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出狀元 90後銷售員躋身店長行列

job21_a05_pto1190後蔡坤華(Dee)自小好動,自中學畢業後認為零售業較適合自己,於是加入服裝店G2000成為銷售員。「行行出狀元,入職時我從未想像過自己能成為店長。」工作只有4年,Dee很快便從銷售員晉升至店長,當中點滴讓他感到莫大的滿足感。

剛入職成為銷售員時,Dee接受公司提供的新人培訓,學習服務顧客的技巧、外語訓練及產品資訊。Dee從事西裝銷售,西裝的種類、用料,即使是微細至一夥鈕扣亦大有學問,新人培訓班讓Dee學習不少相關知識,對工作大有幫助。完成課程後,公司便分派Dee駐旺角分店實習,開展其零售事業。

幫助顧客感滿足 進修外語提升服務質素

就服裝店銷售員的工作而言,他們主要負責服務客人、建議配搭、協助選購合適的產品。這些也是店長Dee的日常工作之一:「不時有大學生為求職面試而購買西裝,我會盡心分享意見,幫助他們選購合適的產品。」每當得到對方的答謝時,Dee也會感到莫大的滿足感。另外,銷售員需要整理貨品,將它們分門別類,讓顧客找到想購買的產品。同時,他們要進行倉務工作,定時把貨倉中的貨品補給到店面。

銷售工作經常要與人接觸,溝通及語文能力十分重要,尤其是Dee任職的分店位於旅遊區,更不時要以外語服務遊客。初入職時,Dee並不擅長英語,因此常常誤解外籍客人的意思,要由同事從旁協助。Dee對此感到自責,決定報讀公司提供的課程,改善自己的英語能力,現時面對外籍顧客時,他已能應付自如。

銷售員須熟悉公司產品,不時打理店內的陳列品,務求將產品 最好的一面展現予顧客。
銷售員須熟悉公司產品,不時打理店內的陳列品,務求將產品最好的一面展現予顧客。

短短數年成店長 帶領同事進步

隨著經驗增加,Dee對銷售工作熟能生巧,公司留意到其表現良好,便予他晉升機會。從初入職的銷售員到成為獨當一面的店長,一般需要7 – 10年時間,Dee卻4年內做到,對此他表示始料不及。成為店長後,職責涵蓋全店的所有事情,包括監察銷售情況、管理員工、還有環境佈置,例如店舖裝潢、燈光佈置、貨品擺設等。管理員工方面,除了視察其工作表現,作為店長的Dee希望可
以教導同事更多專業知識,帶領他們進步,讓店舖在銷售情況及服務質素也有所提升。

入行容易 表現良好可晉升

一般而言,銷售員的入職學歷要求不高,中學畢業即可,是較易入行的工作。另外,大部分零售店也會提供培訓,幫助新人熟習工作內容。相比其他零售店,Dee從事的時裝店較注重培訓銷售員的服飾配搭能力,並要求他們熟悉公司產品,以便在顧客選購衣服時提供專業意見。

晉升方面,銷售員可晉升為資深銷售員,及後是副店長及店長。Dee表示,年資並非晉升的主要條件,只要有良好的工作表現,便能得到機會,因此他經常鼓勵同事報讀培訓班,學習更多有助工作的知識。

身為店長,Dee(左)鼓勵同事(右)努力學習,不時主動教導他們有關西裝的知識。
身為店長,Dee(左)鼓勵同事(右)努力學習,不時主動教導他們有關西裝的知識。

不怕辛苦 守時為重

零售工作為Dee帶來光明的事業路,因此他鼓勵年輕人投身業界。「零售店的工作涉及體力勞動,銷售員要不怕辛苦,假如有這樣的工作態度便能得到更多學習機會,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銷售員亦須擁有良好的時間觀念,身為店長的Dee說同事必須守時,才能委派重任於他。此外,零售工作講求團隊合作,同事間必須保持溝通,互相幫助對方,讓每人對公司都感到歸屬感,這才可以做到盡心服務顧客。

【知多點】

銷售員的工作時間大多採用輪班制,平均每周工作5 – 6天,每天工作8小時左右。

文:鄧浩強

書本樣式

job21_a05_1
job21_a05_2

 

 

曾躲廁所苦讀 終成物理治療師 讀障無阻有志者追夢

Thomas在會考和高考花了很多工夫,才能在兩科語文科取得及格成績,升讀理大物理治療系。
Thomas在會考和高考花了很多工夫,才能在兩科語文科取得及格成績,升讀理大物理治療系。

【明報專訊】當得知孩子患有學習障礙,家長難免忐忑不安,擔心他們讀書不成,未來的路也變得難行。兩名患有讀寫障礙的青年,他們小時候連字的左右也分不清,默書經常零蛋,一個在中學時慘被踢出校;另一個把書桌搬入廁所,希望自己專心讀書。誰會想到他們長大後會成為物理治療師和飛機工程人員。他們的經歷告訴大家,即使是有學習困難的孩子,一樣能達成夢想,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今年26歲的麥卓恆(Thomas)任職公立醫院物理治療師,自小喜歡科學、想從事醫療行業的他,可說已經圓夢,可是這條路,一路走來毫不順遂。Thomas小一時證實患有讀寫障礙,常把字的左右掉轉,看文章時又會跳行,「由於錯字太多,中英文考試從不及格,默書包保零分。只有數學科不需寫字而拿到高分」。

回想起小學坐在燈掣下上課,Thomas笑言,自己的視線跟黑板是呈水平,「到底老師想我看什麼?」
回想起小學坐在燈掣下上課,Thomas笑言,自己的視線跟黑板是呈水平,「到底老師想我看什麼?」

中英肥佬 被罰課室外上課

相比分數,別人的誤解對Thomas打擊更大,「分數本身是個數字,對小朋友是沒意思的,但老師見我成績差,叫我坐在班房邊旁燈掣下方或課室門外上課,說是令我專心,但我連黑板都看不到。做不好功課時,又要我放學後罰企,老師放工我也未放學」。直至小四,他轉到一間程度較淺的學校就讀,情况才好轉,「新學校老師不時鼓勵我,說及格三次就有獎勵,我開始有動力讀書」。

不過,升中後挑戰更大,中英文成績不及格居多,面對公開試,自己和老師都失去信心,「中三時老師說,語文不達標就升不到大學,不如早點去學維修升降機吧!我真的去了報維修課程,中五又報一次,但其實想做醫療工作」。

將勤補拙 會考中文獲B

雖然有讀寫障礙,但Thomas積極樂天的個性,令他勇於解決困難。
雖然有讀寫障礙,但Thomas積極樂天的個性,令他勇於解決困難。

在會考和高考前,Thomas決心放手一博,「放輕理科,全力溫習中英文,因為這兩科不及格就不能升學」。以中文科為例,他交了50多篇作文給老師批改,「勤力是最基本的,知道弱項是什麼就去操練。寫作過程中,我掌握到作者鋪排情節的手法、句子背後帶出的意思,對閱讀理解都有幫助」。結果他會考中文科考獲B級,高考也有D級,加上其他科成績不俗,成功升讀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系,最後成為物理治療師。

他笑言,讀寫障礙的影響仍然存在,「物理治療相關知識,如神經和解剖學,深奧之餘,還要是拉丁文。我便用熒光筆將內容分門別類,讀書又會讀出聲,方便記入腦」。他深信,面對學習障礙,最重要是積極找解決方法,「我當年讀到一篇文章,說在廁所不易分心,記東西最入腦,便自掏腰包去買香薰,搬小桌子入廁所,溫兩小時後出來『抖氣』。這未必有用,但你要肯去試,才會找到辦法幫自己」。

跟Thomas一樣,28歲的飛機工程人員霍逸軒(Hank)小一時接受評估,證實患有讀寫障礙,「我覺得中文字很複雜,默書前不停抄課文,總算應付到,但作文沒有範圍,不能事先溫好,一寫作時就記不起字是怎樣寫」。中學的中文科更是長期不及格,「有作文、實用文,以及完全無法理解的文言文,根本讀不來」。

自小熱愛汽車的Hank,最終從事飛機維修,組裝零件、觀察運作情况,一樣富有挑戰性。
自小熱愛汽車的Hank,最終從事飛機維修,組裝零件、觀察運作情况,一樣富有挑戰性。

被踢出校 踏上維修飛機路

Hank表示,飛機安全十分重要,檢查和維修期間都絕不能鬆懈。
Hank表示,飛機安全十分重要,檢查和維修期間都絕不能鬆懈。

中四時,老師明言因Hank成績欠佳,故要被踢出校,想不到這卻是人生轉捩點。他往美國升讀高中,校方讓他自行選科,他選讀最感興趣的汽車維修,「我從小很愛汽車,常常上爸爸的車研究,但整個中學階段都沒發揮這潛能。去到美國,老師教我拆掉汽車所有零件,逐一檢查,頓時得心應手」。回流香港後,他再報讀汽車維修文憑課程,學砌車和組裝零件,雖然要背理論,但考試以填充和選擇題為主,他就可以輕鬆過關了。

畢業後遇上飛機維修公司招聘,本來醉心汽車的他決定一試,「飛機的部件更多,可以近距離接觸這麼大的飛機,很有挑戰性。當飛機有少許不尋常,我便要逐個部件去測試,分析問題所在」。做過幾年學徒和維修員,近年他負責觀察飛機狀况,如果有需要維修,就會在工程師及維修員之間協調,促進溝通。

去美國讀高中,雖然只得一年時間,但已令Hank(中)找到人生方向。
去美國讀高中,雖然只得一年時間,但已令Hank(中)找到人生方向。

每日要處理的文件不少,再遇文字,Hank已不會叫苦連天,「畢竟是理想職業,便有信心克服困難,日後也可能去考工程師牌照」。因此他鼓勵有學習障礙的學童,在學業上,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自我認識、發掘興趣,未來自然會行上合適的路」。

文:李樂嘉
圖:劉焌陶、受訪者提供

7歲兒子屢奪國際獎 母親:不做虎媽 孕育天才小畫家靠放手

Stephanie喜歡透過Vinci親筆畫的畫作來了解他的內心世界,一談到繪畫,兩母子便有無窮無盡的話題。(圖﹕馮凱鍵)
Stephanie喜歡透過Vinci親筆畫的畫作來了解他的內心世界,一談到繪畫,兩母子便有無窮無盡的話題。(圖﹕馮凱鍵)

【明報專訊】不少「進取型」的家長,給子女學彈琴,便想他們擁有莫扎特的成就;給孩子學繪畫,就以為可塑造第二位畢加索。完全沒可能嗎?又不能這樣武斷。像資深繪畫導師葉麗雅(Stephanie),便成功把自己的兒子孕育成天才小畫家。

今年只得7歲的陳永治(Vinci),在過去四年,已先後奪得四項全球金獎、一個全球亞軍、三項藝術評審大獎及兩項傑出作品獎等。Vinci之所以有如此佳績,除天分外,更重要是他沒有一位「虎媽」!「欲速則不達」是Stephanie的育兒宗旨,她寄語天下父母,愈放手,反而愈得到更多驚喜。

Vinci是兒童畫壇頒獎台的常客,媽媽手持出自他手筆的《追逐星星的孩子》。該作品使他在「聯合國太空周國際兒童及青少年繪畫大賽」中,勇奪「全場總冠軍」最高殊榮,並獲評審團激讚他是「天才小畫家」。(圖﹕馮凱鍵)
Vinci是兒童畫壇頒獎台的常客,媽媽手持出自他手筆的《追逐星星的孩子》。該作品使他在「聯合國太空周國際兒童及青少年繪畫大賽」中,勇奪「全場總冠軍」最高殊榮,並獲評審團激讚他是「天才小畫家」。(圖﹕馮凱鍵)

在Stephanie眼中,兒子確實有少許繪畫天分,但憑二十年的教學經驗告訴她,小朋友作畫,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眼界和創意,「Vinci是一個好奇心很強的小朋友,他覺得這個世界很漂亮、很有趣。他很喜歡看書,基本上,他吃早餐、午飯和睡覺前,都會看書。於是,我們家中便放了一個大書櫃,給Vinci做小型圖書館,擺滿他心愛的圖書,尤其是有關動物、科學題材的書籍。」

藝術無對錯 孩童作畫看創意

各地的博物館都留下兩母子的足迹,圖為他們早前參觀位於奧地利維也納的藝術史博物館。(圖﹕馮凱鍵)
各地的博物館都留下兩母子的足迹,圖為他們早前參觀位於奧地利維也納的藝術史博物館。(圖﹕馮凱鍵)

她笑言,一家人去旅行,有兩個景點必定要去的,一是動物園,二是博物館,「兩個地方都是Vinci至愛,或許就是這樣,造就出他的靈感和創意來。有次他坐一部透明升降機,竟幻想到自己身在水族館,眼前看到的東西,便是魚,真可笑!」

兒子兩歲半起正式跟她學繪畫,與其他小朋友一樣,年幼時多做一些觸摸性的作品,例如印畫、剪貼等;進入小學階段,便開始接觸混合媒體,包括水彩、塑膠彩、油畫顏料、木顏色、乾粉彩、麥克筆、鋼筆、針筆等。

Stephanie說﹕「我主張教混合媒體,是希望學生什麼物料也涉獵到,因為從不同物料之中,也探索到他們的強弱處,我期望學生的畫作有創意、有自己的看法。」她強調,藝術並非數學,沒有絕對的答案,可給予小朋友更多想像空間。

這幅天馬行空的「自畫像」,令Vinci勇奪日本的中村凱斯哈林藝術特別評審大賞。(圖﹕馮凱鍵)
這幅天馬行空的「自畫像」,令Vinci勇奪日本的中村凱斯哈林藝術特別評審大賞。(圖﹕馮凱鍵)

最怕家長只彈不讚

Vinci早前應MCP新都城中心邀請擔當小導師,與兒童心臟基金會的病患兒童齊心合力以手掌作畫。(圖﹕馮凱鍵)
Vinci早前應MCP新都城中心邀請擔當小導師,與兒童心臟基金會的病患兒童齊心合力以手掌作畫。(圖﹕馮凱鍵)

作為導師,她笑言最怕遇上兩類家長,一是給予太多意見,二是「有彈無讚」,「我試過叫學生自由選擇畫一種動物,有小朋友想畫一隻豬,但媽媽卻認為豬太簡單,硬要他畫一條龍;亦有學生歡天喜地拿着作品給家長看,家長劈頭第一句便說『嘩,很核突』,當作品質素高時,家長又不相信是出自孩子的手筆,這些言談舉動,只會令孩子感到挫敗,失去信心」。

相反,Vinci便幸福得多,只要符合題目,Stephanie都會放手由他喜歡畫什麼便畫什麼。像一幅題為《自畫像》的畫,Vinci便在畫紙上畫滿喜歡的動物、昆蟲,他說﹕「我除了畫自己,也畫了最喜歡的八爪魚、猴子、小鳥、蝴蝶和很多花朵陪伴着我。」誰想到這幅天馬行空的作品,最後竟在日本第七屆中村凱斯哈林美術館國際兒童繪畫大賽中榮獲「中村凱斯哈林藝術特別評審大賞」呢!

對Stephanie母子來說,獎項不過是錦上添花,反而藉着繪畫,更能增進他們之間的感情,「畢竟Vinci年紀尚小,很多時未必能好好表達所思所想,但一本畫簿、一盒顏色筆,可以讓我了解他更加多,以及增進話題,他亦可以抒發情緒」。

Stephanie(左)擔任繪畫導師近二十年,她認為藝術無分錯對,家長應放手給予孩子更多想像空間。(圖﹕馮凱鍵)
Stephanie(左)擔任繪畫導師近二十年,她認為藝術無分錯對,家長應放手給予孩子更多想像空間。(圖﹕馮凱鍵)

文﹕沈雅詩
圖﹕馮凱鍵

辣媽CEO:家

【明報專訊】相比很多年輕人,我家大小T自小向來「黐家」,除了飲茶行街旅行全家總動員之外,買衫買鞋買餸去超市街市,時至今日他們兩個都一樣主動陪伴,惹來很多朋友的艷羨目光,問我究竟如何培養出來的。坦白講,並沒有什麼特別,只是自小養成的習慣而已。他們年紀小的時候,不管去什麼地方,我總是帶着他們在身邊,除了可以教他們生活上的各種知識,還有待人接物應有的禮貌,更可令他們了解身處的地方,認識身邊一切的人和事。

家是味道也是愛

對大小T他們來說,家,除了有感覺,還有味道。只要是我煮的,不管是什麼菜式,他們兩個都食得津津有味,放學未踏入家門,聞到味道就已經興奮大叫。因為我親自下廚的,必定是他們喜愛吃的。所有媽媽煮的菜,重的不是味道而是那份無微不至的愛!就是這份愛,維繫家庭成為核心。所以每逢過時過節,無論如何必定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談天說地,不亦樂乎,這是每個媽媽夢寐以求的事,可惜偏偏愈來愈難得。

我雖然是個職業婦女,職場上,不怕失禮,敢講自己頭頂半邊天,但買餸煮飯我視為份內事,除了是盡母親的職責,更是做女兒的孝,還有兌現當日say yes時許下照顧丈夫的諾言。亦不關什麼男女平等事,只不過我向來對飲食很有興趣,難得家人欣賞鍾意我煮的食物的程度,遠超越米芝蓮三星,我絕對非常樂意攬上身。

拒請祖父母吃飯 皆因米貴?

之所以長篇大論,是被一對年輕夫婦小兒子三人之間的飲食對話觸動了我的神經。俗語有話冬大過年,年輕爸爸問太太要個日子和父母做冬,提議剛好新居入伙,不如請爺爺嫲嫲回家食餐飯,讓老人家開心下。年輕妻子當場發脾氣,從來最憎的就是煮飯,再講,莫講煮飯,在家連家務也不用做,質問丈夫為什麼要她為他父母煮飯。然後轉頭問幾歲的小兒子,喜不喜歡爺爺嫲嫲,願不願意請他們回家吃飯。果然幼承庭訓,小兒子竟然說米很貴,要留給自家吃,說他不喜歡見爺爺嫲嫲,反問爸爸為什麼要讓他們去新居。

老竇養仔仔養仔的殘酷現實在現實真人眼前上演,年輕爸爸馬上緊張的說不去就不去,會通知父母工作實在太忙回不了去就算。如此自我無禮不知所謂的人,是被怎樣的父母調教出來的?完全沒有家庭觀念的人,根本不適合結婚,還要荼毒下一代心靈,那個小孩子在這種觀念環境薰陶之下長大,可憐兒子小小年紀自私自利,只知米貴而不知愛為何物。

我知道很多父母以為自己很開明,講明養兒不是為了防老,心底裏願望無非想見多兒孫幾面,但在個個都習慣用忙做藉口,把沒有時間回家以及陪父母理所當然合理化,肯回家吃飯是奢侈,還是施捨?家的意義,究竟何在?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資訊科技應用有增無減 進修做個與時並進 IT 人

網上攻擊、資訊保安等已是全球必須面對的問題,要面向瞬息萬變的科技發展,除了IT從業員要與時並進外,各行各業人士也需要提升對新科技的認知,並要懂得適當地應用,相信有助工作的發揮,若能配合創新研發的精神,事業發展空間定能更廣闊。

科技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原動力,香港大學 (下稱「港大」) 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資訊保安及密碼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鄒錦沛博士指,IT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如在歐美興起多年的金融科技 (Fin Tech),香港近年亦大力發展,以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預期在政府的推動下,其發展與應用將成為金融業未來的重要趨勢。

job_2016-12-23_a1

資訊保安問題愈受重視 人才吃香

IT 技術在社會發展中所擔當的重要角色毋庸置疑,然而當中涉及不少風險,例如資訊保安問題。鄒錦沛不諱言,全球網上攻擊變得愈來愈專業,入侵手法也層出不窮,攻擊的目標已由針對個人電腦擴展至流動和互聯網設備及伺服器,令各公、商營機構都願意投放資源,加強防禦措施,以保障市民及機構的利益。

「大數據的運用及雲端運算等新科技,加上網上銀行、電子商貿服務大行其道,令資訊安全及保安工作倍加重要,市場對相關人才十分殷切。部分大型 IT 公司、金融機構更開設相關部門,專責有關職務;而資訊保安/網絡安全顧問公司亦愈開愈多。」

要投身資訊保安工作,具備相關專業知識以外,他指,求職者若考獲相關認證也有一定的入職優勢,如 CISSP、CISA 等行內熱門的認證。

課程設 4 大分流 涵蓋資訊保安、金融計算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資訊保安及密碼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鄒錦沛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資訊保安及密碼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鄒錦沛博士

新興技術不斷湧現,作為IT從業員務必緊貼市場步伐,定期更新技能;各行各業人士也不能故步自封,掌握 IT 技能,既有助提升個人競爭力,亦能應用到日常業務中提升工作效率。

港大開辦的「計算機科學理科碩士 (Master of Science in Computer Science)」課程,着重教授學員較深入的計算機科學相關知識和技巧,並讓學員掌握科技潮流走勢。擔任課程主任的鄒錦沛指,為配合市場需要,課程於去年起提供資訊保安 (Information Security)、金融計算學 (Financial Computing)、多媒體計算學 (Multimedia Computing),以及一般計算機科學 (General)4個分流,讓不同工作需要、事業發展目標、興趣的學員,專攻某一範疇,又或是學習廣泛的相關知識。學員需修讀 8 個單元及完成畢業論文。

打穩金融計算知識 發掘事業更多可能性

進修之路:港大理學士課程 (主修:數學;第二主修:風險管理;副修:精算學」→港大「計算機科學理科碩士」課程
工作經驗:商業銀行數據分析師 (Data Analyst) → 市場風險經理 (Market Risk Manager)

喜愛數學的林福明 (Tony),畢業後選擇加入了銀行,由數據分析師起步,主要負責分析與國際貿易有關的數據,工作涉及寫腳本語言 (script)、協助寫程式;兩年後,他決定轉職市場風險經理。

「現時的工作崗位更富挑戰性,不僅要面對來自不同金融市場的數據,工作亦更講求良好的分析力,如有新金融產品推出,需評估市場風險大小和可能遭受的潛在價值損失。另工作同樣要協助寫程式。」

金融計算學 涉獵跨學科知識

林福明 (Tony)
林福明 (Tony)

大學時期沒受過程式設計訓練的他,邊工作邊自學寫程式。眼見美國金融市場興起採用演算交易 (Algo trading),即利用電腦程式的演算法來作出買賣決策的一種交易工具,他深感興趣,於是透過互聯網搜尋有關資料,掌握入門技能。及後他索性進修「計算機科學理科碩士」課程,希望對金融計算學有深入的了解。

Tony 不諱言,金融計算學涉獵金融、數學、統計學及程式設計的知識,故入讀此分流者要有心理準備需接受跨學科訓練的挑戰。以他為例,學習挑戰之一是要花時間克服個人較不擅長的程式設計,從中讓他磨練出堅毅的意志力。「程式開發及編寫需要屢敗屢試,即使只是寫錯一丁點,所得出的結果也不一樣。」

為了應用所學、累積實踐經驗及測試個人的實力,他參加了「時富全港大學演算交易比賽 2015/16」,建立及測試自行研發的演算交易投資策略,結果獲得全場總冠軍大獎,明年 2 月將出戰一項與量化金融相關的國際賽。

鑽研演算交易課題 考取專業資格實踐興趣

想獲得好收成,便需先下苦功,紮好根基方能夠開花結果,職場亦然。Tony 認為,年輕人應把握機會增值、嘗試和經歷不同的事情。「上司支持我修讀碩士課程,並曾提議升職一事,不過我認為進修不應只為升職、加薪,突破個人局限,發掘自身潛能,使事業發展有更多的可能性亦十分重要。」公司亦計劃發展金融科技,他期望日後能把所學派上用場。

入行逾 3 年的他,持有風險管理師 (PRM) 專業資格、完成了部分精算專業試,計劃修畢碩士課程後,或會到美國攻讀與演算交易相關博士學位,擴闊視野,為未來朝着此方向發展鋪路。他分享,其碩士論文正是以演算交易為研究題目,負責指導他的教授更找到基金,有望可實踐有關技術方案。「待我累積更多工作經驗後,或會嘗試一下創業的滋味呢!」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

四孩之母「蜘蛛女」 聖誕願望:再生兩個 鄭麗莎盼組好好好家庭

【明報專訊】聖誕老人今年提早送大禮,而且出手非常闊綽啊!兩屆搶包山皇后、人稱「蜘蛛女」的鄭麗莎(Lisa)繼兩年前收到一名男丁做禮物後,今年聖誕老人再度加碼,一口氣送她三個BB,一屋兩仔兩女,剛剛湊成「好」、「好」兩個字。

不過,貪心的Lisa尚未滿足,原來她今個聖誕節已悄悄許願,希望聖誕老人在五年內再送她兩個BB,組成一個非常「好」、「好」、「好」的大家庭!

pama_2016-12-21_a1

盼兒女成群 享天倫樂

要鄭麗莎(Lisa)替四個孩子裝身影聖誕大合照,難度比她平日做攀石練習更高。剛搞妥哥哥(大孖)晉孝,妹妹(細孖)尤嘉又突然掉下聖誕帽來;幫尤嘉重新戴好後,姊姊尤霏(二孖)又睡着了,要不斷搔她、喚醒她;那邊廂,大仔晉頤已不耐煩,開始耍脾氣,Lisa唯有出動糖果引誘他,「哈哈,真的被他們搞到我頭暈了!」口裏雖說煩,但嘴角甜絲絲的笑容,一看就知Lisa口不對心。

當Lisa還是單身貴族時,早已決定將來一定要組織一個大家庭,皆因她有兩兄,連同父母在內,一家五口樂也融融,因此她一直渴望自己也能兒女成群,老來享受天倫樂。難得後來遇上同樣喜歡小朋友的Mr. Right,兩人婚後不設防,翌年即誕下晉頤,10月剛滿兩歲的他,現正念幼兒班。

懷三胞胎 堅拒減胎

三年抱四——Lisa三年抱四,今年有兩仔兩女陪她過聖誕,開心得笑不攏嘴。(圖﹕黃志東)
三年抱四——Lisa三年抱四,今年有兩仔兩女陪她過聖誕,開心得笑不攏嘴。(圖﹕黃志東)

讓肚皮稍事休息一會兒,Lisa又再蠢蠢欲動。為抓緊時間添一名猴B,她在醫生指導下吃排卵丸,沒料到因而懷了三隻馬騮仔,「當醫生告訴我是三胞胎時,第一個反應是難以置信,感到極度驚訝!甫定神來,正想歡喜之際,醫生便說出連串懷三胞胎的風險,叫我慎重考慮減胎」。

思前想後了兩個星期,Lisa最終力排眾議,決定「一個都不能少」!她說﹕「作為媽媽,怎捨得隨便放棄任何一個骨肉呢?我知道香港也有媽媽成功誕下三胞胎的,個案雖然不多,但並非完全沒有,為何人家可以,我又不能呢?况且我是運動員出身,身體應該有足夠肌肉量去支撐巨肚子,加上我年輕,只得三十歲,所以我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應付這項艱巨任務的。」

大家對Lisa最深刻的印象,或許是她榮膺兩屆長洲搶包山女子組冠軍,但其實Lisa是退役港隊攀石運動員,也是首位奪得世界運動攀登速度賽冠軍的華人;此外,她亦是健美小姐,並曾榮獲世界小姐健體冠軍,來頭不小。

順利誕3B 有賴強健體魄

正如Lisa所料,強健的體魄有助她順利孕育三個小生命,「那當然較懷第一胎辛苦,嘔吐特別多,亦經常流鼻血、流牙血,而且小便頻繁,但幸而最終三個BB都健康出世。想起來,一胎生三個也蠻不錯,節省很多時間啊!」

坦白說,三個「倒模」兼年紀一模一樣的BB,記者着實分不清誰是誰,不知媽媽有沒有這些烏龍事呢?「最初偶爾也會把哥哥和妹妹搞亂,因為兩個體型差不多,而姊姊則較多頭髮,最容易辨認。但現在哥哥突飛猛進,明顯長肉得最多,因此,再沒出現認錯B事件了。」

首重培養孩子品格

在香港,常說養大一個小孩子要花400萬元,加上讀書壓力大,令不少夫婦寧可養寵物,也不願生BB,Lisa的勇氣,確實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像我以前那一代,也是天生天養的,什麼資源都沒有,又沒有補習老師,還不是這樣長大嗎?我不一定要子女讀名校、學業成績怎樣亦不重要,最重要是培養他們有良好的品格、正確的價值觀,加上具創意的話,他日要在社會立足並不困難」。

留港開派對迎聖誕

說回今個聖誕節,因為三胞胎年紀尚小,Lisa決定留港慶祝聖誕,屆時或會與親友開派對狂歡一番,「我相信未來兩三年,都難以一家六口齊齊出動去旅行了!」

那當然吧,因為未來五年,Lisa還要隨時準備接收聖誕老人送來的兩個BB呢!

■Lisa小檔案
2010年 世界健體小姐冠軍
2010年 世界健身小姐亞軍
2008年 東亞健身錦標賽冠軍
2006年 運動攀登世界盃速度賽金牌
連續6屆香港健體小姐冠軍
連續8屆香港女子速度攀登第一
兩屆長洲搶包山女子組冠軍

文﹕沈雅詩
圖﹕黃志東、受訪者提供

辣媽CEO﹕惜物惜福惜人

【明報專訊】小時候我是很喜歡聖誕節的,不是為了聖誕禮物更加不是為了聖誕大餐,是一家人商量怎樣度過,然後一起歡度每一段快樂時光。我是一個家庭觀念很重的人,父母對我的影響很深遠,自兩個孩子出世之後,聖誕節的活動安排,一定是舉家上下六口齊齊出動,行程由我一手包辦。三年前母親走了,爸爸本來不好的身體變得愈來愈差,數月前家中不慎跌倒做手術之後,只能臥牀,起居飲食都要被照顧。要帶他出外旅行,舟車勞頓只會令他受苦,所以已是不可能的事。

知道有教會為露宿者送暖,探訪露宿者兼派發舊衣物,望着爸爸的衣櫃,西裝領帶恤衫皮鞋還有所有要扣鈕的禦寒衣物,對他已經不再適用,希望為爸爸種福,這幾天逼自己狠下心,把我們一家人的衣物整理好,還有一些媽媽的舊衣物一直捨不得捐,也一併捐出去。講到底都只是身外物,留在腦海中的記憶,暖在心中的感覺,最真實珍貴。花錢能買的不外是物件,與價值無關。但很多父母因為種種原因未能陪伴子女,習慣了用禮物、物質去補償,當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只是靠價錢維繫的時候,能有什麼美好回憶,還有什麼溫暖及親情可言?

不鼓勵用物質巴結子女

我從來不為兩個孩子買聖誕禮物,因為食得飽穿得暖有瓦遮頭有書讀,還有愛有關懷,已經是日日過聖誕。再講,我從不鼓勵更不贊同用物慾去引誘巴結子女,我亦會趁機會講解每個節日背後的意義,自小進行洗腦教育,教他倆身在福中要知福,施比受更為有福的灌輸,我自問不遺餘力。曾經和他們兩個坐在電腦前看貧窮戰亂落後地區兒童的生活,然後問要是各給他們$500買玩具的話,他們會選擇買什麼玩具,還是捐出去給有需要幫助的小朋友。他倆不假思索答我選擇捐出去,令我感恩兼欣慰。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其實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教孩子同情心去施捨,遠不如教孩子感同身受同理心。懂仁慈會慈悲,普天之下眾生平等,不會因為自己是施予者飄飄然感覺良好高高在上,只因自己有能力付出能夠幫助別人,已是最大的恩典及福分。善無大小,盡心就好。

今年聖誕注定冷清,原來的一家六口,媽媽已經不在世,爸爸住在護養院,大T身在韓國,只得我們仨在家。要是小T真的明年要出國讀書,家中雖然更冷清,但我肯定我們的心永遠記掛對方,永不會冷。父母會老,孩子會大,始終有一日會離開,不能讓自己措手不及和悔不當初,所以我一直努力,不斷為記憶提升增值,好讓自己不管活到什麼歲數,都可以不斷回帶重溫美好甜蜜片斷。

時間是給親人最寶貴禮物

過了聖誕節就是新年,之後話咁快就是農曆新年,無論如何抽多一點時間陪伴家人吧!別浪費金錢心神買禮物。時間,就是我們能給親人最寶貴的禮物。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家有ADHD小孩 易生摩擦 家庭治療 讓親子停火

【明報專訊】俗語有云﹕「養不教,父之過」。見到孩子無時停、衝動無禮,是否就代表「無家教」?妄下判斷前,會否忽略了孩子可能有特殊需要?當批評別人不懂做父母時,父母背後可能有不少辛酸,諸如童年陰影、為口奔馳而無力管教孩子等等,有什麼方法處理?

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的孩子,大多表現衝動、活躍和專注力差。在現今凡事講求人際關係、與人合作的社會,這些擁有跳脫思維的孩子,往往被看成不懂人情世故、故意刁難或作弄別人。

本港現時主要以藥物及行為治療來幫助這些孩子。這兩種治療模式對改善孩子情况有一定幫助,但在社會標籤與責備效應影響下,所有問題都歸因於孩子行為問題和家長管教不善,這些家庭往往變得孤立無援,教養孩子時百上加斤。面對社會重重壓力而苦無援手,家長與孩子困獸鬥,引發親子衝突甚至暴力情况。

11%ADHD家庭 曾親子互相攻擊

sen_2016-12-19_a1我們的團隊在去年於英國學術期刊發表研究。在44個臨牀案例中,25%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孩子表示,曾受父親或母親不同程度的責備和體罰;21%家長被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孩子語言及肢體攻擊;11%的家庭甚至同時出現上述兩種情况。在「家醜不外揚」的傳統文化下,相信有更多潛在家庭在照顧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孩子時,面對嚴重親子衝突。

光仔(化名)在7歲被確診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同年,光仔與媽媽參加了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及精神科學系合辦的多家庭小組,光仔爸爸因工作忙碌沒參與。那次小組共有6個家庭,孩子同樣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在一次小組活動中,光仔突然向媽媽揮拳,媽媽亦向兒子還手,二人情緒一觸即發。由於參與小組的家庭在小組介入下,已經建立互信互助的默契,其他家長見狀立即分工把二人拉開﹕一個叔叔一手抱起光仔離開房間,他沒有責備光仔,反而雙手擁抱着光仔,循循善誘地與他談話。光仔靜靜地聽着,高漲的情緒慢慢平復過來,也向叔叔哭訴對媽媽不斷催逼做功課的不滿;另一邊廂,三位來自其他家庭的太太走到媽媽身邊,給予支持,亦了解到光仔媽媽缺乏丈夫一起分擔教養孩子,倍感吃力。

這次小組中的衝突顯示出,家長們在小組發揮互助的精神;同時也揭示光仔一家的關係已到臨界點,於是邀請他們來大學的家庭及小組實務研究中心,接受家庭治療,作個別跟進。

家庭治療過程中,了解到親子衝突行為背後,是一個困難重重、缺乏支援的家庭成長歷程。光仔媽媽八年前與光仔爸爸結婚,並隨他從內地來港定居,一年後懷有光仔。但從懷孕至入院生下光仔期間,光仔媽媽也是獨自一人掙錢付醫院費用,爸爸從沒有陪伴在旁,也因不熟悉香港社會福利而未有尋求協助。光仔媽媽後來患上產後抑鬱症,多年來需要服藥控制情緒。當光仔一天天長大,學業壓力、學校投訴,再加上家庭經濟壓力,光仔媽媽的情緒日益轉差,往往不能自控地體罰光仔,日漸長大的光仔亦開始報以還擊,母子關係傷痕纍纍。

家庭治療的目標,是協助缺席的父親回家教養孩子。光仔父親在一次面談中娓娓道出他成長於孤兒院,從沒有感受過父愛,更不知道應如何為人父親,如何照顧家庭。他整天努力工作,但因生意失敗而負債纍纍,與太太婚姻關係轉差,也甚少回家與光仔相處。

我們與光仔一家見了八次,當中安排了兩次處理光仔父母的婚姻問題,逐步地加強光仔爸爸在教養孩子上的角色。母子之間的衝突情况、光仔媽媽的抑鬱情緒,以至光仔的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亦慢慢改善。

從責備到接納 建立支援網

光仔一家的經歷,揭示了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孩子的家庭,面對重重社會壓力而苦無支援,陷入困境。我們的研究及臨牀案例顯示,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雖有一定幫助,但也有不足的地方,特別是沒有協助這些家庭處理家庭衝突和困難,把大家連結一起,互相支持和鼓勵。香港社會有急切需要建立多層面的社會支援網絡,加強面對同樣情况的家庭與家庭間的互相支持。

以光仔一家為例,通過多家庭小組建立互助網絡,以及通過家庭治療,重新發掘自己家庭內的資源,這些服務對恢復這些家庭的動力及面對困難的能力十分重要。此外,社會及專業人士需要對這些家庭深入認識和理解,讓家庭不再孤立無援,感到被接納。讓社會各界的聚焦點,從家長管教不善慢慢轉移到支援這些家庭跨越困難,讓孩子和他們的家庭茁壯成長。

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馬麗莊教授、博士學生羅頴嘉
圖:資料圖片
編輯:林信君

「男童院常客」獲義教六考IELTS圓留學夢

【明報專訊】由匯知中學前校長陳葒創辦的「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已運作5年,昨舉行嘉許禮,表揚一眾有心人及學生。曾視男童院為「度假村」的輟學青年,在陳校長幫助下重拾書本,他6次苦考IELTS,終可如願到英國升讀學士課程。

中三輟學 遇「陳校長」想念書

中三輟學的黎展傑獲嘉許為「傑出學生」,他於中三時輟學,經常三五成群犯事,他笑言多次進出的男童院就如「度假村」般,又稱「十多歲已熟習香港司法程序」。他於中心創立初期遇到恩師陳葒,得知陳提供免費一對一補習後,迷途知返,重拾學業。

黎展傑經陳葒推薦下,入讀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的「2+1課程」,主修「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黎在浙江完成兩年課程後,回港擔任全職美容顧問。他兩年前開始苦讀英文考IELTS,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在10月的第六次考試中取得5分,可於來年到英國巴斯思巴大學(Bath Spa University),攻讀餘下一年的市場學學士課程,戴上四方帽之時指日可待。

20歲出頭的小伙子形容經歷是「奇蹟」,黎展傑鼓勵同路人要堅持,「不要被他人界定你是什麼人,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感謝身邊人的支持,「沒有放棄我已是很大的鼓勵」。黎盼學成後回港工作,將助人精神傳承下去。

獲嘉許為「傑出學生」的黎展傑(左)由昔日男童院常客,轉眼已成為英國大學的準大學生。他對「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陳葒(右)提供義教心存感激,希望用行動代替言語表達謝意,笑稱「男人間的事在心中」。(許芳文攝)
獲嘉許為「傑出學生」的黎展傑(左)由昔日男童院常客,轉眼已成為英國大學的準大學生。他對「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陳葒(右)提供義教心存感激,希望用行動代替言語表達謝意,笑稱「男人間的事在心中」。(許芳文攝)

綜援生獲補英文盼讀社工回饋

另一得獎者是慈幼英文學校中五生鍾卓豪,他自小入住兒童之家,現居於青年宿舍,靠領取綜援維生,甚少參加補習,幸好在社工介紹下加入中心。鍾同學於一年前遇到文職消防員葉恩賜,在其補習指導下重拾對英文的信心。鍾同學希望未來入讀理工大學社工系,回饋社會。

陳葒在台上感謝各界的有心人,「社會都沒有放棄,都有人關心他們(基層學生)」,他又公開多謝早前去世的妻子的扶持。陳葒承認義教「治標不治本」,要惠及所有基層學生,需從政策着手。

「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為2011年成立的非牟利慈善機構,服務有經濟困難的弱勢學童,提供一對一補習、學前班、才藝班等課程支援。

2016年12月11日

寵物主人轉型動物護理員 裝備專業技能 樂與人和動物溝通

喵星人、汪星人當道 ?! 貓狗可算是最受歡迎的寵物之一,其次愛飼養兔、鳥、龜、魚的人為數也不少。若有興趣由寵物主人轉為獸醫護士、動物護理員等角色,便要裝備相關動物護理的理論知識、臨牀技巧等,才能夠發揮所長,護理更多的寵物、動物。

導師透過狗狗 Asko,與同學講解應用解剖學及生理學的知識。
導師透過狗狗 Asko,與同學講解應用解剖學及生理學的知識。

隨着寵物護理和動物福利愈來愈備受大眾關注,令相關人才如獸醫、獸醫護士、動物護理員等需求持續。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簡稱 CityU SCOPE)「動物護理學高等文憑」課程統籌阮穎嫻博士以獸醫護士為例,工作範圍甚廣,部分更需與獸醫一同或在其監督下進行。

她表示,獸醫護士的工作範圍主要包括:處理及安全約束動物進行檢驗和治療;護理受傷、住院及手術後康復中的動物;協助獸醫進行外科手術 (包括事前為患病動物和手術儀器的準備工作及監察動物在手術期間、麻醉後的狀態);以及手術前的各項技術性的程序如消毒工具、化驗和預備醫療儀器等。

入職者需有良好體格、溝通能力

要入職獸醫護士,她認為,具備專業知識、技巧以外,由於此崗位需負責抬起動物、清潔和移動器材等體能工作,故投身者需具備良好的體格。樂於與人溝通也是不可或缺的入職條件,因工作着重團隊合作,獸醫護士不單要協助獸醫,還要與其他動物醫護團隊的成員、動物主人溝通。

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動物護理學高等文憑」課程統籌阮穎嫻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動物護理學高等文憑」課程統籌阮穎嫻博士

香港目前並沒有設立獸醫護士的註冊制度,持有任何學歷的人士都可入行。CityU SCOPE 開辦的「動物護理學高等文憑」課程,每年學額約 40 個,為有志投身行業者提供系統性培訓,包括專業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三方面,讓他們及早適應日後的工作環境及熟習工作。

20 星期實習 體驗照顧動物工作

阮穎嫻表示,上述課程由富有教學及臨牀經驗的老師任教,內容涵蓋麻醉護理及危疾護理、動物護理及預防疾病治療、外科及內科護理、獸醫學醫療影像及實驗室技巧等。課堂教授理論知識以外,亦設有技術訓練、考察和實習。「學員需參與合共超過 20 星期的工作實習,當中包括在課程初期,到動物收容所實習 6 星期,學習如何照顧一群動物。」

畢業生可投身動物診所、動物福利中心/動物收容所、動物公園機構、野生動物拯救中心、實驗室動物設施、動物護理及訓練服務中心及保育組織等相關機構工作。她以沒經驗的動物護理人員為例,起薪約 8,000 至 12,000 元。畢業生也可考慮升讀本港或海外教育機構提供之相關學士學位課程,如到英國、澳洲、美國等地,修讀動物行為及動物福利等相關學科。

學員:累積臨牀經驗 盼助被遺棄動物

葉姻伶 (Vanessa)
葉姻伶 (Vanessa)

家中飼養了北京狗、有志向動物護理界發展的葉姻伶 (Vanessa),本入讀某大專院校的「醫療科學學士 (榮譽) 學位」課程,完成了首年課程,因心儀的主修科 (動物健康學) 未能成功開班,得知 CityU SCOPE 新辦「動物護理學高等文憑」課程,於是索性轉讀此課程。

「我曾修讀坊間短期的寵物護理課程,然而所學到的是基本知識,希望透過此課程,學習更廣泛的動物護理學知識。」她笑言,過往所學有助她理解應用解剖學與生理學的概念;動物福利和倫理一科則予她學習上的新鮮感。「此科目很有趣,從動物的角度出發,動物福利更是近年的社會熱話呢!」

入讀約三個月的 Vanessa,對參與實習十分期待,希望從中累積實務工作及臨牀經驗之餘,亦能對業界運作有透徹的了解。對於行業的前景,她抱持信心,並期望能應用所學貢獻動物護理界,盡心服務所有患病、被遺棄的動物。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