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支援科研費 實現學生發明夢

【明報專訊】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設「創新科技學會」,每天開放,學生放學後可做科研、發明產品,材料費用由學校支付,又安排教師當值提供支援。

初中每年須設計3物件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的學生不時會有「鬼馬」的創科意念,想到後便會立即動手做,如缺乏材料,便會提議教師購買,多數也會如願。圖中的氫氣球裝置是由學生製作,他們編寫手機應用程式,用手機遙控氣球下的摩打、螺旋槳等,便可控制氣球移動。(黃津琪攝)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的學生不時會有「鬼馬」的創科意念,想到後便會立即動手做,如缺乏材料,便會提議教師購買,多數也會如願。圖中的氫氣球裝置是由學生製作,他們編寫手機應用程式,用手機遙控氣球下的摩打、螺旋槳等,便可控制氣球移動。(黃津琪攝)

該校學生屢獲科技比賽、機械人比賽大獎,校內亦有不少科技科教師。校方於中一班級便開始以SCAMPER思考方法(奔馳法)教導學生,鼓勵他們想出新點子,如把一件物件的特性抽出,「移植」到另一物件上,變成新的物件,其中一個例子是為鉛筆加上擦膠。校方還要求中一至中三生每年設計3個物件,如時鐘、機械工具、輔助長者生活的用具、垃圾桶等,作品可以外形取勝,也可以功能作賣點。以製作垃圾桶為例,有學生曾利用紅外線分辨垃圾物料,辨認出屬鋁鐵類才會打開桶口。此外,大部分製成品的外殼或部件都由學生用電腦繪圖後,以3D打印機或雷射切割器製造,故學生製作過程往往涉及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的4個元素。

設創科學會 每年資助3萬元

對科研興趣濃厚的學生還可參加創新科技學會,打正旗號發夢。校內設科研室,放滿各種機械零件,如木材、螺絲、鐵板等,學生平日愛待在那兒開發產品,校方每年也會在學校經費中撥出3萬元資助學生,只要意念有學術價值,學生也可向教師提出想購置哪些材料,大多數也能獲校方添置。該校副校長鄧智光表示,現時約有30名學生參加創科學會,他們不時提出新意念,如近期流行設計手機應用程式(Apps)遙控玩具車,有學生便想出控制氣球飛行,在巨型氣球下加上螺旋槳及摩打,遙控其前後左右移動,校方出資購買巨型氣球、摩打、螺旋槳等,只需約100元,就算較貴、每支要250元的氫氣,校方也一口氣買了4支,以鼓勵學生繼續研發,不用擔心氫氣會耗盡。

「自潔門柄」奪外國發明大獎

以往亦有學生妙想天開,想研究一些教師也未必掌握的科技,如去年憑「自潔門柄」奪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的學生團隊,早於得獎前數年已展開研發工作,但因門柄的二氧化鈦塗層較難製造,校方為他們尋找有此經驗的大學。鄧說大學人員教導學生如何調製出納米塗層、塗抹技術,學生學成後在學校製造,校方還特意購置大焗爐讓學生製作塗層。該自潔門柄是以門頂的發電機透過人拉開門所產生的動能發電,研發時師生不斷改良發電裝置,其間鄧忽發奇想,嘗試以其私家車的電窗齒輪及齒條助發電,想不到效果甚佳,其後又演變成現時超級電容器,成本更相宜且電力更持久。

該校也鼓勵學生參與科研比賽,曾有學生參加港燈的綠色能源比賽,獲得一筆費用購買材料,遂花6000元購買氫電池,再把電池放入一般模型車,令模型車只需注入水便可為電池充電,鄧說校內教師對上述題目不太熟悉,但不會因此勸學生放棄,「教師與學生一起研究,又一起了解當中原理,互相學習」,該學生自行找論文閱讀,最終研製出「氫氣車」,奪得比賽冠軍。

中六生睇片自學 砌「四槳無人機」

譚李麗芬紀念中學中六學生盧國忠靠上網自學,砌出了四槳無人機,學校則為他支付零件費用,令他可無後顧之憂地創作。
譚李麗芬紀念中學中六學生盧國忠靠上網自學,砌出了四槳無人機,學校則為他支付零件費用,令他可無後顧之憂地創作。

看Youtube片及網誌都可自學製造航拍機。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中六生盧國忠(Brian)自小對機械有濃厚興趣,升中後加入該校的「創新科技學會」,與電線、摩打、電子零件作伴,遇難題時向教師查詢,回家後想不通便請教Google大師,中三便自行砌出機槳可「摺埋」的航拍機。

出身基層的他,盼望將來可繼續修讀與飛機工程有關的學科,同時兼職以航拍機拍片,幫補家計。

購零件自行編程

Brian入讀譚李麗芬後不斷參賽,並屢次奪獎,平日以砌機及放模型機自娛。近月他利用二手航拍機的外殼、自行以雷射切割機製作的零件外殼、在淘寶買回來的高速摩打、電線、舊攝錄機等,再自行編寫控制摩打的程式,花了兩日便砌成「四槳無人機」。

該「四槳無人機」以飛行速度快為賣點,Brian稱坊間同一功能的航拍機可能要五六千元才買到,他只用了一半價錢,「(機殼上)那白色的油都是我自己噴上的,網上有很多影片教人如何砌航拍機,但多數是外國人砌,有時聽不明白也要靠Google翻譯,砌着砌着就完成」,說得眉飛色舞。

盼將來攻讀航天科技

不過,Brian患有讀寫障礙,文科成績稍遜,料入讀本地大學工程系的可能較微,但他仍積極準備月後的文憑試,盼爭取最好成績,到台灣修讀航天科技,或修讀本港的飛機工程文憑。

明報記者 黃津琪
2017年1月6日

從事經濟分析 兼備經濟學、金融學知識 多元發展

剛過去的美國總統大選,不少經濟分析師迅速回應各種市場大勢,如對中美之間的經濟和貿易關係作初步分析。香港公開大學(下稱「公大」) 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鄺志良博士表示,作為銀行經濟分析師,還要負責中期和長遠分析,例如銀行的經濟季報作經濟分析,講解環球經濟發展、走勢等;更要為各部門提供不同的數據分析,以助銀行作發展方向的決定,如業務的擴張、以至總部的選址等。足見具備經濟學和金融學知識者是躋身金融服務工作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

香港作為亞洲區的商業中心,去年本港新股市場集資規模是全球第一。鄺志良表示,「企業選擇來港上市,背後要做很多經濟分析,如 IPO 成本、資金流向、上市後的交投量等,以上工作除需要經濟分析師外,支援人員如研究分析員的協助也十分重要。」

4 年的大學生涯裏,同學有機會到海外交流,擴闊眼界、豐富學習體驗。圖為 Wendy (後排右二) 在澳洲交流時與同學合照。
4 年的大學生涯裏,同學有機會到海外交流,擴闊眼界、豐富學習體驗。圖為 Wendy (後排右二) 在澳洲交流時與同學合照。

經濟分析師講求經驗累積 考取 CFA 資格

經濟學跟金融學是兩門相關的學科,其中經濟學是研究人類行為的社會科學,金融學則是當中的分支。他建議,年輕人如有志向經濟分析師工作發展,需要累積多年相關工作經驗。他們可由大學修讀經濟學本科開始,然後投身金融機構如任職銀行的研究助理,其後再進修經濟學碩士;專業資格方面,則可由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 資格起步,繼而再考取 CFA(特許金融分析師)資格。

社會科學涉及的範圍廣泛,其中公大的社會科學相關學位課程分為:心理學、社會研究、經濟學、政治及公共政策。鄺志良表示,無論同學選修哪個社會科學課程,均要修讀兩成其他社會科學的相關學科,有助日後融會貫通所學。其中該學院的「應用經濟學榮譽社會科學學士」課程,學額約 40 至 45 個,DSE 的收生成績介乎 17 至 21 分。

修讀數學、統計學 驗證經濟學理論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鄺志良博士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鄺志良博士

他說,以上課程着重經濟學的應用,學院的教學人員會不時進行各項目的研究調查,過去曾就全民退保調查,邀請同學一起參與,「社會科學學科着重研究人類的行為,我們十分鼓勵同學走出課室,汲取多元化的學習體驗,拓闊眼界。」

有意修讀以上課程,首先要對這個範疇有學習興趣,不抗拒經濟和金融的分析工作。他說,由二年級開始,同學要修讀數學相關課程,由基礎統計學開始。其中在計量經濟學一科中,主要是利用數學和統計的方法,以驗證經濟學之理論。

「導師會教導同學運用數據預測通脹,並在下季與真實的通脹數據進行分析,使他們深化鞏固課堂所學。」他提醒,部分同學雖然甚為留意中港時事,但這並不足夠,同學要對國際議題也要有概念和認識,如中美關係、英國脫歐等事件,才可學習剖析全球經濟布局的情况。

出路方面,以今年畢業生為例,就業同學中約 7 成投身商業機構,當中主要是金融機構,如銀行和保險公司,他們除對前線人手有需求外,後勤很多部門也需要人手,如人力資源部、核保部、行政部等;入職非政府機構、社福機構者佔約 2 成,一般從事行政或組織的工作;其他包括從事教育及公營機構,如做研究助理、教學助理等;另外亦有部分選擇繼續升學。

核保員 Wendy:進修學以致用 做好把關角色

核保員Wendy
核保員Wendy

高中時已開始修讀經濟學的 Wendy 認為,經濟學是一門有趣和涉獵廣泛的學科,當中有些概念是大家經常會接觸到的,例如在有限資源下,人類如何作出選擇?「以經濟學角度來說,這便是涉及機會成本的問題。舉例:在求職擇業的過程中,除了薪金外,我們也需考慮其他隱藏成本。」

為了延續興趣,大學時她選讀了公大的「應用經濟學榮譽社會科學學士」課程,課程中她學習了不少與保險、金融的理論和知識,明白做事時要考慮的風險因素,及如何作審慎決定;另外亦學會做研究調查的技巧,如在學時曾參與全民退保研究調查,以及曾作兩次海外交流,豐富了她的學習經歷,而且能在現時工作中學以致用。

大學畢業後,Wendy 於保險公司任職核保員,至今入職約 3 個月,主要負責有關批核保單的工作,如根據投保人的不同條件、健康情况決定能否承保。她不諱言,作為把關角色者之一,每天工作都有機會接觸新個案,加上客人的背景不盡相同,工作充滿挑戰性。

「曾有較偏遠國家的客人欲在港投保,但由於保險公司在核保過程中,發現未能預期評估客人將來的情况及風險,因此沒作承保。」作為新人,她現時工作以處理與一般個案為主,待累積更多經驗後可跟進與醫療相關的個案。她的短期目標是2年內考取美國壽險管理師資格,裝備更多知識以應付工作,以及達到公司的培訓計劃要求。

文:王安娜
圖:受訪者提供

龍鳳胎爸爸譚文豪:不因名氣選校 不夾硬改變自己

【明報專訊】訪問當天正值民航處新空管系統問題頻生的日子,立法會議員譚文豪天天見報爆料跟評論,飛機師形象比選舉時更深入民心。在風和日麗的早上,幾個周末都沒有放假的他,帶着一臉倦容來到立法會餐廳,談起一對兩歲半的龍鳳胎成長點滴。他說加入議會後,照顧家庭的時間大幅減少;反而,全職當機師時假期多,寶寶們出生的頭一年由他在夜間主力照料,更笑說湊B難過揸飛機。

我想我小朋友有膽發聲,見到『唔對路』的事情願意出聲,不是一種為考試而讀書的人,因為老師叫我做什麼就做什麼,完全沒有獨立思考,我不想我的孩子這樣。(圖:曾憲宗)
我想我小朋友有膽發聲,見到『唔對路』的事情願意出聲,不是一種為考試而讀書的人,因為老師叫我做什麼就做什麼,完全沒有獨立思考,我不想我的孩子這樣。(圖:曾憲宗)

「湊兩個真係好辛苦㗎!」譚文豪的一對龍鳳胎於2014年7月出生,當時仍是全職飛機師的他雖然常常出差,但每月有十多天休假,假期晚上都由他來值夜班,讓太太休息。想起那一年多的夜班生涯,雖是疲累,但卻愈說愈興奮,「冲奶粉、餵奶、掃風,還有換片,再?瞓覺」,兩個寶貝不會同時起牀吃夜奶,即使同時醒來,一個成人也處理不了,「四小時一次循環,一個BB是四小時,但兩個BB的話,中間就要餵另一個。兩小時一次,簡單來說,就是整晚也不用睡」。

二人家庭變成了四人家庭,雖然譚家也有家傭幫忙,但帶小孩的工作仍由兩夫婦分擔,「開始時自己處理會小心一點,如果有什麼事情,如小朋友受傷了,都是自己的錯。如果是因為交給其他人而出了問題,我自己會『過唔去』」。

兩個寶 奶樽另有學問

兩個寶寶同時出現,嬰兒用品也要有特別要求,「譬如烚奶樽機,一定要買有烘乾功能的……你想想,一個BB起碼要六個奶樽,兩個的話,就是十二個;有些人會將奶樽放入雪櫃,但你想像十二個奶樽放入雪櫃,還哪有位置放別的東西?」又例如兩個小朋友需要兩款不同的奶樽和奶嘴,以免生病後交叉傳染,「這些東西很細微,但其他人不用想,我們卻要想清楚」。

譚文豪說,帶BB的困難在於他們的「不能預測」,「成人做事,特別是當機師,是很logical(合邏輯)的」,但BB哭鬧沒有邏輯,也未必找到原因,讓人手足無措。「小朋友哭了,為什麼哭呢?是否尿片濕呢?不是濕了,是否肚餓呢?不是肚餓,是否熱呢?」譚文豪說着,語氣有點無奈,「那你為什麼哭呢?從這三大途徑,應該可以找到原因吧……可惜BB不是這樣,他們不能預測,沒有邏輯」。揸飛機還是帶小孩比較困難,他毫不猶豫回應﹕「不用想,一定是帶BB難!」

爭取時間相見 與囝一起洗澡

譚文豪愛電單車,會開電單車到立法會開會,已過身的爸爸在他小時候也會駕駛電單車。兒子Ethan亦愛電單車,除了會騎玩具電單車拍照外,譚文豪看電單車雜誌時,他也會一起看,拿着邊掀邊「車車、車車」的叫過不停。(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譚文豪愛電單車,會開電單車到立法會開會,已過身的爸爸在他小時候也會駕駛電單車。兒子Ethan亦愛電單車,除了會騎玩具電單車拍照外,譚文豪看電單車雜誌時,他也會一起看,拿着邊掀邊「車車、車車」的叫過不停。(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小朋友日漸成長,現在正讀學前班。以往放假的日子,譚文豪會帶子女去跑啟德郵輪碼頭草地,或到住所附近公園玩滑板車兼溜狗;現在立法會開會時間長,周末亦有不同活動要出席,家庭時間因而大幅減少,唯有把握每一次親子機會。訪問前一天囝囝Ethan不肯洗澡,譚文豪就邀請他跟爸爸一起洗澡。不能天天相見,能坐下來一起聊聊,發現小朋友好像一下子長大了。「(兩個孩子對)動物都好像突然識多了很多,以前只會分豬牛羊,現在已經識樹熊、蜥蜴,我覺得很厲害呢,兩歲半來說,我覺得『算係咁喎』!」

親子時光 不是放棄公義藉口

孩子三歲前樣子天天在變,學習也快。在一對子女成長的黃金階段,轉換工作環境,減少相處時間,值得嗎?譚文豪說:「有些人很消極,讀書期間不想搞太多事,覺得爭取公義,留畀大人搞啦;到讀大學,又說屋企等人養,要快些讀完書出來工作……」如是者,開始工作、儲錢結婚、小朋友出生、直至子女大了,都有不同原因不參與爭取,「我想說的是,你在每一個時機總會找到藉口,不去為自己的信念衝出去」。今天做的,除了為自己的信念,也是為了孩子,「其實我覺得前景灰暗……但我們應否作出一些付出和努力,去保護香港和制度呢﹖我覺得有責任……若到最後,所有方法試過仍然不行的話,我起碼可以跟下一代說,爸爸試過了,不是我不想做,而是真的做不到。希望你原諒我,希望你比爸爸做得更好」。

教育理念﹕不迫子女上興趣班

譚文豪1990年到澳洲升讀中三,中文只有中二程度。早前在立法會誤將「馬首是瞻」讀成了「馬首是『膽』」,引來取笑。訪問期間,他亦屢次用上較少人用的「隨波逐『浪』」,不過其實他挺重視中文的。

一對龍鳳胎現時兩歲半,譚未有接納中產朋友們的勸告選擇國際學校,而是讓孩子入讀一家教會營辦的happy school學前班,為的就是不想他們「不喜歡中文,不喜歡學習中文」。至於小學,他說未做資料蒐集,只希望一對子女於小學階段一起學習,所以會選擇男女校,但到底是官校、直資學校還是國際學校,則未有定案;只是一再強調,不會因為名氣而選校,亦不會為入學而要孩子報讀沒興趣的興趣班,「我見到有些家長,為了入某一些學校,就學齊『聽都未聽過嘅嘢』,看看怎樣增加入學機會,我覺得有點本末倒置」,他堅決地說,「我不會因為一家學校很有名,就用盡方法去tailor made自己……好像拍拖一樣,明明不是那種人,但想對方喜歡你,就夾硬改變自己,結果通常也無幸福」。

想小朋友有膽發聲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想造就一個怎樣的人,他寄望一對子女願意幫助身邊人,有正義感,能獨立思考,「我每年都做一次機師入職講座,不少人也認為這行業很難入職,但其實某程度上,就要怪香港的教育制度,因為這裏有一種文化要尊敬父母和老師,尊敬到一個點,是老師要求你做就要做」。譚文豪說,「我想我小朋友有膽發聲,見到『唔對路』的事情願意出聲,不是一種為考試而讀書的人,因為老師叫我做什麼就做什麼,完全沒有獨立思考,我不想我的孩子這樣」。

文:譚凱韻
圖:曾憲宗、受訪者提供

辣媽CEO:輸了比賽贏了什麼

【明報專訊】2017年第一次和大家見面,先祝各位親愛的讀者闔府上下平安喜樂!有好幾個題材都想寫,但新年好日子,決定息干戈怒火,為大家送上心靈雞湯。這則台灣新聞,在怪獸當道,滿腦子只有贏不能輸,樣樣要第一的今日,絕對是濁流中的清泉。

讓殘障同學跑最後一棒

話說上月中,台中市黎明國中舉辦運動會。其中3年1班是接力賽跑的常勝軍,不過這次全班決定「置輸贏於度外」,把最後一棒交給天生有腦麻、弱視、患X型腿要坐輪椅的楊同學。比賽當天,前19名同學奮力跑,希望多拉開和對手的距離,為楊同學爭取更多時間。腳上穿著2公斤鐵架支撐的他,接到最後一棒,「從來沒有挑戰過,和大家並肩作戰」。在同學的陪伴和加油聲中,順利跑完全程。最後校長在頒獎台上頒發「生命鬥士獎」給他,楊同學說他「真的太開心了」!大家為了讓他一圓心願,全班陪着他跑到終點,那場面除了勵志,更是感人,我自己讀到時都激動得哭了。

明明可以繼續贏,繼續稱霸,威風威水,竟然為了一個連站起來都有困難的同學而放棄,值得嗎?如果一班同學歧視看不起殘障的楊同學的話,如果學校老師家長不是同心協力及支持的話,這場比賽,這個必輸的賽果,有可能發生嗎?

師生家長協力 締造「必輸」賽果

把孩子送到學校接受教育,為的是什麼?是為了學識應付測驗考試成為尖子高材生?然後順理成章地成為傑出成功專業人士?不管如何包裝,講得多動聽也好,說穿了不就是一台台考試機器?又或者,只是父母們拿出來互相比較炫耀的寵物?

教育的真諦 「愛的教育」

這場必輸的比賽,就是教育的真諦,是孩子們最需要「愛的教育」之最佳示範。經過這次比賽的洗禮,這班學生的成長中的一段經歷,懂得了什麼是同理心,如何關懷體諒別人的難處短處弱處,長大後視關懷幼小弱小為必然之任。這種胸襟胸懷,比讀書成績如何卓越,更加優秀,更為重要!傷健共融不是空叫的口號,需要的是理解及支持,不要偏見歧視,以及所謂「自我感覺良好」的廉價氾濫同情。推己及人已經很不容易,捨己為人,是做人最高的境界。

雖然我當年年少輕狂又鹵莽,我很慶幸有贈醫施藥仁心仁術的爸爸、厲言疾色要我謹慎言行,制止我出口傷人的虎媽,我終身受教受用。我亦以同樣方法身教言教大小T,要以和藹親善的態度對待所有人。每當看見那些看起來健全的父母帶着子女,對傷殘人士的歧視鄙視目光及閃避態度,我都怒火中燒!一個社會究竟有幾文明,只看這個社會的人,如何對待弱小的態度,就一清二楚。我這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只能說聲實在慚愧!

輸了比賽,贏了友誼,贏了比賽,彰顯了人性的善良及光輝,超越了隔膜障礙,打破了成見偏見,輸得太有價值了!人間有愛,無價!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謝方中:香港女高音歐洲追夢

job_2016-12-30_a1【明報專訊】「長大了想做音樂家。」這是八十後歌唱家謝方中小學時代的志願,說出來的時候當然不知道當音樂家是怎樣一回事,其實到了高中,她還不知道原來唱歌可以是一門學科,可以成為一份工作。十八歲才拜師學藝,因為高考成績稍遜,也因為實踐向父母的一個承諾,她未能如願在大學時期修讀音樂。遲了起步卻後勁十足,最終圓夢到英國進修音樂,並在意大利的著名音樂比賽中揚威。

訪問謝方中(Jessie Tse)的時候,她剛拿下意大利米蘭著名音樂比賽Premio Antonio Bertolini聲樂組別的首獎。這個比賽的參賽者來自世界各地,包括韓國、意大利、希臘、德國、俄羅斯等國家共五十名歌唱家。接下來,她要與其他樂器的首獎得主爭奪終極大獎,同時又要以聲樂組別第一名得獎者的身分到瑞士與意大利鋼琴家Luca Schieppati合作演出音樂會。

在遙遠的國度深雋的藝術世界中,這樣一位個子小小的香港年輕女孩,面對一浪接一浪的挑戰和榮譽。

黑頭髮、黃皮膚、丹鳳眼。Jessie站在台上的時候,唱的或是意大利文,或是法語,或是德語、俄語、西班牙語……她說,中文跟這些外語差異很大,一張東方臉孔要讓台下當地的觀眾投入她的歌聲進入歌劇的意境之中,每一次演出都是巨大挑戰。

自小移民 習慣面對困難

幸好她從小被培養成習慣面對困難的孩子。父母都是小學教師,既有良好背景又勤力乖巧的孩子順利考進一所有名望的小學,成績良好。小四那年,父母雙雙辭去教席,一家三口移居台灣去,自此她的生活出現巨大變化。「爸媽一直喜歡去台灣旅遊,對於這個地方我是不陌生的,但要在當地生活就有點不同了。我們最初住在淡水,入讀的小學學生慣用台語溝通,我不懂台語,常常覺得人家在取笑我。學校考試要考注音,我從前沒有學過,注音考試不及格。我在香港成績不錯的,不及格很大件事啊!」

因為交不到朋友,小息特別難捱,她每天放小息就打電話回家找媽媽,有一天,媽媽鼓勵她主動跟同學交談,情况漸漸有了改善。「同學好奇地問我從哪裏來,原來他們起初並不知道我不會說台語。他們很友善,知道我學鋼琴,還把自己的鋼琴老師介紹給我。」

溝通問題克服了,Jessie終能投入校園生活,雖然中途又因搬家再次轉校,也無礙她取得全班第一名的佳績。不過就在這個時候,生活再次起變化,一家人要從台灣搬回香港。

雖然香港是老家,語言溝通無障礙,但卻要面對比考試不及格更巨大的打擊——看來這回是爸媽的打擊更大。由於她在台灣念的小學常規課中沒有英語課,足足有兩年沒學英語,當她回港想申請回原來的小學就讀,母校卻要求她重讀小五。謝爸爸覺得沒道理,氣得去教育局求助。最後,Jessie還是要轉到另一所小學去。

面對過多次因為移民、搬家、插班成為少數族群,或被摒諸主流之外的經驗,小女孩練就出比同齡孩子大一點的適應能力。

job_2016-12-30_a2

兜轉回到聲樂 後勁十足

勤力,就是Jessie面對困難的方法。她在高小和中學都獲得優良的學業成績,中五會考成績也很理想。當年同學之間有一個想法,就是成績好就去報讀恒生商學書院(恒生管理學院的前身,有「狀元搖籃」之稱)。「雖然我一直都很喜愛唱歌,中三那年才有機會接觸聲樂,那是一家在住宅大廈樓下的琴行,學了一會覺得不是那回事就沒有繼續下去。那時候根本不知道唱歌可以是一門學科,更加不知道可以成為職業。商科的前途比較確定,所以我即使自知數學不是強項,也去報讀。」那一年,Jessie漸漸確定這條路並不適合自己,中七改修文科。「同學的成績都十分出色,我的壓力很大,最後高考成績並不理想。那時一心想考進香港大學,打算如果被文學院取錄,就可以兼修音樂,可是文學院沒有收我,大學聯招被派到語文教育系,這個課程彈性不大,我幾乎沒有機會選修其他課程。」

後來中大音樂系取錄了她,可是因為她在中七時轉過科,父母覺得完成大學課程十分重要,不希望她再兜兜轉轉,Jessie只好聽命努力完成課程。

苦練一周初獻唱 名師讚賞

女兒希望學聲樂,媽媽是知道的,十八歲那年,Jessie透過媽媽的同事認識聲樂教育家容可度,開始正規聲樂學習。第一堂課就有功課,還要是對初學者來說相當艱深的程度。「每年聖誕,容老師都會在家開派對,他會邀請學生和朋友出席,席間各人獻唱和演奏樂曲,有時會有上百位嘉賓在場。第一堂課剛好在聖誕派對前一周,老師要我在派對上演唱一首詠歎調,以意大利語演唱,當時我是完全不懂意大利文的,感到咬字和發音很困難,很緊張。後來我才知道那首詠歎調是所有女高音都會唱的。」容可度早年在意大利著名音樂學府以第一名畢業,演唱時擁有連意大利人都分辨不出來的意大利口音。那一個星期,Jessie每天靠着聽上課的錄音不斷練習,最終贏得老師一句「資質很好,學得很快」的評語。

東方面孔+花腔 難上加難

在大學的幾年間,Jessie在課餘學聲樂和意大利文,參與了不少演出,大學畢業後到英國進修音樂,並參與當地演出。

英國雖然藝術氣氛濃厚,但競爭很大,一個東方女孩在英國當歌唱家,Jessie覺得比在香港可能更加困難。「我是花腔女高音,演出的都是少女角色,花腔女高音必須要是外表年輕,但同時擁有成熟的歌唱技巧,本來就不是有太多劇目需要東方人去演少女,所以我知道這份職業並不能維持很長時間。」演藝生命有限,她很努力抓住每個演出機會,不停去試音。

「接到一個演出就會有一份薪金,演出完畢又再找另一次的機會。在香港可以教學生,學費也可觀,倫敦地方太大,要到學生的家去教學,通勤時間會很長。」為了生活為了事業去打拼的女孩,雖然懷着滿腔熱誠,有時也難免感到孤單。

獨自上路演出 熱誠撐起夢想

「當一大群英國人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有一點排外的情况,最初在當地進修時,我是和其他少數族群如烏克蘭同學比較熟稔。後來接到演出工作,每一次都是一個人上路,在一個地方演出,認識了一些朋友,演出完畢後,大家又各散東西,過後未必可以再見面再合作。我很慶幸這些年結交了要好的朋友。早前到內地參加『I Sing國際青年歌唱家藝術節』,有四十位來自各國的歌唱家參加為期一個月的演出,有些內地的參與者因為語言障礙未能與國外參與者溝通,我就成為他們的橋樑,替他們做翻譯,這種經驗對我來說很新鮮,也很寶貴。」

雖然才廿多歲,雖然熱愛工作,畢竟不斷遷徙,不斷去適應新環境和融入新文化是疲累的,她正計劃離開英國,移居到德國去,她希望能被當地的歌劇院取錄成為獨唱演員,得到一份較安穩的工作,繼續她的音樂夢。

名家訓練——謝方中經常參加著名音樂家的大師班,包括Britten-Pears Young Artist Programme,這是一個有40年歷史,為新進全職音樂家免費提供高階演出訓練的藝術家計劃。她的照片(右)刊登在2017年活動的宣傳品上。(圖:受訪者提供)
名家訓練——謝方中經常參加著名音樂家的大師班,包括Britten-Pears Young Artist Programme,這是一個有40年歷史,為新進全職音樂家免費提供高階演出訓練的藝術家計劃。她的照片(右)刊登在2017年活動的宣傳品上。(圖:受訪者提供)

■Profile

謝方中,居英香港花腔女高音,小時於香港及台灣居住及接受教育,十八歲隨男高音容可度學習聲樂,為香港大學語文教育學士、英國倫敦聖三一拉邦音樂舞蹈學院音樂碩士,其後在皇家威爾斯音樂及戲劇學院受訓。曾於美國、日本、德國、盧森堡、意大利、愛爾蘭、威爾斯、英格蘭,以及蘇州大劇院及北京天橋劇場等地演出,多次受邀於駐英國中國大使館獻唱。為2016年意大利米蘭音樂大賽Premio Antonio Bertolini首獎得主。

學校實驗室技術員 科學探究從不倦

Steven(左)及Rico(右)分別於資助學校及國際學校擔任實驗室技術員。
Steven(左)及Rico(右)分別於資助學校及國際學校擔任實驗室技術員。

周錦棠(Steven)在資助中學工作,負責初中科學及高中生物科。李朗陞(Rico)則於國際學校擔任實驗室技術員,負責九年級科學及IB課程化學科;Rico形容技術員在學校是輔助性的角色,但不可缺少,就如醫療界中的物理治療師、護士。兩位實驗室技術員每天都在實驗室內工作,但他們並不覺得沉悶,反而感到能夠從每天的工作取得滿足感。

「學校實驗室技術員是名通才」

作為學校實驗室技術員,Rico和Steven均要在課堂前準備實驗課所需的溶液、儀器、在課堂實驗進行時指導學生,確保學生的安全、及在結束後清理所有工具。另外亦會在科學比賽、野外考察、交流團當中,協助提供實驗相關的意見。Rico指,技術員工作不限於參與教學及課外活動,同時要管理儀器及化學品庫存紀錄,按需要申領牌照。

資助國際學校薪酬 參考公務員薪級表

實驗室技術員每日的上班時間與學生上學時間相同,但亦會因課外活動、外勤(如交流團)而不定時工作。然而假期卻與學生不盡相同,技術員在暑假期間仍要上班。暑假時沒有實驗課堂,技術員的職責便是點算及維修實驗室器材。

在薪酬待遇方面,資助學校的技術員薪酬參考公務員薪級表,政府資助的國際學校亦然。Rico工作的國際學校非由政府資助,屬私人機構,故自定一套薪酬機制,「我們根據學術支援人員薪級表,以學歷來劃定薪金。剛入行時與資助學校相若,但長遠來說則不及資助學校。」Rico說。

指導學生 取得滿足感

Steven和Rico不約而同地表示,他們最大的滿足感來自能夠運用個人知識。Steven說:「工作中能指導同學,又能根據自己的經驗分享實驗的注意事項。」而當學生取得實驗成果時,Steven會替他們感到高興,從中取得滿足感。

Steven的工作主要是在課堂協助教師進行實驗示範,當中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
Steven的工作主要是在課堂協助教師進行實驗示範,當中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

Rico則分享一次難忘的經歷:「一次學生自行設計的實驗中,提出使用一種化學物質來測量鮮奶內乳糖的濃度,那種化學物質同時也是軍用炸藥。」那時Rico與同學一起尋找更安全的實驗方法,看遍文獻,又嘗試使用其他化學物質,最後在歐盟的文獻中找到適用的實驗步驟。Rico說,找尋實驗步驟的過程雖不平坦,但最後能夠找到答案的那份滿足感,是無法取代的。

科技日新月異 藉進修開闊眼界

Steven和Rico認為不斷進修、學習是技術員必不可缺的一環。「進修可獲得更多新知識,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另一方面可以自我增值。」Steven說。入行後才修讀環境學理學士、生物化學及生物醫學理學碩士課程的Steven認為,如果自己告訴同學的資料有誤,便等同辜負、傷害他們。

Rico則建議技術員成為海外學術機構會員, 自我學習, 「英國科學教育協會(The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Education)擁有一個有最新科學教育資料的資料庫,可以供作參考。」此外,他建議可出埠參加海外技術員交流會,主動尋找外國交流的機會,不斷學習, 亦可以在工餘時多參加團體活動,多結交於不同類型學校工作的同行,互相交流。

Rico以文具代替試管,模擬實驗室工具的使用方法。
Rico以文具代替試管,模擬實驗室工具的使用方法。

有意入行者 須喜愛實驗

Steven和Rico同樣對實驗中的奧妙感到好奇,十分享受做實驗的過程。Steven認為喜愛做實驗是技術員的必備條件,「這樣才不會認為每天重複的流程沉悶、不會害怕實驗過程的麻煩、辛苦。」Rico補充說,修讀化學相關科目者在工作時較有優勢,「如並非讀化學,而又從事化學相關的工作,雖能應付,但未能提供更多意見,就如一個機器人。」此外,他們建議有意入行者要對自己有要求、有終身學習的精神,「科技進步得很快,故需要自己涉獵更多。」

【提提你】

學校實驗室技術員分為三級,三級為最低級、一級為最高級。即使擁有學士學歷亦需要從三級實驗室技術員做起,兩年制的「實驗室技術員證書」則為晉升至二級的必需條件。

要成為一級實驗室技術員需要一定的年資,且一間學校只能有一位,故一般需要等待一級實驗室技術員退休,才能由最資深技術員替補。一級實驗室技術員是其他技術員的上司,有着督導的角色,通常會管理財政、負責看顧較複雜的實驗,甚至負責招聘、撰寫下屬的工作報告。

文:高妙妙

書本樣式

job26_a05_1

job26_a05_2

 

 

新加坡升學:昔日反叛少女留學新加坡 寧靜小城樂活學習 確立人生目標

未來充滿未知,哪一個抉擇都能發展出完全不一樣的未來。到新加坡留學8年時間,令惠茵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經歷,更啟發了她追隨理想職業的決心。惠茵笑言自己當時性格反叛,因此父母希望送她到外國讀書,最後她選擇了到離香港較近,又受到好評的新加坡留學,更在當地奠定人生目標。

study04_sg05_pto11

新加坡 寧靜樂活的小城

惠茵憶述,在香港完成中二課程後,暑假時便前往到新加坡。由於新加坡的學制為一月開學,她有感當地英語程度也比香港高,因此藉開學前的數月空檔補習英語,完成入學試後順利直升當地中三課程。

當時,新加坡並非熱門的旅遊點,她對新加坡的印象,只有「像香港一樣面積小」,認為新加坡跟香港應該很相似。然而,到新加坡才發現,這地方跟香港又不是非常像,除了環境比香港整潔外,種族多元的程度也較高,不同國籍的人在此工作、讀書、居住,共同生活,充分體現新加坡的多元文化色彩。亦因此,當地雲集各國美食,惠茵介紹說有泰國、印度、福建等地的特色菜色,也能吃到香港菜和點心。

經過留學生活時的觀察,惠茵發現新加坡比香港人較懂得享受生活,即使兩地經濟同樣繁榮,當地的生活節奏卻比香港慢。她指,新加坡人不太熱衷於卡啦OK一類較熱鬧的娛樂,反而喜歡踏單車、滾軸溜冰等休閒活動,平日亦愛到咖啡店與朋友聚談。當地流行「Staycation」,即是在本地酒店租住房間,住上兩、三天,辦生日會或慶祝畢業等特別日子。此外,新加坡學校的學習氣氛很好,假日時同學都會待在圖書館,在課堂上亦會主動發問討論。惠茵認為,新加坡是一個寧靜的環境,讓人可好好的感受生活。

留學遇貴人 啟萌理想職業

惠茵在新加坡留學時受兩位宿舍監護人感動,並以她們作榜樣,立志投身社福界幫助有需要的青少年。
惠茵在新加坡留學時受兩位宿舍監護人感動,並以她們作榜樣,立志投身社福界幫助有需要的青少年。

在新加坡留學的日子,惠茵遇到令她人生有所改變的人,不但使她一洗從前反叛的性格,變得成熟穩重,還讓她下定決心將來要在社福界工作。

她在新加坡讀中學時入住的國際生宿舍,有兩位宿舍監護人照顧她的起居飲食。惠茵說當時的她「反叛」、「很壞」,因她有感沒有人陪伴渡過人生上的難關、抉擇人生路上分歧。然而,惠茵的監護人主動去開解她,當她選科遇上困難,不清楚所選的是否自己真正想讀的科目,及對以後事業的路向茫無頭緒時,監護人幫助她尋找目標和方向,成為她的「同行者」。一般的宿舍監護人只會提供一日三餐和宿舍服務,其監護人卻對她格外關心,令她覺得「即使她多壞,對方也從沒有放棄她」。監護人願意花時間做職責以外的事,用心聆聽及開解她,令她十分感動,因此她希望以監護人為榜樣,同樣幫助一些在人生路上感到迷茫的青少年。這亦是令她立志從事社福界的緣由。

完成中五課程後,惠茵投考新加坡的O Level會考,這公開試與香港的DSE類近,學生完成O Level後,可選擇升讀普通高中或修讀高級文憑。惠茵對一般的高中課程興趣不大,因此在O Level後選讀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的商科高級文憑,希望在學習過程中邁進自己的真正路向。

回港續進修 望圓社工夢

惠茵在新加坡留學期間亦有參與課外活動,與同學相處融洽。
惠茵在新加坡留學期間亦有參與課外活動,與同學相處融洽。

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修畢高級文憑後,惠茵回到香港就業,亦很容易找到工作。她認為,部分公司傾向聘任有特別經歷的人,令同事工作時的方式不會太過單一。在香港職場上,她與其他在港讀書的同事相處融洽。與同事交流時,她察覺新加坡的讀書氣氛比香港輕鬆,因為新加坡大學學位數量不如香港般緊拙,而即使沒有大學學歷也能有很好的出路,整體競爭性比香港低。她亦稱讚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完善,每個人都能就自己的意向修讀相關課程,學位分布符合當地人的需求。

現時,惠茵在社會服務機構從事二級程序工作員,工作性質與社工類近,令她確認將來在社福界工作的決心。她表示打算一邊繼續程序工作員的工作,一邊修讀社工課程,成為真正的註冊社工。

回想過去 鼓勵後輩

在問及她有甚麼想對有意來新加坡留學的學生說時,惠茵體貼地說,學生不用擔心交不到朋友,除了英語外,部分新加坡人也會說普通話。她說新加坡與香港只有4小時機程,想家時要回港也很方便。回想過去,若當初沒選擇到新加坡留學,可能惠茵也不會遇到她的宿舍監護人,人生也會變得不一樣。惠茵帶點懷念地感歎,過去8年的留學生活真的改變了她不少,不僅令她的性格由反叛變得成熟,更給她尋找到明確的事業目標,將得到的溫暖分給更多有需要的人。

惠茵(左)與SGreat 新加坡留學代理負責人(右)合照。
惠茵(左)與SGreat 新加坡留學代理負責人(右)合照。

前往海外升學的學生,難免會在陌生的環境感到不知所措。為解決生活及學業上的安排,有意前往新加坡升學的學生,可透過新加坡留學顧問服務機構SGreat Singapore Study / Hostel 協助辦理相關事宜。經過諮詢後,SGreat 會協助留學生辦理入學及申請宿舍等手續,亦可安排報考國際學生統一入學考試,令家長安心之餘,學生亦可更快適應新環境。

SGreat Singapore Study / Hostel
網站:www.sgreat.biz
查詢電話: 6609 7773 / 6609 8116

文:林叢茵

書本樣式

study04_sg05_1

study04_sg05_2

 

 

戲院前線員工需求殷 UA領航人:謙虛學習最重要

喜歡接觸新事物的Ivan,自電訊業轉投戲院工作。
喜歡接觸新事物的Ivan,自電訊業轉投戲院工作。

在早晨的銅鑼灣時代廣場,UA Cinemas娛藝院線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嗣輝(Ivan)穿上前線員工的衣服,和其他員工一樣準備和售賣食物、回答客人查詢、檢查客人的入場戲票等,這是公司安排高層的兩天前線工作體驗。體驗過各種崗位的職務後,他也了解到前線執行工作時的複雜性,也了解同事的難處,明白到虛心學習的重要,他也以此寄語有意入行的年輕人,無論在任何崗位也要保持謙虛的心。

從電訊業轉投戲院業 邊做邊學

Ivan並非出身自戲院業或電影業,而是由電訊業轉投,「我喜歡接受挑戰和學習新東西,當時已留在電訊業19年,我覺得是時候要轉變。」在投身戲院業前,他笑指自己也不常看電影,入行後才邊做邊學,再思考有甚麼可以改變。

創設服務大使 推血紅爆谷大粒魚蛋

在公司內,他也延續其創新風格。例如他發現戲院大部分員工都只站在櫃台後服務客人,於是設立服務大使(Service ambassador)的職位,負責主動出擊幫助客人選擇看哪套戲、向他們解釋如何申請成為戲院會員等。其次,他擴闊了公司售賣的產品範疇,如在節日推出特色小食、到長洲蒐購大粒魚蛋等。他也開設pop-up攤位,專門銷售上映電影的相關產品,每一次都把攤位重新包裝,讓人感覺新鮮。「我們今年的口號是『More than movies』,來戲院不只是看電影如此簡單,而是整體體驗,從小食到副產品,如在萬聖節我們會推出血紅爆谷,更找來演藝學院的學生扮鬼,與客戶合照及看電影。」

UA C inemas娛藝院線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Ivan穿上前線 員工的衣服,進行兩天的工作體驗。
UA C inemas娛藝院線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Ivan穿上前線員工的衣服,進行兩天的工作體驗。

新手機程式吸引非會員下載 培訓大學生成行業領袖

他也重新設計網上手機程式,讓觀眾可看到更多電影相關資訊,也將會員卡和優惠劵電子化,更設立抽獎遊戲。「程式下載次數有65萬,即使非會員也會下載來查閱電影資訊。」Ivan是管理培訓生(Management trainee)出身,因此也為公司設立類似的優才培訓計劃,開設「Business associate」的職位,挑選有潛質的大學生進行為期18個月的培訓,讓他們嘗試在不同的崗位和部門工作,了解公司的整體發展後,成為行業中的領袖。

票房銷售及人次持續上升 戲院前線難請人

Ivan笑說身邊的朋友都以為戲院業正在走下坡,但回看數據,卻發現情況其實是相反。「過去5年,每年的票房銷售和人次都是上升的,2016年上半年的票房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4%。為何我們會有錯覺以為愈來愈少人看電影,可能是因為我們年紀大了的關係,而看電影的多是年輕客戶。」他認為,有此增長,是因為行業質素提升,因此對前景非常樂觀。「從前人們會覺得在家看盜版和在戲院看差不多,但如今賣座電影所帶來的享受是無法在家中感受到的,例如3D、IMAX、科幻英雄片等,一定要在現場看才有氣氛。」

他表示,影院業工作需要輪更、工時長,一直面對招聘困難,因此普遍薪酬也較高。而且,政府施政報告提出要增加戲院數目,他預計未來的人才需求只會有增無減。隨着行業不斷發展,公司在內地也有增設影院,加上行業既有的流失率,年輕人的晉升機會也將會增加。「一些原本在門市任職前線的同事,如今已經轉升至培訓、小食採購、電影排片等工作,有前線經驗的同事往往更勝任這些角色。不只是戲院經理,其他部門也有人才需求。」

I v an(右)相信,無論做甚麼崗位,也要保持謙虛的心,就如他也虛心向前線員工討教。圖為UA前線員工體驗日中,Ivan聆聽戲院經理黃翠麗(Kennie)的指示,學習運用小食部銷售出單系統。
I v an(右)相信,無論做甚麼崗位,也要保持謙虛的心,就如他也虛心向前線員工討教。圖為UA前線員工體驗日中,Ivan聆聽戲院經理黃翠麗(Kennie)的指示,學習運用小食部銷售出單系統。

入職要具溝通應變能力 謙虛學習不認「叻」

對於想入職戲院前線的年輕人,他認為需要具備語言和溝通能力,而且能同時處理多項工作,也要有「執生」應變力解決突發的事件。至於Business associate職位,則要持有大學學位,並通過筆試、小組面試和個人面試,未必需要有太多相關經驗,但「主動些、靈活些、有謙虛學習的心,這些也是重要的。」Ivan認為,作為管理層,最重要是保持謙虛,清楚聆聽每一層同事的意見,有充分的溝通,不要讓決策「離地」,希望能透過活動與員工打成一片,「明白他們執行工序時最關心的是甚麼,增加彼此的溝通與默契」。對於想入行的年輕人,他也希望對方能保持虛心。「如今的年輕人很多都醒目,但因為他們『叻』了,容易覺得自己太『叻』,而不知道經驗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需要虛心學習。」

【提提你】

要成為戲院服務員,並不需要特別修讀課程,中六畢業、能操簡單英語和普通話已可入職。入職初期會擔任戲院前線一般員工的崗位,包括票房、小賣部及院務。累積一定經驗後,如表現優秀,加上具領導潛能,有機會晉升為戲院主管,參與戲院營運、人手編制及督導等領導工作。表現優秀將有機會晉升為戲院經理,負責整間戲院的管理工作。

文:Ella

書本樣式

job04_a07_1

job04_a07_2

 

 

採購生涯四處走 拓闊視野多姿彩

May任職採購業多年,樂為公司買物料省成本搶市場。
May任職採購業多年,樂為公司買物料省成本搶市場。

「買件衣服、買個漢堡包,都是採購的行為,人人都做到。但我們要做的是,在負責的採購範疇中,比別人認知更深、眼光更闊,這就是專業。」香港物資採購與供銷學會公共關係委員會主席王美儀(May)從事電子採購行業超過30年,對她來說,採購是一項不沉悶的專業工作,每天處理的事情都不一樣,讓人學習新知識的機會多不勝數。

很多採購從業員初入行,未必對採購的原料或產品有很深的認識,但只要肯學,透過培訓逐步掌握行業知識,便能開展成功的事業,May便是其中佼佼者。「由於採購員經常四處奔波,與供應商和廠家會面,購買新零件,以往男性任職居多。今天男女比例平均,而且採購範疇眾多,例如許多女生對成衣、飾物或珠寶採購深感興趣。」而May則與電子產品結下不解緣,中五畢業後她在勞工處覓得電子廠採購文員一職,透過邊工作、邊修讀相關的採購課程,提升專業知識。她表示,初入行的工作繁瑣,包括文件處理、資料輸入,與各個部門溝通協調等。一年後晉升為助理採購員,需要出外採購、與供應商接洽,因此,必須具備電子零件知識。

與供應商及工程師緊密合作 掌握周旋技巧

「就像成衣採購員對布料有所認識,餐飲採購員要熟悉食品資料。我的崗位是與工程師緊密合作,物色零件。雖然我掌握採購理念和工作程序,但對電子零件的認識很薄弱,於是虛心請教資深同事、內部工程師和供應商,如海綿般吸收知識。」

現在的通訊科技發達多了,但May認為不要單靠電話及電郵來溝通,人與人之間的見面溝通更重要。「採購員如能親自到工場,了解產品開發情況,才能更有利與供應商和公司工程師磋商,從而掌握商討周旋技巧。我們很多時候為了控制公司成本,需要與工程師商討能否改善產品設計,以減省用料,同時選取合符成本效益的零件或供應商。」

作為電子零件採購員,May一方面與工程師合作,控制成本,另一方面尋找合適的零件供應商,並磋商合理的價格。
作為電子零件採購員,May一方面與工程師合作,控制成本,另一方面尋找合適的零件供應商,並磋商合理的價格。

公幹頻密 留意當地話題打破隔膜

憑著努力,不到10年她已晉升至經理級別,她笑言作為管理層後,因公幹頻密,經常把護照帶上班。「曾經在早上開會後,即日買機票並在晚上離港。因為供應商來自不同國家,以往是台灣、日本和韓國為主,現在轉為中國內地。」

本港採購員在內地工幹的機會增加,May指除了具備兩文三語能力,因中港兩地文化差異,從業員北上工作時,必須仔細閱讀採購單上的字眼及條款,同時了解內地熱話。「例如要熟悉他們的方言俚語,像最近流行的『洪荒之力』。我們也要不斷留意內地文化和話題,當與他們談得投契時,溝通合作便沒有隔膜,工作自然得心應手。」

產品搶先上市場 辛苦也值得

May任職超過5間電子公司,最長的任職期是14年,難忘的經歷多不勝數。「採購是非常辛苦、不時趕Project的工作,但看到產品完成兼推出市場,就能獲得最大滿足感。而且電子產品不斷變化,每間廠家都爭着做,當你買到物料做成產品又第一個銷售,便是time to market(抓緊時間上市搶市場)。記得當年推出第一代彩色辭典機,算是代表作。」

May現為王氏電子有限公司技術採購部助理副總裁,主責參與產品開發及留意新技術。同時,她身兼內地「註冊採購師職業資格認証」培訓教師、香港物資採購與供銷學會公共關係委員會主席,目前希望以身作則,扶掖後進。

May(左三)現為香港物資採購與供銷學會公共關係委員會主席,致力凝聚業界從業員,培育年輕新一代。
May(左三)現為香港物資採購與供銷學會公共關係委員會主席,致力凝聚業界從業員,培育年輕新一代。

興趣為首 主動虛心學習

她鼓勵新入職的採購員,要虛心學習,主動了解生產技術及原料的發展趨勢。「首先要有興趣,才會不斷學習,堅持下去。有時逛街、旅行,我都會留意市面最新的電子產品和技術,閱讀相關雜誌,與時並進。其次,別怕『蝕底』,也不要抗拒每個學習新事物的機會,有些知識今天用不着,可能對日後的工作有幫助,也要好好把握出外工作機會,拓闊視野。」

【提提你】

現時大部份行業都設有採購員職位,人才需求殷切,May表示只要願意提升專業知識,不斷學習,便能看到清晰的發展前景。而且,採購員轉行業也靈活彈性。「身邊有朋友本身從事電子採購業,後轉到教育機構作採購員;又有成衣採購員轉做餐飲採購員,例子多不勝數。」

她指,目前業內招聘的基本要求是中學畢業,如能具備採購相關證書較有優勢。求職者除了肯學肯做、性格外向,願意與人溝通之外,最重要有誠信,對每件事情和決定都勇於承擔。

【知多點】

初加入採購業者可由文員做起,以下為相關的晉升及薪酬資料:

job18_a08_3

文:Sylvia Lam

書本樣式

job18_a08_1

job18_a08_2

 

 

「寬」闊前路由我闖  寬頻服務技術員成金牌師傅

年輕人只要發掘自身優點及興趣,便能朝著目標進發通往成功大道。24歲的張志朗(Ken)一直對電腦有濃厚興趣,中五畢業後投身電訊業界,現於香港寬頻任職服務技術員(二級)。因著其工作熱誠,他得到公司及客戶認同,今年更成為「金牌師傅」。他跟上司陳子龍(Angus)一同寄語年輕人:「只要不怕捱、有熱誠,行行出狀元。」

Angus(左)及Ken(右)寄語年輕人,只要不怕捱、有熱誠,行行出狀元!
Angus(左)及Ken(右)寄語年輕人,只要不怕捱、有熱誠,行行出狀元!

Ken於中五畢業後在電訊公司工作,兩年多前轉職至香港寬頻,而上司Angus為公司服務16載,現為高級經理──技術服務及持股管理人,他道出10年前與現今的行業生態各有不同:「當年入行並無特別要求,以實戰為主,現除了駁線技術等,更會注重員工熱誠、工作速度及服務態度等,公司亦確立完善制度及升職架構,讓員工感到工作有前景。」

Angus所指的是公司2012年創立的專業認證計劃(Certified Professional Engineer),每名服務技術員接受客戶服務、技術及產品知識訓練,計劃設立金、銀及銅證書及獎章級別,以激發同事上進心,另外亦會進行嚴謹的考核程序以維持優秀服務水平。在制服扣上金色圓形襟章的Ken,正是其中一名「金牌師傅」,而Ken的工作生涯並非一帆風順,他坦言當初曾擔憂學歷成為入行最大阻礙。

前景佳待遇好 工作有挑戰性

24歲的Ken,因工作態度及表現佳,獲選為「金牌師傅」,得到公司及客戶肯定。
24歲的Ken,因工作態度及表現佳,獲選為「金牌師傅」,得到公司及客戶肯定。

Ken憶述從前的經歷:「我只有中五學歷,雖有舊公司工作經驗,但始終擔心不夠競爭力,最後還是硬著頭皮應徵服務技術員(一級)。」他續道,由於在面試時表現出對行業的熱誠,對答得宜,最終成功獲得取錄。Angus補充說:「入職基本學歷要求是文憑試考獲五科2級,若對電腦有認識則更好。加入公司後可參加禮儀班、電腦技術及實用英文培訓,面試及實習期表現出用心待客態度才是最重要。」

俗稱「寬頻師傅」的服務技術員,經過三個月實習期後起薪點約為$13,500 – $15,000,包括$10,000底薪以及津貼、銷售佣金、獎勵等,表現出眾的更可多達每月$20,000以上。薪金吸引,但工作對體力要求高,「我們的工具箱約重廿多磅,日曬雨淋亦是基本,每天工作約10小時,採輪班制,最夜試過凌晨一時半下班。由於前線安裝及維修工作需上門工作,故此部門男女比例為10:0,女性可選擇客戶服務等工作。」Ken笑說。

工作辛苦,但客人的一句道謝,令Ken獲得莫大成功感。「從前英文不佳,不敢與外籍客人交談。後來,我參加公司提供的英文進修班後,並熟讀筆記,有一次成功解答南亞裔客戶問題,自此令我信心大增。」Ken他提及上班時遇到的趣事:「上門進行安裝服務時遇過不少獨居長者,他們會拿出壞掉的電視遙控器、電燈泡等請求維修。所謂『急客人所急,想客人所想』,只要是能力以內,我定必盡力幫忙。」

提供全方位培訓 鼓勵學以致用

Angus指學歷並非最重要因素,面試及實習期表現出用 心待客態度才是最重要。
Angus指學歷並非最重要因素,面試及實習期表現出用
心待客態度才是最重要。

學習是永不停止的,Angus透露公司開辦兩個學習計劃,鼓勵在職員工以及有意入行的年輕人不斷進修,分別是「下一站‧大學」以及「青年向上流動嚮導計劃」(YUM計劃)。前者與香港管理專業協會合辦5年制計劃,由獲認可資歷的教授親臨公司辦公室授課,完成課程後將獲頒英國威爾斯大學工商管理學位;後者對象為文憑試成績欠佳的同學,Angus指:「計劃分為三部分,學生會成為本公司服務技術員一級,並兼讀職業訓練局『基礎文憑級別三(電腦)』,另外由本公司富經驗閱歷的專業人士成為年輕的友師,分享人生及職場經驗,引導他們尋找人生方向。」

如要了解更多有關Angus提及的計劃詳情,可瀏覽以下網站:
http://www.hkcnp.org.hk/core_services/mentorship/yum/hkbn/

【知多點】

不同的電訊機構有不同的架構,以Ken及Angus任職的香港寬頻為例,其晉升路徑清晰,最初可由服務技術員起步,累積經驗後最高可升至管理層職位。

job03_a07_3

文:李玥

書本樣式

job03_a07_1

job03_a07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