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慰玲 興趣成就戲劇之路

Job05_A05_pto01因為一次在毫無鋪排的試鏡,賴慰玲(Winki)接拍了劇集《女人俱樂部》,由舞台劇界進入了電視圈。「舞台劇和電視劇都一樣,需要求真、需要演技。」然而,Winki稱在進入香港演藝學院(演藝)前,自己談不上十分喜愛戲劇。她說,不是她選戲劇,是戲劇選了她。

無心之選 培養人生興趣

早於小學時,Winki已參加學校的戲劇學會,中學時又加入戲劇訓練營,認識到校外的專業導師,開始參與專業劇團的舞台劇。試過不同的演出,Winki慢慢培養了對戲劇的興趣,從此與戲劇結下了不解之緣。

因為當時的興趣就只有戲劇,她在會考及高考後都有報讀演藝的課程。「當時在想,如果我不能升讀大學,總要計劃另外的路向吧?」雖然中五時已經獲取錄,但她還是選擇升讀預科,至高考後才進入演藝,修讀兩年文憑及三年學士的戲劇表演課程。

在演藝修讀五年,Winki坦言起初不認為自己非常熱愛戲劇。直至最後一年,她遇到一個很好的劇本,經歷很好的訓練,認定演戲是人生目標。她深受那劇本感動,令她從另一角度看待「失去」,帶來一種情感教育。

學會放下 學習更多

由於中學時已有專業劇團的演出經驗,Winki心裏對演戲已有既定想法,在進入演藝後,仍然以自己的想法演戲,直至一位老師的出現。「羅冠蘭老師是我的再生父母,她可說是我的第二個媽媽。」Winki身邊的同學總說老師「恨鐵不成鋼」,她倆經常在上課時因持著不同意見而吵架。後來她突然想通了:「我讀報演藝就是為了學習,為何我不放下固有觀念去跟她學習呢?」然後她發現自己昇華至另一個更高的境界,所以她一直很感謝羅冠蘭老師。

戲劇教育 教育戲劇

戲劇表演課程予人一種「不停演戲」的感覺,事實上,課程也有理論部分。Winki指,演藝的戲劇表演課程要撰寫有關戲劇的論文、演出過程的記錄及劇本分析,更有全院必修的文化理論課、中文、英文、普通話及咬字訓練等。她說,理論課有助開闊眼界,介紹一些平日未必留意的藝術知識,例如文藝復興及土樓文化等,引領同學自行鑽研更多。

在演藝最後一年,Winki遇到一個很好的劇本,經歷很好的訓練,認定演戲是她的人生目標。
在演藝最後一年,Winki遇到一個很好的劇本,經歷很好的
訓練,認定演戲是她的人生目標。

Winki認為,自己在接受戲劇教育,同時可以用戲劇教育別人。於演藝畢業後,她在中、小學教授戲劇,以戲劇進行生命教育。「小朋友經常和家人吵架,因為他們不知道對方在想甚麼。當在進行戲劇訓練,小朋友代入父母角色面對問題,他們會開始明白父母為何要責罰自己。」她希望透過戲劇進行死亡教育,這想法源於她對第一次面對死亡的情境。「中學時有同學離世,當時難以接受,很深刻。身邊亦有其他同學面臨崩潰,甚至要長期接受輔導。」透過戲劇訓練,她希望令學生想像面對死亡的情況,增加了解及接觸,自然較容易面對生死。戲劇,不只是娛樂觀眾的。

舞台電視大不同

戲劇表演畢業生多從事戲劇教育和舞台劇演出,Winki坦言想不到自己會進入電視圈。她憶述,當時因老師介紹到電視台試鏡,毫無鋪排下成功通過,她和朋友都大感驚喜,「想不到他們(電視台)會選用舞台劇演員」。此後,她從舞台走進電視,成為電視劇演員。她指兩者不同之處很多:舞台劇花兩至三個月排練,演出兩至三日,是一次性的表演,錯了就是錯了,沒法修正,只可在下一場做得更好。電視劇則是拍攝三個月,播放一個月,拍攝時錯了,可以立即重新再拍,但亦要受制於佈景、對手演及導演等。另外,前者是由演員說故事,因為演員是直接面對觀眾的人,後者則是由劇本說故事。被問到比較喜歡哪一項時,她說:「兩者都是演戲,兩者都是演員要做的事,只要是演戲,我都喜歡。」

在電視圈裏,每個人入行途徑都不同,Winki受戲劇教育出身,自然會較了解演戲。所以對於一起入行的同期藝人,她期望彼此可以多加交流,讓他們明白演戲。她更希望能推廣到其他不同層面,讓觀眾或其他層面人士知道如何去欣賞演戲、品味藝術,即使是他們認為毫無內涵的喜劇,其實都可以用另一個角度欣賞。

接拍劇集《女人俱樂部》,令Winki踏進電視圈。圖為Winki(右一)與一眾該劇演員參與該劇的宣傳活動。
接拍劇集《女人俱樂部》,令Winki踏進電視圈。圖為Winki(右一)與一眾同劇演員參與該劇的宣傳活動。

回想初衷 無懼艱辛

拍電視劇的最辛苦的地方,就是欠缺睡眠時間。曾試過連續拍攝四天的Winki表示,她起初對如此緊密的工作十分驚訝,其後發現身邊的工作人員、演員、導演等都接受這種安排,就慢慢習慣了。雖然辛苦,但拍攝的日子愈多代表戲份愈多,為她帶來發揮空間。她說,這樣的生活當然是辛酸,但當回想初衷,想到自己對戲劇的熱誠,便有動力繼續向前。她笑言,當年在陽光猛烈的情況下跑回演藝上課,相當辛苦,途中問自己「是否真的很喜歡做戲?」,然後心裏回答了一句:「是的」,就馬上趕到學校了。演戲,就是她堅持的原動力。

演藝面試 觸覺比經驗重要

提及演藝的收生要求,Winki認為並不如外界想像般嚴謹。她說,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演戲,只要肯去學、肯去聽,就一定做到。在她身邊的演藝同學程度不一,並非每人都擁有豐富演出經驗,所以經驗不是入學的必要條件。入學面試時,宜坦誠地表現自己的本質和性格,展現表演觸覺和潛質。Winki認為最重要是準備充足以表現誠意,而且要了解自己是否真的對戲劇有興趣,否則,便不會享受到戲劇的真正樂趣。

【提提你】

對於有興趣成為演員的同學,Winki建議可參加校內的戲劇學會或各類劇場工作坊,先找尋自己的興趣,了解自己對戲劇的感覺,再逐步制訂將來的路向。

【想一想】

Winki面對辛酸的工作時,會回想初衷,想到自己對戲劇的熱誠,便有動力繼續向前。如果你在升學或工作時遇到困難,你會如何鼓勵自己?

 

書本樣式

job05_a05_1

job05_a05_2

 

 

 

獨立理財顧問以客為本 放遠目光 助客戶達致財務自由

Job02_A05_pto01獨立理財顧問鄧廸筠(Jennifer)2009年於英國完成碩士課程後回港,旋即成為獨立理財顧問,入行首年便奪得新人獎,幾年間已經成為高級經理。Jennifer指出,獨立理財顧問與一般理財顧問不同,「獨立」二字代表他們並非以任何公司的利益為先,而是以客人的利益為大前提,為他們提供專業的理財意見、達致人生不同理財目標。

Jennifer於英國留學期間,曾擔任與市場管理有關的暑期工,發現自己喜歡擔任有關溝通的工作,為事業定下方向。完成碩士課程後,她便決定回港投身金融界。初時,她曾考慮投身銀行或保險業,但銀行及保險公司的顧問都是代表所屬機構,需要以公司利益為首,並不適合自己。而獨立理財顧問可從客戶的角度出發,為他們提供咨詢時可以較為中肯和客觀,選取最合適的理財計劃。最終,因為「獨立」兩字的獨特性,Jennifer選擇成為一位獨立理財顧問。

奪得新人獎 令家人改觀

入行半年便奪得新人獎,Jennifer坦言這是個很大的鼓勵,亦令她得到家人支持。
入行半年便奪得新人獎,Jennifer坦言這是個很大的鼓勵,
亦令她得到家人支持。

Jennifer憶述,她成為獨立理財顧問之初,家人亦曾有微言,建議她從事教師、公務員等較穩定的工作。「初時心中曾有些動搖,有重新考慮過自己是否適合於此行工作。」但她認為,作為一名理財顧問應抱有堅持和責任感。家人的擔憂或許是源於對工作的不了解,只要她在工作上有成績,以及多向家人解釋自己的工作內容,一定可以改變家人的想法。

入行半年後,Jennifer不負所望,奪得公司的新人獎。對她而言,這個獎不但是一個很大的鼓勵,更改變了家人對獨立理財顧問工作的想法。自此,家人開始接受她的工作,更主動向她介紹準客戶。得到家人的了解,她繼續努力工作,入行短短三年便已晉升至高級經理。Jennifer長遠希望協助客戶達成財務自由(Financial Freedom)的同時,自己亦能達成這個目標。

入行從根基學起 要與客戶維持關係

Jennifer表示此行入職不難,但需要了解不同財務投資範疇的特色和處理手法。
Jennifer表示此行入職不難,但需要了解不同財務投資範疇
的特色和處理手法。

獨立理財顧問不一定涉及所有服務範疇,很多時會視乎公司的運作模式,但Jennifer認為,作為一名專業的獨立理財顧問,要在多個方面為客人提供意見。新入行者可從最根基的部分開始,先學習如何保障客人利益,再了解如何為客人進行財富累積和財富管理等。對新入行者而言,財富管理範疇的挑戰最大,因為這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而處理投資亦是另一項挑戰,除了要留意市場動向外,亦要對投資有一定認識。

面對不同客戶,Jennifer會定期與他們見面,維持良好關係。例如一年內與客人見面一至兩次,了解客戶的財務狀況。然而,並非所有客戶都會認同她的意見,她亦曾遇上抱不同觀點的客戶。遇上這種情況,Jennifer會先了解客戶的目的和心目中的處理方法,再根據客戶的意見慢慢作出調整。但她相信,客戶一旦決定見面,都希望獨立理財顧問會幫到他們達成一些財政目標。

Jennifer指初入行不應輕 易放棄,應有更長遠的目 光,一個人跌倒越多,將 來成就才更大。
Jennifer指初入行不應輕易放棄,應有更長遠的目光,一個人跌倒越多,將來成就才更大。

從失敗中學習 目光要放得更遠

入行6年的Jennifer累積了不少工作經驗,她提醒有意入行的同學,需要學懂從失敗中學習。她引用行內一句名言:「從被反對中學習(Earn by objection)」,指出一個人跌倒愈多、挫折經歷愈多,日後的成就才會更大。作為理財顧問,需要主動聯絡客戶或準客戶,但不可能每位都有正面回覆,要有心理準備遇上被人拒絕的情況,不要因此感到灰心或放棄。新入行者被拒絕的機會更大,不過,Jennifer認為要成功必需先經過失敗的經歷。

除了要從失敗中學習外,Jennifer認為新入行者亦應該抱有更長遠的目光。她經過幾年的觀察,發現不少新入行同事較短視,會執著於短期的成功或失敗。例如有新入行者成功奪得新人獎後,會因此感到驕傲和自滿,不再求進步;亦有人因入行半年仍未有傑出表現而感到灰心,認為自己不適合此行業。她寄語新入行者,要抱有堅持的態度,把事情看得更遠。

【知多點】

獨立理財顧問的資歷要求並不止於大學學位,若要在業內取得更大成就,可考取專業資格或牌照,例如保險牌照及財務策劃師認證(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等,自我增值。

【想一想】

Jennifer完成學業後便決定投身金融界,可是家人卻希望她轉為教師、公務員等工作。你的家人對你將來要從事的職業有甚麼期望?如果你希望從事的工作受家人反對,你會如何處理?

錄像分享

書本樣式

job02_a05_1

job02_a05_2

 

 

 

攝記圖片說故事 一機一鏡 帶領讀者看世界

正所謂有圖有真相,一張相片勝過一堆文字。《明報》攝影記者黃志東(阿東)入行兩年半,在香港教育學院持續專業教育學院修讀副學士課程時,無意中發現自己對攝影的興趣,畢業後進修攝影技術,再到攝影室跟不同師傅學習,提升自己的技術。即使攝影記者工作絕非輕鬆,但他仍然認為值得,更強調攝影是一門專業,不會被輕易取代。

阿東強調,攝影不是有部相機便成,攝影是一門專業,拍攝任何東西都有講究。
阿東強調,攝影不是有部相機便成,攝影是一門專業,拍攝任何東西都有講究。

阿東中學畢業後,入讀香港教育學院持續專業教育學院修讀美術與設計副文學士課程(現已停辦),課程其中一個必修科目為攝影入門技術,通過課程始發現自己對攝影的興趣,加上家人送了一部相機予阿東作生日禮物,令他決定向攝影界發展。

完成副學士課程後,阿東繼續進修攝影,到攝影室跟師傅學習不同技術,把攝影知識推向更高層次。他肯定自己的技術後,便決定加入《明報》,主要為副刊擔任攝影工作,但亦會按需要負責其他版面。

攝記工時不定 要抱有熱誠

攝影記者的工作充滿未知之數,即使是副刊版,也要事前一、兩天才會知道工作流程和時間。了解安排後,便要與同行採訪的記者溝通,討論當天拍攝情況。阿東指,負責不同版面的攝影記者,工作方式都有所不同,他以港聞版和副刊版為例:港聞注重觸覺,要捕捉一剎那間的情況;而副刊會更講究鏡頭、燈光等技術運用。他提醒,有意入行者必需對工作有熱誠。

圖片說故事 更勝千萬語

圖為阿東到塞舌爾群島拍攝的嘉年華盛況,相片於報紙以半版刊登,令他感到非常高興。
圖為阿東到塞舌爾群島拍攝的嘉年華盛況,相片於報紙
以半版刊登,令他感到非常高興。

攝影記者工作最主要目的就是要做到「圖片說故事」,即是以一幅圖片說明事情,他說:「攝影記者要以一張相片交待整件事。其他人寫一篇文章,但我以一張相片解釋所有東西。」阿東認為,要達成此目的是攝影記者最大的挑戰。由於讀者一打開報紙會先留意圖片,他認為圖片要有吸引力,讀者才會繼續看下去。攝影也講求創意,要動腦把簡單的東西拍得美麗。

樂觀面對 等待更好結果

阿東覺得,外國人會很歡迎其他人為他們拍照,但本地人則相反,即使沒有惡意,很多本地人仍然對鏡頭感到抗拒。他憶述,蘋果iPhone推出時,阿東需要拍攝顧客拿着新電話時的一刻喜悅,但不能被發現,可惜事與願違,被拍者更要求他出示記者證及揚言會投訴。初時,阿東感到很無奈和有點難受,但只能尊重被拍者的要求,即場刪除相片。習慣這些事情後,阿東便開始抱着樂觀心態面對,更會提醒自己只要繼續守候,必定會拍攝到更好的相片。

攝記縱使辛苦 但仍值得

圖為阿東跟其他行家攝記拍攝許仕仁於荔枝角收容所之情況。
圖為阿東跟其他行家攝記拍攝許仕仁於荔枝角收容
所之情況。

雖然工作辛苦,但阿東仍覺值得。他憶述,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被起訴還押期間,他需要拍攝許仕仁於收容所的情況。他要隱蔽在山上,從早上一直等至接近日落才拍攝到該張相片,即使過程很辛苦,但能夠見證社會事件及獲得第一手資料,阿東認為很有意義。他亦提到,自己曾經到過塞舌爾群島(印度洋島國)拍攝當地嘉年華會的盛況。後來,他所拍攝的其中一張相片以半版刊登,令他感到相當高興。

攝影是專業 難以被替代

現今手機攝影普遍,人人都可以拍照,更有云人人都可以當記者,但阿東卻不認同。他認為攝影是一門專業:「不是有部相機便影到好相。」他指,即使拍攝一隻手錶,用甚麼角度和技巧來拍攝都是一門學問。要慢慢累積經驗才能拍攝到好相片。阿東稱,直至目前為止,不同題材的內容他都有拍攝過,他希望將來有機會到一些偏遠地方,接觸生態攝影。

【提提你】

Job17_A06_pto01攝影記者的工作時按拍攝安排而定,不同類別的版面所需的技巧也不同。此外,攝記採訪時要帶備不同的器材,重量至少也有5公斤,因此有意入行者需具備良好體力,以應付拍攝工作。

錄像分享

書本樣式

job17_a06_1

job17_a06_2

 

 

 

多媒體編導一腳踢 一機走天涯 體驗比人多

Job17_A05_pto01多媒體編導吳家耀(Tony)自小喜歡拍攝和看電影,中學畢業後曾當文職,後來發現不太適合自己,便毅然報讀當時由兩間大專院校與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首辦的電影專業培訓計劃,成為首屆畢業生。Tony於2008年加入《明報》,任職性質類似導演及影片製作的多媒體編導。拿著攝錄機,不論是動態或是靜態節目、社會大事或是知名節目,Tony都一一經歷拍攝。

不同電視節目編導 多媒體一腳踢

Tony完成電影專業培訓計劃後,曾於衛視電視台負責剪片工作,至2008年加入《明報》任多媒體編導。他指出,電視台工種一般較專門,通常一個人只會負責一種工作,而多媒體編導工作則截然不同,任何環節都需要編導參與。多媒體編導除了負責拍攝和後期製作,更需要為節目構思內容,再與各部門主管和編輯討論,若節目中有主持和嘉賓,便需與他們溝通,商討拍攝內容。

一般後期製作包括很多工序,Tony提及,工作時間視乎交影片的日期,若客人希望盡快看見完成品,便有機會要通宵達旦或假期工作。擔任多媒體工作,必須懂得操作相關製作軟件,例如Adobe Photoshop、Premiere及Illustrator等。有人會混淆多媒體編導和電視編導的工作,兩者雖然在拍攝流程較接近,但電視方面團隊會較大,器材也更專業。

本地海外工作 見識比一般人更多

節目製作過程中,多媒體編導不論是策劃、拍攝及後期製作,都需要參 與其中。
節目製作過程中,多媒體編導不論是策劃、拍攝及後期製作,都需要參與其中。

Tony指出,參與「佔領中環」拍攝令他有更多見識,也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範疇,與及去一些外人較難去到的地方。在「佔中」清場期間,他可以站在前線見證更多事情的發生,比電視觀眾看到更多真相。Tony平日工作會預先作出計劃,但拍攝「佔中」則完全不同,要留意周圍環境發生甚麼事,「一有甚麼風吹草動便要第一時間跑上前線把整件事紀錄」,整個過程對他而言是一個特別的體驗。

除本地工作外,Tony外地工作經驗同樣豐富。他曾經到過德國拍攝汽車節目,此行讓他見識到全球獨一無二的車款,更有機會親身前往一條秘密賽道拍攝。Tony稱:「多媒體工作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接觸不同範疇的事物。」

體能不可或缺 知識也要與時並進

Tony曾參與拍攝很多節目,他認為體能是不可或缺的條件。他憶述,於新疆拍攝旅遊節目時,需要登上海拔3,000米高原拍攝,更出現高山反應,「沿途上山經已不斷嘔吐,過程相當辛苦」,幸好另一名同事沒有不適,節目最終順利完成。除體能上的要求外,對精神的磨練也是必須。Tony表示,客人的要求永遠不能估計,很多時即使已認為製成品完美,但仍需要根據他們的要求,重複地對同一片段作出修改。

Tony提醒有意入行的同學,應變能力是多媒體編導必備的條件,他提及自己於北京拍攝時遇上惡劣天氣,需要即時想出解決辦法。隨着科技日新月異,擔任多媒體工作不可以「食老本」,需要終生學習,與時並進。Tony指出,自己當年入行後,也要再修讀軟件課程增值自己。

手機只能作記錄 絕非多媒體工作

多媒體工作包括拍攝及後期製作技術,涉及不少知識,非一般民間記者 可取代。
多媒體工作包括拍攝及後期製作技術,涉及不少知識,非一般民間記者可取代。

現時,網上新聞及多媒體逐漸普及,街上不少人都會用智能電話或平版電腦瀏覽新聞。從現時的趨勢來看,Tony可以預見文字會漸被影像取代,多媒體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大。近年不少市民喜歡自行拍攝生活事件,成為民間記者,Tony則不認為他們能取代多媒體行業,他指出民間記者多以手機作拍攝,只能用作紀錄一件事情,但多媒體世界中的拍攝及後期製作技巧等,都比民間記者的工作多,也不是一部手機便可做到,不少範疇和知識都並非民間記者所能取代。

【課程速遞】

有志從事多媒體行業者,可報讀有關多媒體或電視電影課程。例如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開辦的多媒體創作高級文憑、電影及電視高級文憑。除了於電視台及電影公司外,畢業生亦可任職廣告公司、內部錄像製作部、新聞通訊社、網絡電視公司、公關及籌劃公司、多媒體公司及教育機構等。

錄像分享

書本樣式

job17_a05_1

job17_a05_2

 

 

 

自小立志做設計 室內設計師 心中幻想變成真

Gloria在家人的影響下,從小已決定以室內設計為終生職業,把心中幻想的空間變成真。
Gloria在家人的影響下,從小已決定以室內設計為終生職業,把心中幻想的空間變成真。

投身設計行業8年,現職呂元祥室內設計有限公司的室內設計師張雅萍(Gloria),受從事設計的家人影響,小時候已立志成為設計師,並決定以此為終生職業。入行以來,她曾負責不同類型的設計項目,其中廣州天盈廣場的設計項目更令她獲得設計界國際獎項。她希望把室內設計的工作融入生活,並提醒有意入行者多留意身邊事物。

室內設計並非只是埋首圖紙,往往需要經過多番與合作夥伴討論和溝通才可開展設計工作。
室內設計並非只是埋首圖紙,往往需要經過多番與合作夥伴討論和溝通才可開展設計工作。

投身職場後 報讀大學補不足

從小已心繫設計的Gloria,於中學畢業後便報讀兩年制的設計高級文憑課程。她指出,高級文憑課程教授技術性知識為主,讓同學了解整個設計行業的運作流程。畢業後,Gloria順理成章地踏足設計行業,然而工作數年
後,她發現自己在創作和設計上仍有不足,加上擁有學士學位會獲得更佳的晉升機會,最後她決定報考大學裝備自己。學士課程以設計概念訓練為主,同時訓練邏輯思考,有助未來工作發展。修畢學士課程,她加入呂元祥室內設計有限公司任職室內設計師,一直工作至今。

入行以來,設計工作為Gloria帶來不少成就感。「經過漫長的工序和克服重重挑戰後,所幻想和構思的設計最終可以成真的時候,那一份的成功感非筆墨可形容!」同時,她有份參與的廣州天盈廣場設計項目獲獎,得到
業界認同,對她和她所屬的團隊亦是一種推動力。

做好事前準備 搜集資料啟發靈感

作為室內設計師,應該多留意身邊事物,才可啟發自己獲得更多靈感從事設計工作。
作為室內設計師,應該多留意身邊事物,才可啟發
自己獲得更多靈感從事設計工作。

作為一名室內設計師,在設計工作開始前需要預先做好準備。Gloria指,每開始一個項目時,設計師都應該先為其計劃定下方向和進行市場定位,然後進行資料搜集,尋找一些有參考價值的設計啟發靈感。完成以上步驟後,才會為空間內每一部分進行設計工作,最後亦要準備文件及施工圖予相關人員參考。

室內設計師不一定要等待建築物落成後才開始工作,Gloria提到,有些建築物會在落成前,先請室內設計師與建築師合作,於建築物設計及構思過程中互相交換意見和協調。除此之外,室內設計師亦不是單單於辦公室內工作,室內設計師亦要親自到現場視察環境及量度尺寸等,確保設計沒有出錯。

備有敏銳觸覺 多留意身邊事物

室內設計師平日要多留意身邊事物,要有敏銳的觸覺,有助增加設計靈感。Gloria指,若連自己生活細節都不多加留意,很難於此行業中獲得更高成就。她以外出用膳、看電影等為例,每當到達一個新環境時,她都會留意當中所採用的設計。一方面要懂得欣賞別人的設計優點,另一方面,一旦發現設計有缺點,亦可提醒自己盡量避免。她亦補充,設計行業的工作不限於上班時間,每一分、每一秒都應該進行觀察。

理性感性兼顧 不可側重任何一面

對工作充滿熱誠的Gloria,希望將來可接觸不同類型的設計項目, 挑戰自己發揮所長。
對工作充滿熱誠的Gloria,希望將來可接觸不同類型的設計
項目,挑戰自己發揮所長。

除此之外,進行室內設計工作時應同時兼備感性和理性思考。感性方面,設計師應該要有想象力和好奇心,大膽地提出一些創新突破的想法。Gloria認為,在此行工作不能每次都從理性方面出發,有時需要撇開理性的框架,才可激發靈感。但她強調,大膽構思後,便要重新以理性角度出發,分析想法是否符合整體項目要求。

設計師是解難者 遇上問題需取平衡

Gloria亦表示,室內設計師需懂得解難。在整個工程和設計過程中,室內設計師每天都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亦需要面對不同的持份者的意見,包括藝術、機電和消防等不同範疇的顧問,一同討論整體設計及建築工作。遇上施工現場條件與設計有衝突時,室內設計師便需要在解決難題與整體設計風格上取得平衡。

【提提你】

在不少室內設計課程中都設有實習,實習生可以在過程中熟識整個設計流程及步驟。實習時多負責較簡單的工作,例如為其他設計師進行資料搜集,搜集一些值得參考的設計作品,也會繪畫簡單的圖紙和施工圖等。

【想一想】

Gloria受從事設計的家人影響,從小已立志成為室內設計師。
你的家人從事甚麼職業?你希望將來從事同樣的職業嗎?為甚麼?

錄像分享

書本樣式

job12_a08_1

job12_a08_2

 

 

 

插畫師靛 實現兒時夢想 繪出個人事業

Job12_A07_pto01靛,原名郭彩嵐,集插畫師、小說作家、設計師於一身。她由插畫師一職開始發展自己的事業,放棄上大學的機會,投奔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實現兒時夢想。為了興趣,靛可以去到幾盡?

放棄預科 隨興趣學習

靛閒時亦愛畫畫令自己心境平靜。圖為她筆下的武則 天畫作。
靛閒時亦愛畫畫令自己心境平靜。圖為她筆下的
武則天畫作。

靛從小就喜歡畫畫,所以一直有個夢想,希望長大後從事與畫畫相關的工作。小時候她喜愛畫小忌廉等卡通人物,但怕被人取笑幼嫩的畫功,不敢把自己的作品張貼出來。雖然中五會考後順利升讀預科,但她心繫設計,中六時毅然入讀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的設計文憑課程(現已停辦),放棄升讀中七。在成為自由插畫師之前,她曾做過五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由同學介紹在《明報》的刊物《明Teens’》中畫插畫,就這樣,她進入了插畫師的行業。

客人多元化 最重要了解需要

靛的工作包括為小說畫封面和插畫,她一般會跟編輯接洽,很少與作家直接溝通。編輯會先跟她說好所需的畫作數量,例如一張封面加十張插畫,然後提供內容大綱,讓她先了解整個故事。如要跟新的夥伴合作,靛會要求提供角色設定,助她繪畫人物神髓。遇上報紙的連載故事插圖工作時,她會先了解故事期數,就故事內容訂立畫風,再用人物做骨幹,把故事場景畫出來。

除了為自己的小說畫畫,靛亦曾與旅遊網站合作,為 它們製作宣傳插畫。
除了為自己的小說畫畫,靛亦曾與旅遊網站合作,為
它們製作宣傳插畫。

說到工作上的溝通,她和合作夥伴都是以電郵聯絡的,因為彼此工作繁忙,難以面談,在電郵中大家會把想法說清楚,確定工作要求後她才會下筆。靛說,現在要找一位插畫師並不難,而且市場上亦有很大需要,插畫不再局限於出版界的報章雜誌,現時不少商業機構或網站都會用插畫進行推廣,例如靛曾經與旅遊網站合作,為它們製作宣傳插畫。

初入行力不從心 後來掌握應有態度

回憶入行初期,靛坦言最困難的是未能做到客人要求。客人很喜歡控制畫中出現的元素,但畫畫偏是「要畫能畫到,但未必能畫好」的工作。而且有時把自己想表達的畫面畫出來時,並不和想像的一樣,這都是她工作時會遇到的困難。所以她會盡量問清楚工作背景,了解更多客人的要求。她舉例,商業機構要求較虛無縹緲,和他們傾談後,她會按商業機構客戶的想法,先讓他們看看參考圖才下筆,減少改圖次數,以免浪費時間。

靛從小就喜歡畫畫,長大後可以做與畫畫有關的工作一 直是她的夢想。
靛從小就喜歡畫畫,長大後可以做與畫畫有關的工作一
直是她的夢想。

累積不少經驗後,靛已經知道要如何保障自己。例如遇上首次合作的客人,會事先說明改圖次數。她說,客人總會希望自己有更多選擇,所以自己要懂得去控制過程,以免做太多不必要的步驟都未滿足到客人。她不會為客人試畫,只會在確認工作後才下筆,這種做法可確保合作過程順暢。

練習畫風為未來鋪路

插畫因不同畫風、顏色、空間營造出不同的感覺,身為插畫師,靛做到客人要求的同時要滿足自己的感覺,要自己都喜歡才行。她曾任職教材出版、青少年雜誌和網站等媒體,在不同機構練習了不同的畫風,例如女性網站需要時裝畫風、在教材要展現較趣味性的畫風等。「練好不同的畫風,可以為自己打好基礎,用以應對不同客人的需要。」但在不同公司工作過後,她發現自己再不能從工作中得到新啟發,所以決定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畫風,而這個畫風就是今時今日為人所熟悉「靛」的風格。

主動嘗試 爭取機會

靛即席揮毫,花了十多分鐘就把活靈活現的少女繪出。
靛即席揮毫,花了十多分鐘就把活靈活現的少女繪出。

設計課程注重思維訓練,加上知識實用,到社會工作時亦能用到。靛回想當時課程面試時,攜帶從小畫下來的畫作,而且為面試特意接觸自己不熟悉的藝術──寫生,帶了她的寫生作品予考官參考,令考官感受到她願意嘗試,最終獲得取錄。她認為對藝術要有自己的風格,也要主動嘗試。初入行時,她是主動寄作品到出版社的,自薦後來得到回覆,就轉成自由插畫師。靛說:「最重要是令客人們知道你懂得畫畫,即使畫風不對,也不會與客人想要的相差太遠,所以他們仍然有可能會聘用你」。

【課程速遞】

香港理工大學除了開辦設計學士學位外,附屬的香港專上學院(HKCC)亦有提供各類設計副學士課程,入學門檻相對較低。

以視覺傳意副學士為例,畢業生可從事插畫、出版刊物設計、美術導師、助理美術指導等,亦可升讀各院校的學士課程,是修讀美術設計的另一選擇。

錄像分享

書本樣式

job12_a07_1

job12_a07_2

 

 

 

平面設計師抓緊機遇 服務社福界 盼設計帶來正面價值

創立J Production 6年,Joke立定決心為不同社福機構設計書刊、海報和宣傳單張,成為公司業務特色。
創立J Production 6年,Joke立定決心為不同社福機構設計書刊、海報和宣傳單張,成為公司業務特色。

新聞與傳播學系出身的劉志銘(Joke),於樹仁大學讀書期間無意中發現自己對設計的興趣。2008年不幸碰上金融海嘯,經濟衰退下被當時所任職的報社辭退,後來機緣巧合遇上任職社福界的朋友邀請他擔任書刊設計。他決定抓緊機遇,毅然轉職平面設計師,及後更開設製作及設計公司J Production,現時為全港不同社福機構的書刊擔任平面設計工作。Joke以一句格言勉勵自己:「就算你今天只是一個平凡人,但只需努力及堅持,終有一日,你會成為其他人眼中最想認識的一個人。」

傳媒界工作 成設計踏腳石

現職設計師的Joke小時候並未對設計產生興趣,直至大學時,為一份功課設計封面,無意中發現自己喜歡平面設計工作。及後,他再於大學選修跟設計和排版相關的課程。同時,他亦有參加學生組織事務,獲得更多機會展現自己的設計才能。

Joke畢業後並沒有向設計行業發展的打算,初時希望為傳媒行業貢獻。雖然於傳媒行業工作只有短短兩年,但傳媒工作令他獲益良多,更為將來的事業發展打下基礎。

他憶述,入行第一份工作是雜誌社撰稿員,負責為客人的產品寫稿宣傳。工作期間,他會私下向設計師請教,學習不同的設計概念及軟件應用知識。在往後的工作中,一旦遇上設計方面的困難,Joke都會找雜誌社的舊同事幫忙。加上他在雜誌社學懂與客人溝通、學會拍攝硬照,有助他未來的發展。

任職撰稿員一年後,Joke便轉投報社工作,擔任生活版記者,負責時裝及設計等範疇,更有機會訪問不同的設計師。報社的工作令他認識到更多設計界資訊,亦擴闊了人脈網絡。

遇金融海嘯被裁 成人生轉捩點

2008年金融海嘯,香港經濟衰退,Joke亦不能倖免,被當時所任職的報社辭退。求職期間,Joke遇上一名於社福機構任職的朋友,邀請他以自由工作者(Freelance)身分為社福機構的季刊擔任平面設計工作。Joke承認,當時承接設計工作只為糊口,心中仍以重返傳媒行業工作為目標。

擔任季刊設計初期,Joke嘗試把雜誌設計的方式和特色,套用在社福機構的刊物上。漸漸地,他的設計得到不少社福界人士注意及欣賞。Joke憶述最為打動他的一件事:他曾為一個改善家庭關係的活動設計宣傳單張,單張設計吸引了一些原本無意參加該活動的市民改變初衷。這對Joke來說,啟發了他服務社福界的念頭,同時就似打了一支強心針,令他找到自己事業的發展方向,決定全心向設計界發展,成為一名平面設計師。

為達成平面設計師的理想,Joke不單創立平面設計及製作公司J Production,更決定購入價格高昂的電腦輔助工作。
為達成平面設計師的理想,Joke不單創立平面設計及製作公司J Production,更決定購入價格高昂的電腦輔助工作。

家人憂「三分鐘熱度」 毅然創業示決心

離開正職後,Joke一直以自由工作者身份擔任平面設計師,收入不太穩定,但他仍決定購入價格高昂的電腦協助工作。Joke坦言,家人和伴侶初時都頗感不滿,更擔心他只是「三分鐘熱度」。為了令家人放心,Joke毅然創業以示自己的決心,更於開辦公司初期經常工作至深夜,這份堅持最終令家人改觀,肯定和支持他的理想。

只為社福界設計 盼為社會帶來正面價值

Joke把雜誌的設計元素放進社福界書刊中,成功打破這些書刊過 往單調的傳統風格。
Joke把雜誌的設計元素放進社福界書刊中,成功打破
這些書刊過往單調的傳統風格。

Joke的公司有一個宗旨,就是只為社福界服務。他希望透過自己的設計,為他人帶來一種正面的價值和正能量,對社會有所貢獻。

當時社福界的刊物大多只由簡單圖表和文字組成,Joke認為設計相當平庸,難以吸引人參加他們所舉辦的活動。「社福機構的書刊設計其實有它的市場,只是一直都沒有人嘗試開拓」,因此他認為值得發展。而專注為一個界別服務,是要有一個清晰的定位,所以Joke拒絕為任何社福界以外的團體擔任設計工作,即使是要好的朋友,都會因為所服務的機構或所設計的產品不屬於社福界範疇而被他一一婉拒。

設計師要有抱負 需接受批評

Joke表示,作為一名設計師,不應只把自己看待成一件工具。「每位設計師心中都應該有一個基本目標,例如是獲得一些成就或獎項。」而終極抱負更不應止於物質上的獎勵。

他以自己為例,其基本目標是為社福界設計不同刊物,終極抱負就是為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免費進行設計,透過設計去改善社會、改善生活,如為內地貧困地區的小商戶擔任設計。

他補充,這個終極抱負是推動他不斷奮鬥的原動力。要成為一名成功的設計師,毅力是不可或缺的一環。Joke指出,新入職的設計師作品通常會受不少猛烈的批評,但不可以輕易被打沉意志,要有毅力堅持下去,才能夠找出成功之路。

終身學習 未來尋找新路線

此外,終生學習對一名設計師非常重要。多閱讀與設計有關的書籍,除了可以解決工作上的困難,更可以從中培養創意,逐步建立個人對設計的觸覺,因此Joke亦經常提醒同事要多閱讀。他引述昔日上司的話:「創意是需要日積月累地吸收,才可以從自己的作品中展現出來。」

Joke的公司多年來致力改革社福機構的季刊設計,在將來他更希望能在製作特刊時(因應特別節目完成後所出版的書刊)尋求突破。「特刊的展示模式多年來始終如一,因此希望可以作出改變。」他期望能與同事在特刊的內容編排上給予客人多點有趣的提案,打破千篇一律的編排,務求令特刊的吸引力從內而外也能獲得提升。

【知多點】
平面設計師同樣要懂得文字排版,適切的文字排版有助讀者理解內容。
平面設計師同樣要懂得文字排版,適切的文字排版有助讀者理解內容。

很多人以為文字排版只是排版員的工作,但其實設計師一樣要負責文字排版。Joke強調:「平面設計是文字、相片、色彩、影像拼湊而成的。」文字與設計有莫大的關係,平面設計師要懂得理解文字內容。客人通常只會提供一堆文字,設計師需要把這些文字分配,並放置於版面內合適的位置。設計師在確保文字排位不改變設計概念的同時,也不能因排位而令讀者對該段文字有誤解。

錄像分享

書本樣式

job12_a06_1

job12_a06_2

 

 

 

年輕中醫 無懼前路挑戰 鑽研醫術 成功之道在嘗試

Job10_A06_pto01

既愛寫書,又愛畫漫畫,曾任港台編劇及參與演出的李廣冀雖百般武藝集一身,卻偏愛做中醫。李醫師笑言自己是機會主義者,他認為人需勇於嘗試,平時多裝備自己,亦要接受機會。雖然有時準備不足,但亦要去嘗試,因為在嘗試多次後才會熟練。這樣的性格和想法,正正影響了他的選擇。

認清自我 踏上中醫路

愛畫漫畫的李醫師在診所內用漫畫介紹不同病症。
愛畫漫畫的李醫師在診所內用漫畫介紹不同病症。

李醫師自言中文比英文好,與西方學科,如西醫、生物科技等科目無緣,但自小喜愛中文,對中文創作、中醫、國畫等中國文化特別有興趣。同時,他亦認為中醫比較實用,當中的知識可以在工作中運用出來,更笑言可以省回醫藥費。在他讀書的年代,中醫學士課程是一門新學科,而且中醫註冊制度亦是剛剛成立,在各方面都是新開始的情況下,比較少人選讀。不過李醫師毫不懼怕,他說:「我喜歡特別的東西,人人都做的事我未必去做」,成就了他的中醫之路。他指出中醫在香港是「由無變有」,由沒有註冊制度變成有註冊制度,這轉變證明了政府的肯定,當時他認為中醫師前景雖是模糊,但是光明的。中醫師是行醫的一種,其受社會尊重的地位,吸引了李醫師進入中醫一列。他說,中醫市場會因為香港人口老化而漸漸興旺,而制度亦慢慢變得完善。

病人以貌取人 年輕不專業?

李醫師年輕的外表,曾被病人投以質疑的目光,幸好他以醫術證明年齡不代表一切。
李醫師年輕的外表,曾被病人投以質疑的
目光,幸好他以醫術證明年齡不代表一切。

李醫師年紀輕輕已跟朋友一起合夥經營診所,在電視節目亦不乏他的身影,在中醫行業來說,是比較成功的一員,但其實他亦曾經遇過挫折。「那麼年輕?可以嗎?」、「我以前光顧某名醫的!」、「你處方那一種藥會否比較好?」、「我以前曾吃過這款藥但不太靈通啊!你還要處方給我嗎?」這些都是李醫師開始行醫時經常被問到的一堆問題。面對病人質疑的眼光,奇異的眼神,旁敲側擊的提問,當時初出茅廬的李醫師完全沒有還擊之力,「初期不懂怎樣回答,因為沒料過他們會這樣發問」,被病人問到年齡問題,他初時會如實回答。但後來,李醫師發現這些問題可以用另一個方法回應,就是「我已經行醫了一段時間」或佩戴口罩遮掩外貌。他笑指,其實從事中醫需講求情緒管理指數(EQ)及智商(IQ)。

專長太出名 自動變專科

由於醫術是需要鑽研的,所以在開診初期李醫師未能掌握某些病症的治療方法,以致病人產生疑惑。在行醫多年後,他的醫術逐漸純熟,是個能兼備中醫內科、經絡針灸、骨傷推拿技能的綜合醫師。現時香港沒有設立中醫專科牌照,不過,醫師可以只做有關自己專長的療程,如跌打、針灸等。李醫師舉例,有些綜合醫師會因為自己某項專長,如治理中風,吸引大量中風病人求診,而令自己無暇照顧其他病症的病人,最終只有中風病人光顧,間接地成為專科醫生。

中西思維難分清

在中醫學士課程的第一年,學生會學習到西方的醫療知識,但香港的中醫只會在量度血壓和血糖會用到西醫工具。中醫學生通常是理科生,在中學時念西方的現代科學,與傳統中醫哲學的文化不同,所以要在學習中醫時透過閱讀古書和與教授交流,改變根深柢固的西方思維。李醫師說理解中國文化思維是課程中最困難最複雜的部分。其次,李醫師表示在香港,中醫處方的都是中藥,可以令醫師直接知道不同藥效,藉此更可鍛鍊醫術,與內地中醫處方西藥的做法不同。雖然中西醫思維無法結合,但治療方法、手段可以一起配合運用,例如把中藥磨成藥粉變成藥丸服用。

中國文化助學習

李醫師建議同學多閱讀古書,有助理解中醫典籍。
李醫師建議同學多閱讀古書,有助理解中醫典籍。

李醫師認為中文較好的同學修讀中醫會有優勢,因為課程中要經常閱讀中國古書,要懂得理解並熟悉文言文才可以深入了解中醫。除了要熟習中國文化知識外,有關人類行為的知識,如哲學、心理學,都可以幫助同學學習,而且他亦認為同學懂得簡體字會具優勢,因為古書多是在內地出版並以簡體字編寫。話雖如此,李醫師坦言如果同學喜歡這科目,透過後天努力,亦可以克服困難。他在內地時遇過一些不能說流利中文的外國人修讀中醫,他們都願意花時間學習,所以若同學中文不太好但想修讀中醫的話,都不必過份擔心。

【課程速遞】

除了中醫學士課程,同學亦可考慮修讀入學門檻較低的中醫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課程。中醫藥副學士或高級文憑畢業生可於中醫藥房擔任配藥員,但不能成為註冊中醫。不過,同學可以此為跳板,畢業後入讀學士課程,拾級而上。

現時,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及香港中文大學東華三院社區書院(中東書院)均有開辦中醫副學位課程,課程分別銜接不同的內地中醫大學,讓畢業生升讀學士課程。例如HKU SPACE 中醫學副學士畢業生,可豁免全國高等院校入學考試,直接入讀例如廣州中醫藥大學等的國內中醫藥大學一年級學士課程;而中東書院中醫藥(中醫醫療)理學副學士的畢業生,則可獲廣西中醫學院及成都中醫藥大學的中醫藥學士課程優先取錄。

錄像分享

書本樣式

 

 

 

物理治療師絕非輕鬆工作 人口老化機遇 行業更吃香

隨著社會人口老化問題愈趨嚴重,同時更多人了解及注重痛症等問題,令物理治療行業更吃香。註冊物理治療師翟敏樺(Daisy)入行9年,曾於私家醫院及私人診所工作,有着不同體會和經歷。她指物理治療師前景樂觀,但工作絕不輕鬆。

隨著社區人口老化問題加劇,及更多人關注痛症問題,令物理治療一行前景樂觀。
隨著社區人口老化問題加劇,及更多人關注痛症問題,令物理治療一行前景樂觀。

理科非必然 文科同樣有機會

Daisy自幼便喜歡戶外活動,不喜歡「坐定定」,不會選擇辦公室工種的她最後便選擇物理治療。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的她直言,學習過程需要大量背誦,醫院實習過程也絕不輕鬆。醫院實習過程中,會由年資較高的物理治療師帶領,除負責辨症外,也需要提供治療方法。

Daisy提及,自己入讀該課程時,有同學是文科出身,可見修讀理科非必要條件,但對文科班同學的成績要求會較高,最重要的是入讀課程後可以跟上學習進度。她特別指出中英數才是最重要,尤其以英文為甚,因為有關科目主要以英語授課。

現時,除物理治療師學士課程外,部分院校亦有提供物理治療助理課程,但修畢這些課程,仍與一名正式物理治療師有相當距離,助理只能協助物理治療師的工作,在理論基礎上助理比治療師不足。要成為正式物理治療師,需再考進物理治療師學士學位課程。

一般公立醫院有對物理治療師作分級制,私人診所則較注重年資及經驗。如要成為更高級的物理治療師,必須修讀碩士學位課程。

毅然轉入私家醫院 看透兩世界

物理治療師要對人體骨骼結構有深入的認識, 以便處理各種骨科痛症。圖為Daisy手執脊椎模型。
物理治療師要對人體骨骼結構有深入的認識,以便處理
各種骨科痛症。圖為Daisy手執脊椎模型。

畢業後工作一段時間,Daisy希望尋找新挑戰,毅然放棄私人診所較穩定及舒適的工作,加入私家醫院。然而,私家醫院的環境與診所截然不同,私家醫院更注重團隊合作,自由度也較低。而醫院所接觸的範疇更廣,例如治療兒童身體機能上出現發展遲緩等情況。

另外,物理治療師也要協助或教導病人進行基本的康復療程,例如使用一些復康工具輔助走路等。相反,在診所遇到的病人大多都可以自行走動,情況較醫院理想。Daisy坦言,在醫院工作的日子裡,間中會聽到一些長期住院病人身故的消息,都會感到不愉快和難過,久而久之,會把生死看得較淡。

於醫院工作期間,Daisy經常要處理突發事故,她舉例:曾為一名情況嚴重的病人治療,期間病人情況突然轉壞,需要透過心外壓恢復呼吸。最初遇上這些情況,她感到不知所措,需要數次經驗才學懂如何處理。

細心小心為重 不怕厭惡工作

物理治療師除了負責骨科痛症外,也需了解包括針灸、部分胸肺科、神經科及肌肉科等相關知識。另外,物理治療師需協助一些有發展障礙的病人進行訓練。除診症、治療外,也要負責提供講座,Daisy說:「物理治療範疇很廣泛,教育也是其中一個項目。」講座內容包括職業安全健康及病症預防。而一些大型體壇盛事前,例如渣打馬拉松及樂施毅行者等,物理治療師都會開設講座提供注意事項。

物理治療的過程牽涉到很多身體接觸,要避免尷尬情況,Daisy認為雙方需要多作溝通。
物理治療的過程牽涉到很多身體接觸,要避免尷尬情況,Daisy認為雙方需要多作溝通。

物理治療屬於醫療行業,細心謹慎終究是最重要的,一旦出錯,可延誤整個療程或對病人身體造成傷害。Daisy特別提醒,當物理治療師要有心理準備,不可以怕血,且有機會面對一些厭惡性工作,例如一般由駐醫院物理治療師負責的抽痰程序。

要成為一名成功的物理治療師,較外向的性格會更易得到病人信任。除此之外,溝通和表達能力亦不可少。物理治療師與病人一般需更多身體接觸,若是男治療師遇上女病人,或會出現尷尬情況。Daisy作為女性,顧慮會較少,但她也有過尷尬的經歷。Daisy憶述,曾遇上一名病人拉傷大腿內側肌肉,治療過程令病人感到尷尬,但最重要是雙方溝通,要讓病人知道治療師的用意,認同治療師的專業。另外,物理治療是漫長過程,並非一兩次治療便可把病患根治,病人可能因不了解而責怪物理治療師,這方面也需透過溝通令病人釋懷。

【知多點】

●抽痰
當病人因肺部問題產生很多痰,便需進行抽痰。抽痰方式是用喉管從鼻或口部進入喉嚨,令他們可以維持呼吸暢順。此程序一般會由物理治療師負責,但若病人有長期需要,護士亦會協助處理。
●超聲波治療(Ultrasound therapy)
通過刺激軟性組織,並增加組織循環,使病人更快康復。
●干擾波電療(Interferential therapy)
透過電流刺激深層的神經,能緩解疼痛及放鬆肌肉。
● 運動治療(Pelvic Tilting Exercise)
利用健身球(Fit Ball)帶動腰骨及腰椎等部分活動。

【提提你】

物理治療師每天的工作概況:
● 病人數目:公立醫院治療師平均每日為30 – 40名病人診症私人診所治療師平均每日為10 – 20名病人診症
● 工作時間: 以在私家診所工作的Daisy為例,她每周工作約4天半,工時約為早上9時至晚上7時。

錄像分享

書本樣式

job10_a05_1

job10_a05_2

 

 

 

增值葡萄酒和侍酒知識 隨時投身酒業相關職位

Job_2015-09-25_b1近年不少私人聚會或商業活動都會以不同的美酒作招徠或與品牌推廣作配合,除了使活動內容更豐富外,也有助減少硬銷的感覺。有葡萄酒培訓導師表示,現時坊間賣酒的地方愈來愈普及,與酒業相關的工種,如飲食、零售、批發、倉務等均渴求人才。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天恩培訓及發展中心 (下稱信義會)「葡萄酒推廣員基礎證書」及「侍酒員基礎證書」課程導師袁通利表示,自 2008 年政府實施免酒稅後,葡萄酒市場每年不斷增長,由於行業競爭大,加上顧客的知識層面提升,業界對人手的要求和需求也提高了,大部分僱主均希望聘請具備相關知識的人才。

葡萄酒推廣員、侍酒員 重誠實、主動態度

其中葡萄酒推廣員和侍酒員皆為服務性行業,投身者需要有良好的工作態度、誠實品格、主動、喜歡與人接觸,最重要是懂得欣賞葡萄酒,經常留意業界的發展,舉例:近年業界多了一些關於酒的拍賣,另外除了新世界和舊世界的酒外,從業員也要認識新興國家或地區,如印度、南非的酒。

隨着消費者對酒的要求愈來愈高,他們所追求的不再局限於葡萄酒的口感和味道,有些會講求酒的香氣,如檸檬、菠蘿、木材、煙燻味等。另外由於酒為農產品的相關製成品,其收成會因應氣候、雨水,使每年的產量或品質有所不同,從業員因此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才可應付。

課程重實務 葡萄酒、侍酒 學問大不同

袁通利指,現時坊間有不少與酒類相關的課程,當中不少是以興趣、享受或業餘知識作出發點,以職業導向角度出發的較少。其中信義會開辦的「侍酒員基礎證書」(ERB) 和「葡萄酒推廣員基礎證書」(ERB),內容均着重實務性,貼近社會環境需要,如講解現實中餐飲、零售、存倉的做法,不會只是紙上談兵。

信義會就業主任袁綺苓表示,以上兩個課程涉及與酒業相關的兩個工種,學員從中可認識不同酒的分別、來源和特性等。其中葡萄酒課程希望學員認識葡萄酒行業,掌握葡萄酒相關推廣、銷售及建立關係網絡的技巧,以投身葡萄酒推廣員工作。侍酒員課程則主要讓學員認識及掌握侍酒知識及技巧,以應付業內人力需求,以及希望他們認識每種葡萄酒的特性及味道,並掌握不同葡萄酒與不同食物的配搭。

侍酒員工作涉銷售 具專業資格出路廣

袁通利表示,現時一般較有規模的餐廳會聘請 1 至 2 名侍酒員,侍酒員起薪約 13,000 元,出路包括餐飲行業,如餐廳、酒樓,累積足夠經驗後有機會晉升至餐廳經理。

隨着近年零售商店數目和各式品酒活動的增加,業界對人手有一定需求,當中包括酒類推銷和市務人員。其中葡萄酒推廣員的出路包括零售界、批發公司等,薪酬約 8,000 元底薪,另有佣金。如具備葡萄酒的相關專業資格,出路更廣,可從事導師、專欄作家等。袁通利說,兩者的入職要求一般均為中學畢業,曾進修相關課程者優先。無論是年輕人或中年人士,只要對葡萄酒銷售、營銷工作或侍酒員工作感興趣,均可報讀以上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