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亦非踏上 獨立新聞攝影路

林亦非
林亦非

【明報專訊】2014年,在西非國家塞拉利昂一家婦產科及兒童醫院,一攝影師隔着病房的玻璃窗,用相機將小朋友生命擱淺的時刻定格。「在同一張病牀上,第一天拍的十三歲男孩當天晚上死了。第二天拍的兩歲男孩也在那天晚上死了。第三天拍的女孩被轉送其他醫院,護士估計她回不來了。」獨立攝影記者林亦非(圖)曾這樣撰文,而同一張病牀,第四天他就沒拍了,也沒問病童的病情。近十年他踏遍半個地球,以鏡頭記錄無數生離死別。一向習慣隱身在鏡頭後用相片講故事的他,這次親說自己的故事。

嘆本地新聞攝影地位低

乾淨俐落的短髮、泥黃色襯衫、全黑防水背囊,一身耐髒打扮的林亦非受訪當日來到添馬公園,在此拍下2014年佔領運動一幕幕場景的地方,細說入行到近幾年的採訪經驗。

2005年,林亦非加入本地紙媒的財經版。作為新入職的「小薯」,初時只要看到作品登上報紙一隅,他就感到滿足。但日復一日,他開始發現本地傳媒生態是:相片與文字比較下,地位卑微得很;相片的編輯工作多由文字編輯兼顧,效果並不理想,「攝影師用不同角度影相,在現場已經做了裁切,影像已是成品,之後文字編輯再做裁切是不理想,例如有時在wide shot(遠鏡)cut個大頭出來,但明明有張close up(近鏡)又不用」。

轉做「自由身」 主動發掘各地新聞

6年後他辭別主流媒體,反客為主變身freelancer(自由職業者),不再等公司派題材,而是主動發掘全球各地的新聞,親身飛到當地採訪,再將相片賣給國際新聞機構,如《紐約時報》、彭博通訊社。

鏡頭前後的生死搏鬥

在塞拉利昂那家婦產科及兒童醫院,很多小朋友送院一兩日後就過身。「情緒很容易投入……但要習慣,如果自己很感傷,就完成不到拍攝工作。」記錄死亡並不容易,如果當事人是自己認識的,就更揪心。幾年前,林亦非為一個患有脊髓肌肉萎縮症的攝影師朋友拍下他生命最後一段日子,朋友去世之時,林亦非比在2008年四川地震中看到一地屍體更難過。「四川地震那時,我拍下死屍、被壓着的人、倒塌的學校、家長去挖小朋友,但感覺都沒看着一個人由生到死那麼難受,因為我跟朋友之間有經歷。」

槍林彈雨間「捕捉」紅衫軍 「我都驚死㗎」

泰國紅衫軍反政府示威:2010年12月,林亦非到泰國曼谷拍攝紅衫軍佔領運動。他特意以黑白相呈現,令力量更集中。(林亦非攝)
泰國紅衫軍反政府示威:2010年12月,林亦非到泰國曼谷拍攝紅衫軍佔領運動。他特意以黑白相呈現,令力量更集中。(林亦非攝)

鏡頭前上演着生老病死,鏡頭後攝影師同樣面臨死亡威脅。2010年12月,泰國發生紅衫軍佔領運動,林亦非主動前往曼谷拍攝。「(當時我目睹)開槍、爆炸、流彈……(軍人)開槍的時候,全部人躺在地上(躲避),開完槍,我再站起來拍照。」子彈在面前橫飛,同行的文字記者受驚過度,提早回港看心理醫生。林亦非坦言:「我都驚會死㗎。」但語氣依然平靜。「害怕是好的,因為危機意識會強些。」林亦非認為攝影師要慢慢「試」自己對危險的接受程度,不能一下子就到槍林彈雨的戰地做新聞。

朝鮮「逃走」三句鐘 拍攝神秘國度真面目

金正恩2011年繼位成朝鮮最高領導人,曾經一度停辦的中國往朝鮮旅行團復開。林亦非亦參加了,「其實去的時候未知可以做什麼,如果(監控人員)全程『押解』着我們,我想不到可以做到什麼。」林亦非本未有頭緒,但同團的內地團友在酒店興致勃勃討論偷走大計,「大陸人真是很勇。」林亦非加入偷走小隊,找來幾個決定留守酒店的團友支開導遊,他們就伺機溜走。方法有點兒戲,但他們成功了。在被導遊「捉回」前,在朝鮮享受了沒有被監視的三小時。

格式化記憶卡逃避檢查

秘遊朝鮮:金日成廣場附近晚上漆黑一片,唯一燈光照在朝鮮已故領袖金日成畫像上。(林亦非攝)
秘遊朝鮮:金日成廣場附近晚上漆黑一片,唯一燈光照在朝鮮已故領袖金日成畫像上。(林亦非攝)

林亦非以鏡頭記錄了偷走經過,又去到著名景點金日成廣場,在附近拍下周圍大廈滅了燈、唯一的燈光打在該國已故領袖金日成畫像上的一幕。「如果只是跟導遊早上去看,其實未必見到,但這些都是有意思的影像。」不過,這些外來人看起來「有意思」的影像顯然不會令當地政府高興,在離境時要瞞天過海,帶走相片又要花點心思。「走的時候有人檢查我們拍的照片,有張記憶卡內是我拍下那些很官方、導遊帶我們去看的東西,我就讓他們檢查這張。另一張記憶卡才是我要的相片,那我就藏起來。」林亦非將另一張記憶卡先格式化,再放進另一部相機,所以照片就不能顯示,回港再「救回」相片。

到內地拍攝敏感題材,如北京水災、四川地震、烏坎村維權事件等,當局對記者的監控就更嚴密。林亦非說公安已有他的資料,為了避開監控完成拍攝,他唯有不停換住宿,或捱到晚上11、12時才入住,翌日又盡早離開。「無辦法呀,有港澳人士入住,酒店可能會通知公安,就會來找我。」早前他又到過汕頭的文革博物館,「很多公安呀,我穿那些內地人很喜歡的運動短褲——咪好鬼短嘅。」隱藏記者身分,打扮得像個當地人是他的另一招。

盼用影像喚醒讀者塵封記憶

「一些大家已經不記得的新聞,我會頗想做」。林亦非指出在傳統媒體未必有這個空間,因為「次次做完訪問,就要(按公司指示)跳去下一單。我們做freelance的,則可以控制做什麼題材」。林亦非記得2002至2003年SARS肆虐時,醫院「困獸鬥」,病的病、死的死,內地有人驚恐得從醫院爬出來。「但原來最慘未必是當時……」,林亦非2013年到北京拜訪一個曾受感染的男人。男人當年避過死亡一劫,但因為治療需要服用類固醇,副作用令他患上骨枯、無法走動,要依靠年邁的妻子貼身照顧。事隔十年,SARS不復再,林亦非發覺原來有些痛苦不會隨時間過去而消逝,然而當事人的景况,似乎沒有人再關心。

「有時新聞就是這樣,你採訪完他,那他10年、20年後呢?」他自問自答:「沒有人報道了,沒有人記得了。」走訪戰後重建地區,林亦非又會因為牆上一個子彈洞想得入神。「場仗打完了20幾年,但牆上的子彈洞還未修好,那些人現在的生活是怎樣呢?」林亦非希望,用相片將被遺忘的故事重新帶到公眾面前。

難忘山西臨汾市採訪

在山西省臨汾市的採訪是他最有成功感的一次。臨汾是全國最大能源供應地,煤礦、發電廠、化工廠遍佈全市。當地大量輸出電力的同時,為人民招來嚴重水土污染,不少嬰兒與生俱來一身殘疾,遭父母遺棄。2012年夏天,林亦非親身走進這個被劣評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找到一名收養了31個孤兒的六旬駝背老婦,拍下老婦照顧殘疾小朋友的一輯相片。

報道刊登後,不少人主動捐助老婦和孤兒們。「如果做完報道,可以令件事有進步、有改變,會是頗大的滿足感。鯊魚那次報道完之後(捕鯊業)都執得七七八八,算不算是另一種進步?」談到改變,他的思緒跳到5年前在浙江省溫州蒲岐拍下一地鯊屍、紅血的駭人畫面。

內容深度比美感重要

從事新聞攝影逾10年,由傳染病拍到輻射區,從水災講到革命,林亦非的鏡頭涉獵過無數範疇,但比起影像的美感,他更重視相片的新聞性,「攝影只是我報道新聞其中一種手法」。

為了令公眾更重視新聞攝影,並將多年來和國外媒體合作的採訪經驗帶到本地,2016年林亦非和7個獨立攝影記者組成新聞攝影媒體平台ATUM Images,教導公眾欣賞紀實攝影。「與其在傳媒爭取空間去做我們想做的,不如從公眾着手,教市民什麼是新聞攝影,到這件事成為潮流,大家打開報紙是對張相有要求,媒體的老闆就不會再忽視這個板塊。」林亦非表示他們現正尋覓舖位,打算辦攝影展覽,定期舉行講座分享新聞攝影的知識,又會和本地小食店合作,用意是一邊品嘗道地美食、一邊「睇相展」,吸引對攝影沒甚興趣的市民。

當年辭去穩定工作,林亦非受過家人質疑,經過幾年打拼,已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他寄語年輕人:「不要將社會規定當是唯一,不要被世俗局限,你去付出努力,是會有不同的可能性。」

文:王寶熒
圖:王寶熒、受訪者提供

九巴工會爭加薪12% 揚言或按章工作

九巴僱員工會昨舉行記者會,提出本年度加薪12%等多項訴求。九巴僱員工會主席郭志誠(前左)指出,九巴去年純利達6.2億元,按年增長兩成多,有能力改善員工薪酬福利,提出加薪12%並不過分。他又稱,若資方無積極回應工會訴求,不排除有進一步工業行動,包括靜坐及按章工作等。(馮凱鍵攝)
九巴僱員工會昨舉行記者會,提出本年度加薪12%等多項訴求。九巴僱員工會主席郭志誠(前左)指出,九巴去年純利達6.2億元,按年增長兩成多,有能力改善員工薪酬福利,提出加薪12%並不過分。他又稱,若資方無積極回應工會訴求,不排除有進一步工業行動,包括靜坐及按章工作等。(馮凱鍵攝)

【明報專訊】九巴去年錄得6.2億元純利。九巴僱員工會昨舉行記者會提出8項訴求,包括要求今年度加薪12%及延長車長退休年齡至65歲等,若資方無積極回應訴求,不排除會有進一步工業行動,包括靜坐、按章工作及到政府總部抗議。

另要求車長延65歲退休

九巴僱員工會主席郭志誠稱,即使今年加薪12%,車長的薪酬待遇亦未及2003年SARS前水平。他說,九巴去年錄得6.2億元純利,董事局酬金以倍數增加,認為公司有能力改善員工薪酬待遇。他又批評政府及九巴未有制定措施,防止粗言侮辱及暴力襲擊員工的事件繼續發生。

九巴回應稱正檢討今年薪酬,員工整體加薪幅度會參考市場環境、通脹等因素釐定,會與員工保持密切溝通。九巴又稱,現時車長、車務外勤及維修員工的退休年齡為60歲,公司已有機制按個別同事意願,安排他們退休後以時薪或月薪合約續聘。

2017年5月4日

SEN社區課程缺資助 限讀兩年 四出覓支援家長頻撲

有SEN兒童家長反映,坊間切合其子女的青少年活動不多,且十分零散,不是收費高昂,便是設有時限。Dennis(左)透過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的自資項目,包括學懂如何與有過度活躍的兒子(右)相處;而兒子透過該項目的中文訓練,成績明顯進步。不過項目只限參與兩年,其後需另覓課程,他盼政府提供持續SEN社區支援予家長及學童。(鍾林枝攝)
有SEN兒童家長反映,坊間切合其子女的青少年活動不多,且十分零散,不是收費高昂,便是設有時限。Dennis(左)透過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的自資項目,包括學懂如何與有過度活躍的兒子(右)相處;而兒子透過該項目的中文訓練,成績明顯進步。不過項目只限參與兩年,其後需另覓課程,他盼政府提供持續SEN社區支援予家長及學童。(鍾林枝攝)

【明報專訊】學習不止於課室,惟一批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家長發現,在社區為SEN青少年所設活動,若非需付逾千元月費,便是設有支援限期。有居於油塘區的SEN學童家長,由藍田至將軍澳一直尋找,只能為兒子找到只能參加兩年、供SEN學童的廉價訓練活動。立法會議員邵家臻指出,社署沒針對SEN青少年增撥地區資源,即使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想設專門服務,只能另籌資金,未能持續給予支援,變相剝削SEN學童成長機會。

坊間課程 月費逾7600元

當孩子於小一被評為特殊學習困難(SLD)及專注力不足,阿漢知道兒子日後將面對困難重重的賽道。為助兒子學習,居於油塘的阿漢四出打聽SEN青少年活動。但其非大富之家,兒子領半額書簿津貼,阿漢說:「中小學SEN課程往往索價每月逾千元,廉價的幾乎沒有。」鄰近區域的非牟利機構設16節小組,可訓練初小SEN學童眼手協調,學費便逾7600元。

阿漢終在將軍澳覓得每課數十元的SEN活動,但為期僅兩年,隨後他於藍田找到為特殊學習困難小學生所設的中英文班及社交技巧課堂,惟活動亦只限參加兩年,將於今年8月屆滿。阿漢憂心說,不知要再跨區到何處找相類活動。

家長:更易了解子女情况

阿漢兒子現已10歲,就讀小四,雖在校每周享3次SEN相關活動,例如社交訓練,但阿漢表示,社區活動較校內活動令家長更容易接觸社工及導師,以了解子女情况,「中心課堂導師曾告訴我兒子眼肌問題,視野較窄」。他更指兒子在學校課堂外較輕鬆,易學習融入群體,「變得較以前願意分享,連默書成績亦進步,由不及格變取得70多分」。

設家長小組 助親子進步

家長Dennis的兒子與阿漢兒子參與同一SEN活動,他指社區機構會設家長小組,教授如何與SEN子女相處。Dennis表示,兒子現年8歲,有過度活躍、特殊學習困難及自閉症譜系等特殊學習需要,他過去不懂得是什麼一回事,感憤怒及徬徨,試過打罵兒子,現懂得調節心態,感到希望。他指作為父親有改變,亦助兒子樂觀成長,他憶述:「有次兒子說,自己比大雄(漫畫《多啦A夢》角色)好,因大雄總是考零分,但他倒有十多分。」

課程瀕停辦 社工嘆欠經費

大雄落難時總有叮噹(多啦A夢)變出法寶。不過,為Dennis跟阿漢兒子提供支援的明愛賽馬會德田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社工,卻無法一直陪着他們。中心高級督導主任林惠芬慨嘆,協助SEN學童需大量社工,中心向外界籌募經費,設專門服務10年,但仍只能為每名特殊學習困難、以至SEN青少年提供兩年支援活動,今年更一度找不到額外資助,曾有停辦危機。

自籌經費專門服務 輪候需一年

明愛賽馬會德田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每年為約100名SEN青少年提供服務,但去年輪候人數亦近100人,輪候期長達一年。社署現正進行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服務檢討。社聯指出,SEN青少年人數不少,倡社署檢討時考慮相關需要,增撥人手資源,讓中心制訂適合SEN青少年的活動,並於服務協議中設立每服務一次SEN學童,可當作雙倍服務其他人次的計算方法。

該中心接觸的青少年中,有約兩成為SEN青少年,故早年自籌經費,聘有兩名社工及一名活動助理,負責SEN青少年需要。該中心高級督導主任林惠芬指出,中心有11名社工,當中5名駐校、3名負責外展,餘下的不足以應付SEN青少年需求;在其他服務「削無可削」下,希望社署可考慮按每間中心增撥資源,以額外聘請兩名社工及30萬元活動經費。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出,現有青少年活動未必切合SEN青少年需要,不優化或提供專門服務,是剝削他們發展的機會,建議仿加拿大等地,除增人手亦設專業支援隊,令一般活動能兼容SEN青少年活動。有SEN學童家長稱,子女跟從導師指令的能力較弱,例如在扭氣球班,扭了一把劍,便整堂在玩劍,不再學扭其他,未必每名導師都包容及有教授技巧。

中心盼服務SEN計雙倍

社署發言人表示,全港共138間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為6至24歲青少年提供社群化及全面服務,署方正檢討相關中心服務,審視內容及修訂《津貼及服務協議》,暫擬修訂包括加強對需特別關注的青年人,如有SEN、受情緒困擾、新來港、少數族裔的青少年及其家人的支援。

明報記者 阮秀君
2017年5月1日

職工盟﹕14年來通脹蠶食工資增長

【明報專訊】「兩年一檢」的法定最低工資由今天起,時薪由32.5元調升至34.5元,是自2011年實施以來第3次調整。香港職工會聯盟批評,本港僱員工資遠追不上通脹,也未能分享經濟成果,卻承擔高昂租金,要求最低工資盡快落實「一年一檢」,保障基層生活。

cn_2017-05-02_C1

租金指數增154% 工資僅增42%

職工盟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及政府統計處資料,發現在2003年至2016年間,僱員累計工資增長42%,但同期通脹升幅達到44%;香港人均生產總值增長達81%,每年平均達5.7%,但工資平均增幅每年只有3%,反映僱員的工資增幅遠追不上通脹,也無法分享經濟成果。同期租金指數增長154%,相較工資增長超出兩倍半,令工資長期被遏抑的工人,生活更百上加斤。

促訂每月最低生活工資9800元

cn_2017-05-02_C2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斥責,即使香港回歸20年,在商界壓力下,勞工法例修訂仍嚴重滯後,加上在回歸後不足兩星期,時任特首董建華「閃電」凍結經立法局正式通過的集體談判權條例,其後更將之廢除,導致回歸後工人面對資方剝削卻失去議價能力。他又批評,特首梁振英上任後及張建宗任職勞工及福利局長期間,未曾推動每年一檢最低工資,而候任特首林鄭月娥競選時的勞工政綱含糊,欠缺具體承諾,對工人苦况充耳不聞,擔心其上任後會繼續延續向商界傾斜的政策。

另外,職工盟要求訂立每月最低生活工資9800元,以維持基層家庭基本需要。李卓人指政府帶頭剝削外判工,例如聘請最多外判工人的康文署及食環署沒有規定最低工資「一年一檢」,要求政府及公營機構帶頭落實,在未正式修例前給予工人「尊嚴工資」,繼而推廣至全港實行。職工盟其後會向港鐵、各間大學外判商等大型企業施壓,要求其履行社會責任。

職工盟今午發起五一勞動節大遊行,下午2時在維園集合,遊行至政府總部,要求立法標準工時、劃一17日勞工假、訂立生活工資水平、恢復集體談判權法例、訂立全民退休保障等。另外,工聯會今日亦發起遊行,早上10時由灣仔修頓球場遊行至政府總部,要求取消強積金對冲、統一公眾假期日數等。

基層工人生活拮据 「一磅麵包咬足一日」

香港職工會聯盟發現,2003年至2016年間本港僱員工資增幅被通脹蠶食。在領展商場任職外判保安的職工盟副主席余美雲表示,現時每月只掙取最低工資8600元,生活十分拮据,望政府把最低工資定為「一年一檢」。

余美雲表示,在現時最低工資下,每月依靠8600元收入生活,但面對柴米油鹽價格不停上升,只好每天到傍晚時分才到街市選購廉價食材,節省金錢。她又稱,有年長工友把工資4000元花在「棺材房」租金上,生活拮据得「一磅麵包咬足一日」,希望一年可加一次人工,「通脹唔追得晒,都可以追多少少」。

雀巢職工﹕加幅不夠買報紙

香港雀巢職工會主席張振華亦指出,業界底薪和佣金多是「六比四」,加薪只加底薪,爭取近十年時間,工會近日才與公司達成共識,令今年底薪及佣金可同步增加,但加幅仍甚微,部分員工工資加幅甚至不足以每天購買一份報紙。

2017年5月1日

警春季招募日申請創新高 留學生棄當律師考督察

警方昨舉行春季招募日,有約2200宗申請,破歷年春季招募日紀錄。為縮短面試時間,應徵者現場交表格後即場接受初步遴選、筆試及小組面試。(李紹昌攝)
警方昨舉行春季招募日,有約2200宗申請,破歷年春季招募日紀錄。為縮短面試時間,應徵者現場交表格後即場接受初步遴選、筆試及小組面試。(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警隊近年不時爆出醜聞,包括休班警員不恰當表露身分等,令警隊形象受損;而警方昨舉行春季招募日,接獲超過2000宗申請,破歷年春季招募日紀錄。有應徵者表示,警隊薪酬福利吸引,亦有應徵者稱從小立志加入警隊,現為此放棄當律師,決意投考盼當督察。

昨申請升兩成 最快5月受訓

警隊昨日舉行春季招募日,共收到逾2200份申請,比去年同期升21%,打破以往春季招募日總申請人數紀錄。警務處招募組警司張國威表示,去年共約2.1萬人申請加入警隊,較前年增加17%,數字令人鼓舞。他相信數字持續上升,與警務工作性質有關,因市民無論發生什麼事,第一時間會想到向警員求助。張國威指出,是次招募日遞交申請的人士,最快可在下月得悉結果,並在5月尾進入警察學院接受訓練。

願放棄法律課程的高先生,不理友人反對決意投考警隊,認為休班警員犯罪是個別事件及個人質素,若能加入警隊會「做好份工」,不會做犯罪警員。(李紹昌攝)
願放棄法律課程的高先生,不理友人反對決意投考警隊,認為休班警員犯罪是個別事件及個人質素,若能加入警隊會「做好份工」,不會做犯罪警員。(李紹昌攝)

外國留學後剛回港的24歲高先生昨投考督察,他表示,已有本地大學錄取,可修讀法律課程,完成課程後可當律師,並已付課程費用;但做警察是其夢想,若獲聘用便會放棄法律課程。佔中後警民關係緊張,高先生表示佔中時不在港,但有留意新聞,雖支持大家表達意見,但反對違法的事,也有朋友因佔中反對他應徵督察。但他說「警察始終是我想做的工作」,故堅持實現夢想。對於近年有不少休班警犯罪,他說,休班警犯罪不是首次發生,是個別事件及個人質素問題,強調自己絕對不會是這類休班警。

同樣在外國完成學業回港工作的28歲陳先生昨投考督察,他表示,因警隊薪酬待遇理想而投考。

巴裔申請人盼當警民橋樑

略懂中文的巴基斯坦裔呂翼輝(Yasar Anjnm)希望投身警隊服務社會,特別想協助本港的少數族裔與警員溝通。(李紹昌攝)
略懂中文的巴基斯坦裔呂翼輝(Yasar Anjnm)希望投身警隊服務社會,特別想協助本港的少數族裔與警員溝通。(李紹昌攝)

在港生活逾10年的巴基斯坦裔呂翼輝(Yasar Anjnm)亦應徵見習督察,他略懂中文書寫及閱讀,雖沒試過因語言不通而尋求警員協助時發生困難,但身邊的朋友有很多類似經歷,故投身警隊服務社會,特別希望可協助本港的少數族裔。

安俊人力資源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稱,投考警隊或公務員的人數近年持續上升,除了公務員薪高糧準,也與經濟狀况有關,因近年本港私人機構加薪幅度不高、花紅不理想,甚至有公司凍薪等,市場預期經濟狀况不明朗,令更多人希望加入公務員團隊。

2017年4月30日

倫敦大學港辦基礎課程 銜接英學府

倫敦大學將在9月與教育機構ARCH Education合作,在香港開辦一年制國際基礎課程(IFP)。左起為機構創辦人兼總監馬賢慧、倫敦大學國際課程環球教授學院主管Chris Jenney,以及課程導師Douglas Bulloch。(鄧力行攝)
倫敦大學將在9月與教育機構ARCH Education合作,在香港開辦一年制國際基礎課程(IFP)。左起為機構創辦人兼總監馬賢慧、倫敦大學國際課程環球教授學院主管Chris Jenney,以及課程導師Douglas Bulloch。(鄧力行攝)

【明報專訊】倫敦大學將在9月與教育機構合作,在香港開辦一年制國際基礎課程(IFP),文憑試考獲一科4級和兩科3級,並於IELTS考獲6.5分便可報讀,獲成績優異的學生可到英國升讀倫敦大學旗下學院以至其他大學的本科課程,成績僅及格者也可升讀與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SPACE)合辦的倫敦大學國際課程部本科課程。

6月報名 學費12萬

新課程6月15日開始接受報名,名額8至10個,學費12萬元,包括數學與統計、經濟學、國際關係、政治學等共440小時課程,由該機構負責聘請導師任教,主要會是前中學教師,倫敦大學會監察課程的學術和教學水平,證書由倫敦大學頒發。

倫敦大學於2013年開始推出國際基礎課程,至今已有293名學生完成課程,其中168人升讀倫敦大學國際課程部本科課程,另外125人升讀倫敦大學(包括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倫敦國王學院等)或其他大學本科課程,主要是社會科學或商業學科。

目前倫敦大學國際課程部已透過與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合作,在香港開辦本科課程,收生要求與國際基礎課程相同。與倫敦大學合作推出國際基礎課程的ARCH Education創辦人兼總監馬賢慧表示,修讀課程學生除了可升讀倫敦大學國際課程,也有機會升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知名學府。

2017年4月29日

調查:四成酒店餐飲員工無償加班

酒店及餐飲從業員協會調查發現,逾四成酒店餐飲業員工要無償加班,更發現酒店要求員工放例假期間「炒散」以支日薪方式工作以補充人手。圖為一間酒店前枱員工在大堂接待旅客。(鍾林枝攝)
酒店及餐飲從業員協會調查發現,逾四成酒店餐飲業員工要無償加班,更發現酒店要求員工放例假期間「炒散」以支日薪方式工作以補充人手。圖為一間酒店前枱員工在大堂接待旅客。(鍾林枝攝)

【明報專訊】服務性行業人手長期不足,酒店及餐飲從業員協會調查發現逾四成酒店餐飲業員工要無償加班,更發現酒店要求員工放例假期間「炒散」以補充人手的情况增加。協會指出,不少員工反映工作量及工時增加,卻沒獲得相應回報,促請政府盡快定立標準工時及加班補水,並要加強力度推動特色旅遊,振興酒店及餐飲行業。

人手不足 放假被迫「炒散」

據旅遊發展局公布數字,去年訪港旅客人數較前年下跌約4.5%。酒店及餐飲從業員協會在今年3月至4月,以問卷調查方式訪問680名會員的薪金及工時等,發現42.4%受訪者需無償加班,40.5%有補鐘或補假,僅17.1%獲補錢。

協會又發現,超過三成員工被要求在放例假期間,以「炒散」即支付日薪模式回公司上班,以彌補人手不足問題。在加薪幅度方面,去年有25.7%受訪者沒有加薪;近六成加薪介乎2%至3.5%;僅16.4%受訪者介乎3.5%至5%,整體加薪幅度較前年平均4%至5%低。

員工無形壓力「無得say no」

酒店及餐飲從業員協會權益及福利主任奚鴻泉(右)指出,在人手短缺下,有員工被要求放假期間「炒散」上班,因憂慮秋後算帳而無奈接受。(王丹麟攝)
酒店及餐飲從業員協會權益及福利主任奚鴻泉(右)指出,在人手短缺下,有員工被要求放假期間「炒散」上班,因憂慮秋後算帳而無奈接受。(王丹麟攝)

在九龍一間五星級酒店任職咖啡室主管的莫先生指出,幾乎所有主管級員工都要無償加班,每天最少加班45分鐘;前線員工以補假補償加班,有人累積補假多達90天,足見加班情况嚴重。協會權益及福利主任奚鴻泉表示,以往加班會有補假、補鐘或補錢,現時不少員工需無償加班,工作量亦同時增加,奚以酒店房務員為例,平均需要執拾的房間數量增加兩至三間。他又指出,被要求放假期間上班的員工「無得say no……驚拒絕會令日後取假困難,有無形壓力」,預計加班情况只會有增無減。

奚鴻泉促政府訂立44小時標準工時及加班補水不少於1.5倍,又與古蹟辦包裝有歷史價值的景點或設文化節等,加強推廣特色旅遊,開拓國際市場等振興行業。

2017年4月29日

殘疾人倡就業配額 盼政府帶頭

爭取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聯席約50人到政府總部集會,要求政府制訂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為殘疾人士創造職位。
爭取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聯席約50人到政府總部集會,要求政府制訂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為殘疾人士創造職位。

【明報專訊】昨天是五一勞動節,協助殘疾人士團體昨早舉行遊行集會,要求政府制訂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以及每年撥款予公營機構、資助機構及各社會服務機構,為殘疾人士創造職位。

指社會往往要「萬能俠」

爭取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聯席與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梁耀忠及劉小麗等約50人,遊行到政府總部,沿途高叫口號及改編歌曲,表達殘疾人士就業難。曾任職廚師及人事顧問的波仔,因多次意外導致身體出現不同程度的殘疾。他表示,重當廚師可能會被指「動作不自如」,不獲聘請是「情有可原」,但社會往往以「萬能俠」作聘用標準,「人事顧問主要用口,雙手用作輸入資料,為何要被貶低工資?」

盼規定請2%以上殘疾人

聯席代表鄧哲平表示,政府作為香港最大僱主,應制訂內部政策,設聘請殘疾公務員比例;並在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下,在各機構的復康單位、長者地區中心、青年綜合服務中心、社區中心等,聘用最少2%或以上殘疾人士,帶頭為殘疾人士「拆牆鬆綁」;另設立中央登記制度及數據庫,以協助有意就業的殘疾人士配對僱主。

2017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