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教授讀舞台燈光設計受啟示 5年半完成課程 「同樣不起眼卻影響人」

在中大醫學院任職榮譽臨牀副教授的陳碧云,6年前報讀演藝學院舞台及製作藝術碩士,主修燈光設計,她指不應受社會風氣限制自己的發展。(郭慶輝攝)
在中大醫學院任職榮譽臨牀副教授的陳碧云,6年前報讀演藝學院舞台及製作藝術碩士,主修燈光設計,她指不應受社會風氣限制自己的發展。(郭慶輝攝)

【明報專訊】在醫院,她躲在實驗室內分析病人的組織樣本;在學校,她教導學生病理學。嚴肅的外表下,工作時間外,陳碧云化名陳一云,游走藝術界;6年前,她更跑去讀燈光設計碩士,由毫無認知到學會不同燈光效果背後的原理,足足花了5年半時間。身分看似毫不相關,陳碧云卻嘆言社會過分功利,規限了人的可能性;認為讀書不單為追求知識,更可啟迪心靈。

中學時的陳碧云已對戲劇感興趣,一直參與校內劇團,另一方面立志當醫生,「小時候寫我的志願,就是很普通,很單純地想做醫生和救人」。那時有中六暫取生計劃,資格是會考須獲得6科或以上A級成績,成績一向標青的陳碧云成為暫取生,順利入讀中文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實習、成為醫院「病理科」專科醫生,並在中大醫學院任職榮譽臨牀副教授。

醉心戲劇 學燈光盼不求人

另一邊廂,陳碧云沒放棄舞台劇夢,脫下醫生袍,她與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劇團,無間斷創作。

小小的劇團,幾乎所有事都要親力親為,唯獨舞台燈光設計,需要專業的知識;有次公演前一晚,團隊發現請來設計燈光的人竟然沒有安排後排燈光,「我們根本沒有人懂燈光設計,只好臨時花錢請人裝回,弄了一整夜」。那次不愉快的經歷,陳碧云想想總不能每次花錢請人,索性報讀演藝學院舞台及製作藝術碩士,主修燈光設計;她又提及父親從事電器維修,小時候看慣父親焊接和駁電等,「也可能因為長期接觸,對手工特別有興趣」。

休學一年籌備畢業作 職業興趣結合

身兼三重身分,陳碧云笑言平日的工時算是穩定,兼讀碩士每周只需上2至3小時課,尚算應付到。眾多科目中,陳碧云說學習燈光技術最具挑戰性,當中需了解運用不同燈具的原理,還有思考技術出現的原因。對於從沒學過相關知識的她來說,猶如進入一個新世界,「怎樣運用、衡量使用(燈具)的原因等,全部都是很專業的知識,這課程不單是學習一項技巧,更要反思使用不同燈具的原因」。

兼讀碩士課程本需4年,她延遲了畢業,足足花了5年半,當中一年停止上課,用來沉澱自己,創作畢業作品《病理誌》。

作品中,陳碧云將職業知識與興趣結合,講述不同疾病的歷史,當中用上大量鎢絲燈及光管等;表演甚至在醫院教學實驗室內進行;去年始正式畢業。

醫院教學實驗室上演

醫學被標籤為理性;舞台劇則是感性的代表,陳碧云從來覺得兩者有共通點,分析病人組織和燈光設計,「看似很不起眼,卻會影響別人」,她不會直接與病人接觸,病人的治療卻取決於她的組織分析結果;而燈光設計不如演員般明確呈現在觀眾面前,但效果足以影響整場演出。對於陳碧云來說,她更希望透過實踐,證明人可以有不同發展。

明報記者 王丹麟

吸一口城市的氣味 建築師梅詩華調出社區人情

梅詩華 (圖﹕黃志東)
梅詩華 (圖﹕黃志東)

【明報專訊】夢想可以源於人味和食物的味道嗎?梅詩華是位愛蒲咖啡座愛下廚的建築師,自小愛在公公的雜貨米舖凑米氣兼凑人氣。中六那年,她看了建築大師貝聿銘的書,於是寫了一些電郵給本地的建築事務所,請教人家問題;由此,她展開了追逐夢想的路。如今,她愛以建築的角度嘗試不同的東西,作品依舊氣味濃郁,有慢活的石硤尾街市,有薑味及花椒八角味的香港建築曲奇餅。

梅詩華(Sarah)的故事,或許真的源自人味和食物的味道,雖然氣味彷彿只能在空中飄蕩,但卻存在於空間的光影之間。跟其他建築師談話,總會說很多很多的建築空間構造,但跟Sarah聊天,她就直接說,人才是空間的主角,以至食物的味道也與建築息息相關。

人才是空間的主角

找Sarah做訪問之前,留意到她近年的作品的「氣味」,包括人情味濃厚的石硤尾街市設計,以及不同香味的香港建築物曲奇餅,偶爾會看見傳媒以「味道建築」形容她的作品,有趣的是,因着她的家人曾開設雜貨米舖,於是便有人說Sarah很講究吃米,很注重那一口飯,這自然就令人以為三年前她創業的「一口設計工作室」,是否就指生活如人人愛吃的一口飯?

這天記者到上環一口的工作室找Sarah,卻發現她從小確實很凑米氣,卻不特別愛吃飯;平易近人的她輕快地說:「其實我一點也不講究吃米,哈哈! 但我很愛下廚,不用上班時,我就愛煮飯仔和蒲咖啡室。」一口設計的意思,是每次嘗試一口新事物,都有新感受。

著名建築師Louis Kahn說:「自然光給予了空間特性,也給予了建築生命,因為建築的生命是由光的照射而產生的。」Sarah也認為一個舒服的空間, 最重要就是光與影的關係,但自然光仍然不是建築的主角,真正的主角是「人!人才是空間的主角。」所以當2015年她為石硤尾街市設計概念方案時,沒有拆去大樓再重建,而是選擇保留人味的「改裝街市」。為了給街坊舒服的光與影,她在天花頂開出採光和通風的天窗,當陽光瀉入地上,光影竟然落在樹上,沒錯,Sarah的方案,是在地上種植灌木,她更把左鄰右里的社區服務,一一搬到這片自然光充沛,有樹有菜檔有熱鬧的一斤薯仔二斤番薯的人聲,讓不同氣味在街市飄蕩。Sarah說話溫婉,友善如小朋友,說:「石硤尾街市很有人氣,猶如社區的生活中心。我的設計,是還給街坊一個鄰舍中心。」這個作品令她奪得2015年青年建築師獎。

咬一口薑味「美荷樓」曲奇

「一口設計」是建築設計公司,卻愛在社區和建築之間嘗試不同東西:「公司開設了一個活動平台,面對社區,最初叫『一口.生活』,現在成長了,改名為『一口舍群』,建築物曲奇餅就是想以吃來介紹香港的建築物。」把「聚星樓」放進嘴裏吧,唔!未吃已嗅到花椒八角味,再咬一口「美荷樓」吧,是薑味啊!好醒神吧!香噴噴的建築物飄蕩在空氣中。Sarah笑說:「2015年一口設計在台灣的香港周,和30位台灣觀眾,一起做香港建築物曲奇餅,我們給他們建築物的模,他們可以想像在設計上加上什麼東西。」

人人天昏地暗捽手機 ,生活都夠忙了,為什麼Sarah還相信建築空間能和大家的碎片式生活相遇?「我想令世界更美好啊!這方法不行,可以用另一種方法,我很樂觀的。」她哈哈笑:「就讓大家思考建築和空間和社區的聯繫。」她說父親和母親都很放得下,認為Sarah做有意思的事情和養活自己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想着賺錢和賺錢。或許,母親就像個潛行的啟蒙隱者,對她影響不斷:「記得有次我還很小,細到仍可以手抱,母親抱着我坐電車,當時有一位婆婆上車,母親就讓位給婆婆,母親那時說,把位置留給更需要的人。我就是在這種家庭環境成長,我希望以設計改變生活,令世界更美好。」

看貝聿銘的書 對建築產生濃厚興趣

小時候她原先夢想當時裝設計師,但中四中五時學校導師計劃的校友,送了一本貝聿銘寫的書給她,她在暑假斷斷續續地看,看後就對建築產生濃厚興趣,中六那年她決定做綠色建築的功課專題:「於是我就跟一些建築師寫了電郵,問他們問題,又問他們是否可以接受訪問。」結果,她的另一位啟蒙老師出現了,其中一位建築師不僅解答了她的所有問題,改變了她當時裝設計師的念頭,還介紹了她到中文大學建築系當暑期工,燃點了她令世界更美好的夢。

設計石硤尾街市 把人情味放在第一位

改變世界,乍聽太「龐大」,再聽聽Sarah如何凑米氣地成長,會發現事情不一定要很龐大,卻可以很美好。「小時候我就感受到屋邨的人情味,黃竹坑邨未拆時,公公在那裏開米舖,媽咪的工作就是帶着我們替公公看舖,我自小和兩個妹妹及小朋友在米舖出出入入,要幫手在米中揀『穀牛』,又時常插隻手落一包二包米中玩。」轉頭,小小梅詩華又已走到屋邨的零食店,取了零食,跟老闆說:「我公公會來付錢!」老闆和氣的點點頭。她笑說:「可以想像多有米氣人情味的糧油雜貨舖!所以我在設計石硤尾街市時,把人情味放在第一位。」

走進上環的一口設計寫字樓,位於慢活調子的東邊街上,門口是一間家具店,穿過精緻的家具,在牆角有一條又短又窄的樓梯,爬上去是另一有趣空間,一張長長的大木枱,十個八個同事分坐兩側,前面有一排窗,簡潔可愛,Sarah的工作枱就在這裏,在這室雅何需大的工作室裏,她這樣反問自己:「我們為什麼喜歡生活?」這天她沒有直接給記者答案,卻說:「我們的團隊在每個項目上都會考慮三樣東西。一是項目的趣味性,二是價格是否行得通,三是社區想法如何,是否可以多一點意念。每個項目的三樣東西不一定平均分配,但加起來都是希望空間更美好。」

我們習慣稱我城為石屎森林,在這片龐然巨大的高樓群中,如何給我們一些美好?樂觀快樂的Sarah,二話不說,介紹了以下的港島游走路線,從西營盤的海味街,沿東而行,會與上環慢活小街及一口設計會合,一邊走一邊聞到咖啡飄香,游走上環山城香港的樓梯和石牆樹,就摸到電影《歲月神偷》的永利街,然後她笑說:「亂兜亂撞很開心,一會就到中環,中環海傍也很好玩,再從金鐘去香港公園,那兒好靚啊!接着從皇后大道東到灣仔,可以看到灣仔的商業藝術,看到很多不同的室內設計,再游走就是炮台山,很多美味的食物啊……這樣游走,可以看到香港城市的變化,了解我城。」

這樣一走,我城就多了藝術感,這樣一走,生活不僅源如人味和食味,還源於生活的熱情,還源於好奇和動力。

■Profile

梅詩華

80後建築師,畢業於中文大學建築學系及英國倫敦大學巴特利特建築學院,三年前與同是建築師的丈夫張國麟,創立「一口設計工作室」(One Bite),現為設計總監。一口設計與別不同之處,除了理念活潑可愛「嘗試一口新事物都有新感受」,同時也成立社區活動平台「一口.生活」, 嘗試與建築有關的活動,建立社會與城市空間及建築之間的聯繫。「一口.生活」現已成長為「一口舍群」,同樣以設計聚焦社會問題。母親的家族曾在黃竹坑邨開設雜貨米舖, Sarah自小就凑米氣和感受到屋邨人情味,至今設計仍特別重視人味,放假時愛在家煮飯仔和蒲咖啡座。2015年以石硤尾街市「Shining Slowly慢樂」設計方案,獲青年建築師獎。

文﹕朱一心

圖﹕黃志東、受訪者提供

編輯/陳淑安

美術/明報美術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洪思行與音樂意想不到的緣分 樂評如燭光 指引年輕音樂人

洪思行 (圖﹕郭慶輝)
洪思行 (圖﹕郭慶輝)

【明報專訊】當年迷戀踢波而不願參加合唱團排練的洪思行,如今與友人一同創立無伴奏合唱組合;理工科畢業的他沒有成為工程師,反倒以寫作樂評為樂;他小時候偶爾跟父母去聽音樂會,只當是家庭活動或閒餘消遣,現在卻常有機會站在香港歌劇院舞台上,以合唱演員身分演出《阿依達》和《托斯卡》等大型歌劇。回想自己過去十數年間與音樂、與寫作相識相伴的時光,洪思行直言有很多個「想不到」。

他常常用「種一顆種子」來形容自己與音樂交逢的緣分,以及那些可意會卻難而言傳的難忘瞬間。「播種之後,效果或許不會立即出來,但經過等待,總有開花結果的時候。」

像這座城中的很多小孩一樣,洪思行五歲開始學鋼琴,進入小學之後又開始接觸小提琴。父母都是老師,卻不熟悉古典音樂,只覺得讓孩子學習一兩件樂器,對他的成長發展應是好事。不過,洪思行對於音樂的興趣乏然,他更喜歡踢波,或者觀看電視直播英超曼聯的比賽。

中二第一次上台演出歌劇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他進入聖保羅書院之後。書院有歷史悠久的合唱傳統,他也隨同學參加合唱團,卻不覺得排練有多少樂趣,更嚮往在球場上踢前鋒時汗水淋漓的暢快。陰差陽錯之下,中一升讀中二那年,他被香港歌劇社選中,在歌劇《托斯卡》中擔演合唱角色。「那是我第一次上台演出。」洪思行回憶道。那次的《托斯卡》,可說是他與音樂結緣的一個契機。

那次之後,他對於音樂的興趣漸漸多了,也開始在意自己唱得好不好。某次,他與學校一班同學去香港大會堂比賽,輸了,離場後「一邊在街上走,一邊哭」。

除去合唱團排練與演出之外,他還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學成立了CM Singers,一個無伴奏合唱組合。那時候,沒什麼人知道無伴奏合唱或A cappella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幾個同學仔膽粗粗聚在一起唱,後來其中有幾位竟成為專業歌者,比如曾在奧地利泰利亞雲尼國際聲樂比賽獲得「最佳女高音」的鄺勵齡。

雖然他「校內會考模擬試」音樂歷史科滿分,但洪思行進入香港大學讀書後,卻並未選擇音樂專業,而是讀了電子與通訊工程。「當你與那麼多有天分的年輕音樂人合作的時候,你會清楚地知道自己並不具備成為音樂家的天分。」

做不成演奏家,洪思行覺得無奈,大學那幾年,他甚至放棄演出歌劇,以為自己與音樂的緣分就到此為止了。而他在港大時就讀的工程學院,卻為他打開了「寫作」那扇窗。

在工程學院出版部 一人身兼編輯與作者

事緣洪思行當時在工程學院出版的內部刊物任職編輯。編輯部招募稿件,惜投稿者寥寥,他只得一人身兼編輯與作者兩重身分,用不同筆名輪流寫。寫得多了,他忽然對寫作這件事有了好奇。這位理工科學生本來對文字、對寫作一點興趣都沒有,卻因為負責會刊籌稿事宜成為一名寫作人,又是一樁「意想不到」的事情。

從那時起,洪思行除去編輯與寫作學院內刊之外,還開始投稿給本地報刊及網站。沒有前輩引介,也並非修讀傳媒專業,他只得用笨辦法,將寫好的文章寄去報章的公共郵箱。有一次,《都市日報》竟然採用了他的稿件,給那時候的他不少信心。當時他寫的內容,關於古典音樂的並不多,大多是對於時事的感想,不為稿費多寡,只想與此城中人分享自己對於社會議題的看法。

他記得自己第一篇獲刊出的樂評文章,是關於一位挪威鋼琴家在香港舉辦的獨奏會。洪思行讀大學那些年雖然不再唱歌劇,卻常常看演出,看過之後,如果有些話想說,就記下來。

「我從未想過要當樂評人。」洪思行說:「我常常懷疑,自己究竟有沒有資格寫樂評呢?」

不過,當他聽罷一場音樂會,見坊間竟不曾留下什麼議論,便覺得可惜,覺得自己應該扮演某種「拋磚引玉」的角色,「push自己寫下去」。「我希望音樂圈中,以及表演者與觀眾之間,可以多一些交流。」洪思行覺得,所謂音樂會評論的價值固然是為音樂表演者提供改變或完善的建議,也在於幫助公眾建構對於古典音樂的認知。

洪思行如今回想自己開始寫樂評之前,看過的日劇《交響情人夢》,那本是一部喜劇,他卻看到哭了,因為見到其中有一位脾氣相當古怪的樂評人,因為自己演奏樂器的天分不足而只好轉去寫作樂評。「我或許從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吧。」洪思行笑道。

因為寫樂評 曾惹上對方不滿

因為寫作樂評,洪思行曾經惹上一些麻煩事。某次,他評論一部本地創作,用的詞語有些極端,口吻也不太客氣,對方十分不滿,揚言要將他告上法庭。經歷這場風波,洪思行此後寫評論的時候,也試着收斂一些,「不要去到盡」,倒不是因為害怕惹上麻煩,只是覺得爭執或者牴牾,對事件本身並無幫助。

「樂評的目的是希望演出能夠有所改善,但如果雙方態度激化,只是多了一個敵人罷了。」

洪思行直言行內重視樂評,不時有藝文團體邀請他看演出寫評論,面對這樣的善意邀約,看過之後,身為評論人,可否直白說出這演出的缺點?對於洪思行來說,最重要莫過於「忠於自己」。「藝術是不可以講大話的。」

香港並無專職樂評人,對於80後的洪思行來說,他需要一份正職來支撐他的日常生活開支。大學畢業後,他在本地一間出版社任職編輯,後來轉去從事藝術行政工作。在他眼中,正職與副業是相互助益的:編輯提升他的文字技巧,而藝術行政則令他接觸更多藝壇中人,亦幫助他積攢起關於申請場地以及籌辦藝文活動的經驗。

最近,洪思行與幾位朋友一齊創辦了另一個無伴奏合唱組合,名叫Zense。他們與康文署合作「初試人聲」系列音樂會,在學校與社區巡迴演出四十五場,推廣「無伴奏合唱」這概念。洪思行在此次演出中不單是表演者,也是節目監製。

「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會成為監製。」他說:「如今回頭來看,事情都是彼此關聯的。」從入讀聖保羅書院,到考入港大工程學院,再到如今任職藝術行政、寫樂評、參與合唱組織,都是環環相扣。

如今科技進步,互聯網急速發展,寫作樂評與發表樂評的平台與機會都多起來,本地喜好音樂的年輕人也紛紛繞開傳統報章雜誌,選擇在自媒體平台上刊出文章。洪思行認為樂評數目的上升是好趨勢,但文章的質量仍參差不齊。在他看來,不論音樂抑或寫作,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積累,需要沉潛,也需要磨練。

他現時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工作,不時邀約年輕人試寫評論,並為其提供發表與交流的網絡平台,他本人也常常以評論人身分觀看本地年輕藝文團體的演出。

在舞台上 找到自由

一個名為Infiniter的無伴奏合唱組合,由五位中學生創立。洪思行偶然聽到他們的演出,覺得他們在舞台上的表演超乎意料地成熟,便訪問他們的音樂與成長故事並寫作成文,希望給本地同樣傾心音樂的年輕人一點提示、一點鼓勵。

「我不敢說我有多宏大的理想,只想為後來的人點一盞燭光,告訴他們哪裏平坦,哪裏可能會有崎嶇。」

洪思行名校畢業,工科背景,數學也不差,本有機會從事金融或工程,成為大眾眼中高薪厚職的所謂「成功人士」,但他並未選擇那條路。「我並不是排斥或者批評那些謀生手段,我只是覺得在這座城市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要走同一條路。」

從一個寧願汗淋淋踢波也不願在空調房中練唱的男孩,到如今一面寫作樂評、一面積極參與本地合唱組織的愛樂人,洪思行享受「死啃」樂譜的那些綿長夜晚,享受一路走來的曲折和驚喜。

「音樂已經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洪思行說:「在舞台上,我找到自由。」

■Profile

洪思行

洪思行,樂評人,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曾參與多個歌劇演出,香港無伴奏音樂組合Zense A Cappella的成員。編有《香港古典音樂年鑑 2014》。

文﹕李夢

圖﹕郭慶輝、受訪者提供

作好兩手準備 中醫生圓「電競夢」

Aaron自小玩電子遊戲已有天份,機緣巧合下成為職業電競選手。
Aaron自小玩電子遊戲已有天份,機緣巧合下成為職業電競選手。

電子競技(簡稱電競)職業選手—一個令人夢寐以求的職業,既可以玩電子遊戲,又可以賺取名氣、金錢,一躍成為學生憧憬的職業之一。職業選手何浩楠(Aaron)形容電競「不是普通的打機」,工作有苦樂,有起伏,並不輕鬆。但入行前如已深思熟慮,考慮人生的長遠發展,就能真正寓工作於娛樂。

學業電競雙軌行 不阻踏上電競路

Aaron現年26歲,中六後到南京中醫藥大學讀書,及後回港就讀香港浸會大學中醫碩士課程。他在完成學位求職期間,適逢香港電子競技有限公司招聘手機遊戲《皇室戰爭》的職業選手,他仔細考慮投身中醫業及電競界的選擇,前者注重經驗及知識,當時的他仍有不足,未適合立即執業,故決定一邊鑽研中醫,一邊實現夢想。與應徵傳統工作一樣,求職者需通過面試及技能測試,他與公司安排的遊戲選手及其他面試者對決,將對手一一擊倒,再通過口試,正式成為電競選手。

職業選手異於玩家 專注比賽與訓練

Aaron 會根據狀態決定練習時間,試過最長時間一天練習超過20小時。
Aaron 會根據狀態決定練習時間,試過最長時間一天練習超過20小時。

一般遊戲玩家憧憬職業選手生活,以為可名正言順地一整天玩電子遊戲,然後名利雙收,Aaron 直呼現實與理想並不相同︰「就像普通踢足球與足球員的分別。」電競職業選手要參加比賽、接受訓練、進行直播,公司會安排教練、領隊或經理人照顧選手。他們的生活作息定時,每日都會長時間練習,亦需與教練、隊友分析比賽;有些選手甚至會住在一起,培養默契。

Aaron玩的《皇室戰爭》是一款單人遊戲,講求戰略,訓練較為彈性。他有時與隊友一起對戰訓練,有時各自針對遊戲卡片練習,再與教練討論策略,試過最長訓練20小時。密集的訓練、支持者的期許、選手的個人目標及發展,這些都是職業選手要思考如何面對的,Aaron入行前並未料到這股壓力,曾失去對電子遊戲的熱情,幸得一眾支持者,令他堅持下去。他們逐漸成了Aaron的朋友,不但會交流遊戲心得,還會分享日常煩惱,成為他電競路上前進的動力。

比賽壓力異常大 中醫知識助減壓

Aaron聚精會神出戰「《皇室戰爭》亞洲皇冠盃」,與同公司的對手上演決賽爭霸戰。(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Aaron聚精會神出戰「《皇室戰爭》亞洲皇冠盃」,與同公司的對手上演決賽爭霸戰。(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電競選手的收入由底薪、比賽獎金及直播分成組成,以Aaron為例,他每月約有$15,000-$20,000的收入,有時勝出獎金豐厚的比賽,收入會隨之上升。電競比賽舉辦頻密,每星期都有大大小小的賽事,獎金由$200至上百萬不等。Aaron曾贏得《皇室戰爭》亞洲盃冠軍,獲獎金$35,000美元。

雖然獎金金額可觀,但他在比賽前承受著非一般的壓力。比賽維持了四個月,每天既要面對密集式練習,又要赴中、韓、台等地參加各項初賽、複賽等,他坦言壓力之大令他比賽前一晚緊張得聽到自己的心跳聲,而且失眠。面對龐大的壓力,他活用中醫知識減壓。有時會為自己針灸,舒緩壓力;有時會熬湯補身,彌補通宵達旦的訓練及比賽對身體造成的損害。

準備多條出路 才投身電競界

Aaron(右二)代表公司經常到亞洲各地參加比賽,因此電競選手需有一定的語言能力。(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Aaron(右二)代表公司經常到亞洲各地參加比賽,因此電競選手需有一定的語言能力。(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與Aaron一樣,喜歡玩電子遊戲的年輕人都希望將此興趣化為職業。要成為電競選手,空有一身好技術並不足夠,性格上亦有所要求。電競選手經常在直播時面對鏡頭,性格需外向,在鏡頭前表現自在,並講求語言能力、社交技巧,才能與隊友、來自各地的對手和支持者交流。電競選手大多為16至26歲的年輕人,他們反應敏捷,手部靈活,能應付講求反應的電子遊戲,因此有年輕人想趁這段黃金期放棄學業去追夢。

不過Aaron卻認為加入此行業,單靠對電子遊戲的熱情並不足夠,還需考慮多項因素,如經濟能力、家庭因素,更要為未來作長遠計劃。他建議同學︰「先把書讀好,完成文憑試,一定要有『後路』才嘗試。」以Aaron為例,他24、25歲才入行,與其他選手相比起步算遲,但他玩的遊戲講求策略,年齡的影響並不大。他有時間為中醫執業作準備,進修中醫學位。將來退役後,他可選擇留在電競界,退居幕後,成為分析師、電競教練等職業,亦可成為中醫,未來有多一重保障。

在電競界打滾了一年,嚐過苦與樂、勝與敗,Aaron已圓當天的「電競夢」,成為遊戲中的強者。不過遊戲角色勝了一仗後,從不會固步自封,只會更進一步。擁有中醫學位的他,接下來會把遊戲中的毅力與認真投放在中醫執業試上,向人生另一方向邁進。

文:張淑媚

書本樣式

job27_a05_1

job27_a05_2

 

 

 

無懼骯髒混亂 內向小子成出色房務員

Toby在香港東隅酒店從事房務工作,其出色表現令他成功由房務員擢升 為房務領班。
Toby在香港東隅酒店從事房務工作,其出色表現令他成功由房務員擢升為房務領班。

酒店房務員與客人的接觸不多,總是默默地工作,為客人提供舒適的休息環境,尤其適合性格內向、害羞者。香港東隅酒店房務領班黃兆韜(Toby)當初亦因此特點入行,從不習慣做家務的小伙子,進化成房間整理達人,隨口一問都知道處理各種污漬的方法。他的工作多為幕後,雖然工作辛苦,得到的掌聲不多,但Toby仍敬業樂業,對自己整理的每間房間很有要求,務求使客人賓
至如歸。

房務工作少交流 適合性格內向者

提起酒店房務員,有些人會想起千篇一律的房間整理工作,覺得單調乏味,而且甚少面對客人,缺乏與其他人交流的機會,比較沉悶。不過,這些缺點對Toby而言卻是優點,房務員正正是一份適合他的工作。Toby中五畢業後,到職業訓練局進修與酒店業有關的課程,學習有關大堂、廚房、房務及餐飲的知識。當大部分同學都選擇大堂及餐飲這些面對客人的職位時,性格內向、害羞的他決定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房務部。他剛開始工作時感到吃力,連續收拾十多間房間,體力有點吃不消。後來,在資深房務員指導下,他以兩人一組的模式跟同事合作整理房間,數個月後便逐漸適應房務員的工作。

整理及清潔工作 認真處理一絲不苟

房務員的清潔範圍一般為客房,有時根據酒店的業務範圍,或需整理服務式住宅、新娘房等房間。Toby任職房務員時,房務領班會在他們開始工作前,召開小型會議,向他們講解注意事項、酒店的最新資訊等,然後房務員根據被編派的工作範圍,清潔房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將一間混亂的客房回復至清潔整齊的模樣,需要不少工具的協助。他們會將各式各樣的清潔劑、清潔工具和房內需補充的物資,放在工作車上,然後按響房間門鈴,開始客房服務。

進入房間後,無論場面有多混亂,Toby都要一條不紊地逐項清潔,包括更換床上用品、清潔浴室、打掃房間、補充房內消耗品等;當床單筆直地套在床褥上、房間一塵不染、玻璃沒有半點痕跡時,他就請房務領班檢查房間,再去下一間房間清潔,直至完成所編派的工作房間。房務員一天要整理14間房間,每間客房約在35分鐘內完成,套房則需一小時。要及時完成所有房間的整理工作,效率和體力缺一不可。

房務員在整理床鋪時,會把床單貼服地鋪在床褥上,藏好多餘的部分(左)。另外,要將玻璃擦亮,需使用玻璃水,並反覆從不同角度檢查玻璃是否乾淨(右)。
房務員在整理床鋪時,會把床單貼服地鋪在床褥上,藏好多餘的部分(左)。另外,要將玻璃擦亮,需使用玻璃水,並反覆從不同角度檢查玻璃是否乾淨(右)。

房間縱骯髒混亂 回復乾淨感滿足

入行十年,Toby執拾過的房間不計其數。當中他指清潔新娘房是最費力的,因為房內佈滿新婚裝飾,亦留下不少垃圾。除了一般的清潔程序,還要拆除裝飾物,房務員要花很大力氣洗擦多次,才能除去黏貼痕跡,使牆身、玻璃回復光滑。雖然清潔新娘房很辛苦,但這並不是Toby遇過最難忘的房間。

在他任職第一間酒店時,曾清潔一間行動不便的人士住過的房間。住客因行動不便,在房間內大小便。當他入到房間清潔,被房內情況嚇了一跳,地上床上都是大小便的痕跡。但他明白住客也是無可奈可的,並沒多說甚麼就開始工作,更用心處理房間骯髒的地方。平日該用一個小時完成的房間,最後用多了兩倍的時間才將房間回復原貌。即使工作有多辛苦,對Toby而言,將一間骯髒的房間變成乾淨、整潔,可以讓貴賓入住的房間,是一件很有滿足感的事。他做事細心的應度更獲得欣賞,同事均讚賞他鋪設的床單如被熨斗熨過般貼服、筆直。

及早進修裝備自己 有助爭取晉升

房務員會將有需要更換和補充的物品放在工作車上,輔助房務工作;下 班時會將工作車收拾好,讓同事使用。
房務員會將有需要更換和補充的物品放在工作車上,輔助房務工作;下
班時會將工作車收拾好,讓同事使用。

任職多年房務員,他希望在工作發展上有所變化,所以決意進修,以裝備自己並爭取晉升機會。他特地報讀房務督導員和有關公眾地方清潔的課程,學習使用清潔劑及清潔機器,同時等待機會來臨。後來酒店有房務領班的空缺,負責檢查房間和處理客戶投訴;他憑藉良好的工作表現及課程學習的專業知識,終如願以償。目標升至助理行政管家的他,強調房務部的升遷視乎際遇。

不論職業範疇 行行出狀元

房務員或許不是站在酒店內最耀眼的位置,但他們的重要性不亞於酒店內任何一個職位。它的工作性質適合性格內向、害羞的人,做事仔細,而且不怕沉悶和骯髒。Toby反覆強調房務員的態度很重要,即使沒有相關工作經驗,沒有相關學歷,有如一張白紙,只要願意學習,工作就能上手。訪間對於房務員的偏見不少,Toby如此回應︰「不論職業 (範疇)、不論階級,行行出狀元。」

文:張淑媚

書本樣式

job13_a07_1

job13_a07_2

 

 

豆焙生香 人燃夢想 細味咖啡調配師路途點滴

job06_a08_14JPG從大街到小巷,從連鎖到小店,從街頭外賣到樓上雅座,人人手執一杯——咖啡獨特的風味俘虜了不少現代人的味蕾。香醇背後,靠的是一班咖啡調配師悉心鑽研摸索,任職於咖啡店Accro Coffee的謝冠杰(Keith)就是其中一分子。這位放棄了工程師之路的年青咖啡師短短數年間在香港和國際性獎項中奪得佳績,一步步踏上屬於自己的咖啡之旅。

放棄機械 獨喜咖啡

沖煮咖啡的方式有很多,圖中Keith所示範的是半自動式 咖啡機。
沖煮咖啡的方式有很多,圖中Keith所示範的是半自動式咖啡機。

Keith中學畢業後對未來並無清晰的目標,在機緣巧合下選讀飛機維修高級文憑和電機工程學士,惟發現自己志不在此,始終提不起興趣。他畢業後不欲隨便尋一份與主修類近的工作應付生活,便決定趁自己身上未有很大負擔的時候,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毅然踏上了咖啡之路。在求學時,Keith已對咖啡很感興趣,因此報讀City & Guilds國際咖啡調配師資格證書課程,增加咖啡基礎知識,並開始光顧咖啡店。目前工作的Accro Coffee就是他以前經常光顧並向店主請教的咖啡店,之後更成為店內的兼職和及後的全職員工。

Keith坦言他初入行時也曾經猶豫過,羡慕舊同學是傳統的高薪專業人士,「會懷疑如果我當初選他們那條路(工程師),會否可以像他們(舊同學)一樣呢。」後來他明白各行各業皆有苦況,不能只看別人的好,既然目前的工作是自己興趣所在,便決意留下。

親力而為 從低而學

Keith即場示範拉花技巧(上),而下圖的公雞拉花就是他在比賽中奪冠的作品圖案。
Keith即場示範拉花技巧(上),而下圖的公雞拉花就是他在比賽中奪冠的作品圖案。

別以為咖啡師的工作只是沖咖啡那麽簡單。在私人咖啡店工作的話,咖啡師除了調製咖啡,還需負責煮食、清潔、入貨等,Keith也笑言咖啡師實與打雜無異;而連鎖咖啡店由於分工較細,咖啡師可以集中在沖調飲品的工作上。雖然每個咖啡師都有自己的強項,但不會只負責沖煮一項,因此不同種類的咖啡都要懂。另一方面,咖啡師工時頗長,一般每日工作八至十小時,假日工作量尤多。

隨著咖啡流行,不少人都有興趣成為專業咖啡師。Keith表示,在私人咖啡店任職的咖啡師不需要特別的知識技能,僱主重視的是求職者的態度,例如能和同事相處融洽,以及「肯學肯做」:「不怕他(求職者)是一張『白紙』,我們可以教導,但最怕他不聽教。」即使本身懂得沖調咖啡,也需由低做起,以適應咖啡店的環境和工作模式。私人咖啡店的初入行咖啡師多是由樓面、清潔等做起,約半年至一年後就可開始沖調咖啡,逐步而上。而連鎖咖啡店則以學歷作初步篩選,若應徵者懂基本的咖啡沖調,錄用的機會稍高。不過,咖啡師也需接受連鎖咖啡店的在職訓練,以配合店舖整體風格和咖啡品質。此外,不少咖啡店都會供應蛋糕或甜品,有糕點製作基礎的應徵者會較易獲聘。

台上鍛煉 台下成長

Keith 曾參加World Latte Art Championship 2017,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拉花好手同場競技。(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Keith 曾參加World Latte Art Championship 2017,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拉花好手同場競技。(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Accro Coffee 的咖啡師都是屢次出戰香港和國際比賽的好手,Keith 也不例外。他奪得香港咖啡拉花大賽冠軍以及World Latte Art Championship 2017 第5 名,實力有目共睹。在比賽中,Keith 要面對很多挑戰,令他在心態和咖啡技術上都有所成長。

他指,「最大的挑戰是面對自己的弱項」,例如性格內向的他怕面對群衆,要在評判和觀衆面前沖咖啡無疑為他帶來巨大壓力,但他認為愈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就愈有熱誠去求變。他笑言自己第一次比賽時很緊張,隨著不斷檢討、改善,他漸已懂得享受比賽,其咖啡沖調技術也日益進步;他表示短期內會朝下一屆香港賽事和世界賽進發,讓自己在咖啡路上繼續成長。

濾清目標 焙烘熱誠

要沖一杯好的咖啡難,要當一個好的咖啡師更難。Keith認為咖啡師必須積極上進,不斷進修提升水準。他指出目前香港的咖啡業還在發展階段,成為咖啡師並不困難,關鍵在於可否堅持下去。

咖啡師薪金不高,有意入行者得認清自己入行的目的是為興趣、為學習,還只為一份薪金。但同時他也提醒學生別被興趣沖昏頭腦,可先對咖啡作初步了解,例如報讀課程、在咖啡店兼職等,認清想像和現實的差距,才考慮自己是否有熱忱支持下去。「如果真的很有決心、做過很多資料搜集、清楚知道自己是想試咖啡調配的,那就去試吧!」

【提提你】

私人咖啡店的初入職的咖啡師一般月入$10,000 – $12,000;而高級或連鎖咖啡店的薪金則會有$14,000 – $15,000,擁有專門技能(例如炒咖啡豆)的咖啡師可獲更高薪酬,但工作量一般會和薪金成正比,薪金越高,工作壓力也會越大。

而在晉升方面,連鎖咖啡店分工仔細、架構清晰,例如咖啡師可升至店長,再升至區域經理;而在私人的咖啡店則沒有明確的晉升路線,一般是店主帶領數名咖啡師工作。由於本地的咖啡課程多為興趣班性質,若咖啡師有意進修,可考慮歐美的精品咖啡課程,課程分不同的類型和級數,咖啡師可按需要選擇修讀,以提升自己的議價能力。

文:吳倩盈

書本樣式

joB06_a08_2

joB06_a08_2

 

 

紀律部隊要求高 報讀毅進為投考建基礎

姚永坤透過紀律部隊課程達至理想,他也曾透過講座分享自己的經歷予中學師弟,希望為他們的出路提供多一個選擇。
姚永坤透過紀律部隊課程達至理想,他也曾透過講座分享自己的經歷予中學師弟,希望為他們的出路提供多一個選擇。

紀律部隊工作穩定、薪酬優厚,在加上近年不少部門出現退休潮,成為不少年輕人期望服務社會的求職目標。對一些在文憑試中失利,但希望投考紀律部隊的同學而言,毅進文憑是協助他們裝備自己的途徑。毅進文憑最大的特色是獲政府接納,同學修畢後可擁有相當於在中學文憑試取得五科2級(包括中、英文)的成績,幫助在公開試中成績未達標的學生取得在紀律部隊學歷「入場券」。

課程實用口碑可靠 助立志為警學生投考

姚永坤(阿坤)是職業訓練局工商資訊學院(SBI)毅進文憑紀律部隊課程的畢業生。在任職警察的親人耳濡目染下,阿坤自小就對警隊工作相當感興趣,並以加入警隊作為目標。由於他在中學文憑試中未能考取五科2級的成績,碰巧在職業訓練局的中六統一收生計劃中,取得毅進文憑紀律部隊課程的資料,細閱之下覺得適合,加上SBI是職業訓練局機構成員,有口碑及可靠,因此決定報讀。他完成一年的課程後,成功考入警隊,目前已經是一名全職警員。

毅進文憑課程學生共要修讀包括中英在的五科主修科,以及三科選修科,為期一年。SBI教學組高級講師柯世揚表示,五科主修科的學習模式與中學課不同,容以生活化和實用為主,為學生打好基礎,並會在整個就讀過程中作持續評估。SBI設有外籍英語老師,阿坤表示自己也是透過跟外籍老師對答來訓練英語溝通能力,從而提升自己一向稍遜的英文水平。

課程內容精煉 理論體能並重

阿坤自SBI紀律部隊毅進課程畢業後,目前已經成為全職警員。兼職講師林景江(右一)及教學組高級講師柯世揚(左一)當時也有出席他的警校畢業禮。(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阿坤自SBI紀律部隊毅進課程畢業後,目前已經成為全職警員。兼職講師林景江(右一)及教學組高級講師柯世揚(左一)當時也有出席他的警校畢業禮。(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紀律部隊課程是其中一個SBI受歡迎的課程,該課程的兼職講師林景江(林Sir)表示,SBI紀律部隊課程是一個綜合性課程,即使學生在入讀時不像阿坤那麽目標清晰,未清楚自己想加入哪一個紀律部隊,也可以透過綜合性課程讓他們了解五大紀律部隊的基本知識和性質,以便將來自由選擇,靈活度較大。

SBI的紀律部隊課程主要分為三部分:紀律部隊及香港法制簡介、時事分析及面試技巧、健康體適能訓練,理論與體能分配均衡。法制的課程主要是講解《基本法》、五大紀律部隊常用法例等,並抽取日常的案例與新聞作講解,從而了解執法人員與司法制度如何配合,因為形式生活化,阿坤認為有關司法的課程「並不困難,自己有興趣的話會在課外再去了解一下」;同時,課程會講解不同紀律部隊的特色,例如組織架構、日常工作性質、價值觀等。雖然涵蓋五大紀律部隊,但課程經過精心設計,內容不會太多或太零碎。

而在面試技巧方面,林Sir表示會教授學生面試的準備事項、衣著、答題技巧等,「創意思維、分析能力、溝通能力等個人的技巧,全部都會在課程內容中涉獵到。」另外,紀律部隊注重應徵者的體能,因此該課程也會訓練學生的肌力、肌耐力、心肺功能
等,也會要求學生自行設計訓練計劃。相比起警察學院或其他紀律部隊的訓練,林sir表示:「(該課程的目標)和警察學院專業地教導學生成為警員、將來去執法是不一樣的」。該課程的培訓目的涵蓋更廣泛,畢業生可選擇升學或就業,亦教授志在投身紀律部隊的同學,在投考時更有策略,更易適應不同紀律部隊的訓練和工作。

學員相互支持 升學就業皆為出路

SBI毅進文憑紀律部隊課程導師會帶領學生參觀紀律他們的工作地方,了解該部隊的日常職務。(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SBI毅進文憑紀律部隊課程導師會帶領學生參觀紀律他們的工作地方,了解該部隊的日常職務。(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阿坤表示在紀律部隊毅進文憑的一年中讀得十分開心,既可以認識志同道合的同學和導師,建立深厚友誼和互相支持,又能參加學校的不同的活動,對自己的能力提升也頗有得著。在學業上,他認為課程不太艱深,只要同學在修讀過程中積極主動、做好時間管理、多溫習,自然會有更多的裨益。雖然他目前未有確切的進修計劃,但也希望在英文、警政方面的知識進修,希望能一步步提升自己。對於有意投考紀律部隊但公開試成績未達標的同學,阿坤鼓勵他們可以透過修讀毅進課程來彌補學歷上的要求。而林Sir則表示,同學需留意自己其他條件是否符合該紀律部隊的入職要求,例如身高、體重、視力等。同時,他也鼓勵同學多留意時事、了解紀律部隊的價值觀。而除了紀律部隊外,課程畢業生更可選擇任職機場保安、押運員等類近的職業。升學方面,有意升讀社會學相關學科的高級文憑或學士學位的同學,也可以透過修讀紀律部隊課程作為升學階梯,一步步完成自己的升學之路。

【提提你】

儘管不同紀律部隊各有要求,但無論投考哪一個部門考生都需要經過面試,作爲甄選
考生的重要一關,面試中也有不少細節需要留意:

1. 面試服飾必須整齊乾淨,以行政打扮或大方得體的衣著為佳,頭髮也應以自然為主,不應染髮,並切忌以T恤、短褲、涼鞋等服飾見工。

2. 面試時必須冷靜,緊記自己所申請的職位、申請原因等,預先準備和演練好,避免面試時緊張得語無倫次。由於面試會問及時事,因此考生也需要留意各地新聞大事,以便應對。

3. 紀律部隊經常會接觸到市民,因此溝通技巧和自信也是面試中相當看重的一環。面試時考官有機會刻意挑動考生的情緒,以測試其情商,考生必須保持冷靜、不卑不亢,方能表現出自己的抗壓力。

文:吳倩盈

書本樣式

job07_a09_1

job07_a09_2

 

 

客務款接主任重溝通 兩文三語不可少

Stephenie認為自己性格隨和開朗,因此選擇了常常與人接觸的酒店行業,發展自己的事業。
Stephenie認為自己性格隨和開朗,因此選擇了常常與人接觸的酒店行業,發展自己的事業。

香港旅遊和酒店業興盛,不少人都看準了這趟「順風車」,有意在酒店方面發展自己的事業,Stephenie也不例外。現職沙田凱悅酒店的林寶琪(Stephenie)自大學酒店管理課程畢業後,在酒店完成了一年培訓期,正式成為客務款接主任,用笑容為香港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性格開朗佔優勢 實習培訓逐步而上

Stephenie考慮到自己的性格比較活潑、開朗,又喜歡和人溝通,正好適合負責接待客人的酒店前線工作,因此在紐西蘭求學時選讀了酒店管理學士課程。和香港不少酒店管理課程一樣,除了理論課外,當地課程中一半的課時會分派學生到酒店不同職位作訓練,包括餐飲、廚房等。學生每年都會負責不同崗位,藉此體驗和尋找自己喜歡的位置,Stephenie也是因此接觸到客務款接主任一職。

成為全職客務款接主任前,Stephenie分別在尖沙咀和沙田的凱悅酒店當過實習生和培訓生。培訓時,Stephenie和同事合作愉快,也習慣了凱悅的運作模式,因此在完成培訓期後決定留下來成為全職員工。相比起在學校的基礎訓練,她認為擔任實習生和培訓生所接觸的工作深入得多;而擔任全職工作後,更多時候需要獨立處理問題,所需的責任感較大。Stephenie表示,完成培訓生計劃後,酒店也會為在職員工提供訓練,例如為新入職的員工作迎新訓練,介紹酒店不同的部門和設施;另外在酒店系統有所變更時,也會有系統更新訓練,讓員工熟悉新系統運作。

隨機應變觀察入微 為客人選擇適合房間

Stephenie表示,在大堂前線工作的時候需要和不同崗位的同事互相幫忙、補位,不可以任由其他崗位的同事分身不暇。
Stephenie表示,在大堂前線工作的時候需要和不同崗位的同事互相幫忙、補位,不可以任由其他崗位的同事分身不暇。

凱悅酒店的「客務部團隊」包括禮賓部 (Concierge)、賓客服務中心(Guest Services)及款接部等,而Stephenie的工作職務正是屬於款接部。作為客務款接主任的Stephenie日常工作主要是幫客人處理入住和退房、了解客人意見,以及處理投訴:「例如房間有欠整潔、廁所淤塞等,這些事情都要由我們負責跟進。」同時,她要留意其它崗位的同事是否需要協助,例如當禮賓部同事繁忙時,她也要幫助兼任搬行李的工作。

別以為招待客人和分配房間的工作很簡單,事實上也有不少細節需注意。Stephenie會先留意客人的身分,例如是常客的話會遷就其向來的喜好、商務客人的話就安排較寧靜的樓層、一家人入住就會安排同一樓層或鄰近的房間,務求令客人有最方便舒適的住宿體驗。她最難忘是曾經遇到一位跟她同樣來自紐西蘭的客人,該客人起初對酒店有所投訴,Stephenie與同事盡力解決他的問題,及後跟這位客人成為朋友,客人在臨走前更送了一支酒給他們。

由於Stephenie任職的酒店沒有固定客源,因此會遇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Stephenie表示,作為客務款接主任,英文和普通話一定要好,至少在聽和說上流利自如。她解釋:「客人會說出一串英文,你要明白他們說甚麽。如懂多種語言就是額外優勢,和不同地區的客人溝通會方便得多。」倘若遇上言語不通的客人,服務員會先用上最簡單的英文,或者用寫字、做手勢甚至畫圖去溝通。Stephenie認為客務款接主任的工作能訓練自己與人溝通的技巧,情緒商數(EQ)也有所提高。

酒店業具潛力 入行前可多作了解

作為業界新人,Stephenie對香港旅遊業頗有信心,「香港是一個大城市,同時也是外地旅客(前往內地)的中轉站」,她覺得酒店業前景也會很理想。而要成為客務款接主任,僱主主要是看學歷、經驗和性格,但由於現時的年輕人都具備一定學歷,應徵者在學歷和經驗上的差別不大,所以會較看重性格。因此她鼓勵對酒店業有興趣有熱情、性格外向的學生加入酒店服務員的行列。

Stephenie建議有意入行者可以多學一種語言裝備自己,或在酒店從事兼職,了解一下酒店整體運作,了解是否適合自己。她表示,即使有意入行的同學未能擔任前線工作,酒店也有很多內部部門需要人才加入,因此同學可自行了解酒店架構,尋找合適自己的目標崗位。

【知多點】

酒店內的晉升階梯相當清晰,由客務款接主任往上升,依次為客務款接主任(Host)、領班(Lead Host)、副經理(Assistant Manager)、副款接部經理(Assistant Front Office Manager)以及款接部經理(Front Office Manager)。

* 不同酒店有不同的架構及晉升階梯。以上是Stephenie分享凱悅酒店款接部的晉升階梯。

文:吳倩盈

 

 

 

 

 

 

 

落區放映基層生活紀錄片 陳浩倫主動出擊尋找觀眾

陳浩倫 (圖﹕鄧宗弘)
陳浩倫 (圖﹕鄧宗弘)

【明報專訊】炎夏似火,偏遠的大嶼山水口村放映着《水口婆婆的山歌》,紀錄片畫面安靜美麗,令人很想去水口,也令人很想尋找片子的導演。他叫陳浩倫,80後,獨立短片導演及製作人,也是紀錄片《收割,開路》的導演。他說有一種角度,是等待,等待邀請參展,等待邀請放映,但有另一種角度,是action,主動尋找觀眾,主動尋找出路;於是,他選擇了後者,主動出擊尋找機會。

開朗卻沒目標 幸得哥哥當頭棒喝

陳浩倫(Fredie)自小感到自己開朗正面,也很愛笑,兼且生活積極,總沒想過竟然有一天,兄長擲下一番話,讓他重新檢視自已——雖開朗勤勞,卻沒生活目標,雖正面人生,卻只有快樂而沒有動力。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當年他還是個中五會考少年,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哭過跌過迷惘過,如同他拍攝的香港《稻米》三部曲系列(包括《稻米是如何鍊成的》及《收割、開路!》,以及仍在拍攝的關於香港鄉土人文地理的紀錄片),翻了土,尋尋覓覓,尋找出路和方向。

「我很幸運啊!2006年大學畢業後就找到港台電視部時事節目的《頭條新聞》編導工作,讓我有很多歷練,也讓我學識如何運用影像媒體,而我相信的信念,又可以怎樣走下去。」Fredie說。這位高大也帥氣的年輕導演,這天帶着記者和攝記坐上城市大學的電梯,一按close,再按open,三人就降落到另一個不同的世界——南山邨,就是至今仍擁有1970年代建造的鋼架遊樂場,一大塊豁然開朗的空地,被三邊如大山的公屋圍着,連自由行也愛來打卡拍照的老舊公屋。他笑說:「我不算常來這裏,但有次拍港台節目,常來這裏考察環境,發現這裏有飛機聲、街坊買餸聲、狗吠、鐵閘聲……這些基層的聲音不可忽視,所以我很享受每次駐足南山邨的時間,專心聆聽基層社群的『聲音』。」

所以,深水埗(石硤尾包括在內)很能代表Fredie,因為他熱愛的,以及歷練的,都與基層生活息息相關:「是主動和不停觀察,跟基層街坊、素人,拍電影是永遠都不會完的,是我喜歡的,我以前在『影意志』(獨立電影人非牟利團體)開始實驗拍基層生活,接着我去找不同基層團體繼續拍下去,和素人和街坊策劃workshop和展覽。」剛過去的八月,為期一周的第二屆「草根影像拍攝及展覽籌備計劃成果展」,包括深水埗基層劏房探訪及放映會等,他是策展人、導師及作品導演,就算到深夜他還在剪片。

現在,他很清楚知道影像本身可以作為社會倡議議題,他懂得利用影像這媒體的主動權,站在素人那邊去工作。但他坦言:「2009年以前,我只是不斷拍,不斷實驗,並不知道手上這種影像工具可以如何運用,我的信念如何走下去?」

兼職洗地氈 從工人生活走過來

告別昔日青澀少年,如今他的方向清晰,一直以基層電影和社會運動紀錄片呈現社會議題。那反過來看陳浩倫,他這部「走上基層電影及紀錄片導演之路」的個人成長紀錄片,又是怎樣呢?這故事會有以下三個重要情節。在少年陽光燦爛的日子,有一天,他在家中打遊戲機:「那天是『殘酷一叮』啊!會考放榜成績麻麻,暑假我和哥哥都在家裏打機,哥哥已在港大念二年級,突然,他就向我拋出一句:『你是否就這樣下去?』接着,就好像把我的一堆人生問題交給我,當時對我很震撼,我突然哭起來!」他哭了一場,卻醒了,回望自己, 一直自以為生活開朗和正面,暑假去做物流工作,認識不錯人脈,工作不斷來;他續說:「但哥哥提醒了我,我是否不讀書了?」叮醒了以後,他跑去重讀中五,再升中六,2003年順利入讀大學文化研究系。

再回帶前一段,有另一個重要的影像,Fredie在一層商業大廈的寫字樓,他正在清洗地氈,將大型噴灑吸塵機推來推去。中學的很多個星期六日,他都是這樣勤快地做兼職,他說:「父母是打工仔,不怎麼管我們,我星期六日就去做清潔,工人都是學生,指揮組長最大,念IVE(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我們中學生就負責揸住洗地氈機,我揸過這部機,就明白基層工友的工作環境,機身很重,震到去你的關節,清潔公司沒派口罩沒派手套,我是從這些工作,學懂勞工階層的問題,若大叔這樣做下去關節會怎樣?幸好我們那時後生。」原來他真的是從工人生活走過來,逐漸對基層生活有了更深的體會。

近年他的基層劇情片有《空中樓閣》和《美好生活》,前者講天台屋居民生活,也真的由素人街坊演出,後者談一位來港打工印傭的夢想,也真的由印傭素人演出。2015年獲華語紀錄片節香港紀錄片獎亞軍的《收割,開路!》,紀錄了三位香港中年農夫面對的香港城市發展的問題,鏡頭看到雨水打在他們收割的土地上,《收割,開路!》是他的《稻米》三部曲紀錄片其中一集,他於2014至15年間,一邊在學校教書,一邊跟隨新界農夫落田,頗有已故日本獨立電影導演小川紳介的况味,把生活、文化和農民抗爭之路,結合在紀錄片中。

基層素人製作 從藝術獲權力

在2008年走獨立製作的路前,雖然Fredie曾馬不停蹄拍攝基層影像,但他懷疑是否只能停留在拍攝再配上文字,於是他不斷問自己:「是否可以組織弱勢社群,由他們自己製作和放映?我是否可以掌握這種發言權?」2009年,他的堅持終於出現一片藍天:「那年,有兩件事啟發了我,一是『獨立媒體網』的公民記者的概念,二是『社會運動電影節』,兩者對我都有很大衝擊,令我站到素人那邊去製作,我覺得若基層本身能掌握表達的技巧和工具,社會才有民主。雖然我們沒有普選,但選票只是表態的一種方法,人要掌握命運,表達方法,表達自由,藝術是每個人得到權力的媒界。」

製作的路愈走愈開朗,2013年起他在一間中學當錄像老師,下班後經常拍攝和剪片,星期六日跑去和不同基層組織開會,和素人演員排戲。

然而,不少紀錄片製作人和獨立短片導演,不是都給人「灰灰地」的感覺嗎?陳浩倫導演幹麼這樣陽光充沛?Fredie於是說出了自己主動出擊的狀態,過去數年,他到處找不同NGO及團體,包括長者院舍及社區中心,主動提出放映自己的作品:「你去放過,就學識如何解決許多放映的問題,你去放過,就會親身接觸觀眾,了解他們看後的問題。」然而,放映了又如何?現在不少香港年輕人都很灰,對社會議題都有無力感,Fredie反問鏡頭,自信的說:「你想改變香港生活不如意的事?誰告訴你一套電影就可改變世界!記得有一次我在港大放映《收割,開路!》,有一位念環境科學的觀眾,就在現場說,感到本地生活很無力,我就建議他,你是學搞基建的,試下去幫農夫搞防雨棚吧?可以讓農夫遮風擋雨,其實真的有很多角落、方法,可以幫農夫。」

Fredie的個人成長經歷,提供了兩個角度面對自己的世界,Fredie說他選了第二種角度:「第一種角度,是無全職無錢的獨立製作人,等人邀請,等待獨立電影節;但有第二種角度,是action,自己找放映機會的獨立製作人,自己去放,自己組織,之後觀眾也形成聯繫網絡。」Fredie的成長短片,放映到這裏要結束了,他補充了幾句不易拿捏的話,但內容青春爛漫,分享年輕如飛鳥翱翔的心:「社區放映近年已開始普遍了,我又在想新的方法。世界變化太快,我們要掌握香港的優勢,闖盪世界,不只是為了個人成就,想改變社會也需要四處闖蕩擴闊世界觀,主動找機會開拓事業才會更有希望。」

■Profile

陳浩倫

80後,畢業於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曾任RTHK編導,現為紀錄片及獨立短片製作人。他的特色之一,是一邊在中學任教,一邊用自己的薪金支持拍攝紀錄片,他的特色之二是鏡頭優美,關心基層和本地農夫。最新導演紀錄片為《水口婆婆的山歌 》(網上雜誌平台「城市日記」監製及出品),今年8月時在水口鄉公所播映,接着將於其他社區放映。近年完成以素人演出的《女實Q》短片,以及印傭在港的《美好生活》短片等,而他花了一年心血跟進完成的紀錄片《稻米》三部曲系列,其中的《收割,開路!》獲2015年香港華語紀錄片節香港紀錄片獎亞軍。

文﹕朱一心

圖﹕鄧宗弘、受訪者提供

編輯﹕林曉慧

美術﹕明報美術組

婚禮統籌師、宴會人員 貼心服務贏客源

job_2017-09-08_A1Pokemon GO、哈利波特、手工啤酒……令你聯想到什麼?所說的是近年婚禮的噱頭。結婚乃人生大事,很多新人都想在 Big Day 擁有一個難忘的婚禮。本港的婚嫁行業向來興旺 (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去年有約 50,000 對新人註冊結婚),市場對相關從業員包括婚禮統籌師、酒店宴會人員等一直有需求。想從事婚慶行業,最重要有貼心服務客人的心,還要有拿捏市場潮流和趨勢的能力,才能建立口碑和客源。

婚禮統籌師 講求人脈、應變技巧

近年特色婚禮、婚宴的點子層出不窮。法國婚紗攝影銷售及市場推廣總監 Olivia Cheng 表示,有新人以動漫作婚禮主題,也有以手工啤酒作回禮,或在戶外婚禮加入航拍元素。

婚禮瑣事繁多,新人沒籌劃經驗,有婚禮統籌師協助可為新人在構思主題、選擇場地、酒席安排、場地佈置、挑選禮服、拍攝婚紗照等各方面提供意見。「由於涉及不同範疇,他們要先了解新人的需要,再根據其要求及預算作出妥善的安排和建議。」

她指,婚禮統籌師要具備應變和觀察力、細心、有耐性、溝通技巧、準時和足夠體力等。「有時要由大清早工作至深夜,別人休息時,也要為佈置會場、收貨等工作打點。」此外,近年中港婚姻數目增加,加上部分婚禮的賓客也有不同地區或國籍人士,故從業員如能操流利普通話和英語有一定優勢。

先入行累積經驗 創業成本不高

Olivia 建議,初入行者可由婚禮統籌師助手或相關行業做起,廣結人脈和累積經驗,如在婚禮統籌服務公司、酒店、酒樓或旅行社等工作,起薪約 10,000 元以上。自僱的話,一般分為半日、晚宴及全日的婚禮統籌服務,收費由數千起至數萬元;也有以婚禮的支出計算佣金。

不少年輕人都喜歡創業,她教路,婚禮統籌行業創業成本不高,以網頁或社交媒體打開市場,有助減輕租金壓力,另可定期參加婚紗展作宣傳。「現時行內每年有約 10 次婚紗展,可因應需要參展,以每次每個攤位成本約 20,000 元計,投資成本有限。」

其中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 (LiPACE) 開辦的「婚禮統籌及活動管理專業文憑」課程,助有意投身者成為婚禮統籌師。兼為課程導師的 Olivia 表示,學員有機會參與不同的實習工作,如婚紗展、婚禮統籌師助手、場地佈置、回禮工作等。

婚禮統籌師 Gennifer:籌劃海外婚禮 要靈活變通

“婚嫁相關行業向來被認為是『開心工作』,我想從事這份開心工作。”

在旅行社任職婚禮統籌師的 Gennifer,入行約半年,工作主要為客人籌劃海外婚禮及提供意見,如地點、預算、預訂教堂等方面。

她表示,「與客人溝通,光是表面知道他們的喜好是不足夠的,要深入了解背後的原因,才能提供真正所需的服務。例如:有客人喜歡某教堂,但由於預算所限,未必能夠配合,我們會建議在酒店方面調動,或從機票方面着手。」

深入了解客人需要 安排要考慮周到

她分享,現時熱門的海外婚禮地方包括沖繩、峇里、關島等。其中關島是熱門的蜜月勝地,平時較少人會選擇作旅行;峇里的教堂大多與度假酒店設有一條龍服務;如果賓客中不乏長者的話,則可選擇沖繩,因為提供較多的熱食。

Gennifer 曾在 LiPACE 以兼讀形式進修「婚禮統籌及活動管理專業文憑」課程,本身從事文職工作多年的她表示,希望透過進修學習新技能。「如了解產品重點、客人需要、與客溝通、電郵往來等,對應付很多工作都更得心應手。」

實習時,她曾擔任婚禮統籌師助手,負責跟男女家、兄弟姊妹等人溝通,「時間拿捏很重要,稍有延誤便會影響往後的程序安排。」她不諱言,以前性格較內向,但入行後已努力跳出框框,多跟客人和同事交流和分享。

酒店宴會人員 為客人度身訂做特色宴會

每逢年尾,又是各式宴會的旺季,不少新人或機構都會選擇在酒店舉辦宴會。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CUSCS) 商業及管理課程講師李麗心 (Peggy) 表示,現時不少酒店設有宴會部負責銷售宴會及統籌細節,為客人度身訂做合適的宴會形式。

酒店宴會部一般分前線和後勤人員。Peggy 說,前線主要負責服務和接待客人,員工要熟悉整個流程,知道客人的需要。另酒店亦會因應宴會情况聘請兼職侍應,俗稱「炒散」。至於後勤人員的工作則包括宴會策劃、人手安排、場地設施等。

從事酒店宴會人員,要投入、有工作熱誠等,具創意更好,「現時客人要求提升,宴會服務也要與時並進,才可深得顧客心,員工要掌握時尚資訊,以策劃合適的節目,舉例:魔術表演是近年受歡迎的表演項目之一。」另外,他們也要細心周到,以婚宴為例,籌備過程中有很多細節和禮儀要注意。

酒店前堂部及宴會部 渴求人手

她指,現時業界以酒店前堂部及宴會部較為渴求人手。其中 CUSCS 開辦的「旅遊及款待服務管理高級文憑」課程,內容包括旅遊及款待學服務業導論、酒店前堂部管理、餐飲運作原理、活動管理、客戶關係管理、國際旅遊景點管理,以及新推出的旅行社運作及行程策劃一科。另外實習機構包括本地或海外酒店、旅行社、主題公園、私人俱樂部等。

畢業生可投身與旅遊及款待有關的工作,包括酒店、旅行社、航空公司、餐飲、會議展覽、會所、物業管理等,新人起薪約 10,000 至 15,000 元,其中酒店不同部門或有花紅;他們也可選擇繼續升讀相關的學位課程。

酒店宴會部聯絡員 Hazel:宴會形式多樣化 工作不沉悶

“當客人擁有難忘的回憶時,我們也一樣擁有。”

廖智妍 (Hazel) DSE 畢業後,進修了 CUSCS 的「旅遊及款待服務管理高級文憑」課程,完成後投身酒店行業,任職宴會部服務員半年後晉升至宴會部聯絡員 (Event Coordinator),「宴會形式多樣化,由婚宴、會議、產品發表會,以至雞尾酒會等,每天可接觸不同的人和事,工作絕不沉悶,而且富挑戰性。」

她說,在酒店前堂和餐飲實習課中,所學的入住登記程序,及餐飲處理系統,內容有趣和實用,增加對酒店運作的了解,對日後工作甚有幫助。

宴會部服務員晉升聯絡員 涉獵前線、後勤工作

已入行 3 年的她分享,宴會部服務員屬前線工作,除款待婚宴客人外,亦為新娘提供貼身服務。Hazel 曾為新人送贈美酒,令客人窩心;也要協助維修場地佈置,務求使宴會順利進行。她坦言,酒店宴會部工作十分需要體力,試過連續工作超過 14 小時,故入行前要有心理準備。

至於宴會部聯絡員則屬後勤工作,需處理投訴、安排人手等。如侍應誤將食物、飲料翻倒,弄污客人衣服,「我們要立刻跟進,向客人致歉外,亦會提供洗、借衣服的服務,及送上朱古力作小心意等。」

Hazel 說,每當酒店有宴會舉行,需在短時間內聘請兼職侍應,「我們一般會聯絡『蛇頭』(轉介臨時工的中介人) 請人,以 50 席的婚宴為例,便需聘請大量兼職 (約 90 名),是另一工作挑戰。」

文:王安娜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