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8間小學自去年10月起參加英國文化協會的「童心同唱」計劃,通過唱歌助學生學習,教師會將一首首耳熟能詳的兒歌填上課文,例如不同季節、天氣及節日等內容。參與計劃的教師指出,曾有英文基礎差的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童,甚至聽不懂「open your book(打開你的書)」等指令,上課一直望窗外或趴在枱面,但拍手唱歌可提起其興趣,現時上課會望着老師,更主動舉手在全班面前示範拍手等。
「童心同唱」自2013年起展開,現時全球共17個國家或地區參與,計劃希望通過唱英文歌,幫助有困難的學童更融入課堂,同時讓學生學習詞語配搭、句子結構等。去年10月起,有來自8間小學的15名教師參與計劃,接受了4日培訓,由童心同唱藝術總監Richard Frostick教導如何用歌唱輔助教學。
拉近特教融合生主流生距離
歌曲旋律不少為耳熟能詳的兒歌,英國文化協會會提供一些歌曲資料,歌詞則由教師們自行創作,例如以《小小姑娘》旋律配上「summer’s hot, summer’s sunny(夏天很熱,夏天很晴朗)」歌詞,讓學生認識季節與天氣。教師會在課堂上教學生唱,再配以簡單動作,唱完後會就歌詞內容向學生提問,令特教融合生更投入課堂,拉近與班上主流學生的距離。
上課拍手跟得上 自信增強
參加計劃的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教師陳懿嘉表示,她曾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幾乎聽不懂英文,「open your book(打開你的書)」這類指令也不明白,故過往上課時一直望向窗外,或趴在枱面。後來她在上課時加入拍手及唱歌,見到該學生突然打起精神,開始跟着她的節奏一起拍手,相信是該學生覺得能力所及,自信增強。陳又指雖然該學生英文考試仍是不及格,但感覺到其對課堂有更大興趣,「至少上堂時望老師而非望窗外」。故雖然要作歌令工作量增加,但她認為值得,因可有效促進學生學習,事半功倍。
仁愛堂劉皇發夫人小學教師葉天樂指出,唱歌有助學生更快記憶所學內容,「例如教完有關節日的歌曲,學生在作文中真的會寫這些節日」。
教師走音 學生更放膽唱
參與教師多數沒有音樂背景,陳懿嘉指反而可令學生放下包袱,「聽到老師都走音時,小朋友就唔會怕醜唔敢唱了」。
2016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