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擴散,全港學校復課延期再延期。對於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童,即使是資深特殊幼兒工作員黎嘉燕也一度被「考起」,如何直播課堂,令隔着「mon」的學童都能夠保持專注力及投入度?如何配合家居環境、資源,轉化為訓練場地?如何跟家長配合進行家居訓練?「疫」境下,特殊幼兒工作員及幼兒工作員的工作挑戰殊不簡單!有專家建議,無論是網上教學或復課前後,起碼有 5 點要注意,以免學童在復課後較難適應。
「XXX同學,請坐好,上課時間到了!」在疫情下,聖雅各福群會銅鑼灣幼稚園特殊幼兒工作員黎嘉燕(黎老師)在一個多月前起現身熒幕,由以往與 SEN 學童進行面對面訓練,改為錄製教學短片,讓家長協助進行家居訓練;及後更以視像對話形式,與學童保持每周兩節的 Live 課堂,一起聊天、唱歌仔、講故事、玩遊戲。
考驗 SEN 學童專注力 老師靈活變通
「每節通話時間約 20 至 30 分鐘,每次安排3個訓練活動,更會邀請家長一起參與,希望藉此協助家長了解更多教學技巧及方法。」幼兒較欠缺耐性及專注力,黎老師不諱言,有小朋友於首堂 Live 課堂因未習慣使用視像通話,不太理睬她,更在課堂中途離開,需要家長的幫忙;第二次課堂,她利用教具、小遊戲吸引小朋友的注意之餘,更投其所好,待小朋友完成兩個指定訓練活動後,便讓小朋友作主導,一起玩他們喜歡的 UNO 或分享家中的事情等。
設計訓練活動 因應家居環境就地取材
如何配合家居環境、簡單的資源,讓學童進行多元訓練,達到不同的目標?由於她曾家訪,故對學童的家居環境有一定的了解,有助她現時度身設計適合學童的家居訓練活動。她指,設計訓練活動時,需配合學童的特性、興趣及發展需要,並要考慮家長對訓練方法的掌握程度。
.訓練手眼肢體協調能力:如拋接豆袋、拍波等體能活動;
.訓練小手肌:家長可讓小朋友幫忙做家務如抹枱、扭毛巾、搣橙皮 / 柑皮;
.提升認知能力:如學習上下、側邊、前後的位置詞,可透過雙腳跳把小球運送到指定位置,兼可訓練大肌肉,尤其適合活潑好動的學童;
.提升說話及社交能力:家長可多運用家中的煮食玩具、棋類遊戲等,透過遊戲互動,讓小朋友學習說出正確的社交用語,並可訂立遊戲規則,讓小朋友學習接受輸贏結果;
.提升認讀字詞能力:在製作字卡教具時,可用不同顏色突出字體的某部分,刺激學童的視覺,更易記下文字。
家長從旁協助家居訓練 了解子女進度
黎老師說,以往家長未必充分了解子女的學習進度,但藉着這次家居訓練,需要家長的協助下,相信有助了解更多。為了讓家長掌握有關訓練目標、方法,她更錄製教案短片及與家長視像對話,講解重點及示範有關技巧。
停課期間,她深深感受到與家長溝通、家校合作、強化資訊科技技能十分重要。持有「教育碩士(幼兒教育)」學歷的她,已計劃進修網上教學的相關製作、編寫及設計 SEN 學童的訓練活動、家長培訓工作等技巧,以應用於工作上。
汲取SARS經驗 幼稚園制定應變措施
有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愈見嚴峻,聖雅各福群會銅鑼灣幼稚園校長梁碧珊指,汲取當年SARS經驗,預計停課會持續一段日子,故早已計劃拍攝教學短片、製作學具、預備圖工物料、網上與實體功課,並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繫,以提供適時支援。
由於該校早已開始電子化,如使用電子通告、電子 Memo、Google Classroom 等,只是因疫情關係加強了運用 Google Classroom 的其他功能,故老師與家長不難適應。
在製作教學短片的過程中,老師主要是利用手機、相機等簡單器材,並沒有遇到太大困難,反而較難掌握上載短片權限的技巧,故學校找了 IT 公司,提供相關支援服務。
教學短片以外,二月中該校更開始使用 Google Hangouts 與幼兒視像見面聊天,隨後一星期開始進行分組 Live 教學,由起初的每周一次增至兩次,最大的挑戰是家長時間上的配合,因需要他們的協助,才能進行;幼兒起初未能習慣面對鏡頭、專注力不足亦是另一挑戰。
老師分享實戰經驗:製造互動場面 提升教學趣味
如何為網上教學製造更多互動的場面?她分享該校老師的網上教學心得:
.老師拍攝短片時會運用不同技巧,如角色扮演、自製場景及有趣環節,如叫喚幼兒姓名、加入對白如:「XXX你說得對了!」「見到XXX你很留心呢!」「不如XXX你嘗試講……」「XXX見到你很努力嘗試。」「XXX為何你會知道答案呢?」「XXX給你估中呢!」讓幼兒感到老師猶如在他面前教學般。
.老師進行 Live 教學會唱一些幼兒熟悉的歌曲,如說故事前會唱「故事歌」、點名前會唱「點名歌」,以增加親切感。
面對復課時間難以預計,她指,已制定應變方案,計劃把7月至8月中該校原有的暑期活動取消,課程編排會順延,讓幼兒進度得以持續進行,盡量減低對學習的影響。
專家建議:別讓幼兒「不停學」
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HKBU-SCE)副院長(課程拓展)暨幼兒及基礎教育部總監李南玉博士讚揚,幼兒教育界因應疫情發展,適時作出應對安排,推行網上教學,足證從業員應變能力高,然而她提醒,網上教學是「沒有辦法之中的辦法」。
平衡網上、非網上學習活動
李博士強調,幼兒的學習經驗始終要透過對事物的探索、操弄和實際的體驗,並與成人、同伴和環境的互動建構而成,建議老師及家長可同時配合非網上學習活動、親子遊戲,如透過一起煮食學習科學概念,藉以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及延伸學校的常規訓練。無論是網上教學或復課前後,李博士提出以下 5 點注意事項,值得老師及家長參考。
.網上教學時間 20 分鐘為限:幼兒記憶力較短,透過網上平台,可讓他們與老師及同學保持聯繫。要推行網上教學,她建議每次以 20 分鐘為限,以顧及幼兒的視力發展和健康。
.上課前先點名:每次上課前,她建議老師應先點名,讓學童習慣及適應 Live 課堂。「老師可善用軟件如 Zoom 的『舉手』功能,提升課堂互動。」
.參考學校常規日程編制時間表:小朋友(特別是 SEN 小朋友)很着重常規,故建議家長應參考學校常規日程,包括作息時間,為子女編制時間表,否則日後復課後,或會較難適應及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
.復課前教授生命教育:教學內容方面,家長及老師可從生命教育、衛生教育等方面着手。「要讓學童明白,疫情始終會過去,人有免疫力,即使病了也可以康復,也可以渡過人生中每一個難關。」她強調,藉此提升小朋友的逆境智商、培養正面價值觀等都是十分重要,有助他們將來面對逆境。
.復課後互相支援:老師可先與學童建立感情,以及給予情緒支援,讓他們對復課感到安心;若是高班幼兒升小一,則可讓他們多做一些工作紙,協助他們追回進度。
課程加強 IT 元素 回應行業需要
李博士不諱言,目前幼兒教育及特殊幼兒教育的職前培訓均沒有教授網上教學法、電子教學法,但涉以多媒體輔助教學,為了迎合行業所需,HKBU-SCE 計劃加強相關元素於課程科目及習作中,包括操作相關器材、軟件、不同的教學法,以強化「準」幼兒 / 特殊幼兒工作員的技能,以面對未來種種的工作挑戰。
針對現職幼兒教育工作者、家長的需要,該學院更開辦了多個不同長度、學歷程度的課程,當中包括一系列短期的「幼兒教師及家長專業培訓課程」,設有「促進幼稚園階段的家長教育工作」、「家長管教支援」、「如何促進幼兒讀寫能力」、「認識專注力不足 / 過度活躍兒童」等課題。
文章刊於:明報JUMP(2020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