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成聯招學額被放棄 專家籲學生三思

【明報專訊】大學學位一直僧多粥少,不少考生考到「33222」,達到大學入學成績門檻仍無法獲派學位。不過,去年聯招數字顯示,23,318名獲聯招取錄的學生中,約三成考生放棄接受課程,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副主席何玉芬說,對學生「有offer都唔要」感到可惜,希望學生三思。

《明報》和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合作,在明報新聞網、facebook專頁「明報即時新聞」及「明報教育」昨晚推出「DSE放榜日改選分析Live Chat」,回應考生的聯招改選策略問題。

聯招數字顯示,學生獲聯招取錄後放棄接受課程的人數持續上升,由2014年的3938人,增至去年7038人。

建議非最佳選擇仍可一試

何玉芬說,這個現象不健康,若學生在選科時沒深思熟慮便選科,獲派學位卻「唔知係乜」而放棄,她希望學生選科時要三思。

她又說,學生即使獲派的課程不是心目中最佳選擇,仍可考慮一試,說不定有驚喜,慢慢可適應課程。她又指出,每年約有1000至2000學生成績優異獲得海外學位,卻又想「一試身手」參加聯招,結果可能獲派學位最終放棄,她希望這些優異生退出聯招,免影響他人升學。

2017年7月13日

7000達門檻學生需報自資課程 自資學位獲資助 副學位成次選

文憑試放榜後,不少學生到自資院校報讀自資學位課程。圖中樹仁大學收生處昨午人山人海,繳交報名文件及費用後需等候安排面試,整個報名程序長達三四個小時。(李紹昌攝)
文憑試放榜後,不少學生到自資院校報讀自資學位課程。圖中樹仁大學收生處昨午人山人海,繳交報名文件及費用後需等候安排面試,整個報名程序長達三四個小時。(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文憑試昨天放榜,近2.1萬名人考獲「3322」入大學最低門檻成績,扣除資助大學學額,約6000至7000希望繼續升學的學生要報讀其他自資課程。特首林鄭月娥提出讓於文憑試考獲3322而又入讀自資院校的學生發放3萬元學費資助,本報記者見多間院校都人頭湧湧,有個別院校指出,3萬元資助吸引了更多學生前來報讀,亦有學生明言,因為新資助而優先考慮自資學位課程,削弱副學士的吸引力。

樹仁人頭湧湧 完成報名需數小時

本報記者昨午前往樹仁大學和東華學院,在場所見不少學生在校查詢和作即場面試。樹仁大學今年採取即場報名和面試,驟眼所見,不計在課室面試的學生,等候交報名表和面試的人逾百,並有學生不斷前來,職員說,平均交表要等個多小時,若連同面試,學生要用上數小時。

學生:副學士沒資助 吸引力遜

報讀樹仁工商管理系的吳同學表示,自資學位課程學費較貴,因政府提出給予自資學位學生3萬元資助才考慮報讀,若沒有資助會考慮重考DSE,認為新政策能夠幫助一些家境貧窮的學生升學。有意修讀新聞系的吳同學雖考獲3322成績符合入讀大學最低要求,但對入讀八大學士學位信心不大,認為政府向自資學位學生發放資助吸引,會考慮入讀自資學位課程多於副學士課程。

最佳5科成績取得20分的謝同學計劃報讀該校新聞與傳播系,他表示,本預計只符合3322的要求,最終成績較預期高,故不考慮副學士,希望能入讀自資學位課程,他認為政府提供3萬元資助的政策有利學生,「林鄭上台後有德政」。報讀中文系的劉同學表示,與其提供資助吸引人修讀自資學士課程,倒不如增加資助學額,因大部分學生都較希望入讀八大資助課程。

樹仁大學發言人指出,今年預期收生約1000人,至於在3萬元資助下會否影響報讀人數,發言人表示沒太大直接關係。

study_2017-07-13_A2華申請者增四五成

東華學院今年預計首年學生收生人數605人,昨午現場所見,約有數十人等候報名。校長呂汝漢表示,今年整體申請人數較往年多四成至五成,他認為今年的最終收生人數會較去年多,主要受惠於3萬元資助和學校的形象工程。他說,部分具職業導向和較專業的副學士課程較以往吸引更多學生報讀,但一些相對職業導向較弱的科目如商業、心理學等,其申請人數和確認人數都較往年下跌。

另外,VTC各統一收生中心首日運作至下午6時,連同透過有條件取錄確認的學額,共派出超過1.1萬個學士學位、高級文憑、基礎課程文憑、職專文憑及文憑課程學額。學生即日至下周一(17日)可前往統一收生中心報讀課程。

明報記者
2017年7月13日

航空學院開課程 實習一年有全薪 名額80 收文憑試生

【明報專訊】航空工作除了空中服務員和機師,還有很多其他選擇。去年剛成立的香港國際航空學院,今年與本港多間大專院校首次合辦航空課程,為本港高中畢業生提供多種航空業訓練及一年全薪實習,完成課程後可選擇讀銜接課程,或在相關崗位工作。有鍾愛航空業的應屆文憑試考生已報讀相關課程,說無論今日放榜成績如何,都不會改變和後悔決定,「最重要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去年由機場管理局成立的國際航空學院,為有意投身航空業的人推出多個課程及培訓,主要分航空業入門及專業進修課程兩種。航空業入門課程主要為16歲以上青年提供航空夏日營,以及航空服務及營運證書課程等。

航空學院亦與港大專業進修學院合辦機場服務及營運證書課程,整個課程連實習合共13個月,首月基本課程費用為6500元,其後12個月實習不收學費,更可獲實習公司提供全薪每月約9000至1萬元,申請人須年滿16歲,並完成香港高中課程或香港中學會考課程。

已收30報名 料快滿額

應屆文憑試考生張浚浩(左一)、香港國際航空學院校長張李佳蕙(後右二)及市務推廣及商務合作總監黎建坤(後右一) ,以及兩名曾參加學院夏日營的學生昨出席課程介紹會。(李紹昌攝)
應屆文憑試考生張浚浩(左一)、香港國際航空學院校長張李佳蕙(後右二)及市務推廣及商務合作總監黎建坤(後右一) ,以及兩名曾參加學院夏日營的學生昨出席課程介紹會。(李紹昌攝)

今年首屆課程名額80個,若報名人數過多,會再面試篩選,有興趣者可於航空學院網頁報名。完成整個課程可獲得航空學院頒發的證書,學員可選擇報讀其他大專院校的相關高級文憑課程,或可獲實習公司聘用。

國際航空學院校長張李佳蕙說,上述證書課程已有約30人報名,估計即將滿額,縱使今年首次開辦,但有信心今日報名會反應熱烈,來年有望增加學位。張太認為課程內容豐富,實習職位除了機師及空中服務員外,亦有機場保安及飛機維修員等,有助同學了解行內運作及感受實際工作情况。

實習涵蓋機場保安飛機維修

今屆文憑試考生張浚浩說,自小夢想做「空中少爺」或地勤,獲悉課程內容後,在家人支持下便立即報名及面試,現正等候取錄結果。

他預期今天放榜日會獲全科及格的成績,但不論成績如何,都不會改變投身航空業的決心,認為人生應為目標奮鬥,不應盲目讀書。

2017年7月12日

辣媽CEO:畢業回看學校意義

【明報專訊】編按:每期辣媽和小兒子小T將會就不同題目各自發聲,表達意見。

■無法對校感恩不捨

上星期是我校畢業禮,身邊同學都顯得十分不捨,不斷地抒發對母校的感恩之情。說起來好像很忘本,母校畢竟栽培了我六年,但我對學校沒有任何不捨,不知道有什麼恩可以感。

中學生涯的六年,學校究竟擔當了什麼角色,培養了我一些什麼質素,教了我什麼學問,給我灌輸了怎麼樣的價值觀,增長了我什麼知識?究竟我學會了些什麼,又有什麼是唯獨學校能給予我的呢?想來想去,就是想不到有令我感恩和不捨的地方。我有的是對一眾老師的感謝,感恩他們含辛茹苦對我們一班反斗星的教導。一想到只有公開試的操練是學校唯一的價值,我非常沮喪及無奈。畢業典禮對我而言,就是標誌着一個人生階段的結束而已。

文:小T

■只為操練 教育為何?

其實小T對學校沒有什麼感情我早就知,但他和老師們,尤其是每一個年級的班主任的關係都非常不錯,這我亦知。但大家有所不知亦想像不到的,是我對學校的感情可以有幾深!

這間學校,是大T開學後我鍥而不捨地懇求,最終才能轉校入讀的。所以,當校長邀請我為學校Open Day的家長講座做分享,我二話不說義不容辭,以行動報答學校給我女兒的機會。

小T即使有機會入讀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名校,又雖然家姐講到明嫌他很煩,但他堅持選擇和家姐讀同一間中學,我絕對尊重他的意願。

當小T告訴我,他有同學的父母是因為聽過我的家長講座分享,而決定報讀,真正令我吃一驚!因為個個都知我是誰,除了必定要出席的一年一次班主任會面,小T為免尷尬,所有活動都囑咐我可免則免,不要出席。所以不管什麼家長活動的通告,全部幫我揸主意不出席,我只是個橡皮圖章、簽名傀儡。

我幾乎絕迹於學校,其實並非單純應小T要求,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為了捍衛大T選擇自己前路、自己決定怎麼走的自由。當日我公開在專欄抨擊那個誤人子弟、質問大T為何連水泡科都不填、質疑她不讀大學出來社會能做到什麼的老師。文章的迴響確實比我想像中大很多,學校老師、家長、學生都議論紛紛。但我絕不後悔,那絕對不是一時衝動,投石要是激不起千重浪,大費周章投來幹什麼?身為母親,都不義無反顧地全力支持自己兒女的話,他們還有誰可以信任、可堪依靠?

小T的畢業典禮,一如他自己所言,是人生一個階段的結束。我當然有問他需不需要我出席見證,答案一如既往,斬釘截鐵地說「不」!我樂得清閒,當然亦樂於奉陪。只是行完禮回來,他非常驚訝地告訴我,原來所有同學的家長都有出席,除了我。我只問他是否有所缺失遺憾,他嘻皮笑臉說一點都沒有。

愈寫愈難過,如果學校對學生而言只是工廠,接受機械式的、倒模式的所謂教育培訓,教育之目的和意義何在?如果返學只為操卷、捉考試題目的話,學生有需要返學嗎?學校的存在,還有價值和意義嗎?

文:辣媽 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盲人組管弦樂團 耳機聽指揮 最小成員6歲 免費獲訓練

【明報專訊】很多人認為視障人士只能夠「聽」音樂,有沒有想過他們也可以和常人一樣演奏,甚至組成樂團呢?「香港盲人管弦樂團」昨午於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成立典禮,成為全球第5個由視障人士組成的大型管弦樂團。樂團音樂總監杜永政表示,視障人士學音樂的速度較常人快,會幫助團員考取皇家音樂學院資格及升學,為他們提供另類出路。

樂團31人 多自心光盲人學校

香港盲人管弦樂團由31名視障人士組成,年齡介乎6至46歲,當中有24名學生來自心光盲人院暨學校。

樂團音樂總監杜永政表示,他們會向每名參加者贈送相關之樂器,再透過免費的專業管弦樂訓練,為團員提供演出機會,心光盲人學校免費提供訓練場地。

杜永政向參加學生的家長承諾,只要學生願意學習音樂5年,樂團會保證他們能夠考獲皇家音樂學院8級資格,繼而推薦他們升讀大學或到管弦樂坊教音樂。

指揮麥克風發指示

杜永政續稱,視障人士學習音樂的速度較常人快30%至40%,他們因為失去視覺,聽覺比較敏銳,相信「盲人做出來的音樂一定會好過正常人」。他補充指樂團昨於典禮上演奏的是柴可夫斯基《花之圓舞曲》,是由一群未經過音樂訓練的視障人士,在9個月內練成。

有別於普通樂團,盲人管弦樂團的指揮在演奏時會透過耳機向團員發出指令。為了有效地指揮視障樂團,杜永政特從美國購入一部可同時處理100個耳機的儀器,透過麥克風向學員發出指示。

而樂團的訓練技術則參考韓國盲人管弦樂團,該團連導師都是由視障人士組成,至今已發展至第五代,杜永政盼望「香港盲人管弦樂團」能有所成就,他未來會吸納更多人加入樂團。

11月將演出

「香港盲人管弦樂團」會於11月到一個為災民籌款的音樂會上與歌手鄭秀文演出,杜永政表示,團員最大願望就是與不同的明星同台表演,及參與下半年舉行的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演出。

香港盲人管弦樂團音樂總監杜永政(前右一)在成立典禮上用耳機指揮視障樂團。31名團員與6名樂團導師共同演奏柴可夫斯基《花之圓舞曲》。(曾憲宗攝)
香港盲人管弦樂團音樂總監杜永政(前右一)在成立典禮上用耳機指揮視障樂團。31名團員與6名樂團導師共同演奏柴可夫斯基《花之圓舞曲》。(曾憲宗攝)

指聽覺記性好 團員稱有優勢

44歲的張兆龍6年前因患青光眼失明,在樂團內負責吹奏長號的他表示,學習吹長號初期感到困難,總是無法吹響樂器,因當他緊張時嘴唇會收緊,吹出來便會走音,花了很多時間才找到放鬆嘴唇的竅門。

長號手目標考8級

由於團員看不見,導師上課時要求學生要背誦樂譜,這對張兆龍而言反而不是難事,笑言「自從看不見之後,記性變好了」。他現時每星期會花約7小時練習,目標是考取英國皇家音樂學院8級資格。

與張兆龍相識近20年的好友杜永政指出,張兆龍從前是收入豐厚的電腦奇才,現時只能做盲人按摩師,他認為視障人士應有更多選擇,使他們能夠發揮所長,故受到張的感染而創立樂團。

另一名負責演奏長號的余安琳是樂團中造詣最高的團員,她患有先天性白內障,目前有1800度遠視,大約可看到眼前20米範圍內的事物。她認為「失明人學樂器比正常人更快更好」,因為她們視力欠佳,故比起一般人對聲音更敏銳,聽音樂時會更仔細,「就算好小的走音,我們都聽得出」。她希望未來可以成為填詞人或作曲家。

為興趣捨學位 女生讀飛機維修衝出香港

張子晴去年到廈門實習時,有機會以退役引擎作維修訓練。她說飛機組件巨大,有時需「捐窿捐罅」維修。(VTC提供)
張子晴去年到廈門實習時,有機會以退役引擎作維修訓練。她說飛機組件巨大,有時需「捐窿捐罅」維修。(VTC提供)

【明報專訊】文憑試明天放榜,無論成績如何,最重要還是看清自己想走的路。IVE飛機維修工程高級文憑畢業生張子晴當年文憑試取得最佳5科20分,本獲城大課程取錄,但因小時母親經常到外地公幹,她經常接機送機,看着飛機在頭頂飛過,總盼望母親平安歸來,故毅然放棄城大學位,轉讀IVE飛機維修,下學年更遠赴英國修讀航天航空工程學位。

屢獲獎學金 下學年赴英升讀工學士

張子晴說,對於選擇興趣還是學士學位,當初仍有點猶豫,惟最終認清自己喜愛的是飛機工程。她說哥哥都是先讀副學位課程再升學,讓她知道即使兜轉,最後也有機會接駁學位,結果她在就讀高級文憑期間因表現優異屢獲獎學金,最後更獲賀維雅基金資助約27萬元,到英國修讀3年制工學士課程二年級,總獎學金超過60萬元。

張子晴的母親說最初有點擔心,但從小留意到女兒對機械、模型等有濃厚興趣,「一說到飛機工程,她整個樣子都不同,顯得興致勃勃」,便知道女兒「心有所屬」。張太又說,起初以為高級文憑較「hea」,但女兒回家後經常與她分享所學,「有很多課要上,由早到晚的,像中學時一樣」;子晴亦言課程較她想像中艱深,例如空氣對流學,「因為空氣是看不見的,要自己想像那些理論是怎麼一回事」。

飛機維修予人感覺較多男士從事,但子晴說女孩較細心和有耐性,身形也較嬌小,易「捐窿捐罅」,穿梭飛機不同部件,有時候更較男士得心應手。

IVE環境科學生盼助保育港物種

賀維雅基金另一得獎者蔡家媛自小愛觀鳥,中學時曾到南美亞馬遜流域考察,被當地人積極保護天然資源的精神吸引,反觀香港社會卻缺乏保育意識,盼終有日學有所成,保育香港的環境和物種。蔡剛從IVE環境科學高級文憑畢業,將到英國修讀環境科學學士課程。

2017年7月11日

自資學額逾3.5萬 供過於求

【明報專訊】中學文憑試明天(12日)放榜,今年文憑試學校考生降至5.2萬人,新學年各院校的非聯招自資學士和副學位課程,計劃收生人數合共逾3.5萬,連同聯招平均每年約2萬人取得學士或副學士學位課程取錄資格,推算今年本港將有逾5.5萬個學額,比考生總數還要多。

政府規定報讀資助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要在中文科和英文科達第3級,以及數學科和通識科達第2級,2012年首屆文憑試以來,平均每年有四成考生考獲「3322」,按此推算,今年將有約2萬名考生達入大學最低門檻。2017/18學年各院校自資學士學位課程計劃收生人數合共逾7000,連同每年聯招平均約1.6萬人獲學士課程取錄資格,今年有超過2.3萬個學士學額,料超過考獲「3322」的學生人數。

study_2017-07-11_a1

聯招非聯招逾5.5萬學額 多於考生

副學位方面,入學最低要求是5科達第2級或以上成績﹙包括中文科和英文科),每年平均有約73.6%考生考獲5科第2級或以上,推算今年將有約3.8萬名考生考獲副學位最低門檻。換言之,今年全港合共逾5.5萬個學士和副學位學額,預計將只有約3.8萬名學校考生合資格「競逐」。

本學年能仁副學位零收生

教育局數字顯示,2016/17學年多間自資院校計劃收生人數與實際相距甚遠,其中計劃收生440人的明德學院最終只有25人入讀;珠海學院預計收生1040人,實際只收生166人;至於預計收生60人的香港能仁專上學院副學位課程更零收生,其計劃收生180人的學士課程也只有12人入讀。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適齡學生人數減少是學位供過於求的主因,政府應盡快檢視自資院校定位。政府提出向考獲「3322」的自資學士課程學生提供每年3萬元資助,葉預料可能導致部分原計劃到海外升學的學生選擇留港,自資學士課程收生比例上或有改善,但無資助的副學位課程則可能受影響。

狀元入港大可獲最多45萬獎學金

另外,多間資助大學新學年都推出新的獎學金計劃,其中香港大學將向文憑試考獲7科5**佳績的學生提供36.8萬至45.3萬元獎學金。浸會大學新設立第一代大學生基金和少數族裔學生入學獎學金。嶺南大學將提供獎學金予本地精英運動員,以及文憑試考獲23分或以上,且入讀風險及保險管理課程的學生。

八成考生憂3萬資助不足讀自資

青協一項「文憑試考生升學意見調查」,對於政府提出資助學生每年3萬元修讀自資學位課程,86.7%受訪考生認為即使有資助,仍難負擔自資學士課程學費;另82.4%受訪者擔心自資學位在就業市場上的認受較低。

倘聯招不理想 五成選副學位

青協在6月5日至7月3日以問卷及電話,共訪問637名應屆DSE考生有關升學的意願。

調查結果顯示,逾九成受訪考生表示希望升學;若聯招結果未如理想,53.4%考生選擇報讀副學位課程,近三成則選擇自資學士學位課程。

特首林鄭月娥宣布推出3萬元自資學士資助,逾八成受訪者認為可減輕學費負擔。然而86.7%考生認為即使有資助,仍難負擔自資學士課程學費。

青協督導主任徐小曼認為3萬元資助有一定吸引力,相信有考生會轉報自資學士課程,但徐說不同院校自資學士課程內容及認受有差異,提醒考生先了解清楚,勿盲目追求學位或資助而報讀。

明報記者 鄧力行
2017年7月11日

3萬資助在望 自資校銀彈吸生 學友社:學費非全部考慮因素

【明報專訊】文憑試本周三(12日)放榜,今年文憑試學校考生僅約5.2萬人,較去年少約一成;另一邊廂,特首林鄭月娥推出3萬元免入息審查資助,直接資助文憑試4科考獲「3322」成績而又修讀自資院校學士課程的學生,新措施倘獲通過,料能吸引更多學生入讀自資院校。面對適齡學生人數減少和新措施有望落實,自資院校今年都出動「銀彈」政策,推出新獎學金計劃吸引學生報讀,又指有政府資助加上院校獎學金,成績優異者實際付幾千元學費便可修讀。有院校表示政府新措施下會吸引更多學生報讀,但認為院校競爭沒太大改變。

study_2017-07-10_b1

文憑試採用水平參照模式匯報學生成績,以5**級為最高等級,等於7分;5*則等於6分、5級等於5分,餘此類推;低於1者不予評級(U)。

15分入東華工管心理學可獲3萬

東華學院推出新獎學金,文憑試考獲15分或以上的工商管理學士和應用心理學社會科學學士課程新生,將獲3萬元獎學金。校長呂汝漢表示,學生對東華有開辦上述兩科認知不多,盼起宣傳作用。他又認為政府3萬元資助對收生有幫助,亦帶出政府支持自資院校的信息,在中六畢業生人數減少之餘亦能維持一定學生報讀自資院校,故院校之間的競爭並沒改變。

樹仁吸副學士高級文憑生

樹仁大學今年沒特別推出首年獎學金,但為直入二年級、由副學士或高級文憑升讀,而成績又達一定要求的學生,提供共2000萬元獎學金。樹仁大學副校長孫天倫表示,即使學校今年沒提供額外獎學金,但學校一直推出達400萬元獎學金予表現優異的學生,並會為學生申請校外獎學金,每年學生所得的獎學金約1000萬元。孫續指出,料3萬元資助下會吸引本來修讀副學士或高級文憑的學生報讀自資學士課程。至於院校之間競爭是否強烈,她指「大學學位非產品,不是比併哪個便宜便會有人買」,強調學生會選讀有質素的課程。

恒管推全額學費宿費資助

恒生管理學院推出新的獎學金,學生若考獲5科23分或以上以及符合「33222」要求,並有意於畢業後從事銀行及金融行業,每年的積分點(GPA)達3.3或以上,可獲4年全額學費和宿費資助。此外,該校也會繼續推出全額、定額及Dean’s Award獎學金,減免學費由1萬元至全年學費不等。恒管亦於放榜當天開放位於香港仔和屯門的收生中心,處理報名、即場面試及筆試事宜。

14分入明愛 首年學費變相減半

港台節目《城市論壇》昨討論每年增加50億港元經常教育開支的首階段方案。節目主持昨提及,曾邀請教育局長楊潤雄及教聯會副主席蔡若蓮出席,但二人拒絕。圖為昨日嘉賓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客席教授陳美齡(左起)、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珠海學院學生會主席韋佩婷及自資高等教育聯盟主席阮博文。(馮凱鍵攝)
港台節目《城市論壇》昨討論每年增加50億港元經常教育開支的首階段方案。節目主持昨提及,曾邀請教育局長楊潤雄及教聯會副主席蔡若蓮出席,但二人拒絕。圖為昨日嘉賓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客席教授陳美齡(左起)、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珠海學院學生會主席韋佩婷及自資高等教育聯盟主席阮博文。(馮凱鍵攝)

明愛專上學院今年推出「DSE新生獎學金計劃」,在文憑試取得最佳5科14分或以上者並入讀指定學士課程,可得獎學金相等於首年學費之一半,加上政府提供的3萬元免入息審查資助,學生首年只需實際付數千元學費,料大部分學生能受惠。如學生於文憑試中考獲20分或以上而報讀指定課程,即可減免首年學費,但每課程只得最多5個名額,合資格學生須接受面試。

珠海學院今年則沒推出新獎學金,該校校監李焯芬表示,學校一向有多達250個獎學金供學生申請,不認為今年有需要增設獎學金。

珠海250獎學金供申請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指3萬元資助是德政,能減輕學生學費負擔,相信可吸引一部分學生轉讀自資學位的課程。不過,他提醒考生要從興趣、就業出路等因素考慮,「學費只是其中一個考慮因素,並非全部」。

自資高教界倡「錢跟學生走」

新一屆政府甫上任即公布每年增加50億港元經常教育開支首階段方案,當中包括下學年起,向修讀本港合資格全日制自資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提供每年3萬港元免入息審查資助。昨日出席港台節目《城市論壇》的自資高等教育聯盟主席阮博文表示,雖支持有關建議,但憂慮執行上會有爭議,會引致不公,建議當局以「錢跟學生走」形式資助。

指學生會報有質素院校

阮博文認為,有關資助措施有如學券制,故應由合資格學生獲得資助後,自行決定選讀優質課程,而非官方規限某些合資格院校名單下報讀獲資助課程,否則有違學券精神。被問及學券會否淪為差質素課程的「續命靈丹」,阮博文指出,如學券是「跟學生走」,合資格學生便會報讀有質素的自資院校。

珠海生盼提升自資校地位

同場的珠海學院學生會主席韋佩婷認為,資助只是第一步,自資院校學生仍面對學校認受性等問題,望先盡快提升自資院校地位,方有助於青年前景。

除以上建議外,政府亦建議於下學年向修讀內地合資格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提供每年5000港元免入息審查資助,升讀銜接學位的副學位畢業生亦同獲資助,預計所有措施可讓3.9萬名學生即時受惠。

明報記者 鄧力行 黃津琪 王丹麟
2017年7月10日

明愛計劃升格大學 年底申自我評審資格

明愛專上學院及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校長麥建華今年2月上任,他本為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現時除處理校務外,還不斷向外募捐支持學校發展。(黃津琪攝)
明愛專上學院及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校長麥建華今年2月上任,他本為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現時除處理校務外,還不斷向外募捐支持學校發展。(黃津琪攝)

【明報專訊】明愛專上學院校長麥建華今年2月上任,對於甫上任的第一年即遇到政府向修讀自資學士課程學生大派3萬元政策,他表示歡迎,指此舉可減輕學生的財政壓力,也對考獲「3322」的學生更公平。此外,該校又正為學校升格為大學作準備,麥稱如一切順利,明愛有望成為本港首間天主教大學。

指副學士有存在價值

下學年是麥建華在明愛首個開學年,該校現時提供15個學士學位課程,當中14個為全日制課程,都是3萬元資助涵蓋的課程,料可吸引本身有意就讀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者轉讀。

該校連同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則還有6個副學士課程,近期高教界正醞釀探討副學士未來發展,麥建華說︰「副學士將來是否沒需要?我看未必。」他認為「2+2(2年副學士,2年銜接大學學位)似乎是可行的」。他續說,有未能考獲「3322」的學生想繼續升學,則唯有報讀副學士,故副學士還有一定存在價值。

校名「聖方濟各大學」

不少自資院校目標都是升格為大學,麥建華表示,明愛將會於今年底申請自我評審資格,此乃成為大學的步驟之一,計劃未來一至兩年取得3個學科範圍評審資格,如進展順利,有望成為本港首間天主教大學。麥建華又表示,校方連校名都已想好,打算叫「聖方濟各大學」(St. Francis University),以紀念聖方濟(Francis of Assisi)和徐誠斌主教。

推兼讀制健康科學學士

另外,該校下學年推出3年制健康科學榮譽學士(兼讀制銜接學位課程),供相關課程的副學位畢業生邊工作邊報讀。該校健康科學學院院長陳磊石指出,人口老化是本港不久將來需面對的挑戰,該課程將包括與衛生相關政策、醫療保健專業、感染控制與流行病學等。

2017年7月10日

咖啡店、甜品店創業學問多 管人、管財、營運要通通識

boss_2017-07-10_A1正所謂「力不到不為財」,以創業為例,不是有意念、資金便足夠,還要全副心思投入,事事親力親為,懂得管理帳目之餘,亦要管理人,才有望成功守業及成為員工心目中的好老闆!有志創業者,務必要充分做好事前裝備,增進相關知識及多參考不同經營者的個案,相信在創業路上能夠事半功倍。

做老闆好過打工,相信是不少打工仔的心聲,然而不一定是事實。智庫業務顧問創辦人,曾先後經營超過 40 門不同生意的甘子揚 (Joseph) 不諱言,並非人人都適合做老闆,要具備很強的抗逆、決策、創新能力等特質。

「特別是創業初期,最少要守一年半載;加上不論生意是好是壞,都會遇到很多問題。舉例:生意好時,或會面臨人手不足、場地不足、顧客投訴增加、員工抱怨工作量太大等,故經營者要堅守信念,保持正面的心理質素。」

餐飲業:門檻低競爭大 建立不同世代團隊

甘子揚 (Joseph)
甘子揚 (Joseph)

近年大大小小的咖啡店、甜品店林立,Joseph 指,相對於其他行業,餐飲業門檻較低,營運方式簡單,故成為不少創業者的心水選擇,然而競爭大。他提醒,餐飲屬人手流動性大的行業,經營者在建立員工團隊方面,可考慮由不同世代的員工組成,因每一代人的性格特質有別,一來能做到互補長短;二來亦不易受到同輩影響,有助保持員工團隊的穩定性。

教授創業竅門 掌握市場、營運知識

創業是一門大學問,有見創業風潮愈吹愈烈,香港青年協會持續進修中心遂開辦了一系列的創業相關課程,每年培訓了逾 100 名學員。該中心課程主任關海寧指,大部分學員都工作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對創業感興趣,卻欠缺相關知識及渠道去了解創業,故中心邀請了不同行業專家,分享其創業經驗及心得。

其中「咖啡店創業及市場推廣」及「甜品店創業全攻略」課程,前者內容涉獵開設咖啡店所需的牌照申請程序及方法、營運管理、市場策略及最新推廣方法;並會安排學員到咖啡店參觀,親身了解店舖陳設及營運。後者則會分析市場趨勢,教授甜品店創業竅門、開業注意事項,以及成功經營個案分享。另兩個課程同樣設有多款咖啡/甜品及糖水製作示範。

擔任課程導師的Joseph指,過往曾有「準老闆」學員,透過上述創業課程,認識了志同道合的同學,成為生意上的合作伙伴。

咖啡店、甜品店創業 Tips

Joseph 有以下建議及提醒:

  • 最少要預算多半年的守業資金。
  • 以開設甜品店為例,選址方面,可考慮周邊多食肆 (一個商圈 800 米範圍內有 15 間食肆),附近有教會、戲院、大型連鎖教育中心等的位置。
  • 店舖可不時舉辦咖啡調配及拉花、曲奇、皮革等手作工作坊,有助帶來額外收入及引入新客源。
  • 善用照片導向的社交網絡平台如 Instagram、Facebook 來宣傳店舖、產品,以及與顧客進行互動。
  • 要在喜新厭舊的餐飲市場穩佔一席位,留住顧客心,具備創新精神不可少,包括不時推出新產品、為顧客帶來新體驗等。舉例:產品引入 DIY 元素,讓顧客一起參與,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文:麥懷欣
圖:受訪者提供