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濤於澳洲KvB College of Visual Communication修讀時裝設計課程,回港後輾轉進入無綫電視當服裝設計師(custom designer II),「大概不夠一年時間,我就晉升為高級服裝設計師(custom designer I)」。她曾設計《人龍傳說》、《酒是故鄉醇》等經典劇集的服裝造型,在電視台工作約10年,「我知道如果繼續做下去,我可能會升職,但同時要處理行政事項,這不是我想要的,我始終是喜歡落手做設計」。她於是在2002年辭職,與幾名舊同事開設婚紗設計公司,不久製作部舊同事邀請她到內地的劇組工作,再次投身電影及劇集服裝造型「老本行」。
城大法律學學士課程主任、法律學院教授劉發健(Kelvin)說:「今年課程加入不少政治和歷史的元素,例如我任教的土地法,在課堂上和學生討論英殖年代遺留的土地法律問題,也會提及一國兩制和九七年前後的轉變。」他表示,法律不能離地,而且無論任何地方的法律也有其歷史背景和意義,而在這方面,香港法制(Hong Kong Legal System)的課程設計更大為改動,期望學生能在課程中多加了解,對掌握法律的用法和意義時,更能得心應手。
事實上,城大學生每年在國際性的賽事中都屢獲佳績。早在2013年,城大法律學院的模擬法庭辯論隊成為首支亞洲隊伍,在維也納舉行的維斯國際商事仲裁模擬法庭辯論賽中奪得冠軍殊榮。近日,城大又於2018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普遍定期審議國際模擬比賽(Model United Nations UPR Competition)中奪得多項大獎,成績令人鼓舞。
此外,不少學生利用暑假到不同的企業或機構實習,他們可以自行尋找實習機遇,也可透過學校的資源獲得機會。Anna又提及法律學院近年開設社交網站專頁,讓學生更容易獲取實用資訊。Kelvin說:「我們的師生關係緊密,而法律學院更聘請了一位前國際律師樓資深合夥人Mr David Tully當專業發展顧問,他會積極為學生修改個人履歷及尋找實習機會等。」學生一般選擇在律師樓及國際銀行等機構實習,也有學生參加由學院安排到內地法院實習,加深了解內地的法律。
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律師及大律師在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法律學院法學士課程(Bachelor of Laws,LLB)多方面培訓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讓他們在課堂內外皆可鍛煉推理及解難能力,同時提供多個海外交流的機會。學院更開辦跨國法學士及法律博士(LLB-JD)雙學位課程,藉以提升學生日後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學院另投放資源大力支持學生參加國際模擬法庭辯論比賽,例如知名的Phillip C. Jessup International Law Moot Court Competition、Willem C. Vis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Moot等,藉以訓練他們的思考及解難能力。學生透過參與海外比賽,與世界各地的法律系學生交流。
發展事業 由業界專才護航
為了準備學生未來的就業發展,學院推出不同的支援計劃,當中包括「傑出業界導師計劃」(Distinguished Professional Mentor Programme),由現職或退休的律師、法官、在司法機構工作等人員擔當導師的角色,跟學生分享從事法律工作的實際情況,以及當中的機遇與挑戰。導師與學生關係亦師亦友,李治安教授指曾有學生表示希望了解律師的日常工作情況,他的導師特別在寒暑假安排學生跟隨他工作,應允學生在他接見客戶時從旁觀察,對於學生而言,這是不可多得的經驗。另外,學院亦會按學生的興趣,為他們與現時在相同範疇工作的畢業生進行網上配對,藉此認識業界人士,擴展人脈,學生亦可向畢業生請教行業最新發展概況和對人才質素的需求,藉以裝備自己,為未來投身職場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