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媽CEO:給18歲兒子的信

pama_2017_09_12_a1【明報專訊】小T你一直期待的18歲終於到了,媽媽只希望你一生天天都快樂。為你們兩姊弟寫生日信,已經成為慣例,為免自己囉嗦寫來寫去三幅被,落筆之前先參考了往年寫給你的那幾篇。更加確定媽媽真的老了,寫來寫去同樣的叮囑叮嚀,了無新意枯燥乏味。媽媽想問你可知究竟18歲的意義,所標誌著的是什麼?我的心情無比複雜,千頭萬緒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講起。

獨立個體 有承擔有底線

18歲標誌著你的人生正式進入一個新階段,從今之後你不再是依附著我,而是獨立於我的一個新個體。不論是銀行戶口,所有法律文件的簽署,財產擁有權,公民權投票權,你都絕對完全擁有,毋須再有監護人的存在。有權利,必有義務,同時亦標誌著你需要為你自己的一切決定所作所為,負上全責,包括刑責。男子漢大丈夫,無非頂天立地,敢作敢為絕不胡作非為,有承擔有擔當,是非黑白不能顛倒,原則底線絕不含糊,不畏懼不退縮,意志立場要堅定,寸步不移。慈悲為懷,仁愛仁義仁厚,為蒼生惠社群,媽媽於願足矣。

恃才傲物 驕兵必敗

你的聰明才智,的確出類拔萃,虎母無犬子。只是睿智,EQ和AQ,和我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你必須痛下苦功好好修煉磨練。對入世經驗都太少的你,可會覺得媽媽強你於難?不迎難而上,如何進步?如何令自己日益精進功夫日見精準?克服得了自己的心魔,才做得了自己的真主人。年少氣盛,恃才傲物,驕兵必敗,媽媽是個過來人,除了是人辦,更是最好的參考及反面教材。我錯過的,苦不堪言,無論如何不想你重蹈我覆轍。

雖說一諾千金,說到遠不如做到,你要以行動建立誠信,用事實證明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打造你獨一無二的品牌。你就是你,只需要以成為一個最好的你為目標就夠好了,不要浪費生命埋沒自己成為一個別人眼中最好的你。識讀書不如識做事,識做事不如識做人,學做人,是你一輩子都學不完的學問,是你的最弱項。無論我如何痛惜愛惜提醒你,始終無法避免你撞板撞牆,受到很多不同方面種類的打擊,遇強你要愈強,遇難你要奮進。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只要爬起身的次數比跌倒的多一次,你就是人生的贏家。

遇強愈強 遇難奮進

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真的滿希望又很奇妙,絕處也可以逢生。DSE考試成績未如理想,無心插柳柳成蔭,反而為你的前路去路開拓了更多的可能。秉承你婆婆的宗旨,能給你們兩姊弟的最好,就是接受最優良的教育的機會,腹有詩書氣自華,氣度風度都不凡。你的快樂只能靠你自己追尋,為了你兩姊弟能有忠於自己的自由,我不惜任何犧牲代價,為你們掙來不委屈不妥協不卑躬屈膝的條件及本錢。

明年今日,就看你的今年今日。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文﹕張慧敏

減用膠樽 智能水機殺入各區 遙距監控飲用數據 具恆溫功能

城泉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葉蓁蓁(左)、體驗總監鄭虹表示,「智能添水站」Well井推出後反應理想,估計到明年中累積安裝量可增至200部。圖為設於希慎廣場1樓的「智能添水站」。(黃志東攝)
城泉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葉蓁蓁(左)、體驗總監鄭虹表示,「智能添水站」Well井推出後反應理想,估計到明年中累積安裝量可增至200部。圖為設於希慎廣場1樓的「智能添水站」。(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環保團體經常呼籲自攜水樽,減少買樽裝水,避免製造廢物。不過,即使有心帶樽,喝完之後若無處添水,結果還是被迫買樽裝水。有創業者便想到研發新式添水站,出租給商場和學校等人流密集地點,既收取租金,亦為市民提供環保的飲用水方案,他們更憧憬明年第三季全港會有多達200部智能添水站遍佈各區。

城泉有限公司(Urban Spring)行政總裁葉蓁蓁、體驗總監鄭虹表示,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9月,創辦人分別具有機電工程、資訊科技、醫藥及教育等行業的背景,他們一起成立該公司,主要是看到香港膠樽氾濫而回收率又極低、堆填區負荷愈來愈重的問題。

城泉:飲水比上網充電重要

公司創辦人當年拿著數據,與不同環保團體研究如何減少使用膠樽。他們發現,即使有些有心人攜帶水樽出街,但當喝完樽內的水時,也很難找到地方可免費添水,最終還是要買樽裝水,令自備水樽的效果大打折扣。「現時不少商場也會向遊人提供免費WiFi上網,甚至免費充電服務。但對人類來說,飲水不是比上網和充電重要得多嗎?」葉蓁蓁說。因此,在該公司成立時,創辦人就制定了研發一款「智能添水站」Well井,放到商場和學校等高人流地點,讓一般人免費添水,而向場地擁有者收取年費的計劃。

向商場收租 經深思熟慮

但香港寸金尺土,業主一向處於優勢地位,該公司不但不支付租金,還反過來向對方收租,當初曾否擔心,這個商業模式很難實行?葉蓁蓁表示,該公司當時也徵詢過一些商界人士的意見,並非閉門造車。她們相信這個商業模式可行,是有好幾個原因的。

首先,商場之間的競爭也相當大,需要構思如何創新。有些商場近年亦強調自己是綠色建築。在商場內放置添水站,減少遊人耗用膠樽,正好和綠色建築的理念不謀而合。其次,遊人逛商場時,若覺得口渴,往往會走到外間購買飲品。當出了商場之後,就未必再回去。若商場內可以免費添水,反而有助留住消費者。

第三,很多人忽略了商場內商店的員工也需要喝水。這些店員以往要喝水,就要步行相當遠的距離去購買。有時因為要招呼顧客,不便離開商店,就只能捱口渴。沒理由這麼先進的社會,卻要眾多店員忍受口渴之苦。

再者,該公司的「智能添水站」Well井在外觀和功能上,都加入了好些賣點。例如,每部「智能添水站」會自動統計以及在屏幕上顯示,累積有多少人次使用過,為地球節省了多少個膠樽,以鼓勵香港人持續參與。它又會顯示上次驗水的日期,以及根據濾水量,自動預測下次需要更換濾芯的時間。

最貼心的是,添水站同時兼顧到水溫問題。天氣炎熱、自來水水溫偏高時,它會自動將來水溫度降低3至5度,調校至飲用時有微涼的感覺。晚上少人使用時,它會自動進入休眠狀態,將耗電量降至最低。此外,它還設有自動清洗程式,每日自動清洗3次,減低細菌滋生機會。

「智能添水站」的管理高度智能化和高效率,可大大節省人力和時間。它內置了多個傳感器,以監察各種數據,不論是需要更換濾芯,還是出現機件故障或漏水等異常狀況,全部都會透過雲端,自動發出訊息到該公司的後台系統。因此,該公司平時只需遙距監察,當發覺有需要時,才派人到場檢查和處理。至於商場,原則上更無須花人力去打理。所以,她們有信心,商場會願意支付租金給該公司,來放置「智能添水站」。

一年前,她們參加一個環保研討會時,認識了希慎廣場的員工。當時「智能添水站」的研發工作還未完成,但希慎廣場的員工已表達了興趣。半年前,「智能添水站」終於研發成功。該公司和希慎廣場再作商討,結果在7月份就安裝了一部「智能添水站」在希慎廣場1樓。之後,多個商場都主動聯絡該公司商討合作,甚至還有同時管理多個商場的物業管理公司,以及一些尚未落成的新商場!

料明年第三季可增至200部

截至本文刊出之前,該公司已有7部「智能添水站」放置在香港各地,包括:希慎廣場、香港科技大學、聖道迦南書院、浸信會天虹小學,以及非牟利機構「好單位」(Good Lab)、童協基金會、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元洲仔自然環境保護研究中心。

葉蓁蓁估計,到了明年中或第三季,全港「智能添水站」可增至約200部,主要安裝在商場和學校。她強調,200部這個需求一定有,只是需要一些時間及增聘人手支援。鄭虹解釋,該公司不是單單運送一部「智能添水站」給客戶那麼簡單。公司每次接觸一個新客戶,都會和對方研究那些位置較適合放置「智能添水站」,並會先檢驗水質和水壓,確保沒有問題,才進行安裝。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新經濟新天地]

YouTuber工作認真不輕易 笑波子用心娛樂觀眾

全職YouTuber李煒樂(笑波子)每天的工作是拍攝影片及進行後期 製作,並上載網絡與觀眾分享。
全職YouTuber李煒樂(笑波子)每天的工作是拍攝影片及進行後期製作,並上載網絡與觀眾分享。

YouTuber看似工作時間彈性、內容輕鬆,甚至擁有大量支持者,風光無限。事實上,YouTuber每天要絞盡腦汁構思題材內容、拍片及後期製作。上載片段後,更要忍受人們的惡意批評,跟半個藝人無異,他們所承受的壓力比一般人多。

全職YouTuber兼網絡紅人李煒樂(笑波子)也是其中一員,自製作「十四巴港女」的惡搞影片起,他的YouTube頻道訂閱人數從10萬增至20萬,愈來愈受更多人關注和支持;後更與VS MEDIA簽約,至今他的影片訂閱人數已接近60萬,是香港最多紛絲的YouTuber。不過,同時他亦被不少網民抨擊。面對批評,笑波子還是堅持拍攝影片繼續娛樂大眾,努力發展他的YouTuber事業。

上載生活影片 將興趣變成職業

笑波子的影片內容輕鬆有趣,例如他會拍攝自己在遊戲中闖關的經過(上)。而拍攝後,需經過後期製作工序(下)方可把影片上載至網絡。
笑波子的影片內容輕鬆有趣,例如他會拍攝自己在遊戲中闖關的經過。而拍攝後,需經過後期製作工序方可把影片上載至網絡。

作為YouTuber,笑波子希望為觀眾帶來歡笑,這也是他以「笑波子」為藝名的原因之一。起初他以拍攝生活分享片段為主,而上載影片並非為了名成利就,只是純粹希望娛樂別人。他稱呼支持自己的觀眾為「波友」,代表與之為朋友關係。每當他看到觀眾表示支持的留言,便會心生暖意,為他帶來滿足感。

久而久之,笑波子的影片頻道累積愈來愈多的觀眾,更為他帶來名氣,甚至開始有廣告收入,令這項興趣逐步變成職業。儘管其家人思想較開明,但當得知笑波子成為YouTuber時,認為這只是興趣。後來,笑波子憑上載影片獲得的收入給予家用,才令家人改觀、明白YouTuber是一種職業。現在,笑波子已成為全職YouTuber,每天均為拍攝影片埋頭苦幹。

公眾假期愈見忙碌 通宵達旦製影片

一般的上班族,大多都在周末和公眾假期休假歇息。笑波子則是與之相反,在這些日子更為忙碌。只因他為了觀眾在假期空閒時有所娛樂,會上載更多影片。現時,笑波子平均每天上載1 – 3段影片,從構思、拍攝、剪接和後期加工都是由他一手包辦,絕不假手於人,因此工作量頗大。他指出,拍攝一段影片平均需1 – 2 小時,然後花2 – 3小時進行後期製作。若希望有更佳效果,甚至要花近6小時進行後期製作,因此令他通宵達旦地工作,可謂年中無休。

笑波子拍攝的影片內容包括「淘寶開箱」、寵物、遊戲、旅遊、飲食等,多元化的主題配合搞笑風格,總能捕捉觀眾的「笑點」,使之開懷大笑。雖然工作忙碌,但他日常亦會抽空欣賞其他YouTube影片,以觀眾角度了解影片有趣之處,使他製作自己的影片時更得心應手。此外,他亦會跟其他包括海外的YouTuber合作,例如台灣「老皮」、「阿神」、內地「辦公室小野」等等,在香港亦曾與G.E.M.、鍾舒漫等歌手合作。除了多元化的題材,影片中加插的特效和音效也能增添趣味,而其實這些後製技術都是笑波子從網上自學得來。起初他只懂得基本的剪片技巧,但為了提升影片質素,便不斷學習相關技巧。

與媒體公司合作 把握每個工作機會

VS MEDIA 為笑波子處理行政及商業合作事宜,令他更能 把握每個工作機會。
VS MEDIA 為笑波子處理行政及商業合作事宜,令他更能把握每個工作機會。

YouTuber的收入來源是多方面的,如YouTube影片的點擊率分紅、承接推銷產品的商業廣告、出席活動或演出的收入等,所以有名的YouTuber收入相當豐厚。而隨著笑波子愈來愈多人認識,商業廣告或出席活動的機會也日益增多。網絡媒體VS MEDIA便找他簽約合作,擔當其經理人,代為處理行政工作及商議細節,使他能專注製作影片,把握每個機會。此外,公司更提供專業的拍攝器材、背景、洽談地點、甚至後期製作的協助等,提升其工作質素及效率。笑波子能善用公司的器材和場地,從第三者視覺進行拍攝,不再局限於前鏡頭,令影片更為多元化。

面對抨擊宜釋懷 支持者成為動力

YouTuber需面對網民的不同意見,有批評、也有支持。
YouTuber需面對網民的不同意見,有批評、也有支持。

除卻影片製作工序,作為專業及著名YouTuber的笑波子更要面對不少壓力。他憶述,在剛開始當YouTuber時,部分網民對他作猛烈抨擊、甚至作人身攻擊。他坦言起初會耿耿於懷,現在則學會樂觀面對。若網民的抨擊是關於拍攝影片的建議,他便會按其意見反思,提升影片質素;若是單純的人身攻擊,便不會多加理會。成名後的笑波子現時仍會面對網民批評,但批評以外,還有其他觀眾一直支持,這些支持便成為他拍攝的動力,使他繼續堅持YouTuber工作。

善用長處作賣點 讀書受益一輩子

笑波子認為,YouTuber應在拍攝影片時善用自己的長處,按自己的特質找到特色賣點和主題。他以自己為例,曾修讀土木工程的他,曾以解剖工程鞋作影片主題,當中運用了他的專業知識,加上題材特別,令影片變得更為有趣。而對有興趣加入YouTuber行列的同學,笑波子建議要先視之為興趣,累積一定的經驗與觀眾後,才考慮發展為事業。他又鼓勵同學先繼續升學,因為讀書所得的知識能終生受用,所以應該不斷自我增值。

文:黃詩雅 訪問場地提供:VS MEDIA

書本樣式

job05_A09_1

job05_A09_2

 

 

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環環相扣 兼備兩範疇知識人才需求增

job_2017_10_27_a1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重要挑戰之一,從颶風哈維,以至颱風天鴿的猛力吹襲,所帶來的巨大人命、經濟損失已可見一斑。各國政府都加強力度採取不同應對措施,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包括提倡節能減碳、減少廢物,以及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環境及公共衛生所涉獵的範疇相當廣泛,亦環環相扣,若市場上有更多兼備兩範疇知識的人才,配合前瞻性和創新思維,相信有助不同行業提高環保意識和決策。

環境及公共衛生環環相扣,並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如徵收膠袋稅、污水處理及排污收費、垃圾徵費、推行回收廚餘等,已普及至大眾切身階段。香港浸會大學 (下稱「浸大」) 生物系助理教授鍾姍姍博士稱,近年與環保相關的議題愈來愈受到社會關注,各行各業或多或少都會受相關概念影響。

環保成企業決策考慮因素之一 各行各業提高關注

「在企業決策的過程中,環保是考慮因素之一,以實踐企業可持續發展及企業社會責任。此外,建立能源管理系統,能改善環保表現之餘,或能減低營運成本開支。」

環境及公共衛生涉獵層面廣泛,市場對相關管理人才需求甚殷,為培育及提升業界人才的質與量,浸大開辦了「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結合管理技術與科學中的環境資源管理和維護公共健康理念,擔任課程主任的鍾博士指,課程非純理科訓練,且採用跨學科的教學模式,文、理或商科背景者也有能力修讀。

課程重可持續發展 文理商生皆宜

上述課程已開辦了 10 多年,每年提供不多於 80 個學額 (全日制約 60 個及兼讀制約 20 個),內容着重於可持續發展和環境健康管理技術和風險管理,因應社會發展及市場需要,科目及內容也會不時作更新。

學員要完成兩科必修科:「環境管理原理」及「公共衛生管理」,以及選讀五門選修科,可從以下選擇:「可持續發展管理系統」、「水土資源管理」、「綜合廢棄物管理」、「研究與環境監測方法」、「食物質量、法例及安全管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及「碳及能源管理」。其中「碳及能源管理」為近四、五年新增的科目,教授管理碳及能源的常用方式和方法,包括碳審計、溫室氣體的識別和溫室氣體排放和吸收的量化、能源審計和管理、節能項目的測量和驗證,以及碳和能源相關的標準等。而「食物質量、法例及安全管理」一科最受學員歡迎。

她補充,課程會舉辦不同的實地考察及參觀活動,把課堂上的知識與實際情况融合,有助學員日後工作。學員也有機會參與機構實習,以擴闊視野,「曾有學員到了世界衛生組織日內瓦總部 (WHO) 實習,獲得寶貴難忘的學習及工作體驗。」

畢業學員:進修涉獵公共衛生課題 開闢就業出路

進修之路:中山大學環境工程本科課程→浸大「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

工作經歷:浸大研究助理→工程公司畢業實習生 (環境)→

商界環保協會主任 [政策研究及 ESG (環境、社會及管治) 諮詢→

綠色建築及室內空氣質素]

來自內地的繆嘉璐 (Carol),修畢環境工程本科課程後,決定趁年輕往外闖見識世界,後獲浸大取錄修讀「環境及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

「本科所學較着重技術性,此碩士課程既讓我接觸到新鮮的課題如公共衛生,也讓我宏觀地了解管理手法,以及學懂有系統地解決問題,實令我眼界大開。」對她而言,最大的學習挑戰在於適應英語授課的學習環境,艱辛的背後,卻讓她磨練出意志,亦大大提升了英語能力。

體驗不同環保範疇工作 開闊眼界

覷準環境管理行業前景的 Carol,畢業後選擇留在香港發展事業,先於大學任職了一年多的研究助理,負責協助導師進行廢物方面的研究,如採訪回收商了解有關塑膠回收的情况;以及進行廚餘測試,以探討有關衛生問題等。

她繼而轉職工程公司,擔任了一年多的畢業實習生 (環境),主要參與本地廚餘機項目,另需兼顧內地城市垃圾分類及處理項目。「前者涉及機器的技術性能測試與改善方案、維修保養等方面的工作,並要與客戶 (包括屋苑的物業管理公司等) 緊密溝通;後者則不時要出差,並需與內地政府部門人員合作。」

她及後決定向環境管理方面發展,遂轉投商界環保協會,從事主任崗位。入職約兩年,由起初負責政策研究及 ESG (環境、社會及管治) 諮詢工作;數個月前轉而負責綠色建築方面的工作,包括協助客戶實施相關環境項目;進行現場調查、數據分析,以及準備環境報告、協助編制技術方案等。

累積經驗考取專業認證 鎖定顧問工作目標

Carol 已計劃累積若干工作經驗後,考取如香港工程師學會、英國特許水務及環境管理學會 (CIWEM) 的專業資格/認證,以朝着顧問工作的目標作長遠發展。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科大生創平台撮合僱主外傭 2萬外傭資料 月餘50宗配對

 科大科技領導及創業哲學碩士生蘇芷茵(左)和梁逸然(右),花一年時間研發網上外傭共享資料庫MamaHelpers,上架個多月來,已累積超過2萬名外傭資料,促成逾50宗成功聘用個案,估計未來半年可達收支平衡。(曾映妹攝)
科大科技領導及創業哲學碩士生蘇芷茵(左)和梁逸然(右),花一年時間研發網上外傭共享資料庫MamaHelpers,上架個多月來,已累積超過2萬名外傭資料,促成逾50宗成功聘用個案,估計未來半年可達收支平衡。(曾映妹攝)

【明報專訊】港人工作忙碌,不少家庭會聘請外傭照顧家人,但招聘過程繁複,亦未必每次順利。90後科技大學碩士生研發網上外傭共享數據庫,集僱主、中介公司和外傭於同一平台。僱主和外傭可直接溝通,並完成聘用程序,或透過平台聯絡有保證的中介公司尋找合適外傭,個多月來已有逾50宗成功配對個案。不過,有僱傭中心董事指類似平台非新事物,故對其生意暫未有大影響。

科大科技領導及創業哲學碩士生蘇芷茵(24歲)和梁逸然(23歲)一年前開始研發網上外傭共享資料庫MamaHelpers,撮合中介公司、僱主和外傭。

配對成功 平台收中介佣金

外傭和僱主可在該平台直接溝通,並完成聘用程序,包括轉至中介公司申辦簽證及購買保險等,並可追蹤文件申辦進度。個案配對成功,平台向中介公司收取佣金。

若僱主盼透過中介聘請外傭,亦可在該平台看到不同中介公司的收費詳情,再按其需要與中介公司合作。若招聘成功,平台向中介公司收取佣金。MamaHelpers上月初在App Store及Google Play Store上架,現已累積逾2萬名外傭資料,主要是外傭自行上載,亦有中介公司代為開立帳戶,或開發團隊與菲律賓等地的訓練學校合作提供,上架至今已促成超過50個成功聘用個案,每日活躍用戶約有3000人。

「持續跟進個案 保三方表現」

蘇芷茵表示,會持續跟進個案,確保僱主、外傭及中介三方的表現符合期望,否則會終止合作。

梁逸然指現時招聘外傭的資訊不流通,縱使社交網站有相關群組,分享外傭黑名單的資料,但數量太多,僱主難以整理,因此MamaHelpers結合多方資訊,讓僱主可以評價外傭及瀏覽黑名單,輕鬆獲得外傭資料;稍後會增加為外傭而設的論壇,讓外傭了解僱主背景,並推行實名制,確保每人只可開設一個帳戶。平台現與8間外傭中介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期望未來3個月與本港至少200家僱傭中介建立伙伴關係。

僱傭中心董事:非新事物

海外僱傭中心董事兼香港僱傭代理協會主席張結民稱,類似數據平台不是新發現,其公司2年前已推出相關手機程式,且確保資料保密,避免公開外傭資料供所有僱主查詢,而出現「搶人」的情况,其公司在海外當地亦有自己的培訓中心,確保所聘請的外傭質素。

外傭團體憂私隱外泄

外傭團體Progressive Labour Union of Domestic Workers主席Shiella 稱,曾有會員在類似程式登記後遭電話滋擾,因擔心個人資料外泄,暫時對網上平台未感興趣。

不再離地默默等伯樂 電影迷張耀斌為演戲奔跑

張耀斌(圖﹕黃志東)
張耀斌(圖﹕黃志東)

【明報專訊】小學年代已經是電影迷,張耀斌一早知道自己喜歡演戲,只是被動內向與孤高倔強的性情,令他錯失了許多機會。他兜兜轉轉,終於在三十歲前主動尋找演出機會。他一邊追夢,一邊做兼職,由派傳單員到補習老師,到婚紗展覽助手與神秘客人,「炒散」為了生計,也意外地開闊了視野,豐富了他的藝術生命。

見面的時候,張耀斌正忙於排練他有份參演的紀錄劇場作品《回溯重構:1967》。在劇中,張耀斌跟其他六位演員一樣,同時分飾創作者和演出者,「有些演員只喜歡演出,我則喜歡參與創作。紀錄劇場的內容不能虛構,我們在事前要做很多資料蒐集,訪問很多相關的人士,然後把他們的話一字一句記錄下來」。

自小愛演戲 受周星馳啟蒙

張耀斌愛上演戲,周星馳是啟蒙之一,「爸爸收藏了許多周星馳電影的錄影帶,我八、九歲時已經開始研究當中的笑點,蒐羅他的所有作品不斷重看,把他的台詞一字一句抄錄下來」。學生上課悶起來會在書頁上畫畫,他連習作也不放過,會更改人物插圖的對話,然後堂而皇之交到老師手上。二次創作中,順理成章加入了周氏經典對白。「老師看了竟然沒有責怪我,一位宗教科的Miss還會在批改時問:『……是不是來自哪一齣戲的什麼什麼對白?』」

學生和老師透過作業進行另類交流,這種經驗對張耀斌來說十分有趣,是小學年代沒有的。簡單講,張耀斌的小學時代就是一個字「乖」。從小一開始,他就是老師眼中的模範生,年年當班長,直到小四,「那一年我也被挑選當班長,但不知為何,我竟然開始帶頭犯規,在課堂上大聲說話」。張耀斌說,他是「包拗頸」,平日在學校循規蹈矩的並不是真正的他,「我不明白學校為什麼要求我們穿同一樣的服飾,不可以gel頭,每個人都有他的獨特性……」那天,他做回自己感覺良好,卻要付上代價。搗蛋班長被開除後,還因為一次惡作劇要見家長。

究竟他鬧了什麼事,張耀斌完全忘記了,但當時的環境,老師、父親和他三個人的舉動和對話,他卻可以仔細地描述出來:「老師要求我道歉,但我不肯,拔足在操場上跑,這樣糾纏了足足一個小時。在回家的路上,爸爸和我默然無語,經過大埔林村河的時候,爸爸停下來,望着我,送來一記耳光。」

愛憑窗遠望 導演視點猜度人

這是張耀斌抽離一點,然後回望時看到的情景。他小時候很喜歡在家中憑窗遠望,然後猜度別人在做什麼,「從這樣的角度看東西,很像觀眾作為旁觀者的視點,也很像導演的視點」。對戲劇明明是熱愛,他卻把興趣藏在心裏:「中學時,學校有劇社和校園電視台,負責電視台的老師是攝影發燒友,十多二十年前已經擁有攝錄機滑軌。我大可以去報名參加,但我沒有,那時的我很被動,總是認為人家應該知道我的心意和能力,他們應該來找我啊!」

性格孤高的男孩一直在等,等待被發掘、被邀請,但他期待的星探並沒有出現。反而是中文寫作,他遇上了伯樂,一位中文科老師欣賞他的文章,替他把作品投稿到報社去。他說:「老師還優待我,沒有限定我什麼時候交作文功課,我可以慢慢寫,直到寫好才交。問題來了,究竟怎樣才算『寫好』呢?」因為一個「好」字,張耀斌給卡住,記憶中有好幾份功課一直欠交。

在乎的事會很執著,不在乎的,他可以很沒所謂,「會考放榜後,我不想讀中六,我覺得公開試,應付一次已經足夠了。後來跟着同學去報學校,也只是因為覺得通宵排隊很有趣」。成功獲中學取錄的張耀斌並不在乎那個學席,他選擇了IVE的電影製作課程,「我想,或許這裏所教的有助我成為演員。記得那一課,老師播放意大利電影導演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作品Blow-Up,不知有多少同學睡着了,我卻看得入神」。第一個學年,張耀斌的才華已被老師發現,張耀斌形容那個時候的自己處於眼高手低的狀態,人站在山腳,卻想像山頂的視野,他漸漸對電影製作失了興趣,有點迷失,連自信心也下沉,「我開始愛上戴帽,把臉孔隱藏在鴨舌下不讓人看見」。

畢業功課幾乎不想做,不感興趣的課就缺席,三年課程結束了,他不想在家「摺埋」,每天坐一個小時巴士從大埔的家到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的書店做兼職。在那一程長途車上,他會盡情放空和思考,另一方面,他感覺到車廂裏為生活奔馳的大眾的脈搏。

擱置夢想成slash族 炒散賺經驗

「生於一個經濟安穩的家庭,父母把我照顧得很好,從來沒有要求我做家務和給家用,不論在家庭和社會上,我都沒有特定的崗位,沒有需要負的責任,活得很離地。直到我在書店由兼職做到全職,責任多了,除了喜歡的電影和文字,還要學習兼顧店內的煩瑣事務,我明白不能只做想做的事。後來與朋友合伙租房子,更發覺自己連生活上基本的知識都欠缺,我不知道水、電、煤、寬頻是怎樣申請的,渠塞了不懂得怎樣去通。記得有一次,室友在睡夢中被冷水淋醒了,以為下雨,原來是天花滲水,我們手足無措,又用布吸又用膠袋接,他的牀濕了要和我孖鋪,兩個人擠在一張單人牀上,那一夜在狼狽中熬過去」。

在書店工作做兼職時,張耀斌也展開了slash族生涯,「我做過流動書攤、婚紗攝影助手、補習老師、會所職員、餐廳派對侍應,問卷調查員、拍賣會工作人員、年宵攤位」,對於喜歡收集和說故事的人,「炒散」除了掙錢還另有收穫。做散工的人來自五湖四海,什麼背景都有,張耀斌記得有一次在街上派傳單,團隊中有一名精神病院病房助理,對方跟他分享了一個經歷:「某天一名病人走過來對我說:『剛才有人和我說話……』但當時病房除了我倆,明明沒有其他人。『他叫我打你!我知道你會很痛,我應該怎樣做?』其時,病人已經握緊着拳頭。」

跟張耀斌傾談好像看電影看話劇,這樣一個天生演藝人,他的演藝夢想卻一直被擱着,最後還要飛到西藏去撿回來。「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到西藏旅行,在人煙罕至之境,見到許多古老的建築物,經過多年的歲月洗禮仍然巍峨聳立着。原來精神和文化是這樣經得起考驗,可以一直留存下來」,他的馬達突然開動了,決定不再等,主動尋找演出機會。

不久,張耀斌成功獲得第一個角色,三年下來,他參與過好些獨立電影,曾經試過同時參與三部短片,「三個角色都很不同,感覺像完成一場馬拉松」。最令他樂在其中的,是擔任紀錄劇場的創作演員,在過程中,他找到實在感:「我演過三部紀錄劇場的劇目,包括講述經紀生涯的《中間人》、探討記者工作的《時代記錄者》和近日重演的《回溯重構:1967》。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最深刻的一次是訪問一位年輕女記者。她在六四紀念館遇上當年身在天安門廣場的中國記者,當那位中國記者告訴她目睹有人被子彈打中頭部的經過,一直滿腔熱血的她心裏暗忖:如果我遇上這種情况,如果我被子彈擊中,我的未婚夫會怎樣?我生孩子當媽媽的夢想怎樣……」

年輕記者說,因為工作已經很久沒有回家跟父母好好吃一頓飯,喜歡以旁觀者角色聽故事的張耀斌,也開始數算自己究竟有多久沒有回家吃飯。「當演員的,沒有特定上班下班的時間,大部分人沒有固定收入,我們要趁着不用排演的時間去打工賺取生活費,到排練的時候,身心往往已經因為幹活而疲憊不堪」。

當演員的前路,張耀斌看不清也說不準,只有一點他是肯定的,那就是對演戲與創作的熱愛,從前離地的他,願意為它着陸、奔跑,努力地掙扎求存。

■Profile

張耀斌

獨立電影及舞台演員、slash族,於IVE修讀電影高級文憑課程,先後參與《中間人》、《時代記錄者》、《回溯重構:1967》等三齣紀錄劇場作品。

文﹕劉倩瑜

圖﹕黃志東、受訪者提供

編輯:林曉慧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與別不童:上堂嫌悶鬧情緒 課外另闢新天地 迷上科學 資優童不再搗蛋

最愛沙灘——樂信熱愛戶外活動,沙灘更是他的最愛,媽媽不時會陪他周圍去「放電」。(圖︰受訪者提供)
最愛沙灘——樂信熱愛戶外活動,沙灘更是他的最愛,媽媽不時會陪他周圍去「放電」。(圖︰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聽到孩子屬於資優,你會覺得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很多人對資優有誤解,以為智商爆棚、毋須為學業煩惱,童年肯定無憂無慮。事實是有苦自己知,資優兒童成長時,要面對許多情緒和社交問題,家長要照顧好他們,反而挑戰重重。其實,要處理這些資優孩子的問題,必須找出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情緒支援,才可幫助他們展現得天獨厚的潛能。

說起11歲的兒子鄭樂信,媽媽阿菁坦言哭笑不得,明明讀書成績不俗,上堂的表現卻不時被教師投訴。最常見的行為是不舉手便回答問題,教師未發問,他就不停把答案大喊出來;又試過不停談天,在堂上大聲說話,當然會被教師責罵。

直到去年讀小五,學校社工經過觀察,相信樂信不是因頑皮才搗亂。經過評定後,終於知道樂信是資優孩童,數學的能力尤其高。阿菁也恍然大悟,「以前問他為什麼上堂不專心,他只簡單答一句『因為很無聊』,現在才知道背後原因。原來堂上教的東西,他很快就學會,所以較難專注」。

雖然學業不成問題,樂信的情緒控制和社交,卻叫阿菁擔心不已,「他非常容易暴躁,一跟別人意見不合就會吵架,班上有同學因而疏遠了他。由於牙尖嘴利、轉數快,要他讓步都不容易」,即使面對年長7年的姊姊,樂信也從不示弱,兩姊弟聊天時,一言不合便吵起上來,「樂信很少認錯,只會用一大堆說話護航,變相一有衝突,局面便難以收拾」。

情緒失控 曾向教師動手

樂信的情緒問題,曾經令他在學校闖出禍來。有一天早上,班主任對大家打招呼,樂信貪玩唱反調,明明是在早上,卻跟老師說了晚安,結果被罰企。一心只是想開玩笑的樂信,沒想到會被罰,情緒一下子激動起來,「他自問沒有惡意,感到被誤解而很不開心,竟然用手打了班主任」。

那次樂信出手不重,未至於令人受傷,但他的情緒問題已經不再適合繼續留校上課,校方致電媽媽將他接走。阿菁收到消息的一刻,壓力亦隨即湧現,「碰巧我剛轉新工作才幾天,清早便要離開工作崗位去接放學,有點在意同事的看法」。

身為資優孩子的家長,阿菁深感肩上負擔不輕,最怕是給學校帶來許多麻煩。事實上,每次教師跟阿菁投訴,她都不免低落,「每次老師跟我說:『孩子今天的表現不太好』時,我都不知如何應對」。唯一可以做的是回家後跟兒子傾談,希望他能漸漸改變。

參加資優計劃 學機械變專心

幸好,數理方面的出色表現,成為樂信轉變的契機。在香港小童群益會主辦、新鴻基地產香港單車節贊助的「新地資優科學創意發展計劃」中,樂信上堂學習機械工程、航天等較深的科學知識。阿菁說兒子的行為亦有所改進,「他說上堂會很專心,不會跟人聊天,否則追不上進度」。

樂信學習砌四驅車,理解摩打推動齒輪的原理;又用飛機木試做氣球飛機,動手裝嵌機翼、螺旋槳等。回到家中,很多成品都會被他親手拆掉,「他拆開再砌,試試是否有能力做好。最終有些會失敗,但我留意到他對科學有濃厚興趣,希望日後有機會讓他發展」。

融合戶外活動 學變通思維

在科學堂以外,資優計劃也安排他去許多戶外活動,正好符合樂信的需要,「他一向喜歡去沙灘、打籃球等,討厭被困在一個室內空間」。戶外活動的內容跟科學有密切關連,他曾去觀察不同石頭,認識它們的結晶形態;又去過馬鞍山石礦場,初次接觸礦洞,礦洞深入地下水層,一陣陣涼意湧出,樂信至今印象猶新。

不過,若只在科學堂上行為良好,而平時故態復萌的話,稱不上是真正的改變。所以在知識層面外,也要在情緒上着手。資優計劃裏有高層次思維的課堂,教導孩子統整、分析、收集數據等,對日常生活都有幫助,「他好像比較懂變通,做事情時遇到阻礙,他能停一停再試,或者想出其他方法,而不是一下子變得焦躁」。

同時,資優計劃裏的社工也跟阿菁接觸,教導她如何跟孩子溝通。現在樂信情緒差時,她不會刻意講道理,「反正他都聽不入耳,更可能提及令他不快的事物,情緒變得更加激烈。我學習忍耐一下,待他平靜下來,才對他作出提醒」。

滿足探究心 多元學習發揮潛能

資優兒童智商較高,容易對周遭事物感到沉悶,是否一定會導致情緒問題呢?香港小童群益會註冊社工卓子揚指出,兩者並沒有必然關係,但他提醒家長,資優孩子只是腦部發展較快,不代表身心成熟,「他們學習上沒問題,但遇到困難或被責備時,一樣會不懂處理,要留意他們的情緒反應」。

由於他們覺得課堂沉悶,在教導資優兒童時,一來可加深難度,二來可嘗試多元的方式,「為什麼平日無心上課,但去到資優計劃的科學堂,孩子能夠專心?不止是因為內容加深,亦因為學校以書寫、背誦為主,他們覺得欠挑戰性。有多些實驗,讓他們動手做,學習興趣便會增加」。

另外,專為資優兒童而設的課程,通常邀請專家授課,如大學教授等,「這跟孩子的特性有關,他們大部分有尋根究柢的精神,舉一反三的能力高,因此引伸出很多疑問。由專家來教導他們,便確保孩子提問時,能夠得到答案」。這可維持他們的專注力,更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發揮潛能。至於在校內課堂,教師未必有空間一一解答問題,但如果事後能跟進,也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衝突後檢討 創新思維解決問題

情緒方面,每當有衝突發生,都可跟孩子檢討,目的不是叫他們道歉或反省,「既然他們有能力,就以高層次的思維,對剛發生的事情作分析」。假如他們能發揮創新思維,想出第二個方法來解決問題,就會避免激烈的爭吵。

文︰李樂嘉

圖︰蘇智鑫、受訪者提供

辣媽CEO:我家不用擦紙膠

pama_2017_09_12_a1【明報專訊】當年為大T選擇幼稚園時聽了不少家長講座,至今依然記得啟思幼稚園創辦人陸趙鈞鴻博士的教育及育兒心得。例如小孩的注意力只有三分鐘,不應該勉強孩子早起讀上午班,要讓他們睡到自然醒。五歲之前不應該讓孩子執筆寫字,要多接觸大自然小動物,透過不同形式活動讓孩子從實踐中學習,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

只能講句大T一世夠運生得逢時,幼稚園階段在老師們的悉心照顧陪伴,在完全沒有功課壓力下,非常愉快地度過。但到了小T,情况開始出現變化,明明收生時講明K3才會開始學寫字,K1下學期為什麼突然會有生字要寫?我很詫異約校長問個究竟,他回答是敵不過家長們的強力要求,孩子K3才學寫字太遲,影響競爭力之餘,無法應付追得上小學課程。再問區內其他幾間幼稚園,結果一樣K1就要學寫字,既然改變不了事實,我就採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方法應付。

寫字不求工整 只要筆順正確

大小T兩個寫字,我從不要求工整,只要筆順正確,即使字體有大有小寫出界,我一樣接受,從來不用擦紙膠伺候。其實人仔細細要填滿一版紙已經好不容易,做父母的根本不應吹毛求疵,雪上加霜。最近有醫科大學生看不過一個四五歲的可憐小妹妹,寫的字被媽媽用擦膠不斷擦走,懇求「媽媽唔好擦」,那場景不用親眼目睹都覺得心酸。要不是那個醫科學生講起,我都忘記了曾在大小T手心手背玩過的認字遊戲,還有每晚睡前詞彙成語的接龍。為他們兩個對詞彙認識及運用,透過遊戲無形中打好了基礎,即使大T中文科考試成績總是不理想,寫起中文來一樣有板有眼,有紋有路。

懇求「媽媽唔好擦」覺得心酸

個個都講華德福,究竟有幾多個家長真正了解什麼是華德福教育?口口聲聲說華德福學費貴,很多家庭奢侈負擔不起。稍安毋躁,華德福教學主張的慢學,孩子七歲前不寫字不串字,沒有功課不用考試,着重創造和想像力的教學法,即使免費,有幾多家長能夠放下成見,真正以孩子愉快學習為依歸,放心放手放膽讓孩子入讀?一年五六萬元的學費的確不便宜,但月花四五千元在子女補習班興趣班樂器班的家長大有人在,還未計那些什麼遊學團的使費,誰為貧富定分界?

怪獸家長口裏說不,身體卻非常誠實,否則年年書展那些補充練習不會全部賣個滿堂紅?不會為了一張名校報名表,天時暑熱甘冒中暑風險都要提早幾日通宵排隊?不會為了多報幾間名校小學,安排孩子上下午班返兩間幼稚園?如果家長們能夠群起聯手向功課多、考試多、課程深的學校說不,齊心杯葛,拒絕申請入讀,學校何來籌碼,企硬拒絕改革教學方法?

明明應該愉快的學習,明明應該快樂的童年,在宇宙怪獸無所不用其極的催谷操控之下,孩子還有什麼快樂可言?對自己的骨肉,出手何太狠!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文﹕張慧敏

愛魚港生赴台讀水產 為興趣選科 校長﹕在港無機會學到

2017台灣高等教育展昨日舉行展前記者會,多名主辦單位代表出席,包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嚴重光(後排右五)、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副總幹事李信(後排右三),以及香港中文中學聯會主席譚日旭(後排左三)等。前排右一為現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就讀的港生黎諾維。(劉焌陶攝)
2017台灣高等教育展昨日舉行展前記者會,多名主辦單位代表出席,包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嚴重光(後排右五)、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副總幹事李信(後排右三),以及香港中文中學聯會主席譚日旭(後排左三)等。前排右一為現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就讀的港生黎諾維。(劉焌陶攝)

【明報專訊】自小對魚類有濃厚興趣的黎諾維,由小時跟母親到街市看魚,到中學畢業後赴台灣攻讀水產養殖學,年僅21已成為香港魚類學會成員,帶領導賞團講河流生態,現時讀大學3年級的他謙稱,「唔係我叻,只係有興趣」。

「我覺得認為成績並不是一切,只代表一個階段的付出。」3年前黎諾維在文憑試放榜前,已獲得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取錄,他說當年多間台灣的大學在他就讀的培正中學舉行教育展,他觀展後便決心要到該學系升學。

他說自己的升學選擇以興趣主導,加上台灣人給他友善和富人情味的印象,促使他到當地升學,未來希望可以從事海洋生態教育的工作。

培正中學校長、中文中學聯會主席譚日旭表示,若諾維在香港升學,根本不會有機會主修魚類相關學科,認為台灣大學眾多、學系齊全,是當地吸引香港學生之處。他說現時不少副學士和高級文憑畢業生盼望升讀大學,但在香港「駁到上去坦白講唔多」,認為留學台灣這一升學途徑使不少香港學生有機會圓大學夢;而學生畢業後可以留台工作,為香港學子就業與生活提供另一種選擇。

教育展85台大學參與

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以及香港中文中學聯會將於本周五至六(27至28日)在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2017台灣高等教育展」。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副總幹事李信表示,共有85間公立及私立的台灣大學參與。

今年教育展將新創「特色展區」,按香港學生喜愛的熱門學系,分成管理、醫藥衛生、藝術與傳播、工程、遊憩與運動等展區,突顯各校辦學特色及教學重點,方便學生據興趣志向參觀。

在台香港學生逾8000

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嚴重光表示,台灣高等教育展已是第8年舉辦,每年吸引數千至近萬名師生和家長參觀,近年赴台升學香港學生人數顯著上升,目前在台就學的香港學生已有逾8000人。

被問到兩岸關係緊張會否影響到台灣升學的學生人數,嚴重光說香港人到台灣讀書相信不會有大影響,因為香港本身是自由的地方,到台灣升學的學生增加或減少,應是家長和學生的選擇,相信政府不會也不敢限制。

直接「講死」 無謂避忌 5招拆解子女輕生炸彈

珍惜生命——父母在背後的支持和關懷,有助子女面對逆境,學懂珍惜生命。(圖:Tomwang112@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
珍惜生命——父母在背後的支持和關懷,有助子女面對逆境,學懂珍惜生命。(圖:Tomwang112@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

【明報專訊】接連有少年人輕生,引起社會關注。

一直以來,大家對「死亡」十分避忌,不少父母看到青少年尋死新聞,都不想孩子看到,怕他們有樣學樣。但現時上網隨時可接觸自殺消息,根本避無可避。專家教路,父母應直接與子女「講死」,了解他們對死亡的想法,及早預防。

當發現子女輕視死亡,甚至有意輕生,應如何應對?

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早前根據死因裁判法庭提供的數據,估計2016年間15至24歲人士的自殺率,約為每10萬人有8.9人,比起2015年每10萬人有8.4人為高;15歲以下的自殺個案,2016年亦較2015年多,由每10萬人有0.2人上升至0.5人。

年輕人自尋短見有增加趨勢,很多家長擔心子女耳濡目染下「有樣學樣」。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主任何永雄指出,本身沒有輕生念頭的人,不會因為講得多死亡,加速尋死念頭;但本身有此意欲的人,看到自尋短見的消息或資訊,容易有同病相憐感覺,產生模仿效應等負面效果。因此家長不妨借機與子女討論死亡,從中了解他們面對的困難,盡早協助他們解決問題,以及培養正面思維。

不過,死亡始終是個敏感話題,家長與子女討論時,要心平氣和,何永雄認為父母應主動與子女談生論死,一旦發現異樣,必須小心處理,不應責罵,也不能逃避。何與香港大學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提出五招應對方法。

第一招﹕控制情緒 切勿指摘

有父母聽到子女有輕生念頭時,會感到震怒。何永雄建議家長必須先控制情緒,否則容易愈講愈激動,有家長甚至大動肝火指摘說﹕「有無搞錯!我以前教過你點做。」這令子女不願意繼續對話,為息事寧人,應酬式地說「我無事」;但真正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反而父母錯過了協助他們的機會。如自覺控制不了情緒,不如嘗試找另一家人代為討論,有需要時應找社工協助。

葉兆輝也認同家長與子女討論時,切忌一開始便兇神惡煞地說「你諗都唔好諗呀」,這種指摘式勸諫無助溝通。建議在茶餘飯後,輕鬆地問子女對近期輕生事件的看法,互相討論,從中了解他們是否遇到困難及困擾,並藉此提供協助。因不少有意自尋短見的青少年,思想跌入困局,自以為沒有出路,但事實上只需作出些少改變已可解決問題,例如讀書讀得不開心,轉校或可改善情况。

第二招﹕別太快下判斷

家長得悉子女有輕生意圖時,千萬別太快加以批判。何永雄指出,子女情緒已受困擾,出現負面人生觀,父母說﹕「錯」、「逃避無用」、「死是解決不到問題」等評價,無助他們面對難題。事實上,孩子已飽受困擾,對他們而言,不用面對問題就是解決方法。不少家長更將自己的觀念套在子女身上,例如知道兒子為失戀而傷心,即說「為一棵樹放棄整個森林,不值得」,其實於事無補;家長應嘗試接納及理解兒子為何如此傷痛,耐心聆聽,找出他們面對的困難,理解他們的情緒。

第三招﹕理解痛苦 耐心聆聽

何永雄表示,最重要是先明白子女的傷痛。當一個人面對痛苦時,若獲別人的認同,有助紓緩痛楚;青少年不傾向跟父母傾訴,寧願向朋友訴苦,正是希望找尋認同。所以父母聆聽時要表現出理解他們的難處,但切忌流於表面,例如兒子失戀,別說「我認同你感受,但尋死也無幫助」;應花時間深入了解他的傷痛,可由拍拖經過開始,感受當中的甜蜜與痛苦,其間可說「原來你為了令女朋友開心,花了很多心機」,也可說「無論你有幾痛苦,我願意陪伴你」,令他真正感到被認同及關心,讓他敢訴苦,有助日後溝通。

第四招﹕忌用苦肉計

有家長用苦肉計,向子女強調「你死了我會好傷心」,但何永雄表示,此招不一定有效。有些個案的事主與父母感情好,不忍雙親難過而打消念頭;但如果與父母感情一般,可能有反效果。有個中四男生失戀後,由於沒有關係良好的朋輩傾心事,唯有向母親傾訴。其母一聽,即長篇大論說道理,更直言﹕「你好自私,我養你多年,你無考慮到我會傷心。」但此話令男生更反感,反認為父母自私,不理會他的痛苦,令他傷害更深。幸好最後男生向社工求助,解決情緒困擾。

第五招﹕多溝通建立關係

長遠而言,父母應與子女多溝通,建立良好關係,預防他們有輕生念頭。葉兆輝表示,不少輕生者,雙親忙於工作,未有太多時間關心子女,家庭支援較弱。曾有中學生的母親任職酒樓侍應,父親做看更,二人都工時長,一家人甚少時間相處,當兒子在學校遇到困難時,便感到求助無門。「好多時家庭成員都互相關心,只是工作太累及欠缺時間表達關懷。」家長縱使再累,也要抽空關心子女的成長。做父母總是很關心子女的成績,但回家後不要第一句就問「考試成績如何」,不妨先問「今日上課開心嗎」,先關心他們後,再問他們成績。

■生命無價

培養正確價值觀

遇上挫敗不尋死

「青少年對死亡不太感到恐懼及陌生,因為他們經常打機,當中不少是打殺的暴力遊戲,經常沉迷在虛擬世界,將死亡潛移默化,自以為理解死亡。」葉兆輝指出,長時間上網會影響精神健康,用多一小時打機,便少了一小時做其他活動,如﹕打波、親子時間,影響親子關係。曾有中學生,因長時間打機,母親屢勸不聽,憤而扔掉遊戲機,兒子大怒下了斷生命。葉鼓勵家長為子女安排各式活動代替打機。

報復或補償 以死為手段

何永雄指出,成年人覺得死亡是重大事件,但他接觸有意輕生的青少年中,不少在遇上困難如失戀及失學時,便輕視生命價值,企圖用死亡達到自己目的,當中可分為四大類別﹕

1. 視作報復

對身邊人或社會有不滿,例如失戀時,以死作報仇

2. 視作補償

覺得自己對不起別人,如自責之前對女友不夠好,導致女友離開,希望用生命代表愛意,補償對方

3. 懲罰自己

認為自己有錯,未能原諒自己,用死亡懲罰自己

4. 逃避痛苦

逃避心靈的傷痛

從小讓孩子學習面對挫折

何永雄指出,部分有意輕生個案可能平日少有挫折,一遇上挫折便感到猶如失去生命全部,既然如此,何不及早了結。要青少年擁有珍惜生命的價值觀,並非一朝一夕,應從小開始建立,由小事情中學習面對挫折,父母可從旁鼓勵他們再接再厲。

1. 別輕易放棄,例如玩飛行棋,「輸了,可再來新一局」,別因一次失敗,認定自己是無能

2. 接納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的強項及弱項,努力做好本份

3. 認識自己的情緒,找出健康的宣泄情緒方法;不要錯用自殘,甚至自殺宣泄不滿

4. 建立家庭及朋友的支援網絡,就算個人思想正面積極,但總會有失意時候,需要別人扶助,毋須獨自面對

文、圖:許朝茵

統籌: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