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實習計劃擴展至IVE生

「滬港明日領袖實習計劃」發起人姚祖輝(左)稱,希望透過計劃讓學生「接地氣」地了解內地的發展和機遇。於2015年參加實習計劃的教大畢業生簡劍財(右)說,實習的經歷令他思考畢業後的路向,認為「路不止一條」,決定趁年輕創業。(曾憲宗攝)
「滬港明日領袖實習計劃」發起人姚祖輝(左)稱,希望透過計劃讓學生「接地氣」地了解內地的發展和機遇。於2015年參加實習計劃的教大畢業生簡劍財(右)說,實習的經歷令他思考畢業後的路向,認為「路不止一條」,決定趁年輕創業。(曾憲宗攝)

【明報專訊】滬港經濟發展協會、滬港青年會及上海香港聯會舉辦「滬港明日領袖實習計劃」,讓大專生在暑假到上海的企業實習6至8周,計劃今年舉辦到第8年,暑假時有逾300名學生參加。該計劃明年將擴展惠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學生,更有意安排上海學生到港實習。

教大生見識過後改從商

曾參與計劃的教育大學畢業生簡劍財說,「走出去」後發現「路不止一條」。他於2015年透過計劃到「上海商派」做實習,公司提供電子商貿系統,為經營者由線上到線下開拓銷售渠道。他說,公司的合作伙伴包括國內不少三線城市的小店,親身接觸客戶時更發現國內電子商貿十分普遍,在內地生活「叫外賣、搭的士都不需要帶現金,只需帶部電話就得」,他認為香港這方面比內地落後。

實習計劃邀請了在上海工作多年的港人作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分享經驗。簡說,這次實習的經歷令他思考「讀教育不一定要做教育」,引發他畢業後投身科技公司Apple,今年更在港開辦補習中心,計劃發展應用程序推廣業務。他鼓勵港生跳出香港,開闊眼界。

滬港經濟發展協會會長姚祖輝說,除在大企業實習外,更會安排學生參觀阿里巴巴、騰訊等內地科技企業,讓學生耳聞目睹內地網上支付、在線娛樂等發展「已走到世界前面」。此外,計劃亦會安排參加者家訪上海的大學生,認識國內朋友,並鼓勵學生與實習僱主保持聯絡。他說,計劃會揀選一些有心接受新環境、有團隊合作精神的學生,而不少參與計劃的內地企業反映港生「夠醒目」,有參加者在畢業後選擇到國內工作。

法醫人類學 為亡者尋回身分 李衍蒨跟腐屍和人骨打交道

李衍蒨(圖﹕劉峻陶)
李衍蒨(圖﹕劉峻陶)

【明報專訊】「其實,單骨雙骨的說法並不存在,因為人類的前臂是由兩條骨(尺骨和橈骨)組成的。」誰會想到,眼前這位個子嬌小、爽朗灑脫的女子李衍蒨,從事的是為亡者尋回身分的職業,終日跟腐屍和人骨打交道?

選讀人類學 與骨頭初遇

80後的李衍蒨Winsome,香港長大,在一個小康家庭成長。中五時,她一邊溫書備考,一邊看巴西作家Paulo Coelho的小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書中主角為追尋夢想,展開了一趟長途流浪旅程。會考過後,Winsome主動提出往外地讀書,甚至寫了一封信成功說服父母支持自己。當時不過17歲的她,自己一手找資料,列表比較可供選擇的國家和學校,最後和父母一起決定先在美國升讀副學士。

大學本科主修哲學,亦是Winsome自己的決定。「我喜歡邏輯學,了解不同宗教,後來更對符號學產生興趣。」哲學是出名的「揸兜科」,出路成疑。Winsome認為哲學訓練能鍛煉清晰的思路,鞏固她理性的性格。同時多得父母開明,尊重她一個前路不明的決定。「媽媽其實很擔心我的前途,想我讀商,但我最後還是堅持下來了。」

而現在一頭栽進的法醫人類學(forensic anthropology),源自Winsome選讀了一門人類學選修科。「猶記得教授在介紹課程時,提起當時正熱播的美劇Bones,我還很好奇——真的能從一副骨頭看出這麼多?」這科入門課程,令她認識到骨頭不同部位的專業名稱,親手觸摸人類的骨頭。

Winsome自言,對法醫人類學的興趣,像是着火一般,從此不能自拔。大學畢業後,她申請到美國邁阿密殮房的實習。她形容,殮房和放置凍肉的雪房差不多,腐化屍體則像是近距離嗅到一堆新鮮鹹魚的味道。「前輩教路在口罩裏塗抹薄荷膏,我反而覺得放大了那股惡臭﹗待久了其實什麼也聞不到,倒是旁人從我們身上嗅到異味吧﹗」 Winsome說,最衝擊她的反而是第一次手執工具,向屍體割下去分離骨肉那一刻,「我正在合法切割人體﹗」

是他殺還是自殺? 從骨頭尋找致死方式

法醫人類學家的日常例行工作,包括「起骨和洗骨」(maceration)。清理人體屍骸上的軟組織,一般有5種方法,包括讓甲殼蟲進食、熱水煮、冷水浴、使用化學溶劑和徒手處理;然後,使用清潔劑和漂水,進一步將骨頭清理乾淨。法醫人類學家將這些處理好的骨頭,排列點算,再進行仔細檢查,以尋找死者的「Big 4」——性別、年齡、身高和種族(ancestry)。

法醫人類學屬於應用人類學(applied anthropology),當中涉及應用體質人類學、考古學、文化人類學及其他的科學知識,甚至是法律層面上。Winsome解釋,法醫和法醫人類學家會互相配合,從不同層面追蹤死者的資料。「法醫從屍體上尋找致死的原因(cause of death),檢查後如果未能確定死因,便會交由法醫人類學家繼續取證。法醫人類學家則從骨頭裏尋找致死的方式(manner of death),是他殺?還是自殺?」她的工作,便是從屍體身上,蒐集「他」最後能提供的信息。

與電視劇不同的是,她不單和骨頭打交道外,還要負責大量文書工作,將檢查結果記錄在案。如屬刑事案件,紀錄會成為檢控證供;若涉及戰爭屠殺或違反人道的案件,則會成為國際法庭審訊時的理據;法醫人類學家更會出任專家證人、出庭作證。Winsome補充道,法醫學的追溯期一般為50年,期限過後,便只能當成考古學發現。「這是因為當中的人證或疑犯,很有可能已不在人世,根本無法進行起訴。」

Winsome對骨頭的熱愛,絕對是一見鍾情。在美國殮房實習期間,她需要處理一具已腫脹發紫的屍體,雖然眼前的屍體,佈滿蠢蠢蠕動掉落的屍蟲時,她還能慢慢把屍體各部位搬回原處,就像是媽媽扶起走路跌倒的小孩般——她當時的「勇氣」舉動,直到現在仍然為同事「津津樂道」。和家人外出飲茶時,她吃過鳳爪後,也會對着桌上一堆堆吐出來的骨骸,默默盯着愣住,直至被媽媽捉個正着。「鳳爪和人的手指一樣,擁有三節指骨(phalanges),我是在研究為什麼它會如此彎曲﹗」Winsome說罷,哈哈大笑。

如此看來,法醫人類學不就是一門主動接觸「髒」跟「臭」的工作?這位小妮子如何忍受得了?Winsome想了想回應道,「家人也說我小時候是一個愛乾淨的文靜小孩。」現在,她可要親手處理腐臭的屍體,工作環境也不限於實驗室裏。剛過去的暑假,她再度踏足塞浦路斯,參與一項由NGO和教會的合作計劃,到當地墳場處理一些無人認領的屍體,負責發掘考古及法醫人類學工作。「這兩三個月,我們要在烈日當空40多度下發掘墳墓,既會曬黑也會出雀斑,但我嫌侷促不愛戴帽……」休息的地方也不甚舒適,「過去兩年前行,我都是睡沙灘椅,十人一間房也只能開窗開風扇透透氣。」

處理屍體 如低調平靜的一場修行

但對法醫人類學的熱情,令Winsome全心地投入其中,專注處理手上的骨頭,時間彷彿轉瞬即逝。「每次處理屍體,我都覺得是一趟修行。」她說,哲學思維能讓自己抽離,從另一角度思考,坦然面對工作上遇到的客觀狀况。「整個人生猶如一個學習的過程,大概到死前一刻,才會知道何謂生命的意義。」她續道。「從外表上,你看不到也觸不到骨頭,但它卻支撐着整個身體,令你行走活動自如;直到受傷,人類才會察覺其存在。我覺得骨頭和法醫人類學的本質一樣,低調沉默、從不鋒芒畢露。」

Winsome還分享了今年在塞浦路斯的一段經歷。「當地教會發現一處坑形的墳墓,沒有立碑,不太尋常。我們發掘後,發現下面有一具穿著鬆垮垮如睡衣的骸骨,身旁的枕袋還藏有女性服裝。起初,大家都懷疑是變性人,經檢查後,確認是一副男性骸骨,後來團隊找到他的家人,才得知他是一位在1950年代過世的同性戀者。」Winsome說,當地的東正教反對同性戀,當時的牧師因為不喜歡死者的打扮,臨時幫他換上一身男裝下葬。可惜的是,其家人也不願接收處理,團隊惟有將他存放在當地的bone room。「相對好些人終其一生尋不到親人消息,面對如斯情况,總會有點無力感。」

那如何面對工作帶來的情緒?「我無法忍受別人虐待小動物,我不是冷酷無情的人,但工作時必須要收起情緒。」每次遇到嬰兒或小孩子的個案,總有難受感覺,但Winsome能在處理骨頭的過程中,消化和緩解這種情緒上的波動。

人道調查和救援亦是法醫人類學家的工作範疇之一。今年2月,她曾前往東帝汶,擔任當地法證科的法證人類學家和顧問。「那裏經歷多年內亂,警方一直在民居附近收集到人類骸骨,需要我們幫忙鑑定。工作仍然進行,大家也研究能否申請到資金多做一點,例如建立紀念碑。」

法醫人類學家是冷門行業,先不說亞洲地區欠缺相關資源及機會,即使在發展較前端的美國,通過法醫學院考試,得到國家認可的法醫人類學家,總共也不過六、七十人;要在這一行站穩陣腳、尋求發展,博士學歷已成基本要求。Winsome在這職志上,走的絕對是一條漫漫長路。「前幾年曾想過是否繼續堅持,但最後只能承認自己不是愛過簡單安穩生活的那種人。」她笑着說。現在,她仍在努力撰寫畢業論文,以完成英國的法證學及鑑證科學研究碩士,同時亦為積累更多實踐經驗而努力。12月,Winsome將赴英國,參與倫敦住宅大廈冲天火災的災難救援,以其專業鑑定事故中的死者身分。「今年初,我寫下2017年的工作目標,現在也算是達到心中所想。」

■Profile

Winsome Lee 李衍蒨

80後,大學本科在美國修讀哲學,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文學碩士,現正攻讀英國的法證學及鑑證科學研究碩士,主修法醫人類學。曾於美國邁阿密殮房實習;2015年起,參與塞浦路斯項目,負責考古發掘及法醫人類學工作;今年2月,曾赴東帝汶擔任法證科顧問。工作紀實《屍骨的餘音》作者及Facebook專頁「The Bone Room。存骨房」版主。

文﹕陳芷寧

圖﹕劉峻陶、受訪者提供

編輯:陳淑安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辣媽CEO:培養優秀孩子6件事(上)

pama_2017_09_12_a1【明報專訊】首先要代小T感謝Auntie、Uncle們的生日祝福,還有一直以來對他們姊弟倆的鼓勵及愛戴,是多麼難得的福氣。其實做母親之前,我對如何做一個負責任的母親,應該怎樣管教培養子女,簡直猶如老鼠拉龜。講起來又要多謝我阿媽,典型虎媽的嚴厲管教操控教育方法,令我發誓絕不加諸我的子女身上,大小T才能逃過一劫,確實要感激他們婆婆的最佳反面示範及教材。

個個家長都望子女有出息,我未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但朋友們都誇獎大小T,讚我的教育教導有方,這些年來不斷問我心得。我不是作狀扮謙虛或者自私不願透露分享,而是我靠土法煉鋼針對大小T的性格強弱項,摸着石頭過河累積的經驗而來,這對他們兩個有用,但不知對其他孩子是否適用,深怕會誤人子弟。最近讀到朋友分享史丹福大學的最新研究,說對孩子有六項培養,只要堅持兩年半,孩子將來一定非常優秀。研究內提及的六個範疇,我全部有做,誤打誤撞,修成正果,始料不及,急不及待和大家分享。

一、睡前故事

我和大小T兩個,不止講睡前故事咁簡單,為了讓他們養成準時上牀睡覺的習慣,我總會陪伴他們兩個談天說地,除了講童話故事以外,因為知道媽媽的聲音氣味會令初生嬰兒有安全感,即使剛出生時還是一嚿飯,我仍唱兒歌哄他們入睡,效果非常之好。我們會一起玩故事創作,還有亂接一通的接龍遊戲,天馬行空古靈精怪,齊齊笑個人仰馬翻。所以叫他們兩個上牀從來無難度,邊講邊玩,兩個很快就被周公急call睡着了。大T說他們兩個之所以長得那麼高大,是因為睡眠質素好又足夠,所以生長激素特別充足。兩個靈感IQ十分之高超,身高過1.8米的最佳示範在眼前,信不信由你!

二、教孩子做家務

雖然自小有公公婆婆,還有家傭幫忙照顧,小時候未有自理能力的大小T只能被照顧,但從他們兩三歲開始,我就要他們幫手做簡單家務。抹枱開飯派筷子,收拾玩具吸塵抹地板,陪我去街市買餸。婆婆總是嘮嘮叨叨話我搵來搞,因為他倆玩多過做,愈搞愈污糟,常常搞出個大頭佛,但我堅持要他們兩個做得幾多得幾多。學習清潔打掃技能的確不必急在一時,但學習自我照顧能力,以及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絕不能怠慢。年紀小不是奉旨繑埋雙手等被伺候的理由、毋須做家務的藉口。在能力範圍之內,一家人無分彼此,一起負起家庭責任做家務。大小T兩個有機會參與,做得不亦樂乎。效果如何,不是重點,觀念概念自小確立最重要。大T單人匹馬去韓國讀書,由零開始靠自己照顧自己,刻苦耐勞還要堅強頂得住孤身一人寂寞,不是一時三刻學得來的,服不服由你!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文﹕張慧敏

手語教育學前做起 真正聾健共融

語橋社資主席鄧慧蘭認為,若要讓市民明白手語雙語並非純粹研究項目,而是能在社區實踐的工作,便需要通過社區接觸,向大眾推廣手語雙語的重要,因此成立了語橋社資。(郭慶輝攝)
語橋社資主席鄧慧蘭認為,若要讓市民明白手語雙語並非純粹研究項目,而是能在社區實踐的工作,便需要通過社區接觸,向大眾推廣手語雙語的重要,因此成立了語橋社資。(郭慶輝攝)

【明報專訊】近年港府推行融入教育政策,聾童需要入讀主流學校,他們學習時遇到很多障礙,成績差令他們較難找到工作,形成惡性循環。主流學校不教手語,亦令到手語難以承傳。為了改善聾人教育及增加他們的就業機會,社企語橋社資開設手語雙語班,希望先由學前教育做起,讓聾童、健聽學童和他們的家庭成員一起學習手語,令聽障人士與健全人士無障礙地溝通,建立真正的「共融社會」。

語橋社資於2016年成立,前身為中大「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的學前服務部分,現時語橋社資的主要服務是「雙語樂——早期手語雙語發展計劃」,分別開設嬰兒手語雙語班、手語雙語中文閱讀班和家長手語班。每個班別都是由一位健聽老師和一位聾人老師用口語及手語授課,導師設計課程時會以故事作為藍本,並加入遊戲元素。

採收費模式 營運更穩定

在嬰兒手語雙語班,孩子及家長可學習口語和手語的生字;在手語雙語中文閱讀班,孩子和家長可一同閱讀故事和進行雙語活動,學到口語、手語和書面語,而手語雙語中文閱讀班的學生家長,可以免費參加家長手語班。手語班的課程內容會上載至網上手語輔助閱讀系統,讓家長和學童可以在網上重溫課堂內容。語橋社資主席鄧慧蘭,同時亦是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總監,她認為要讓市民明白手語雙語並非純粹研究項目,而是能在社區實踐的工作,必須要通過社區接觸,向大眾推廣手語雙語的重要,所以她便成立了語橋社資,希望通過手語這個橋樑,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語言是社會上任何一個人的資源,故把社企取名為語橋社資。

鄧慧蘭認為,手語雙語班採用收費模式,可讓社企不需受捐款數目的限制持續地營運,「如果有(捐款)就做,沒有就不做,是不太穩定」。語橋的理念是手語雙語共融,收費模式可以帶出營辦服務的負責人和參與者都要付出的信息,並把這信息傳遞至社會。不過,政府統計處2014年有關殘疾人士資料顯示,全港15.5萬名聽覺有困難人士中,只有3900人懂得手語,僅佔2.5%。學習手語的聾人不多,語橋目前的最大難題是尋找合適的手語導師。鄧慧蘭表示,在香港找聾人導師很困難,因為受良好訓練及取得證書的聾人手語老師不多。

花半年訓練聾人做手語導師

很多聾人還沒中學畢業就已出社會謀生,語橋尋找聾人導師時,要花很多工夫跟他們傾談,「有的會願意回來接受訓練,但有的對自己的信心不大,選擇放棄。」她續稱,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近10年來訓練了一批聾人,讓他們擔當聾人手語教學的訓練者,聾人在成為手語導師前,需要接受約半年時間的培訓,確保教學有一定質素。

政府推行融合教育,很多聾人要到主流學校讀書,是引致手語失傳的主因。鄧慧蘭表示,以前聾校在傳遞手語中擔當重要角色,同學和老師都會用手語,「融合教育把手語這條繩剪斷了」,雖然政府出發點是想小朋友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機會,但配套不足,也沒考究過聾童是不是需要手語。她表示,語橋社資一直有向大眾和政府部門推廣手語,現時部分電視節目和立法會會議也提供手語傳譯時段,她期望社會可以逐漸改變對手語的看法,並把手語放到主流教育。

融合教育配套不足 手語失傳

鄧慧蘭認為,無論是健聽、失聰或有特殊需要,都可以學習手語,「小朋友是張白紙,其實他們什麼都可以學,用動作來代替信息,他們會覺得很有趣味。」此外,她發現健聽學童在學習手語後,他們會主動幫助聾童,喜歡與聾童交往,並認識到聾童的需要,「他們看到身旁的人有需要,會放下手上的工作去幫忙,這樣才是好的共融教育」。

語橋社資最近參加了星展基金會和新加坡國立大學舉辦的「亞洲社會企業挑戰賽2017」,獲得公眾投票的「AsiaForGood Reader’s Choice Award」獎項。鄧慧蘭稱,比賽中她認識到其他國家的社企,從中取經,學習這些社企的成功之道。她希望將來語橋社資可以有機會參加更多比賽,提高知名度,增加社會對手語的認受性。

[社企新天地]

明報記者 鄺月婷

化驗人員、醫務化驗師 裝備入行 工作舉足輕重

 (圖:IVE 提供)
(圖:IVE 提供)

檢測及認證是本港六大優勢產業之一。無論是檢測化驗或醫務化驗都是與市民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以前者為例,涉獵消費品、玩具、成衣、中西藥及食品等範疇。至於後者,以醫務化驗師的工作為例,主要提供與疾病有關的測試結果,協助醫生準確診斷,工作同樣不容有失。有意投身化驗相關工作的人士,及早做好進修的準備。

食品法規事務助理李佩君:為食物安全把關

進修經歷:中七畢業→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IVE) 化驗科學高級文憑→

香港中文大學自然科學本科課程

常說選科擇業宜以興趣為先,李佩君 (Sabrina) 不只做到,更樂在工作中。現於零售集團中任職食品法規事務助理的她表示,「大家每日都會接觸不同的食物,食物安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的工作包括將公司自家產品如新鮮肉類、蔬菜等,以及生產商的食品,交予公司的實驗室檢驗,確保它們出售前符合安全標準。」

另包裝食物方面,她也要檢查其標籤內容是否正確和合乎法例要求,如原材料成分含致敏源:奶、蛋、花生等,要確保標籤已列明相關資料,以保障消費者。

熟悉相關條例 確保符合安全標準

入行一年的她指,其工作最重要是細心和熟悉條例,「如曾有食品標籤上沒註明最佳食用日期;又如產品含食物添加劑、防腐劑等,要檢查它們是否本港允許使用的類別。」她補充,由於公司的產品種類繁多,加上來自不同地方,遇上產品資料內容是韓文、日文等,便要交由相關同事翻譯內容,或自己翻查資料。

Sabrina 表示,一向對食物安全及條例方面感興趣,因此中七畢業後,選讀了「化驗科學高級文憑」課程。「進修時曾分別到化學和食物實驗室實習,『Chem Lab』主要是在分類部門工作,當收到樣本時,我會協助產品的化驗項目分類工作,以玩具為例,可作歐盟玩具安全標準測試,如 EN71;而『Food Lab』的職務則包括儀器校正、種菌準備和文件工作等。」以上的實習經驗使她更了解實驗室的工作流程,對日後工作有一定幫助。

她笑言,現時每次選購食物時,都十分留意食物標籤,如產品標明是低脂、低糖,她會認真細看內容是否正確,「工作最大滿足感是為消費者提供正確的食物資料和健康的保障。」

檢測及認證業具發展潛力

政府統計處就檢測和認證業在 2015 年的行業數據顯示,私營獨立機構的總就業人數約 13,580 人。IVE 沙田院校應用科學系高級講師郎衞國表示,市場對不同產品的測試標準趨嚴謹,連帶對化驗人員技術的要求,儀器的精密度和靈敏度亦隨之提升。

他指,近幾年政府積極推動行業發展,包括成立香港檢測和認證局、中藥檢測中心,可見行業具發展潛力。其中化驗技術員的工作,包括樣本處理、協助化驗、儀器檢測、處理數據和結果等。以 IVE 的「化驗科學高級文憑」課程為例,主要圍繞測試、檢驗和認證等方面,並設兩個分流:分析化學、檢測和認證,內容涵蓋消費品、玩具、成衣、中西藥及食品等,培訓學生全面性的化驗科學知識、技能和專業分析技巧。學員有機會應用不同的化驗科學儀器,畢業後能投身相關工作。

檢測重誠信 確保測試結果

以上課程學員要進行不少於 90 小時的實習,地點包括化驗所等,「以玩具為例,化驗時要先拆出不同的部件,以測試顏料、重金屬等項目。其他工作如樣本登記,將要化驗的產品分門別類,進行不同測試,如歐盟玩具入口標準;輸入資料、撰寫報告等,視乎不同化驗所而定。」

郎衞國強調,無論是學習或工作過程中,均十分着重誠信,「任何流程或工序,也要跟足指示,遇上繁複步驟或任何問題時,也絕不能造假,否則有機會影響測試結果。」

朗衞國:

進修:逾半數畢業生繼續進修,他們多選讀相關學位課程,如化學、自然科學、檢測與認證。

就業:畢業生可於公證行及化驗所擔任化驗技師或技術員工作,包括:消費品安全測試、藥物及食品測試、環境分析及研究發展,亦可從事實驗室品質管理及科學產品技術銷售服務等工作。起薪約 11,000 元。

專業資格:畢業生如具 2 年測試相關經驗,可申請成香港測檢認證協會的認可專業測試技術員;具 5 年測試及管理相關經驗,通過考核後,可申請成為以上協會的認可專業測試師。

醫務化驗人員 助醫生及時診斷

隨着醫療技術的發展,臨牀診斷跟醫務化驗結果的關係十分密切。同屬化驗工作,醫務化驗人員的職務又是什麼呢?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HKU SPACE) 生命科學及科技學院課程主任區鑑明表示,醫務化驗人員主要負責與疾病有關的測試,從人體組織、分泌物、血液、尿液等取樣本化驗,提供予醫生正確和及時的診斷,並作適當的跟進和治療。

HKU SPACE 生命科學及科技學院高級課程主任劉嚴德光博士表示,隨着未來新醫院的落成,加上退休潮,預料市場對醫務化驗人員有一定需求。「人口老化下,公共衛生服務和醫務化驗服務的需求將會增加。」區鑑明補充。

醫療化驗科學是一門包括臨牀生化學、血液學及血清學、組織病理學及細胞病、醫療微生物學的綜合專門科目。HKU SPACE 生命科學及科技學院課程主任周智豪博士表示,現時醫管局轄下有 40 多間醫院,另坊間有約 150 間私營化驗所。

一般地區性醫院都設有以上 4 個範疇的實驗室,每間有 30 至 40 名員工,其中醫院化驗人員接觸的檢驗範疇較私營化驗室多元化。

做事謹慎、對數字高度敏感

三人皆稱,不論從事哪個範疇,化驗人員做事要謹慎、工作態度認真。「工作並非只對着儀器和數據,要細閱報告內容,是否有偏差,因此要具備分析能力、責任心、對數字高度敏感和團隊精神。」

從事醫務化驗師工作,須完成獲醫務化驗師管理委員會認可的指定課程及具備註冊資格,除全日制的大學本科課程外,從事實驗室相關工作人士亦可透過修讀兼讀制課程取得註冊醫務化驗師資格。

教學醫院實驗課 熟悉醫院運作

周博士說,HKU SPACE 開辦的「醫事技術高級證書」課程,主要為業界人士而設,內容包括生理學、生化學、綜合醫事技術,和醫務化驗4個範疇的選修科。學員包括具備生物化學、生物科學、生物科技等背景的人士。「為使學員熟悉醫院實驗室的運作,我們會安排學員在教學醫院的學生實驗室進行常規的實驗。」

想入行卻欠缺相關學歷或工作經驗者,可由該學院的「實驗室科學文憑」課程起步,內容包括教授基礎實驗室科學知識、化驗技巧、實驗室管理知識和服務品質保證等技巧,畢業學員可投身助理職位。

進修:劉博士:可修讀生物醫學或相關的碩士課程

就業:區鑑明:「醫事技術高級證書」課程的畢業學員出路包括醫管局、衛生署、馬會化驗室、政府化驗室、獸醫化驗室、藥廠、科研實驗室等。以任職公營醫院的副醫務化驗師為例,起薪 25,415 元。如要晉升至醫務化驗師職位,須具備 5 年工作經驗及碩士學歷。

專業資格:周博士:「醫事技術高級證書」課程畢業學員可取得香港醫務化驗管理委員會「醫務化驗師 (第 II 部分)」註冊資格,並獲輔助醫療業管理局承認;待取得 3 年認可的工作經驗,可註冊成為第 I 部分醫務化驗師。根據以上委員會的數據,截至 2017 年 9 月,註冊醫務化驗師的第 I、II 部分各有 2,445 及 1,005 人。

文:王安娜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入資優學苑 增「誠意考驗」 防甩底 須先讀網上課程再甄選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定期舉行奧林匹克選拔,選出100名學生重點訓練,中途不斷淘汰,最後階段通過測試的便能代表香港出賽,當中包括早前參賽並獲獎的黃子峯(左二)和郭敏怡(右二)。兩人身旁為擔任導師的科大化學系講師陳鈞傑(左一),以及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香港委員會副主席梁達榮(右一)。(劉俊陶攝)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定期舉行奧林匹克選拔,選出100名學生重點訓練,中途不斷淘汰,最後階段通過測試的便能代表香港出賽,當中包括早前參賽並獲獎的黃子峯(左二)和郭敏怡(右二)。兩人身旁為擔任導師的科大化學系講師陳鈞傑(左一),以及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香港委員會副主席梁達榮(右一)。(劉俊陶攝)

【明報專訊】培訓資優學童的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每年均會取錄約2000人,最終只有五成至六成人報讀課程,一半資源變相浪費,學苑決定由下學年起要「看申請者的誠意」。學校可如以往一樣推薦學生報讀資優學苑,將不再設人數上限,被推薦的學生須先完成20多個小時網上課程和評估,通過後才可再報讀面授課程。

一年取錄2000人 四成沒報讀課程

資優學苑院長吳大琪盼可取錄更有誠意的學生,免卻學校推薦完又不上課程所造成的資源浪費。另外,學苑亦計劃將某些科目列為收費科目,吳說,因向政府申請收費的手續繁複,現時未知學費金額,趕及明學年能收費的科目或許只有一兩科,大部分科目還是免費。

學校推薦不再設限 部分課程轉收費

學苑有為數學和化學等的資優學生報名參加奧林匹克賽事,本港代表今年首次出征「國際大都會奧林匹克」化學組比賽,由黃子峯奪銀牌;數學組方面,郭敏怡在62名「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女參賽者中成績排第二,兩名同學及其導師都認為,本港文憑試課程設計不利STEM發展。

導師「火博士」﹕高中課程廣而不深

黃子峯的導師、有「火博士」之稱的科大化學系講師陳鈞傑認為,即使是化學科,文憑試往往要靠背誦才得高分。他說英國高考近年出題偏重理解,這樣才可令學生有更深層次思考,但現時港生應付文憑試「背完就得,不太懂思考」,入了大學就不適應。他又說,本港高中課程涉獵太廣,但欠缺深度,令學生不重視概念和理解,教師又教不及,他認為寧願教少點課題,但教得深入,反而更能打好學生基礎。

郭敏怡現時為中大數學系(數學精研課程)一年級學生,她以數學科為例,指文憑試只強調答案,「不知道條方程式怎來,總之有就背,這不求甚解的想法令學生難以深化思考」;她亦指不把數學延伸課程當作一學科,令學生即使有興趣也未敢投入,「有同學真心鍾意M2,但大學不當一科,因要兼顧其他計分的學科,便沒動力讀而棄修」。

另外,學苑就「行動價值觀」向全港3355名學生做問卷調查,再比較外地同類調查,發現各地學生在誠實、關愛、領導才能和靈性發展方面都較成人低分;而本港小學生所有方面的表現都較中學生好,特別是誠實、熱忱和靈性。

韓國升學:港生赴韓升學做Oppa 生活細節不容忽視

study04_kr07_pto10韓國流行文化盛行,人人都留着空氣瀏海、吃着泡菜、看着韓劇,甚至令部分學生學習韓語、選擇到韓國升學。

香港學生張旭潤(Jason)也對韓語充滿興趣,他憑自學獲取韓國語能力考試(TOPIK)三級成績。為了使韓語能力更上層樓,他決定赴韓修讀語學堂,及後更入讀成均館大學經營學系,成為港產「Oppa」感受當地文化。

Jason在香港完成高考後,因未獲本地大學取錄,便選擇先投身職場。他邊工作邊自學韓語,雖然考獲TOPIK三級成績,但自覺韓語水平有所不足,希望在語法能力上有所提升。正好他因工作儲下一筆積蓄,可讓他作學費之用,便開展了韓國留學生活。

學習韓語屬首要 考至TOPIK六級方為上

Jason為了增進韓語知識,入讀韓國成均館大學語學堂,及後更成功升讀大學,現為成均館大學經營學系四年級生。
Jason為了增進韓語知識,入讀韓國成均館大學語學堂,及後更成功升讀大學,現為成均館大學經營學系四年級生。

要在韓國學習韓語,大學「語學堂」屬首選課程。Jason赴韓後入讀成均館大學語學堂課程,完成後考獲TOPIK最高級別第六級,並獲成均館大學取錄,現時於該校就讀經營學系四年級。

現時,韓國大學對留學生的韓語要求為TOPIK四級。不過,因為大學課程用字較深,Jason認為四級韓語未必夠用,應學至最高第六級。Jason曾有朋友因為韓語水平跟不上,升讀大學後要停學一年,重回語學堂進修韓語。因此,Jason建議有意到韓國升讀大學的同學,應先學好韓語再作考慮。

住宿類型種類多 宜按預算及習慣作選擇

在韓國生活的數年間,Jason並沒有入讀大學校內的住宿。就讀語學堂時,他曾經與同學在外合租房間,基本上愈多人合租,價錢愈便宜。他分享,一人租住的每月房租約為韓圜₩50萬(約為港幣$3500)、二人合租平均每人約韓圜₩33萬、三人合租平均每人只需韓圜₩27萬,但需留意房租是否包括額外雜費。

升讀大學後,Jason選擇自行租住「One Room」,費用為每月韓圜₩50萬,當中包括水費、上網費、管理費,但要額外繳付電費和煤氣費。One Room主要租住對象是留學生,按字面解釋,是讓一人居住的房間,當中包括洗手間及廚房。部分One Room包括了基本生活用品和家具,例如床、洗衣機、冷氣機、衣櫃、網絡等,同學亦可自行更換家具。但亦有些One Room不設家具,同學需自行添置,也須自行安裝上網線及路由器。

除One Room外,留學生也可選擇6 – 10人合租的「Share House」。Jason指,其身邊的男同學多是自住One Room,以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女同學則多跟朋友合租Share House,方便互相照顧。有意赴韓的同學可按自己的預算及生活習慣作出選擇。

從事兼職工作 幫補生活費

生活費方面,韓國跟香港物價相近,Jason平均每月開支約為港幣 $4000 – $6000。為了賺取生活費,Jason選擇在學同時擔任兼職,例如進行翻譯工作、到明洞擺檔攤等。但同學切記平衡學業與兼職工作,不能過度偏重於兼職,以免耽誤學業。

除了兼職,在韓國的留學生可選擇申請獎學金。以當地提供給國際學生的獎學金為例,每位國際生在首學期時可按成績獲學費減免。若同學的GPA(成績平均績點)超過3.5,更有高達一半學費的獎學金。

上課認真假期放鬆 見識更多更廣博

Jason指當地學習風氣盛,同學全都認真專注學業,絕非以享樂及翹課為主的大學生活。但在假期時,Jason會好好輕鬆一番,例如會跟朋友「地鐵遊」旅行。韓國的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同學可趁留學期間到境內各地旅遊。Jason曾經到過坡州、春川、水源等地旅遊,增廣見聞。地鐵遊以外,由於當地租車費用不高,每天約為港幣$200,持駕駛執照的Jason選擇「自駕遊」,自行到各地遊歷。

乍聽之下,前往韓國升學看似能進入韓劇中的世界,十分夢幻。但前往當地生活並非容易之事,同學可參考Jason生活的經歷,並考慮當地文化和學習風氣是否適合自己,才作出升學決定。

Jason在假期時會跟友人在韓四處遊歷,增廣見聞。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Jason在假期時會跟友人在韓四處遊歷,增廣見聞。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知多點】

韓國語能力考試(TOPIK)由韓國國立國際教育院舉辦,主要為母語非韓語的外國人進行韓語考核。要在韓國修讀韓語及考取TOPIK資格,語學堂是一個熱門的選擇。以Jason修讀的成均館大學語學堂為例,課程為期一年,共有六個學期,因此內容較密集,同學必須勤力溫習才能跟上進度。語學堂更設有留班制度,同學若出席率不足,或考試成績不達標,便須留班重讀,要求嚴格。

文:黃詩雅

書本樣式

study04_kr07_1

study04_kr07_2

 

 

韓國升學:入讀頂尖韓國SKY大學 留韓港生:當地學習風氣盛

study04_kr06_pto10首爾大學(Seoul University)、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這三間著名的韓國大學合稱為「SKY」,被譽為「韓國大學一片天」。SKY在當地屬頂尖大學,韓國人甚至認為考進了SKY是光宗耀祖的事。

香港學生李穎心(Irena)憑着努力,成功躋身延世大學學生之列,邁向屬於她的一片天。她分享留韓時的生活,形容當地充滿學習風氣。有意赴韓的同學除了要喜歡當地文化,也要有心理準備要面對繁重的學業。

先考TOPIK 確保擁韓語知識

Irena完成中學文憑試後,本於香港就讀自資學士學位課程。可是入學後不久,她發現課程並非自己興趣所在。剛好當時Irena正學習韓語,便萌生到韓國升學的念頭,毅然退學實踐所想。

Irena於韓國完成語學堂課程後考獲T O P I K五級的成績,並成功入讀延世大學傳理學系。(圖片由受訪者 提供)
Irena於韓國完成語學堂課程後考獲T O P I K五級的成績,並成功入讀延世大學傳理學系。(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韓國大學對海外學生的入學要求中,其中一項是要考獲韓國語能力考試(TOPIK)四級或以上,確保他們擁有足夠於當地生活及學習的韓語知識。有意赴韓的港生可於本港學習韓語及報考TOPIK,或是直接到韓國修讀由大學開辦的「語學堂」一年韓語課程後報考TOPIK。曾於香港學習韓語的Irena,選擇前往當地入讀成均館大學語學堂。Irena擁有基礎韓語知識,於語學堂學習進度良好,八個月後便考取了TOPIK五級成績,比預期還高了一級。

修畢語學堂 自行遞表申請大學

韓國的大學為獨立招生,學生自行向心儀大學遞交所需文件(高中成績表、推薦信、中學文憑試成績、語學堂成績等)便可完成申請。Irena完成語學堂課程後向延世大學報名,憑着學業成績獲取錄,入讀傳理學系學士課程。

Irena提醒有意申請的同學,若於修畢語學堂後報讀當地大學,需回港向律師行取得公證,方可作為認可文件交到韓國的大學作報名之用。

韓國人重視學業 夢寐以求考進SKY

韓國的大學為獨立招生,學生要自行了解心儀大學的入學要求及 申請方法。
韓國的大學為獨立招生,學生要自行了解心儀大學的入學要求及申請方法。

韓國人重視學業成績,學習風氣盛,跟香港同樣「一試定生死」。以當地「大學修學能力試驗」(高中公開考試)為例,若考生於考試日遲到,可托警察動用警車接載,讓其盡快趕到考場。韓國人的良好學習態度甚至不限於自身,他們更會推而廣之。Irena舉例,當她上課時遇到不明白之處,韓國同學會細心地向她解說、並分享課堂筆記,其室友更會為她檢查功課。在延世大學,校方規定學生不可缺席超過三次,因此沒有翹課的風氣。

重視學業的韓國人更會以大學定型學生。Irena分享,一次她在外吃飯,店員得知她於延世大學就讀後,狀甚羨慕地稱讚:「你讀書一定好強。」由於當中每100名高中生,只有一名能考進SKY大學,因此韓國學生都會以升讀SKY大學為目標,成績優異方可入讀,令當地社會對SKY大學生有絕佳的評價。除了成績優異,Irena指延世大學的韓生語言能力甚佳,不少同學從歐美國家、中國等地回流韓國讀大學,懂英語和普通話,有利與留學生溝通。

韓國文化重輩分 熱愛集體聯誼活動

韓國人擁有良好團體精神,不時組織集體活動,Irena也曾參與其 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韓國人擁有良好團體精神,不時組織集體活動,Irena也曾參與其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韓國生活,同學也要留意文化上的差異。韓國人重視輩份階級,韓語中有向長輩表示尊敬的「敬語」。Irena就此分享一次有趣的經歷:一次她跟韓國友人外出,友人感內急,便一起去洗手間。但因她比Irena小一歲,即使她較感內急也堅持要讓Irena先去,以表尊重。

此外,韓國人擁有良好團體精神,喜歡一大群人聯誼的集體活動。當地大學生喜歡外出喝酒聯誼至深夜,往往至凌晨時份才回宿舍,Irena就曾因被韓國室友吵醒而有所爭吵,有意入住當地宿舍的同學要對此有心理準備。

寄語同學認清目標 勿為追星赴韓

韓國流行文化風靡全球,不少香港學生均有喜歡的韓國明星,對當地文化趨之若鶩。對此,Irena提醒同學不要為了「追星」而到韓國升學。以她自身為例,延世大學要學生提交的報告有很多,令她不時埋首功課中,難以常常「追星」,只能間中參與相關活動。同學要真心喜歡韓國和其文化,再考慮升學目標才下決定。此外,Irena再三鼓勵同學到韓國升學時,不要害怕說韓語,要多說、多練習,方能有效提升語言能力。

文:黃詩雅 訪問場地提供:Korea Plaza

書本樣式

study04_kr06_1

study04_kr06_2

 

 

內地升學:港生北上讀經濟貿易 擴闊視野與國際接軌

余靄汶(阿Man)中學畢業後入讀了香島專科學校的先修班,為投考內地大學做好準備。
余靄汶(阿Man)中學畢業後入讀了香島專科學校的先修班,為投考內地大學做好準備。

中港兩地交流頻繁,商務貿易來往日益增多,近年北上升學的港生數字也有上升的趨勢。現從事建築測量工作的余靄汶(阿Man)早著先機,她中學畢業後便經先修班及內地聯招試升讀內地大學,於2012年在華僑大學完成國際經濟與貿易(國經貿)課程。她分享,在內地的大學生活令她擴闊視野,而修讀國經貿則使她在工作上更易與國際接軌。

阿Man完成會考後,在家人建議下入讀香島專科學校的先修班,為內地大學聯招試作準備。完成一年課程後,她同時報考「港澳臺聯招考試」及「兩校聯招」(暨南大學、華僑大學聯合舉辦的入學試)。最後,阿Man透過兩校聯招考進華僑大學,前往福建開展大學生活。

內地學習風氣盛 課程中英並重

阿Man經過暨南大學、華僑大學兩校聯合舉 辦的招生考試,順利入讀華僑大學。
阿Man經過暨南大學、華僑大學兩校聯合舉
辦的招生考試,順利入讀華僑大學。

港生到內地升學,大多選讀華僑大學(華大)和暨南大學,而阿Man修讀的國經貿更是熱門科目之一。國經貿的課程內容包括經濟學、統計學、國際商務等,教授基本經濟及商業理論外,也會讓學生了解國際市場的現況,為未來事業打好基礎。

內地的學習風氣盛,為學生帶來不少壓力。而阿Man也不敢鬆懈,上課時會預早到達課室,以免錯過課堂內容。坊間總認為在內地讀書,接觸英語機會會減少,阿Man卻指她在學時,校方非常注重學生英語能力,尤其是她修讀的國經貿更為看重英語。而學習英語的過程絕不沉悶,她舉例,在修讀「劍橋商務英語」一科時,同學需拍攝大概40分鐘的影片作功課,以有趣的形式學習。此外,華大設有全英語授課的國際學院,可供同學自由選讀。

語言習慣與港不同 多說多聽耐心適應

華大屬專門招收僑生的大學,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如港澳台、馬來西亞、越南、緬甸、新疆等,因此溝通十分重要。對阿Man而言,溝通正是最大困難。因她起初完全不懂普通話,不會說也聽不懂,只能以中英夾雜的方式,讓同學猜她的意思,或是經其他港生為她翻譯。後來,內地的語言環境令阿Man不得不多說及多聽,使她的普通話大有進步。現時她能用普通話作日常溝通,在生活及工作上均大有幫助。

除語言外,學生要適應內地較慢的生活節奏。阿Man指,內地人習慣有2 – 3 小時的午飯時間,還有午睡時間。就連到銀行辦手續,也要等一段長時間,她笑言也因此而訓練出耐性。

消費物價低 自行煮食反更貴

阿Man(右一)在大學中認識到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圖為她跟緬甸及老撾同學於畢業晚宴中合照。(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阿Man(右一)在大學中認識到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圖為她跟緬甸及老撾同學於畢業晚宴中合照。(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華大的宿舍分為境外生和境內生兩類,阿Man留學時入住境外生二人宿舍,每人每年的租金約為人民幣¥4,000元。華大校園內設4間飯堂、1間超級市場,飯堂的膳食非常便宜,每碗白飯為人民幣¥0.3元,連同餸菜計算,平均每餐只需人民幣¥5元。不少留學生為求節省開支,會選擇自行煮食,阿Man卻指在華大生活的情況相反:「在當地較難找到港式飯菜的食材,因此自行烹煮比於飯堂用膳所費更高。」不過,當地的食物偏為油膩,跟港人的飲食習慣略有不同,阿Man指她曾因此感到腸胃不適。

華大位於福建,物價較一線城市便宜,阿Man每月支出約為港幣$1,000多元。而華大到市區需時約30分鐘路程,交通方便,學生可時常進出市區購物或進行休閒娛樂活動。而在假期時,阿Man會跟同學到境內各地旅遊,如哈爾濱、東北三省、內蒙古等,大大擴闊她的眼界。

得學長熱心幫助 莫憂人生路不熟

對於有意升讀內地大學的同學,阿Man表示要選自己心儀的學科。同學們或會擔心中港文化差異,但阿Man認為只要努力讀書便可,亦不用害怕到陌生環境學習。她指,華大的同學十分友善,例如她剛到華大時,學長們熱心地助她安排住宿。即使宿舍沒有電梯,學長還是會協助搬運行李上樓。因此,同學不用過於擔心到外地人生路不熟。

【知多點】

香港與內地的高等學士學位很多都是互認,兩地亦於2004年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備忘錄》。內地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都在名單內,而華僑大學就是其中之一,同學不必擔心學歷認受性的問題。

而修讀專科的同學,留意回港後要按照相關的執業規定進行註冊或考試。例如中醫需投考由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所辦的中醫執業資格試、獸醫則要到獸醫管理局申請執業證書。

文:黃詩雅 訪問場地提供:香島專科學校

書本樣式

study03_cn07_1

study03_cn07_2

 

 

內地升學:專家教路:北上升學報讀熱門學科 要先了解行業實況、課程內容

香島專科學校羅永祥校長提醒,同學選擇往內地升學前,應對大學及課程作多方面的了解。
香島專科學校羅永祥校長提醒,同學選擇往內地升學前,應對大學及課程作多方面的了解。

隨着中港兩地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兩地商務往來愈來愈多,亦有不少中資機構在港設立辦事處。若同學擁有內地學習及生活背景,相信會更有利未來投身職場。而且,自2004年起中港兩地的高等教育學歷互認,內地大學學歷有一定認受性,吸引港生到內地升學。

不過,內地的大學眾多、可供選讀的學科也多。香島專科學校校長羅永祥(羅校長)提醒,選科前按個人興趣作選擇,同時留意市場實況,評估畢業後的行業環境、也要留意課程教學內容,經多方面了解後才報讀最適合自己的學科。

中醫最為熱門 市場出現飽和

根據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資料顯示,免試錄取計劃中,最多同學報讀的是醫學(11.7%),當中8成人選修中醫。羅校長表示,由於中醫有專業化和普及化的走勢,加上內地中醫的經驗豐富,即使本港的中醫課程也會聘任內地醫師授課,因此吸引同學選讀。

不過,羅校長指,目前香港的中醫師出現飽和情況、就診率低,同學畢業後或會面對求職困難。截至2016年底,全港中醫師人數有近10,000人,而根據香港中醫管理委員會中醫組通訊第44期資料顯示,2016年的中醫執業資格臨床試共有573名考生,通過考試的有237人。自2010年起,每年平均有大約200人通過考試,即是每年的中醫師不斷增加,但是到中醫求診的病人沒有大幅度的上升,中醫師人數可謂處於飽和情況。

此外,同學於內地修畢中醫學士課程後,回港執業前要先投考中醫執業資格試,以2016年的情況為例,只有約4成報考的考生能通過考核。因此,雖然中醫為專業學科,看似前景優越,但同學需充足了解畢業後的就業情況,不要盲目報讀熱門學科。

商科經濟重視數學 有讀M1 、M2 較佔優

內地大學眾多,更有專科大學、綜合大學之分。
內地大學眾多,更有專科大學、綜合大學之分。

除了醫學類,經濟、管理、金融、貿易亦是熱門的學科。內地的經濟發展日益蓬勃,加上中港兩地的有頻繁的商務來往,對專才的人手需手也隨之上升,無論於內地或香港的就業前景也不俗。以商科類課程而言,學生的數學程度非常重要。

羅校長指,內地大學的商科或經濟學院要求學生修讀高等數學,當中有統計、線性代數等較深入的內容。若同學於中學時沒有修讀數學延伸部分,修讀高等數學時便會較為吃力。因此,若同學較擅長數學,在內地就讀商科類學科也會較容易跟上課程。

於內地升學,或會予人忽視英文的感覺,但其實內地大學是中英並重。若是同學主修商科,外語課更會佔多,大學更會聘請外國教授及參考西方的教材。部分大學更設有國際學院,以全英語授課,提供更多的選擇給同學。例如中山大學的嶺南學院便屬國際學院,同學可自由選擇使用中文或英語上課。不過,國際學院費用一般較貴,普通學院的學費約為每年¥5,000 –¥ 6,000人民幣,國際學院則是約每年¥20,000人民幣。

體藝類學科要求不高 不難入讀

羅教長任教的香島專科學校設有內地升學資源中心,提供各種內地大學的資訊予有意升讀的同學參考。
羅教長任教的香島專科學校設有內地升學資源中心,提供各種內地大學的資訊予有意升讀的同學參考。

對於不擅長學術科目且對體藝類有興趣的同學而言,內地亦屬不錯的升學選擇。內地大學體藝類學科的入學要求相對較低,如透過面試招生,同學在中學文憑試獲得2211的成績便可報讀。在港澳台聯招考試中,獲200分以上也可報讀。以著名的北京電影學院為例,其基本錄取分數為200分,相信同學只要努力讀書便不難入讀。

目標明確 報專科大學增取錄機會

內地大學有綜合性大學和專科大學之分,同學在選校時或會有所疑惑。一般而言,羅校長建議同學報讀綜合性大學,若日後發現就讀科目不適合自己,或是發現自己另有興趣,便可於校內轉科。而且,綜合性大學可讓同學接受更全面的教育,文理學科皆可選修,選修課可讀音樂、藝術、管理等,學習更為多
元化。

不過,羅校長表示,若同學對所讀學科已有明確的目標,便可選擇專科大學。專科大學的錄取分數較綜合性大學較低,但教育水平、資源等跟綜合大學不相伯仲。他舉例,例如華東政法大學的法律系不比北京大學的法律系遜色,兩校同樣在該學科排名名列前茅。而專科大學多以職業技能為重,若同學喜歡較強實用性的學科,可以選擇專科大學就讀。在聯招報名時,若同學已有心儀學科,可以透過較低的門檻報讀專科大學,獲取錄的機會亦大大增加。

文:黃詩雅 訪問場地提供:香島專科學校

書本樣式

study03_cn06_1

study03_cn06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