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如果孩子上學只覺沉悶,功課做得辛苦,家長可有辦法呢?有一群家長去年大膽嘗試,讓孩子休學一年(Gap year),取而代之的是四出遊歷。別以為這代表荒廢學業,其實他們在家中也有自學溫習,並透過動靜兼備的活動,培養對世界的好奇心。
歡樂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今年9月,這群孩子已重新背起書包,回校上課。不同的是,他們已經找到學習動機,上學再也不是一門苦差。
「為什麼我要上學呢?」11歲的周孟慈(慈慈)一年前正讀四年級時,常常對這問題感到疑惑。慈慈的成績屬中上,卻對讀書失去動力,提起上學,只想到無止境的功課和考試。於是媽媽Queenie讓她休學一年,這一年,慈慈與五個同樣休學的小學生四處遊歷﹕到長洲訪問店主、入大澳住兩星期、看地下戰壕遺蹟、學剪紙、賣手作……每項活動都令慈慈大開眼界。
開心過後,慈慈今年9月在一間新學校重新上學。Queenie說,休學前跟原校校長談過,可按程序申請升讀五年級,但整整一年沒操卷,令慈慈在入學試失手,不獲原校重收。之後考幾次插班試,成績都跟預期有落差,更難受是要面對別人的誤解,「慈慈聽過有人說,休學過的學生一定不肯讀書,但慈慈一向學業表現不錯,休學不代表讀不成書」。
重返校園 碰釘當試煉
Queenie沒後悔讓女兒休學,相反,每次找學校時碰釘,她都視作為女兒的學習機會,「過程中她會明白到,不是她想得到的東西,就一定到手」。Queenie也沒有為選校訂下標準,既不堅持找一間成績很好的學校,也不會特別推崇愉快教學,「她入到哪間學校也好,都要調適和嘗試適應,這是她要學的一課。最終她找到一間跟弟弟同區的學校,我也很滿意」。
休學經驗打開話匣子
相比起媽媽,慈慈就沒那麼淡定,對於再次上學,她曾有各種顧慮,最擔心社交問題。其他同學自幼一起學習,作為插班生,能否打入他們的圈子?沒想到正是休學的體驗,有助她結識朋友,「同學聽到我說過去一年沒上學,紛紛說很羨慕,話匣子就這樣打開了。比起休學時只有五個小朋友陪我玩,現在有一大班同學一起,更加快樂」。
另一樣未知數,當然是能否追上學習進度。慈慈憶述她上月迎來
第一次考試,「很久沒有坐定定溫書,五年級又會開始呈分,所以考試前很緊張,夢見考試不及格」。結果她科科及格,中英文科的成績特別理想,中文作文更獲全班最高分。
取得好成績絕非僥倖,其實休學期間,慈慈會自行溫習、閱讀圖書、朗讀文章等。更重要是,自重返校園後,她建立了自動自覺溫書的好習慣,盡量在學校完成功課,待課外活動完結後,便可回家溫書,之後才進行畫畫、看電視等消閒活動。她更叫媽媽買補充練習,讓她考試前做足準備。
由不想讀書到提出要做練習,慈慈的學習動機大大提升,Queenie相信是休學的成效,「我覺得她停一停之後,最大變化是對自己的事着緊了,可能很多休學活動都要她主動探索,培養了自發性。現在她考試失分時,會反思是否溫習不夠,以前她考不好,只會說句『沒辦法』就算」。
活動提升解難能力
聽到媽媽的稱讚,慈慈笑言不太察覺到有這變化,但同意休學提升了自己的解難能力。一次紙皮砌物的活動令她印象最深,她要和其他小朋友合力,用紙皮完成幾項任務,包括砌迷宮、砌屋、造滑梯及設計障礙賽道,「一聽到用紙皮製作,就覺得好新奇,落手落腳後才發現不容易,紙皮本身較軟,很難固定和平衡」。
慈慈積極思考方法,尤其在迷宮的佈局方面,給予了不少意見,「我們砌出的迷宮,別人進去後,真的要花時間找路,不會很輕易去到終點。紙皮製作的滑梯也很成功,有承托力,我可以從上面滑下來」。完成任務固然高興,更大得着是嘗試帶領討論,也思考如何解決困難,「自從回到學校,就少了許多時間玩這類活動,但希望記得這些經驗,長大後有用」。
文﹕李樂嘉、沈雅詩
圖﹕馮凱鍵、沈雅詩、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