度或以後入學的新生,於三年級時將可彈性參與自選活動,包括海外交流、科研實習或人道救援工作,盼他們涉足醫科以外的知識。首批學生將於明年9月出發,事前要訂目標,作為學年末的評估標準。劉澤星稱,學院會調配教學時間表,學生在該年度毋須修讀主修科目,但不會因此延遲畢業或減少修讀科目總數。

2017年6月21日

辣媽CEO:從六四說起

【明報專訊】編按:每期辣媽和小兒子小T將會就不同題目各自發聲,表達意見。

■縱不銘心 仍盼平反

寫這篇文章的日子剛好就是六月四日,正在為寫什麼題目煩惱,媽媽提議不如寫我對六四事件有什麼看法。坦白講,很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其實生於1999年的我,對六四事件,並沒有那種痛心疾首、切膚之痛的感覺,只是知道中國人民曾經不惜犧牲,拚死追求民主、自由的一個歷史事件。

我對發生「六四事件」的始末所知的大概,只是從網上流傳的資訊及不同媒體的報道,還有自小聽到父母和長輩之間的討論得知,中小學的課程內根本隻字未有提。民主對我而言,是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思想,言論自由,國家社會可以容納不同意見聲音,求同存異,得以和平共存。雖然沒有刻骨銘心,但我依然希望「六四」能夠得到平反,不要讓那些為了民主甘願犧牲自己的人白白犧牲。

文﹕小T

■事不關己?無良知!

六四當日,我黑底白字在面書發了「人類從歷史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汲取任何教訓」。小T曾經一度說大學想修讀歷史,我高興到不得了。他生性聰明天資聰穎,但始終年紀小,見識目光顯淺,但自恃聰明,做人處事難免心高氣傲兼浮躁。我是個過來人,是個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示範,希望他從修讀歷史的過程中,從前人、偉人的錯誤教訓及事中得到啟發,認知到自己是如何的渺小,必須保持謙卑的態度,聰明才有機會修煉進化成智慧。

講起來小T能對歷史有興趣,證明他多少還是有點慧根。其實不止是六四事件,歷史科在學校課程中都不是重點科,重點的竟然是那個所謂通識,結果是統統都不識的通識科。

講唐宋元明清的歷史,因為時代久遠,只能當故事一樣參考,我明;但如果對日軍侵華南京大屠殺、希特勒德軍對猶太人的大屠殺等,我們同為人類身為地球一分子都會義憤填胸,會為死難者受苦受辱者抱不平。何况六四?不止是有圖有真相那麼簡單,是有完整的紀錄片及生還者,把血淋淋的真相活生生展示出來的事實,說事不關己,追悼沒有意思的人,不僅是無知,是完全沒有良知。

我故意要小T寫六四,是有目的地令他為這個題目做功課,因為即使他自小被耳濡,始終未能有比較深入的討論,亦未有足夠判斷能力做他個人的結論。但我心底十分渴望,有朝一日可以就這個議題,和他暢談各抒己見,有擦出火花的對話。到了那個時候,我的兒子才算是真正長大了!

我們的下一代,注定是沒有根的一代,但不能是愚昧無知的下一代。發生了的事就是歷史,不容抵賴。每年六四,都令我為天安門廣場母親的心痛,失去了的不止是寶貴子女的生命,悼念的自由亦被剝奪,但依然堅持無悔無畏無懼,謹此向所有天安門母親問好及致敬!

文﹕辣媽 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遠離讀書壓力 另覓教育方法 細So為子笑顏遷貝澳

教仔有妙招——Jack甚有個性,對於要負責推坐車仔的弟弟來回幾次顯得有點不耐煩,但細So很用心地跟兒子溝通,更用上Jack最愛的超級英雄來引導他:「我現在想請Batman幫忙推弟弟啊!」只見Jack馬上說:「我在!」便走去推車仔,這個爸爸果然有辦法
教仔有妙招——Jack甚有個性,對於要負責推坐車仔的弟弟來回幾次顯得有點不耐煩,但細So很用心地跟兒子溝通,更用上Jack最愛的超級英雄來引導他:「我現在想請Batman幫忙推弟弟啊!」只見Jack馬上說:「我在!」便走去推車仔,這個爸爸果然有辦法

【明報專訊】家長們常說要給子女多接觸大自然、盡量不要給他們太多讀書壓力,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看到同班同學十八般武藝,自己又敢鬆懈嗎?

不是空口說白話,真正講得出做得到的,有商台DJ細So(蘇耀宗)一家。細So與阿Wing(陳穎楠)育有3歲的Jack和11月大的Max,為了兩個寶貝兒子,兩年前他選擇搬進一個尚可把生活節奏調慢一點的貝澳,「看到他(兒子)在沙灘奔跑時展露的笑容,我就覺得沒有選擇錯」。

從東涌出發,乘坐的士到貝澳的蘇宅,大概要20分鐘車程。大家或許以為細So一家住在「深山」,深居簡出;事實上,他幾乎每天都要回商台開咪,周六清晨6時主持的節目,天未亮就要自駕出門,但其實由貝澳駕車到廣播道也不過是40分鐘左右的車程,比起由天水圍往中環還要快。

逃離市區搬進離島,是兩年前的一個決定。「當時有朋友在貝澳開餐廳,常常叫我們入去玩,並說玩過後一定想入去住,但我一直也不上心;終於有一天帶着當時1歲的Jack入去玩,我看到他在沙灘上奔跑,展現了一個很難得的笑容。有些小朋友見到沙和海都很怕,但他完全沒有,所以就覺得可以搬進來試試。」細So說。

傳統讀書方法不入腦

甜蜜夫妻——生了兩個兒子,細So和阿Wing兩夫妻仍然很甜蜜,阿Wing是全職媽媽,細So都是「愛回家」的人,雖然請了兩個傭人,但阿Wing平日仍會親自下廚給囝囝和先生吃。細So說太太搬進來後最擔心是不知如何買菜,「原來可以去梅窩買,不過得一大清早去買魚,不然上午9時多已所餘無幾。」阿Wing說。
甜蜜夫妻——生了兩個兒子,細So和阿Wing兩夫妻仍然很甜蜜,阿Wing是全職媽媽,細So都是「愛回家」的人,雖然請了兩個傭人,但阿Wing平日仍會親自下廚給囝囝和先生吃。細So說太太搬進來後最擔心是不知如何買菜,「原來可以去梅窩買,不過得一大清早去買魚,不然上午9時多已所餘無幾。」阿Wing說。

當然,Jack喜歡大自然只是其中一個搬家因素,另一個原因,是細So希望可以令兒子遠離讀書壓力。細So在香港長大,中、小學都是在傳統學校念書,中學念的更是傳統名校香港華仁書院,及後於香港理工大學畢業;然而他在學期間卻發現自己並不適合傳統教育。「現在回想,如果我能夠為自己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我不會這樣選。記得當年我的成績並不標青,讀書常常不入腦,但我後來想到一個方法,在考試前,跟同學每人讀一課,然後大家輪流做匯報。我發現,聽別人講的那一課,比自己讀的一課還要入腦,所以我知道我是需要透過聆聽和聲音去學習的。」

細So表示自己小時候是個很難專心去做一件事的孩子,Jack似乎遺傳了他的性格,然而細So覺得自己是聽覺型,但Jack就比較偏向感覺型。「他什麼也要試、去摸,透過接觸去刺激學習。」如此看來,Jack並不適合傳統學校,他現時所念的幼稚園也是給予孩子很大自由度的國際學校,Jack試過上學不肯穿校服,校長也讓Jack自己決定,從不強迫。

 鬈毛不梳頭——Jack有長長鬈鬈的頭髮,看似不修邊幅但卻不失可愛。細So承認兒子從不梳頭,「沒所謂,我自己有時也不梳頭。」

鬈毛不梳頭——Jack有長長鬈鬈的頭髮,看似不修邊幅但卻不失可愛。細So承認兒子從不梳頭,「沒所謂,我自己有時也不梳頭。」

細So常聽到家長說找學校最好找一條龍,因為只要一成功考進小學,未來十多年也不用煩,然而他覺得這豈不是把教育的責任交託別人?「我都會感到煩惱,但不是為了入學,煩的是要想想每天要教他什麼,跟他來一個怎樣的課題。」細So有很多朋友,全部都涉獵不同的範疇,有教師、書法老師,也有做音樂的,而且他們全都願意用自己的專長去教導小朋友,所以他有時會想,如果自己有時間,寧願選擇Home Schooling。「申請做Home School是困難的,除非拿個外國身分,不然就唯有先選國際學校。」

男孩跳芭蕾舞?試過才知好

家如民宿——抗拒傳統教育模式的細So和阿Wing,把兒子送入國際學校,更認為貝澳非常適合他們居住。「我們常常請朋友來玩,要他們感受一下這兒的氣氛,我們的家好像民宿,每逢假期都住有客人。」
家如民宿——抗拒傳統教育模式的細So和阿Wing,把兒子送入國際學校,更認為貝澳非常適合他們居住。「我們常常請朋友來玩,要他們感受一下這兒的氣氛,我們的家好像民宿,每逢假期都住有客人。」

細So與阿Wing搬入貝澳,除了想找一間切合Jack學習模式的學校,也希望避開「群眾壓力」。阿Wing說,看到朋友的孩子念K1時已學寫自己的中文名字,但Jack就連線條也未畫,都曾經有一點擔心。「老師跟我說不用心急,但我個心都會怯一怯。他也沒有上什麼興趣班,只是在學校學芭蕾舞。最初我也會想,男仔喎!學芭蕾舞?但因為學校不夠人開班,老師才邀請Jack去學,我見他學後又幾喜歡,而且他穿上男孩的舞衣也很可愛!所以原來很多事情都要試過才知道。」阿Wing說。

爬高跳低不阻止 遠距離觀察

蘇氏夫婦在教養孩子的理念上非常相同,他們均會採取自由的方式,例如訪問當天,Jack在家中四處走,有時會爬高取東西,有時會在梳化上跳下來,爸爸更指他試過爬牆過隔壁,爬到「不上不下」時才向爸爸求救;弟弟Max想拿膠紙座玩,阿Wing也不會立即阻止,「被刺痛了,下次便不敢再拿」。有朋友指細So不太理會囝囝,但細So指自己是站在遠距離觀察,並不是不理他,「所以他很有主見」。

文:顏燕雯
圖:馮凱鍵、受訪者提供

法學院收生不一 律政司倡辦統一試

【明報專訊】社會近年對律師執業資格有廣泛討論,律師會去年初公布,2021年起三大法律專業證書課程(PCLL)學生須通過統一執業試才可做學徒。律政司就香港法律教育及培訓議題提交立法會的文件中指出,本港現時3間大學法律學院課程收生各有標準,令人關注水平不一,建議可考慮舉辦統一收生考試或完成課程的統一考試等。

建議設收生試或畢業試

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將於下周一(26日)討論香港法律教育及培訓議題,律政司在提交立法會的文件中提到,現時3間法律學院法學專業證書課程各有一套收生準則,令人關注各學院水平不一,建議解決方法之一是舉行「法學專業證書課程統一收生考試」,或完成證書時的統一考試。

現時要在港成為執業律師,法律學位或法學博士畢業生須修讀港大、中大或城大的法學專業證書課程(PCLL),但各間法律學院均各有一套的收生準則,主要是基於申請人在本地或海外大學取得的平均積點(GPA)和學位榮譽等級,以及參考以往該校畢業生的水平作考慮。修讀者通過PCLL考核後,才可成為實習律師。

律師會擬推執業試 捱轟讓步

香港律師會去年初宣布在2021年推行統一執業試,引起港大、中大及城大法律學院關注,認為有關執業試與現時PCLL內容重疊,毋須增添另一考試,最終律師會讓步,指初步與大學有共識,由該會負責設計PCLL必答題,而其他題目則由學院負責。

2017年6月21日

當年以唇讀學習障礙多 手語助教輔聾生聽課﹕免嘗我的挫敗

【明報專訊】「聽得到,不代表聽得明」,是很多深度聽障學童於融合教育的困局,裝上人工耳蝸不代表能如常聽書。有聾人不想下一代面對靠讀唇學習的挫敗,成為手語雙語共融教學教師,輔助聾童以手語學習;惟有關計劃沒有經常性資助,有中四聾童兩年後會成為計劃下首屆中學畢業生,但不希望師弟妹因計劃不能延續而受影響,今天到立法會兒童權利小組委員會發言,為聾童爭權益。

棄玩樂壓力大飲食失調

有深度聽障的Toby幼稚園起在主流學校就讀,小時候裝助聽器後只能稍稍聽到,自學而慢慢可以口語表達,「以前上堂時仍有一半時間聽不到,要靠讀唇估老師在說什麼,低頭抄筆記時就看不到老師口形,隨即便跟不上」。Toby說,她比同學花上多倍時間溫書,小息要抄筆記,放學後就要私人補習,她終能大學畢業,「犧牲課餘玩樂的時間,亦因學業壓力患上飲食失調。如果有手語學習,就不用承受這些壓力」。

根據政府統計處2014年發表的數據,香港現有約15萬名聽覺有困難的人,只有3900人懂手語;香港只剩1間聾校,政府又推行融合教育,大部分聾童都入讀主流學校。

「不想下一代聾童經歷我的挫敗」,Toby因而成為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教學助理,以手語到主流中學助教,她指很多父母或教師都以為聾生裝上人工耳蝸後,便如常人的聽力一般,「小時候媽媽跟我說戴耳機跟眼鏡一樣,但戴上了就知道不同,戴眼鏡後可看清楚,但戴耳機後所聽到的聲音不一定清晰」。

手語口語教師同步授課

中四聾生黎珈佑便是如此,人工耳蝸對其聽力沒大幫助,「如沒手語老師,上課時完全跟不上 」,他6歲加入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現與22名聾童一起於計劃下唯一一間主流中學讀書,聾童可與健聽學生一同上課,課室分別有一名手語及口語教師同步授課。

「沒手語完全跟不上」

中四學生開始揀選修科,該校只有4名健聽和3名聾人手語教師,未能分身到每個聾生班房助教,安裝人工耳蝸後稍有聽力的中四聾生陳芷瑩就成犧牲品。夢想成為獸醫的她,要自己應付化學課,不時因課上「聽錯一個音」,就不能理解餘下的課堂內容,「沒有老師打手語,覺得達成夢想困難多了,但都想試着衝破」。

他們的健聽手語教師黃老師坦言,計劃的資金有限,手語教師未能「專科專教」,「一名手語教師最少教3科,上課前一天要找該科教師『惡補』,又或跟聾生一起研究」。

1手語教師最少教3科

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的「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得不同基金的支持,一直靠民間力量支撐,卻沒經常性資助。首屆聾生黎珈佑和陳芷瑩將順利於計劃下完成中學課程,但現時該中學計劃的資助或會於2年後屆滿,他們不希望自己是計劃中唯一一屆中學畢業生,因此到立法會兒童權利小組委員會中發聲,盼政府明白手語雙語共融學習對聾童的重要。

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的「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教學助理Toby(左)有深度聽障,小時候主要靠讀唇學習,而感重重障礙,大學畢業後從事融合教育,盼令更多人明白手語雙語教學對聾童很重要;而其聾學生黎珈佑(右)和陳芷瑩(中)將到立法會兒童權利小組委員會發言,促教育局重視聾童學習權利。圖為3人以手語表達「支持手語」的意思。(李紹昌攝)
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的「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教學助理Toby(左)有深度聽障,小時候主要靠讀唇學習,而感重重障礙,大學畢業後從事融合教育,盼令更多人明白手語雙語教學對聾童很重要;而其聾學生黎珈佑(右)和陳芷瑩(中)將到立法會兒童權利小組委員會發言,促教育局重視聾童學習權利。圖為3人以手語表達「支持手語」的意思。(李紹昌攝)

手語雙語教育計劃 逐年找資助

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於2006年推出「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惟當時的資金只夠計劃營運7年,其後要逐年找資助。該研究中心高級項目主任姚勤敏強調,單靠民間力量,沒有經常性資助,很難延續,盼政府重視手語教育的重要,為主流學校聾生提供資源。

4學校加入計劃 110聾童受惠

該計劃現於1間中學、2間小學和1間幼稚園提供手語雙語共融教學,每間學校每年約收取6名聾生與健聽學生一同上課,連同嬰兒手語班,每年約有110名聾童受惠。計劃中的手語教師不單只有健聽人士,亦有聾人,「學生看到長大後的聾人可有不錯的職業,令他們相信自己都可以有夢想」,姚勤敏指部分聾生除了想當教師,亦有其他發展回饋社會。

融合教育下有學校拒手語支援

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出,口語教育是現時大部分聾童唯一學習選擇,但部分深度聽障聾童確實難以口語學習,惟教育局推行融合教育後,可由學校自主分配資源。

他指有聾童向他表示,曾要求學校提供手語支援被拒而難以學習,他盼教育局能聽到聾童的心聲,重視手語教育,「若想聾童於主流學校融合學習,就應提供有關支援」。

於主流中學就讀中四的聾生黎珈佑,2歲時才被發現有深度聽障,3歲多做了人工耳蝸手術。他打着手語表達,手術後只是「有聲音和沒有聲音的分別」,所以手語便成為他的第一語言,他慶幸自己能接觸手語雙語學習共融班,除了幫助他學習外,更重要是能擴闊圈子,結識到健聽朋友。

結識健聽朋友 樂見手語溝通

教育局指2016/17學年入讀普通中、小學、而其主要特殊教育需要為聽障的學生約有650人,亦鼓勵教師因應聽障學生的能力和需要,選用最合適的模式教學及與學生溝通。局方又指出,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包括聽障的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和服務的預算總開支為14.17億元。

黎珈佑說,在手語教師輔助下,於主流學校讀書已較容易,但相比健聽學生「一聽就明」的學習速度,知道仍有差距;但他仍想堅持於主流學校讀書,因為在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中可認識健聽朋友,亦樂見他們會一同學手語跟自己溝通。

人手不足 手語補課搭救

其手語教師黃老師指出,手語教師不足,難以跟所有聾生一起上堂,有聾生則需於課後再以手語補課,曾有聾生表示想因應有沒有手語教師而選科,「我們便着聾生當全部科都有手語教師,然後教師再想辦法解決,不想他們放棄自己的興趣」。她指計劃下的教師時常忙不過來,但樂見聾生和健聽學生一起相處,「當我們常把『共融』放在嘴邊要學生學習時,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切實經歷」。

明報記者 李詠珊
2017年6月20日

梁栢賢料醫療系統缺500醫生

公立醫院急症室前日起加價至180元,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右二)昨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了解情况。梁說伊院急症室昨日輪候時間仍然長,沒特別改善,估計要多數月才可見到加價效果。(馮凱鍵攝)
公立醫院急症室前日起加價至180元,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右二)昨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了解情况。梁說伊院急症室昨日輪候時間仍然長,沒特別改善,估計要多數月才可見到加價效果。(馮凱鍵攝)

【明報專訊】公立醫院急症室收費前日起由100元加價至180元,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昨到伊利沙伯醫院巡視,他表示伊院周日的求診人數比上兩個周日跌7%,但人數下跌可能與天雨有關。

伊院求診跌7% 或因天雨

梁栢賢說,伊院急症室在剛過去的周日共有5789人求診,較上兩個周日的6100至6200人少7%,認為人數下跌可能與天雨有關,相信要數月後才可評估加價效果。梁又說,醫生在本月壓力最大,因未來將現流感高峰,而現時流失了200至300名醫生,實習醫生要到7月才可上班填補,估計整個醫療系統現缺約500名醫生。

急症室加價 缺20元鈔找贖

梁栢賢表示,加價兩天出現了運作上的小插曲,不少市民以往用八達通付款,加價後八達通餘額不足,當市民轉用現金付款時,醫院亦不夠20元紙幣找贖,已着同事多換紙幣處理。

急症科醫學院副院長蕭粵中說,暫未見到加價成效,醫生普遍對加價可減少非緊急病人的期望不高,因180元屬「全包」價,包括照X光、驗血等,與私人市場收費仍有距離。

2017年6月20日

居港日本人創業 做個人色彩骨格分析

峰京子(圖)為香港唯一一個獲JAPCA色彩分析師資格的人,希望更多香港人認識個人色彩及骨架分析。
峰京子(圖)為香港唯一一個獲JAPCA色彩分析師資格的人,希望更多香港人認識個人色彩及骨架分析。

【明報專訊】「女人的衣櫥永遠少一件衣服」是不少女人信奉的至理名言,但當衣櫥塞爆卻每天仍無法決定穿什麼,或許你最需要的不是「血拼」,而是先了解什麼衣服適合自己。居港18年的日本人峰京子(Mine Kyoko)兩年前創辦Personal Color & Style,希望將個人色彩和骨架分析理論傳遞給港人,不用「爆買」也能選到合適的服飾,將個人魅力發揮到最大。

峰京子早年因工作關係來港,很快愛上這裏,1999年藉着一家美容機構的工作邀請,毅然移居香港,結婚生子。本來在SHISEIDO旗下化妝品牌Cléde Peau Beauté擔任培訓經理,但有了女兒後,家庭和工作難以兼顧,為了更自由安排時間,她放棄高薪厚職,自己創業。

在化妝品行業20多年,在護膚和化妝方面峰京子頗具心得,不過她認為這兩者非一蹴而就,都需要長期堅持,但亦有瞬間能令膚色和體態變美的方法,就是「個人色彩分析」及配合骨架選擇服飾的「骨格分析」。

峰京子表示,每人都有與生俱來適合或不適合自己的顏色,穿合適的顏色,才會令面色更年輕更添朝氣,而個人色彩分析就是要根據個人皮膚、瞳孔、頭髮等顏色和其他特徵,找出最適合的顏色。這個理論在日本很流行,如SHISEIDO銀座本店就提供色彩分析服務,購買化妝品時,辨別自己膚色屬於yellow base(黃色基底)還是blue base(藍色基底),再選用合適的化妝品色號,就能使膚色更漂亮;日本大型百貨店伊勢丹也推出了個人色彩購物顧問,同樣是根據顧客膚色來挑選適合的裝束。

boss_2017-06-19_A3

不過香港大部分人對個人色彩理論還沒有概念。「相比起『適不適合』,香港人更看重『喜不喜歡』」,峰京子稱,日本人原本更保守,但也因為色彩理論的普及開始尋找適合的服飾,而港人更崇尚突出個性,而且隨年齡增長,肌膚不可避免出現各種問題,服裝顏色不適合的話,會使膚色暗沉,皺紋突顯,所以成熟女士最好學習關於個人色彩的理論,美麗度將大大提升。

除了顏色之外,服裝的剪裁設計和身材是否配合都很重要,「如果色彩對了,但剪裁、設計、質地不對的話,穿起來也不漂亮」。所以峰京子一年前開始進修骨架分析理論。骨架分析通過分析由肩膀至兩臂、背部、腹部、腰間乃至膝蓋、足部的骨架和線條,判斷適合什麼樣的服飾。比如適合長西裝還是短夾克,適合硬料還是絲質,其他如髮型、鞋履、飾品等搭配亦有講究。

boss_2017-06-19_A2

只需分析一次 終身受用

峰京子表示,兩種理論都是只要分析一次,就可終身受用。很多顧客都驚訝於不同顏色襯托下臉色的改變,尤其是香港顧客,有些人可能一直只穿一種顏色的衣服,但經過分析後,不曾嘗試的顏色卻意外地發現很適合自己。「和客人一起為了變美而努力,提出建議,這是一種非常美好的經驗,希望這個理論在香港流行起來!」

知道了適合自己的色彩和骨架,但到商場買衫仍然一頭霧水怎麼辦?有見及此,Personal Color & Style亦提供私人導購服務,協助客人揀衫。問及峰京子通常在哪裏買衫,她就無奈表示,香港遍佈快速時裝和奢侈品牌,但中間檔次的服裝品牌難覓,日本品牌又比日本貴很多,她一年有多次機會飛往日本,所以一直在日本購買。當然若客人想讓她一起飛去日本買衫也可以,只要負擔全程費用。Personal Color & Style還提供曾風靡亞洲的「斷捨離」服務,幫客戶整理衣櫥。學了個人色彩和骨格之後,自己若還是未夠把握,峰京子會上門對衣櫥進行整理,把不適合的衣服丟掉,為房間騰出空間。

私人導購整理衣櫥一手包辦

目前客戶中,日本人仍佔大多數,香港人只佔三成,且大多是從英美得知色彩理論後再找到她。一些剛剛生育的媽媽身材走樣,不知穿什麼可以更漂亮更適合,也會來學習。峰京子也歡迎男士,不過需要和女伴一起來。峰京子坦言,目前實際沒很多收入,因為大家真的對這個概念知之甚少,她又笑說會考慮用facebook宣傳,雖然她很不擅長。

香港租金太貴,峰京子選擇在家工作,不過原本就一直做培訓工作的她,也希望能開辦講座,將客戶拓展到企業員工。「日本夏天實行Cool Biz政策,鼓勵職員上班時不穿厚重西服,改穿休閒服,但有些人的休閒裝不太得體,如何讓員工穿得休閒又不失禮,日本某些機構就會提供這樣的講座,轉職面試時,也有機構提供如何穿着裝扮的講座。」

「色彩診斷師」資格 日本僅187人

個人色彩理論20多年前由美國傳入日本,在日本掀起風潮至今,日本權威的個人色彩分析師協會JAPCA(Japan Colorist Association),每年會舉辦培訓和考試,通過3個級別的考試,才能得到「色彩診斷師」(即色彩分析師)資格,全日本只有187個人擁有該資格,而峰京子是唯一海外區域獲得該資格的人士。

港日兩邊走 學習費用龐大

峰京子最初「邂逅」個人色彩理論,是當年任職SHISEIDO美容顧問時,在活動上見到色彩專業導師為顧客挑選合適的唇膏和眼影。事隔多年,剛辭職正考慮未來路向時,恰好在雜誌上看到著名色彩分析師今井志保子撰寫的個人色彩化妝術,當年播下的種子開始萌芽,峰京子直覺這正是自己想做的,於是去日本找今井老師學習。不過今井老師認為,要在港執業應進行正規課程並考取證書,所以她最終飛到日本的協會學習,但始終視今井為自己的「師父」。

一般人或覺得分析色彩無難度,但要記住數百種顏色的色相、明度、純度,以及要與膚色配搭,複雜程度超乎想像。峰京子表示,由3級到1級的難度遞增,學習非常辛苦,雖然可在香港看教材學習,但每次仍需到日本參加講座和考試,如3級的講座費用就要1萬元,機票和旅館費用更是無法計算,經過兩年付出,才成為了「色彩診斷師」。

明報記者 武君
攝影 楊柏賢

新巴城巴司機加薪3.55% 追溯至元旦

【明報專訊】新巴及城巴昨公布2017年度加薪幅度為3.55%,追溯至今年元旦日生效。按現時車長平均月薪約1.3萬元計算,車長平均每月可獲加薪477元。

新巴城巴表示,昨日與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新巴分會、新巴職工會、城巴勞資協商會及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城巴分會,達成今年加薪幅度的共識。

城巴職工會理事鄧善慶表示,工會在爭取司機向退休車長發放免費乘車證方面,未能與公司達成共識。鄧說,現時除九巴車長外,僅極少數曾任職中巴的新巴車長,在65歲退休後可獲公司發出的免費乘車證作為福利,工會就此已爭取逾10年,並希望年資滿15年的車長退休時可獲此安排,然而公司昨表示只能向年資滿20年的車長發證,工會難以接受有關年期,終在此項目談不攏。

新巴及城巴表示,一向體諒員工訴求及對公司的貢獻,另訂日子與工會就此開會商討。

2017年6月17日

行業概況、晉升階梯及升學資訊

體育運動

香港每年均會舉辦多項國際性體育活動,項目包括田徑、游泳、單車、欖球、劍擊、馬術、網球、保齡球、乒乓球及高爾夫球等。國際性體育活動能帶動社會的體育氣氛,加上市民健康意識的提升、健身中心及會所的數目有所增加,業界對教練人手的需求亦有增長。

職能範疇

健身教練 負責製訂體適能訓練計劃、指導客人進行健體訓練、留意客人姿勢是否正確,同時或會兼顧推廣及行政管理工作,並要具備多種知識和技能,如營養學、運動意外的處理方法等。入職要求方面,對運動有強烈興趣是必備條件,還要具備溝通技巧、性格主動,有助與客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練馬師 Job27_B01_pto02負責安排馬匹的操練,令牠們的體格維持最佳狀態,同時負責管理馬房及員工。以香港賽馬會的職位而言,練馬師可從見習策騎員起步,由騎術訓練、清潔馬匹、協助獸醫檢查馬匹、協助馬房及賽事運作等做起,再拾級而上晉升至練馬師。
騎術教練 大多於騎術訓練學校工作,負責教導騎術課程,學員為各年齡層人士,包括兒童、年青人及成年人。除了教導學員,教練也會接受騎術訓練及海外交流,增進自己的技巧。

全職運動員

全職運動員以參加賽事為己任,收入來自政府資助/津貼、比賽獎金、贊助及兼職工作。其中,政府透過香港體育學院(體院)設立了精英訓練資助計劃,會每月發放固定金額的資助予精英運動員,金額按運動員於各項國際級賽事的成績而定。由於成績會直接影響獎金多寡及資助數目,運動員必須勤力操練,確保自己達至一定的水平。

健身項目種類多

提起健身教練,不少人會想起在健身中心的器械教練。但其實這只是眾多健身範疇中的其中一項,其餘健身項目還有:健體舞(如:有氧健身舞Aerobics、尊巴舞Zumba)、拳擊、瑜伽、普拉提運動等。這些項目均屬團體課程,教練會在課堂上同時教授多位學員,教學模式普遍與一對一的器械教練並不相同。

此外,健身教練亦分為受聘於健身中心及自由身教練兩種。健身中心工作的教練要按照中心的安排上課,有指定的課程及時間表;而自由身教練則可自訂收費、課程內容及時間,工作上較有彈性。

job27_b01_pto11

晉升階梯及薪酬

job27_b01_chart1

升學培訓課程

(詳情請按以下連結)

以下是各大專院校開辦的運動學科課程,內容涵蓋運動通論及專項知識,包括運動生物力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管理學、體育教學法、營養及健康等,讓學生對體育運動有全面及進一步的了解。

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的專業證書課程可分為七個級別,包括基礎證書及各類專項導師證書,為從事健體教練工作做好準備。

為培訓賽馬及馬術行業人員,香港賽馬會開辦了見習學員計劃,為有意加入此行的人士提供寄宿訓練課程,學習騎術、馬房管理、運動科學、進行體能鍛鍊等。

為培訓賽馬及馬術行業人員,香港賽馬會開辦了見習學員計劃,為有意加入此行的人士提供寄宿訓練課程,學習騎術、馬房管理、運動科學、進行體能鍛鍊等。

 

書本樣式

叛逆小女生 搖身變跳高女神 楊文蔚一跳扭轉人生

身兼運動員和學生,楊文蔚認為,對兩個角色都要有責任感,所以她從不輕易缺席練習,也不會因訓練而荒廢學業。(圖:曾憲宗)
身兼運動員和學生,楊文蔚認為,對兩個角色都要有責任感,所以她從不輕易缺席練習,也不會因訓練而荒廢學業。(圖:曾憲宗)

【明報專訊】1.88米一躍而過,令楊文蔚晉身世界前十,也晉升為香港的跳高女神。撇下女神光環,她終究是個22歲少女,說不到幾句話就笑到瞇眼掩口,還直率到一個地步,連曳過、反叛過的成長史,都坦蕩蕩地分享。無他,只因童年失意已成過去,昔日她是夜青、街童,今日已經是港大學生兼香港運動員。

「做運動員一定會有困難,但困難比不上跳高重要」, 人生的目標與轉變,全都從運動而來,難怪楊文蔚要收起笑臉,表明心志。

在田徑場上跳得高,楊文蔚(Cecilia)的言行卻貼地得很,談起90後女生必玩的online game,她講到手舞足蹈。打機歸打機,但以前的她竟打到約陌生人出街,「在網上認識後便想出街,去到相約地點,我忽然覺得不對路,立即掉轉頭跑」。她自言心中有條底線,不吸煙、不飲酒,但做過街童倒是事實,「小五、六時最頑皮,日日落街跟人玩,寧願坐在公園都不回家,下雨時一齊淋雨,那時覺得好有型」。

曾做街童 流連公園不回家

直至運動令她發現,從前覺得很有型的事,其實微不足道,「我去到一些大場面,例如全港性的比賽,眼界頓時闊了許多」。Cecilia天生是運動料子,小學時靠跟朋友玩捉人遊戲,練到合資格參加學界短跑賽;初中加入排球校隊,跳得高又能騰空,總是扣殺得分。到了中二的陸運會,見到跳高項目少人參加,於是她跑去報名,第一次跳高就拿了第二名。

那天她贏到一面銀牌,以及人生中的伯樂,中學田徑隊教練溫達勇看中她的潛質,跟她展開特訓,Cecilia自此由打排球轉練跳高,「跳高能用到我的優勢,包括高䠷身形和彈跳力。排球畢竟是團體運動,我是個不停練習的人,小息都把握時間打球,但如果隊友沒練那麼多,比賽還是會輸」。

Cecilia平淡說出的這句話,聽起來卻不無霸氣,表露了在運動場上絕不偷懶的決心,而她也用行動實踐出來:由零開始學跳高,不但要學動作,還要跑圈、跑山,就算落雨她都繼續練。

昔日貪玩的小女生,猶如經歷180度轉變,變成嚴己自律的運動員,她卻說一切改變都來得自然,「在運動裏能發揮所長,找到自己的優點,就不會覺得辛苦。每次練完,發現自己又捱過一天,就很有成功感」。

運動嶄露頭角 遇上人生伯樂

楊文蔚跳出未來‧港產跳高女神。(圖:曾憲宗)
楊文蔚跳出未來‧港產跳高女神。(圖:曾憲宗)

跳得愈來愈高的同時,伯樂也教她如何待人接物。從小跟祖母和弟弟生活,家裏缺乏一個能管教她的人,「以前無人教,不會識得做人處事,見到一些認識而不熟的人,沒想過要打招呼」,她被誤會成「串」、沒禮貌,是教練將她的舉止逐一糾正,又不時灌輸做人道理。如今她見到人會點頭示意,爽朗地跟記者說hello,全都是一步步學回來。

體育上的出色表現,令她得到拔萃女書院招攬,轉校後由升中五降級讀中三,「那時從中文中學轉入去,好簡單的英文字都不懂,有次做地理科的分組匯報,組員代寫好講稿,但我望着稿上的字,連如何讀都不知道」,最後由旁邊組員細聲講,Cecilia跟着發音,總算過了關。

轉讀女拔 苦讀英語入港大

為了不落後太多,每當在通告或功課裏見到陌生的英文生字,她都會記在簿上,等車時溫,坐車時也溫,「這本簿好好笑,寫滿了英文生字,卻是用中文記拼音,例如字尾是『tion』,我會寫成『純』,同學見到都大讚得意」。到了中三學期尾,她已經可以自行寫英文講稿,一番苦功換來回報,更證明了讀書和運動可以並存。

但是在很多家長眼中,運動頂多是消閒活動,投入體育與放輕學業,幾乎畫成了等號。一提起這種觀念,一直笑着聊天的她,突然顯得有點着急,「這一點我真的好想跟大家澄清,有很多研究顯示,做運動對讀書有正面影響。郁動多點,至少會醒神些吧。相反,本來就不想讀書的話,放棄了運動都不會讀得好啦!」

半開玩笑過後,她仔細地跟記者計算:「我去年轉做全職運動員,訓練次數頻密了,但仍是學生運動員時,每星期練兩三日,每次3小時。一星期才花9小時,又是否真的好影響讀書?」

在Cecilia眼中,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她正是活生生的最佳示範。DSE是高中生的戰場,當別人一心迎戰時,她依然堅持訓練,秘訣是做好時間管理,「高中時未到交功課的死線,就已經完成了,以免功課堆積。做事要保持效率,也會犧牲消閒節目,例如少點跟朋友逛街」,結果她考入了香港大學,現正攻讀市場學。

體育與學業,誰說定要二選一?做運動對讀書有幫助,掉轉來看,讀書也有利賽場上的表現。Cecilia中學時選修體育科,至今仍然派上用場,「參加大型比賽一定會緊張,但我讀過運動心理學,便自我做心理輔導,提自己不要急着想獎項,而要多思考技術層面,慢慢便安撫到情緒」。升上大學後,她繼續選修心理學課程,用知識幫助自己。

至於市場學的知識,則用作替未來鋪路,「我曾經營網上小店掙補習費,覺得幾有趣,想知道做些什麼可以帶動消費」。她的未來大計之一是嘗試運動行銷(Sports Marketing),說的卻不是利用運動促銷產品,「我想用市場學的技巧,吸引人去做運動,尤其跳高是一個較少人關注的項目,更加想推廣出去」。

楊文蔚小檔案:1.88米破港績 世界排名第九

楊文蔚現年22歲,身高1.72米,中二首次接觸跳高,獲得教練賞識而開始受訓。去年轉當全職運動員,同時兼顧香港大學市場學課程,根據體院規定,每星期可到大學出席10小時以內的課堂。

8月出戰台北世大運

4月她出戰亞洲田徑大獎賽台北站,跳出1.88米佳績,打破自己保持的香港女子跳高紀綠,更躋身世界排名前十,與其他數名選手並列第九位。稍事休息後,今年8月她將代表香港,重回台北出戰世界大學運動會。

文:李樂嘉
圖:曾憲宗、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