髮型師 入行易成才難 技術、態度同樣重要

何琪康(Daniel)中學時期發現自己對髮型設計的興趣,遂於畢業後到髮廊擔任髮型師助理。入行至今近20年,Daniel現已成為髮型集團IL COLPO GROUP的頂級髮型師(Leading Stylist)。即使髮型行業入行門檻不高,要成為一個頂級髮型師絕不容易,不但要通過多個考試,更要有正確的態度才能成功。

Daniel擔任髮型師20年,不但與顧客建立深厚友誼,更親自培育出3名助理成為髮型師。
Daniel擔任髮型師20年,不但與顧客建立深厚友誼,更親自培育出3名助理成為髮型師。

Daniel對髮型設計的興趣源於中學時期,當時興起某明星的髮型熱潮,他和同學都希望模仿此髮型,奈何一般髮廊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因此便自行修剪。Daniel當時並無任何理髮知識和技巧,只靠兩面鏡子、梳子和剪刀慢慢嘗試。成功剪出理想髮型後,他開始為其他同學剪髮,逐漸培養出對髮型行業的興趣。

完成中學課程後,Daniel從報章廣告得悉有髮廊進行招聘,便決定應徵為髮型師助理。初時,家人擔心他只是「三分鐘熱度」,曾建議他繼續學業,修讀工程科目。但Daniel當時已有明確目標,立志以髮型師為終生職業,於是專心致志發展髮型事業。

學習各種理髮技術 通過考核方可晉升

髮型師要循序漸進學習各個理髮技巧,再通過溝通了解客人的喜好,才能為設計出理想的髮型。
髮型師要循序漸進學習各個理髮技巧,再通過溝通了解客人的喜好,才能為設計出理想的髮型。

新入行者不會一躍成為髮型師,必須從髮型師助理起步,學習面對不同範疇的工作。除了在髮廊直接服務客人,髮型師及助理會到雜誌社、廣告公司及髮型產品公司等機構,擔任髮型設計、教學及推廣工作。Daniel表示,髮廊外的工作不一定帶來額外收入,但他建議新入行者應多接觸及認真對待每次機會,因為這些工作能有助建立人際網絡,亦可摸索自己是否適合擔任髮型師。

若要成為一名正式髮型師,必須循序漸進學習不同的理髮技術。新入行的助理會先學習如何為客人洗頭,然後學習染髮及顏料應用,接着是不同的電髮技巧,最後才接觸吹頭及剪髮技術。理髮是一門學問,即使是看似簡單的吹頭,亦會因不同髮型而採用不同的技巧。學會以上技巧後,助理需通過由髮廊安排的考核及評估,合格後才有機會晉升為髮型師。

Daniel指出,要通過各項考試,最重要是不斷練習,更要視工作為興趣,只要熟習每種技巧,便不會造成考試壓力。「理髮是講求學以致用的行業,髮型師的工作就是要把所學到的實際應用出來。」

前往外地交流 完成多年夢想

Daniel入行以來,一直希望前往外地交流及學習,可惜多年來一直未能成事。直至工作10年後,他終於達成夢想負笈海外,到倫敦進行交流,透過理論與實習兼備的課程,進一步深造髮型知識。

短短6星期的海外交流,令Daniel大開眼界,他認識到當地髮型業有更完善的配套,當地業界會投放更多資源舉辦髮型展覽。Daniel指,當地有很多專業髮型學校提供課程,倫敦街頭上不難找到一間髮型學校,當地對學習鑽研髮型技術的氣氛比香港高。

透過此次交流,大大增加Daniel的自信,更肯定自己的行業知識。他認為外國有很多專業髮型師,與他們交流和學習為自己的理髮技術帶來不少裨益。

自信心帶來客戶群 需做好情緒管理

作為一名成功的髮型師,技術和對潮流的觸覺固然重要,但給顧客一個自信的外表亦不可或缺。很多髮型師入行初期因自信心不足,面對客人時會感到害怕。Daniel認為自信心是建立客戶群的一個重要元素,「髮型師一般需要1 – 3年時間建立客戶群,但我曾遇過一些充滿自信的髮型師,只花上半年便建立起龐大客戶群。」

在Daniel心目中,髮型師工作是一門專業的服務性行業,因此一定要作好情緒管理。曾經一次,Daniel工作的髮廊在公眾假期內有大量顧客,其中一名顧客因等候多時仍未能理髮,當眾向Daniel發脾氣。即使Daniel心中知道並非他的責任,但都只可盡量安撫客人情緒。

除此之外,很多顧客對髮型師有很高的技術要求,亦會對髮型設計有不少查詢,故此,溝通能力相當重要。Daniel遇過不少事業有成的髮型師,他們都有很強的溝通能力。當顧客提出一些較難滿足的要求,髮型師便要花時間向他們解釋,並了解他們的需要,找出可行的理髮方案。髮型師也要了解顧客的話題喜好,盡量避免觸及容易產生誤會的話題。

近年,本港的髮廊數目有所增長,髮型師助理的待遇亦比以往好。但髮型行業的入行人數卻仍然不足,不少髮型師助理工作一段時間後便選擇轉行。Daniel希望將來會有更多有志於此的年青人加入髮型行業。

【課程速遞】

現時,若有興趣投身髮型行業,一般可通過修讀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的髮型課程或直接到髮廊跟隨師傅學習。

IVE開辦的中專教育文憑課程(髮型設計)為三年全日制課程,完成中三或同等學歷即可申請入學。課程包括髮型設計基礎、頭髮護理、美髮造型設計等專業知識,在助學生畢業後更快投入髮廊工作,縮短任職助理時的學習時間。

若選擇直接到髮廊成為助理/學徒,髮廊通常會指派他們跟隨並協助一名髮型師工作,從旁觀察、學習理髮技術。與修讀課程最大不同的是,髮廊工作要直接面對客人,較易在工作間掌握與人溝通的技巧。但由於「邊學邊做」,他們或需較長時間學習理髮技術。

錄像分享

 

書本樣式

 

 

由幕後準備走到幕前服務 活動工作員進修成社工

Job16_A05_pto01註冊社工梁晉榮(黑仔),由第一份全職工作開始便加入社福界,先後當過社區關懷大使、活動助理、活動工作員,繼而進修副學士課程成為註冊社工。黑仔邊讀書、邊任職活動工作員,半工讀的時間壓力大,最終要比其他人花更多時間才達成目標。成為社工之路,走得並不容易,但黑仔對未來充滿熱誠及期待。

熱愛音樂的黑仔,因樂隊演出認識到北區的深宵外展社工,並透過他們介紹成為社區關懷大使,協助有需要人士適應和投入社會。不久,他轉職活動助理,卻於中途暫別社福界,另覓工作。中心同事有感黑仔能獨立應付工作及擁有與團隊工作的能力,因此邀請他回歸,在深宵外展服務中心擔任活動工作員。

工作範疇廣 需外出工作

黑仔指出,活動工作員通常有三分一時間外出工作、三分二時間在服務中心處理文書及行政工作。外出的工作多數是舉辦活動和擺放街站,在中心的工作則包括處理諮詢、接聽電話、於活動前後點算物資及整理器材等,兼顧活動前、中、後期的工作。

活動工作員的工作安排視乎中心人手數目而定,黑仔稱,中心曾經同時聘用八名工作員,每位同事均被派入特定團隊,可專門負責某項活動及隨隊工作。但有兩年時間,中心只有黑仔一名活動工作員,他的身份就變成「公用」的,要兼顧所有活動的準備工
作,不論任何一個團隊,只要有活動便要參與幫忙。

難忘籌辦活動 增工作推動力

談及任職活動工作員時的深刻經歷,黑仔憶述曾一手一腳籌辦日營活動,無論形式、內容、細節都由自己決定。該日營活動內容豐富,早上有時裝表演及萬聖節話劇,晚上則有燒烤晚會。此活動給予黑仔很大的發揮空間,完成活動後充滿成功感,令日後工作更有推動力。

成為社工後,黑仔專門負責深宵外展服務,到青少年 經常流連和聚集的地方,了解他們的需要。
成為社工後,黑仔專門負責深宵外展服務,到青少年經常流連和聚集的地方,了解他們的需要。

進修成社工 半工讀並不輕鬆

擔任活動工作員四年後,黑仔決定修讀副學士課程,邁向社工一職。不過,要同時兼顧學業與工作並不輕鬆,特別在實習階段,同時要實習、工作、上學,每星期工作60 – 70小時,相當吃力。面對時間壓力,黑仔表示要成功便要妥協,他減少參與樂隊練習、並縮短吃飯及休息時間,分配出更多可用時間。最後,黑仔憑着堅持,花了七年時間完成社工副學士課程,達成目標。成為註冊社工後,負責深宵外展服務的黑仔可親身接觸年青人,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需要,直接分配資源提供協助。

群體合作重要 性格要主動健談

活動工作員要獨立工作外,亦要求團隊合作,工作單 靠一己之力難以完成。
活動工作員要獨立工作外,亦要求團隊合作,工作單靠一己之力難以完成。

活動工作員講求團隊精神,與同事攜手協作能增加工作動力,如忽視群體合作只會事倍功半。另外,黑仔提醒有意入行的同學需好好管理自己,對每項工作均要有要求及用心地做,不要純粹為完成任務。主動、健談的性格,也有利於擔任活動工作員。

於社福界擔當重要角色 不可或缺

社工的工作是需要接觸服務對象,了解他們的需要,而活動工作員則協助社工處理背後的工作,例如準備社區活動所需的器材及道具、為策劃活動提供意見,屬後勤崗位。黑仔表示,現時社福界對活動工作員的需求殷切。「社福界不可以沒有這個角色」。

黑仔認為,先做活動工作員是一個很好的試點,試驗自己是否適合於社福界發展,適合可以繼續進修,不適合可以及早轉行。除了進修轉職為社工,活動工作員亦有機會轉做文職,或職位架構較高的項目主任及社會福利員。

【提提你】

活動工作員的入職門檻不高,一般擁有中三程度便可。同學亦可根據自己的興趣修讀各類課程裝備自己,例如對音樂有興趣的黑仔便修讀了多媒體及錄音課程,有助籌辦活動時處理音響器材及效果。

【課程速遞】

同學如有意成為社工,可參考黑仔的就業路徑:

job16_a05_chart1

目前,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有開辦社會科學副學士(社會工作)課程,修讀模式為兩年全日制或三年兼讀制。課程獲社會工作者註冊局認可,畢業生可成為註冊社工,亦可繼續升讀大學,修讀社會工作、社會學、心理學、護理學等相關科目的學士課程。

* 無論學士、副學士或高級文憑,只要課程獲社會工作者註冊局認可,學生均可於畢業後註冊成為社工。

錄像分享

書本樣式

 

 

婚嫁細節考心思 培訓入行 裝備技能

結婚是人生大事,準新人普遍願意多花一點在婚事上,帶動周邊相關行業如婚禮統籌、新娘化妝、拍攝、證婚中心、酒店等的生意。如有意為投身婚嫁行業做好準備,又怎可以對傳統與新興的婚嫁事宜一竅不通?修讀相關證書課程助你打開入行之門。

Job28_A03_pto01

香港職工盟培訓中心婚禮及宴會課程導師、婚禮項目管理協會課程總監馬若玲指出,近年有些酒樓以婚宴專門店作招徠,故樂於聘請婚禮統籌師。「婚禮相關職位全職或兼職均可,薪酬由時薪過百元至月薪逾萬元不等,視乎經驗而定。」目前海外婚紗攝影、結婚等亦大受歡迎,若相關從業員能協助新人到海外的結婚勝地舉辦婚宴,報酬更可加倍。

馬若玲稱,如有意向婚禮統籌行業發展,可任職婚紗店、婚禮用品店、婚禮統籌公司、酒樓等,由助理崗位做起,再晉升至婚禮統籌師、高級婚禮統籌師,甚至自行創業。

婚嫁流程繁瑣 細節要瞭如指掌

Job28_A03_pto03婚嫁中的瑣碎事有很多,婚禮統籌師要對整個婚禮的流程及細節都瞭如指掌,如斟茶擺位、傳統的三書六禮儀式、花球設計、新娘及姊妹化妝,甚至攝影知識等。入行條件方面,懂得應付突如其來的挑戰、良好的臨場表現和創新思維都十分重要,婚禮統籌師既要具備應變、組織能力,還要性格開朗及有耐性,才能為客人打造一個屬於他們的婚禮。

相對於香港,內地的婚嫁市場更為龐大,根據內地民政部的統計數據,2014年內地有超過1,000萬對新人登記結婚。馬若玲提醒,有意轉戰內地發展的婚禮及宴會從業員,必須加強對內地各省習俗和禁忌的認識、提升普通話及交際能力,才能在當地立足。

Job28_A03_pto02

大妗姐講求急才與經驗

job28_A03_pto04於香港職工盟培訓中心修畢婚禮及宴會籌劃證書課程的周詠婷(Winnie),本從事婚禮攝影工作,及後被一部電影中的婚禮統籌師角色所影響,遂計劃轉行發展。「此工種可協助新人設計整個婚禮,而且工作中見到的都是笑臉,是一份開心的工作。」

在學習過程中,她對婚禮布置和設計的部分最感興趣,能發揮個人的設計專長之餘,亦受到導師及同學的讚賞,令她很有滿足感;最困難的莫過於接受大妗姐的訓練,「我一向都埋首電腦工作,較少機會與別人接觸,所以性格較內向。然而大妗姐的工作講求急才、經驗,又要面對新人、其父母及親戚等,所需的工作技能實在難以一下子掌握,故我會多跟隨導師實習。」

Winnie現時在婚禮項目管理協會任職,從事與婚禮相關的工作。她希望累積一定工作經驗後,能投身婚禮統籌師的行列,獨立處理一個婚禮。她笑言,此工種接觸面廣,要具備多元化的知識,例如:化妝、舞台控制、攝影、魔術等,因此她計劃增值有關知識,令自己更加專業。

【課程速遞】

除了 Winnie 修讀的證書課程外,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亦有開辦婚禮統籌及活動管理專業文憑課程(兼讀制)。課程內容包括:婚嫁的文化習俗、製訂婚禮建議書、新娘形象設計、宴會司儀技巧、婚禮業務管理等。當中更設有實習部分,讓學生了解實際工作情況,在畢業後成為專業認可的婚禮統籌師。

書本樣式

job28_a03_2
job28_a03_1

 

 

惜花、識花兼備 投身婚禮花藝設計

身處綠柳花紅的環境,每天對着花兒、植物工作,會否是你夢寐以求的工作?投身花藝設計行業多年的香港現代插花藝術學校校長羅志英(Tiffany)指出,此工作相當富意義,憑着個人的創意與心思,助客人利用花束傳情達意,令客人與花藝設計工作者能同樣樂在其中。

人的一生都需要用到鮮花,無論是婚禮、各式各樣的宴會、節日送花、畢業禮、店舖開張、場地布置、葬禮等都需要用到,故為花藝設計工作者帶來大量的機遇。就婚禮而言,近年香港的新人愈來愈捨得花費,當中包括用於婚禮花飾與宴會布置上,因此婚禮花藝的發展前景相當不俗。

中港兩地需人才 由助理做起

「香港以外,內地與澳門對花藝人才也有一定需求,曾有澳門酒店以$60,000 – $70,000高薪聘請富經驗者從事專門的設計工作。」Tiffany表示,要在行內獨當一面,最少要花1.5 – 2年,欠缺工作經驗者一般由花藝助理做起,負責整理花材及瑣碎事務,以及製作小型花飾如婚禮襟花等,待晉升至花藝設計師時,便會根據客人的要求,設計較大型及複雜的花飾。

從事此行業有何挑戰?她稱,主要在於掌握客人的口味,始終未必每人都認識花,「特別是遇到沒有要求的客人,挑戰更大,要揣測他們的喜好、送花目的、出席甚麼場合等。」她續稱,從事花店工作時,應以不同品種的花滿足不同口味的客人,不能只因個人偏好而選擇單一的花種。

花藝易學難精 需用功鑽研

惜花以外,有意在行內發展的人士,還要對花有深入的認識,Tiffany說,花藝設計易學難精,要不斷鑽研。「除了花外,花藝創作過程還會用伴枝、草和葉,配合不同場景將這些材料重新擺設;加上植物種類繁多,各有花期、保養及處理方法;不同花種由於特性有別,需使用不同的工具、剪裁與綑紮技巧等,另外花材、色彩配搭等知識,都會一一涉獵。」

注重基本功 可往海外續深造

為有志入行者增進花藝知識及掌握行業潮流,香港現代插花藝術學校開辦了證書、文憑、高級文憑等花藝課程。並設有不同主題,如歐式/法式插花、婚禮花及新娘花球設計、宴會及場地用花設計、花店管理及實務、國際花藝設計師及教師培訓等。

培養創意之餘,上述課程亦着重手藝技術訓練,故設有一定的實習時數,協助學員打好基本功,導師亦會作親身示範。「有志到海外深造有關技能者,可選擇法國、德國及英國等。」

【知多點】

花藝設計師可入職花店、婚禮或宴會統籌公司、場地布置公司、酒店等,初入行者可由花藝助理做起,起薪點約$8,000 – $9,000。花藝工作有旺淡季之分:旺季主要是中秋至翌年3 月,淡季則是4 月至7 月。

【提提你】

在外國,花藝設計是很專業的領域,入行者必須具備相關的證書資格才可入行,然而在香港則並非必要。香港花會主席梁靈剛博士稱,本港的花藝設計行業已發展了十多年,在近年才急速發展。

「以往大眾對花藝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花店或到街市買花的層次,即使學習花藝的人,也只會視為消閒玩意或興趣,令行業發展較為緩慢。不過,隨着人們的生活方式有所變化,對品味、享受十分講究,市場對具備花藝技能專才的需求亦相對增加。」事實上,近年入行的人數明顯增加,有些更曾接受專業培訓,令行業發展更趨專業。

書本樣式

job28_a02_1
job28_a02_2

練馬師、騎術教練 與馬做「同事」

賽馬及馬術運動予人自由奔放、刺激有趣的感覺,除了消閒外,賽馬及馬術運動亦有各項相關的職業,與馬匹一起工作。練馬師伍鵬志及見習騎術教練羅智恆分別在此講述他們與馬做「同事」的經歷和體驗。

80後助理練馬師伍鵬志(Pierre),繼承父業加入賽馬行業,是助理練馬師中難得可見的大學生。其他人早於15、16歲已透過見習學員計劃入職,而他23歲才入行,不怕辛苦由低做起,決意專心工作、減少應酬,更笑稱「連拖都無時間拍」,結果八年間已升職四次。一眾助理練馬師平均年齡為40 – 50歲,而他只有31歲,相當年輕。

畢業後由低做起 事事親力親為

31歲的伍鵬志(Pierre)不理父親反對,憑着一股幹勁加入馬會工作,8年間升4級至助理練馬師。
31歲的伍鵬志(Pierre)不理父親反對,憑着一股幹勁加入馬會工作,8年間升4級至助理練馬師。

父親是練馬師伍碧權,Pierre在8歲開始學習騎馬,於澳洲讀大學時曾在牧場馬房任兼職,2006年畢業回港後因「興趣行先」欲加入馬會,父親卻說賽馬事業壓力大又辛苦而反對。Pierre未理父親反對,堅持入職,由低層的見習策騎員做起,直到現時協助練馬師執行馬匹訓練計劃,幫忙策騎馬匹,照顧馬的起居飲食,事事親力親為。

Pierre表示,作為大學生,自己有一定的英語程度,而馬會的工作環境日趨全球化,不少騎師、練馬師或獸醫都以英語溝通,助理練馬師日常工作要協調各方工作,英語良好者有一定優勢。

耐心訓練調皮「拍檔」 望奪殊榮

現時他所屬的馬房有50匹馬,每天早上4時多開始工作,下午5時完成,他形容上班是「照顧50個小朋友」,訓練馬匹有時沉悶、有時麻煩。而出戰「香港短途錦標」的馬匹「友瑩格」,更是「調皮、難教」的代表,出賽前容易情緒不穩,會咬人和其他馬,又會拒絕練馬師的教導。然而Pierre仍用心訓練,希望協助「友瑩格」在賽事取勝,並跑上國際賽。

「誤打誤撞」 踏進馬圈

Pierre從小學習騎馬,順理成章繼承父業加入此行;而見習騎術教練羅智恆的入行過程則可謂「誤打誤撞」。「中四、五時想做兼職賺錢,經朋友建議下到私營的騎術學校任馬術事務助理。」22歲的羅智恆表示,當時對馬術完全沒有認識,也沒有概念,只是覺得是一份「另類」的工作。因為在馬房幫忙的關係,羅智恆有機會嘗試騎馬,因此對馬術產生興趣。

馬會資源多 受專業訓練

Job27_A04_pto03中五畢業後,羅智恆繼續從事與馬術有關的工作,在本地幾間私營馬房當馬術事務助理。直至2009年左右,羅智恆申請加入香港賽馬會(馬會)工作:「在私營馬房工作雖然也有機會學習和馬術有關的知識,但畢竟香港賽馬會資源較多,我能接受更專業的馬術訓練,以及學習馬術理論。」2010年,馬會挑選一批有潛質的馬術事務助理成為見習騎術教練,羅智恆就是其中一員。

每早檢查工具 跟進馬匹健康

見習騎術教練的工作豈止騎馬,羅智恆表示:「每天早上7時上班,根據高級教練的指示工作,也需檢查馬房工具,如當天有獸醫來檢查馬匹亦需跟進。」他續道,馬匹定期接受身體檢查,當身體有突發狀況更要個別檢查:「常見的身體狀況包括損傷、發燒、肚痛、不良於行等。一般馬匹感到肚痛時,牠們可能會躺在地上、出汗、不肯進食,或會看着自己的肚子。我們要特別留意這些徵狀。」

身為教練,顧名思義需要授課。羅智恆雖年資尚淺,但已有獨當一面授課的機會:「我的學生多數是初學者,大部分沒騎馬經驗,有些更欠缺信心,這時授課的技巧很重要。」羅智恆坦言騎馬技巧難以用三言兩語形容,有時候需利用比喻等說話技巧解釋,有些動作更要親身上陣示範。

教兒童課程 按學員性格調整身分

學習馬術基本上沒有年齡界限,但因安全問題,6歲以下的小孩不能報讀馬術課程。雖然如此,羅智恆也有不少兒童學員:「成人思想較成熟,理解力也較強,因此較容易教授。而教小孩很有樂趣,但需要更多耐性。」羅智恆表示,因應小孩的不同性格,自己的身分也會調整:「一般會以朋友身分指導他們,但面對一些比較頑皮的,則可能要回復老師的身分。」基本馬術課程內容包括介紹裝備、安全措施、馬匹裝備及控制馬匹的技巧,一名教練最多會指導6名學生。

縱使成為騎術教練是無心插柳,羅智恆指接觸馬術後,自己的性格有所改變:「接觸馬術後,自己變得更有責任感,會思考更多,同時也不希望在工作中出錯,想法變得更長遠。還有,訓練馬匹時,看到牠們有進步,自己也很有成功感。」

羅智恆稱,現時馬術在香港不算熱門運動,相反在發源地歐洲,包括英國、德國等,馬術頗為普及,當地有馬術雜誌提供最新資訊。羅智恆表示希望可到歐洲進修,也會定期上網和閱讀外國雜誌了解馬術產品、理論等,吸收最新資訊。

【提提你】

為提供專業的賽馬培訓課程,香港賽馬會每年均會開辦賽事見習學員培訓計劃,年滿十五歲及完成中三課程、對體育運動有濃厚興趣及有志加入賽馬行業者可申請成為學員。完成培訓後,學員有機會獲聘為見習騎師學員、見習策騎員、馬術事務助理等。

書本樣式

job27_a04_1
job27_a04_2

 

 

土木工程 人才求過於供 高級文憑起步考取專業資格

Job24_A07_pto01十大基建項目及其他公私營建造工程如火如荼,令建造業結構性人手短缺早已遍布各大小工種,無論紮鐵工人還是土木工程人才,同樣求過於供。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建造工程系高級講師張信興(張Sir)指,以該學院土木工程高級文憑課程的學生為例,他們未畢業已獲得數份聘書,可見業界對人才需求相當高。

工作環境有改善 非理科生亦可報讀

近年修讀土木工程及入行的女生數目有明顯的增幅,「估計與土木工程行業市道暢旺有關,事實上,近年業界積極改善地盤環境,如加入園林設計,不像以往予人泥濘處處之感覺。部分地盤更推行五天或五天半工作制,鼓勵年輕人入行。」他補充,業界僱主為免員工被挖角,加薪以外,亦資助員工進修。

張Sir提醒,有志投身此行業的年輕人,需接受相關的專業訓練。土木工程人才要具備廣泛的知識,包括土力及地質學、結構力學、土木工程數學、建造工程合約及項目管理等,即使是非理科生也一樣適合修讀。

見習工程師何樂恒: 高考失意 高級文憑從零起步

自小喜歡砌Lego、用紙張砌樓宇的何樂恒(Josh),面對高考成績欠佳,隨即報讀心儀的IVE土木工程高級文憑課程,及後憑優秀成績獲獎學金,到英國升學,完成土木工程學士及混凝土結構理學碩士(Master of Science(MSc), Concrete Structures)課程。

畢業後,他投身跨國工程顧問公司,擔任見習工程師,提供土木及結構工程相關服務,現時參與三個項目,包括主力負責汶萊的大型道路、橋、隧道工程。由於他的經驗較淺,故工作帶來不少挑戰,最大考驗是學習與不同國籍的同事合作,有助磨練溝通技巧。

累積經驗 獲專業資格再修讀博士

回想過往的經歷,機會得來不易,Josh仍百般滋味,畢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雖然失意於公開試,但只要努力,一樣可以達成夢想。透過高級文憑課程,讓我掌握了基礎的工程知識,而實習的經驗令我擴闊了自己對行業的視野,亦培養出分析和獨立處理壓力的能力,無論對學業及工作方面均不無幫助。」

問及工作目標,Josh期望累積三至四年工作經驗後,考取香港工程師學會及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的專業資格;另計劃修讀土木工程博士或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他深明建立社交人際網的重要性,早於IVE就讀時已積極參加系會;並將成為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香港分會畢業生及學生分部的委員,希望藉此與業界人士多作交流。

【課程速遞】

IVE開辦的土木工程高級文憑課程除了教授專業技能、設有實習外,亦着重培養獨立及創新思考,以便配合社會環境的轉變,發揮決策和管理才能,應用於未來的工作上。

【知多點】

香港工程師學會(HKIE)土木分部主席戚偉強稱,土木工程師主要工作圍繞規劃設計、項目管理及維修保養三方面。近年業界積極改善地盤環境,包括寫字樓、通道等設有冷氣、加入園林設計、設有更衣室可供洗澡等,
以鼓勵年輕人入行。

該分部榮譽司庫江垂燊補充,此行業注重團隊合作,土木工程師需面對客戶、其他專業界別人士、政府部門、團體、市民,以及地盤判頭等,因此要懂得尊重別人和保持良好溝通、協調。

書本樣式

job24_a07_1
job24_a07_2

 

 

做地盤講耐力 晉升講學歷

不少年輕人對建造業有偏見,認為地盤工作環境差。現職高級工程師的陸家盛1996年入行,從見習監工做起,邊工作邊進修,多年來參與不少本地和海外工程。他說現時行內對資歷要求高,加上勞工權益已有更多保障,工作環境有改善。雖然本質還是長時間的戶外工作,但只要有耐力,勝任建築工作絕對不難。

陸家盛於1990年代中五畢業,當時香港基建發展蓬勃,他留意到建造業訓練局(現為建造業議會)的廣告,決定報讀屋宇建造監工課程。他初時對行業認識不深,只知道工作地點是在地盤。屋宇建造監工課程屬於學徒訓練計劃,首年學習理論和基本知識,之後要到建築公司實習三年,兼讀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的高級文憑課程,畢業才為之「滿師」。陸家盛以見習監工身分實習,協助管理工程的人力資源、監察進度和安全。由於要監督工程進度,監工要熟悉每個工序,油漆、紮鐵、水電等都要「落手落腳」親身嘗試。

重視資歷 進修助晉升

完成屋宇建造監工課程後,陸家盛邊工作邊兼讀相關的遙距學位課程,後來更取得香港城市大學的建造管理理學碩士學位,現職高級工程師。他花了接近十年時間讀書,是因為行內重視資歷,學歷對晉升有很大幫助,而業內人士一般都會持續進修。2006年,在行內工作約十年的陸家盛開始思考發展方向,剛好有機會參與外地工程,他選擇前往杜拜參與一項商廈工程,「工程不算複雜,最大挑戰是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需要調整節奏。初時覺得當地人工作比較慢,後來我發現其實是香港人工作真的太快了!」他最初預期在杜拜生活五年,但兩年半後決定回港,「當時正值金融海嘯,覺得前景不太樂觀」。

內地是少數沒有被金融海嘯打擊的地區,因此成為陸家盛當時考慮的工作地點。他提及有些業內的朋友比他更早投身內地,認為當地經濟發展迅速又穩定,是不錯的選擇。他於是在內地參與香港發展商的項目,包括西安和徐州的住宅工程,工作模式與香港相若,而且大部分時間留港,生活沒太大轉變。比較香港和內地工程,他認為內地部分項目使用的器材比香港的還要先進,「內地工程公司傾向把工序機械化,而且也會投放資源在環保方面」。陸家盛現階段留港工作,最近負責消防訓練學校的建築工程。

見證大廈落成 感受行業趣味

談到入行至今最深刻的項目,陸家盛憶述他負責的第一個項目—─尖沙嘴海港城港威大廈二期工程。工程由1996年開始,他形容那時是動盪的年代,「眼見香港經濟由最高峰跌至谷底,廣東道(港威大廈所在的街道)興旺不再,但工程還是要完成」。從空無一物的地盤到大廈落成,陸家盛算是首次感受到從事建築工程的趣味。

陸家盛笑言現時年輕人或許對建築工程有偏見,稱業內人士為「地盤佬」。他表示,業內人士的教育程度現已提高,持續進修也相當普遍,加上工作環境及勞工權益獲得更多保障,工作情况已大有改善。不過,他提醒有意入行的年輕人要有心理準備,因主要在戶外工作,需要耐力、專注力和刻苦精神。

陸家盛負責的第一個項目是位於尖沙嘴廣東道(圖)的工程。
陸家盛負責的第一個項目是位於尖沙嘴廣東道(圖)的工程。
【課程速遞】

建造業議會現時提供建造業監工/技術員課程予有興趣入行人士報讀。課程共分4個範疇,分別為屋宇建造監工文憑、土木工程監工文憑、屋宇裝備監工文憑,及工料量度文憑。課程學費全免,在中學文憑試取得5科2級(包括中、英、數)即可報讀,獲錄取者每月可按考勤最高獲津貼 $2,800。完成18個月在校訓練及6個月在職培訓後,學生會獲承建商或分判商公司聘請為見習級別員工,同時兼讀IVE的高級文憑課程,學費由議會繳付。議會課程畢業生作為見習級別員工的起薪點約 $11,000,晉升薪金則因應個別公司而不同。

書本樣式

job24_a06_1
job24_a06_2

 

 

言語治療師挑戰大 中港服務需求殷切

「你你你好」、說「太陽」變成「帶陽」等,有口吃或發音問題人士以外,患吞嚥障礙者、工作需長時間大聲說話的教師等都是言語治療師的服務對象。隨着近年中港兩地對言論治療服務需求的上升,加上服務對象的年齡趨跨階層、病情趨複雜等,統統都為治療師帶來更大的挑戰。

Job10_A08_pto01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人文學院中文及雙語學系副教授梁文德博士稱,相對10年前,言語治療師主要服務學前兒童,近年服務對象已擴闊至遍佈於不同年齡層。

言語治療師為以下患有溝通及吞嚥障礙者提供服務,包括:發展遲緩、聽力/智力/身體機能/嗓音障礙、口吃、兔唇裂顎、唐氏綜合症、自閉症及大腦麻痺、神經性溝通障礙(如失語症、腦退化症、柏金遜症)等症狀人士。

港僅數百治療師活躍市場 求過於供

他估計,目前香港有 400 – 500 名言語治療師活躍於市場。有數據顯示,相對於澳洲、美國及英國,言語治療師與人口的比例為 1 比數千;香港的言語治療師與人口比例則為 1 比 14,195,言語治療師的人手不足情況顯而易見。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加劇、跨境學童數目增加,帶動言語治療服務需求,內地同樣對相關服務需求十分殷切,「內地未有本土培訓,他們靠康復治療師提供相關服務,服務質素成疑,令內地患者來港尋求服務漸趨普遍。有些本地言語治療師甚至每周花 2、3 天往內地看症。」

香港暫未有言語治療師註冊制度,具備本地認可的言語相關學士或碩士學位畢業生,可成為言語治療師。過往訓練言語治療師,一直以香港大學的理學士(言語及聽覺科學)為主,每年學額僅40多個。為培育更多相關人才,近年理大增設了全日制的言語治療碩士學位(MST)課程。

言語治療學涉獵廣 用心助有需要人士

曾在香港耀能協會任職4年行政助理的黃蕙珊(Allie),在一次製作機構特刊的工作中,訪問了不同殘疾人士和其家屬,過程中啟發了她學習言語治療的興趣,同時希望能把所學幫助他人。

有時一般人眼中的小事,對自閉症學童和其家人來說並不然。「曾有自閉症學童因家長沒依平時乘搭港鐵使用的出口而大吵大鬧。」她說,父母首先要理解自閉症小朋友的特質,包括:個性固執,做事有規律等。「只要家長預先告訴小朋友程序改變,讓他們有心理準備,問題是可以避免的。」如何掌握良好溝通是當中的重點。

密集式碩士課程 累積實習經驗

Job10_A08_pto02為了完成心願,Allie報讀了理大的言語治療碩士學位課程,現為該課程的二年級學生。她指,課程屬密集式,須投放全副心機和時間去學習才可應付。至今學院已安排他們到過數間不同的機構實習,包括:特殊學校、理大言語治療所、幼稚園、復康機構等,接觸不同服務對象。「實習和學習的時間雖然十分緊密,但能夠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出來,使學習效果相輔相乘,有助吸收。」

Allie曾在特殊學校實習,看着智障兒童由抗拒至接受,更不乏主動學習的小朋友,令她印象十分深刻。「對一般人來說,我們所教的只是簡單的溝通方法和認知,如將普通的文具作實物和圖畫配對,但這一點一滴的學習成果,對服務對象和我們來說都十分珍貴。」她指,過程中使用的教具和教學方法,都是經過他們精心設計,並非現成的。「說真的,假若沒有心的話,相信很難投入做好這份工作。」

治療增溝通、社交能力

她指,適切的言語治療服務,對有需要的小朋友來說十分重要。「欠缺溝通能力或會令他們出現社交、行為等問題,其實只要教懂他們一些溝通途徑,他們的進步很快可以見到成效,我相信這也是我將來最大的工作滿足感。」她以成為言語治療師幫助有需要人士如學童,作為事業目標。

她不諱言,完成MST課程後,只是她人生中一個學習階段結束,她會繼續學習不同的知識增值自己,其中言語治療業界近年推出了很多電腦及手機應用程式,她認為這些資訊科技知識不可不知。此外,輔導學也是她的興趣之一,因此她希望朝着不同方向繼續進修。

【提提你】

除了香港大學理學士(言語及聽覺科學),於大學修讀語言學、心理學及健康科學的學生,報讀文中提及的理大MST課程時會較有優勢。如同學有興趣成為言語治療師,可先修讀上述學科,了解自己是否適合從事此職位,再拾級而上報讀MST課程。

書本樣式

 

 

配藥員須辨識藥物、藥性 做好藥物把關工作

一粒細小的藥丸,在處方下可有大大的治病功效。配藥行業中,除了有註冊藥劑師外,還有配藥員。醫療技術日新月異,有意入行者必須具備相關的藥物、藥效知識及技術才有競爭優勢。如同學為人謹慎、有責任感和持續學習的心,又不怕牢記繁多的藥名、藥效,可以考慮成為配藥員,為藥物做好把關工作。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保良局何鴻燊社區書院(HPSHCC)講師暨本港註冊藥劑師關漢煇表示,近年公私營醫院及醫療集團擴展服務,因此需要同時發展藥劑服務。另外就業界實行的GMP(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要求不斷加強,還有部分藥廠亦已執行新的藥物品質管理制度PIC/S(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由此可見配藥業具發展潛力,對人手有一定需求。

配藥員 專業知識覆核劑量

在藥劑師的監督下,配藥員主要負責按照醫生的處方為病人配藥、量度藥劑的份量,以及進行正確藥物標籤、處理、儲存及分發藥物。除門診外,有時亦要負責病房的配藥工作。

根據醫管局2013 – 2014年報的資料,公營醫院的配藥人手有1,128.5名配藥員及521.7名藥劑師。關漢煇估計,整個業界有約3,000多名配藥員,他們大多分佈在醫院、診所、衞生署、藥房等工作。以一間設500 – 600張病床的中型醫院計算,需要約30名配藥員。他指,部分海外回流的藥劑課程畢業生,在未獲本地註冊藥劑師資格前,會先投身配藥員一職。

「由於現時沒有配藥員註冊制度,部分診所由診所助理兼任配藥工作,雖然是按醫生處方執藥,但具備專業知識的配藥員會因應病人情況覆核劑量,從病人角度會較有保障。」

課程設實習 了解業界運作

其中HPSHCC所開辦的醫療及保健產品管理高級文憑課程,重點科目有:藥物使用及藥理學、藥物製劑學、醫療器械及醫療用品、配藥專業技能,是很多醫護工作相關人員(如藥劑師、護士、職業治療師等)都要具備的基本知識。其他科目則包括微生物學及解剖生理學等。

課程會安排同學到配藥公司、心臟中心、醫療集團、化驗室等機構實習,務求令同學更熟習業界運作。近年,同學更有機會到台中中山醫學大學教學醫院,在藥房及化驗室實習兩周,了解更多配藥和製藥過程。

Job10_A07_pto02

可升讀藥劑、護理等學士學位

關漢煇表示,畢業生除可投身不同醫療機構的配藥員外,也可向藥廠、健康產品、醫療器材公司的品質管理主任(QC)、品質保證主任(QA)或銷售人員的工作發展,平均起薪約$12,000。

投身者要有責任心、專業操守、注重個人衛生、溝通技巧、良好語文能力等。對初投身配藥工作的畢業生來說,首要學會適應不同工作環境的要求,如在醫院工作,有機會接觸無菌製藥,醫院會加強他們相關的在職訓練。「約6成畢業生會繼續升學,他們可報讀外地相關大學課程,如藥劑學;本地則可選擇護理學、職業治療、放射學等學士學位課程。」

畢業生: 院舍工作 緊守執藥、核藥工序

中六畢業的Ella完成HPSHCC的醫療及保健產品管理高級文憑課程後,曾在院舍任職配藥員一年。她表示,院舍的工作包括管理藥物,為長者執藥、核藥、定期為長者編製和更新藥紙、清潔用具等,工作上需與護士或保健員溝通合作。

Ella不諱言,修讀課程之初,本打算畢業後報讀護士課程,「課程加深了我對配藥的認識和興趣。例如:為何某藥可醫治某疾病?劑量如何決定?為何部分藥物跟某些食物一起進食會相沖?我可從學習過程中找到答案。」她慶幸自己透過進修找到志向。

「牢記大量複雜的生字,如藥物名稱是一大挑戰,導師會教我們有效的記憶法。」而為了提升學歷和裝備自己,她已計劃到台灣進修藥劑學課程。

【知多點】

配藥是藥劑師的工作之一,但他們的工作與配藥員並不相同,是兩個不同的職位。藥劑師的工作涵蓋不同範疇,包括:研發藥物、了解藥物臨床效果、監察藥物等。而配藥員的工作則以配藥為主,他們會在藥房處理藥物,需按醫生處方及藥劑師的監督進行配藥。一般而言,配藥員可透過進修而晉升為藥劑師。

【課程速遞】

除了HPSHCC 的醫療及保健產品管理高級文憑課程,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亦有開辦與藥物相關的兩年全日制課程,分別為配藥學高級文憑及藥劑科學高級文憑。課程分別講授藥劑學、人體疾病及藥物分析等,當中亦設有實習,讓學生體驗實際工作情況。

書本樣式

job10_a07_1
job10_a07_2

 

 

救護先鋒 療傷也療心

如在深夜時分聽到救護車的警號,大家或會感到嘈吵和滋擾。但其實那代表救護員正出勤拯救生命,而且車內的救護員往往要承受比我們所聽到更大的聲量。救護員的工作除了爭分奪秒,原來也與心靈有關。且由長沙灣救護站救護隊目馬凱耀(阿耀)介紹。

Job07c_A04_pto01

阿耀提起救護員工作時眼神真誠,滔滔不絕。熱愛運動的他練就一身結實肌肉,亦有耐性和細心:「有耐性是當救護員重要的條件。傷病者,尤其是痛症病人容易脾氣暴躁,所以救護員更須耐心了解狀況、提供治理。如果我們是傷病者,也想得到最迅速的治理。」

與傷者聊天 了解背景助治療

Job07c_A04_pto02「救急扶危」四字可簡單形容救護員的工作,但更準確的是提供院前護理和適切治療。「適切」不單是急救護理,更包括安撫傷病者:「有時候傷者情緒激動,我們除處理傷勢外,也會和他們說話以作開解,是心靈的治療。」他憶述曾遇上因感情問題情緒激動而企圖自殺的女孩,被送上救護車往醫院,車程中阿耀嘗試引導她講出心結,「(自殺)很多時是一瞬間的念頭,傾談後(傷者)會發現原來不是遇上大問題」。這種聊天並非閒聊,救護員會從中了解傷者有否做過其他「危險」行為,「例如藥物使用分量適當確是『藥物』,但分量過多就變成毒品」,關心之餘也可以知道傷者背景,提供更合適的治療。

服務市民 有意義亦具挑戰性

提及入行,救護員的耐性和專業亦是吸引阿耀之處。預科畢業後,阿耀兩位妹妹仍然在學,所以他沒有升學而做銀行文職工作,但朝九晚五的穩定生活讓他吃不消,他希望尋找「更有意義、更有挑戰性」的工作。「當時我兼職教獨木舟,一次上課時有學員離開大隊,並割傷雙腳」,雖然阿耀已有急救資格,但以防萬一,也召喚了救護車服務。到場的救護員給阿耀留下深刻的印象—─專業、細心,他發現救護員不但幫助市民,而且每次出勤遇到的情況、個案都不同,極具挑戰性,於是選擇投考救護員。

入行八年,阿耀由救護員升為救護隊目,笑言遇過不少誤解。「例如有市民問,由救護車送到急症室還要付款嗎?」,也有市民以為病者經救護車送院會獲優先處理,不用再經急症室分流。阿耀坦言:「有時按照指引用心做好工作,但也會被投訴」,得不到市民諒解令他感到困惑。

市民誤解多 工作緊張需輪班

遇上投訴,大多源自市民對救護服務的誤解,例如不少人以為有親友由救護車送院,家屬一定能「跟車」。阿耀憶述曾有個案在凌晨時分召喚救護車,傷者的兩個朋友希望同車往醫院,但根據消防處指引,救護車如在赴院途中遇到其他傷者,要把他們一同送院,所以救護員在一般情況下,只會容許一位親友隨同送院,以免阻礙救護程序。所以阿耀拒絕了其中一個傷者朋友的要求,「最後他自行坐的士到醫院,不過看起來有點不悅」。

坊間傳言救護員「一餐飯分三次食」,非常繁忙。阿耀沒否認,「在當值期間,一收到指令便要放下手上的事,立刻出勤」。救護員輪班行五天循環制,當值時間以12小時為「一更」,上兩天早班、一天夜班後,有兩天假期(俗稱Day-Day-Night-Off-Off),上班滿50天會再有7天假期。這樣連續上早晚班不辛苦嗎?阿耀說:「生理時鐘適應後就不辛苦了!」他指,近年市民召喚救護服務次數不斷上升,「每份工都有難處,我只抱着救人的心態,想迅速去救人」。

救護員因為救急扶危的工作性質,像冠上神聖光環,「有些人當我們是英雄,但我們不是。當然我也不是看低自己,只是履行使命、做好本分而已」。當了救護員後,阿耀笑稱不敢說工作改變他的人生,「但會將我的正能量『發放』給所有傷病者」。

【知多點】

救護員的主要職務是救治傷病者,但駕駛亦是重要的一環。救護員於入職後的三年
試用期內,必須考取駕駛執照,及完成救護車駕駛課程,方可獲得長期聘請。

【想一想】

阿耀於畢業後本從事銀行文職工作,但他希望從事更具挑戰性的工作,因而轉投救
護行列。銀行文職與紀律部隊的工作有甚麼分別?你較喜歡哪一類工作?為甚麼?

書本樣式

job07c_a04_1
job07c_a04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