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網絡保安人才趨重要 裝備知識要廣要專 把握行業機遇

job_2017-06-02_A1早前電腦勒索程式WannaCry 席捲全球,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共收到 33 宗 (截至 5 月 20 日) 受到相關攻擊的報告。隨着通訊技術和互聯網的普及,很多行業對資訊科技的應用日增,同時開始注重資訊及網絡安全,帶動相關人才的需求。有業界人士表示,隨着本港在金融科技及移動支付等方面的發展,未來資訊和網絡保安人員角色更形重要。從業員要具備專而廣的知識,才能在業界穩步發展。

除了 WannaCry 事件,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去年亦處理了 6,000 多宗保安事故,較 2015 年增加 23%。香港電腦學會會長梁建文,現職中信銀行 (國際) 資訊科技及營運總監,談及本港資訊保安行業的發展。「自有電腦出現開始,便有資訊保安,當中分不同層面,如密碼設定、檔案加密、防止電腦病毒入侵等。」

他不諱言,雖然本港的資訊保安發展起步較慢,但近十年在業界致力發展和急起直追下,漸見後進入的優勢,如香港金融管理局為提高銀行業抵禦網絡攻擊,去年宣布推出「網絡防衛計劃」,其中包括開辦和引入英國網絡安全核證機構 CREST 的培訓課程和專業資格,以提升業界的專業水平和競爭力,及提供更多行業指引給從業員。

財富與健康行業 資訊保安管理要求高

「其中管理 Wealth (財富) 和 Health (健康) 的有關行業,如金融機構和醫療機構,及一些政府部門 (如稅務局),由於存放大量客戶和市民的敏感資料,對資訊保安管理人手的要求亦較高。」

現時一般企業的IT人員佔整體人手的 10 至 20%,梁建文以其工作的銀行為例,資訊保安人員佔當中的 3 至 5%。「本地對資訊保安人員求才若渴,很難覓得合適人手,有時不得不向外求。我們會透過聘請海外畢業生、尋求服務供應商,或以項目形式招攬人才,以解決人手問題。如從業員具備 CREST 專業資格更是一大優勢。」

梁建文強調,無論從事任何機構的資訊保安工作,首要任務是防止資料外泄,另外亦要防範黑客,定期更新相關的技術和軟件。技術以外,從業員的個人操守尤其重要,特別是投身金融界人士,面試官十分着重申請人的誠信,以保障機構和客戶利益。

三大層面的資訊保安工作

  1. 第一層是負責恆常保安工作的管理員,負責基本的數據安全、審查工作、開設新人的登入帳戶、設定密碼、系統變動、數據保安設定。 (月薪約 $15,000 至 30,000 元)
  2. 第二層是關於資訊保安設計及安裝人員,當實行新系統或新網絡時,他們要確保企業的網絡運作安全,無論是軟件或硬件方面。 (月薪約 $30,000 至 50,000 元)
  3. 第三層是目前市場最搶手的資訊保安調查及研究人員,主要工作是對電腦系統進行不同方面的檢查和風險評估,包括建立防火牆、防毒軟件、保護資料等,工作中要進行分析、調查和研究,跟蹤黑客變化,及制定攻擊策略等。其中 CREST 專業資格正是培訓這類人才。 (月薪約 $50,000 至 60,000 元)

從業員考取專業資格 業界長久發展

Global Technology Integrator Ltd. 資訊保安首席顧問鄺文迪表示,作為Solutions Provider的公司,其部門主要負責資訊保安、提供方案和服務、控制中心運作等,團隊有約 20 名員工 (佔公司整體 10% 人手),當中包括資訊保安工程師、顧問、技術員。客戶當中有跨國企業、政府部門、大專院校、金融機構、中港貿易公司等。

他指,資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行業對人才的要求亦愈見專業,他們要能掌握新科技,以應付不同的網絡攻擊事故。從事此行持續進修十分重要,除了可考取相關的專業資格如 CISSP、CISA 外,也要定期更新研發科技供應商,及業界最新和最快的資訊,一來擴闊行業知識、鞏固資訊保安的概念、二來專業資格能給予客戶更大的信心。

新人初級工程師起步

為配合公司業務的發展,鄺文迪任職的機構每年都會聘請新人,一般要求投身者具備相關學歷,如曾修讀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IVE)「資訊及網絡安全高級文憑」課程,以其公司為例,新人可由初級工程師起步,起薪約 12,000 元以上,工作包括安裝和設計網絡保安服務。公司另會提供培訓課程予員工,讓他們循序漸進地掌握工作技能。

鄺文迪相信,對大部分公司來說,資訊保安佔着一個重要角色,如這方面出現問題,將會影響公司的整體運作,甚至是行業的地位。「一般大企業會自己承擔其資訊保安方面的工作和責任,維持人手和規格。如從業員想在業界長久發展,需具備廣闊的知識範疇,對不同行業的運作有認知,才可給客戶提供適切的資訊保安服務。」

資訊及系統保安 業界首選培訓項目

根據職業訓練局屬下資訊科技訓練發展委員會的「2016 年資訊科技業人力調查報告」資料,業界整體僱員人數約 88,000 人,較 2014 年人力調查報告的 83,000 人,上升約 6%,其中從事資訊保安工作的約 770 人。在 2012 至 2016 年,業內機構把「資訊及系統保安」列為首選的培訓項目,同時「網絡/數據通訊」亦列於三甲之內。

IVE (柴灣) 資訊科技系高級講師梁洪表示,現時業界一般對資訊保安人員的要求是知識要夠廣,「他們毋須是所有IT範疇的專家,但要擁有相關的基礎知識。舉例:用戶登入時最常遇到的黑客攻擊手法、有何防禦方法等。」對於近期的 WannaCry 勒索軟件事件,他認為資訊保安人員在設計系統管理時,如一早做好防止黑客入侵的措施,便可避免問題發生。

增值方向 資訊保安知識要廣泛

此外,為配合本港在金融科技及移動支付等方面發展,未來資訊和網絡保安人員的角色更形重要。有志投身者應如何把握機會呢?「本港及外地的大學和大專院校均有開辦涵蓋資訊保安內容的 IT 課程,但大部分只集中所屬範疇的保安知識,有關資訊保安的內容或不夠全面。」

其中 IVE 開辦的「資訊及網絡安全高級文憑」課程,涵蓋資訊和網絡兩大範疇的保安工作,學習多元角度的資訊保安內容。舉例:在「高級網絡保安」一科,會介紹網絡、路由器、防火牆的操作、網絡安全運作的配置等。而在「電子商務保安」一科,則主要講解商業運作、網絡保安應用、相關法例和國際標準等。

適合有好奇心、喜歡解難人士修讀

梁洪說,課程主要訓練學生將資訊安全知識應用於分析、設計及處理網絡及電腦系統的安全問題,學員要擁有好奇心,喜歡解難和接受挑戰。為實踐所學,校方亦安排學員到機構實習至少 90 小時,如電訊公司、網絡公司等,學員曾參與的工作包括測試網上證券買賣的安全、藉引領黑客攻擊虛假網絡而調查他們等。

畢業生可從事資訊保安系統設計或審核方面的工作,如網絡安全工程師、資訊保安評核員。「僱主一般對審核人員的要求較高,他們要對不同範疇的資訊保安有了解,入行後可因應不同範疇而考取專業資格,如 Cisco 推出的 CCNA 和 CCNA (Security) 等網絡保安營運認證,此為一般從事網絡工作的人員會考取的,符合很多大企業的入行門檻。」

文:王安娜
圖:受訪者提供

會計信息化 人才需轉型 考取專業資格 兼備大數據分析、解難能力

安永大中華區人力資源主管合伙人黃文
安永大中華區人力資源主管合伙人黃文

資訊科技不斷發展,大數據、雲端運算、機器人、數碼化等應用的興起,影響力愈見深廣,遍及全球不同行業。會計行業也不例外,走向會計信息化,帶動機構在招聘及培育人才,以及專業會計組織進行專業資格課程改革等方面,亦要作出相應配合,加強創新及科技的相關元素。可見會計從業員在考取專業資格的同時,也務必提升大數據分析、解難、創新等多元技能,以迎合行業發展所需。

近年創新及科技被受重視,會計行業亦跟上時代步伐,而會計信息化將是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信息化技術的提升與應用亦同時導致會計從業員的角色轉型,如何善用有關技術,提升工作質量及效率呢?

安永大中華區人力資源主管合伙人黃文不諱言,會計與創新科技的融合勢在必行,從業員已不能獨善其身,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才能應付更具挑戰性、更複雜的工作。此趨勢亦令該機構在招聘人才方面,招聘策略、甄選準則亦跟過往有別;而培訓員工方面,近年也愈見着重數據分折的元素。

融合科技發展成大趨勢 招聘人才標準有別

該機構今年於大中華地區招聘逾 2,000 名大學畢業生,包括逾 400 名本地大學畢業生。「在聘用大學畢業生時,會計、財務學系畢業生以外,我們也歡迎其他學系畢業生,因會計工作需面對廣泛的會計議題與多元產業!隨着科技發展迅速,我們也渴望聘請更多『STEM』(即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 相關學科,如掌握數據分折技巧的畢業生。」該機構亦會透過舉辦「安永領航─培育未來領袖計劃」及「安永年度稅務精英大賽」,以吸引更多大學生的加入。

作為四大會計師行 (簡稱「四大」) 之一的安永,招聘大學畢業生遴選過程包括:網上評估、能力傾向測試、小組評估及個人評估。「以往我們較着重求職者的溝通技巧,但近年則同時着重他們是否具備數據分析、創新、解難等技能,以及商業觸覺。」

入職「四大」,設有清晰的晉升階梯,新人會由 Associate 做起,以安永為例,今年 7 月入職的新人,起薪點為 14,500 元。黃文說:「我們鼓勵員工視乎工作需要及事業發展目標,考取相關專業資格,如香港會計師公會的專業資格課程 (QP)、精算師資格等,並會提供考試假期,讓員工可以專心溫習。」

生力軍:審計工作涉獵廣

陳凱婷 (Rebecca) 在香港科技大學修讀工商管理學士課程 (雙主修:營運管理學及專業會計學) 一年級時,便參加了為期 3 年的「安永領航─培育未來領袖計劃」,參與了一系列的工作坊及學習活動,如領導技巧、團隊建立等訓練、企業責任個案分析比賽等,以及有機會與領導層會面及交流等,最大的得着是對會計行業、有關工作性質,以及安永的工作文化增強了認識,並堅定了入行的決心。

她更獲得到安永的實習機會,因表現出色,只需通過簡單的面試後,已獲安永的錄用。她選擇從事審計工作:「相對於其他專業服務範疇,審計涉獵面較廣,而且需經常與客戶接觸,與我外向、喜愛溝通的性格不謀而合。」

入行逾 2 年的 Rebecca,現時主要服務內地客戶 (環保工業如污水處理、發電等),另有部分為本地客戶 (建築行業),需經常往內地工作。她不諱言,香港與內地的會計準則、處理文件手法有別,故要多花時間與內地客戶溝通。

由初級審計員起步的她,去年 10 月獲晉升為高級審計員,需兼顧不同的事務。「現時需負責管理團隊,參與計劃審計的相關工作,包括制定具體審計計劃及審計策略;並擔任對內 (上司及下屬)、對外 (客戶) 的橋樑角色,無論是溝通、文書 (如寫 30 至 40 頁報告) 工作都較以往多,考驗我的溝通、管理、組織及分析等不同技巧。」

考牌、增值技能保實力

會計作為一門專業,加上身處經濟情况轉變急劇、科技日新月異的年代,Rebecca 認為會計從業員不能故步自封,要提升個人的靈活度及彈性,並積極增強個人裝備,方能迎合行業所需。

她以會計信息化為例,已是潮流所趨,從業員要勇於接受不同挑戰。「以安永為例,已成立數據分析小組,度身訂做有關軟件及工具,有助減省人手操作的程序,變相我們能專注在數據分析的工作上。」

Rebecca 於去年參加 QP,已通過 4 個單元的考核及在期終專業考試取得及格,現尚欠累積約半年工作經驗,便可註冊為公會會員,取得執業會計師資格。她更計劃投考 CFA 特許資格認證,進一步提升個人的競爭力,並以審計經理為事業目標。

專業資格課程學員趨年輕化 新增內容迎行業需要

考牌是成為會計師的必經之路,目前坊間設有不同的會計專業資格考試,參加香港會計師公會的專業資格課程 (QP) 是其中之一。香港會計師公會 (下稱「公會」) 專業資格及教育執行總監伍大成指,QP 學員有年輕化趨勢,公會現有逾 40,000 名會員,當中逾 4 成為 40 歲以下。「若任職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如四大,持有約 5 年工作經驗者,一般可晉升至經理級別,惟須持有相關專業資格,相信此舉是推動考牌年輕化的因素之一。」

因應市場的轉變及業界對人才要求標準不斷提高,公會自 2013 年起為 QP 進行改革研究,去年進行公眾諮詢,今年初發佈新 QP 的立場書。新 QP 設有 3 個級別:基礎級別 (Associate)、專業級別 (Professional) 及最高級別 (Capstone),旨在讓不同學歷背景者也有機會成為會計師,亦能迎合現時會計師肩負多元化的角色,包括擔當數據分析和績效管理等範疇的專家,協助公司客戶的業務發展。有關改革將於 2019 年 6 月起逐步推行,率先由基礎級別推行。

新 QP 設 3 級別 提供直接途徑考取專業

「近年大型會計師行聘請非會計系大學畢業生個案比以前增加,對業界而言,擁有不同專長的員工,有助走向多元化發展。」

伍大成稱,以往持非會計學位或非學士學位資歷者,均需透過不同途徑,包括通過專業晉階考試 (PBE) 或修畢公會認可的大學會計學位或轉制課程 (Conversion Programme) 等,才可參加 QP,過程較為轉折。在新 QP 下,不僅能為非主修會計的大學生或副學士畢業生提供直接的途徑,投身會計專業,還可獲豁免修讀已在專上學院修畢的相關科目,彈性更大。

新 QP 由 14 個單元及 1 個整合期終考試組成,每年 6 月及 12 月舉行考試,基礎級別學員每次最多可考 5 科;專業級別最多 2 科。他補充,為切合僱主的需要,新 QP 除了會加入大數據分析、會計與資訊科技的融合等有關內容之外,亦強調道德判斷、解決問題、批判思維和橫向思考等專業知識及技巧。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

三吃閉門羮 工程師終圓建築夢

位於九龍灣的零碳天地(Zero Carbon Building)是葉頌文目前最喜歡的作品之一,不單做到零碳排放,電力能自給自足,公眾亦可享用該地方。
位於九龍灣的零碳天地(Zero Carbon Building)是葉頌文目前最喜歡的作品之一,不單做到零碳排放,電力能自給自足,公眾亦可享用該地方。

腳踏一雙深棕色皮鞋,鼻上架一副六角形富時尚感的眼鏡,穿著簡單恤衫西褲,手持一本簿、一支筆,他就是2016年獲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建築師葉頌文(Tony)。他三次敲門終獲港大取錄,一圓建築夢。「兜路」對他來說不要緊,重要的是回首無憾。

「建築」我的夢

初中時,愛畫畫的Tony已對設計饒有興趣,中三時遇上美術的啟蒙老師,使他更享受繪畫、設計。本來打算日後成為平面設計師,但升學選科時,他發覺建築設計更吸引:「建築的意義是設計一個空間給人享用,改善人們生活,我認為很有意思。」建築成品雋永,牽涉工程學、美學、測量學、文化、城市規劃等不同範疇,Tony覺得更富挑戰性,故矢志成為建築師。

Tony目前是香港建築中心的副主席,2015年策劃「十築香港」的選舉,讓公眾投選最代表香港的建築。Tony對民選與業界評選結果不同感意外,令他感受建築承載的故事有時遠比設計本身有影響力。
Tony目前是香港建築中心的副主席,2015年策劃「十築香港」的選舉,讓公眾投選最代表香港的建築。Tony對民選與業界評選結果不同感意外,令他感受建築承載的故事有時遠比設計本身有影響力。

Tony中七選科時遂決定報讀香港大學建築系,沒收到任何面試通知,最後獲港大土木工程系取錄,主修環境工程。當時他暫放下建築夢,畢業後成為工程師3年,卻發現對建築的熱情仍未熄滅,於是再報讀港大建築系,但仍被拒諸門外。他不死心地親自到港大建築系辦公室問個究竟,但迎來的是一句「名單已定,明年請早」。

又一次失望的Tony從港大離開,在馬路旁碰上港大建築系教授龍炳頤,他冒昧上前請求首次見面的龍教授幫忙。「還記得他拿着一把紫色的雨傘,我們在路口足足傾了20分鐘。我說自己不獲取錄,但真的很想讀建築。他接着問我:『你有無去過西藏和南非?如果你真的想念建築,為何要執著在香港這個牢籠、一定要進港大呢?建築需要放眼世界,不止追求在某間學校讀書,要懂得欣賞這個環境和社會,然後想想如何改善』。」Tony形容教授的一席話令他明白建築需要有更宏觀的世界視野,學習亦不單倚賴課堂指引,更靠自己尋找每一道課題。

入讀港大建築系的道路依然不通,Tony碰巧得知香港城市大學和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合辦的建築學士課程收生。他身為校外學生,其實不符資格,經過與校方爭取,再修讀銜接課程,終於成為建築系學生!

主動爭取機會 搏盡回首無憾

2004年葉頌文到訪被譽為全球最環保城市之一、巴西城市庫里提巴的Open University for the Environment,建築設計充分融入大自然。
2004年葉頌文到訪被譽為全球最環保城市之一、巴西城市庫里提巴的Open University for the Environment,建築設計充分融入大自然。

具建築學士和碩士畢業資格,加上兩年實習經驗,才能參加香港建築師學會註冊考試,通過考試方可成為註冊建築師。而學會在本地只承認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的碩士畢業生學歷,於是Tony建築學士畢業後,再報讀港大建築系碩士課程,以為終可以在港大完成建築學業,卻又一次面臨失敗,「我們有3個(同校畢業)同學報讀,我的成績最好,卻是唯一收不到面試通知的人。唯有自己爭取,找了很多人幫忙,終於取得面試機會」。

面試室內,教授們第一句就對他說:「香港大學不會取錄你」,他們認為假若Tony在工程界運用其創意及建築思維,與建築師互相配合,結果會更好。時至今日Tony在建築界工作多年,自然明白跨界別思維的重要,但當時一心想做建築師的Tony心頭涼了半截,嘗試不停說服他們,教授們卻似乎不為所動。不過出奇地,他一星期後收到港大建築系碩士課程取錄通知。事後他再問教授,但他們已經忘記當日面試的情况,Tony猜大概他們只是為了考驗他的決心。

為圓建築夢,Tony常主動爭取機會,始終秉持「回首無憾」,「我都會自覺aggressive。但難道要再等一年?為何我不再多走一步呢?即使最後不成功,至少對得起自己」。已屆不惑之年的Tony正修讀博士課程,多做3年學生完成他第7個學位。他認為讀書除增進知識,更可令他跳出工作的「框框」觀察社會,到不同地方交流,尋找更好的建築設計。

鑽研環保建築

Tony曾修讀環境工程,關注環境保護的重要,然決意鑽研環保建築設計是緣於一個建築交流團。Tony在港大建築系念碩士的首年暑假獲得獎學金,參加了巴西、秘魯交流團,同團還有其他建築界前輩。他們其中一站到訪巴西城市庫里提巴(Curitiba),當地市長亦是建築師,銳意發展線型城市(linear city),於市中心建立步行街,改善交通擁擠問題;當地巴士集體運輸系統完善,吸引七成市民使用;又設立16種回收箱,回收垃圾人士更可以靠執撿垃圾換取免費巴士車券和食物,提高廢物回收率。這些建設一開始都出現反對聲音,正因市長環保及前衛的視野,力排眾議,才讓庫里提巴成為全球最環保城市之一。

建築需配合環保意識

Tony點出香港坐擁豐富天然資源,亦因為英殖時期政府為集中管理,沒有過度開發土地;集體運輸系統完善,只有約25%已發展土地,自然環境比例高,生物多樣性得以保存,「這是世界其他城市做不到的」。他認為香港的發展方向應為在高密度環境中提高生活素質,例如增加公共生活空間,強調一旦自然環境遭城市化,就難以復原。

Tony直言世上沒有真正的環保建築,只有建築配合環保生活,「就算我建了很環保、節能的建築,但裏面的人不善用是沒有意思的」。Tony深信建築要活用,而不是盲目建標誌性東西。

水電便宜 嘆港人不懂珍惜資源

香港環保發展緩慢,Tony有感可能因水電費太便宜,「這樣說可能會被人罵,但香港的電費、水費都便宜,我們付的錢與environmental cost(環境成本)不成正比,我們不那麼懂得珍惜資源」。他憶述在一個水資源論壇上,一名東江上游前居民稱為避免污染東江,他們整個社區需要遷徙別處,但香港人用水的時候,從未能感覺到背後的犧牲。「歐美城市電費高昂,例如在北歐,他們買石油柴油很貴,所以他們會珍惜資源,發展很多renewable energy(可再生能源)或用其他方法節省資源」。香港環保發展緩慢的另一原因是太幸福,「天災對香港的影響很小,打8號風球,大家會問:『去邊度玩?』,(視作)有多一天假期」。相反,受自然災害嚴重破壞的國家,居民的家園可能受破壞,但亦因此與自然的關係更密切,會更懂得珍惜環境。

Tony認為香港的新一代已經接受多年的環保教育,對香港環保未來發展感到樂觀,而年長一輩亦需要改變舊有觀念。他估計在目前的政治氣候下,政府未必能強推大型環保政策,但他相信大家可以由個人、小區做起,再由政府施政配合,開創香港的綠色未來!

文:何思諾
圖:何思諾、受訪者提供

空姐轉行變學護 由零開始識病理

古佩蘭(左)及李凱晴(右)模擬平日上課的情形,包括學護需在實習室中,以假人作相關訓練,導師則在另一個房間觀察學護間的合作及處理手法。(楊柏賢攝)
古佩蘭(左)及李凱晴(右)模擬平日上課的情形,包括學護需在實習室中,以假人作相關訓練,導師則在另一個房間觀察學護間的合作及處理手法。(楊柏賢攝)

【明報專訊】「當中的滿足感同快樂,係可以cover(蓋過)辛苦。」原本任職空中服務員的古佩蘭(Karen),因工作需要學習急救,逐漸對急救的背後原理產生興趣,兩年前毅然辭工報讀護士學校。從沒讀過理科,由一片空白到需要理解病理等,她不但愈讀愈堅定想成為護士的理想,更希望讓病人感受到如家人般的溫暖。

沒理科根底感辛苦 滿足感助捱低潮

畢業後投身空中服務員行業,20多歲的古佩蘭稱以往工作需學急救,若有乘客出意外如發羊吊(腦癇症),只懂跟指引處理,「只知唔可以綁住個病人」,但她更希望了解背後原理,逐漸對護理產生興趣。兩年前報讀明愛醫院護士學校,從沒讀過理科的佩蘭要由最簡單的人體結構學起,「開頭都會氣餒,唔係好明……老師話可以睇中學的書本」。大量的考試和實習,佩蘭坦言辛苦,卻認為當中的滿足感非其他事物可取代。

空姐最多只需面對乘客10多小時,工作要盡量滿足客人要求;而護士則可能與病人相處達10多個月不等,照顧病人的心靈更為重要。回想實習經歷,佩蘭憶述首次看到病人在眼前離世,那是一個90多歲的長者,身體已虛弱得不能活動,佩蘭照顧了他一個多月。病人的逝世,讓她深感「要珍惜眼前人」。

明愛醫院護士學校每年收取100名學生,由於競爭大,李凱晴報了兩次始成功入學,今年她即將畢業,能一圓兒時夢想。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凱晴,小時候因哮喘問題,不時進出醫院,「那時覺得護士好有型」;加上需照顧同居的婆婆和妹妹,自小便希望成為護士,照顧病人。她中六畢業後報讀護士學校,可惜未獲取錄,3年前再次報名,終成功入學。除了病人,護士亦要兼顧家屬的感受。有一名病人因服用薄血藥關係,身上易有瘀痕,家屬因不了解而產生誤會,凱晴指會耐心向家屬解釋,「明白他們不知道原因會嬲」。

往醫院扮演病人 盼學護感同身受

兩人均強調護士需要照顧病人身心靈,學校的導師張可耘指有感現時年輕人習慣以短訊溝通,不太懂得與病人對話,為了讓學護對病人的困難感同身受,學校正計劃推出「角色扮演」,學護需在醫院穿上病人衣服,「簡單好似他躺病牀被人推,都會感受到條路唔平」。張指計劃擬在醫院進行,現時正與醫管局商討,強調前提不影響醫院運作,預計最快可在今年內推出。

林亦非踏上 獨立新聞攝影路

林亦非
林亦非

【明報專訊】2014年,在西非國家塞拉利昂一家婦產科及兒童醫院,一攝影師隔着病房的玻璃窗,用相機將小朋友生命擱淺的時刻定格。「在同一張病牀上,第一天拍的十三歲男孩當天晚上死了。第二天拍的兩歲男孩也在那天晚上死了。第三天拍的女孩被轉送其他醫院,護士估計她回不來了。」獨立攝影記者林亦非(圖)曾這樣撰文,而同一張病牀,第四天他就沒拍了,也沒問病童的病情。近十年他踏遍半個地球,以鏡頭記錄無數生離死別。一向習慣隱身在鏡頭後用相片講故事的他,這次親說自己的故事。

嘆本地新聞攝影地位低

乾淨俐落的短髮、泥黃色襯衫、全黑防水背囊,一身耐髒打扮的林亦非受訪當日來到添馬公園,在此拍下2014年佔領運動一幕幕場景的地方,細說入行到近幾年的採訪經驗。

2005年,林亦非加入本地紙媒的財經版。作為新入職的「小薯」,初時只要看到作品登上報紙一隅,他就感到滿足。但日復一日,他開始發現本地傳媒生態是:相片與文字比較下,地位卑微得很;相片的編輯工作多由文字編輯兼顧,效果並不理想,「攝影師用不同角度影相,在現場已經做了裁切,影像已是成品,之後文字編輯再做裁切是不理想,例如有時在wide shot(遠鏡)cut個大頭出來,但明明有張close up(近鏡)又不用」。

轉做「自由身」 主動發掘各地新聞

6年後他辭別主流媒體,反客為主變身freelancer(自由職業者),不再等公司派題材,而是主動發掘全球各地的新聞,親身飛到當地採訪,再將相片賣給國際新聞機構,如《紐約時報》、彭博通訊社。

鏡頭前後的生死搏鬥

在塞拉利昂那家婦產科及兒童醫院,很多小朋友送院一兩日後就過身。「情緒很容易投入……但要習慣,如果自己很感傷,就完成不到拍攝工作。」記錄死亡並不容易,如果當事人是自己認識的,就更揪心。幾年前,林亦非為一個患有脊髓肌肉萎縮症的攝影師朋友拍下他生命最後一段日子,朋友去世之時,林亦非比在2008年四川地震中看到一地屍體更難過。「四川地震那時,我拍下死屍、被壓着的人、倒塌的學校、家長去挖小朋友,但感覺都沒看着一個人由生到死那麼難受,因為我跟朋友之間有經歷。」

槍林彈雨間「捕捉」紅衫軍 「我都驚死㗎」

泰國紅衫軍反政府示威:2010年12月,林亦非到泰國曼谷拍攝紅衫軍佔領運動。他特意以黑白相呈現,令力量更集中。(林亦非攝)
泰國紅衫軍反政府示威:2010年12月,林亦非到泰國曼谷拍攝紅衫軍佔領運動。他特意以黑白相呈現,令力量更集中。(林亦非攝)

鏡頭前上演着生老病死,鏡頭後攝影師同樣面臨死亡威脅。2010年12月,泰國發生紅衫軍佔領運動,林亦非主動前往曼谷拍攝。「(當時我目睹)開槍、爆炸、流彈……(軍人)開槍的時候,全部人躺在地上(躲避),開完槍,我再站起來拍照。」子彈在面前橫飛,同行的文字記者受驚過度,提早回港看心理醫生。林亦非坦言:「我都驚會死㗎。」但語氣依然平靜。「害怕是好的,因為危機意識會強些。」林亦非認為攝影師要慢慢「試」自己對危險的接受程度,不能一下子就到槍林彈雨的戰地做新聞。

朝鮮「逃走」三句鐘 拍攝神秘國度真面目

金正恩2011年繼位成朝鮮最高領導人,曾經一度停辦的中國往朝鮮旅行團復開。林亦非亦參加了,「其實去的時候未知可以做什麼,如果(監控人員)全程『押解』着我們,我想不到可以做到什麼。」林亦非本未有頭緒,但同團的內地團友在酒店興致勃勃討論偷走大計,「大陸人真是很勇。」林亦非加入偷走小隊,找來幾個決定留守酒店的團友支開導遊,他們就伺機溜走。方法有點兒戲,但他們成功了。在被導遊「捉回」前,在朝鮮享受了沒有被監視的三小時。

格式化記憶卡逃避檢查

秘遊朝鮮:金日成廣場附近晚上漆黑一片,唯一燈光照在朝鮮已故領袖金日成畫像上。(林亦非攝)
秘遊朝鮮:金日成廣場附近晚上漆黑一片,唯一燈光照在朝鮮已故領袖金日成畫像上。(林亦非攝)

林亦非以鏡頭記錄了偷走經過,又去到著名景點金日成廣場,在附近拍下周圍大廈滅了燈、唯一的燈光打在該國已故領袖金日成畫像上的一幕。「如果只是跟導遊早上去看,其實未必見到,但這些都是有意思的影像。」不過,這些外來人看起來「有意思」的影像顯然不會令當地政府高興,在離境時要瞞天過海,帶走相片又要花點心思。「走的時候有人檢查我們拍的照片,有張記憶卡內是我拍下那些很官方、導遊帶我們去看的東西,我就讓他們檢查這張。另一張記憶卡才是我要的相片,那我就藏起來。」林亦非將另一張記憶卡先格式化,再放進另一部相機,所以照片就不能顯示,回港再「救回」相片。

到內地拍攝敏感題材,如北京水災、四川地震、烏坎村維權事件等,當局對記者的監控就更嚴密。林亦非說公安已有他的資料,為了避開監控完成拍攝,他唯有不停換住宿,或捱到晚上11、12時才入住,翌日又盡早離開。「無辦法呀,有港澳人士入住,酒店可能會通知公安,就會來找我。」早前他又到過汕頭的文革博物館,「很多公安呀,我穿那些內地人很喜歡的運動短褲——咪好鬼短嘅。」隱藏記者身分,打扮得像個當地人是他的另一招。

盼用影像喚醒讀者塵封記憶

「一些大家已經不記得的新聞,我會頗想做」。林亦非指出在傳統媒體未必有這個空間,因為「次次做完訪問,就要(按公司指示)跳去下一單。我們做freelance的,則可以控制做什麼題材」。林亦非記得2002至2003年SARS肆虐時,醫院「困獸鬥」,病的病、死的死,內地有人驚恐得從醫院爬出來。「但原來最慘未必是當時……」,林亦非2013年到北京拜訪一個曾受感染的男人。男人當年避過死亡一劫,但因為治療需要服用類固醇,副作用令他患上骨枯、無法走動,要依靠年邁的妻子貼身照顧。事隔十年,SARS不復再,林亦非發覺原來有些痛苦不會隨時間過去而消逝,然而當事人的景况,似乎沒有人再關心。

「有時新聞就是這樣,你採訪完他,那他10年、20年後呢?」他自問自答:「沒有人報道了,沒有人記得了。」走訪戰後重建地區,林亦非又會因為牆上一個子彈洞想得入神。「場仗打完了20幾年,但牆上的子彈洞還未修好,那些人現在的生活是怎樣呢?」林亦非希望,用相片將被遺忘的故事重新帶到公眾面前。

難忘山西臨汾市採訪

在山西省臨汾市的採訪是他最有成功感的一次。臨汾是全國最大能源供應地,煤礦、發電廠、化工廠遍佈全市。當地大量輸出電力的同時,為人民招來嚴重水土污染,不少嬰兒與生俱來一身殘疾,遭父母遺棄。2012年夏天,林亦非親身走進這個被劣評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找到一名收養了31個孤兒的六旬駝背老婦,拍下老婦照顧殘疾小朋友的一輯相片。

報道刊登後,不少人主動捐助老婦和孤兒們。「如果做完報道,可以令件事有進步、有改變,會是頗大的滿足感。鯊魚那次報道完之後(捕鯊業)都執得七七八八,算不算是另一種進步?」談到改變,他的思緒跳到5年前在浙江省溫州蒲岐拍下一地鯊屍、紅血的駭人畫面。

內容深度比美感重要

從事新聞攝影逾10年,由傳染病拍到輻射區,從水災講到革命,林亦非的鏡頭涉獵過無數範疇,但比起影像的美感,他更重視相片的新聞性,「攝影只是我報道新聞其中一種手法」。

為了令公眾更重視新聞攝影,並將多年來和國外媒體合作的採訪經驗帶到本地,2016年林亦非和7個獨立攝影記者組成新聞攝影媒體平台ATUM Images,教導公眾欣賞紀實攝影。「與其在傳媒爭取空間去做我們想做的,不如從公眾着手,教市民什麼是新聞攝影,到這件事成為潮流,大家打開報紙是對張相有要求,媒體的老闆就不會再忽視這個板塊。」林亦非表示他們現正尋覓舖位,打算辦攝影展覽,定期舉行講座分享新聞攝影的知識,又會和本地小食店合作,用意是一邊品嘗道地美食、一邊「睇相展」,吸引對攝影沒甚興趣的市民。

當年辭去穩定工作,林亦非受過家人質疑,經過幾年打拼,已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他寄語年輕人:「不要將社會規定當是唯一,不要被世俗局限,你去付出努力,是會有不同的可能性。」

文:王寶熒
圖:王寶熒、受訪者提供

年輕人投身影視夢工場 進修培養創意 助理起步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應用科技學部講師黃浩斌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應用科技學部講師黃浩斌

近年香港電視市場發展風雲色變,開台、收台之聲此起彼落。另一方面,早前施政報告提到,政府未來會加強培育香港電影業人才,提升香港的軟實力。影視行業相信仍是不少年輕人的夢想工作,如何實踐?PA、助理製片、編劇都是適合新人起步的崗位,想裝備入行?就要先了解最新行情。

隨着科技的快速發展,現時的電視節目可利用互聯網播放,流動性和互動性均大增。香港專業進修學校 (下稱「港專」) 應用科技學部講師黃浩斌 (Jan Sir) 表示,「新一代觀眾看電視節目,不再局限於電視機前,他們可透過各種平台或流動裝置收看,而一些短片形式的節目或更為他們受落。」他引用美國普普藝術大師 Andy Warhol 的話:「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為 15 分鐘的名人。」以上說話正好反映現時網絡時代的狀况。

「網絡使低成本的製作有機會突圍及被廣泛認識,只要有攝錄機及社交媒體,每人也可成為主角。然而想作品突圍的話,創意仍是必須的。作品不一定以美作標準,但要對市場反應快、與時並進。」

紀實製作易引共鳴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電影、電視及數碼媒體」專修學科統籌及講師張國文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電影、電視及數碼媒體」專修學科統籌及講師張國文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 (HKBU CIE)「電影、電視及數碼媒體」專修學科統籌及講師張國文續說,創意很難教的,但卻可以培養,如通過不同的學習和活動刺激思考。「創意不一定是天馬行空,有時打破定律也可以得到啟發。舉例:在報紙任選兩個不同的人、事或概念,將他們連結一起、拉成關係,也可訓練一個人的創作力。」

他指,當創作意念出現後,其實又是另一挑戰的開始。「意念可以是很抽象的東西,要先將它化成文字,然後再轉換成影像、聲音,同一事物以不同的形態表達。」

近年一些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中,紀實節目 (如鏗鏘集、新聞透視) 排名很高,原因何在?張國文說,「對觀眾來說,紀實製作的題材多圍繞身邊發生的事,反映社會狀况,易使人有共鳴。」

新媒體興起 帶動更多工作機遇

因應互聯網發展迅速,近年市場湧現不少新媒體。Jan Sir指,年輕人思想較創新,對環境轉變的適應能力亦較強,他們面對新媒體的衝擊,有一定優勢。「現時的僱主都希望新人可以盡快上手,要求投身者具備一定行業知識,故宜進修裝備自己再入行。」

不同媒體都需要助理編導/製作助理 (PA)、技術人員等人手,而電影方面也對助理製片、編劇有需求,職責亦各有不同:

助理編導/製作助理 (PA):

Jan Sir 指,PA 可說是長期缺人的職位,主要工作包括執行前期製作如編排拍攝程序;統籌拍攝資源,如場地、演員、服裝、化妝等;協助拍攝工作及記錄有關資料;參與後期製作如剪接、配音等。以一個 12 集的半小時的綜藝節目為例,一般有兩組導演,每組有一名 PA,現時入行起薪約 13,000 元。

「PA 工作不定時,需兼顧很多瑣碎事,故流失率一直很高。如在大台工作,由於員工多,晉升需要較長的時間;網媒或其他媒體,工作環境或較好,不過在大台工作能夠廣結人脈,對日後發展不無幫助。」

助理製片:

張國文指電影行業,一般新人以此職位起步,累積相當經驗可當製片;場記、副導演做起,則可邁向導演之路。政府近年推出「首部劇情電影計劃」(《點 5 步》和《一念無名》便是其中的獲獎電影),資助年輕人拍攝電影,發掘和培育具潛質的電影製作人才,可說是新人入行機會之一。

編劇:

張國文表示,此乃業界另一渴求的職位,「劇本乃一劇之本,是影視項目的根基,要先有故事,才可以安排其他工作。」如想成為編劇,要具事物存好奇心,日常多留意他人及開放自己等。電影的編劇有機會被發掘成導演;電視台的編劇可晉升至編審。

Kevin:進修實現導演夢

(圖由HKBU CIE 提供)
(圖由HKBU CIE 提供)

向來喜歡文化、攝影、音樂的鄭家穎 (Kevin),兩年前考完 DSE 後,看了日本電影《七武士》,引發對修讀電影的興趣,不懂日文的他說,「那次我在沒有字幕,只看畫面和『聽聲』的情况下,看完整套 3 小時的戲,覺得很精彩,而且明白它的內容和想表達的意思。」

Kevin 坦言,十分佩服導演黑澤明的功力,「同一事物,運用不同的運鏡和場面調度技巧,效果高低立見。」他遂選擇了 HKBU CIE 的「電影、電視及數碼媒體」副學士課程,為自己的興趣和導演夢想出發,他現為二年級學生。

學習過程中,Kevin 最難忘的是在畢業作品中擔任導演一職,由度劇本、搵景、演說,至拍攝,所有過程都要兼顧和參與。「除了要運用學過的知識外,也要學習做協調的工作。當組員有意見時,我會先聆聽,然後分析和決定。透過多接觸、溝通,增加彼此的信任。」他說,這次經驗提升了其決斷力和溝通技巧,是很好的體驗。

計劃再進修 拍攝電影為目標

課程中,導師用不同方法激發同學的創意,使大家擴闊了眼界。現時的他,看電影已不只是為了娛樂,「有時我喜歡從其他角度去欣賞,如社會學、心理學,另外又會留意整套戲的結構、手法和氣氛等。」另參加校方安排的不同交流活動和講座,有機會認識業界人士建立網絡。

完成副學士課程後,Kevin 計劃繼續進修,銜接相關的學士學位課程,目標是成為集編導一身的創作人,拍攝一部與人類情感相關的電影,「一套好的作品,要帶給觀眾不同的解讀和切入點,令人看後有思考和討論的空間。」此外,他亦希望參加短片比賽,豐富自己的拍攝經驗。

課程內容多元化 開拓影視進修路

面對媒體及科技不斷推陳出新,Jan Sir 鼓勵學生要不斷創新求變,除了學習課堂上的知識外,也要不斷探索及了解網上市場發展,如對 Youtuber 和 Facebook live 有所認知。此外,拍戲是團隊的工作,講求合作性,故具備與人溝通的技巧亦很重要。

其中港專的「電視製作與廣播高級文憑」課程,着重實踐和理論,課程會為學生提供機會體驗實際的工作情况,如推行學生企業模式教學,以商業思維了解行內實際需要。另基於新媒體的拍攝趨勢,課程也會因應加入航拍、VR,及網上直播等元素。過往有約 7 成畢業生投身電視行業擔任製作職位,部分加入網絡電視、網媒或繼續升學。

多接觸不同作品 創作、思路更開闊

至於 HKBU CIE 開辦的「電影、電視及數碼媒體」副學士課程,則結合歷史、理論與創作,探討電影與電視的製作過程,為有志投身電影電視行業的同學打好基礎。張國文表示,課程旨在培訓全面的電視、電影人才,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有機會負責不同崗位的工作,增強各方面的實戰經驗。

他鼓勵同學多接觸不同的作品,「不要只觀看某類電影,這樣會令創作和思路受到局限。」他不諱言,過去不少經典電視劇集,都在反映社會現實,值得參考。其中在「電視與香港社會」一科中,導師以用文化研究角度探討香港電視的發展,如何謂「獅子山精神」?劇集《大時代》如何反映當時政局和社會狀况。

他說,副學士學生以升學目標為主,一般有 8 成多的畢業生升讀各院校的相關學位課程,小部分投身職場,從事資料蒐集、編劇等工作。

文:王安娜
圖:受訪者提供

優秀社工「求變」 助人助己 創意拓展新服務

今時今日,各行各業都講求創意,社會工作也不例外。「第二十六屆優秀社工選舉」的其中兩名得獎者中,包括「好踩得」的新秀社工張栢淳和做好「四得」的優秀社工許少燕,他們都不斷求變,為服務對象開拓既具創意,又夠貼地的服務,例如以單車導賞為主題的戒毒更生服務,以及為 50 歲或以上的中風人士提供社區支援等。兩位獲獎社工如何實踐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工作?

大病過後立志當社工 助受助者改變身分

除單車外,音樂是栢Sir的另一興趣,同樣能將此融入戒毒輔導工作中。
除單車外,音樂是栢Sir的另一興趣,同樣能將此融入戒毒輔導工作中。

“運動令我學會堅持,每當我想放棄時,都會提醒自己為何要開始,選擇單車運動,因沿途總有美麗風景,而且由起點到終點都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完成,相信戒毒也是一樣。”
──「新秀社工」得主張栢淳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路德會青欣中心註冊社工/計劃負責人)

進修經歷:公大社會科學榮譽學士→中大社會科學 (社會工作) 碩士

「從來沒試過跟死亡那麼近……」大學二年級時,張栢淳患上腦炎,住了醫院一個月。或許是上天讓他逃出了鬼門關,更加令他明白生命的脆弱,要好好珍惜,同時亦改變了他的人生方向和價值觀。

走過生死邊緣後,他立志當社工,「我喜歡跟人溝通,希望以自身經歷鼓勵別人,從事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工作。」自言成績一般的他,努力完成了學位課程後,再完成社工碩士課程,終如願成為註冊社工 (人稱栢 Sir)。

入行 5 年的他,初期曾從事長者支援服務,後來在機緣巧合下加入了戒毒輔導服務範疇,找「對」了服務對象。

栢 Sir 分享,他中學時期也曾迷失過,「雖然我沒接觸過毒品,但試過用不同的方法麻醉自己和逃避現實,這些經驗使我更了解服務對象的需要,能夠易地而處。」他說,大家都知道吸毒不好,那為什麼仍然有人選擇吸毒?「原因或很複雜,但以自身經驗來說,是缺乏別人的愛、包容和接納等。」

放大興趣 減少依賴

為了爭取資源,幫助更多服務對象,栢 Sir 想盡點子開拓不同的服務。喜歡運動和旅遊的他,曾用 9 天完成了 1,100 公里的台灣環島單車遊,過程中他得到啟發,設計了一個以單車導賞為主題的戒毒更生計劃。

「要令受助人戒除對毒品的依賴,最好是用另一種興趣代替,無論是單車、音樂等都可以,將興趣放大,蓋過對毒品的依賴。」栢Sir在所屬機構和禁毒基金的支持下,推出「We-Cycle 單車導賞員訓練」計劃,一方面協助受助人脫離毒海,建立正面生活,另一方面透過帶團在社區宣揚抗毒信息。

向毒品說再見 換人生新身分

訓練戒毒人士成為導賞員,將他們由受助人身分變成服務提供者,同時訓練他們的帶領技巧,以及認識生態旅遊和文化知識。「導賞員在正式出團前要先通過驗尿測試,這也意味着他們要跟毒品說再見,用一個新的身分踏上單車導賞員的工作,為別人提供資訊。」

每次完成單車導賞工作後,他們都會跟團友分享抗毒經歷,「能夠在團友的見證下,正視自己的過去,是一個新開始,曾有團友聽過分享後十分感動,更上前跟導賞員擁抱。」

計劃由 2014 年推行至今,已有接近 100 人參加,當中約 8 成人士成功持續戒毒。栢Sir表示,為進一步使受助人融入社區,新一輪的計劃更加入義工元素,如教授剪髮及提供實習機會,達到助人自助。

栢 Sir 深明,未必每個個案都可播種收成。「只要曾經跟受助人同行,給予過他們尊重和關愛,總算盡我所能……當然我更想的是所有受助者都能走出困局。」

得獎感受:獲得新秀社工獎項,有助我進一步擴闊思維,包括構思多元計劃模式,服務更多不同的對象,以填補服務的縫隙。

工作不言退 樂做「四得」社工

「第二十六屆優秀社工選舉」獎項得主 (左起):「新秀社工」得主張栢淳和陳詠芝,以及「優秀社工」得主許少燕和李偉頌。
「第二十六屆優秀社工選舉」獎項得主 (左起):「新秀社工」得主張栢淳和陳詠芝,以及「優秀社工」得主許少燕和李偉頌。

“他們在最困難的時候找我們,能夠跟他們同行,面對生活轉變和提升質素,是我工作最大的滿足感。”
──「優秀社工」得主許少燕 (香港仔坊會社會服務南區長者綜合服務處經理)

進修經歷:城大社會工作學士學位→港大社會科學碩士 (婚姻及家庭治療)

「世上無難事,有心便成事。」這是許少燕 (Anny) 的信念。多年來,她於同一機構的不同服務單位工作過,涉獵的服務對象十分廣泛,如兒童、青少年、家庭、新來港人士、長者等,從前線接觸體會到不同服務對象面對的困難及需要、正規服務的局限等,她會問自己:可以做什麼?有什麼可以做得更好?

尋找新資源 為中風病者增服務

雖已投身社工 20 年,但她仍喜歡參與前線工作。面對人口老化,Anny 深感服務的不足,但她不甘心只停留在提供正規長者服務,於是不斷尋找新資源、構思新的服務計劃。例如就中風病人年輕化現象,她想出了「風中同行」中風復康治療計劃,為 50 歲或以上中風人士提供社區支援。「一般長者服務主要針對 60 歲或以上人士,這個計劃則是幫助未踏入『6』的人士,計劃自 2010 年開展,有一定成效,規模亦得以擴大。」

此外,她又透過與大學的合作,在服務中引入言語治療師、藥劑師等專業人士,其中在「藥到病除」計劃中,由藥劑師和學生上門協助監察長者的用藥情况。另外「智愛同行」計劃,則是幫助有突發需要的長者,獲得快速的日間暫託服務。

播種工作 成果非即時

她憶述,投身社工初期,曾擔任義工導師,當時一名組員的父親自殺,「那時我十分痛心,可惜經驗和能力都不多,只能盡力安慰組員和家人……」事件發生後,她一直覺得自己處理得不好,對當事人有所虧欠。

事隔 10 年後,她重遇該組員,「他成家立室外,更當上社工,最重要的是他告訴我,原來當年我的一番鼓勵說話使他母親振作起來。」此話終讓 Anny 釋懷,而且社工的工作有時只是播種,不會即時有成果,因此我們要懂得配合受助人的步伐,並要做好自己。

「四得」:做得、睇得、寫得、聽得

多年的社工生涯,Anny 以三個階段來劃分:開始時是探索期,認識行業是否適合自己;然後是穩定期,接觸不同服務對象,同時進修碩士課程,裝備自己。現時則踏入發展期,憑着累積多年的工作經驗,努力開拓不同的服務。

她的目標是做一個「四得」的社工。「一是『做得』,懂得靈活運用不同的介入手法,達致助人自助的目標;二是『睇得』,能夠向別人展現社工的專業;三是『寫得』,撰寫好計劃書,以獲取資源開展服務計劃,及記下優質計劃的內容,作薪火相傳;四是『聽得』,要聆聽服務對象、合作持份者的聲音。」

得獎感受:得到機構提名和獲獎對我來說是一個肯定,使我堅持信念。希望日後繼續推展有意義的服務,長遠發展成為正規的資助服務。

文:王安娜
圖:受訪者提供

嘗盡人生甜酸苦辣 90後混血兒 顛簸中站穩戲台

【明報專訊】粵劇新秀譚穎倫,23歲,中菲混血兒,卻由幼兒做大戲做到大,由梅香做到台柱,由花旦做到小生,反串老角佘太君再做回文武生,是21世紀數手指數得出的十個八個紅褲仔出身大戲演員之一。他欣賞大戲的燦爛,卻相信在美麗的身段之外,舉手投足也需要別具生活味;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小伙子小小年紀生活歷練甜酸苦辣都有齊,試過跟着父親流浪,試過一邊辦喪事一邊趕去戲棚,從來只有積極面對,踏實生活。

粵劇的大老倌中,譚穎倫超迷白雪仙、任劍輝、梅雪詩、堂哥(林錦堂)、阮兆輝、賽麒麟……是他的永遠戲迷情人。

愛他們經驗老到,有自己一套,充滿生活味。英文名也叫Alan的譚穎倫說,他們身段好看,卻沒有一套依樣葫蘆的規範﹕「他們的關目更厲害,麥炳榮有別於任姐,任姐有別於林錦堂。麥炳榮雙眼可以瞪得很大,任姐斯文淡定咁又做完一台戲;他們的舉手投足,都很有生活的味道,一切源於生活。」這由年輕的Alan說來,別有一番意味,因為演過生旦淨末丑(小生花旦武生老角丑角)不同行當,逐漸積累經驗,像他們這樣出身的大戲藝人已很稀少了。

愛粵劇衣飾 三歲踏台板

job_2017-03-31_A1事實上,這個90後的成長和演出的經歷,都頗有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粵劇老倌的故事、遭遇和風采。不過,先要解開戲迷和讀者對他的好奇,怎麼中菲混血兒會唱廣東大戲?怎麼搞也和譚詠麟名字同音?不先解開這些,相信讀者讀完文章仍會像看大戲嫌唱功不夠火候。Alan說問過今年68歲的華人老爸,父親回應時像在說說笑笑的﹕「不好嗎?好似Alan咁叻!」結果,連英文名也叫Alan。

因為母親是菲律賓人,Alan自出娘胎在家裏就講英文,但八九歲以後,他在家裏就轉台,講話一半英一半中。眼睛比別人都大的Alan說﹕「因為父母離婚,那時我讀小學三年班,我還記得他們鬧離婚時,老竇要帶我走,阿媽拉住。」爭仔爭到去電梯口,一隻手被爸爸拉着,另一隻則被媽媽扯住,小豆丁就在中間,只管哭,他苦笑說﹕「結果我跟了daddy,但在家裏已習慣講英文,和daddy 仍然講英文,慢慢才講多些廣東話。」Alan是父親第二次婚姻的獨子,爸媽年紀較大,跟在加拿大生活同父異母的二兄一姊,年紀也相差很遠。他和父親的鴻溝,也是近年才破冰,才感到父親的愛和關懷。

問Alan怎麼家裏說英語,卻會兩歲愛上大戲,三歲參加朗暉粵劇團演出《白兔會》的咬臍郎,他笑說﹕「小時候爺爺喜歡帶齊所有孫仔女去睇大戲,每年都有幾次。個個孫都不想跟爺爺嫲嫲去聽篤篤撐,但我第一次跟爺爺去,就覺得大戲太靚了,那時才得兩歲,以後都是我陪爺爺嫲嫲看大戲。」Alan的爺爺並非誰人,正是粵劇老前輩譚標﹕「爺爺以前和冼劍麗在電台對唱過。」

那一段快樂的日子,至今難忘。「阿爺帶我去看『慶鳳鳴劇團』的戲,第一次看我就愛上堂哥和嗲姐,愛上台上的人物頭飾和衣服,好靚啊,有一種光芒,我不懂聽,嘩,但好吸引我!」爺爺是Alan進入大戲世界的啟蒙老師,教六歲的Alan唱《胡不歸》,還有《萬惡淫為首》,想像一下Alan圓嘟嘟的小臉蛋在唱大戲,學着新馬仔的腔口唱「好心啦……福心啦……」就感到那份童趣。

兩爺孫整天在家對唱,唱做念打爺爺都教齊,接着遇上伍卓忠老師,伍老師見他乖巧勤奮,立即收他為徒兼做他乾爹。十歲那年,Alan和爺爺拍檔參加「粵藝雛聲競爭輝」比賽,兩爺孫演出《花田八喜》,Alan反串扮演機靈小婢春蘭,獲得冠軍,如今仍能在網上找到一些觀眾看後的評語,說小春蘭做得很不錯,唱功音準、叮板穩、懂做戲。此後Alan參與更多的戲班演出,放學後不是趕入新界和離島做搭棚戲,就是去快餐店做侍應或在便利店做散工,掙錢支持自己的興趣和填肚子。

隨父避債居無定所

譚穎倫小時(中)在西灣河文娛中心演出《非夢奇緣》。(圖﹕受訪者提供)
譚穎倫小時(中)在西灣河文娛中心演出《非夢奇緣》。(圖﹕受訪者提供)

台上大戲迷人燦爛,台下的故事一樣峰迴路轉。「老竇是經營鞋店生意的,後來全盤失敗,未找貨錢,又無錢交租,為了避債,我們搬來搬去,睡過貨倉,試過被『大耳窿』追數,我跟着老竇由金鐘跑到銅鑼灣才能甩身。」在避債的日子居無定所顛沛流離,Alan念了三年小三。混亂的日子,父親脾氣也不好,對Alan好像愛理不理。初中時,他們申請到公屋,以為有好日子過,怎料父親去做保安,返夜班,幾日不見人。「我問老竇,你不見人,我怎辦,老竇話你自己搞掂,我當時以為老竇不疼我,心裏很難過。」

我們常常說今天的年輕人沒人生經歷,是否也錯了?這天坐在西九文化區寫字樓的Alan,說着成長,冲一盞茶,衣箱和粉墨之間,在閒話家常,好像突然把場景轉換到大戲後台,學大戲和成長都一樣充滿生活味。16歲那年,他發覺伍老師像是生病,便接了他回家照顧,怎料數天後老師便過身。他無親無故,結果就由這乾兒子一手替他擔幡買水﹕「那時剛接了班要入長洲演大戲,下午跑去殯儀館,晚上跑入戲棚,一邊哭得一塌糊塗,一邊走出虎度門……我一直都是個多愁善感的人。」

今年挑戰﹕減肥 演陳世美

因為排練和演出十分忙碌,Alan經常缺課,中四重讀又重讀,最後終於完成中學課程,成為全職的粵劇演員。他身高五呎十吋,一年多前是190磅,剛減了肥,現在150磅,普通人認為標準,他卻說﹕「仍在減,我想瀟灑一點,演小生靚一些。你知啦,我自小做戲班,晚上做完戲,用光體力,必須吃啊,這麼晚又一大群人,想坐下來談當晚的演出,有什麼好吃呢?就是打邊爐,成日打邊爐就好易肥。」他還記得那時常常大熱天時在新界離島的戲棚演出,「太熱了,我忍不住喝汽水,加上打邊爐,變了肥仔都不知道」。他說那時沒有人教他怎樣減肥,就拖了多年。不要說減肥了,其實就算開飯,都沒人有空理他,甚至有時有一餐沒一餐。

2017年最大的挑戰,他說有兩項,第一項仍是減肥,「現在老竇對我很好,他知我要吃營養減肥餐單,會為我烚菜烚白雞肉」。第二項是挑戰新角色,去年他挑戰了自己最喜愛的角色之一《樓台會》之梁山伯,今年他想演多一些內心戲,「其實我喜歡苦情戲。笑雖然好,但你不能笑足一夜;我也愛打戲,但也不能打足一晚,然而喊戲可以好好演,也令觀眾投入其中,今年的新挑戰是做陳世美《包公怒斬陳世美》,是一個很難演的角色」。

譚穎倫去年底演梁山伯,圖為尾場化蝶。(圖﹕受訪者提供)
譚穎倫去年底演梁山伯,圖為尾場化蝶。(圖﹕受訪者提供)

雞年之始,他參與西九戲曲中心的演出,首次演一位牛脾氣的文武生﹕「在《榮歸衣錦鳳求凰》,我演一個牛精的九門提督,這個角色若成晚都『牛』就不好看,而我想做到把牛精收藏心裏,不會刻意做出來,女主角真不要我時,我會爆幾句牛精話。我參考了前輩在粵劇演出的牛精角色,我感到牛脾氣要爆發才爆發出來。」

但他說,他踏出戲台,就是一個平凡人,他不會怕告訴你,平時喜歡唱K,喜歡逛街,以前還愛穿短褲背心吃魚蛋,如今衣箱(粵劇戲服及道具助理)教導多了,要他上街裝身﹕「衣箱常跟我說,你怎也是台柱,要執正自己,不要穿得這麼hea?」於是,Alan改穿了牛仔褲和格仔恤衫搭配波鞋,今天記者約了他拍照,一副淳樸的打扮,年輕的臉上帶有風霜,捱過哭過,他一樣的熱愛粵劇,卻了解生命很微妙﹕「人生最重要是珍惜身邊可貴的人,我想說,姐姐去年過身了,感冒菌入腸,四天就走了,她住在加拿大。我當時有班在身,本來打算不去奔喪,但後來還是推了班,飛過去送她最後一程,這就是人生很珍貴的事情。」

才二十出頭,Alan的故事好像永遠說不完,那份曲折細緻在大戲台上和台下延續說下去。

■Profile

譚穎倫

23歲,中菲混血兒,幼兒園開始踏台板,自此活躍於戲棚等粵劇活動,演過花旦及各種不同角色,少年轉聲後轉演文武生,中學畢業後,成為全職粵劇演員。兩歲跟爺爺譚標看大戲,先隨爺爺學唱,後拜師學藝,師承伍卓忠、張寶華、呂洪廣及鄭詠梅老師,亦曾隨大老倌林錦棠練習唱科。十歲反串機靈小婢春蘭,和爺爺合演《花田八喜》,參賽「粵藝雛聲競爭輝」,爺孫獲親子組冠軍,2014年獲藝術發展獎「粵劇新秀獎(戲曲)」。曾經歷轉聲、重讀及家庭經濟問題,都沒有放棄粵劇,曾經演出紮腳花旦及佘太君(《佘太君掛帥》)的他期望挑戰不同行當及劇本角色。空閒時最愛唱K,和年輕人自由自在去旅行。

文﹕一心
圖﹕黃志東、受訪者提供
編輯﹕梁小玲

編寫 iOS、Android 手機 App 掌握專業程式語法 反覆測試修正

job_2017-03-24_A1手機應用程式 (App) 應用愈趨廣泛及生活化,其種類更是多樣化,除有不同類型的遊戲外,用家更可透過手機應用程式進行租車、訂枱、訂機票、繳費、購物等。不少公司都有意推出自家 App 作為推廣宣傳用途,造就了市場對懂得開發及設計 App 的人才需求。對現職 IT 人或想入行從事開發及設計 App 的人來說,進修是最直接增值的不二門法。

已有大學學歷,主修電腦學位的蔡永成,投身社會工作已逾 23 年,現職為一間男裝成衣公司的高級系統分析員。他表示,現在人們使用電腦與手機的比例是 6:4,而手機應用程式發展潛力大,在商業層面上 mobile office 已是趨勢。

「手機可以為公司提供一個流動平台作為業務發展,或與員工溝通,例如當上司出差工作,他可以透過手機批核員工的病假申請,非常方便。現在不少工作程序不一定要在公司進行或完成,接觸客戶也不一定要面對面,利用手機已可與客戶溝通聯繫,對需要流動工作的人士帶來方便。」

工作需要 進修手機應用程式課程

蔡永成表示,公司早期已想透過手機平台向消費者發放最新消息或用作宣傳推廣,所以曾在外找專人編寫及設計 App,可惜效果未如理想。「從長遠來說,寫 App 會由公司內部同事負責,一來可減省與外判公司溝通的時間,二來自己同事會更清楚公司對 App 的要求。因此促使我報讀相關課程,以便應付日後工作需要。」

修讀課程後,蔡永成對編寫手機應用程式愈感興趣。「起初是本着為工作需要而進修,但修讀課程後,發現寫 App 很有趣味,擴闊了眼界,對個人知識增值也大有幫助。」他特別對編寫涉及手機定位系統的 App 感興趣。「市場早期開發的 App 並沒有涉及定位系統,但現在發覺加入了定位系統元素後,可以設計更多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 App,例如設計一個防止兒童或長者走失的 App,又或為旅客而設計的景點 App。」最近受香港人熱捧的 Pokémon GO 遊戲正是在設計上加入了定位系統元素。

編寫 App 講求應用實戰

job_2017-03-24_A2蔡永成表示,編寫程式最講求應用,過程中要反覆進行測試,而 iOS 系統只可利用 Mac 機測試 App 是否可行,至於 Android 系統則可使用 PC 或 Mac 測試。因此經過多番了解不同課程資料後,最後他選讀了由職業訓練局工程學科在職培訓組開辦的「手機應用程式設計專業文憑」課程。

由於他對資訊科技已有一定的認識,因此只要融合所學過的知識來設計及編寫 App,關鍵是要不斷反覆測試,修正錯誤及改良。「其實課程由淺入深,班內即使有同學不是 IT 背景,也一樣能夠拿捏得到。」

課程深入淺出 涉獵製作、發佈技巧

該課程已被納入政府資助名單內。「為鼓勵持續進修,政府已批准撥款推行為期三屆的試行計劃,由 2016/17 學年起,向就讀職業訓練局指定兼讀制專業課程的人士提供學費資助,成功申請資助者,可獲退還課程 60% 的學費。」該課程導師李建生表示,課程涵蓋以智能手機系統 iOS 和 Android 為平台,深入淺出向學員教授 App 的製作技巧及發佈流程。「課程由編寫程式、設計,乃至如何上架都會涉及,亦會邀請從事開發及設計 App 的創業年輕人分享心得。」他指出,以往修讀該課程多為 IT 人,近年多了設計人士報讀。

他不諱言,現時本地手機應用程式設計行業仍屬起步階段,然而隨着 App 應用愈趨普及廣泛,相信仍不乏發展空間。「現在不少人已使用手機程式訂位、買機票。內地微信已發展到可用來付款、點餐,可能由於本港對網上付款監管嚴謹,導致發展步伐稍遜內地。不過,現在不少銀行為了開拓手機平台,改變了電腦平台介面格式以遷就手機介面。而這種趨勢,亦會衍生手機加密及保安方面的發展。」

設計 App 要創新思維,而喜歡玩手機遊戲對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不無幫助。「試問一個不喜歡玩手機的人,怎能夠了解使用者的需要。加上任何 App 也不是完美,所以 App 經常要更新,以應付使用者的要求,也是編寫 App 人員不斷改善的動力。」他表示,如修讀理科、邏輯思考較強者,修讀此課程較有優勢。

文:Amy Ng
圖:受訪者提供

《喜羊羊》導演 逗人快樂點子多 簡耀宗 天生娛樂家

job_2017-03-17_a1【明報專訊】這個欄目的受訪者有個共通點,他們都是某方面的熱血分子。今次的主人公最不同的地方,是他的熱血四濺,由動畫創作到演藝到音樂到產品設計和教育……小時候最愛寫潮文逗同學笑,長大後成為動畫導演並創下內地動畫電影票房紀錄。他是《喜羊羊》電影系列導演之一簡耀宗,執導之餘還兼任配音員,除了創作動畫電影,還有更多令別人快樂的點子。

簡耀宗擁有一個厲害的頭銜﹕內地第一位憑動畫片取得過億票房的導演,2012年上映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開心闖龍年》、2013年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喜氣羊羊過蛇年》等5部《喜羊羊》電影,讓一個香港創作人的名字在內地紅起來。

小學寫潮文哄同學

這系列電影是以羊和狼為正反派主角,還會以上映當年的生肖做主題,龍、蛇、馬、牛熱鬧得很。至於導演本人,曾接受過皮紋測試的簡耀宗檢測的結果是一頭獅子,擁有無窮的創造力和領導的天分。小時候的簡耀宗是一個具有多方面才華的孩子。

「我愛看動畫,愛繪畫,除此之外,還很喜歡表演,一直有參加學校的合唱團,會彈奏不同類型的樂器,還很喜歡跳舞。或許都是遺傳,我的家族中不乏畫畫和音樂愛好者。」爸爸的興趣是拍片,假日會捧着攝錄機到處去取景,買了新的型號,會把舊的送給他。

簡耀宗遺傳了家人藝術的基因,表演慾極強,小學年代已經開始寫潮文哄同學。他見到同學笑得開心,就會很滿足。他喜歡唱歌,又懂得各種樂器,也是學校合唱團的團員,不問也幾乎可以肯定他當年是校內的風頭躉。這樣的孩子生長在這種家庭,該是如魚得水吧!

念動畫課程疲累但很爽

參加「動畫支援計劃」——簡耀宗(右四)曾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贊助之「動畫支援計劃」受培育的初創者。(圖﹕受訪者提供)
參加「動畫支援計劃」——簡耀宗(右四)曾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贊助之「動畫支援計劃」受培育的初創者。(圖﹕受訪者提供)

簡耀宗的家庭不錯是有很多「發燒友」,但這「族」人還另有一「多」——多公務員。簡耀宗說,長輩都把興趣和工作分開,退休前一直把興趣當公餘活動,退休後才全身投入。簡耀宗的爸爸覺得公務員是很理想的工作,很希望孩子像他一樣加入政府部門,只是兒子「不聽話」。這些年,「做不做公務員」在他們的家一直是個引發火藥味的討論話題。

興趣多多天分多多的簡耀宗說,他也是一個很勤力的學生,但就是不擅於面對考試,中七高考成績不理想,未能考進心儀大學,他不想退而求其次,就決定投身社會。

「那時我日間在銀行做customer sales,做了幾年,也算是top sales了,雖然下班後在校外進修部讀工商管理,仍覺得這種吃喝玩樂和打機的生活並不是我想要的,人很鬱悶。某天媽媽遞給我一份報章,有一個城市大學的動畫課程廣告,好有趣喎!要做的功課就是創作動畫,雖然很疲累,但很開心,很爽。」

簡耀宗愈學愈起勁,澎湃的熱情還感動了父親。「那時我需要購買一部電腦,當年做動畫的電腦很昂貴,十多年前要三萬元。我主動跟爸爸談及這個需要,爸爸說:『你已工作了好幾年,每個月都有糧出……』」爸爸的言下之意是認為兒子該有能力自行購置所需的物品,當時簡耀宗的反應是﹕「不過你的支持還是需要的。」兩仔爺笑笑口你一句來我一句往,爸爸真的送上電腦一部,簡耀宗說他真的很開心。

簡耀宗與媽媽的關係更是密切,許多時媽媽會把自己的作息時間調校去配合日夜顛倒的兒子,深夜時分不就寢,為的就是跟他多聊兩句。某天晚上,媽媽又遞來一份報紙,是一間動畫公司的招聘啟事。當時簡耀宗為期兩年的動畫課程已修畢,他接過媽媽的報紙後便去應徵相關職位,最終動畫公司取錄了他,自小喜愛動畫的人真真正正走進夢想大門。在動畫公司工作的日子,他學會很多不同軟件的操作,到達創作上的另一個層次。

很喜歡學習,也會在不同階段找到學習方向的簡耀宗離開動畫公司後,即進入另一種學習的模式。「我開始以自由工作者的身分去接job,做過很多不同的工作,除了電腦特效,由平面廣告到marketing到故事創作到電影美術和攝影師都嘗試過,還做過生意,包括開創類似Facebook的平台。沒有想過營運一個這樣的平台需要很多資金,當時真的不懂……」一輪橫向的學習之後,他終於回到自己最原本的想法,一個建立於少時的初衷——創作屬於自己的動畫。

創過億票房壓力大

計劃多多——簡耀宗還有很多事想做,包括開辦幼稚園、設計衣飾和演出舞台劇,十分忙碌。(圖﹕受訪者提供)
計劃多多——簡耀宗還有很多事想做,包括開辦幼稚園、設計衣飾和演出舞台劇,十分忙碌。(圖﹕受訪者提供)

那個時候《喜羊羊》團隊正在找人,簡耀宗參加了這個項目,並創下電影票房的佳績。憑着努力和熱誠取得成功自然很雀躍,同時,他也嘗到了成功的另一些滋味。「創下了票房紀錄之後,要不斷想如何保持這個優勢,不可以令投資者虧本的,壓力很大,如同一個壓力煲。當知道自己的紀錄終於被打破了,那一刻『呀』了一聲,會不開心。另外,互聯網的力量是巨大的,你會知道有人談起你,有人在指摘你,很恐怖的。」

簡耀宗說在壓力很大的日子,他試過睡至半夜忍不住流淚,不知道自己這樣努力為了什麼。幸好每次壓力來了都推動了他去思考,他漸漸更明白自己想做什麼。

「我的聲音跟古巨基十分相似。以前經常參加歌唱比賽,投身社會後還在繼續。」聲演過《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開心闖龍年》大反派那個說話結結巴巴的下屬左護法,和《長江七號之超萌特攻隊》的大胖狗朱古力,簡耀宗樂在其中。除了唱歌、配音,他還會跳Hip Hop,娛樂別人、讓別人開心,就是簡耀宗最想做的。「所以我公司的名字是Born To Entertain,我希望製作一些東西讓人快樂又可以留世。」

簡耀宗說,這個世界亂七八糟,太多不好的東西,太多山寨貨,除了透過表演娛樂群眾,他還嘗試製作產品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優質。「做創作的人,早上想不到東西,主要是『吹水』,要到陽光普照的時分,創作力才會出現。因為日夜顛倒,咖啡不離手。那段做自由人的日子,我經常和拍檔們窩在咖啡室裏,咖啡桌上擺幾部電腦就可以開工了。」簡耀宗說,他愛咖啡到了一個地步,要去學咖啡烘焙,去研究、去參加烘焙比賽甚至打算經營咖啡室。

他喜歡時裝,感覺男裝選擇很少,打算推出自己的品牌,還有手表、飾物——這都是他未來十年的計劃,當中包括兩年前已展開的教育項目。「我和念教育的拍檔在兩年前開始辦幼稚園,父母都希望子女有很多興趣,樣樣皆能,其實每個孩子的眾多天分之中自有強弱,成年人不應將一個孩子和另一個孩子拿來比較,而是了解孩子自己最具優勢和稍遜的是哪些方面。我不敢說可以改變世界,只希望靠自己的力量令世界變得更好一點。」

音樂撫慰疲憊心靈

點子很多,想法很多的簡耀宗,在訪問之後馬上要飛往歐洲。他說近年搭飛機好像搭的士,家人每次見到他頻頻撲撲,生活不安穩,又未買到自己的房子,還是會忍不住舊事重提,說如果你當了警察就怎樣怎樣。

「此行是為籌備一部新的動畫片,這部片的規模十分大,合作的是荷李活團隊。為了配合行程,還未訂酒店……」訪問過程中,當問到他過去面對過的困難和創傷時,他會笑着央記者不要逼他翻出過去的暗黑史。雖然清楚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以娛樂服務大眾為己任的人還始終是個人,當每個項目都不想蝕人家的錢,要質素與票房都頂瓜瓜,每件事都要「孭飛」,壓力來襲時怎樣紓緩?簡耀宗想了想說﹕「是音樂。記得有一次我到內地的院校教藝術課,課室有一部鋼琴,學生都在畫畫,我就去彈琴,彈了一會學生都停下來看着我說,老師你不要彈了,旋律這麼哀怨,我畫不下去。」都說笑匠平日不會笑,台上的表演者在台下總是沉默。媽媽曾經提醒簡耀宗,歌迷不需要第二個張學友、第二個陳奕迅,他也沒有跑去做第二個古巨基,好歌聲好琴技只留給身邊的親朋好友和學生,當然還用來撫慰自己疲憊的心靈。

■Profile

簡耀宗
《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大電影導演之一,中國首位票房過億之動畫電影導演、國產動畫電影累計票房最高紀錄保持者、比爾斯工作室創立人,並經營幼稚園及擔任內地院校講師。

文﹕劉倩瑜
圖﹕劉焌陶、受訪者提供
編輯﹕梁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