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社工求職路艱

香港失明人協會何家樑平日會利用具藍牙功能的點字器,接駁手機後便能透過觸摸凸字來操作手機及打字。他即場以點字器上的藍色鍵打字,輕輕連按數下,不消數秒就在手機上打到「Good morning」等字句。(郭慶輝攝)
香港失明人協會何家樑平日會利用具藍牙功能的點字器,接駁手機後便能透過觸摸凸字來操作手機及打字。他即場以點字器上的藍色鍵打字,輕輕連按數下,不消數秒就在手機上打到「Good morning」等字句。(郭慶輝攝)

【明報專訊】6間非牟利社會服務機構合辦「敢聘」就業連網,昨舉行大型招聘會,提供200多個職位,以協助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就業,亦為有意請人的僱主提供協助。有社工學位畢業失明人士,6年前向社福機構求職時遭質疑不懂用電腦及要行樓梯等,致求職失敗,幸而他未有放棄,最終找到機構接納,成為從事家庭服務的社工。

殘疾招聘會 13企業支持

「敢聘」就業連網第二年舉行,參加的機構由4間增至6間,包括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香港失明人協進會、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香港傷健協會、香港復康會及利民會,今年有逾20間企業支持,其中13間參與昨日的招聘會,提供超過200個餐飲、文員、服務業等職位空缺。

質疑不懂電腦 社福機構拒聘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執行委員何家樑只能見到光與影,自小被醫生診斷為全失明,但憑自身努力取得大學學位及註冊社工資格。他回想,6年前向社福機構求職,對方願給面試機會,但得知他為視障人士後,即拒絕其求職,問他「用唔到電腦」、「公司門口有幾級樓梯」等,縱使他多番解釋可透過安裝軟件及點字器,便能使用電腦,仍遭拒絕。

何回想當年感失落,「讀完書,點解無法貢獻社會?」幸數月後有機構願意接納他,讓他圓夢成為社工,輔導不同家庭。他認為,殘疾人士已為投身社會做好準備,部分僱主仍不了解,期望長遠能改善。

招聘會發言人、香港傷健協會總幹事高潔梅期望,透過計劃協助傷殘人士就業,亦協助僱主接納聘請傷殘人士,解決機構面對的難題,例如向機構中人提供手語培訓、改建工作間等意見。

2016年9月23日

Band 1尖子輟學覓人生目標 發現設計興趣 鞋款作品奪獎

【明報專訊】「我不覺得自己贏在起跑線,如果沒有目標,終點亦非你想去的終點,跑過去又有何意思?」一度是band 1(第一組別中學)尖子的歐智業,坦言對學習沒興趣,只因遵從父母、師長教導而讀書,但中六時無心向學,為興趣毅然輟學打工。兜兜轉轉,他發展出對設計的興趣,更意識到學習的重要,終重返校園,希望升讀大學,畢業後設計時裝。

中大專業進修學院學生歐智業(左起)、莊淳玲及劉思延,在香港鞋款設計比賽中獲獎。鞋款比賽分為男女裝、童裝及手袋等組別,歐設計的鞋款「生命鏈」獲全場總冠軍,莊的童鞋「童年」獲童裝金獎,劉的手袋「鋼」亦獲手袋銅獎。(郭慶輝攝)
中大專業進修學院學生歐智業(左起)、莊淳玲及劉思延,在香港鞋款設計比賽中獲獎。鞋款比賽分為男女裝、童裝及手袋等組別,歐設計的鞋款「生命鏈」獲全場總冠軍,莊的童鞋「童年」獲童裝金獎,劉的手袋「鋼」亦獲手袋銅獎。(郭慶輝攝)

歐智業今年23歲,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CUSCS)時裝設計及商務高級文憑課程二年級學生,他設計的鞋「生命鏈」,擊敗了800份作品,獲香港鞋款設計比賽的全場總冠軍,競爭對手包括設計學生及已入行的青年設計師。鞋子表面遍佈海浪形波紋,歐智業指象徵着生活中的起伏與掙扎,設計意念則來自親身經歷。

他自小成績優異,「只要上課認真聽書,夜晚不用溫習到太晚」也能輕鬆取得好成績,升英文中學後也穩守全班前5名,但歐坦言對讀書沒興趣,「純粹老師、父母叫到就要做」。中學時他喜歡上跳舞,隨着舞技提升,他多花了時間練舞、排舞及表演等,無心向學,成績在中五時急跌。

那時「興趣大過天」,升中六的暑假,歐智業決定輟學工作,以騰出更多時間跳舞,「家人很震驚,如同晴天霹靂」。父母苦口婆心地勸說他繼續升學,甚至責備也無濟於事。他堅持己見,但其後日子並不如意,「跳舞不適合作為終身職業,始終有年紀大、跳不動的一日」,他曾從事多種職業,銷售、電召中心、客戶服務……但始終不在行。

悟學習重要 重返校園讀文憑

因為跳舞,他常常希望自己親手製作跳舞服裝,之後又與讀設計的朋友合伙經營服裝生意,那時他發現自己對設計有特別興趣,但礙於學歷與知識,與製造廠無法溝通,「自己腦中有設計意念,但不知如何表達,或者廠家跟你說一些專業術語,自己又不明」,他於是回到校園修讀設計文憑課程。現時他成績十分優異,預計可升讀大學設計相關科目,希望畢業後可設計時裝。

歐坦言,中學時最擅長生物、化學,若保持成績,應可升讀大學讀相關科目,畢業後順利找到一份相關工作,但只怕一輩子也找不到夢想。他指若跑道的終點並非其目標,那無論是「贏在起跑線」或「贏在終點」也沒有意義。談及輟學經歷,歐說從沒後悔,因那是人生重要的轉捩點,「由不喜歡讀書,到發掘自己的興趣,找到人生目標,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歐指父母一度擔心設計工作無法作為穩定的飯碗,但見到他認真讀書,又獲獎小有成就,也逐漸支持他的夢想。

「終點非理想 跑去有何意思」

CUSCS時裝設計及商務高級文憑課程學生莊淳玲及劉思延也在同一比賽中獲獎,莊淳玲有感現時兒童學習壓力大,失去童年,故以旋轉木馬及彩虹元素設計了一雙童鞋,獲童裝金獎。劉思延則以堅強及勇敢意念設計鱷魚皮紋手袋,獲手袋銅獎。

明報記者 田青青
2016年9月23日

焦點職業:汽車維修員

行業概況

根據運輸署的統計數字,至2016年7月為止,本港的領牌車輛總數超過73萬輛,數目更呈上升趨勢,可見汽車業對相關人手有一定需求。此外,政府資歷架構為汽車業成立了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業界可更有系統地提供培訓;加上職業訓練局推出了汽車業職學計劃,令年輕人更易投身此行業。

028_pto03

工作內容

汽車維修員工作主要是為車輛作定期保養、檢查、測試、維修及故障診斷,他們要熟悉汽車的結構,並按照汽車製造商的指引來進行維修,其具體工作為:

  • 拆卸/更換輪胎及其他汽車零件
  • 診斷及分析汽車故障成因,並對維修項目進行估價
  • 檢修汽車的車身、引擎、儀錶及燃油系統等
  • 進行車身噴漆/貼紙工序
  • 清潔及護理車身(例如進行打蠟)

入職及晉升學歷要求

入職汽車維修的學歷要求為中三畢業,有修讀汽車或機械工程者會較有優勢。現時,僱主對求職者的學歷要求提高了不少,入行者要有一定的英語能力,以便掌握汽車說明書及維修手冊的內容。

一般而言,汽車維修員可晉升至維修主管,帶領學徒及維修員工作。如有意再進一步修讀行業知識,可在取得學士學位後,向香港工程師學會註冊,成為汽車工程師。

晉升路徑及薪酬

初入職者會由學徒做起,當熟習行業知識後,便可晉升為汽車維修員,再按年資而成為主管。

職位 薪酬
汽車維修主管 $18,000 – $25,000
汽車維修員 $10,000 – $23,000
汽車維修學徒 $8,000 – $11,000

入職性格要求

  • 良好體力、刻苦耐勞:汽車維修涉及體力勞動,例如搬運汽車組件、搬運輪胎等,因此要有良好體力以應付這些工作。
  • 細心謹慎:一輛汽車由不同大小的部件組成,維修員要細心注意汽車每一項零件,以保障行車安全

升學或進修課程連結

職業訓練局開辦了不同程度與汽車維修相關的課程,有意入行者可先報讀,了解行業知識。此外,同學亦可選讀各大專院校的機械工程,了解與汽車結構相關的知識。

相關高中科目

  • 應用學習科目(汽車科技)

工作環境

  • 車房

工作時數

  • 按車房營業時間而定,一般為上午8時至下午8時內,每天工作八小時
  • 每周工作五天至五天半

醫院忽視癌父心靈 醫科生誓醫人醫心

香港大學醫學院昨邀請今屆入學的6名成績優異新生,分享矢志從醫的故事。其中21歲的易嘉瑩 ( 右二 ) 兩摯親患癌經歷令她決心從醫,而岑仲彬(右三)從中學義工活動中感到醫生除治療病人,也應給予心靈照顧。(劉焌陶攝)
香港大學醫學院昨邀請今屆入學的6名成績優異新生,分享矢志從醫的故事。其中21歲的易嘉瑩 ( 右二 ) 兩摯親患癌經歷令她決心從醫,而岑仲彬(右三)從中學義工活動中感到醫生除治療病人,也應給予心靈照顧。(劉焌陶攝)

【明報專訊】「醫生是什麼?」這是醫科新鮮人都會想的問題。易嘉瑩是今年香港大學的醫科新生,童年喪親令她體驗無力救摯親的痛苦,也明白到醫護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的重要;岑仲彬是嘉瑩同學,中學從事義工的經歷,給予他另一雙眼睛感受智障病人所受的歧視。兩名新鮮人背景及從醫原因均不同,但有同一份理念 ︰醫人也醫心。

易嘉瑩說過要成為專治癌症的醫生,清晰志向的背後,與童年的痛苦經歷有關。嘉瑩生於內地,父母二人原本合力打理時裝店,可惜嘉瑩爸爸在她7歲時得了大腸癌,當年家中成年人為怕其爸爸得悉患上絕症後失去生存意志,商量後告知嘉瑩要一起幫忙,瞞着爸爸。

未與家屬商量爆病情

難過不許說出口,但小小心靈確實痛苦。「他患病時,還常常照顧我,說要陪我買衣服。那時候他腳很腫,但我只可以在牀邊望着他,我覺得自己很無用。」無力感令嘉瑩很難受。某一天,院方在嘉瑩一家不知情下,告訴其父病情。易爸爸知道後大發脾氣,拒絕一切治療,雖然個多月後他重新服藥,但不久離世。嘉瑩14歲時,其祖父因長期吸煙而得肺癌離世。

家中兩人患癌,嘉瑩決定自強,希望有能力為病者減輕痛楚,立志行醫,還是學會理解病者的心靈,她不忘爸爸得悉患癌後發脾氣的一幕,「為何要在病者不接受或很脆弱的情况下打擊他?可否先跟家人商量,在最適合的時機再告訴他們病情?」

義工心酸經歷 學懂關心病人

另一醫科生岑仲彬的行醫夢,由中學擔任義工時開始。他接觸很多智力有問題及患上唐氏綜合症的朋友,最記得一名智力只如10歲的中年人,「他說有時會坐在一角哭,因覺得無人關心」,仲彬感到心酸,令他決心做一名花時間關心病人的醫生。

行醫的熱誠燒得旺盛,但現實是醫生工作量很繁重,如何兼病人心靈?「人生是個輪迴,既然生老病死無法避免,那可否在每個階段都給予他們最大的尊嚴?」嘉瑩說。而仲彬想要在能力範圍做好 ,希望自己多花些時間慰問每個病人。

2016年9月22日

兩個轆,扭轉暗淡人生 邊青偷車險送前途 練車重返正軌

阿輝(圖)中學時期幾乎因偷單車而斷送前途,卻也因單車練成堅毅意志,懸崖勒馬重返人生正軌。周日上演的單車節,他期望與戰車並肩作戰,挑戰昂船洲大橋。(鄭嘉慧攝)
阿輝(圖)中學時期幾乎因偷單車而斷送前途,卻也因單車練成堅毅意志,懸崖勒馬重返人生正軌。周日上演的單車節,他期望與戰車並肩作戰,挑戰昂船洲大橋。(鄭嘉慧攝)

【明報專訊】一架單車,兩個轆,載着港將踏上世界之巔,也扭轉了平民車手的命運。任職老人中心的顧建輝曾經反叛,幾乎因偷單車而斷送前途,卻也因為單車練出堅毅個性,重返人生正軌。香港單車節周日上演,他踏上戰車穿梭大橋與鬧市,30公里的路程,見證訓練成果,也是新生活的一個印記。

港將愛單車,可以犧牲常人生活,長年在外訓練與征戰,阿輝從前愛單車的方法,卻幾乎斷送一生前途。初中期間,他家住粉嶺,因學業成績欠佳,與家人陷入惡劣關係,每晚凌晨時分,就與朋友逃離家中,四處偷單車流連街頭。反叛期持續近2年,一次被警察截停查問,猶如警號般,讓他浪子回頭。兩年過後,他在會考只得1分,頹足1年,才被任職社工的親戚,拉去參加「師徒創路學堂」計劃,一邊重拾課本,一邊在酒店實習。

視單車為人生導師

story_2016-09-22_a2投身社會,阿輝自言體會到家人的生活壓力,也把單車視作「人生導師」,磨練出對待人生的新態度:「我對單車總有種情意結,第一印象是兒時坐在爸爸車後,倚靠着他的背影上學去。長大後也對單車情有獨鍾,後來遇上一個師兄,自己買了二手單車,由他帶領闖蕩公路。記得一次踩上大帽山,辛苦得幾乎想放棄,但此時從旁一個女車手踩過,好勝心驅使下才堅持下去,最終登頂。」

周日戰單車節 盼踩更高級別

由粉嶺搬到荃灣,現時31歲的阿輝展開了第二人生,現時一邊在老人中心擔任活動幹事,一邊修讀毅進計劃,追回以往浪費在街頭的時間。生活轉變,唯獨對單車的熱情不變,那次踩在香港最高點的感覺,阿輝一直記在心中,周日還會接受另一挑戰,參加香港單車節:「單車改變了我,鍛煉我的意志,這份毅力在工作上一樣大派用場。香港難得有大型單車活動在鬧市舉行,這次路線還包括昂船洲大橋和隧道,平時我們又怎會有機會踩在這路線上。這也讓我想起了電影《破風》的情節,要完成悠遊組30公里路程,難度不會很大,借今次感受氣氛後,將來再挑戰更高級別吧。」

文、圖:鄭嘉慧
2016年9月22日

女排港將變教師 體育精神啟發學生

教育局昨舉行敬師日慶典暨表揚狀頒發典禮,約1300名教師得獎。圖為獲頒表揚狀的其中3名教師,包括小學教師龍子弘(右起)、中學教師葉佩詩及幼稚園教師黃振宇。(李紹昌攝)
教育局昨舉行敬師日慶典暨表揚狀頒發典禮,約1300名教師得獎。圖為獲頒表揚狀的其中3名教師,包括小學教師龍子弘(右起)、中學教師葉佩詩及幼稚園教師黃振宇。(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昔日女子排球港隊成員龍子弘,去年9月成為小學教師,她從大學時期便是排球教練,從教好小朋友的態度、應變能力及抗逆力得到滿足感,認為「較他們贏了比賽更開心」,故立志投身教育,讓體育精神啟發學生。

1300教師獲教局表揚

教育局昨在敬師日向1300名教師頒發表揚狀,得獎者之一龍子弘現於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教中文、常識及科學,也有負責學校排球隊,學生都對她曾是港隊球員感興趣,「不時跟學生說,如果他們乖,就跟他們分享一件以往比賽遇到的趣事」,初小生尤為受落。她眼見部分學生學習動機低,便利用排球「旁敲側擊」,提升他們對學校的歸屬感。她對一名父母離異的學生感受最深,「他每天返學等放學,對學習完全提不起勁,我便跟他說『你這樣,祖母會不開心的』,豈料孩子竟回應『那又怎樣,我爸爸媽媽都不會知道』」,後來龍聯絡男生的祖母,建議她每天都稱讚孫兒和多留意他,男生學習態度終有改善。龍又破例讓該男生加入排球隊,負責撿球,他不亦樂乎,龍便以排球隊為餌,承諾若他默書表現好便可加入,成功令他多注意學業。

另一教師逐家長致電 促讚子女

同樣獲頒表揚狀的葵涌循道中學通識科教師葉佩詩說,該校學生學習動機偏低,她深信若教師及家長走一小步,便可令學生走一大步,一些在她眼中的小事,也能令大部分學生快樂起來。葉不時致電全班學生的家長,只為鼓勵家長稱讚及不要責怪孩子,「孩子默書默得好,我會叫家長稱讚子女;差一點才及格的,我會給家長支持,着他們相信孩子,鼓勵子女下次更努力;不及格的我會着家長勿責罵,繼續鼓勵」,翌日回校,同學都自信滿滿。

2016年9月21日

港大英UCL合推法律雙學士 兩年在英兩年在港 港只收5生

港大本學年與倫敦大學學院共同推出法律雙學位課程,學生畢業後可共同取得兩家大學所頒發的證書。圖為港大法律學院副院長溫文灝(前),以及首屆學生黃朗妍(後排右起)、夏明心、白晉霖及張恩華。(李紹昌攝)
港大本學年與倫敦大學學院共同推出法律雙學位課程,學生畢業後可共同取得兩家大學所頒發的證書。圖為港大法律學院副院長溫文灝(前),以及首屆學生黃朗妍(後排右起)、夏明心、白晉霖及張恩華。(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與倫敦大學學院(London’s Global University, UCL)本學年起共同推出法律雙學位課程,學生畢業後將獲兩所大學分別頒發法律學士學位,日後可選擇到外國或本港執業。港大法律學院副院長溫文灝稱,除學生的學業成績外,也十分重視學生所提交的個人陳述書(Personal Statement)。

修讀此課程的學生須到UCL完成首兩年法律課程,然後返回香港完成必修法律課程、論文及職業實習。首兩年學費向UCL繳交,明年學費為18,830英鎊(約19萬港元);其後兩年則交回本港資助大學學費,即每年4.2萬元。畢業生可得到港大及UCL所頒發的法律學士學位證書,若日後選擇在英國執業,可直接報讀LPC(相當於本港法學專業證書課程PCLL)。

重成績和個人陳述

此課程經港大收取的學額只有5個,溫文灝指出,首個要求為成績優異,文憑試4個核心科目加2科選修科須取得36分或分上,當中每科均須達5級;或於IB取得39分或以上(42分為滿分,最優秀的尖子額外得3分,即獲45);或於英國高考(GCE-AL)奪1科A*及2科A級。第二個要求是學生的個人陳述,報讀時必須提交,可包括為何希望學習法律、人生經驗等,當中若能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到有關法律的事例則更佳。溫文灝稱,有學生在個人陳述中加入參觀律師事務所感想,他強調從中需有所啟發,否則參觀過亦沒有優勢,寄語有志入讀的學生需對身邊事物好奇、不斷反思,也要喜愛閱讀。

今年入讀該課程的學生夏明心說,於個人陳述書中加入與法律相關書籍的讀後感及數句深刻的句子;另一名學生白晉霖則說,他在個人陳述書提及歐盟法對香港有何重要作用等。此外,中學的推薦信也相當重要,學生宜一併遞交。

2016年9月21日

辣媽CEO:給勇敢的年輕女孩們的話

【明報專訊】實在很高興更感恩有機會和你們認識交流,雖然短短兩個小時,交淺言深,多謝你們對我的信任。真的非常抱歉,我知應該保持冷靜,但聽你們若無其事娓娓道來自小成長的悲慘經歷,我實在無法按捺,悲從中來眼淚還是止不住。

知道你們當中,有無家可歸的和有家歸不得的;有被至親虐打造成永久身體殘疾殘障的;被家人性別欺凌飽受歧視精神虐待的;有囚在監獄的慣犯把女兒當人球任由自生自滅;更有被親人長期性侵還被母親迫着妥協啞忍,甚至被母親帶着去接客的都有。

小小年紀的你們,飽歷滄桑嘗盡冷漠冷嘲冷語冷眼,難以相信可以有這麼多殘酷不幸的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在你們身上。那天時間趕急,沒機會和你們講清楚,我的眼淚不是為憐憫可憐你們而流;是以一個母親的心情,為女兒們的遭遇痛心至極而流的。

聖人都有錯

友人以我是一個成功的女企業家和賢妻良母,堪稱作為你們的典範來介紹我,實在是太抬舉誇獎。我向以硬淨硬頸自居,比起你們,自愧不如,你們每一個都比我勇敢堅強。想起你們,想起《愛蓮說》﹕「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出污泥而不染,你們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不是自卑。試問誰人沒過去?我們都不是聖人,但即使聖人都有錯,知錯能改,迷途知返,你們都還很年輕,有的是時間,多難過的日子你們都能靠自己拼過,從今以後人生路上不管遇上任何難關險阻,都沒有可能難得到、阻得住你們任何的一個。

自己的路自己走

記住Son媽的話,自己的路自己走,毋須理會在意其他人,不要活在別人的嘴裏那麼傻。自己的身價,沒有人有資格替你定斷,只要敢想只要志不窮,理想夢想根本無價。不管你們選擇繼續讀書,或者出來社會做事,只要肯努力,皇天不負有心人,苦盡甘來,你們的前景前途一樣可以很燦爛,不管在任何角色崗位一樣可以發光發熱。

不要向我道謝,該道謝的應該是我。多謝你們為我注入新動力,我要繼續努力,善用我的資源能力,為年輕人及社會的美好未來帶來更多貢獻。我們遇上是天賜的緣分,學業也好事業也好,要是遇上問題或需要資助,不要怕不好意思,即管開口。不用誤會這絕對不是施捨,我從不會做蝕本生意。我要求你們承諾當他日你們有能力時,把所有曾經得過的幫忙,轉幫有需要的人就很好。Son媽相信你們絕對有能力以雙倍或10倍以上奉還。

命運是對手 永不低頭

命運是對手的時候,你們沒有低頭,真出色又夠格,齊齊挺起胸膛昂首闊步,奮鬥!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患結節性硬化症 腦瘤長不停損智力 積極抗腫瘤 畫出一片天

發掘天賦——瑤瑤(右)學習畫畫8年,起初媽媽Rebecca只是想她透過靜態活動,培養耐性,沒想到她天賦很高,還憑畫作獲獎。圖左為畫室導師。
發掘天賦——瑤瑤(右)學習畫畫8年,起初媽媽Rebecca只是想她透過靜態活動,培養耐性,沒想到她天賦很高,還憑畫作獲獎。圖左為畫室導師。

【明報專訊】去主題公園會開懷大笑、喜歡畫畫和唱歌……12歲的心研和18歲的瑤瑤,跟一般女孩好像沒什麼分別,但原來自小時候起,罕見病結節性硬化症一直伴隨她們,腦腫瘤不斷生長,導致腦癇、智障和自閉傾向,年紀小小已經常進出醫院,其他器官也有長出腫瘤的風險。

作為至親當然難過,卻從未灰心。心研媽媽安排女兒轉校,讓她重拾學習樂趣;瑤瑤媽媽則鼓勵女兒凡事嘗試,終於發掘出她過人的畫畫天賦。她們的故事證明,只要積極面對,患病也不能阻礙孩子活出精彩人生。

心研的媽媽池女士,本身是結節性硬化症的患者,這種每四萬人才有一人患上的疾病,主要特點是腫瘤不斷生長。在兒童階段,腦部會受最大影響,腦神經被腫瘤破壞,令孩子出現腦癇現象,亦很大可能導致智障和有自閉傾向。

腫瘤影響腦神經 不斷抽筋

憑畫獲獎——瑤瑤晝的這幅描繪錦鯉的水彩畫,將會製成紀念版郵票發行。
憑畫獲獎——瑤瑤晝的這幅描繪錦鯉的水彩畫,將會製成紀念版郵票發行。

心研出生20周就確診遺傳了媽媽的病,不時抽筋至失去知覺。起初醫生為她處方止抽筋藥,但後來病發次數頻密,藥物分量已到頂,不能再上調。7歲時接受過腦腫瘤切除手術,抽筋停止了3年,之後卻繼續復發,「當她抽筋時,我沒什麼可以做,只能移走旁邊東西,免得撞到頭部,到抽筋5分鐘以上就召救護車」。去年下半年,心研就因頻頻入院,整個學期都幾乎沒回校上課。

即使能上學的日子,心研也難以適應校園生活。她升小時接受智力評估,證實患輕度智障,但職業治療師說她可接受主流教育,故池女士沒安排她入讀特殊學校,「我心知可能是『掹車邊』,但又不想一下子扼殺她讀主流學校的機會」。不過女兒明顯讀得吃力,考全班倒數幾名,「無論溫習多久,第二天一定把課文忘記得一乾二淨,久而久之便氣餒」。

出遊見識——今年4月,Rebecca和同事們一同去澳洲,不但帶瑤瑤同去,母女倆還帶頭攀登悉尼港灣大橋。
出遊見識——今年4月,Rebecca和同事們一同去澳洲,不但帶瑤瑤同去,母女倆還帶頭攀登悉尼港灣大橋。

除了課文深淺程度外,另一難關是師生對此病欠缺認識,無法了解心研的需要。試過在體育課上,同學嬉笑期間把籃球擲向心研,擊中了後腦位置,「由於腦部神經有問題,被擊中頭部是很危險的,老師也沒意識要留意她有沒有異樣。幸好後來只是頭痛,沒有抽筋」。

轉讀特殊學校 慢慢學不催谷

新學年剛開始,心研本應升讀六年級,但池女士終於決定讓她轉讀特殊學校,由三年級讀起,原本一年的課程,學校容許她用兩年完成,「很開心學校讓她慢慢吸收,因為她真的不能催谷,壓力也會引致抽筋發作。我只期望她讀得開心,學到基本知識」。

遺傳得病——心研和媽媽都是結節性硬化症患者,媽媽懷孕時,超聲波已照出胎兒心臟有瘤,很大可能遺傳了她的疾病。
遺傳得病——心研和媽媽都是結節性硬化症患者,媽媽懷孕時,超聲波已照出胎兒心臟有瘤,很大可能遺傳了她的疾病。

到處遊歷體驗開眼界

學習跆拳——心研從K1起學習跆拳道,可惜去年抽筋次數頻密,現在暫停學習。
學習跆拳——心研從K1起學習跆拳道,可惜去年抽筋次數頻密,現在暫停學習。

相比起心研,瑤瑤患病更令家人晴天霹靂,因為她沒有結節性硬化症的家族病史,卻在5個月大時基因突變而得病。媽媽Rebecca憶述,瑤瑤連續兩天在牀上全身抖震,她覺得不尋常便求醫。由於結節性硬化症太罕見,醫生花了半年時間,反覆檢查才確診,「半年內病情一直惡化,一個月抽筋160次,我好難過,難道她一輩子都這樣?」

瑤瑤20個月大時接受了腦腫瘤切除手術,雖然手術成功,但腦部早已受損,形成輕至中度智障及有自閉傾向,不但自理能力低,學習上也有困難。媽媽安排瑤瑤念特殊學校,沒給她任何壓力,反而希望她多開眼界,「多認識一個字對她不太重要,我寧願她增加體驗,所以每年都帶她旅行,去過澳洲、泰國、日本、台灣等,無論她多論盡都不會只把她留在家」。

發展才藝 畫畫添自信心

難追上主流——池女士表示,心研小時候不討厭上學,也會參與學校活動,可是在主流小學追不上進度,令她漸漸氣餒。
難追上主流——池女士表示,心研小時候不討厭上學,也會參與學校活動,可是在主流小學追不上進度,令她漸漸氣餒。

除了出遊長見識,Rebecca堅持讓瑤瑤發展才藝,學過畫畫、唱歌、游泳、非洲鼓等,「我知道她有限制,但我注重參與多過她的表現。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盡展所長,我不會因為她的病而把她困在死胡同,認定她沒法發揮才華。可能她每上完一堂興趣班,吸收到的東西連1%都沒有,那如果有0.5%呢?都很值得」。

Rebecca的心機沒有白費,瑤瑤學畫畫8年以來,畫了近300幅畫,由最初不懂控制力度,頻頻弄斷畫筆,漸漸畫出個人風格,今年更憑一幅描繪錦鯉的水彩畫,在世界關顧自閉日的郵票圖案設計比賽中獲獎,作品將製成郵票,「她本來自信心低,見人時會低頭,知道自己畫畫不錯後,更有自信,會主動跟人打招呼」。

醫生解說:腫瘤可蔓延其他器官 用藥控病情

遊覽樂園——心研喜歡到主題公園玩,雖然未能玩刺激的機動遊戲,但能跟卡通人物合照,一樣興奮。
遊覽樂園——心研喜歡到主題公園玩,雖然未能玩刺激的機動遊戲,但能跟卡通人物合照,一樣興奮。

心研和瑤瑤接受過腦腫瘤切除手術,但卻仍有後顧之憂,池女士和Rebecca最擔心的,是她們身體其他器官也出現腫瘤。香港大學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牀副教授鍾侃言醫生表示,在兒童階段,疾病對腦部影響明顯,但隨着孩子長大,皮膚會出現很多小腫瘤,腫瘤也有可能在腎臟、肺等器官不停生長,以及形成脂肪肝,「長遠來說,家長不能只尋求腦神經科的治療,亦要留意孩子身體不同部位有否出現異樣」。

患者三成遺傳 七成基因突變

他指出,結節性硬化症之所以形成,是因為體內的mTOR蛋白質失控,而mTOR負責控制細胞繁殖,失控的話就會導致細胞過度增生,形成腫瘤。至於成因,約三成患者因遺傳父母而得病,約七成則源於基因突變。

切除難根治 藥物仍在試驗

由於腫瘤會自動增生,單靠切除手術不能根治,加上部分腫瘤位於較危險位置,切除的風險很高,因此未來治療方向會以藥物為主,使用mTOR抑制劑阻止細胞繁殖,醫生也可以用超聲波,監察患者的腫瘤數目和大小。目前mTOR抑制劑仍在試驗階段,未納入藥物名冊,心研和瑤瑤亦參加了試驗計劃,獲得資助使用此藥物控制病情,為期兩年。

病人支援

  • 香港結節性硬化症協會
    結節性硬化症患者和家屬組成,舉辦交流會及公開講座,邀請醫生講解病徵,以及由病友分享親身經歷。
    查詢:2255 4538
  •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
    由不同罕見疾病患者、家屬及專家組成,舉行研討會、電影欣賞等活動,促進患者及家屬交流。
    查詢﹕2708 9363
    網址﹕www.hkard.org

文﹕李樂嘉
圖﹕劉焌陶、李樂嘉、受訪者提供

城大明年開自資6年制獸醫學士 爭取澳紐認可執業資格

城大生命科學課程總監王啟熙(右)曾任漁護署首席獸醫,他目前的其中一項工作,是將一條擱淺鯨魚的骨製成標本,期望日後展出;製作標本需時長,包括要重複「煲骨」以去油。(城大圖片)
城大生命科學課程總監王啟熙(右)曾任漁護署首席獸醫,他目前的其中一項工作,是將一條擱淺鯨魚的骨製成標本,期望日後展出;製作標本需時長,包括要重複「煲骨」以去油。(城大圖片)

【明報專訊】香港城市大學昨天宣布,計劃於2017學年開辦6年制自資獸醫學學士課程,每年10至15個名額,每年學費12萬元,但每年人均教學成本逾30萬元,校方將以捐款補貼差額;校方會爭取畢業生獲澳紐獸醫議會理事會的認證標準,可於本港、內地、東南亞、南非及澳紐執業。城大又將於2019年第三度向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闖關,有信心可開辦資助獸醫學學士課程。

每年學費12萬 人均教學成本逾30萬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大學在不使用公帑補貼及不影響教資會資助活動的前提下可開辦自資課程,政府原則上不會干預。 然而,校方應嚴格評核有關經營計劃,確保其財政能力及持續性,不應假定該課程長遠會獲得公帑支持。

城大曾兩度向教資會申請開辦獸醫學位課程,教資會以本港和內地獸醫人力市場已飽和,及城大的生命科學教研實力等為由拒絕。其後城大便與世界知名的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動物醫學院合作,去年在其協助下開辦跨學科動物科學博士課程。

城大獸醫學學士課程其中一個課題為水產養殖,圖為城大研究人員曾到魚排從事相關研究的情况。(城大圖片)
城大獸醫學學士課程其中一個課題為水產養殖,圖為城大研究人員曾到魚排從事相關研究的情况。(城大圖片)

城大副校:將籌款10億營運

副校長林群聲指出,自資獸醫學學士課程由大學自負盈虧,計劃籌款10億元,現已籌數億元,最少可作首兩年營運資金,加上校方的硬件及研究實力已加強,有信心可於2019學年至2021學年的三年度學術發展建議中,成功向教資會申辦政府資助獸醫學士課程。

教育局昨指出,獸醫學學士課程必須在符合國際專業評審機構的階段性要求後才開始收生,有關課程亦應在首屆學生畢業前獲得專業認可,否則校方應設有後備方案,如安排學生轉讀其他非本地大學獲得專業認可的同類課程。城大指會與康奈爾大學合作,以符合澳紐獸醫議會理事會的認證標準發展課程。林群聲稱,課程現時未獲該理事會的認證,但該會每年會檢視學校的教學及學生表現是否符合標準,萬一校方未達標,理事會將提供改善意見,再視乎首屆畢業生水平,盡快決定是否向課程批出認證,如一切順利,首屆畢業生將獲獸醫資格。

教育局﹕應首屆畢業前獲專業認可

而收生成績要求,林指其成績要求與醫科或牙醫相若,又強調若成績優異者,校方會按既定程序向學生頒發獎學金,一類為發放與教資會資助學士課程學費相等的金額,即每年4.2萬元;另一類為12萬元,學生其後的成績平均績點(GPA)如得3.2或以上,校方會按年繼續發放獎學金。

教職員會轟資源傾斜獸醫學院

城大校長郭位(中)昨宣布明年開辦自資獸醫學學士課程,又會於2019年至2021學年的三年度學術發展建議中,第三度向教資會建議政府資助該學士課程。右為美國康奈爾大學學務副校長Michael Kotlikoff。(鍾林枝攝)
城大校長郭位(中)昨宣布明年開辦自資獸醫學學士課程,又會於2019年至2021學年的三年度學術發展建議中,第三度向教資會建議政府資助該學士課程。右為美國康奈爾大學學務副校長Michael Kotlikoff。(鍾林枝攝)

不過,城大教職員協會主席、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謝永齡質疑大學斥巨資發展動物醫學院,是為提升大學排名。謝質疑,學士學生人均教學成本為每年20萬,但獸醫生所要求的資源較其他學科龐大,絕不止校方所提及的30萬元,加上學額少,他形容在沒政府資助下投資獸醫學院,「猶如無底深潭」。他又表示,捐款「撥去獸醫就撥不到去別處」,認為有大部分捐款都會傾斜予獸醫學院,令其他學系的資源減少。

稱硬件增強 擬第三度闖教資會

教資會2010年及2014年先後否決城大開辦資助獸醫課程,當時指本港獸醫對寵物比率較海外高、獸醫市場已飽和、不宜局限獸醫在本港受訓致他們欠缺海外經驗、城大低估營運費,及辦獸醫學院須有公共衛生經驗及生命科學、醫學等科研支援,惟這些均非城大強項。

購動物診所魚排 將買農場

study_2016-09-20_a4就獸醫市場是否飽和,城大副校長林群聲指出,現時有300至400名港生在外地修讀獸醫課程,每年亦有約30名修畢獸醫的回流學生在港覓得工作,認為應由城大培訓相應數目的學生回流工作。城大校長郭位表示,除獸醫外,學生亦可從事其他相關職業,如食物安全、動物傳染病,也可到不同地方工作。

至於教資會指城大生命科學的教研實力不足,林指該校於上述方面「有實力但分散」,因校方已成立生物醫學系、機械及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去年又開設跨學科動物科學博士課程,增加研究實力;而且已購入太平道動物診所及魚排、建立動物疾病研究及診斷化驗所、將購置農場,硬件較2014年時多。

林強調,校方接收到教育局強烈而清晰的信息,表示支持香港設立動物醫學院,令他們有信心2019向教資會闖關會取得成功,但他未有回應教局是否支持由政府資助獸醫課程。

梁振英上任特首前、擔任城大校董會主席時,曾公開支持城大開辦獸醫學院,教資會2014年否決城大申請時,該會時任主席鄭維新稱沒政治考慮,是根據專家小組的報告作決定。梁振英去年3月再撰寫網誌稱,現時不少疾病都是由動物傳染至人類,城大的動物醫學院結合人類、動物和環境的研究,對香港和鄰近地區的安全健康,必定會有很大貢獻。

2016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