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概況、晉升階梯及升學資訊

資訊科技及通訊

行業概況

一項人才短缺調查報告顯示,資訊科技(IT)人員是香港僱主招攬人才最感挑戰的職位之一,由2009年的第8位躍升到2014年的第3位,主要原因是相關專才的需求已不限於業內,有學者表示,各行各業都需要應用IT,加上IT範疇涉獵的層面愈趨廣泛,工種選擇亦較以往多元化,有興趣的年輕人不妨打好技術根底,累積相關經驗,實不愁發展機會。

職能範疇

job03_B01_pto01現時僱主對IT從業員的要求有所提高,基本的電腦技能以外,若具備商業知識會有一定優勢。例如公司從事製造業,作為程式編寫員也應了解公司的運作和生產過程,才能針對公司的需要編寫程式。另外,別以為IT人員只埋首電腦工作,他們也要寫報告及做匯報,加上需與不同部門同事合作,故具備良好的語文、溝通能力也不可少。IT應用範疇愈趨廣泛,如系統支援、程式編寫、電腦系統銷售、數據管理、資訊及系統保安,以至手機程式開發等。

IT的應用範疇十分廣泛,普遍的職位為程式編寫員、系統分析員、智能電話/電腦遊戲軟件開發員、網絡工程師及網絡管理員等。隨着科技發展成熟,不同行業均會涉及IT項目,從業員若具備行業或商業知識,了解公司營運過程,會較有優勢。另外,IT人員需與不同同事合作,因此要有團隊合作精神及良好溝通能力。

資訊科技日新月異,從業員肩負起帶領時代變遷的責任。例如智能電話的出現,加快資訊流通,令人們的生活邁進更美好的一頁。

程式編寫員、系統分析員

負責設計、開發及利用電腦語言編寫電腦程式,並進行排錯及測試等工序。

智能電話/電腦遊戲軟件開發員

負責設計、開發及應用於智能電話及互聯網等電腦儀器上的電腦遊戲軟件。

網絡工程師

負責策劃內聯網或互聯網的安裝或擴展;設定複雜的裝置,例如伺服器、路由器以及其他網絡通訊裝置;編寫使網絡自動運作的程式。

網絡管理員

全面負責區域或廣域計算機網絡的規劃及運作。規劃擴容量;選擇適用的網絡作業系統及軟件;確定網絡的主要功能;處理內聯網與互聯網之間的連接;為支援人員和用戶訂立規程。

晉升階梯及薪酬

job03_b03_path

升學培訓課程

以下各課程的重點是培訓學生成為資訊科技的專業人才,包括萬維網及多媒體程式開發、網絡工程和資訊保安及駭客防衛等。(詳情請按以下連結)

以下課程旨在培訓學生應用嶄新的資訊科技和科學決策方法來解決實際的業務問題或創業。(詳情請按以下連結)


以下各課程旨在教授開發及應用於智能手提電話及互聯網等電腦儀器上的電腦遊戲軟件,包括美學、電腦圖像、數學、邏輯與人工智能及開發工具等。而學士課程更着重多媒體軟件設計及開發資訊系統。(詳情請按以下連結)


以下兩個課程旨在教授學生電子及資訊工程的科學理論,以及電訊基礎設備的技巧及知識,包括流動╱無線網絡、電話固網、寬頻光纖網絡、網絡安全及網絡管理等。(詳情請按以下連結)

書本樣式

 

文員薪金扣通脹 20年只增2.9% 同期人均GDP增七成

張燕歡(左二)20年前任職文員,月薪約1萬元,她發現如今女兒畢業同任職文員,月薪扣除通脹後與她當年相若。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左一)指出,中低層僱員無法分享經濟成果,「餅愈做愈大,但打工仔只分到餅碎」。(李紹昌攝)
張燕歡(左二)20年前任職文員,月薪約1萬元,她發現如今女兒畢業同任職文員,月薪扣除通脹後與她當年相若。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左一)指出,中低層僱員無法分享經濟成果,「餅愈做愈大,但打工仔只分到餅碎」。(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職工會聯盟(職工盟)較早時分析政府統計處數據,發現過去20年中低層打工仔的加薪幅度微乎其微;中低層僱員的薪金扣除通脹後,每年平均增幅不足0.4%,當中文員的薪金每年平均增幅更低至0.15%,與人均生產總值(GDP)增長不成正比。

中低層薪金20年實質增7.8%

根據統計處1996至2016年的數據,私營機構中低層僱員,包括文員、侍應生、保安員及清潔工的每月平均薪金由1996年的10,390元,增至2016年的15,338元,升幅約五成。但職工盟分析數據後發現,累計增幅扣除通脹後,增長只有7.8%,即每年平均增幅不足0.4%,其中以文員薪金實質增幅最低,20年來累計只有2.9%;其次為侍應生,累計實質薪金增幅為5.3%。

保安清潔工工資較外判前低

至於保安員及清潔工的月薪,在實施最低工資前約近5000元,2011年最低工資實施後雖增長約三成至6000多元,仍比政府1996年把基層職位外判前的8000多元低。

李卓人:基層僱員無法分享經濟成果

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表示,過去20年人均GDP增長約七成,打工仔薪金增幅卻遠低於人均GDP,數據反映基層僱員無法分享經濟成果,他形容「餅愈做愈大,但打工仔只分到餅碎」。

cn_2017-07-19_a2

學者:文員薪金較高 難受惠最低工資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葉兆輝教授解釋,中低層僱員主要為低技術工種,當中包括合約員工,故議價能力較低,難向僱主爭取加薪。其中文員等工種漸被電腦取代而需求有所下降,加上文員薪金原已比最低工資高,未能受惠於最低工資,故20年來薪金增幅幾乎停滯不前。本身是統計學者的葉兆輝又指出,香港2016年的堅尼系數為0.539,貧富懸殊反映了中低層僱員的薪金遠不及人均GDP增長,可見基層員工並未在經濟增長中得益。

促政府停外判基層職位

職工盟促請政府盡快立法落實集體談判權,令中低層僱員可透過工會與僱主商議薪酬,又要求實施生活工資,即根據僱員的生活需要釐定工資,以及促請政府帶頭停止外判基層員工。

文員入職月薪1.2萬 與20年前相若

香港家務助理總工會副主席張燕歡20年前任職航運文員4年,月薪約1萬元,後來為照顧子女而離職。2002年她想再投身職場,但文員的起薪點只有7000元,而她為照顧子女而無法應僱主要求加班,遂改任兼職家務助理,月入7000多元。至近年她見女兒大學畢業投入職場當文員,起薪點仍只有1.2萬多元,與她20年前的薪金相若。

張燕歡慨嘆收入無法追上通脹,致生活艱難。她舉例,20年前到街市買菜,百多元已足夠買豐盛的一餐,當時活雞每斤只售20多元,如今則要60多元。

活雞加價近兩倍 「收入追不上」

香港雀巢職工會主席張振華任職運輸業20多年,每日上班逾10小時;佔其薪金一半的底薪,20年間由9000元增加至1.3萬元,每年增加約2%。而佔張振華薪金另一半的佣金,在過去10多年一直原地踏步,直到2008年工會罷工力爭下,方有每兩年2%的增幅。

罷工力爭換2%加薪

張振華要供養父母,他說,如今收入令他無以為繼。他舉例,20年前外出吃午飯只需20多元,近年卻要50多元,物價飈升,與薪金加幅不成正比。

職工盟分析過去20年政府統計數據,發現中低層僱員的薪金扣除通脹後,每年平均增幅不足0.4%。

勞處青年招聘日人流遜去年

西九龍中心昨天舉行青年就業招聘日,由勞工處展翅青見計劃及新界社團聯會再培訓中心合辦,40名僱主提供約4000個職位空缺,大會表示有700人即場獲取錄。(李紹昌攝)
西九龍中心昨天舉行青年就業招聘日,由勞工處展翅青見計劃及新界社團聯會再培訓中心合辦,40名僱主提供約4000個職位空缺,大會表示有700人即場獲取錄。(李紹昌攝)

西九龍中心昨天舉行青年就業招聘日,40名僱主提供約4000個職位空缺,大會稱有700人即場獲取錄。有公司希望招聘文憑試畢業生,但招聘會人流比往年少。琴行負責人譚小姐表示,昨日公司目標聘請10多名售貨員,公司提供的工資約萬多元,較去年上升一成,惟上午只有3人問津。

琴行欲聘10售貨員 上午僅3人問津

招聘日由勞工處展翅青見計劃及新界社團聯會再培訓中心合辦。現年22歲的李先生到場尋找全職工作,剛從職訓局(VTC)畢業的他希望找到固定工時的工作,好讓他晚上兼讀測量學高級文憑。李先生於珠寶設計高級文憑課程畢業,但未有打算從事相關工作,他說,對薪金要求不高,「大約1萬元啦,起碼要生存到」。

2017年7月19日

JUPAS改選 中大工程多人報 教大幼教83人爭1位最激烈

study_2017-07-18_a1

【明報專訊】文憑試上周三(12日)放榜,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改選課程於上周六(15日)截止,僅有18個學額的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士課程共有1492人選為首三志願(Band A),人數比改選前減少608,但仍是競爭最激烈的課程,平均83人爭一個學額。

其次是浸會大學體育及康樂管理,有1062人選為首三志願,競逐該課程26個學位,平均41人爭1學額;有14個學位的浸大傳理學電影主修(動畫及媒體藝術專修)有554人爭逐,平均40人爭1學位(見表)。競爭較激烈的課程與放榜前相若,但選為首三志願的人數普遍下降。

至於較多學生選為首三志願的主要是大類收生課程,包括中大工程學(1905人爭501學額)、中大理學(1870人爭397學額)、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廣泛學科(1717人爭82學額)、城大應用社會科學(1717人爭113學額),以及嶺大社會科學(1708人爭124學額)等。

理大酒店高級文憑 百人爭一位

聯招除資助學士課程外,還有部分資助副學士和高級文憑課程、公開大學自資學士課程,以及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課程。當中較多人選為首三志願的,包括理大酒店業管理高級文憑(3948人爭40學額),以及SSSDP的公大護理學學士(普通科)(1784人爭150學額)。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分析,學生在放榜前的選擇會較「理想」,但放榜後得知確實成績,選擇會比較貼近現實,原預計可取得「3322」學士學位課程的基本入學要求的學生,如果中文或英文未能取得3級,自然要改選副學位;分數約在16至18分的,也會改選公大自資學位或SSSDP課程。

2017年7月18日

辣媽CEO:給DSE考生的話

【明報專訊】編按:每期辣媽和小兒子小T將會就不同題目各自發聲,表達意見。

■對自己的成績負責

終於等到DSE放榜,成績結果如何即將揭盅。母親忽然問身為考生的我,會不會希望從父母口中聽到什麼說話。很老實,不論成績好壞,我都不期望父母對我說什麼。

我覺得成績出來之後,我已經算是一個成年人,要懂得為自己的將來負責。考上大學抑或是要另尋出路,自己都應該心中有數,父母更多的安慰、支持,會令自己更不願意接受失敗或是更加自滿;更多的責備、指摘又會令自己更加難堪、失去信心。所以我並不希望父母會對我說什麼話,只待成績結果出來之後,就知道自己的前路要怎樣走,父母只需從旁指點就已經很好,我會為自己種下的果負責。最後祝各位文憑試考生前程似錦,共勉之。

文﹕小T

■無條件作子女後盾

小T自我感覺良好,急不及待告訴我,他覺得今次寫得很不錯。無可否認,比以前寫的有進步,但當然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究竟應該讚賞他有進步,還是說他寫得仍未夠好,令他更有推動力勇於面對、挑戰自己的不足,願意繼續嘗試用心好好寫下去?

子女是否讀書材料,或者除了讀書之外對其他什麼有興趣,父母應該一早清楚。所以根本不必等到DSE放榜,才對出來的成績失望。真正的天才愛因斯坦據說有此名言﹕「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評斷一條魚,它將終其一生覺得自己是個笨蛋。(Everybody is a genius. But if you judge a fish by its ability to climb a tree, it will live its whole life believing that it is stupid.)」只可惜現今蠢材家長實在太多!

上月為明報高中生升學博覽會做了一個簡短的家長講座,從家長們的提問可以知道,一切都是家長們一廂情願根據自己的意思,為子女作他們認為最好最合適的決定及安排。如果這是愛,恕我得罪大膽講,不如不愛!懇請放手放生放過已經做了18年聽教聽話的子女,好嗎?在我眼前最令我痛心的事實是,愈懂事愈乖巧的孩子,愈是不能自已,承受的壓力最大最痛苦。

大T的DSE成績毋須等放榜,我心中早已有數,所以一早做好心理準備及輔導,不讀大學,還有大把出路可選擇。小T的第一志願,是要考得很好的成績才有機會讀;第二志願,我知道他多少有點信心把握。Plan A當然是最好順利獲取錄,如果萬一兩科都唔得,我問他可有Plan B,他說沒有。我offer給他的Plan B,是到海外升學跟着他的第一志願走。他明確告訴我,他的心願始終是升讀本地大學,大不了像家姐一樣,先出來社會工作亦無妨。既然如此,秉承我一貫作風,我尊重他的決定;但作為一個母親,我是子女的精神領袖及他們背後最大的支柱,全天候全方位無止境無條件支援的後盾,我們就一起看着辦走着瞧,摸着石頭過河吧!

各位考生家長,共勉之!

文﹕辣媽 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結合線上線下推銷 榴槤BB創商機

榴槤是季節性的水果,「榴槤BB」創辦人袁家駒透過將「貓山王」榴槤製成急凍果肉以及各種副產品,令一年四季都有生意可做。圖為他攝於該公司的觀塘專門店。(劉焌陶攝)
榴槤是季節性的水果,「榴槤BB」創辦人袁家駒透過將「貓山王」榴槤製成急凍果肉以及各種副產品,令一年四季都有生意可做。圖為他攝於該公司的觀塘專門店。(劉焌陶攝)

【明報專訊】榴槤的味道並非所有人都受得了,但喜歡它的人,卻會好像上了癮、著了魔。「榴槤BB」創辦人袁家駒亦是因為一次到大馬公幹,吃過當地著名的「貓山王」榴槤,將之輸入香港,而創出一盤生意,並逐漸將之擴展至其他華人市場。

「榴槤BB」創辦人袁家駒表示,他由幾歲大就已經開始吃榴槤。只是,以往一直都是吃泰國榴槤。直至2014年中,他到馬來西亞公幹期間,才在路邊的攤檔首次吃到當地著名的「貓山王」,覺得與別不同。

吃「貓山王」自拍照啟發創業

袁家駒解釋,「貓山王」有多種味道,而且很濃郁,層次很複雜,吃完後還覺得有「餘香」。當時,他將一幅吃「貓山王」榴槤的自拍照放上自己講飲食的Facebook專頁,瞬即吸引了1000多個like。不少網友還向他查詢「貓山王」榴槤的售價。

有見反應熱烈,他回港後就開始在facebook經營代購「貓山王」榴槤的業務,託馬來西亞的朋友在當地市面入貨,然後空運來港。第一次的反應不錯,但第二次就有部分顧客投訴,收到的「貓山王」榴槤太熟,或者有蟲蛀等。

初經營代購受挫 決鑽研包裝冷藏技術

馬來西亞的朋友聯絡榴槤園主了解問題。原來每批「貓山王」成熟收割時,已有商人向他們購入當中質素最好者。因此,在馬來西亞市面零售的,其實已經是賣剩的貨品,價錢才相對便宜。

由於從市面入貨的方式難以保證質量,袁家駒只好暫停代購業務。同年12月,他透過馬來西亞的朋友介紹,認識了一個榴槤園主,並在香港找到3名朋友合作,試驗直接向那個榴槤園購入「貓山王」,然後作真空包裝和急凍儲存,空運來港,看看能否保持質素。試驗了6、7批貨,終達到滿意的效果。2015年7月,他和3名朋友正式成立「榴槤BB」,以網購形式運作。最初,該公司只是銷售原個「貓山王」榴槤以及其急凍果肉。後來發覺兩者的利潤並不太高,尤其是原個「貓山王」。這因為榴槤是季節性的水果,每年只有6至8月與12月至翌年1月兩段收成時間,在其他時間就無法原個銷售。

藉副產品平衡四季收入

為了避免收入大幅波動,該公司實行改變策略,將原個「貓山王」製成急凍果肉以及各種副產品,包括榴槤月餅、雪條、即沖咖啡和拉茶(加入了榴槤粉)、蛋卷、果乾等,以攤分在一年四季銷售。袁家駒承認,之前已有其他公司推出類似的榴槤副產品,但多數是採用香精製成,並非好像該公司般以果肉磨粉製成,而且種類未必有這麼多。

2015年12月,該公司在「香港冬日美食節」中參展,首批5000支榴槤雪條在3日半已全部賣出。袁家駒表示,這是他們首次與顧客面對面接觸。這次參展令他感到除了線上宣傳外,也必須進行線下活動,互補不足。

首創「榴槤放題」 累計逾4500人參與

與馬來西亞聯邦農業促銷局合作,在香港舉辦「榴槤放題」,全場爆滿。未來擬續舉辦,並加插網上直播藝人吃榴槤環節。
與馬來西亞聯邦農業促銷局合作,在香港舉辦「榴槤放題」,全場爆滿。未來擬續舉辦,並加插網上直播藝人吃榴槤環節。

去年7月,該公司和馬來西亞聯邦農業促銷局合作,首次在香港舉辦「榴槤放題」,以提供5個品種的榴槤、390元任食2小時作招徠。結果,每場50人、6場全部爆滿,更吸引到很多報章飲食版和視頻網站報導。短短幾日,該公司的Facebook專頁的粉絲,即由萬多人增至2萬人。

袁家駒即時決定乘勝追擊,在9月再舉辦「榴槤放題」,入場費提高至450元,但提供7個品種的榴槤,6場門票(每場168人)亦在2日內全部賣出,最終要加至11場。

今年1月,該公司第三次舉辦「榴槤放題」,這次更移師至婚宴場地舉行,每場60圍、每圍10人,即共600名顧客之多,仍然辦了4場。埋單計數,三次「榴槤放題」的入場人次合計多達4548。

雖然「榴槤放題」不會帶來額外盈利,但可以賺到人氣和媒體報道,故此該公司已決定,在今年12月再舉辦「榴槤放題」。這次至少會為時一星期,每日1至2場,但為了改善服務質素,每場只接待100人以內。屆時,將會在網上直播藝人吃榴槤的環節,以吸引更多眼球。

年底拓美加華人市場

袁家駒透露,該公司初期是找其他食品廠代工生產榴槤副產品。但因為榴槤氣味濃烈,那些機器生產完榴槤副產品之後,需要清洗很長時間,才能夠生產其他食品,所以有些食品廠也會推掉該公司的訂單。

為了擴大產量及保證榴槤質量,「榴槤BB」一年多前在馬來西亞自行購入一個榴槤園。
為了擴大產量及保證榴槤質量,「榴槤BB」一年多前在馬來西亞自行購入一個榴槤園。

為了擴大產量,該公司年多前已在馬來西亞自行購入一個榴槤園,8成種植「貓山王」,2成種植D24。今年4月,再在馬來西亞自設廠房。

現時,除了網購業務之外,該公司還在香港設有1間專門店,在廈門則有2間。而馬來西亞吉隆坡的旗艦店則將於8、9月間開業。此外,該公司在香港亦有4、5個B2B客戶。約2星期後,該公司的產品會在澳門一家手信店上架。8、9月間,則會在新加坡的超市上架。今年底,更會出口至美國和加拿大,賣給當地的華人。內地方面,亦可能會在今年底,開始在福建省發展加盟店。

去年,「榴槤BB」的銷售額已超過1100萬港元,今年則可望再增長大約50%。但因為持續加大投資以擴充規模,現時只屬收支平衡。袁家駒乃中文大學的舊生,該公司月前參加「香港中文大學校友傳承基金」主辦的第一屆「中大創業大賽」,就取得亞軍。

大學未畢業已網上賣書

袁家駒在2000年畢業於中文大學生物系。他透露,早在大學二年級時,已在網上賣書來賺取一些收入。大學畢業後,他亦一直從事有關網上的工作。最初是自行在eBay上賣東西;其後加入一家內地玩具廠,並協助它建立自有品牌,以及在網上銷售有關產品。後來回港加入一個團購網;離職後就自組公司,協助企業在Facebook上宣傳。

創辦人經營4 fb專頁 粉絲逾百萬

在創辦「榴槤BB」之前,他已經營4個Facebook專頁一段時間,內容分別是關於飲食、旅遊、親子、投資,以備將來經營這些生意時有用。4個專頁的粉絲合共逾100萬人,單是飲食專頁「飲食通」的粉絲已超過40萬人。對他來說,經營「榴槤BB」的facebook專頁,並不太困難。雖然榴槤是較為小眾的水果,但袁家駒在經營「榴槤BB」的過程中,摸索出一些可以應用於其他水果的商業模式,例如大造副產品、舉辦放題等。他計劃明年成立另一個品牌,以經營其他蔬果的生意。

5年後列亞運 顛覆體壇認知 電競算不算體育?

上月29日至本月9日在黃埔舉行的「香港競XP」電競比賽,吸引不少青年到場觀戰。(受訪者提供)
上月29日至本月9日在黃埔舉行的「香港競XP」電競比賽,吸引不少青年到場觀戰。(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早前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宣布將電子競技(簡稱電競,eSports)列入2022年杭州亞運的比賽項目,那麼以電子遊戲較量的電競,到底能否算是一項體育項目?從本地電競選手到本地球圈人士,分享他們眼中如何看「電競是體育」。

電競的遊戲主要包含競技元素,如《英雄聯盟》、《DOTA 2》和《FIFA》系列等,比賽一般以5人團體的淘汰賽形式舉行,在遊戲內依照規則擊敗對手為之勝利,一場賽事平均30至45分鐘。近年電競發展漸趨蓬勃,有美國市場研究公司指,去年全球電競收入達8.93億美元(約70億港元),主要來自廣告和贊助,中國和韓國等亞洲市場已佔3.28億美元。賽事獎金亦不斷暴增,如去年有美國舉行的《DOTA 2》賽事,獎金總額高逾2000萬美元(約1.56億港元),比NBA季後賽獎金還要多。即使傳統運動員,如前曼聯前鋒伊巴謙莫域、巴西名宿朗拿度和NBA名將奧尼爾等,均先後投資電競職業隊伍。在香港,單是今年夏天,就已有李嘉誠基金會贊助的「香港競XP」,以及下月旅發局主辦的「香港電競音樂節」兩項賽事。

美國電競賽事獎金逾1.5億 港今夏辦兩賽

去年10月才組成的香港職業女子電競隊「PandaCute」,5名隊員包括MoMo(後排左起)、夢兒、Deer、Lily和LauLau,在教練Kane(左三)領導下,今年在兩項香港《英雄聯盟》女子賽均奪得冠軍。(劉焌陶攝)
去年10月才組成的香港職業女子電競隊「PandaCute」,5名隊員包括MoMo(後排左起)、夢兒、Deer、Lily和LauLau,在教練Kane(左三)領導下,今年在兩項香港《英雄聯盟》女子賽均奪得冠軍。(劉焌陶攝)

在「香港競XP」贏得《英雄聯盟》女子賽冠軍、香港職業女子電競隊伍「PandaCute」隊長陳嘉靖,以捉棋比喻電競:「電競講求思考和實施策略,並著重團隊合作,若比賽處於劣勢或對手實力較強時,我覺得應戰心態其實與運動員的體育精神是一樣。」隊伍經理人文健鋒指,現今都市人生活與電子媒介息息相關,體育項目也應要進化,像電競帶來更多娛樂性和視覺效果:「香港大眾目光都要擴闊一點接受新事物,要理解時下青年為何熱愛電競,勿因為與別不同便判定無聊」。

陳偉豪感驚奇 牛丸稱難鍛煉體能

電競在本地球圈亦有不同見解。前港隊隊長陳偉豪承認,起初對電競納入亞運比賽項目感「驚奇」,「以前打機是為消閒娛樂,又相對較少運動量。不過我都鐘意打機,如果能引起公眾對亞運的興趣、吸納更多觀眾,我都會接受。」但豪哥認為,相信不少本地家長一時間也未必接受電競屬「對身體健康的體育項目」。東方龍獅助教陳婉婷(牛丸),亦傾向電競不屬體育項目:「雖然打機可訓練反應協調和團隊合作,但與主流運動講求體能、身心健康和肌肉運用的方向不太一致。」冠忠南區門將謝德謙,則覺得電競項目可讓本地青年多一個選擇:「電競其實和桌球相似,都是以手競技,也同樣需動腦筋和講求技術。」

香港飛馬主席梁芷珊,就回應「現在這一刻不是、將來可能是」,對電競發展持觀望和不抗拒的態度配合:「現今足球已用不少高科技輔助訓練,電競是否體育,取決那一刻世代的觀眾看法,我覺得將來或會出現傳統運動和電競的兩類觀眾群,令兩者仍可共存」。

雷雄德﹕助吸資金辦大型運動會

浸大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解釋,傳統體育比賽有3大指標,分別為「有大組肌肉和技能上參與」、「項目有高度組織」、「有獎牌或獎金等外來獎賞」,電競具備後兩者,較不同為注重訓練反應和思維。雷補充,受經濟市場誘因衝擊,電競成體育項目已屬不能否定和拒諸門外的趨勢:「隨着奧運和亞運主辦成本愈來愈高,單靠傳統項目是難以吸引龐大廣告贊助,如引入受青年歡迎的電競項目,市場策略較易引入較多資金籌辦大型運動會」。

職業女子隊每天練足10個鐘

cn_2017-07-17_a35個未過20歲的少女,去年底組成香港職業女子電競隊「PandaCute」,先後在2項香港電競賽事封后。全職電競選手的生活,其實每天如上班過着「朝十晚八」的訓練,並非一般「打機」咁簡單。

「PandaCute」是一支專打遊戲《英雄聯盟》(簡稱LoL)的電競女子隊,由陳嘉靖(Deer)、嚴雅麗(Lily)、石凱儀(夢兒)、毛芷晴(MoMo)和劉麗芳(LauLau)5名少女組成。20歲的隊長Deer說,起初「PandaCute」只是一支參加網吧賽事的業餘隊伍,後來成績不俗,遂去年10月獲公司發掘變成職業隊,至今9個月,已在數碼港SHERO女子盃和「香港競XP」女子賽連取兩冠。

逢周一至五早上10時至晚上8時,她們就會在九龍灣的訓練總部不停打LoL(見表),過程中除了會網上邀約中國女子隊友賽,還有教練指導、錄影對戰片段賽後檢討,每晚亦會做網上直播與粉絲交流。Deer說,職業選手有公司支付月薪維持生計,但要刻苦耐勞,「每天對着遊戲10小時,沒有熱情很難維持下去」。

選手一般廿五六歲退役

教練Kane今年23歲,但已有6年LoL電競選手經驗,現時為隊伍制訂訓練內容、比賽資料蒐集等,「電競比賽講求高集中力和靈敏反應,選手職業生涯一般25、26歲就退役,但仍有教練、直播主持或評述等出路。」

文:余瑋
圖:劉焌陶
2017年7月16日

曾曠課曾犯錯 兩生告別反叛DSE獲佳績

天水圍伯裘書院畢業生余裕(左)和文家名(右),從前是反叛學生,一人曾偷竊,另一人曾為「街童」,但後來放棄自暴自棄的生活,決心考好中學文憑試,現同獲合資格升讀大學的佳績。(馮凱鍵攝)
天水圍伯裘書院畢業生余裕(左)和文家名(右),從前是反叛學生,一人曾偷竊,另一人曾為「街童」,但後來放棄自暴自棄的生活,決心考好中學文憑試,現同獲合資格升讀大學的佳績。(馮凱鍵攝)

【明報專訊】昔日不時曠課的應屆中學文憑試(DSE)考生余裕和文家名,從前就讀區內名校,後來其中一人犯偷竊,另一人則成為「街童」,紀錄上滿是缺點,成績一落千丈。兩人之後因家人鼓勵及不想再「自暴自棄」,轉校重拾學業,今年DSE考得合資格升讀大學的成績。

一人曾犯偷竊 內地堂兄勸苦讀

「永遠都有希望,只要不放棄自己。」19歲的余裕,剛於天水圍伯裘書院畢業,是應屆DSE考生,剛放榜的他,獲得6科21分,盼可升大學讀商科。說話聲線頗響亮的余裕,自言是個「自我感覺良好,有氣焰」的男生,而且家教嚴,從小不用花力溫習都可考得好成績,中三突然「覺得做功課好無聊,又跟家人不時吵架」,就愈來愈多欠交功課,後來更曠課和離家出走,曾一年曠課30天,與家人關係更惡劣,其後亦因偷竊被警司警誡。

考試期電腦「拆件」鎖起

余裕其後退學,嘗試工作「養自己」,因年紀小又沒學歷,難覓工作。一次跟家人吵架後,他走到內地堂兄家,打算不回港讀書,堂兄語重深長地勸他努力讀書,「說不希望我似他一樣無法好好發展」,令余裕醒悟,即返港向7間學校叩門,結果獲一校取錄。考DSE時,他把家中電腦「拆件」鎖起,現考得好成績,盼令關心自己的家人欣喜。

25分家名中四留級再開始

余裕的同學文家名,從前就讀區內名校,中三跟朋友食煙和飲酒,更曠課去玩,得到30多個缺點、小過和大過。升至中四,他發現同學為目標和DSE準備,才發現自己的行為反叛,決定轉校留級讀中四重新開始。

他說面試時曾被老師逐個缺點問,感覺難受,但知道要面對過去,並更珍惜讀書機會。他在DSE取得6科共25分佳績,盼可入大學讀商科。

2017年7月14日

行業概況、晉升階梯及升學資訊

演藝娛樂(製作)

香港的演藝娛樂製作發展蓬勃,加上近年高清電視的發展及數碼製作的興起,令業界大放異彩。鑒於香港本土市場規模有限,整體來說,香港電影業主要依賴海外收益,其中以亞洲為最大的出口市場,尤其是中國。業界對幕後技術人員的需求甚殷,更積極培訓人才,促進影視、舞台及數碼媒體的多元化發展。

職能範疇

演藝娛樂製作人員需處理幕後的技術工作,範疇包括影視廣播、音樂錄製、舞台表演、主題樂園及數碼媒體等等,可從事編劇、監製、拍攝、燈光、音效、剪接等多項職位。

導演

是整個製作團隊之首,帶領着編劇、助理編導等,負責構思節目的內容,亦需在節目演出時指揮各崗位人員的工作,是團隊中的靈魂人物。因此,導演的入職要求較高,需就讀相關的影視或戲劇課程、具備較強的組織及溝通能力,以便安排製作中的大小事項。

攝影師、燈光師、收音師、剪接師、音效師及電腦特效師

學歷要求相對較低,但亦需接受相關的技術訓練。攝影師、燈光師及收音師負責於拍攝或演出時即場操作相關機件,以控制場內的畫面及聲音效果。剪接師、音效師及電腦特效人員則需於拍攝後對影片進行修飾。

製作團隊人員需刻苦耐勞,接受不定時及超時工作,兼備相關的技術知識。晉升機會則按個人能力、經驗及人際關係而定。

香港的電影及其他娛樂服務機構
2,335間
*截至2014年9月數據
聘用僱員
(包括導演、攝影師、剪接師、編劇等等)
16,349人
行內成功人士
導演:吳宇森、許鞍華、杜琪峰、王家衞
剪接師:張叔平、鄺志良
攝影師:杜可風、鮑德熹

晉升階梯及薪酬

job04_b02_path

升學培訓課程

有志從事演藝製作人士可修讀電視電影或多媒體創作課程。內容包括拍攝技巧、劇本編寫、視覺效果、剪接、音效處理及舞台製作等。(詳情請按以下連結)

Q&A

Q:我對演藝製作行業充滿興趣,但欠缺技術知識,不擅長器材操作,可從事甚麼職位呢?

A:在業界,製作人牽涉較少技術工作,多負責營運及資源管理等。製作人可由製作助理晉升,主要協調客戶及製作單位,同時監督製作過程,負責導演未能顧及的行政工作。製作人未必需要操作器材,但需擁有行業知識,以便統籌製作。

書本樣式

 

考試失敗 拍片動畫無前途? 8分會考生 靠創意出頭

求學時期「錯得起」——雖然Michael會考成績欠佳,但在入讀副學士課程後學習了編寫程式,對日後創業十分有用。
求學時期「錯得起」——雖然Michael會考成績欠佳,但在入讀副學士課程後學習了編寫程式,對日後創業十分有用。

人生是否只憑一次考試定生死呢?可能你會反駁﹕話是這樣說,但在這個年代,入不到大學就等於沒前途吖!數碼媒體工作室老闆張栢基(Michael)以會考只有8分的過來人經歷,告訴你,憑着對動畫和攝影的熱愛,他一樣找到自己獨有的成功方程式。

年僅30歲的Michael,創辦數碼媒體工作室AniMotion Studio,除了動畫廣告外,也製作商場互動裝置、博物館講解程式等,開業五年已經賺到七位數字。年紀輕輕就有一番事業,但回想求學階段,他由小到大都被標籤為「讀書不成」的類型,即使重讀中五,在末代會考都只能考獲8分。

自知升大學無望,唯有報讀副學士課程。受攝影師爸爸的影響,Michael小時候就對拍攝特別有興趣,選讀副學士時,看見有一科名為「新媒體」(New Media)的課程,覺得符合自己的喜好,沒多作考慮便報讀了,「跟很多中學田生一樣,對大專科目了解不多,看到科目簡介寫與『創意媒體』有關,以為是學攝影、動畫,開學後才知道是學編寫程式,一整天都對着電腦」。

商場內玩水上電單車——今個暑假,Michael善用電子技術,為商場製作夏日裝置,包括VR水上電單車以及特製鏡頭,攝錄孩子玩樂的情況,讓家長把片段帶回家留念。
商場內玩水上電單車——今個暑假,Michael善用電子技術,為商場製作夏日裝置,包括VR水上電單車以及特製鏡頭,攝錄孩子玩樂的情況,讓家長把片段帶回家留念。

課程內容跟想像中大大不同,幸好Michael有明確目標,才能積極地迎接挑戰,「我很有決心,想入香港城市大學的創意媒體學院,學習製作動畫和拍攝;加上讀副學士要花費不少金錢,又答應了父母要升大學,那時可說是沒有退路」。

相比起GPA(成績平均績點),城大創意媒體學院的收生準則,更重視學生的面試表現和portfolio,這對一向成績平平的Michael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於是他主動參加很多拍片比賽,「當時我家住長洲,每天早上8點便坐船回校,放學後留在學校拍片、剪輯,晚上11點才坐船回家,暑假都回學校拍攝」。

放膽嘗試贏經驗

參加比賽多了,portfolio亦被塞得滿滿,他終於如願升上城大創意媒體學院,沒想到大學的生活卻叫他難以適應,「有時一日只上兩三小時課就放學,多了好多時間去玩,一時之間不懂得取平衡,大學一年級時成績非常差」。到了第二年,他才開始發現在大學裏,最重要的是自發學習,「之所以有這麼多自由時間,是因為不想我們死讀書、老師說什麼就背入腦,而是去找方法探索知識」。

所謂自發學習,不止包括讀書,更要放膽嘗試新事物。Michael形容,求學時期是「錯得起」的時間,年輕人正好用來汲取經驗,「好像我在大專院校搞科技展覽,就算不成功,最多下一年被人說『上屆搞得不是太好』,也沒多大的負面後果。但我跟同學卻試過落手落腳砌攤位,是相當寶貴的經歷」。他還要學習對外聯絡、宣傳、控制預算等,對日後創業都大有幫助。

work smart跳出框框

放眼世界——大學時期,Michael曾到世界各地觀摩,例如到法國參加動畫考察團,激發創意。
放眼世界——大學時期,Michael曾到世界各地觀摩,例如到法國參加動畫考察團,激發創意。

天生不是讀書料子,卻能闖出一片天,Michael為年輕人分享一個訣竅,「要『work smart』多於『work hard』,尤其是現在的社會講求創意,更要跳出框框思考」。正如以往商場佈置以靜態為主,Michael卻懂得寫程式和製作動畫,加入創新元素,在市場便愈來愈吃香。

那創意是如何培養出來的呢?關鍵是要多做讀書以外的事情。讀大學時,Michael開始往世界各地觀摩,包括到新西蘭、日本、法國等地參加動畫、遊戲等展覽,「試過去日本看一個展覽,專門介紹即將要冒起的科技,如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等,後來在香港也流行起來。看到當地先行一步的技術,好自然會思考如何應用,從中啟發到創意」。

爭取機會 旅行激發創意

創意突圍——Michael勉勵年輕人要培養創意,多跳出框框思考。正如他學習到新科技後,也要不停思考新的應用方法,才能在市場上突圍而出。
創意突圍——Michael勉勵年輕人要培養創意,多跳出框框思考。正如他學習到新科技後,也要不停思考新的應用方法,才能在市場上突圍而出。

要擴闊視野,就不能守株待兔,年輕人要懂得把握機會。Michael會自行找海外展覽的資料,決定了想參觀後,便嘗試游說校方給予資助,或者參加比賽以獲取獎金到外地觀摩考察,「總之要想辦法去參與,當你克服了難關去獲得新知識,那些知識是一輩子都會記得的,比背書更加入腦」。

即使不愛念書,只要找到發展方向,Michael也變得熱中學習,「直到現在我都不斷學新科技,與時並進。不過學習方式不一定沉悶,例如去主題公園玩,我會留意周圍有沒有技術裝置,過程充滿樂趣」。

文:李樂嘉
圖:黃志東、受訪者提供

皇仁兩基層尖子 勸勿執著起跑線

出身基層的朱尚哲(左)曾隨家人搬屋8次,「愈搬愈細」,他期望「知識改變命運」。朱媽媽(右)昨日亦陪同他到校領取成績單。(譚琦玉攝)
出身基層的朱尚哲(左)曾隨家人搬屋8次,「愈搬愈細」,他期望「知識改變命運」。朱媽媽(右)昨日亦陪同他到校領取成績單。(譚琦玉攝)

【明報專訊】就讀皇仁書院的袁祖賢7科考獲45分佳績,出身基層家庭的他,希望日後能夠行醫以幫助更多人。袁祖賢認為年輕人勿因「輸了起跑線」而妄自菲薄。

指「輸在起跑線」非一無是處

袁祖賢家住公屋,母親為食肆侍應,是家庭之柱,父親年老加上行動不便,未有陪同他回校領成績單。「雖然家境不太好,但他們都給我最好的照顧」,他希望於父母健在之年,把最好的送給他們以報養育之恩。對於生於基層家庭,袁淡然表示「一出世就要接受」,起跑點縱有差距,「但都是要自己完成賽程」,強調心態最重要,不能因為「輸在起跑線」就自貶成一無是處。鍾情理科的他認為行醫能「造福人群」,參與研究工作從而研發更多藥物和療法幫助病者,正正是他的理想。

同盼行醫 信知識改變命運

同就讀皇仁書院的朱尚哲考獲6科5**及1科5*的成績(48分)。出身基層的他希望「知識改變命運」。朱父是的士司機,母親為家庭主婦,一家三口居於新蒲崗唐樓的300呎單位。因負擔不起租金,朱尚哲出生至今搬屋8次,「愈搬愈細」。雖有自己的房間,但因放不下書桌,朱尚哲平日做功課、溫習都使用客廳飯桌。他計劃修讀醫科。

朱母稱,昨晨接到學校來電,聞悉兒子成「榜眼」一度懷疑「係咪真㗎?」,當刻「好似發夢咁」。她強調身教是教育的首要,主張孩子能夠自由發展。被問及會否因未能給予兒子更好資源而感遺憾,她說曾感心酸,惟做人不應與他人比較,「一山還有一山高」,自信心和努力向上才是致勝之道。朱尚哲一家會以晚飯慶祝。因為要儲錢準備兒子升學,朱母說現未有打算出外旅行。

2017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